1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作者:陈柳钦 来源: 添加日期:10年12月13日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了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其中定性标准有:箱根模型、列维模型、现代人模型和比较模型等,定量标准有:布莱克标准、英格尔斯标准、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体系,接着介绍了国内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如;中国《社会指标》课题组的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对未来我国构建统一的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启示。

现代化反映一个社会在当代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整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现代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文化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具有时空约束和时代内涵的动态过程。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追求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世界上研究现代化的各大流派都力求制订一个现代化的客观标准,以便衡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现代化程度。现代化需要一个量化标准。但是,哪些指标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特点、本质和程度,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从理论界关于现代化标准问题的讨论情况看,尚未达成一个公认的标准。本文着重介绍一些关于现代化定量评价的有代表性的衡量标准。

一、国外有关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

1、定性标准

对现代化定性研究,首先是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然后是确定一个核心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就是定性的。早期研究现代化的学者,强调现代化的“现代性”,即把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理解为现代性,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的主要特征理解为传统性。于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现代化,就成为是否构成现代化社会的定性评价标准。

(1)箱根模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现代化的各大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不论国内与国际,关于发展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十分丰富多样,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

1960年,日本箱根会议上,来自日本、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的30多位专家讨论了现代化问题,提出了经典现代化的8项标准,被学术界称为箱根模型。这8项标准是: ①人口比较高度集中于城市,整个社会越来越以城市为中心; ②使用非生命能源的程度比较高,广泛的商品流通和服务设施的增加; ③社会成员在广大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广泛参与; ④村社和代代相传的社会群体普遍解体,导致个人有更大的社会流动性,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具有更广泛和多种不同的范围; ⑤全面推广文化知识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对其周围环境传播的世俗的和越来越科学化的倾向; ⑥广大和深入的大众交流网络; ⑦政府、商业、工业等大规模社会机构的存在以及这些机构中日益增多的官僚组织; ⑧在一个大的民众团体控制下,各大民众团体加强统一(即国家),这些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强(即国际关系)。

箱根模型首次提出了对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并且体现出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等在内的全面现代化。因而启发了学者们在进行现代化的研究时,应当从过分注重术语的研究方式中跳出来,要与当今世界发展的脉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8项标准由于比较笼统,在其后的应用中,发现有不少不足之处,因此并未扩展开来。作为指标本身,虽未获得认同,而且后来被大家所扬弃,但是它们作为鼓励更多的后来者去定量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动态比较,应当给予必要的肯定。还有就是,它没有陷入纯粹经济现代化的泥潭,没有沉溺于“GDP崇拜”,也是值得我们现在好好学习的。

(2)列维模型。 1962年,美国社会学家列维教授在他首次出版的《现代化与社会结构》一书中,对“现代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进行比较,总结归纳了现代化社会的八个特征:①现代化社会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的专业化程度高;②由于高度专业化,各种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功能是非自足的;③伦理具有普遍主义的性质,而不是由家庭和亲属关系决定的个别性;④国家权力是集权而不是专制;⑤社会关系是合理主义、普遍主义、功能有限和感情中立;⑥具

有发达的交换媒介和市场;⑦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层组织;⑧家庭是小型化的,家庭功能比较少。

(3)现代人模型。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克尔斯出版《走向现代,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书中介绍了他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现代人在十二个方面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英克尔斯教授认为,人是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因素,人的现代化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他将现代人的特点归并为以下九个方面:①乐意接受新经验,并对革新和变革持开放态度;②思想活跃,对周围范围广泛的问题形成比国内发表自己的观点;③着眼现在或未来,而不是迷恋过去;④相信人类可以自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实现自己的目标;⑤处理事务具有计划性、组织性;⑥信任感,相信社会和其他人士可以依靠的;⑦分配公平,个人报酬与其技能和对组织的目标的贡献成正比;⑧具有抱负,愿意接受正规教育和科学知识;⑨了解和尊重别人的尊严。

