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的启示--脑洞全开(下)

小飞虫

  

  本文节选自小飞虫录音293号

  

  问:又觉醒又没觉醒,有这个可能吗?小飞虫:不可能。你必然是觉醒的,否则你无法自己在梦中梦出一本《奇迹课程》。当心灵从第一个角色醒时,其他角色也被唤醒。当你觉醒后,觉醒之前好像你是被唤醒的对象,觉醒以后你就是唤醒镜中其他人的那个对象,这就是时间空间给我们一个错觉,仿佛有唤醒和被唤醒的区别,其实没有这个过程,都是自己在唤醒自己,因为镜外是一颗心,心是一体的。  镜中是有时间和空间的,但不是镜中的角色在感知时间空间。如同在梦中,梦出一个影子,无法让影子去感知其他的影子。《奇迹课程》说我们没有真正的创造。如果肉身是真实的创造,肉身就该具备心灵的能力、创造的属性,而肉身不能创造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创造,我们造的只是幻影。但天国造出的东西就是生命,和我们一样有自由的创造力,可以感知,可以有觉。在镜子中造出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镜子中造出的一切,花花草草,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有感知。所以所有的感知都在镜外发生,没有任何一个感知在镜内发生。 《奇迹课程》让我们练宽恕的目的是最终有一刻当我们把这个兄弟的标签都撕掉,把自己的标签也撕掉,直接用心去看他的心的时候,看到正在扮演这个兄弟的那个心,和正在扮演你的这个心是同一个心,这就是看到这个兄弟的神圣本质,神圣本质就是镜外的心。镜外就是圣灵,圣灵就是一体灵。这就是明心见性。   问:镜子中的人能看到镜外的人吗?小飞虫:镜中没有人,镜中这个人只是一个影像,它本身不能知、不能觉。身体只是一堆原子、分子,原子、分子就是空,所以你无法用虚无去看真实。镜外这个人他有可能从镜中扮演角色的角度看到他不是这个角色,而是这个心。耶稣已经做到了。所以《奇迹课程》说圣灵替我们开悟了,耶稣替我们开悟了,我们已无需修了。耶稣觉醒后很兴奋地告诉所有人,他替我们开悟了,他开悟的那一刻,已见证天国的那一刻。因为我们跟他是同一个心。  问:娑婆世界是否也是无限大?小飞虫:娑婆世界大小是毫无意义的,一粒沙里有整个银河系,它就是一个循环全息投射,就是镜中一个个的影像。大小都没关系,因为你不在娑婆世界中。

  心灵用我们大能和自由在玩一个不可思议的游戏,这个游戏玩得之逼真,让我们根本看不出是同一个人、同一个心灵在玩。想象一下,在赤壁大战中,曹操带着二十万北方军队攻打东吴和蜀国,无数人都是做梦的家伙在扮演,他一会钻到这个身体里面,好像射了一箭,一会钻到另一个身体里面,好像箭来了躲了一下,或者钻到这个身体中把船点着了,有或者钻到那个身体中往水面跳,可都是他自己一个人扮演。我们为何不能觉知就是自己在扮演这些角色呢?因为有小我,小我这个程序所做的就是切断交流,因为交流一旦恢复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小我就发明了“知见系统”。让我们在知见系统里猜疑别人的想法,当心灵透过曹操跟刘备在交流的时候,是透过两个角色在交流,这个剧本就是小我设计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不要看到真相。透过角色交流就是透过标签交流,透过幻相的剧本系统交流,在演戏。奇迹就是在一刹那,在一个决定中你选择越过人相,用心灵跟兄弟握手。真实交流一发生,你就发现我们是一体。

