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6):165~167

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

[文章编号]100l一3601(2008)06—0412—0165—03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董景奎1,罗文敏2

(1.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2.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随着国内理论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逐步深入,成果斐然;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有效促进组织的发展。笔者从促进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的视角出发,筛选了国内核心刊物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新进展,对组织存在的必然性、运行机制、发展思路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对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并对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发展;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F276.2[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n

DevelopmentofRuraICooperationEconomic

OrganizationinChina

DONGJing—kuil,LUO

Wen-mingz

(1.GuizhouInstitute

of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Guiyang,Guizhou550006;2.CollegeofLifeScience,

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thelatestresearch

progress

inruralcooperationeconomicorganizationsincethe199ffs,

reviewstheinevitability。operationmechanism。developideasandmodelsoftheorganizationandtheireffectsondevelopmentofruralcooperationeconomicorganizationandgivesabriefevaluationontheresearchprogressfromtheangleofpromotingofruralcooperationeconomicorganizationinChina.

Keywords:ruralcooperationeconomicorganization;development)review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直是中国农业经济学界的农村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生产关系变革相对滞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是农业生产经营形的含义都有不同,名称较多,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式和制度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L5J。1.2交易成本理论国习惯上把以下三类组织均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交易成本经济学从协约的角度研究经济组织,认为任何一种能被表述为协约问题的经济问题,都能在节约交易成本意义上进行深入探讨【6]。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协约组织,可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考察。交易在企业内部组织之间还是在自主企业之间是个决策变量,究竟选择哪一种模式,取决于每种模式相应的交易成本。一种经济组织的产生,必将具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少进入市场障碍,利于分工协作,取得规模优势等功能[7]。农村合作经济组的合作组织。织可以实现交易的规模经济,降低农民交易成本,提1

发展合作组织的必然性

高其谈判地位,抑制机会主义,改善市场结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具有必然性,而不同1.3

组织发展理论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决定经济发展的要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古典以利用。各学者从不同学科背景,从生产力与生产经济学看,劳动创造价值,土地是价值的来源之一,工业革命后土地、劳动和资本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科技的进步,使之重要性日益增加,随着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理论

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激化,生产过程中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生产力织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把组织这一要素提高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组织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

[收稿日期]2008—05—04;2008—08-29修回

[基金项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重点课题“贵州省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现状研究”的阶段报告[黔农科合(重点)080233I贵州省科技厅重

大专项“韦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8)6004]

[作者简介]董景奎(1977一),男,研究实习员,从事农业经济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万 

方数据.

thedevelopment重要研究对象,其概念在各个时期、各国(组织)界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1嵋],还有众多学者对概念不加界定,总体上加以研究。中织:一是传统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二是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市场化改革中新涌现的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形式包括专业协会、专业技术研究会、专业合作社等等“]。由于中国各类组织并存,这里所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泛指,即包含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上各类形式

地区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是否具有共性和差异性,要正确看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并加关系相适应的规律、客观经济发展、组织演进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合作组织发展的必然性。1.1与生产关系运动的一般原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166・

贵州农业科学

重要源泉[8]。

1.4

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农业发展史表明,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手段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过程,也是支撑农业生产运行的组织载体的创新过程L9J,有效率的组织是现代生产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有效的制度供给是市场主体的理性选择[1¨1。。

黄祖辉(2000)认为,农民合作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分散性和分散经营的家庭特征,描述了农民合作新的变革态势,进而提出在农业家庭经营基础上,应该推动农民的合作,尽快建立农业家庭经营制度与农民合作制度相融合的农业制度和组织体系Ll引。

刘悦(2007)结合贸易保护理论和关税同盟理论,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理性,并指出,该组织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意义[1引。

现有研究从组织发展历史和各国各地区发展状况进行考察,提出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不同理论基础,从不同角度揭示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合理性,也反映了组织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外在环境要求;只是现有研究理论仍需具体深入,更有指导性,以从组织发展的基础理论上深入研究,进而探寻组织发展的途径、方法,加快组织发展。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基本思路与模式

范小建(1999)认为,中国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路大体有两种:第一,大综合、大合作的思路。即供销、信用、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社区合作融人其中。第二是分而治之,在现有的基础上各自完善和发展的思路。即社区性合作组织、专业性合作组织、供销社和信用社等自成体系,长期并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政府分别逐步加以规范,使其尽可能作为独立的财产主体,明确相应的法人地位和责任形式【l“。