(4)比较模型。经典现代化理论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个人现代化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提出不同领域的现代化的特征或标准。政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国家主权来自人民、政治权力分不到全体公民、以普选制度、政党制度和科层制度为基础的民主制度等。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非生物能源广泛利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超过农业等。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社会阶层分化、组织专门化、社会流动、城市化、家庭小型化等。文化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普及正规教育、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经济主义等。个人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参与性公民、具有丰富知识、具有充分自信心、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思想解放、愿意接受新经验和新知识等。

2、定量标准

与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定性评价相比,定量评价面对的困难就更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确定一个能够使意见一致的定量标准。下面介绍一些关于现代化定量评价的有代表性的衡量标准。

(1)布莱克标准。1966年,研究现代化比较有成就的学者布莱克,提出了有关现代化的10项标准。作为现代化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

西里尔·E·布莱克教授用10项指标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流动水平的角度大体揭示“前现代化社会”向“高度现代化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表征社会发展的差距。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有关的现代化指标如表1所示。

布莱克的l0项标准,反映了学术研究对社会和时代的关心,反映了人们力求寻找一种比较简单明了的方法去测量社会发展水平的心理,但由于这些指标不够精确,可操作性不强,一般只是作为文献被引用,没有成为度量现代化进程的有效工具。

(2)英格尔斯标准。国际上,比较常用的一组现代化指标体系,是美国社会学家、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化研究专家之一英格尔斯(Alex Inkeles)教授根据世界银行关于世界发展的研究,并结合自己对六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提出了现代化的11个评价指标和标准(见表2)。

作为一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上更多地关注人的因素,他认为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互动的,两相互促进,因此在他的指标体系中,关于人的指标占去大半。这种倚重于人的现代化的观点较之倚重于物的观点己经前进了一大步,同时由于英格尔斯标准简明、可测、数据容易取得,度量比较直接,因此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并且迅速地被加以引用,尤其在我国目前向现代化迈进的时期,更被许多人奉为评估现代化的实用工具,但它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①英格尔斯制定的指标由于年代久远,标准值显得偏低。依照上面的评价标准,今天不少国家或地区都已达标,但它们依然落后。根据中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早在2004年时,我国就己有4项英格尔斯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整体在全球120个国家中排第66位,现代化程度已达72.3%。这显然与实际感觉有较大出入。②这11项指标中缺少生态、环保方面的指标。现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空气污染、水体污

染、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已给经济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③这11项指标没有考虑到信息社会的特点。近20年,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网络终端用户等都发展得相当快,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交往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④这11项指标中没有基础设施指标。基础设施是社会的物质承载体。基础设施不足,就会影响社会功能的发挥,制约经济的运行,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⑤评价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不够,指标值分别相当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⑥指标有交叉,如婴儿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相关的。⑦英格尔斯评价标准只有11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没有具体评价方法。例如,现代化水平的计算方法、是采用简单平均还是加权平均等问题均未涉及。

(3)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目前,国内不少省市参考使用了世界银行的收入划分标准,即以中等收入国家来界定中等发达国家。世界银行在《198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按1980年人均GNP将世界各国和地区分为三中类型:将低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410美元或以下,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DP确定为420-4500美元,高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4510美元及以上。其中:中等收入国家(地区)又分为中下等收入国家(地区)和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中下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420-1410美元,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1420-4500美元。但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按1989年数据、《2000/2001 年世界发展报告》按1999年数据进行了调整。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见表3)。

世界银行采用的是人均GNP非GDP指标。GNP是“收入”概念,GDP是“生产”概念。二者数量之间存在“国外净要素”的差距。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人类发展指数计算的三个指标分别是:①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②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③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每个指标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①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②成人识字率:0%和100%;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③综合入学率:0%和100%;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依各国教育系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④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人类发展指数从动态上对人类发展状况进行了反映,揭示了一个国家的优先发展项,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了一定依据,从而有助于挖掘一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通过分解人类发展指数,可以发现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预警。

