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夫差两代吴王关系再考

摘要:阖闾与夫差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两代吴王,关于他们的关系,一般的观点认为阖闾是夫差之父,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提出了历史上阐述他们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代表意见:一是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一般观点即阖闾是夫差之父,第二种是以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为代表的夫差是阖闾之孙的观点。通过对《史记》中“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一句资料的比较分析,和史料关于齐女的记载。得出结论:夫差为阖闾之孙,而非阖闾之子。

春秋周敬王五年,即公元前515年,吴公子光弑吴王僚自立,是为阖闾,吴王阖闾被后世称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在公元前496年,即阖闾十九年,吴伐越,战败于檇李,阖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以戈击伤,后伤发身亡,夫差在阖闾死后三年伐越,困越人于会稽,报檇李之仇,曾会盟诸侯于黄池,至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吴王夫差自刭而亡。而一般所认为的阖闾为夫差之父的观点是否正确,本文进行了一些考证。

从史料的初步分析来看,关于阖闾与夫差的关系,历史上存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是以司马迁为代表的“阖闾为夫差之父”的观点,《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记载:“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这里的“使”作命令、派遣或任用讲,“阖闾使立太子夫差”即是吴王阖闾立夫差为太子,“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即阖闾对夫差说:“你会忘了是勾践杀你父亲的吗?”“对曰不敢”意思是:夫差说:“不敢忘”;“三年乃报越” 意思为:三年后打败越国,报了杀父之仇。《史记》中的这段话明确地表明了阖闾是夫差之父。汉代郑玄注《礼记注疏》中记述“夫差,吴子光之子”,“吴子光”即为阖闾,韦昭注本《国语• 吴语》也记载“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夫差,泰伯之后,阖庐之子,姬姓也。”

另一种意见是以东汉赵晔为代表的,这种观点认为阖闾是夫差的祖父,《吴越春秋》记载“阖闾谋择诸公子可立者,未有定计,波秦子夫差,日夜告于伍胥曰:‘王欲立太子,非我而谁当立?此计在君耳’伍子胥曰:‘太子未有定,我入则决矣。’阖闾有顷召子胥,谋立太子,子胥曰;‘臣闻纪废于絶后,兴于有嗣,今太子不禄,早失侍御,今王欲立太子者,莫大乎波秦之子夫差。’阖闾曰:‘夫差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统于吴国。’子胥曰:‘夫差信以爱人,端于守节,敦于礼义,父死子代,经之明文。’阖闾曰:‘寡人从子’,立夫差为太子。”这段资料记述的是:夫差之亲生父亲为波秦,波秦原为太子,阖闾择夫差为太子之时,夫差之父波秦已死,经过伍子胥之谏,阖闾于是同意立夫差为太子。

首先对第一种观点进行分析,汉代郑玄注《礼记注疏》中记述“夫差,吴子光之子”,“吴子光”即为阖闾;韦昭注本《国语• 吴语》载“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夫差,泰伯之后,阖庐之子,姬姓也。”皆记载夫差即为阖闾子。而在第一种意见的内部却有不同分岐,分岐就在“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这句话上,《史记》表达的意思是:吴王阖闾立夫差为太子,对夫差说:“你会忘了是勾践杀你父亲的吗?”夫差说:“不敢忘”,三年后打败越国。而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隠》中记“此以为阖庐谓夫差,夫差对阖庐。若左氏传则云,对曰者,夫差对所使之人也。”司马贞认为《史记》的记载与《左氏传》不符。《春秋左氏传》记载 “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已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春秋左氏传》明确记载的是:夫差使人立于庭中,在夫差出入走过庭中之时,立于庭中之人就会对夫差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夫差就会答到:“唯,不敢忘。” 三年后打败越国。按《史记》的描述:阖闾在受戈伤将死的时候才立夫差为太子,并与夫差有一番对话,而《春秋左氏传》明确记载的是:夫差使人立于庭中,在夫差出或入之时,立于庭中之人就会对夫差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夫差就会答到:“唯,不敢忘。” 三年后打败越国。从史料与事件发生相距的年代和常理来分析,《春秋左氏传》的记载更具说服力,而司马迁的记载可能是由于对史实资料理解的失误。《史记》关于这一事件记载的失误,最起码说明了《史记》所认为的阖闾与夫差之关系也是值得怀疑的。