向东梅、陈德(2006)提出,现阶段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主要模式:一是基于某个专业(产业或产品)生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二是社区农民协会模式。三是股份合作模式。以股份形式汇集各类资源;劳动者互助、分工协作[1纠。

韩淑明(2008)在分析山东潍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成效与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1引。

发达国家的合作组织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欧美的大型专业合作社,此类合作社产业产品较为集中;另一种是东亚地区的综合合作社‘"],此类合作社产业产品集中度低于前者。

夏英和牛若峰(2001)认为,构建发展规范的合作组织关键在于三大支点:制度、主体、环境。他们提出,“尊重基层和农民群众的自主选择,从当地实际和不同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寻求合作组织的最佳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后较长时间内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基本思路。但这不排斥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两者并列,才能将各个有

万 

方数据利因素调动起来,在现有的条件下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各项功能。”【18]

喻国华(2008)概括分析了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三种基本模式及其特点,主要有生产型合作组织、加工型合作组织、流通型合作组织[1引。

从上述各学者观点可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思路模式无外乎两类,综合模式与专业模式,两种模式都有其合理性,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制度安排,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发展模式从其具体运行看有一定效果,然而对各类发展思路模式的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比较研究较少。

农村合作组织的运行与发展

苑鹏(2001)集中讨论了农民合作组织与国家(政府)的关系。提出,合作社制度的反市场性决定了其对国家扶持具有天生的倾向性,国家与农民合作组织之间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权利的分立,这种分立一方面是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强大作用和渗透力;另一方面是农民合作组织的逐步独立和分化‘2引。

黄祖辉(2002)从理论上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即产品特征、生产群体、合作成员和制度环境因素,并结合浙江实际讨论了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并非人人都相信农村合作组织既可以造福于农民,也可以造福于社会[21‘。

部分学者通过Logit、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和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如兼业与商品化程度)、文化程度、对合作社制度的认知程度、政府支持等[22屯引。至于各因素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合作组织发展有自身的思想文化背景。林坚和王宁认为,合作组织具有公平和效率双重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决定了实际操作中合作组织的思想宗旨与其内部制度安排之间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性根源于合作组织既是一种人文社会思潮,又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2引。孙亚范(2003)指出,合作组织文化的基础是人文主义,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进而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价值观念制约合作组织发展[2川。

徐亦平(2004)讨论了农村合作组织内部结构的演变结构,即社员关系从松散的产品购销关系向紧密的产权关系演变,组织结构从社一社员的管理结构向社一组一社员分级管理结构演变,股权结构从个人占大股向股份分散、股权数与交货数或者销售额相联系的方向演变,销售盈余返还从投资者为主体向生产者为主体演变,表决方式从一人一票制向一人多票制演变等∞引。

个别学者借鉴江苏省的做法提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思路:以合作制为基础,实行资本、技术、土地、信息及劳动相结合,把村级(含村组)经营性资产量化给村民,明确村级集体资产的合作性质[2

9|。

国鲁来(2001)则以德国合作组织理论为参照,通过对四川农村合作组织的调查,分析了专业协会

第6期董景奎等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组织制度的服务功能与理论运行要求,提出要降低制度实施成本和服务供给成本D¨。

此外,有学者从政治参与的视角对农民专业组织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随着组织经济功能的壮大,组织政治参与的要求会更加强烈[31。3引。

从贵州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实来看,组织发展缓慢,成立迟,数量少,运行不够规范,多数还处于组织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影响力的组织较少。

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沿海地区发展较规范,然而象国际合作社联盟规定的那种规范运作的合作组织较少;组织产权不清,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发挥功能尚未达到政府和学界期望的水平。理论和实证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合作组织在特定条件下的客观规律,合作组织的微观运行与人们思想认识、组织环境、组织主体都有很大关系,有效运行需要从更多的相关因素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对组织的运行绩效、产权划分还缺乏深入研究。

简要评价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总体思路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客观的成果和较一致的共识。研究领域有所拓宽,如研究者重视和分析在最新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合作组织制度的应对和调整,关注投资激励和决策机制的设计、治理结构的选择、管理者的行为等。