  这个照镜子的家伙,靠他自己出不去。因为他入梦了,梦里不会梦出一个跟天国有关的镜头,因为是他选择要遗忘天国,遗忘自性才入梦。他被自己设的迷魂阵困死了,他已经全神贯注在镜子中所有角色中了。就算在幻相里,我们内在还是有一个想要寻回天国的驱动,可天国不在镜子里。佛陀有个比喻:有人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他的脸丢了,然后满地找,却永远找不着,因为他不可能找到一个他从来没有丢失的东西。自性、天国既不在镜子里,可境外人仍在镜内寻找,这就是一个无限死循环。 打破死循环就需要圣灵这位外援,祂走进四面镜子的屋子,却无法直接唤醒我们,因为我们的目光聚焦在镜子上,镜子中照出的一切都是畸形的心灵(残缺、匮乏、苦难、分裂、死亡)。圣灵和镜外人站的一个地方,圣灵是那样的美丽,圣灵的美好也映照在镜中,这时我们在镜中看到了美好。这个世界是圣灵跟小我同在,看到了完好、美好,爱就是看到圣灵,而所有的丑陋、分裂都是小我那一部分。这时圣灵做了一个回家的手势,这个手势在镜子中来回穿射,到了人间变成了《奇迹课程》,这本书在幻相中被演绎成了六十万字,可实际只是一个词——回家、醒来。所以《奇迹课程》说圣灵是梦中细语。祂也走了镜子这套折射系统,祂是外援,这就是福音。 耶稣就是我们在镜子里扮演的无数角色中其中一个孩子,他突然发现,有另一种声音——圣灵的声音。当他只选择倾听圣灵声音的时候,他看到了真相,看到了他是镜外的他,看到了分裂从未发生,看到了我们依然在天国中,然后这个心灵透过耶稣这个角色觉醒了。接下来心灵做了个决定,我要完全觉醒,GAME OVER,没了。我们在现在所经历的是心灵说“我要完全觉醒”的这个过程,可这句话在时空之外说完心灵就已全然觉醒了。 还记得《盗梦空间》中,最外一层梦境中的一分钟等于第三层梦境的半个小时。心灵透过耶稣这个角色在最外一层梦说了一句“我要重新觉醒”。这一句话传入很深的梦境,心的一部分已经潜入到了三十三重天,有的潜入了地狱,这个声音传进去呢,好像过了一千年、两千……假设这个声音传到人间用了两千年,被扮演小飞虫的这一部分心灵听到后,就醒了,就跟着这个声音走了。跟随这个声音的时间now or latter,自己说了算。

  你们一定会醒来,小我已经失败了。只要有一个人成功,一个人觉醒,小我就失败了。小我可以成功无数次,但失败一次小我就完蛋了。小我很脆弱,需要不停抵制真相、不停成功以维持幻相。当真相和幻相同时摆在心灵面前时,心灵只会选择真相,就凭这一点,小我就输定了。所以小我说一万次谎言,当真相一次被人听到时就完了。小我已经输了,他所做的只是在时间和空间的领域中拖延。小我是个程序,它会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地球上,幻相中最后哪怕还剩一个角色,小我还会继续拿这个角色再拖延一下。

门徒带泪舍不得让耶稣走,耶稣却微笑着说:你们别担心我走了,圣灵都来了,你们为何还担心我走了?他的意思是圣灵已经大举入侵了,我是回到心灵那个地方搬救兵的。这两千年从弗洛伊德开始,耶稣做铺垫,一步一步的铺,铺到海伦、比尔,出现《奇迹课程》,已经很明显了。 圣灵是一种觉醒程序,对小我毫不留情,祂知道小我根本就是在维持一个幻相,毫无意义。圣灵也像病毒一样快速的传递,而且这个传递是不可逆的。你可以拖延,但是凡是改变的地方小我无法再把它夺回来。  问:小我可以被治愈吗?小飞虫:只有心灵需要被治愈。小我就是心灵分裂的病。所以小我消失心灵就健康了,小我要是能被治愈,那心灵就病了。还是回到镜子的例子中,你先确定你在哪儿,不要把自己当作镜子中的一个点来讲故事。

