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一、2007年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

(一)网民个人信息

1.网民的性别分布:男性占58.3%,女性占41.7%,如图4.1所示:

图4.1 网民的性别分布

2.网民的年龄分布,如表4.15和图4.2所示:

3.网民的婚姻状况:未婚占57.8%,已婚占42.2%,如图4.3所示:

图4.3 网民的婚姻状况分布

4.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如表4.16和图4.4所示: 表4.16 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

5.网民的职业分布,如表4.17所示:

6.网民的个人月收入分布,如表4.18所示:

表4.18 网民的个人月收入分布

(二)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

1.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多选题),如表4.19和图4.5所示:

图4.5 网民主要上网地点分布 2.除免费上网网民外的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83.5元 3.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16.9小时 4,如表4.20所示: 表4.20 网民通常上网的时间段分布

5.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多选题):

网络 85.0% 电视 66.1% 报纸 61.1% 杂志书籍 18.5% 广播 14.9% 其他 8.5% 6.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

网络 47.4% 电视 30.6% 报纸 15.7%书籍 杂志 1.2% 广播 0.6% 其他 2.0% 7.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是(多选题):

2.5% 19.5%

 收发邮件 56.1%  浏览新闻 53.5%  搜索引擎 51.5%

 获取信息(产品服务查询、工作信息查询、医疗健康服务查询、政府信息查询等) 41.0%  论坛/BBS/讨论组等 36.9%  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 36.3%  即时通讯 34.5%  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 34.4%  文件上传下载(不包含音乐、影视下载) 32.9%  网络游戏 26.6%  网上校友录 25.6%  博客(Blog,网络日志) 25.3%  网络购物 23.6%  网上招聘 20.8%  网络聊天室 20.8%  个人主页空间 20.3%  电子杂志 17.1%  网络教育 14.3%  网络销售(含网上推广、网上拍卖) 13.3%  网络电话(包括网上IP电话、PC to Phone) 11.2%  网络金融(包括银行、网上炒股) 10.5%  短信息/彩信服务 9.7%  网上预订(酒店、票务、挂号等) 8.6%  电子政务(网上投诉、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等) 7.7%  征婚、交友、社区俱乐部 6.4%  其他 6.4% 8.网民认为当前互联网在如下几方面的重要性,如表4.21所示: 表4.21 网民认为当前互联网的重要性

学习 工作 生活 娱乐

非常重要 41.1% 45.8% 29.8% 29.3%

比较重要 34.2% 24.9% 35.3% 30.0%

一般 15.2% 14.0% 19.2% 26.8%

不太重要 6.7% 9.9% 6.9% 8.0%

很不重要 2.8% 5.4%

8.8% 5.9%

9.网民对当前互联网在如下几方面的满意程度及总体满意度,如表4.22所示: 表4.22 网民对互联网的满意度

网络速度 费用及收费规则 安全性 内容的丰富性 内容的真实性 内容的健康性

非常满意 7.1% 7.8% 7.7% 14.4% 11.6% 8.4%

比较满意 30.7% 20.0% 21.1% 39.5% 24.1% 22.0%

一般 37.7% 34.1% 36.0% 27.6% 40.6% 37.7%

不太满意 16.1% 24.1% 25.7% 12.6% 15.3% 19.1%

很不满意 8.4% 14.0% 9.5% 5.9% 8.4% 12.8%

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操作简便 8.8% 13.3% 24.8% 41.0%

37.6% 31.5%

21.2% 8.2% 7.6% 6.0%

10.网民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是:

 网络病毒  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  弹出式广告/窗口  垃圾邮件  网上虚假信息  诱骗/欺诈/网络钓鱼  网上收费陷阱  网上不良信息  隐私泄漏  其他 (三)网民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回答

28.7%

16.7% 14.3% 7.8% 7.4% 6.9% 6.9% 5.7% 4.9% 0.7%

第1~2题为浏览过网络广告的网民的情况: 1.网民浏览网络广告的心态:

 主动浏览 21.1%  被动浏览 26.3%  二者都有 52.6% 2.网民对各种媒体广告的信任程度比较,如表4.23所示:

电视广告 广播广告 报纸/杂志广告 网络广告 户外广告

非常信任 7.7% 7.9% 2.9% 7.9% 8.5%

比较信任 33.2% 19.8% 24.4% 22.7% 20.2%

一般 38.4% 40.7% 51.5% 45.3% 41.3%

比较不信任 很不信任 12.3% 17.8% 16.6% 18.3% 19.9%

8.4% 13.8% 4.6% 5.8% 10.1%

第3~8题为接受过网络教育的网民的情况: 3.网民选择网络教育的原因是(多选题):