从文献研究层次来看,有基于个别组织的微观组织运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运行机制如利益机制、产权制度等。有基于某省、县域或乡级农村组织发展现状总结的中观层次研究,有针对中国发展合作组织的宏观研究,如政策、法律、体制保障、发展思路模式等。宏观研究偏少,且由微观研究结论合成到宏观规律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研究的合作组织所在区域范围来看,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合作组织,西部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较少;而西部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机械化程度低,市场力量对农村影响IEI深,更需要组织起来进行经济社会建设。

在研究方法上,规范分析较多,实证分析较少。研究理论工具和研究主题不够全面深入。一些文章还停留在寻求其存在合理性解释上,相对缺少对农民合作的制度安排、绩效等问题的具体探讨;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的研究,面上调查需要更多的科学性;案例分析需要更多的提升到普适性的理论、指导原则等等。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权责如何安排,组织的功能界定及实际效果需要探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持续发展机制、既定法律的具体适用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中观宏观层面、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适应性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张金萍,曾赛星,齐国友,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简析EJ].

万 

方数据农村经济,2005(1):22.

[2]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M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I-3]潘长胜.第五届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学术研讨综述[J].农村经营管理,2006(1);17.

[4]丁德良,汪伟宏.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刀.求实,200"I(7):88.

[5]唐敏.论合作社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及其质的规定性[J].农业经济问题,1997(8):38.

[6]傅殷才.制度经济学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7]柯武刚,史漫非.制度经济学E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E8]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6.

[9]张兵,应瑞瑶.关于发展中国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99.

Elo]杨雅如,杨亚梅.市场经济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供给EJ].农业经济,200'7(9):69.

[11]张晓山.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口].农村合作经济,2003(2):8-9.

E12]黄祖辉.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0(8);4-8.

[13]刘悦.基于贸易理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EJ].农村经济,2007(8),125-127.

[143范小健.关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EJ].中国农村经济,1999(4);9-14.

[15]向东梅,陈德.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思路和模式选择EJ].农村经济.2006(6):118-119.

Ei6]韩淑明.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考察EJ].中周农村经济,2008(7):56—63.

[173喻国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方向及政府作用EJ].农业经济问题.2004(12);44.

E18]夏英.农村合作经济zz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调研世界,2001(9);7-8.

E193喻国华.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实践模式[J].农业经济,2008(3):58-60.

[20]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63—73.

E21]黄袒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i-j].中国农村经济,2002(3):13—21.

[23]

石敏俊,金少胜.中国农民需要合作组织吗?——沿海地区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组织意向研究E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0-4,8.

[241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EJ].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3):271・280.[25]

卢向虎,吕新业,秦

富.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

实证分析:基于7省24市(县)农户的凋研数据[J].农业经济

问题,2008(I);26-31.

E263林坚,王

宁.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组织的思想宗旨及其制

度安排EJ].农业经济问题,2002(9):46—47.

E273孙亚范.合作社组织文化及其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启示[刀.农村经营管理,2003(7):10—11.

E28]徐亦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结构演变趋势与立法安排探讨[J].农村经营管理,2004(9):31—32.

E293潘长胜.第五届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学术研讨综述[J].农村经营管理,2006(1):17.

E30]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EJ].中国农村观察,2001(4):44-47.

[31]董进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8(2);3-5.

E323

于建蝾.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基于衡阳农民协会的实证研究口].中国农村观察,2005(2):57—64.

(-Jl-任编辑:高红卫)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6):165~167

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

[文章编号]100l一3601(2008)06—0412—0165—03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董景奎1,罗文敏2

(1.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2.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随着国内理论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逐步深入,成果斐然;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有效促进组织的发展。笔者从促进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的视角出发,筛选了国内核心刊物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新进展,对组织存在的必然性、运行机制、发展思路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对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并对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发展;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F276.2[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n

DevelopmentofRuraICooperationEconomic

OrganizationinChina

DONGJing—kuil,LUO

Wen-mingz

(1.GuizhouInstitute

of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Guiyang,Guizhou550006;2.CollegeofLifeScience,

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thelatestresearch

progress

inruralcooperationeconomicorganizationsincethe199ffs,

reviewstheinevitability。operationmechanism。developideasandmodelsoftheorganizationandtheireffectsondevelopmentofruralcooperationeconomicorganizationandgivesabriefevaluationontheresearchprogressfromtheangleofpromotingofruralcooperationeconomicorganizationinChina.