我用三个步骤解释一下,第一步开悟,开悟就在梦中听到圣灵的声音开始觉悟了。圣灵的声音就是觉醒的声音,就是唤醒的声音,就是离梦的声音。所以任何一个人在梦中收到圣灵的声音就是开悟了,他开始悟了。《盗梦空间》他们在梦外放个音乐,你就准备出梦了,就能把梦中人唤醒了。这个音乐从第一层梦境穿透到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每一层梦境的自己扮演的角色都能听到这个声音。当你听到这个声音时,你的全世界都听到了。所以你发现当你开始求道的时候,你的世界求道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道越来越广泛地被推广,是因你,你看到的整个世界都得救。今天听到这个分享的人都开悟了,不要怀疑,你们一定开悟了。当圣灵大举入侵的时候,祂所需要的只是动一念:受够小我了,我要另寻其路。这一念,就会导致、招出无数的相,例如工作坊的信息被你看到,某个朋友正在修《奇迹课程》被你知道,在某个朋友圈被你看到。 开悟的下一步就是“觉醒”,开悟必然导致觉醒,开悟必然导致觉醒,剩下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时间长短不是圣灵决定,是你自己来决定。觉醒就是经历在耶稣身上发生的那一切。你从自己扮演的角色中醒来,即当你发现你不是你镜子中的这个角色,而是镜外面的自己。但同时也知道镜子中其他的兄弟跟你是一体,是镜外的人。觉醒等于出镜,离开镜子的过程。觉醒后你会发现自己从未入镜,众生也未入幻,一直都醒着。如同一个人看电影突然醒了,发现原来我一直坐在椅子上看电影,从来没有进入到屏幕中。这才叫觉醒,所以觉醒也就是看到「分裂从未发生」。 当你说「分裂从未发生」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你是为了练习,不断提醒自己“分裂从未发生”;另一种情况是你真的看到“分裂从未发生”。如果你发现你觉醒了,那你一定没有觉醒,那只是做了一个觉醒的梦。真正觉醒必须像耶稣那样,从角色中觉醒。而且觉醒后不可能再有你我他的区别,觉醒后只会看到人人都觉醒。在镜子外面看镜子,镜子里面没有人。 佛和菩萨有个微妙的区别。当初我读到《圆觉经》,觉得佛和菩萨都法力也无边,为何菩萨仍在幻中,因为菩萨眼里有人可度,有人需要度。佛和菩萨的差别即一个在镜中,一个在镜外。菩萨好比到了最后一层镜子,看所有的幻相都是他的心念而动而产生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看到了地狱的众生跟他是一体的,也看到了众生都是自己心念的显化,但他没有看到,根本就没有众生,镜子中最小的影子和最大的影子都是镜外的这个心的投射。成佛也只是一个比喻,从人的角度看好像有成菩萨和成佛这么个过程。其实回到刚才那个最究竟的比喻看,无非就是心收回目光,看到我原来不在我观察的任何之中,我不在我的“看”中。这就是觉醒。     最后一步就是救恩的完成。觉醒以后还缺一步,离开这个镜子,一切都从未发生过,就差这一步。这时候你不需要对着镜子感慨:哎呀,镜子里面还有苦难的众生,还有我过去的影子,还有曾经的自己,还有往事的自己,我要去救他们。不需要,你只要乖乖地离开就可以了。离开这疯狂一念,一切都没发生。当我们离开镜子的那一刻什么都没有了。瞬间一切都消失了。所以到了最究竟的一点:不是度众生,而是选择直接回天国。回天国就等于承认这一切从未发生。这一切都未发生就无人可渡。如果一定有一个条件,耶稣说过:没有你我不能独立回去,一个不能少。我在台湾和兴亚大哥关于这点对了答案,我们一致认为最后一步还未发生,至少从幻相角度看,还未发生。所以耶稣也在等待着大家。耶稣觉醒了,但是没回天国,如果耶稣回天国了,你没回,就跟耶稣真的分裂了。耶稣已经多次暗示我们他不能单独回天国,因为他和我们是同一个心。所以你不愿意回,耶稣也回不去,因为基督正在扮演你。

   问:那耶稣现在没回去,祂有苦吗?小飞虫:绝对没有苦。凡是觉醒后都没有苦了。从我们开悟的那一刻开始,苦就越来越少。觉醒后是绝对无苦,一点苦都没有。耶稣的意识已经融入了圣灵的意识。课程说了,圣灵对我们的等待是无限耐心。只有两个条件下会有无限耐心,第一,知道结果;第二,没有时间。他在永恒中,时间是一种心理效应,时间不再制约他了。在耶稣觉醒的那一刻,他已看到天国了。但在时间中的我们好像还有耶稣在等我们。借用我刚才说的《盗梦空间》的那个梦的时间比喻,耶稣觉醒后说了一句话“兄弟们都醒来吧”,在那里那时已经完成了。但这一句话从时空外传到时空中,到了人间看似成了两千年后你遇到的《奇迹课程》,拖延多长时间对耶稣都无所谓,因为在耶稣所在之地没有时间,也是即刻就发生,他在永恒中。

整个镜子比喻可把从形上和形下完美的串起来。形上和形下之间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了。形上就是镜子外那个人他发生的一切,形下就是他把注意力放到镜子内,在镜子内发生的一切。

小飞虫

  

  本文节选自小飞虫录音293号

  