 接受方式灵活,可以自己安排时间 37.3%  花费少 30.2%  充电 27.2%  不用去外地即可接受网络教育 24.5%  内容有价值 23.8%  获得学历或资格比较容易 13.5%  好奇 8.7%  被要求参加 7.8%  其他 0.4% 4.网民最近一次接受的网络教育类型是:

 资格认证 21.4%  企业管理类培训 17.9%

 学历教育 17.3%  考试类教育 15.2%  中小学学科教育 14.3%  外语类培训 12.8%  专业技能类培训 1.1% 5.网民对参加的网络教育所提供的内容的满意度是:

 非常满意 16.0%  比较满意 32.7%  一般 21.9%  比较不满意 18.7%  非常不满意 10.7% 6.网民最近半年内参加的网络教育费用来源是:

 完全公费 61.4%  完全自费 28.0%  二者都有 9.5%  其他 1.1% 7.网民平均参加一门网络教育课程的花费是:

 50元以下 16.8%  51~100元 18.2%  101~150元 14.4%  151~300元 16.7%  301~500元 17.6%  501~700元 6.9%  701~1000元 4.6%  1000元以上 4.8% 8.网民对参加的网络教育的花费认为:

 非常高 5.2%  比较高 41.8%  一般 42.7%  比较低 8.3%  非常低 2.0% 9.未接受过网络教育的网民未来一年内接受网络教育的预期是:

 肯定接受 7.8%  可能接受 59.3%  不确定 24.5%  可能不接受 5.1%  肯定不接受 3.3%

10.未来一年内肯定或可能接受网络教育的网民能够接受的一门网络教育的费用是:

 50元以下 7.7%  51~100元 10.5%  101~150元 8.5%  151~300元 56.5%  301~500元 9.1%  501~700元 3.0%

 701~1000元 2.7%  1000元以上 2.0% 第11~12题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的情况:

11.网民在使用手机上网时通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多选题):

 收发电子邮件 72.2%  浏览信息 30.9%  下载彩铃、彩信、手机游戏、手机Flash、手机电影等 19.4%  与好友在线聊天 15.5%  使用手机搜索 8.2%  登陆手机网上社区 6.3%  使用手机银行 5.3%  使用手机博客 2.6%  在线手机视频 2.3%  其他 0.6% 12.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多选题):

 费用高 86.4%  速度慢 33.4%  可浏览的网页少 23.4%  连接不顺畅,有些网页打不开 21.1%  网络连接不稳定,经常掉线 20.2%  看不到图片信息 7.5%  手机病毒 6.5%  其他 0.2% 13.网民不使用手机上网的原因是(多选题):

 费用高 69.6%  速度慢 41.0%  手机上网不方便 39.7%  可获取的信息太少 27.2%  手机没有上网功能 21.2%  不感兴趣 14.2%  不会使用手机上网 9.1%  没有手机 5.1%  其他 1.2%  没有原因 0.4%

二、中国网民行为意识调查报告

一、网民特征结构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深入分析、了解网民

的特征结构,探求其变化趋势和规律,可以较好的把握住“谁在使用互联网”这一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网民性别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占58.3%,女性网民占41.7%。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从普及率的角度来看,男性网民占中国男性总人口的11.9%,女性网民占女性总人口的9.0%。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仍然要高于女性(如图5.19所示)。

图5.19 不同性别网民的普及率

与去年同期相比,男女网民所占比例略有变化。男性网民占全体网民的比例从58.7%下降为58.3%;女性网民所占的比例上升为41.7%。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男性网民7987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71万人,增长率为22.6%;女性网民5713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29万人,增长率为24.6%。在这一年女性网民的增长速度略高于男性网民。

2.网民婚姻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未婚网民占57.8%,已婚网民占42.2%。未婚者目前仍然是中国网民的主体。 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婚网民所占比例增长了0.1个百分点,未婚网民所占比例相应有所下降。从绝对数看,已婚网民增加了1108万人,达到5781万人,增长率为23.7%;未婚网民增加了1492万人,达到7919万人,增长率为23.2%。在这一年已婚网民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未婚网民。

3.网民年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2%,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9.7%)和18岁以下的网民(17.2%),31~35岁的网民占到10.4%,35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都比较低,36~40岁的占到8.2%,41~50岁的为6.2%,还有3.1%的网民在50岁以上。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2.5%,35岁以上的网民占17.5%,网民在年龄结构上仍然呈现年轻化的态势。

从普及率上来看,18~24岁间网民的普及率最高,达到38.8%,同比高出10.2个百分点。25~30岁间网民普及率以25.0%居第2位(如图5.24所示)。由此可见,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人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加容易接受并使用互联网。

