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则认为日本暗杀张作霖(当时张为国际公认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的皇姑屯事件为抗战伊始,故而亦有十七年的说法。但期间6年,中日双方出于各自原因,始终控制战

依据当时中国落后的重工业水平和国际地位,提前公开宣战,只能面对国际武器禁运,无法弥补战争损失。如果这样,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中国和、国等同盟国共同抗日,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战争酝酿

1894年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1900年,因为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中获胜,攻克建立的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

日军在济南屠杀我同胞

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1914年,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的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928年,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北伐,炮轰城,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十六人。最后,在蒋介石表面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日军退出济南。

九一八事变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安内”

九一八事变

,“故不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乃不能攘外”。

1931年9月18日,日本趁张学良调动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所为,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标志着“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驻防沈阳的中国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张学良声称奉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严禁部下对日军作战,但团长王铁汉等仍率部进行了抵抗,黄显声领导的沈阳警察也成为东北为数不多的给予日军打击的武装力量。但他们皆不敌日军,翌晨全城即告陷落,警察们在缴械之后大多被屠杀。东北主要军事负责人张学良引咎降职,后赴欧洲躲避舆论谴责。

事变两个月内,日军占领中国东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龙江遭到马占山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组织了大量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军阀侵略,这些抵抗得到了关内民众同情和声援。1932年3月,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其傀儡政府名义上的领导人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第一次淞沪战役

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闸北,爆发。驻守上

淞沪战役中国军在堡垒中坚守

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粤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展开回击,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参与抗战的主力国军第十九路军不得不离开上海,赴福建剿共,第五军则撤退至苏州、南京一带,6月,日本军阀全部退回日租界。

华北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阀在中国北方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反而将军队开进长城一线,进犯热河、察哈尔两省,史称“长城事变”。1933年1月,日军进占山海关,开始向中国关内进攻。热河省会承德遭到袭击,仅10余天即告陷落,驻守平津的西北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率部抵抗,中央军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率所部3个师北上参战,终不敌装备精良的日军和伪“满洲国”部队,长城抗战失利。同年5月,日本军阀向察哈尔进攻,并一度占领察北重镇多伦,然而不久冯玉祥和吉鸿昌发起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夺回多伦,并成功将日本军阀驱赶出察哈尔。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

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塘沽协议》后,由于日军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

1935年1月中旬,日军制造了“”,迫使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5至7月,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同年9月,日本再度制造舆论,要求“华北五省(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自治”。

10月20日,日军继“丰台夺城事件”后,再次收买汉奸、流氓发动“香河暴动事件”,并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同时加紧进行以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为重点对象的上层策变活动。11月11日,土肥原贤二向宋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诱其出任华北共同防赤委员会委员长,诱惑不成后转而策动滦榆区兼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一月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继续对宋及南京政府施加压力。经过日军、宋哲元、南京政府之间一系列的讨价还价,12月18日,终于在北平正式成立了既保存南京中央政府和宋的体面,又有一定“自治”之实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特派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王克敏等为委员。在此期间,中国青年发起的反分裂、反割据爱国运动,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的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 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激起了中国国内许多人士的不满,这给刚刚完成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扩大影响力的机会。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按照共产国际在西班牙的活动,以建立统一战线为方式抵御法西斯国家的侵袭。该年底,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不仅确定了这条统一战线的确立方式和理论基础,也提出吸取中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训,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中共开始抛弃左倾的关门主义,主动和合围陕北根据地的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部磋商结成抗日反蒋的军事同盟。并借助各种渠道与国民党中央试探妥协的可能性。

但蒋介石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意图,并调遣撤回关内的东北军和西北军继续围攻共产党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在此情况下,张学良及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决定接受共产党的联合抗日主张。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自来到西安“督战”,12日,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这次事变最后在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势力的协商下,得到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也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定,成为日后影响抗日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西安事变后,红军、东北军、西北军的三位一体联盟被蒋介石瓦解。张学良被蒋扣押,杨虎城被迫出国,东北军被调往兰州、河南、安徽等处,被完全拆散。

红军从陕北南下,占领了西安附近地区。周恩来、叶剑英、博古代表中共中央开始和国民党中央展开关于合作的谈判。大批在十年内战期间被关押的共产党政治犯被释放,中共中央派遣刘少奇到天津指导北方局工作。

同时,蒋介石开始全面加速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准备,包括在上海至

南京一带修建了三道国防工事,进口了大量德国装备武装中央军。

甲级战犯土肥原贤二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则认为日本暗杀张作霖(当时张为国际公认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的皇姑屯事件为抗战伊始,故而亦有十七年的说法。但期间6年,中日双方出于各自原因,始终控制战

依据当时中国落后的重工业水平和国际地位,提前公开宣战,只能面对国际武器禁运,无法弥补战争损失。如果这样,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中国和、国等同盟国共同抗日,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战争酝酿

1894年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1900年,因为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中获胜,攻克建立的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

日军在济南屠杀我同胞

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1914年,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的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928年,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北伐,炮轰城,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十六人。最后,在蒋介石表面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日军退出济南。

九一八事变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安内”