史料上对《吴越春秋》中所述的夫差之父波秦这个人的记载很少,只有在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以及陈厚耀的《春秋战国异辞》等两本书中提及,且这本书中相关内容都与《吴越春秋》相同,显然是由《吴越春秋》而来。按《吴越春秋》的描述,阖闾有子名为波秦。在清朝李锴撰《尚史》书中记载“十九年,吴伐越句践御之,阖庐伤将指,薨,子夫差即位,吴越春秋,吴王为大子波聘齐女,齐女死,大子亦病死。阖庐谋可立者,夫差告伍胥曰:‘欲立大子,非我而谁?计在君耳。’”李锴认为“吴王为大子波聘齐女”,即齐女所嫁者为波秦。

唐代陆广微撰《吴地记》载“齐门北通毗陵,昔齐景公女聘吴太子终累注‘阖闾长子,夫差兄也’,齐女丧夫,每思家国,因号齐门”,明代王世贞撰《弇州四部稿》载“孟子所称齐景公涕出而女于吴,按‘所嫁乃阖闾长子,名终累,俱早亡’”,他们都有认为齐女所嫁者为终累。

《孟子》载有“景公涕出而女于吴”,那么齐景公之女倒底嫁给谁?肯定不是夫差,因为如果嫁的是夫差,这一事实,历史资料上肯定会有一些记载,而所有史料均没有提到齐女嫁夫差之事。那么只能是嫁给了波秦、终累或子山中的一个。这里就涉及到阖闾有几子的问题,杜预在这个问题上也曾有过疑虑,《史记索隠》记“夫差取畨,定六年左传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杜预曰:阖闾子,夫差兄,此以为夫差,当谓名异而一人耳。”这里杜预的观点认为,终累即是夫差,只是名异而实为一人。所以在《春秋释例》中杜预记述“…夫既王,阖闾弟;太子诸樊,王僚子;太子终累,阖闾子;子山,阖闾子;王子姑曹,王子地,太子友,夫差子…”,这里只写明了两个人即太子终累和子山,是阖闾子,而夫差和波秦则不在其列。上文已经论证了终累肯定不是夫差,那确定为阖闾之子的是终累与子山。

既然夫差不是阖闾子,那么夫差肯定是终累或子山之子。关于子山,也没有相关历史资料的更多记载,据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终累就是波秦,那么事实就是这样的:阖闾生了两个儿子,终累(波秦)和子山,终累(波秦)娶齐女生了夫差,而终累(波秦)与齐女俱早死,所以“父死子代”,夫差即位,夫差即为阖闾之孙,这与《吴越春秋》的记载相吻合。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阖闾生子终累与子山,终累为太子,终累即《吴越春秋》所说的“波秦”,而齐女嫁终累。生子夫差,太子终累早亡,于是夫差继太子位。夫差非为阖闾子,而是阖闾之孙。

(绝对原创)

摘要:阖闾与夫差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两代吴王,关于他们的关系,一般的观点认为阖闾是夫差之父,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提出了历史上阐述他们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代表意见:一是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一般观点即阖闾是夫差之父,第二种是以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为代表的夫差是阖闾之孙的观点。通过对《史记》中“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一句资料的比较分析,和史料关于齐女的记载。得出结论:夫差为阖闾之孙,而非阖闾之子。

春秋周敬王五年,即公元前515年,吴公子光弑吴王僚自立,是为阖闾,吴王阖闾被后世称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在公元前496年,即阖闾十九年,吴伐越,战败于檇李,阖闾被越国大夫灵姑浮以戈击伤,后伤发身亡,夫差在阖闾死后三年伐越,困越人于会稽,报檇李之仇,曾会盟诸侯于黄池,至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吴王夫差自刭而亡。而一般所认为的阖闾为夫差之父的观点是否正确,本文进行了一些考证。

从史料的初步分析来看,关于阖闾与夫差的关系,历史上存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是以司马迁为代表的“阖闾为夫差之父”的观点,《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记载:“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这里的“使”作命令、派遣或任用讲,“阖闾使立太子夫差”即是吴王阖闾立夫差为太子,“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即阖闾对夫差说:“你会忘了是勾践杀你父亲的吗?”“对曰不敢”意思是:夫差说:“不敢忘”;“三年乃报越” 意思为:三年后打败越国,报了杀父之仇。《史记》中的这段话明确地表明了阖闾是夫差之父。汉代郑玄注《礼记注疏》中记述“夫差,吴子光之子”,“吴子光”即为阖闾,韦昭注本《国语• 吴语》也记载“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夫差,泰伯之后,阖庐之子,姬姓也。”

