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力学创新实验

1. (7分)(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22题)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t A 和△t B , 求出加速度a ;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a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回答下列为题:

(1) 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 的示如图(b )所示。其读数为 cm (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t A , 和△t B, 表示为a= (3) 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 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游标卡尺、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基础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相关知识定量分析物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0.960(2)

12s

[(

d ∆t B

) -(

2

d ∆t A

) ]

2

(3)

mg -(M +m )a

Mg

(4) 系统误差

解析: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的速度分别为:v A =

d ∆t A

,v B =

d ∆t B

.. 。由v B - vA =2as,可得

22

a=

12s

[(

d ∆t B

) -(

2

d ∆t A

) ].由牛顿第二定律,mg-μMg=(M+m)

a ,解得μ=

2

mg -(M +m a

Mg

2.(12分)(2013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第23题)测量小物块Q 与平板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 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

P 板的上表面BC 在B 点相切,C 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 ′。重力加速

度为g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 的质量m ;

/

②测量出轨道AB 的半径R 、BC 的长度L 和CC 的高度h ; ③将物块Q 在A 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 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 ′的距离s 。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 到达B 点时的动能E kB =__________; (ⅱ)物块Q 到达C 点时的动能E kC =__________;

(ⅲ)在物块Q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物块Q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__________; (ⅳ)物块Q 与平板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

(ii )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2.(12分)答案:

(1)(每空2分)(ⅰ)mgR (ⅱ)

mgs 24h

(ⅲ)mgR -

mgs 24h

(ⅳ)

R L

-

s 24hL

(2)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2分) 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或接缝B 处不平滑等)(2分) 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物块Q 到达B 点时的动能E kB =mgR ;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s=vt,h=

12

gt 2,

解得物块从C 点抛出时的速度

Q 到达C 点时的动能E kC =

12

mv =

2

mgs 24h

。由动能定理,在

物块Q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物块Q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mgR -

mgs 24h

;由W f =μmgL 解得物块Q 与平

板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R L

-

s 24hL

(2)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

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接缝B 处不平滑等。

3.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 第22题)(8分)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桌面边缘,如图(a )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 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得E k ,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 A .小球的质量

B .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 .弹簧的压缩量△x E .弹簧原长l 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 ,得E k = 。 (3)图(b )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 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 不变,m 增加,s--△x 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 不变,h 增加,s--△x 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 )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 的表达式可知,Ep 与△x 的 次方成正比。

【答案】 (1)ABC(3分) (2)

mgs 24h

(2分)

(3)减小(1分) 增大(1分)2(1分)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弹性势能的探究和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1)利用平抛运动规律,测量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由s=vt,h=

12

gt 2,联立解得

要测量小球速度,需要测量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根据动能公式,为求

得E k ,还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m ,所以正确选项是ABC 。(2)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

12

mv =

2

mgs 24h

。(3)弹

簧的压缩量△x 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小球抛出时的动能越大,所以s 与△x 成正比。如果h 不变,m 增加,s--△x 图象斜率会减小。如果m 不变,h 增加,s--△x 图象斜率会增大。由实验绘出的图象可知,s 与△x

成正比,而E k =

12

mv =

2

mgs 24h

,所以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 与△x 的二次方成正比。

【方法技巧】解答此类题要利用相关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再结合题给图象解答。

1. (7分)(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22题)

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用米尺测最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 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所用的时间△t A 和△t B , 求出加速度a ;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 的平均值a ;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μ。回答下列为题:

(1) 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 的示如图(b )所示。其读数为 cm (2)物块的加速度a 可用d 、s 、△t A , 和△t B, 表示为a= (3) 动摩擦因数μ可用M 、m 、a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为μ=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 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游标卡尺、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基础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相关知识定量分析物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0.960(2)

12s

[(

d ∆t B

) -(

2

d ∆t A

) ]

2

(3)

mg -(M +m )a

Mg

(4) 系统误差

解析: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 和光电门B 的速度分别为:v A =

d ∆t A

,v B =

d ∆t B

.. 。由v B - vA =2as,可得

22

a=

12s

[(

d ∆t B

) -(

2

d ∆t A

) ].由牛顿第二定律,mg-μMg=(M+m)

a ,解得μ=

2

mg -(M +m a

Mg

2.(12分)(2013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第23题)测量小物块Q 与平板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 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