人类发展指数的优点在于:①人类发展指数用较易获得的数据,认为对一个国家福利的全面评价应着眼于人类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状况,计算较容易,比较方法简单。②人类发展指数适用于不同的群体,可通过调整反映收入分配、性别差异、地域分布、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HDI从测度人文发展水平入手,反映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为人们评价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5)《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体系。在2000年联合国总部纽约举行的千年峰会上,世界189个国家的147位元首和首脑一致通过一份《千年发展目标》(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简称MDGs)。《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旨在实现世界和谐,从极端贫穷人口比例减半到普及小学教育,从遏止艾滋病的蔓延到

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从扭转环境资源的破坏到向致力于减贫的国家提供更为慷慨的官方发展援助,从家庭、妇女、儿童问题到和平、平等、发展问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共包括8项总目标、18项分目标和48项具体指标,详细内容如表4所示下1:

综观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我们可以发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2:①牢牢锁定发展的目标在于“富民”、“国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保障穷人的基本生存”。②始终体现不让“平均数掩盖贫困数”。③尤其注意不为千差万别的国家划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是给出了一系列的指标,但不提出具体的指标标准值。④强调考核政府在国内外的一系列相关职责和政策,如考核政府在国内履行“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性别平等”、“遏制疾病”、“保护环境”等应尽职责方面的绩效。

二、国内有关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

1、中国《社会指标》课题组的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社会总体现象的数量描述,是衡量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尺度。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单单衡量经济指标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包括社会、科技、政治、文化、道德、精神、法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全面发展。要反映社会的全面发展,比较准确地衡量社会的进步与差距,建立一套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社会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指标》课题组结合我国国情,参考了国外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建立了由16个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的社会指标体系,并在1989年以此体系对1987年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这个指标体系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分解为16项指标:(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3)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4)出口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6)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7)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上(2)-(7)项为社会结构);(8)中学生占12-17岁年龄人口的比重;(9)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的比重;(10)人口自然增长率;(11)平均预期寿命;(12)婴儿死亡率(以上(8)—(12)项为人口素质);(13)平均多少人有一名医生;(14)平均每人每日摄取热量;(15)通货膨胀率;(16)人均能

源消费量(以上(13)—16项为生活质量)。根据这1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是1987年我国居世界第70位,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些指标对于我们制定现代化指标体系也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中,采用“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段法”提出了自己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第一次现代化测度以英格尔斯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分经济与社会两大类,提出了10个评价指标,它就是根据工业国家20世纪50-60年代的发展水平,适当调整评价标准,采用对单个指标简单对比计算达标率,对现代化进程实现程度采用等权的方法进行综合测度。第二次现代化的测度是用知识创新、知识转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等四大类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方法仍属于先确定标准然后简单对比和分类的方法。由于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实现了第二次现代化,所以还没有条件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值,而是以评价最近一年世界高收入国家有关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的基准值。见表5,表6。

注:正指标,评价对象数值等于或大于标准值时,表示它达到或超过第一次现代化标准;逆指标,评价对象数值等于或小于标准值时,表示它达到或超过第一次现代化标准。

注:逆指标:指标实际值越小,发展水平越高。以上指标采用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与实际值进行

指数计算。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注意到了网络经济、信息产业和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和影响,而且也力图使用提升了的英格尔斯指标的新标准,去描述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发展所呈现的新特点,因此相对前面几种评价模型,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但它的主要问题是在测度现代化进程时,设计出两套评价体系,人为地割裂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典型的“二元性”特征,使人们对现代化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另外从方法上讲虽有定性定量综合分析,但定量分析以简单对比为主,显得原始和简单,而且认为每一个指标对现代化进程具有同等的影响,显然并不符合实际,也缺乏科学性。