  问:又觉醒又没觉醒,有这个可能吗?小飞虫:不可能。你必然是觉醒的,否则你无法自己在梦中梦出一本《奇迹课程》。当心灵从第一个角色醒时,其他角色也被唤醒。当你觉醒后,觉醒之前好像你是被唤醒的对象,觉醒以后你就是唤醒镜中其他人的那个对象,这就是时间空间给我们一个错觉,仿佛有唤醒和被唤醒的区别,其实没有这个过程,都是自己在唤醒自己,因为镜外是一颗心,心是一体的。  镜中是有时间和空间的,但不是镜中的角色在感知时间空间。如同在梦中,梦出一个影子,无法让影子去感知其他的影子。《奇迹课程》说我们没有真正的创造。如果肉身是真实的创造,肉身就该具备心灵的能力、创造的属性,而肉身不能创造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创造,我们造的只是幻影。但天国造出的东西就是生命,和我们一样有自由的创造力,可以感知,可以有觉。在镜子中造出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镜子中造出的一切,花花草草,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有感知。所以所有的感知都在镜外发生,没有任何一个感知在镜内发生。 《奇迹课程》让我们练宽恕的目的是最终有一刻当我们把这个兄弟的标签都撕掉,把自己的标签也撕掉,直接用心去看他的心的时候,看到正在扮演这个兄弟的那个心,和正在扮演你的这个心是同一个心,这就是看到这个兄弟的神圣本质,神圣本质就是镜外的心。镜外就是圣灵,圣灵就是一体灵。这就是明心见性。   问:镜子中的人能看到镜外的人吗?小飞虫:镜中没有人,镜中这个人只是一个影像,它本身不能知、不能觉。身体只是一堆原子、分子,原子、分子就是空,所以你无法用虚无去看真实。镜外这个人他有可能从镜中扮演角色的角度看到他不是这个角色,而是这个心。耶稣已经做到了。所以《奇迹课程》说圣灵替我们开悟了,耶稣替我们开悟了,我们已无需修了。耶稣觉醒后很兴奋地告诉所有人,他替我们开悟了,他开悟的那一刻,已见证天国的那一刻。因为我们跟他是同一个心。  问:娑婆世界是否也是无限大?小飞虫:娑婆世界大小是毫无意义的,一粒沙里有整个银河系,它就是一个循环全息投射,就是镜中一个个的影像。大小都没关系,因为你不在娑婆世界中。

  心灵用我们大能和自由在玩一个不可思议的游戏,这个游戏玩得之逼真,让我们根本看不出是同一个人、同一个心灵在玩。想象一下,在赤壁大战中,曹操带着二十万北方军队攻打东吴和蜀国,无数人都是做梦的家伙在扮演,他一会钻到这个身体里面,好像射了一箭,一会钻到另一个身体里面,好像箭来了躲了一下,或者钻到这个身体中把船点着了,有或者钻到那个身体中往水面跳,可都是他自己一个人扮演。我们为何不能觉知就是自己在扮演这些角色呢?因为有小我,小我这个程序所做的就是切断交流,因为交流一旦恢复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小我就发明了“知见系统”。让我们在知见系统里猜疑别人的想法,当心灵透过曹操跟刘备在交流的时候,是透过两个角色在交流,这个剧本就是小我设计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不要看到真相。透过角色交流就是透过标签交流,透过幻相的剧本系统交流,在演戏。奇迹就是在一刹那,在一个决定中你选择越过人相,用心灵跟兄弟握手。真实交流一发生,你就发现我们是一体。