P 板的上表面BC 在B 点相切,C 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 ′。重力加速

度为g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 的质量m ;

/

②测量出轨道AB 的半径R 、BC 的长度L 和CC 的高度h ; ③将物块Q 在A 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 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 ′的距离s 。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 到达B 点时的动能E kB =__________; (ⅱ)物块Q 到达C 点时的动能E kC =__________;

(ⅲ)在物块Q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物块Q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__________; (ⅳ)物块Q 与平板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

(ii )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2.(12分)答案:

(1)(每空2分)(ⅰ)mgR (ⅱ)

mgs 24h

(ⅲ)mgR -

mgs 24h

(ⅳ)

R L

-

s 24hL

(2)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2分) 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或接缝B 处不平滑等)(2分) 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物块Q 到达B 点时的动能E kB =mgR ;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s=vt,h=

12

gt 2,

解得物块从C 点抛出时的速度

Q 到达C 点时的动能E kC =

12

mv =

2

mgs 24h

。由动能定理,在

物块Q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物块Q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mgR -

mgs 24h

;由W f =μmgL 解得物块Q 与平

板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R L

-

s 24hL

(2)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

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接缝B 处不平滑等。

3.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 第22题)(8分)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桌面边缘,如图(a )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 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得E k ,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 A .小球的质量

B .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 .弹簧的压缩量△x E .弹簧原长l 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 ,得E k = 。 (3)图(b )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 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 不变,m 增加,s--△x 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 不变,h 增加,s--△x 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 )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 的表达式可知,Ep 与△x 的 次方成正比。

【答案】 (1)ABC(3分) (2)

mgs 24h

(2分)

(3)减小(1分) 增大(1分)2(1分)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弹性势能的探究和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1)利用平抛运动规律,测量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由s=vt,h=

12

gt 2,联立解得

要测量小球速度,需要测量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根据动能公式,为求

得E k ,还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m ,所以正确选项是ABC 。(2)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

12

mv =

2

mgs 24h

。(3)弹

簧的压缩量△x 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小球抛出时的动能越大,所以s 与△x 成正比。如果h 不变,m 增加,s--△x 图象斜率会减小。如果m 不变,h 增加,s--△x 图象斜率会增大。由实验绘出的图象可知,s 与△x

成正比,而E k =

12

mv =

2

mgs 24h

,所以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 与△x 的二次方成正比。

【方法技巧】解答此类题要利用相关物理规律列出方程,再结合题给图象解答。


相关内容

  • 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2014
  •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08工学专业代码:0810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开设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二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在所学专业方向领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 ...

  • 专题十 近代世界科学技术
  • 专题十 近代世界科学技术 概念 1. 科技近代化与现代化以20C 为分界线 2. 经济近代化等同于经济现代化 3. 政治近代史和现代史以社会制度为划分标准(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开始 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世界近代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现代史:俄国十月革命) 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 四个时期 一) ...

  • 清华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介绍
  • 走向推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田 新闻中心记者 周襄楠 2005年,创办于1998年的清华大学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以下简称数理基科班)的招生从两个班扩展为8个班,数理基科班的宽口径.创新型的培养模式从"实验"走出了迈向推广的第一步--这8个班不仅包括原有的两个数理基科实验班,还 ...

  • 高中各科目录
  • 高中各科目录 数学 必修1到必修5文理都学 选修1-1.1-2文科 选修2-1.2-2.2-3理科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 ...

  •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精神,致力于创造.发 ...

  • 2011高三物理总复习安排
  •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物理总复习,把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把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 ...

  • 2014-2015下学期计划
  • 2014--2015年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怀安县头百户中心学校 贾守利 一.指导思想: 继续做好九年级物理最后两章新课教学工作,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 ...

  • 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 2014--2015年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做好九年级物理第21.22章新课教学工作,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 ...

  • 现代自然科学概论课程所获 3000字
  • 现代自然科学概论课程所获 (作者:叶韫琦) 通过一个学期对于现代自然科学概论课程的学习,不禁意识到现在自然科学对我们现代人类的生活影响之大,而且在今后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现代自然科学概论课程当中专题的概述.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自然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