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家庭差异对比研究2

中西方家庭差异对比研究 据统计, 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但无论文化的定义多么复杂, 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普遍性, 也有特殊性。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他们的思维活动、情感标准、道德准则大致相同。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思维以及追求爱好, 也往往不相上下。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从而产生差异。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根本文化上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家庭上的差异,本文将通过分析中西方家庭差异来深入解析中西方社会文化。 I.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形成原因及影响。

A.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的特点

1.家庭体系的特点。

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孝”,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良言古训,不服从家中长者命令或决策的人会被冠以“不孝”乃至“大逆”的罪名。所以自古中国的家族体系是金字塔形,家中的长辈享有绝对的命令权和决策权;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 .而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 ,在西方家庭中在子女成人后都可以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更多的家庭讨论和各式各样的建议构成了西方家庭横向的家庭结构。

2.长幼关系的特点。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B. 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 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的形成原因。

形成这以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

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2. 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的影响

长久以来的长幼关系差异给东西方社会造成了整个文化和理念上的不同。东方家庭中长辈的绝对决策权使得年轻人无法坚持自己的理念和观点,新鲜事物得不到尝试,这使得他们步入社会后,虽然能表现出来一种稳定、服从领导的心态,但在领导和上级面前往往表现的唯唯诺诺,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重大事件的决策和新理论的推广上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在西方家庭中,过早进入家庭的决策层使得西方的年轻人具备了更强的表达和创新能力。

Ⅱ、家庭教育差异

A.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

1.西方教育观念

西方人盼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 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

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中国教育观念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B.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教育存在诸多的差异, 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教育目的的差异。而教育目的的差异又是源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

1.中国的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有着浑厚的文化传统的积淀。从古代起, 就形成了一套地地道道的体现民族思维特质的中国哲学。它的各个特点直接影响着教育。 哲学思想对于政治的过分依靠, 体现在教育制度上则是使教育制度也成为政治统治人、役使人的工具。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读书即是为了能做官。中国古代哲学以孝悌的伦理关系为依托, 以“三纲”和“五常”为准绳。反映在师生关系方面则是, 它使学生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的安排、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形成教师的权威角色。汉代儒学独尊之后, 经学昌盛。“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所读的书即是所谓的“圣贤书”。通常儒生们钻研学理, 为的是注解前人的思想, 而不是创立新的思想。这种社会风气使学习者因循守旧, 阻碍了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则是学生所学的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产活动, 课程设计脱离实际, 学生所学并非社会所需。

2. 西方的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西方哲学思想流派林立, 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这些哲学思想, 主要是两大精神:科学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抗衡。 斯宾塞的功利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从自然科学立场出发建构起来的理论。他说:“什

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这时候斯宾塞即已提出反对强制性教学的思想, 认为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从“实验”到“推理”, 让学生在观察、探索中发现学习。这种理论反映在教育上则是, 使西方的教育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的教学和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以发展学生的自尊和个性为目标。存在主义严厉批评学校简单化、划一化和工具化的倾向, 认为教育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这种观点下的教育重视个人价值的体现, 当然它也不会因为突出人的个体性而完全否定整体性。 实用主义哲学是对教育予以特别重视的哲学。杜威 (1859年10月20日- 1952年6月1日)是美国哲学家 , 心理学家和教育的改革者,其思想一直在教育和社会改革的影响力。 杜威是一个重要的早期开发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杜威的教育理论,提出了在我的教育学的信条 (1897),学校和社会(1900),“儿童与课程 (1902年), 民主与教育 “(1916), 经验和教育 (1938), 特别是他的“儿童中心论”和“从做中学”等理论掀起了一场教育的革命。强调“行动”、“实践”和“生活”。他认为,学生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他们在那里可以体验和互动的课程,所有学生都应有机会在自己的学习。 教学方法上反对一味地灌输和外部的纪律。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建议”、“指导”, 而不是发号施令。作为杜威(1897年)解释:老师是不是在学校施加一定的想法,或在孩子中形成的某些习惯,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选择的影响,这将影响孩子,并协助他在正确应对这些影响