Keywords:ruralcooperationeconomicorganization;development)review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直是中国农业经济学界的农村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生产关系变革相对滞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是农业生产经营形的含义都有不同,名称较多,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式和制度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L5J。1.2交易成本理论国习惯上把以下三类组织均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交易成本经济学从协约的角度研究经济组织,认为任何一种能被表述为协约问题的经济问题,都能在节约交易成本意义上进行深入探讨【6]。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协约组织,可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考察。交易在企业内部组织之间还是在自主企业之间是个决策变量,究竟选择哪一种模式,取决于每种模式相应的交易成本。一种经济组织的产生,必将具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少进入市场障碍,利于分工协作,取得规模优势等功能[7]。农村合作经济组的合作组织。织可以实现交易的规模经济,降低农民交易成本,提1

发展合作组织的必然性

高其谈判地位,抑制机会主义,改善市场结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具有必然性,而不同1.3

组织发展理论

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决定经济发展的要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古典以利用。各学者从不同学科背景,从生产力与生产经济学看,劳动创造价值,土地是价值的来源之一,工业革命后土地、劳动和资本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科技的进步,使之重要性日益增加,随着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理论

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激化,生产过程中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生产力织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把组织这一要素提高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组织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

[收稿日期]2008—05—04;2008—08-29修回

[基金项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重点课题“贵州省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现状研究”的阶段报告[黔农科合(重点)080233I贵州省科技厅重

大专项“韦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8)6004]

[作者简介]董景奎(1977一),男,研究实习员,从事农业经济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万 

方数据.

thedevelopment重要研究对象,其概念在各个时期、各国(组织)界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1嵋],还有众多学者对概念不加界定,总体上加以研究。中织:一是传统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二是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市场化改革中新涌现的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形式包括专业协会、专业技术研究会、专业合作社等等“]。由于中国各类组织并存,这里所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泛指,即包含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上各类形式

地区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是否具有共性和差异性,要正确看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并加关系相适应的规律、客观经济发展、组织演进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合作组织发展的必然性。1.1与生产关系运动的一般原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166・

贵州农业科学

重要源泉[8]。

1.4

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农业发展史表明,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手段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过程,也是支撑农业生产运行的组织载体的创新过程L9J,有效率的组织是现代生产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有效的制度供给是市场主体的理性选择[1¨1。。

黄祖辉(2000)认为,农民合作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分散性和分散经营的家庭特征,描述了农民合作新的变革态势,进而提出在农业家庭经营基础上,应该推动农民的合作,尽快建立农业家庭经营制度与农民合作制度相融合的农业制度和组织体系Ll引。

刘悦(2007)结合贸易保护理论和关税同盟理论,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理性,并指出,该组织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意义[1引。

现有研究从组织发展历史和各国各地区发展状况进行考察,提出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不同理论基础,从不同角度揭示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合理性,也反映了组织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外在环境要求;只是现有研究理论仍需具体深入,更有指导性,以从组织发展的基础理论上深入研究,进而探寻组织发展的途径、方法,加快组织发展。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基本思路与模式

范小建(1999)认为,中国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路大体有两种:第一,大综合、大合作的思路。即供销、信用、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社区合作融人其中。第二是分而治之,在现有的基础上各自完善和发展的思路。即社区性合作组织、专业性合作组织、供销社和信用社等自成体系,长期并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政府分别逐步加以规范,使其尽可能作为独立的财产主体,明确相应的法人地位和责任形式【l“。

向东梅、陈德(2006)提出,现阶段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主要模式:一是基于某个专业(产业或产品)生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二是社区农民协会模式。三是股份合作模式。以股份形式汇集各类资源;劳动者互助、分工协作[1纠。

韩淑明(2008)在分析山东潍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成效与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1引。

发达国家的合作组织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欧美的大型专业合作社,此类合作社产业产品较为集中;另一种是东亚地区的综合合作社‘"],此类合作社产业产品集中度低于前者。

夏英和牛若峰(2001)认为,构建发展规范的合作组织关键在于三大支点:制度、主体、环境。他们提出,“尊重基层和农民群众的自主选择,从当地实际和不同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寻求合作组织的最佳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后较长时间内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基本思路。但这不排斥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两者并列,才能将各个有

万 

方数据利因素调动起来,在现有的条件下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各项功能。”【18]

喻国华(2008)概括分析了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三种基本模式及其特点,主要有生产型合作组织、加工型合作组织、流通型合作组织[1引。

从上述各学者观点可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思路模式无外乎两类,综合模式与专业模式,两种模式都有其合理性,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制度安排,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发展模式从其具体运行看有一定效果,然而对各类发展思路模式的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比较研究较少。