图5.24 不同年龄段网民的普及率

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与去年同期相比,18~24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0.1个百分点,25~3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0.4个百分点,36~4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1.1个百分点,18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0.6个百分点,60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0.1个百分点,31~35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下降1.2个百分点,其他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全部下降;从绝对数看,18~24岁的网民人数增长927万人,25~30岁的网民人数增长557万人,18岁以下的网民人数增长513万人,31~35岁的网民人数增长138万人,36~40岁的网民人数增长335万人,41~50岁的网民人数增长95万人,51~60岁的网民人数增长1万人,60岁以上的网民人数增长34万人。35岁及以下的网民达到了11302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133万人,增长率为23.3%;35岁以上的网民达到2398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67万人,增长率为24.2%。年轻网民依然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年龄在35岁以上网民的增长速度要稍快些。

4.网民文化程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达到31.1%,其次是本科(25.8%)和大专(23.3%)。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民比例为28.5%,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下的网民比例达到了71.5%。可见,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下的网民仍然占据大多数。 与去年同期相比,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略有增加,达到71.5%。从绝对数看,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增加了1937万人,达到9796万人,增长率为24.6%;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增加了663万人,达到3904万人,增长率为20.5%。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在这一年内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

5.网民个人月收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的家庭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9.5%,其次是月收入为501~1,000元和1,001~1,500元的网民(比例分别为18.1%、13.6%),11.2%的网民个人月收入在1,501~2,000元,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为27.6%(如图5.30所示)。低收入网民仍然占据主体。

图5.30 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与去年同期相比,个人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了1.5个百分点,为72.4%。从绝对数看,个人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网民从7870万人增加到9919万人,增长率为26.0%;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从3230万人增加到3781万人,增长率为17.1%。

6.网民职业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2.3%,其次是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总数的29.7%,排在其后的是自由职业者,所占比例为9.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8.6%,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所占比例为6.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4.3%,其他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都比较小(如图5.33所示)。

图5.33 网民的职业分布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网民仍然以男性、未婚者、3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女性网民的比例、已婚者网民的比例、35岁以上网民的比例都有所上升;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下的仍然占据网民的大多数,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比例略有上升;从网民个人月收入来看,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较低;学生网民仍然比其他职业的网民要多,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其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例略有下降。

二、网民上网途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网民在上网地点、上网设备以及上网方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变化。 1.网民上网地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经常上网地点中,76.0%的网民在家里上网;33.4%的网民在工作场所上网;32.3%的网民在网吧上网;还有12.6%的网民选择在学校上网;0.9%的网民在公共场所上网;0.2%的网民在其他地点上网(如图5.34所示)。可以看出,家里仍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

图5.34 网民上网地点分布

在家里上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呈增长趋势,从70.5%增长到76.0%;在工作场所上

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从37.6%下降到33.4%;在学校上网的网民比例同比有较大降幅,从19.0%下降到12.6%;而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有所上涨,从27.0%增长至32.3%;在公共场所上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变化,从0.8%变化至0.9%;在其他地点上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亦略有变化,从0.1%增长至0.2%。 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家庭电脑的进一步普及、小区宽带的铺设推广以及互联网使用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入了网络,家里已经成为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上网场所在不断扩展,上网条件在不断改善,上网变得更为便捷。

三、网民上网行为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互联网,网民队伍日益壮大,同时,经济条件逐步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及工作、学习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通过分析网民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习惯,可以较好的了解网民上网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互联网与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结合程度,从而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现状。

1.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段 (1)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一天中在不同时段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差异较大:凌晨1点至早上7点是网民上网比例最低的时间段,从早上8点起上网的比例急剧攀升,在上午10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一个小高峰,有26.2%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11点小幅回落;从12点开始继续攀升并一直持续到下午14、15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二个高峰,此时上网的网民比例为35.9%,此后上网网民比例再次回落;从晚上18点开始上网人数开始激增,晚上20点达到一天的第三个高峰,也是当日最高点,有54.9%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21点以后网民上网比例快速回落,回落态势一直持续到凌晨5点达到最低点,此时上网网民比例只有1.8%(如图5.42所示)。同时,上网时间不固定的网民所占比例为13.6%。

图5.42 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2)不同性别网民使用互联网时间段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在凌晨1点到早上7点这段时间的上网比例要高于女性网民;在上午8点到下午13点这段时间,上网比例相差无几;而在下午14点到17点这段时间,女性网民的上网比例高于男性网民;傍晚18点以后,男性网民的上网比例超过女性网民(如图5.43所示)。

图5.43 不同性别的网民使用互联网时间段的比较

2.网民上网时间 (1)网民上网时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9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增加1小时,增幅为6.3%。

网民每周上网时间的起伏较大。2000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3.7小时;200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8.5小时;2002年为9.8小时;2003年同比2002年增加3.6小时,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同比略有下降,从2005年开始,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开始逐年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9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由此可见,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也逐步显现。 (2)不同性别网民上网时间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8.6小时,女性网民的上网时间为14.8