(P 9)。

在杜威实用主义理论的带动下, 产生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思潮, 即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三中心”理论。“三中心”理论对教育理念中的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Ⅲ. 中、西方家庭差异于我国教育方式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家庭文化教育存在的差异, 以及探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1.对西方教育思想加以“扬弃”。

中、西方教育思想渊源上有相同的地方, 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自19世纪末开始学习西方教育制度以来, 已经反反复复对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的教育思想进行学习、借鉴, 用以来解决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然而, 在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经验时, 常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 移植到我们国家或许会变得面目全非、以致效果甚微或无效, 究其原因在于中西方两种文明的教育思想在根源上即存在差异。因此, 这启示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时, 不得不考虑它在中国这块土壤基础上的生长环境, 我们既不能被中国国情缚住思维, 也不能将西方教育思想照搬照抄、盲目引进, 而是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育背景对西方的教育理论加以“扬弃”。这正是我们以史为鉴的目的。

2. 中、西方两种教育的优化结合。

纵观中、西方家庭的种种差异, 我们应该对中西方家庭体系,长

幼关系,和家庭教育有一个更清醒和深入的认识, 由于中国的传统,标准的幸福之家,都是四世同堂,所以家庭结构较复杂,而西方人比较开化,所以家庭结构比中国简单,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所以长幼关系差异大,西方人主张平等与自由,所以长幼关系差异小,而关于中西方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的教育相比, 我们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当然西方的家庭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他们的教育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在此, 笔者认为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中、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 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为此, 中、西方的教育研究者应注重增进了解, 加强沟通, 早日找到一种有利于中、西方的、新的教育方式。家庭是社会的基础,要想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增强国力,我们就必须了解和总结中西方家庭的差异,取长补短。

中西方家庭差异对比研究 据统计, 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但无论文化的定义多么复杂, 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普遍性, 也有特殊性。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他们的思维活动、情感标准、道德准则大致相同。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思维以及追求爱好, 也往往不相上下。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从而产生差异。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根本文化上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家庭上的差异,本文将通过分析中西方家庭差异来深入解析中西方社会文化。 I.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形成原因及影响。

A.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的特点

1.家庭体系的特点。

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孝”,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良言古训,不服从家中长者命令或决策的人会被冠以“不孝”乃至“大逆”的罪名。所以自古中国的家族体系是金字塔形,家中的长辈享有绝对的命令权和决策权;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 .而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 ,在西方家庭中在子女成人后都可以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更多的家庭讨论和各式各样的建议构成了西方家庭横向的家庭结构。

2.长幼关系的特点。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B. 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 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的形成原因。

形成这以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

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2. 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的影响

长久以来的长幼关系差异给东西方社会造成了整个文化和理念上的不同。东方家庭中长辈的绝对决策权使得年轻人无法坚持自己的理念和观点,新鲜事物得不到尝试,这使得他们步入社会后,虽然能表现出来一种稳定、服从领导的心态,但在领导和上级面前往往表现的唯唯诺诺,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重大事件的决策和新理论的推广上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在西方家庭中,过早进入家庭的决策层使得西方的年轻人具备了更强的表达和创新能力。

Ⅱ、家庭教育差异

A.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

1.西方教育观念

西方人盼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 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

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中国教育观念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B.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教育存在诸多的差异, 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教育目的的差异。而教育目的的差异又是源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

1.中国的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有着浑厚的文化传统的积淀。从古代起, 就形成了一套地地道道的体现民族思维特质的中国哲学。它的各个特点直接影响着教育。 哲学思想对于政治的过分依靠, 体现在教育制度上则是使教育制度也成为政治统治人、役使人的工具。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读书即是为了能做官。中国古代哲学以孝悌的伦理关系为依托, 以“三纲”和“五常”为准绳。反映在师生关系方面则是, 它使学生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的安排、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形成教师的权威角色。汉代儒学独尊之后, 经学昌盛。“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所读的书即是所谓的“圣贤书”。通常儒生们钻研学理, 为的是注解前人的思想, 而不是创立新的思想。这种社会风气使学习者因循守旧, 阻碍了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则是学生所学的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产活动, 课程设计脱离实际, 学生所学并非社会所需。