另一种意见是以东汉赵晔为代表的,这种观点认为阖闾是夫差的祖父,《吴越春秋》记载“阖闾谋择诸公子可立者,未有定计,波秦子夫差,日夜告于伍胥曰:‘王欲立太子,非我而谁当立?此计在君耳’伍子胥曰:‘太子未有定,我入则决矣。’阖闾有顷召子胥,谋立太子,子胥曰;‘臣闻纪废于絶后,兴于有嗣,今太子不禄,早失侍御,今王欲立太子者,莫大乎波秦之子夫差。’阖闾曰:‘夫差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统于吴国。’子胥曰:‘夫差信以爱人,端于守节,敦于礼义,父死子代,经之明文。’阖闾曰:‘寡人从子’,立夫差为太子。”这段资料记述的是:夫差之亲生父亲为波秦,波秦原为太子,阖闾择夫差为太子之时,夫差之父波秦已死,经过伍子胥之谏,阖闾于是同意立夫差为太子。

首先对第一种观点进行分析,汉代郑玄注《礼记注疏》中记述“夫差,吴子光之子”,“吴子光”即为阖闾;韦昭注本《国语• 吴语》载“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夫差,泰伯之后,阖庐之子,姬姓也。”皆记载夫差即为阖闾子。而在第一种意见的内部却有不同分岐,分岐就在“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这句话上,《史记》表达的意思是:吴王阖闾立夫差为太子,对夫差说:“你会忘了是勾践杀你父亲的吗?”夫差说:“不敢忘”,三年后打败越国。而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隠》中记“此以为阖庐谓夫差,夫差对阖庐。若左氏传则云,对曰者,夫差对所使之人也。”司马贞认为《史记》的记载与《左氏传》不符。《春秋左氏传》记载 “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已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春秋左氏传》明确记载的是:夫差使人立于庭中,在夫差出入走过庭中之时,立于庭中之人就会对夫差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夫差就会答到:“唯,不敢忘。” 三年后打败越国。按《史记》的描述:阖闾在受戈伤将死的时候才立夫差为太子,并与夫差有一番对话,而《春秋左氏传》明确记载的是:夫差使人立于庭中,在夫差出或入之时,立于庭中之人就会对夫差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夫差就会答到:“唯,不敢忘。” 三年后打败越国。从史料与事件发生相距的年代和常理来分析,《春秋左氏传》的记载更具说服力,而司马迁的记载可能是由于对史实资料理解的失误。《史记》关于这一事件记载的失误,最起码说明了《史记》所认为的阖闾与夫差之关系也是值得怀疑的。

史料上对《吴越春秋》中所述的夫差之父波秦这个人的记载很少,只有在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以及陈厚耀的《春秋战国异辞》等两本书中提及,且这本书中相关内容都与《吴越春秋》相同,显然是由《吴越春秋》而来。按《吴越春秋》的描述,阖闾有子名为波秦。在清朝李锴撰《尚史》书中记载“十九年,吴伐越句践御之,阖庐伤将指,薨,子夫差即位,吴越春秋,吴王为大子波聘齐女,齐女死,大子亦病死。阖庐谋可立者,夫差告伍胥曰:‘欲立大子,非我而谁?计在君耳。’”李锴认为“吴王为大子波聘齐女”,即齐女所嫁者为波秦。

唐代陆广微撰《吴地记》载“齐门北通毗陵,昔齐景公女聘吴太子终累注‘阖闾长子,夫差兄也’,齐女丧夫,每思家国,因号齐门”,明代王世贞撰《弇州四部稿》载“孟子所称齐景公涕出而女于吴,按‘所嫁乃阖闾长子,名终累,俱早亡’”,他们都有认为齐女所嫁者为终累。

《孟子》载有“景公涕出而女于吴”,那么齐景公之女倒底嫁给谁?肯定不是夫差,因为如果嫁的是夫差,这一事实,历史资料上肯定会有一些记载,而所有史料均没有提到齐女嫁夫差之事。那么只能是嫁给了波秦、终累或子山中的一个。这里就涉及到阖闾有几子的问题,杜预在这个问题上也曾有过疑虑,《史记索隠》记“夫差取畨,定六年左传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杜预曰:阖闾子,夫差兄,此以为夫差,当谓名异而一人耳。”这里杜预的观点认为,终累即是夫差,只是名异而实为一人。所以在《春秋释例》中杜预记述“…夫既王,阖闾弟;太子诸樊,王僚子;太子终累,阖闾子;子山,阖闾子;王子姑曹,王子地,太子友,夫差子…”,这里只写明了两个人即太子终累和子山,是阖闾子,而夫差和波秦则不在其列。上文已经论证了终累肯定不是夫差,那确定为阖闾之子的是终累与子山。