小时(如图5.45所示)。由此可见,男性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要多于女性网民。

图5.45 不同性别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比较

(3)不同年龄段网民上网时间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最长,为21.5小时;紧随其后的是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0小时;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6.7小时;年龄在40岁以上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5.8小时;年龄在18岁以下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最短,为7.0小时(如图5.46所示)。由此可见,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网民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一些。

10

图5.46 不同年龄段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比较

3.网民平均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平均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仅限于上网接入费用及上网电话费,不包括使用网络服务的费用)为83.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平均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减少了20.1元,降幅为19.4%。接入费用的不断降低,显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平民化,这将更加有利于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有利于更多的人接触到互联网并成为互联网大军中的一员。 注:此平均值为有花费网民上网费用的平均值,并非所有网民上网费用的平均值。 4.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电视和报纸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民选择的比例分别为网络85.0%,电视66.1%,报纸61.1%。此外,杂志、书籍和广播也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途径,选择的比例都在10%~20%之间。可以看出,对于网民这个特定群体来说,网络是其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其次是大众化的电视,然后是纸质的平面媒体,最后是广播(如图5.47所示)。

图5.47 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中,网络独占鳌头,所占比例达到47.4%;电视紧随其后,所占比例为30.6%;接下来是报纸,所占比例为15.7%;其他媒体所占比例都非常低(如图5.48所示)。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充分融入网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之中。

11

图5.48 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

5.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1)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5.7%的网民非常信任,32.3%的网民比较信任,54.6%的网民感觉一般,5.7%的网民不太信任,1.7%的网民很不信任(如图5.49所示)。总体而言,对互联网持信任态度的网民要远多于对互联网持不信任态度的网民。

图5.49 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2)不同性别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网民对互联网的平均信任度为3.4,要略高于男性网民。男性网民对互联网表示“非常信任”的比例要高于女性网民,但是男性表示“不信任”的比例也同样高于女性网民(如图5.50所示)。

12

图5.50 不同性别的网民对互联网信任程度的比较

(3)不同年龄段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18岁以下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网民会更加理性地看待互联网,此时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略有降低。40岁以上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又有所提升(如图5.51所示)。

图5.51 不同年龄段的网民对互联网信任程度比较 (4)不同文化程度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网民对互联网表示“信任”的比例要高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网民。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网民对待互联网的认识和态度会有所改观,导致了对互联网信任程度的变化(如图5.52所示)。

13

图5.52 不同文化程度的网民对互联网信任程度的比较

综上所述,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到新的历史高度;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网民,对互联网持信任态度的比例要远多于对互联网持不信任态度的比例。

四、手机上网网民分析

截止2006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1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2.4%。尽管这个数量在13700万人的网民总数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但这个数据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代表着中国网民上网方式、上网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发展。 1.性别特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网民占67.8%,女性网民占32.2%(如图5.53所示)。与整体网民的性别比例相同,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占据网民主体,这个比例也高于整体网民中男性网民的比例(如图5.54所示)。相比较于女性网民,男性网民更加喜欢尝试使用新的上网方式和上网设备。

图5.53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性别分布

14

图5.54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的性别比较

2.婚姻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未婚网民占66.0%,已婚网民占34.0%(如图5.55所示)。整体网民中,未婚网民占网民的主体,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婚姻状况的分布亦如此,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未婚的网民更加集中(如图5.56所示)。

图5.55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婚姻状况分布

图5.56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婚姻状况比较

3.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18~24岁的网民所占比例最高,为41.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为24.6%;再次是18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为16.9%;31~35岁的网民比例为8.2%;36~40岁的网民比例为5.5%;40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为3.1%(如图5.57所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年龄分布与整体网民的年龄分布基本情况一致,并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30岁以下的网民更加集中,所占比例高达83.2%(如图5.58所示)。可见,手机上网这种年轻的上网方式在年轻人中更为普遍。

15

图5.57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年龄分布

图5.58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的年龄分布比较

4.网民职业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企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为31.5%;其次是学生,所占比例为30.9%;排在其后的是自由职业13.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2%;无业5.9%;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4.0%;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3.3%;其他职业和农民所占比例较小(如图5.59所示)。

图5.59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职业分布

注: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16

一、2007年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

(一)网民个人信息

1.网民的性别分布:男性占58.3%,女性占41.7%,如图4.1所示:

图4.1 网民的性别分布

2.网民的年龄分布,如表4.15和图4.2所示:

3.网民的婚姻状况:未婚占57.8%,已婚占42.2%,如图4.3所示:

图4.3 网民的婚姻状况分布

4.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如表4.16和图4.4所示: 表4.16 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

5.网民的职业分布,如表4.17所示:

6.网民的个人月收入分布,如表4.18所示:

表4.18 网民的个人月收入分布

(二)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

1.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多选题),如表4.19和图4.5所示:

图4.5 网民主要上网地点分布 2.除免费上网网民外的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83.5元 3.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16.9小时 4,如表4.20所示: 表4.20 网民通常上网的时间段分布

5.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多选题):

网络 85.0% 电视 66.1% 报纸 61.1% 杂志书籍 18.5% 广播 14.9% 其他 8.5% 6.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

网络 47.4% 电视 30.6% 报纸 15.7%书籍 杂志 1.2% 广播 0.6% 其他 2.0% 7.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是(多选题):

2.5% 19.5%

 收发邮件 56.1%  浏览新闻 53.5%  搜索引擎 51.5%

 获取信息(产品服务查询、工作信息查询、医疗健康服务查询、政府信息查询等) 41.0%  论坛/BBS/讨论组等 36.9%  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 36.3%  即时通讯 34.5%  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 34.4%  文件上传下载(不包含音乐、影视下载) 32.9%  网络游戏 26.6%  网上校友录 25.6%  博客(Blog,网络日志) 25.3%  网络购物 23.6%  网上招聘 20.8%  网络聊天室 20.8%  个人主页空间 20.3%  电子杂志 17.1%  网络教育 14.3%  网络销售(含网上推广、网上拍卖) 13.3%  网络电话(包括网上IP电话、PC to Phone) 11.2%  网络金融(包括银行、网上炒股) 10.5%  短信息/彩信服务 9.7%  网上预订(酒店、票务、挂号等) 8.6%  电子政务(网上投诉、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等) 7.7%  征婚、交友、社区俱乐部 6.4%  其他 6.4% 8.网民认为当前互联网在如下几方面的重要性,如表4.21所示: 表4.21 网民认为当前互联网的重要性

学习 工作 生活 娱乐

非常重要 41.1% 45.8% 29.8% 29.3%

比较重要 34.2% 24.9% 35.3% 30.0%

一般 15.2% 14.0% 19.2% 26.8%

不太重要 6.7% 9.9% 6.9% 8.0%

很不重要 2.8% 5.4%

8.8% 5.9%

9.网民对当前互联网在如下几方面的满意程度及总体满意度,如表4.22所示: 表4.22 网民对互联网的满意度

网络速度 费用及收费规则 安全性 内容的丰富性 内容的真实性 内容的健康性

非常满意 7.1% 7.8% 7.7% 14.4% 11.6% 8.4%

比较满意 30.7% 20.0% 21.1% 39.5% 24.1% 22.0%

一般 37.7% 34.1% 36.0% 27.6% 40.6% 37.7%

不太满意 16.1% 24.1% 25.7% 12.6% 15.3% 19.1%

很不满意 8.4% 14.0% 9.5% 5.9% 8.4% 12.8%

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操作简便 8.8% 13.3% 24.8% 41.0%

37.6% 31.5%

21.2% 8.2% 7.6% 6.0%

10.网民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是:

 网络病毒  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  弹出式广告/窗口  垃圾邮件  网上虚假信息  诱骗/欺诈/网络钓鱼  网上收费陷阱  网上不良信息  隐私泄漏  其他 (三)网民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回答

28.7%

16.7% 14.3% 7.8% 7.4% 6.9% 6.9% 5.7% 4.9% 0.7%

第1~2题为浏览过网络广告的网民的情况: 1.网民浏览网络广告的心态:

 主动浏览 21.1%  被动浏览 26.3%  二者都有 52.6% 2.网民对各种媒体广告的信任程度比较,如表4.23所示:

电视广告 广播广告 报纸/杂志广告 网络广告 户外广告

非常信任 7.7% 7.9% 2.9% 7.9% 8.5%

比较信任 33.2% 19.8% 24.4% 22.7% 20.2%

一般 38.4% 40.7% 51.5% 45.3% 41.3%

比较不信任 很不信任 12.3% 17.8% 16.6% 18.3% 19.9%

8.4% 13.8% 4.6% 5.8% 10.1%

第3~8题为接受过网络教育的网民的情况: 3.网民选择网络教育的原因是(多选题):

 接受方式灵活,可以自己安排时间 37.3%  花费少 30.2%  充电 27.2%  不用去外地即可接受网络教育 24.5%  内容有价值 23.8%  获得学历或资格比较容易 13.5%  好奇 8.7%  被要求参加 7.8%  其他 0.4% 4.网民最近一次接受的网络教育类型是:

 资格认证 21.4%  企业管理类培训 17.9%

 学历教育 17.3%  考试类教育 15.2%  中小学学科教育 14.3%  外语类培训 12.8%  专业技能类培训 1.1% 5.网民对参加的网络教育所提供的内容的满意度是:

 非常满意 16.0%  比较满意 32.7%  一般 21.9%  比较不满意 18.7%  非常不满意 10.7% 6.网民最近半年内参加的网络教育费用来源是:

 完全公费 61.4%  完全自费 28.0%  二者都有 9.5%  其他 1.1% 7.网民平均参加一门网络教育课程的花费是:

 50元以下 16.8%  51~100元 18.2%  101~150元 14.4%  151~300元 16.7%  301~500元 17.6%  501~700元 6.9%  701~1000元 4.6%  1000元以上 4.8% 8.网民对参加的网络教育的花费认为:

 非常高 5.2%  比较高 41.8%  一般 42.7%  比较低 8.3%  非常低 2.0% 9.未接受过网络教育的网民未来一年内接受网络教育的预期是:

 肯定接受 7.8%  可能接受 59.3%  不确定 24.5%  可能不接受 5.1%  肯定不接受 3.3%

10.未来一年内肯定或可能接受网络教育的网民能够接受的一门网络教育的费用是:

 50元以下 7.7%  51~100元 10.5%  101~150元 8.5%  151~300元 56.5%  301~500元 9.1%  501~700元 3.0%

 701~1000元 2.7%  1000元以上 2.0% 第11~12题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的情况:

11.网民在使用手机上网时通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多选题):

 收发电子邮件 72.2%  浏览信息 30.9%  下载彩铃、彩信、手机游戏、手机Flash、手机电影等 19.4%  与好友在线聊天 15.5%  使用手机搜索 8.2%  登陆手机网上社区 6.3%  使用手机银行 5.3%  使用手机博客 2.6%  在线手机视频 2.3%  其他 0.6% 12.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多选题):

 费用高 86.4%  速度慢 33.4%  可浏览的网页少 23.4%  连接不顺畅,有些网页打不开 21.1%  网络连接不稳定,经常掉线 20.2%  看不到图片信息 7.5%  手机病毒 6.5%  其他 0.2% 13.网民不使用手机上网的原因是(多选题):

 费用高 69.6%  速度慢 41.0%  手机上网不方便 39.7%  可获取的信息太少 27.2%  手机没有上网功能 21.2%  不感兴趣 14.2%  不会使用手机上网 9.1%  没有手机 5.1%  其他 1.2%  没有原因 0.4%

二、中国网民行为意识调查报告

一、网民特征结构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深入分析、了解网民

的特征结构,探求其变化趋势和规律,可以较好的把握住“谁在使用互联网”这一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网民性别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占58.3%,女性网民占41.7%。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从普及率的角度来看,男性网民占中国男性总人口的11.9%,女性网民占女性总人口的9.0%。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仍然要高于女性(如图5.19所示)。

图5.19 不同性别网民的普及率

与去年同期相比,男女网民所占比例略有变化。男性网民占全体网民的比例从58.7%下降为58.3%;女性网民所占的比例上升为41.7%。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男性网民7987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71万人,增长率为22.6%;女性网民5713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29万人,增长率为24.6%。在这一年女性网民的增长速度略高于男性网民。

2.网民婚姻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未婚网民占57.8%,已婚网民占42.2%。未婚者目前仍然是中国网民的主体。 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婚网民所占比例增长了0.1个百分点,未婚网民所占比例相应有所下降。从绝对数看,已婚网民增加了1108万人,达到5781万人,增长率为23.7%;未婚网民增加了1492万人,达到7919万人,增长率为23.2%。在这一年已婚网民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未婚网民。

3.网民年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2%,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9.7%)和18岁以下的网民(17.2%),31~35岁的网民占到10.4%,35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都比较低,36~40岁的占到8.2%,41~50岁的为6.2%,还有3.1%的网民在50岁以上。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2.5%,35岁以上的网民占17.5%,网民在年龄结构上仍然呈现年轻化的态势。

从普及率上来看,18~24岁间网民的普及率最高,达到38.8%,同比高出10.2个百分点。25~30岁间网民普及率以25.0%居第2位(如图5.24所示)。由此可见,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人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加容易接受并使用互联网。

图5.24 不同年龄段网民的普及率

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与去年同期相比,18~24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0.1个百分点,25~3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0.4个百分点,36~4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1.1个百分点,18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0.6个百分点,60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0.1个百分点,31~35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下降1.2个百分点,其他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全部下降;从绝对数看,18~24岁的网民人数增长927万人,25~30岁的网民人数增长557万人,18岁以下的网民人数增长513万人,31~35岁的网民人数增长138万人,36~40岁的网民人数增长335万人,41~50岁的网民人数增长95万人,51~60岁的网民人数增长1万人,60岁以上的网民人数增长34万人。35岁及以下的网民达到了11302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133万人,增长率为23.3%;35岁以上的网民达到2398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67万人,增长率为24.2%。年轻网民依然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年龄在35岁以上网民的增长速度要稍快些。