2. 西方的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西方哲学思想流派林立, 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这些哲学思想, 主要是两大精神:科学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抗衡。 斯宾塞的功利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从自然科学立场出发建构起来的理论。他说:“什

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这时候斯宾塞即已提出反对强制性教学的思想, 认为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从“实验”到“推理”, 让学生在观察、探索中发现学习。这种理论反映在教育上则是, 使西方的教育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的教学和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以发展学生的自尊和个性为目标。存在主义严厉批评学校简单化、划一化和工具化的倾向, 认为教育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这种观点下的教育重视个人价值的体现, 当然它也不会因为突出人的个体性而完全否定整体性。 实用主义哲学是对教育予以特别重视的哲学。杜威 (1859年10月20日- 1952年6月1日)是美国哲学家 , 心理学家和教育的改革者,其思想一直在教育和社会改革的影响力。 杜威是一个重要的早期开发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杜威的教育理论,提出了在我的教育学的信条 (1897),学校和社会(1900),“儿童与课程 (1902年), 民主与教育 “(1916), 经验和教育 (1938), 特别是他的“儿童中心论”和“从做中学”等理论掀起了一场教育的革命。强调“行动”、“实践”和“生活”。他认为,学生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他们在那里可以体验和互动的课程,所有学生都应有机会在自己的学习。 教学方法上反对一味地灌输和外部的纪律。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建议”、“指导”, 而不是发号施令。作为杜威(1897年)解释:老师是不是在学校施加一定的想法,或在孩子中形成的某些习惯,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选择的影响,这将影响孩子,并协助他在正确应对这些影响

(P 9)。

在杜威实用主义理论的带动下, 产生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思潮, 即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三中心”理论。“三中心”理论对教育理念中的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Ⅲ. 中、西方家庭差异于我国教育方式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家庭文化教育存在的差异, 以及探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1.对西方教育思想加以“扬弃”。

中、西方教育思想渊源上有相同的地方, 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自19世纪末开始学习西方教育制度以来, 已经反反复复对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的教育思想进行学习、借鉴, 用以来解决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然而, 在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经验时, 常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 移植到我们国家或许会变得面目全非、以致效果甚微或无效, 究其原因在于中西方两种文明的教育思想在根源上即存在差异。因此, 这启示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时, 不得不考虑它在中国这块土壤基础上的生长环境, 我们既不能被中国国情缚住思维, 也不能将西方教育思想照搬照抄、盲目引进, 而是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育背景对西方的教育理论加以“扬弃”。这正是我们以史为鉴的目的。

2. 中、西方两种教育的优化结合。

纵观中、西方家庭的种种差异, 我们应该对中西方家庭体系,长

幼关系,和家庭教育有一个更清醒和深入的认识, 由于中国的传统,标准的幸福之家,都是四世同堂,所以家庭结构较复杂,而西方人比较开化,所以家庭结构比中国简单,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所以长幼关系差异大,西方人主张平等与自由,所以长幼关系差异小,而关于中西方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的教育相比, 我们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当然西方的家庭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他们的教育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在此, 笔者认为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中、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 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为此, 中、西方的教育研究者应注重增进了解, 加强沟通, 早日找到一种有利于中、西方的、新的教育方式。家庭是社会的基础,要想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增强国力,我们就必须了解和总结中西方家庭的差异,取长补短。


相关内容

  • 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中的对比艺术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 2 从汉英墓志铭看中西生命价值意识之差异 3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4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 5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礼貌失误 6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 ...

  •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和婚姻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美婚姻观对比研究 2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3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 5 论后现代写作技巧在白雪公主中的运用 6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7 中式菜名的英译 8 小说<忠犬八 ...

  • 英语谚语中的道德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 <推销员之死>中的反英雄主义 3 网络英语的缩略词的构成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影视字幕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2 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探讨<名利场>中利倍加的奋斗与失败 3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 4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5 中美面子观比较及其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启示 6 译者主体性 ...

  •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2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3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4 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6 从保罗的恋母 ...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论<最危险的游戏 ...

  •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 "师道尊严"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从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意识浅析<驯悍记>主角凯瑟琳娜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 The Blindness in ...

  •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乱世佳人> ...

  •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2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 3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4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 5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