既然夫差不是阖闾子,那么夫差肯定是终累或子山之子。关于子山,也没有相关历史资料的更多记载,据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终累就是波秦,那么事实就是这样的:阖闾生了两个儿子,终累(波秦)和子山,终累(波秦)娶齐女生了夫差,而终累(波秦)与齐女俱早死,所以“父死子代”,夫差即位,夫差即为阖闾之孙,这与《吴越春秋》的记载相吻合。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结论:阖闾生子终累与子山,终累为太子,终累即《吴越春秋》所说的“波秦”,而齐女嫁终累。生子夫差,太子终累早亡,于是夫差继太子位。夫差非为阖闾子,而是阖闾之孙。

(绝对原创)


相关内容

  • 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伍子胥悲剧人生解读
  • 谈古论今 2010-06-30 19:50:11 阅读13988 评论37 字号:大中小 在中国历史上,亚父这一角色并不少见,从姜太公.管仲到范增.诸葛亮,绵延数千载.其中,管仲和诸葛亮可以算得上是成功的典型,不仅生前大权在握.得君行志,而且死后备极哀荣.而伍子胥和范增则是典型的反面典型,尤其是伍子 ...

  • 吴王夫差为何会在存越与灭越的问题上犯浑?
  • 惊羽历史磨坊 当初吴王夫差将越王勾践困于会稽山上,灭越已是唾手之事,结果却因一念之差,接受了越国的请降.谁知二十年后,越王勾践实现了惊天逆转大翻盘,吴王夫差却身死国灭了.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玩味了! 我曾经多次思考当初夫差为何不彻底消灭越国?在对待存越与灭越上,伍子胥已经陈述利弊,条条在理,按理说吴王 ...

  • 春秋名剑--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
  • 春秋名剑--吴王夫差剑与越王勾践剑(无专业知识,全是趣闻轶事) 苗长兴 金属世界 1994.4 剑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近战短兵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常把佩剑当成礼仪,剑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春秋时期南方的吴.越.楚三国,由于水网纵横.林莽丛生,在中原大量使用战车时,大量发展了短兵器,许多著名的宝剑都 ...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
  • 越王勾践的故事:卧薪尝胆终灭吴 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越王允常子.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老王阖闾,得意忘形,终被吴王夫差和伍子胥领兵打得大败.他以卧薪尝胆的精 神,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一个被人斥之为"越之水重浊而汩,故其民愚极而垢"的弱小国 ...

  • 珠玑古巷来历
  • 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井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上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在杭州被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带回,纳为妾.不料此事被家仆告发,朝廷派兵前来围剿,于是珠玑巷连同周围数十里的民从纷纷逃离家园,大举南 ...

  • "吴越争霸"有没有赢家:卧薪尝胆背后的历史
  • 2015-05-07 12:01 | 豆瓣:辄馨 天生吴越 越国是春秋时代最后登场的一个国家.<越绝书>说,"越伐疆吴,尊事周室,行霸琅邪,--率道诸侯,贵其始微,终能以霸",概括了越国的主要事迹.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越国. 在街闾巷陌,戏曲舞台上,还有另一个越国.这个 ...

  • 史记弱化夫差之原因
  • 第31卷第5期,ol.31No.5V 滨州学院学报 ournalofBinzhouUniversitJ y 2015年10月,2015Oct. [历史研究] <弱化夫差之原因史记> 赵新新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吴王夫差有勇有谋,为吴国的强盛做出了极大贡献.他好大 ...

  • 春秋四方混战(下)
  • 南方吴.越.楚三国战事 春秋中后期,南方吴国的崛起,得益于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其一,得天时.阖闾时代,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强都已进入了"战略疲劳期",两国的国内矛盾都已积重难返.愈演愈烈.吴国在这时崛起,正是春秋时局的一个战略间隙.其二,得地利.吴国的中心区域在苏南,卧伴长江,坐拥 ...

  • 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
  • 尘封的绝世宝剑 1965年12月,湖北省江陵县望山的一座楚国贵族墓出土了一柄精美绝伦的绝世宝剑.据说,当这把历经千年的古剑被人们从黑色漆木的剑鞘中拔出时,依然寒光耀目.考古队员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21层白纸划破. 这柄古剑长55.6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剑身饰满黑色菱形暗纹,纹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