  这个照镜子的家伙,靠他自己出不去。因为他入梦了,梦里不会梦出一个跟天国有关的镜头,因为是他选择要遗忘天国,遗忘自性才入梦。他被自己设的迷魂阵困死了,他已经全神贯注在镜子中所有角色中了。就算在幻相里,我们内在还是有一个想要寻回天国的驱动,可天国不在镜子里。佛陀有个比喻:有人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他的脸丢了,然后满地找,却永远找不着,因为他不可能找到一个他从来没有丢失的东西。自性、天国既不在镜子里,可境外人仍在镜内寻找,这就是一个无限死循环。 打破死循环就需要圣灵这位外援,祂走进四面镜子的屋子,却无法直接唤醒我们,因为我们的目光聚焦在镜子上,镜子中照出的一切都是畸形的心灵(残缺、匮乏、苦难、分裂、死亡)。圣灵和镜外人站的一个地方,圣灵是那样的美丽,圣灵的美好也映照在镜中,这时我们在镜中看到了美好。这个世界是圣灵跟小我同在,看到了完好、美好,爱就是看到圣灵,而所有的丑陋、分裂都是小我那一部分。这时圣灵做了一个回家的手势,这个手势在镜子中来回穿射,到了人间变成了《奇迹课程》,这本书在幻相中被演绎成了六十万字,可实际只是一个词——回家、醒来。所以《奇迹课程》说圣灵是梦中细语。祂也走了镜子这套折射系统,祂是外援,这就是福音。 耶稣就是我们在镜子里扮演的无数角色中其中一个孩子,他突然发现,有另一种声音——圣灵的声音。当他只选择倾听圣灵声音的时候,他看到了真相,看到了他是镜外的他,看到了分裂从未发生,看到了我们依然在天国中,然后这个心灵透过耶稣这个角色觉醒了。接下来心灵做了个决定,我要完全觉醒,GAME OVER,没了。我们在现在所经历的是心灵说“我要完全觉醒”的这个过程,可这句话在时空之外说完心灵就已全然觉醒了。 还记得《盗梦空间》中,最外一层梦境中的一分钟等于第三层梦境的半个小时。心灵透过耶稣这个角色在最外一层梦说了一句“我要重新觉醒”。这一句话传入很深的梦境,心的一部分已经潜入到了三十三重天,有的潜入了地狱,这个声音传进去呢,好像过了一千年、两千……假设这个声音传到人间用了两千年,被扮演小飞虫的这一部分心灵听到后,就醒了,就跟着这个声音走了。跟随这个声音的时间now or latter,自己说了算。

  你们一定会醒来,小我已经失败了。只要有一个人成功,一个人觉醒,小我就失败了。小我可以成功无数次,但失败一次小我就完蛋了。小我很脆弱,需要不停抵制真相、不停成功以维持幻相。当真相和幻相同时摆在心灵面前时,心灵只会选择真相,就凭这一点,小我就输定了。所以小我说一万次谎言,当真相一次被人听到时就完了。小我已经输了,他所做的只是在时间和空间的领域中拖延。小我是个程序,它会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地球上,幻相中最后哪怕还剩一个角色,小我还会继续拿这个角色再拖延一下。

门徒带泪舍不得让耶稣走,耶稣却微笑着说:你们别担心我走了,圣灵都来了,你们为何还担心我走了?他的意思是圣灵已经大举入侵了,我是回到心灵那个地方搬救兵的。这两千年从弗洛伊德开始,耶稣做铺垫,一步一步的铺,铺到海伦、比尔,出现《奇迹课程》,已经很明显了。 圣灵是一种觉醒程序,对小我毫不留情,祂知道小我根本就是在维持一个幻相,毫无意义。圣灵也像病毒一样快速的传递,而且这个传递是不可逆的。你可以拖延,但是凡是改变的地方小我无法再把它夺回来。  问:小我可以被治愈吗?小飞虫:只有心灵需要被治愈。小我就是心灵分裂的病。所以小我消失心灵就健康了,小我要是能被治愈,那心灵就病了。还是回到镜子的例子中,你先确定你在哪儿,不要把自己当作镜子中的一个点来讲故事。