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1年3月发布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该报告以现代化研究系统学方向为中心,设计出四层叠加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中提到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层是总体层,表达国家或区域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第二层是表征集合层,表达现代化的三大本质内涵,即由现代化的动力表征、质量表征和公平表征共同构成。现代化的动力表征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现实能力”、“发展推动能力”、“发展竞争潜力”及其可持续性;现代化的质量表征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集约程度”、“社会效率”、“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其对理性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的接近程度;现代化的公平表征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第三层是水平指数层,由8个水平指数组成,表达构成现代化主要内容的发展态势与发展水平。其中,工业化水平指数、信息化水平指数、竞争力水平指数和城市化水平指数表达现代化的动力水平;集约化水平指数和生态化水平指数表达现代化的质量水平;公平化水平指数和全球化水平指数表达现代化的公平水平;第四层是基础要素层,由21个基础要素组成,支撑8个水平指数,对水平指数层进行反映与测度。因此,3个表征集合、8个水平指数和21基础要素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具有内部逻辑关系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进行判别。该评价指标的突出优点是把现代作为一个发展的系统来进行评价,动态地反映了现代化的演进,揭示时代变迁而赋予现代化新的内涵和特征,全面系统地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全球化等诸多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同时该评价体系既反映工业时代的特点,又反映信息时代新特征,很好地突出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二元性”特征,所以全面、深刻、稳定,适应性强,动态性能好,是迄今为止比较科学、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衡量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但它主要的缺点是可操作性差,表现在两方面:(1)指标难于理解,数据难于取得。如在工业化水平指数中“第二产业占GDP的‘倒U型位点’”、城市化水平指数中“城市聚集度指数”、生态化水平指数中“生态足迹指数”等。(2)计算公式复杂。虽然它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公式组合在一起来计算现代化实现的程度和时间,但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利用其公式会造成结果不同,甚至很大

的误差,例如对未来变数效应(指诸如美国发生的“9.11”事件、“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经济政策失误等对发展速度的影响)的动态修正。

三、小结

虽然迄今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简明而又具有权威性的世界现代化指标体系,但是,上述介绍的几种国内外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建立新的我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有益启示:(1)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具有普遍性,要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既突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时代的特征,又反映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既要准确把握现代化的内涵,又要尽量避免指标的高度相关性。(2)指标权数的确定要具科学性,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或各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最终评价结果。(3)评价方法的选取要具综合性,仅凭借一种评价方法测算的现代化进程,我们无法判断其优劣,因此只有采用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比较分析,才能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做出客观的评价。

现代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尺,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目标。对于中国这样的历经艰辛的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激励,是民族国家凝聚力的体现。即使有一天我们都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指标,也不能说现代化至此大功告成。我们要把目标放在下一阶段,重新制定现代化指标,与时俱进,这样,现代化指标才能不断保持生命力,才能真正对社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1年。

[2]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3]汤美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国际标准》[J],《桂海论丛》2003年第3期。

[4]林星:《对当前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几点认识》[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童星:《“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再认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6]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现代化趋势与进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7]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千年发展目标:消除人类贫困的全球公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9]迟树功,朱孔来:《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理论学刊》2004年第12期。

[10]陈友华:《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相关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1]陈长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统计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年。

[12]卢丹:《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年。

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概述

作者:陈柳钦 来源: 添加日期:10年12月13日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了国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其中定性标准有:箱根模型、列维模型、现代人模型和比较模型等,定量标准有:布莱克标准、英格尔斯标准、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体系,接着介绍了国内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如;中国《社会指标》课题组的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对未来我国构建统一的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启示。

现代化反映一个社会在当代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加速,整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现代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文化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具有时空约束和时代内涵的动态过程。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追求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世界上研究现代化的各大流派都力求制订一个现代化的客观标准,以便衡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现代化程度。现代化需要一个量化标准。但是,哪些指标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的特点、本质和程度,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从理论界关于现代化标准问题的讨论情况看,尚未达成一个公认的标准。本文着重介绍一些关于现代化定量评价的有代表性的衡量标准。

一、国外有关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

1、定性标准

对现代化定性研究,首先是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然后是确定一个核心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就是定性的。早期研究现代化的学者,强调现代化的“现代性”,即把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理解为现代性,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的主要特征理解为传统性。于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现代化,就成为是否构成现代化社会的定性评价标准。