4.网民文化程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达到31.1%,其次是本科(25.8%)和大专(23.3%)。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民比例为28.5%,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下的网民比例达到了71.5%。可见,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下的网民仍然占据大多数。 与去年同期相比,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略有增加,达到71.5%。从绝对数看,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增加了1937万人,达到9796万人,增长率为24.6%;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增加了663万人,达到3904万人,增长率为20.5%。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在这一年内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

5.网民个人月收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的家庭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9.5%,其次是月收入为501~1,000元和1,001~1,500元的网民(比例分别为18.1%、13.6%),11.2%的网民个人月收入在1,501~2,000元,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为27.6%(如图5.30所示)。低收入网民仍然占据主体。

图5.30 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与去年同期相比,个人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了1.5个百分点,为72.4%。从绝对数看,个人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网民从7870万人增加到9919万人,增长率为26.0%;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从3230万人增加到3781万人,增长率为17.1%。

6.网民职业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2.3%,其次是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总数的29.7%,排在其后的是自由职业者,所占比例为9.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8.6%,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所占比例为6.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为4.3%,其他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都比较小(如图5.33所示)。

图5.33 网民的职业分布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网民仍然以男性、未婚者、3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女性网民的比例、已婚者网民的比例、35岁以上网民的比例都有所上升;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下的仍然占据网民的大多数,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一比例略有上升;从网民个人月收入来看,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较低;学生网民仍然比其他职业的网民要多,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其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例略有下降。

二、网民上网途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网民在上网地点、上网设备以及上网方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变化。 1.网民上网地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经常上网地点中,76.0%的网民在家里上网;33.4%的网民在工作场所上网;32.3%的网民在网吧上网;还有12.6%的网民选择在学校上网;0.9%的网民在公共场所上网;0.2%的网民在其他地点上网(如图5.34所示)。可以看出,家里仍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

图5.34 网民上网地点分布

在家里上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呈增长趋势,从70.5%增长到76.0%;在工作场所上

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从37.6%下降到33.4%;在学校上网的网民比例同比有较大降幅,从19.0%下降到12.6%;而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有所上涨,从27.0%增长至32.3%;在公共场所上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变化,从0.8%变化至0.9%;在其他地点上网的网民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亦略有变化,从0.1%增长至0.2%。 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家庭电脑的进一步普及、小区宽带的铺设推广以及互联网使用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入了网络,家里已经成为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上网场所在不断扩展,上网条件在不断改善,上网变得更为便捷。

三、网民上网行为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互联网,网民队伍日益壮大,同时,经济条件逐步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以及工作、学习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通过分析网民使用互联网的行为习惯,可以较好的了解网民上网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互联网与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结合程度,从而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现状。

1.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段 (1)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一天中在不同时段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差异较大:凌晨1点至早上7点是网民上网比例最低的时间段,从早上8点起上网的比例急剧攀升,在上午10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一个小高峰,有26.2%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11点小幅回落;从12点开始继续攀升并一直持续到下午14、15点,达到一天当中的第二个高峰,此时上网的网民比例为35.9%,此后上网网民比例再次回落;从晚上18点开始上网人数开始激增,晚上20点达到一天的第三个高峰,也是当日最高点,有54.9%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21点以后网民上网比例快速回落,回落态势一直持续到凌晨5点达到最低点,此时上网网民比例只有1.8%(如图5.42所示)。同时,上网时间不固定的网民所占比例为13.6%。

图5.42 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2)不同性别网民使用互联网时间段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在凌晨1点到早上7点这段时间的上网比例要高于女性网民;在上午8点到下午13点这段时间,上网比例相差无几;而在下午14点到17点这段时间,女性网民的上网比例高于男性网民;傍晚18点以后,男性网民的上网比例超过女性网民(如图5.43所示)。

图5.43 不同性别的网民使用互联网时间段的比较

2.网民上网时间 (1)网民上网时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9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增加1小时,增幅为6.3%。

网民每周上网时间的起伏较大。2000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3.7小时;200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8.5小时;2002年为9.8小时;2003年同比2002年增加3.6小时,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同比略有下降,从2005年开始,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开始逐年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9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由此可见,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也逐步显现。 (2)不同性别网民上网时间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8.6小时,女性网民的上网时间为14.8

小时(如图5.45所示)。由此可见,男性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要多于女性网民。

图5.45 不同性别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比较

(3)不同年龄段网民上网时间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最长,为21.5小时;紧随其后的是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0小时;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6.7小时;年龄在40岁以上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5.8小时;年龄在18岁以下的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最短,为7.0小时(如图5.46所示)。由此可见,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网民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一些。