农村合作组织的运行与发展

苑鹏(2001)集中讨论了农民合作组织与国家(政府)的关系。提出,合作社制度的反市场性决定了其对国家扶持具有天生的倾向性,国家与农民合作组织之间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权利的分立,这种分立一方面是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强大作用和渗透力;另一方面是农民合作组织的逐步独立和分化‘2引。

黄祖辉(2002)从理论上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即产品特征、生产群体、合作成员和制度环境因素,并结合浙江实际讨论了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并非人人都相信农村合作组织既可以造福于农民,也可以造福于社会[21‘。

部分学者通过Logit、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和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如兼业与商品化程度)、文化程度、对合作社制度的认知程度、政府支持等[22屯引。至于各因素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合作组织发展有自身的思想文化背景。林坚和王宁认为,合作组织具有公平和效率双重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决定了实际操作中合作组织的思想宗旨与其内部制度安排之间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性根源于合作组织既是一种人文社会思潮,又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2引。孙亚范(2003)指出,合作组织文化的基础是人文主义,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进而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价值观念制约合作组织发展[2川。

徐亦平(2004)讨论了农村合作组织内部结构的演变结构,即社员关系从松散的产品购销关系向紧密的产权关系演变,组织结构从社一社员的管理结构向社一组一社员分级管理结构演变,股权结构从个人占大股向股份分散、股权数与交货数或者销售额相联系的方向演变,销售盈余返还从投资者为主体向生产者为主体演变,表决方式从一人一票制向一人多票制演变等∞引。

个别学者借鉴江苏省的做法提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思路:以合作制为基础,实行资本、技术、土地、信息及劳动相结合,把村级(含村组)经营性资产量化给村民,明确村级集体资产的合作性质[2

9|。

国鲁来(2001)则以德国合作组织理论为参照,通过对四川农村合作组织的调查,分析了专业协会

第6期董景奎等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组织制度的服务功能与理论运行要求,提出要降低制度实施成本和服务供给成本D¨。

此外,有学者从政治参与的视角对农民专业组织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随着组织经济功能的壮大,组织政治参与的要求会更加强烈[31。3引。

从贵州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实来看,组织发展缓慢,成立迟,数量少,运行不够规范,多数还处于组织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影响力的组织较少。

当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沿海地区发展较规范,然而象国际合作社联盟规定的那种规范运作的合作组织较少;组织产权不清,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发挥功能尚未达到政府和学界期望的水平。理论和实证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合作组织在特定条件下的客观规律,合作组织的微观运行与人们思想认识、组织环境、组织主体都有很大关系,有效运行需要从更多的相关因素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对组织的运行绩效、产权划分还缺乏深入研究。

简要评价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总体思路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客观的成果和较一致的共识。研究领域有所拓宽,如研究者重视和分析在最新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合作组织制度的应对和调整,关注投资激励和决策机制的设计、治理结构的选择、管理者的行为等。

从文献研究层次来看,有基于个别组织的微观组织运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运行机制如利益机制、产权制度等。有基于某省、县域或乡级农村组织发展现状总结的中观层次研究,有针对中国发展合作组织的宏观研究,如政策、法律、体制保障、发展思路模式等。宏观研究偏少,且由微观研究结论合成到宏观规律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研究的合作组织所在区域范围来看,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合作组织,西部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较少;而西部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机械化程度低,市场力量对农村影响IEI深,更需要组织起来进行经济社会建设。

在研究方法上,规范分析较多,实证分析较少。研究理论工具和研究主题不够全面深入。一些文章还停留在寻求其存在合理性解释上,相对缺少对农民合作的制度安排、绩效等问题的具体探讨;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的研究,面上调查需要更多的科学性;案例分析需要更多的提升到普适性的理论、指导原则等等。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权责如何安排,组织的功能界定及实际效果需要探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持续发展机制、既定法律的具体适用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中观宏观层面、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适应性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张金萍,曾赛星,齐国友,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简析EJ].

万 

方数据农村经济,2005(1):22.

[2]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M3.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I-3]潘长胜.第五届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学术研讨综述[J].农村经营管理,2006(1);17.

[4]丁德良,汪伟宏.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刀.求实,200"I(7):88.

[5]唐敏.论合作社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及其质的规定性[J].农业经济问题,1997(8):38.