(1)箱根模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现代化的各大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不论国内与国际,关于发展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十分丰富多样,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

1960年,日本箱根会议上,来自日本、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的30多位专家讨论了现代化问题,提出了经典现代化的8项标准,被学术界称为箱根模型。这8项标准是: ①人口比较高度集中于城市,整个社会越来越以城市为中心; ②使用非生命能源的程度比较高,广泛的商品流通和服务设施的增加; ③社会成员在广大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广泛参与; ④村社和代代相传的社会群体普遍解体,导致个人有更大的社会流动性,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具有更广泛和多种不同的范围; ⑤全面推广文化知识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对其周围环境传播的世俗的和越来越科学化的倾向; ⑥广大和深入的大众交流网络; ⑦政府、商业、工业等大规模社会机构的存在以及这些机构中日益增多的官僚组织; ⑧在一个大的民众团体控制下,各大民众团体加强统一(即国家),这些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增强(即国际关系)。

箱根模型首次提出了对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并且体现出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满足人的身心健康等在内的全面现代化。因而启发了学者们在进行现代化的研究时,应当从过分注重术语的研究方式中跳出来,要与当今世界发展的脉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8项标准由于比较笼统,在其后的应用中,发现有不少不足之处,因此并未扩展开来。作为指标本身,虽未获得认同,而且后来被大家所扬弃,但是它们作为鼓励更多的后来者去定量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动态比较,应当给予必要的肯定。还有就是,它没有陷入纯粹经济现代化的泥潭,没有沉溺于“GDP崇拜”,也是值得我们现在好好学习的。

(2)列维模型。 1962年,美国社会学家列维教授在他首次出版的《现代化与社会结构》一书中,对“现代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进行比较,总结归纳了现代化社会的八个特征:①现代化社会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的专业化程度高;②由于高度专业化,各种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功能是非自足的;③伦理具有普遍主义的性质,而不是由家庭和亲属关系决定的个别性;④国家权力是集权而不是专制;⑤社会关系是合理主义、普遍主义、功能有限和感情中立;⑥具

有发达的交换媒介和市场;⑦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层组织;⑧家庭是小型化的,家庭功能比较少。

(3)现代人模型。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克尔斯出版《走向现代,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书中介绍了他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现代人在十二个方面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英克尔斯教授认为,人是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因素,人的现代化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他将现代人的特点归并为以下九个方面:①乐意接受新经验,并对革新和变革持开放态度;②思想活跃,对周围范围广泛的问题形成比国内发表自己的观点;③着眼现在或未来,而不是迷恋过去;④相信人类可以自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实现自己的目标;⑤处理事务具有计划性、组织性;⑥信任感,相信社会和其他人士可以依靠的;⑦分配公平,个人报酬与其技能和对组织的目标的贡献成正比;⑧具有抱负,愿意接受正规教育和科学知识;⑨了解和尊重别人的尊严。

(4)比较模型。经典现代化理论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个人现代化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提出不同领域的现代化的特征或标准。政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国家主权来自人民、政治权力分不到全体公民、以普选制度、政党制度和科层制度为基础的民主制度等。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非生物能源广泛利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超过农业等。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社会阶层分化、组织专门化、社会流动、城市化、家庭小型化等。文化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普及正规教育、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经济主义等。个人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参与性公民、具有丰富知识、具有充分自信心、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思想解放、愿意接受新经验和新知识等。

2、定量标准

与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定性评价相比,定量评价面对的困难就更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确定一个能够使意见一致的定量标准。下面介绍一些关于现代化定量评价的有代表性的衡量标准。

(1)布莱克标准。1966年,研究现代化比较有成就的学者布莱克,提出了有关现代化的10项标准。作为现代化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

西里尔·E·布莱克教授用10项指标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流动水平的角度大体揭示“前现代化社会”向“高度现代化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表征社会发展的差距。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有关的现代化指标如表1所示。