九一八事变

,“故不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乃不能攘外”。

1931年9月18日,日本趁张学良调动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所为,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标志着“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驻防沈阳的中国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张学良声称奉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严禁部下对日军作战,但团长王铁汉等仍率部进行了抵抗,黄显声领导的沈阳警察也成为东北为数不多的给予日军打击的武装力量。但他们皆不敌日军,翌晨全城即告陷落,警察们在缴械之后大多被屠杀。东北主要军事负责人张学良引咎降职,后赴欧洲躲避舆论谴责。

事变两个月内,日军占领中国东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龙江遭到马占山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组织了大量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军阀侵略,这些抵抗得到了关内民众同情和声援。1932年3月,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其傀儡政府名义上的领导人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第一次淞沪战役

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闸北,爆发。驻守上

淞沪战役中国军在堡垒中坚守

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粤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展开回击,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日本取得在上海驻军的权利,参与抗战的主力国军第十九路军不得不离开上海,赴福建剿共,第五军则撤退至苏州、南京一带,6月,日本军阀全部退回日租界。

华北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阀在中国北方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停止,反而将军队开进长城一线,进犯热河、察哈尔两省,史称“长城事变”。1933年1月,日军进占山海关,开始向中国关内进攻。热河省会承德遭到袭击,仅10余天即告陷落,驻守平津的西北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率部抵抗,中央军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率所部3个师北上参战,终不敌装备精良的日军和伪“满洲国”部队,长城抗战失利。同年5月,日本军阀向察哈尔进攻,并一度占领察北重镇多伦,然而不久冯玉祥和吉鸿昌发起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夺回多伦,并成功将日本军阀驱赶出察哈尔。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

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塘沽协议》后,由于日军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

1935年1月中旬,日军制造了“”,迫使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5至7月,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同年9月,日本再度制造舆论,要求“华北五省(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自治”。

10月20日,日军继“丰台夺城事件”后,再次收买汉奸、流氓发动“香河暴动事件”,并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同时加紧进行以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为重点对象的上层策变活动。11月11日,土肥原贤二向宋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诱其出任华北共同防赤委员会委员长,诱惑不成后转而策动滦榆区兼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一月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继续对宋及南京政府施加压力。经过日军、宋哲元、南京政府之间一系列的讨价还价,12月18日,终于在北平正式成立了既保存南京中央政府和宋的体面,又有一定“自治”之实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特派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王克敏等为委员。在此期间,中国青年发起的反分裂、反割据爱国运动,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的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 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激起了中国国内许多人士的不满,这给刚刚完成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扩大影响力的机会。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按照共产国际在西班牙的活动,以建立统一战线为方式抵御法西斯国家的侵袭。该年底,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不仅确定了这条统一战线的确立方式和理论基础,也提出吸取中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训,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中共开始抛弃左倾的关门主义,主动和合围陕北根据地的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部磋商结成抗日反蒋的军事同盟。并借助各种渠道与国民党中央试探妥协的可能性。

但蒋介石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意图,并调遣撤回关内的东北军和西北军继续围攻共产党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在此情况下,张学良及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决定接受共产党的联合抗日主张。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自来到西安“督战”,12日,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这次事变最后在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势力的协商下,得到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也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定,成为日后影响抗日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西安事变后,红军、东北军、西北军的三位一体联盟被蒋介石瓦解。张学良被蒋扣押,杨虎城被迫出国,东北军被调往兰州、河南、安徽等处,被完全拆散。

红军从陕北南下,占领了西安附近地区。周恩来、叶剑英、博古代表中共中央开始和国民党中央展开关于合作的谈判。大批在十年内战期间被关押的共产党政治犯被释放,中共中央派遣刘少奇到天津指导北方局工作。

同时,蒋介石开始全面加速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准备,包括在上海至

南京一带修建了三道国防工事,进口了大量德国装备武装中央军。

甲级战犯土肥原贤二


相关内容

  • 世界史.中国史大事年表
  • 世界史大事年表(付中国史)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 ...

  • 2015内蒙古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概述
  • 2015内蒙古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概述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最近世界各国也在进行相关的纪念活动,所以在今年的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文综历史部分,大家需要全面系统的对二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复习,能进行连贯的中西对比.下面, ...

  • 高中历史事件时间表大全
  • 高中历史事件时间表大全 中国屈辱史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

  • 高中必背历史事件时间(经典版)
  •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8年 中俄<天津条约&g ...

  • 中考专题: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文末附检测题)
  • 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一.专题概述: 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纵观历史,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主要包括欧洲的发展历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近现代欧洲经历了称霸主宰世界.分裂与斗争.走向联合发展的历 ...

  •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重要历史事件影响
  • 九(上)历史与社会事件历史作用或影响集 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3. 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暂时确 ...

  • 让历史照亮我们的未来
  • [胜利成果] 1943年11月 <开罗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问题.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宣告: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必须将东北三省.台湾 ...

  • 假设1945年苏军不出兵东北,八路军能收复东北吗?
  • 遭到原子弹轰炸后,日本法西斯统治集团十分震惊.8月8日下午,东乡外相把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的详情上奏天皇.天皇表示:'敌既已使用此种武器,则战争继续更不可能,为获得有利条件起见,不得丧失结束战争之时机,关于条件,当有协商余地,应努力迅速结束战争,可转告铃木首相'.随后,日本内阁就结束战争问题展开了激 ...

  •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原创)
  •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 经济: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体现等级制度). 文化:<诗经>. 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