[6]傅殷才.制度经济学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7]柯武刚,史漫非.制度经济学E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E8]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6.

[9]张兵,应瑞瑶.关于发展中国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99.

Elo]杨雅如,杨亚梅.市场经济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供给EJ].农业经济,200'7(9):69.

[11]张晓山.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口].农村合作经济,2003(2):8-9.

E12]黄祖辉.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0(8);4-8.

[13]刘悦.基于贸易理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EJ].农村经济,2007(8),125-127.

[143范小健.关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EJ].中国农村经济,1999(4);9-14.

[15]向东梅,陈德.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思路和模式选择EJ].农村经济.2006(6):118-119.

Ei6]韩淑明.山东省潍坊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考察EJ].中周农村经济,2008(7):56—63.

[173喻国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方向及政府作用EJ].农业经济问题.2004(12);44.

E18]夏英.农村合作经济zz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调研世界,2001(9);7-8.

E193喻国华.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实践模式[J].农业经济,2008(3):58-60.

[20]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63—73.

E21]黄袒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i-j].中国农村经济,2002(3):13—21.

[23]

石敏俊,金少胜.中国农民需要合作组织吗?——沿海地区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组织意向研究E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0-4,8.

[241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EJ].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3):271・280.[25]

卢向虎,吕新业,秦

富.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

实证分析:基于7省24市(县)农户的凋研数据[J].农业经济

问题,2008(I);26-31.

E263林坚,王

宁.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组织的思想宗旨及其制

度安排EJ].农业经济问题,2002(9):46—47.

E273孙亚范.合作社组织文化及其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启示[刀.农村经营管理,2003(7):10—11.

E28]徐亦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结构演变趋势与立法安排探讨[J].农村经营管理,2004(9):31—32.

E293潘长胜.第五届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学术研讨综述[J].农村经营管理,2006(1):17.

E30]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EJ].中国农村观察,2001(4):44-47.

[31]董进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8(2);3-5.

E323

于建蝾.当代中国农民维权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基于衡阳农民协会的实证研究口].中国农村观察,2005(2):57—64.

(-Jl-任编辑:高红卫)


相关内容

  • 农业合作化运动问题简要述评
  •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的"三农"问题成了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学者也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积极地探索农业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是探索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本文试图从各学者对合作化道路原因的研究,地方性研究到合作化问题启示的研究这几个方面对农业 ...

  • 民国保甲制度研究范式述评_杨红运
  • 民国保甲制度研究范式述评 杨红运 [摘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民国保甲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范式:阶 ,"内卷化"范式,"国家与精英合作"范式.由于所使用的研究范式的不同,级分析范式 学者们的论述存在较大分歧.就保甲推行后对国家和乡村的关系而言,这些 ...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 作者:夏国锋 吴理财 来源:<理论与改革>2011年01期 发布时间:2011年4月12日 http://www.ccrs.org.cn/show_7570.aspx 摘要: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次重申和强 ...

  • 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研究述评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其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是宏观政策上的不断鼓励和整个社会较为开放和宽容的态度,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依然可以看到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和自主性不足.制度环境的多重性使得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和方式呈现复杂化态势.正确认识这一张力需要对中国社会组织发 ...

  • 农产品价格变动与营销渠道研究述评
  • 农产品价格变动与营销渠道研究述评 [摘要]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把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变动研究与国内外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述评.提出了如下观点:以农产品价格在营销渠道中的逐级变动为主线,研究农产品营销渠 ...

  • 心理学论文选题
  • 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一).心理学基本理论 (二).人格心理学 (三).认知与实验心理学 (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五).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研究 (六).社会心理学部分 (七).变态心理学 (八).学校心理辅导 (九).健康心理学 (十).心理学史 (十一).生理心理学 (十二).脑与认知 (十三). ...

  • 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
  • 教学与硼究 2009 8年曩期_ "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 陈剩勇,赵光勇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关键词]参与式治理:公民社会:述评[摘 要] 参与式治理,是指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组织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决策. 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参与式作为 ...

  • 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
  • 2008年12月 第6期 总第141期 开放导报 China Opening Herald December 2008No.6 Total No.141 [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 李家祥,戴 超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71)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 ...

  • 城乡统筹理论发展述评
  • 崔永慧:城乡统筹理论发展述评 时代视点 城乡统筹理论发展述评 崔永慧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研究中心(400067) 摘 要:随着近年来城乡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央政府在 筹.从不同的角度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战略高度上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