布莱克的l0项标准,反映了学术研究对社会和时代的关心,反映了人们力求寻找一种比较简单明了的方法去测量社会发展水平的心理,但由于这些指标不够精确,可操作性不强,一般只是作为文献被引用,没有成为度量现代化进程的有效工具。

(2)英格尔斯标准。国际上,比较常用的一组现代化指标体系,是美国社会学家、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化研究专家之一英格尔斯(Alex Inkeles)教授根据世界银行关于世界发展的研究,并结合自己对六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提出了现代化的11个评价指标和标准(见表2)。

作为一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上更多地关注人的因素,他认为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互动的,两相互促进,因此在他的指标体系中,关于人的指标占去大半。这种倚重于人的现代化的观点较之倚重于物的观点己经前进了一大步,同时由于英格尔斯标准简明、可测、数据容易取得,度量比较直接,因此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并且迅速地被加以引用,尤其在我国目前向现代化迈进的时期,更被许多人奉为评估现代化的实用工具,但它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①英格尔斯制定的指标由于年代久远,标准值显得偏低。依照上面的评价标准,今天不少国家或地区都已达标,但它们依然落后。根据中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早在2004年时,我国就己有4项英格尔斯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整体在全球120个国家中排第66位,现代化程度已达72.3%。这显然与实际感觉有较大出入。②这11项指标中缺少生态、环保方面的指标。现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空气污染、水体污

染、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已给经济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③这11项指标没有考虑到信息社会的特点。近20年,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网络终端用户等都发展得相当快,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交往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④这11项指标中没有基础设施指标。基础设施是社会的物质承载体。基础设施不足,就会影响社会功能的发挥,制约经济的运行,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⑤评价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不够,指标值分别相当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⑥指标有交叉,如婴儿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相关的。⑦英格尔斯评价标准只有11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没有具体评价方法。例如,现代化水平的计算方法、是采用简单平均还是加权平均等问题均未涉及。

(3)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目前,国内不少省市参考使用了世界银行的收入划分标准,即以中等收入国家来界定中等发达国家。世界银行在《198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按1980年人均GNP将世界各国和地区分为三中类型:将低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410美元或以下,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DP确定为420-4500美元,高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4510美元及以上。其中:中等收入国家(地区)又分为中下等收入国家(地区)和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中下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420-1410美元,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的人均GNP确定为1420-4500美元。但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按1989年数据、《2000/2001 年世界发展报告》按1999年数据进行了调整。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见表3)。

世界银行采用的是人均GNP非GDP指标。GNP是“收入”概念,GDP是“生产”概念。二者数量之间存在“国外净要素”的差距。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人类发展指数计算的三个指标分别是:①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②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③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每个指标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①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②成人识字率:0%和100%;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③综合入学率:0%和100%;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依各国教育系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④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人类发展指数从动态上对人类发展状况进行了反映,揭示了一个国家的优先发展项,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了一定依据,从而有助于挖掘一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通过分解人类发展指数,可以发现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预警。

人类发展指数的优点在于:①人类发展指数用较易获得的数据,认为对一个国家福利的全面评价应着眼于人类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状况,计算较容易,比较方法简单。②人类发展指数适用于不同的群体,可通过调整反映收入分配、性别差异、地域分布、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HDI从测度人文发展水平入手,反映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为人们评价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5)《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体系。在2000年联合国总部纽约举行的千年峰会上,世界189个国家的147位元首和首脑一致通过一份《千年发展目标》(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简称MDGs)。《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旨在实现世界和谐,从极端贫穷人口比例减半到普及小学教育,从遏止艾滋病的蔓延到

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从扭转环境资源的破坏到向致力于减贫的国家提供更为慷慨的官方发展援助,从家庭、妇女、儿童问题到和平、平等、发展问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共包括8项总目标、18项分目标和48项具体指标,详细内容如表4所示下1:

综观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我们可以发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2:①牢牢锁定发展的目标在于“富民”、“国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保障穷人的基本生存”。②始终体现不让“平均数掩盖贫困数”。③尤其注意不为千差万别的国家划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是给出了一系列的指标,但不提出具体的指标标准值。④强调考核政府在国内外的一系列相关职责和政策,如考核政府在国内履行“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性别平等”、“遏制疾病”、“保护环境”等应尽职责方面的绩效。

二、国内有关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标准

1、中国《社会指标》课题组的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社会总体现象的数量描述,是衡量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尺度。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单单衡量经济指标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包括社会、科技、政治、文化、道德、精神、法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全面发展。要反映社会的全面发展,比较准确地衡量社会的进步与差距,建立一套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社会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指标》课题组结合我国国情,参考了国外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建立了由16个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的社会指标体系,并在1989年以此体系对1987年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这个指标体系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分解为16项指标:(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3)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4)出口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6)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7)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上(2)-(7)项为社会结构);(8)中学生占12-17岁年龄人口的比重;(9)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的比重;(10)人口自然增长率;(11)平均预期寿命;(12)婴儿死亡率(以上(8)—(12)项为人口素质);(13)平均多少人有一名医生;(14)平均每人每日摄取热量;(15)通货膨胀率;(16)人均能

源消费量(以上(13)—16项为生活质量)。根据这1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是1987年我国居世界第70位,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些指标对于我们制定现代化指标体系也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中,采用“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段法”提出了自己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第一次现代化测度以英格尔斯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分经济与社会两大类,提出了10个评价指标,它就是根据工业国家20世纪50-60年代的发展水平,适当调整评价标准,采用对单个指标简单对比计算达标率,对现代化进程实现程度采用等权的方法进行综合测度。第二次现代化的测度是用知识创新、知识转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等四大类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方法仍属于先确定标准然后简单对比和分类的方法。由于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实现了第二次现代化,所以还没有条件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值,而是以评价最近一年世界高收入国家有关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的基准值。见表5,表6。

注:正指标,评价对象数值等于或大于标准值时,表示它达到或超过第一次现代化标准;逆指标,评价对象数值等于或小于标准值时,表示它达到或超过第一次现代化标准。

注:逆指标:指标实际值越小,发展水平越高。以上指标采用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与实际值进行

指数计算。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注意到了网络经济、信息产业和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和影响,而且也力图使用提升了的英格尔斯指标的新标准,去描述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发展所呈现的新特点,因此相对前面几种评价模型,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但它的主要问题是在测度现代化进程时,设计出两套评价体系,人为地割裂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典型的“二元性”特征,使人们对现代化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另外从方法上讲虽有定性定量综合分析,但定量分析以简单对比为主,显得原始和简单,而且认为每一个指标对现代化进程具有同等的影响,显然并不符合实际,也缺乏科学性。

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评价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1年3月发布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该报告以现代化研究系统学方向为中心,设计出四层叠加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1》中提到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层是总体层,表达国家或区域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第二层是表征集合层,表达现代化的三大本质内涵,即由现代化的动力表征、质量表征和公平表征共同构成。现代化的动力表征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现实能力”、“发展推动能力”、“发展竞争潜力”及其可持续性;现代化的质量表征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集约程度”、“社会效率”、“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其对理性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的接近程度;现代化的公平表征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第三层是水平指数层,由8个水平指数组成,表达构成现代化主要内容的发展态势与发展水平。其中,工业化水平指数、信息化水平指数、竞争力水平指数和城市化水平指数表达现代化的动力水平;集约化水平指数和生态化水平指数表达现代化的质量水平;公平化水平指数和全球化水平指数表达现代化的公平水平;第四层是基础要素层,由21个基础要素组成,支撑8个水平指数,对水平指数层进行反映与测度。因此,3个表征集合、8个水平指数和21基础要素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具有内部逻辑关系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进行判别。该评价指标的突出优点是把现代作为一个发展的系统来进行评价,动态地反映了现代化的演进,揭示时代变迁而赋予现代化新的内涵和特征,全面系统地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全球化等诸多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同时该评价体系既反映工业时代的特点,又反映信息时代新特征,很好地突出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二元性”特征,所以全面、深刻、稳定,适应性强,动态性能好,是迄今为止比较科学、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衡量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但它主要的缺点是可操作性差,表现在两方面:(1)指标难于理解,数据难于取得。如在工业化水平指数中“第二产业占GDP的‘倒U型位点’”、城市化水平指数中“城市聚集度指数”、生态化水平指数中“生态足迹指数”等。(2)计算公式复杂。虽然它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公式组合在一起来计算现代化实现的程度和时间,但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利用其公式会造成结果不同,甚至很大