10

图5.46 不同年龄段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比较

3.网民平均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平均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仅限于上网接入费用及上网电话费,不包括使用网络服务的费用)为83.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平均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减少了20.1元,降幅为19.4%。接入费用的不断降低,显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平民化,这将更加有利于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有利于更多的人接触到互联网并成为互联网大军中的一员。 注:此平均值为有花费网民上网费用的平均值,并非所有网民上网费用的平均值。 4.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电视和报纸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民选择的比例分别为网络85.0%,电视66.1%,报纸61.1%。此外,杂志、书籍和广播也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途径,选择的比例都在10%~20%之间。可以看出,对于网民这个特定群体来说,网络是其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其次是大众化的电视,然后是纸质的平面媒体,最后是广播(如图5.47所示)。

图5.47 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中,网络独占鳌头,所占比例达到47.4%;电视紧随其后,所占比例为30.6%;接下来是报纸,所占比例为15.7%;其他媒体所占比例都非常低(如图5.48所示)。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充分融入网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之中。

11

图5.48 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

5.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1)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5.7%的网民非常信任,32.3%的网民比较信任,54.6%的网民感觉一般,5.7%的网民不太信任,1.7%的网民很不信任(如图5.49所示)。总体而言,对互联网持信任态度的网民要远多于对互联网持不信任态度的网民。

图5.49 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2)不同性别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网民对互联网的平均信任度为3.4,要略高于男性网民。男性网民对互联网表示“非常信任”的比例要高于女性网民,但是男性表示“不信任”的比例也同样高于女性网民(如图5.50所示)。

12

图5.50 不同性别的网民对互联网信任程度的比较

(3)不同年龄段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18岁以下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网民会更加理性地看待互联网,此时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略有降低。40岁以上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又有所提升(如图5.51所示)。

图5.51 不同年龄段的网民对互联网信任程度比较 (4)不同文化程度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网民对互联网表示“信任”的比例要高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网民。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网民对待互联网的认识和态度会有所改观,导致了对互联网信任程度的变化(如图5.52所示)。

13

图5.52 不同文化程度的网民对互联网信任程度的比较

综上所述,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到新的历史高度;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网民,对互联网持信任态度的比例要远多于对互联网持不信任态度的比例。

四、手机上网网民分析

截止2006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1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2.4%。尽管这个数量在13700万人的网民总数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但这个数据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代表着中国网民上网方式、上网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发展。 1.性别特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网民占67.8%,女性网民占32.2%(如图5.53所示)。与整体网民的性别比例相同,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男性占据网民主体,这个比例也高于整体网民中男性网民的比例(如图5.54所示)。相比较于女性网民,男性网民更加喜欢尝试使用新的上网方式和上网设备。

图5.53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性别分布

14

图5.54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的性别比较

2.婚姻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未婚网民占66.0%,已婚网民占34.0%(如图5.55所示)。整体网民中,未婚网民占网民的主体,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婚姻状况的分布亦如此,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未婚的网民更加集中(如图5.56所示)。

图5.55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婚姻状况分布

图5.56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婚姻状况比较

3.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18~24岁的网民所占比例最高,为41.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为24.6%;再次是18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为16.9%;31~35岁的网民比例为8.2%;36~40岁的网民比例为5.5%;40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为3.1%(如图5.57所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年龄分布与整体网民的年龄分布基本情况一致,并且在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30岁以下的网民更加集中,所占比例高达83.2%(如图5.58所示)。可见,手机上网这种年轻的上网方式在年轻人中更为普遍。

15

图5.57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年龄分布

图5.58 整体网民与使用手机上网网民的年龄分布比较

4.网民职业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中,企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为31.5%;其次是学生,所占比例为30.9%;排在其后的是自由职业13.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2%;无业5.9%;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4.0%;学校教师及行政人员3.3%;其他职业和农民所占比例较小(如图5.59所示)。

图5.59 使用手机上网网民职业分布

注: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16


相关内容

  •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 访谈(五) 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铁琨副司长 谈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6-11-10 [王铁琨]很高兴在这里跟各位网友一道交流"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前不久我被派到外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刚回来,所以访谈推迟了一些天,请大家原谅.现在回答大 ...

  • 2016-2021年网络购物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16-2021年网络购物行业 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报告目录 报告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网络购物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网络购物行业定义 第二节 网络购物行业基本特点 第三节 网络购物行业分类 第四节 网络购物行业统计标准 一.统计部门和统计 ...

  • 2016-2022年中国动漫产业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动漫产业行业分析 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 ...

  • 2015-2020年中国护肤品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护肤品行业市场分 析及发展机遇预测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 ...

  • 2016-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前景 研究报告 www.chyxx.com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 ...

  • 2016年物联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物联网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 预测报告(2016年) 报告编号:180075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 ...

  • 中国电视剧行业市场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中国电视剧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16-2022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深度 分析报告 www.chyxx.com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