的误差,例如对未来变数效应(指诸如美国发生的“9.11”事件、“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经济政策失误等对发展速度的影响)的动态修正。

三、小结

虽然迄今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简明而又具有权威性的世界现代化指标体系,但是,上述介绍的几种国内外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建立新的我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有益启示:(1)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具有普遍性,要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既突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时代的特征,又反映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既要准确把握现代化的内涵,又要尽量避免指标的高度相关性。(2)指标权数的确定要具科学性,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或各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最终评价结果。(3)评价方法的选取要具综合性,仅凭借一种评价方法测算的现代化进程,我们无法判断其优劣,因此只有采用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比较分析,才能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做出客观的评价。

现代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尺,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目标。对于中国这样的历经艰辛的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激励,是民族国家凝聚力的体现。即使有一天我们都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指标,也不能说现代化至此大功告成。我们要把目标放在下一阶段,重新制定现代化指标,与时俱进,这样,现代化指标才能不断保持生命力,才能真正对社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2001年。

[2]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3]汤美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国际标准》[J],《桂海论丛》2003年第3期。

[4]林星:《对当前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几点认识》[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童星:《“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再认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6]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现代化趋势与进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7]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千年发展目标:消除人类贫困的全球公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9]迟树功,朱孔来:《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理论学刊》2004年第12期。

[10]陈友华:《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相关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1]陈长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统计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年。

[12]卢丹:《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年。


相关内容

  • [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修改)
  • 昆 明 学 院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 (共4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网络安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的知识基础和技术基础.网络安全的前 ...

  • 课程标准(现代物流概论)
  • 广西商业学校<现代物流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现代物流概论>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与观念.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搬运.现代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系统.物流网络系统.企业物流.第三 ...

  • 2016年陶瓷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陶瓷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 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62277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 ...

  • 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年版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现状调研与发 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A159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 ...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概述 学号:10570223 姓名:王红焕 班级:10土地2班 关键词: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评价 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各行各业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土地资源供给是有限的,珍惜,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未来土地稀缺的唯一途径.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行 ...

  • 广告学课程标准
  • <广告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本课程标准主要是在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法.教学实施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推动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建设工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教学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 1. 课程地位 课程名称 ...

  • 物流导论 - 课程教学大纲
  • 附件1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专业跨学院 开设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 ___________学院: 现将__________________学院对贵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开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教学大纲送交贵学院审核,请您们根据以下教学大纲审定表的要 ...

  • 第二章 现代化支付系统概述
  • 第二章 现代化支付系统概述 一. 什么是支付系统?支付系统的构成? 支付系统是由一系列支付工具.程序.有关交易主体.法律规则组成的用于实现货币金额所有权转移的完整体系. 1. 银行2.清算机构(清算所)3.支付系统的 管理者(中央银行)4.国家法律与支付系统的运作规章5.支付工具 二.大额支付系统和 ...

  • 技术经济学学习笔记(武汉大学版)
  • 技术经济学学习笔记 姓名:王 鹏 学号:[1**********]54 第八章 项目的社会评价 第一节 项目社会评价概述 一.项目社会评价的含义 归纳起来,当今的社会评价主要包括四种: (1) 包含在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社会效益分析: (2) 经济评价加收入分配分析: (3) 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