我用三个步骤解释一下,第一步开悟,开悟就在梦中听到圣灵的声音开始觉悟了。圣灵的声音就是觉醒的声音,就是唤醒的声音,就是离梦的声音。所以任何一个人在梦中收到圣灵的声音就是开悟了,他开始悟了。《盗梦空间》他们在梦外放个音乐,你就准备出梦了,就能把梦中人唤醒了。这个音乐从第一层梦境穿透到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每一层梦境的自己扮演的角色都能听到这个声音。当你听到这个声音时,你的全世界都听到了。所以你发现当你开始求道的时候,你的世界求道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道越来越广泛地被推广,是因你,你看到的整个世界都得救。今天听到这个分享的人都开悟了,不要怀疑,你们一定开悟了。当圣灵大举入侵的时候,祂所需要的只是动一念:受够小我了,我要另寻其路。这一念,就会导致、招出无数的相,例如工作坊的信息被你看到,某个朋友正在修《奇迹课程》被你知道,在某个朋友圈被你看到。 开悟的下一步就是“觉醒”,开悟必然导致觉醒,开悟必然导致觉醒,剩下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时间长短不是圣灵决定,是你自己来决定。觉醒就是经历在耶稣身上发生的那一切。你从自己扮演的角色中醒来,即当你发现你不是你镜子中的这个角色,而是镜外面的自己。但同时也知道镜子中其他的兄弟跟你是一体,是镜外的人。觉醒等于出镜,离开镜子的过程。觉醒后你会发现自己从未入镜,众生也未入幻,一直都醒着。如同一个人看电影突然醒了,发现原来我一直坐在椅子上看电影,从来没有进入到屏幕中。这才叫觉醒,所以觉醒也就是看到「分裂从未发生」。 当你说「分裂从未发生」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你是为了练习,不断提醒自己“分裂从未发生”;另一种情况是你真的看到“分裂从未发生”。如果你发现你觉醒了,那你一定没有觉醒,那只是做了一个觉醒的梦。真正觉醒必须像耶稣那样,从角色中觉醒。而且觉醒后不可能再有你我他的区别,觉醒后只会看到人人都觉醒。在镜子外面看镜子,镜子里面没有人。 佛和菩萨有个微妙的区别。当初我读到《圆觉经》,觉得佛和菩萨都法力也无边,为何菩萨仍在幻中,因为菩萨眼里有人可度,有人需要度。佛和菩萨的差别即一个在镜中,一个在镜外。菩萨好比到了最后一层镜子,看所有的幻相都是他的心念而动而产生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看到了地狱的众生跟他是一体的,也看到了众生都是自己心念的显化,但他没有看到,根本就没有众生,镜子中最小的影子和最大的影子都是镜外的这个心的投射。成佛也只是一个比喻,从人的角度看好像有成菩萨和成佛这么个过程。其实回到刚才那个最究竟的比喻看,无非就是心收回目光,看到我原来不在我观察的任何之中,我不在我的“看”中。这就是觉醒。     最后一步就是救恩的完成。觉醒以后还缺一步,离开这个镜子,一切都从未发生过,就差这一步。这时候你不需要对着镜子感慨:哎呀,镜子里面还有苦难的众生,还有我过去的影子,还有曾经的自己,还有往事的自己,我要去救他们。不需要,你只要乖乖地离开就可以了。离开这疯狂一念,一切都没发生。当我们离开镜子的那一刻什么都没有了。瞬间一切都消失了。所以到了最究竟的一点:不是度众生,而是选择直接回天国。回天国就等于承认这一切从未发生。这一切都未发生就无人可渡。如果一定有一个条件,耶稣说过:没有你我不能独立回去,一个不能少。我在台湾和兴亚大哥关于这点对了答案,我们一致认为最后一步还未发生,至少从幻相角度看,还未发生。所以耶稣也在等待着大家。耶稣觉醒了,但是没回天国,如果耶稣回天国了,你没回,就跟耶稣真的分裂了。耶稣已经多次暗示我们他不能单独回天国,因为他和我们是同一个心。所以你不愿意回,耶稣也回不去,因为基督正在扮演你。

   问:那耶稣现在没回去,祂有苦吗?小飞虫:绝对没有苦。凡是觉醒后都没有苦了。从我们开悟的那一刻开始,苦就越来越少。觉醒后是绝对无苦,一点苦都没有。耶稣的意识已经融入了圣灵的意识。课程说了,圣灵对我们的等待是无限耐心。只有两个条件下会有无限耐心,第一,知道结果;第二,没有时间。他在永恒中,时间是一种心理效应,时间不再制约他了。在耶稣觉醒的那一刻,他已看到天国了。但在时间中的我们好像还有耶稣在等我们。借用我刚才说的《盗梦空间》的那个梦的时间比喻,耶稣觉醒后说了一句话“兄弟们都醒来吧”,在那里那时已经完成了。但这一句话从时空外传到时空中,到了人间看似成了两千年后你遇到的《奇迹课程》,拖延多长时间对耶稣都无所谓,因为在耶稣所在之地没有时间,也是即刻就发生,他在永恒中。

整个镜子比喻可把从形上和形下完美的串起来。形上和形下之间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了。形上就是镜子外那个人他发生的一切,形下就是他把注意力放到镜子内,在镜子内发生的一切。


相关内容

  • 月光下的遐想作文600字
  • 月光下的遐想作文600字(一) 今晚,月光非常皎洁.我仰望着它,思绪在脑海中漫无边际地游荡着. 小时候,我总是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无论我走到哪,抬头总是能见到月亮?我不明白,但每次问妈妈,她也说不清,只是唱着:"月亮走,我也走."直到长大后学了科学知识才知道"月亮跟 ...

  • 作文:镜子的启示
  • 镜子给我的启示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照镜子,大概是从高中长青春痘那阵子开始的吧!那时我整天担心明天脸上是否会多长出几颗痘痘,总是担心着自己的形象日益变坏.年轻的我,从那时起就开始在乎人家的目光和人家给予的一切评价---当然不光是外表上的. 照镜子的时候我比较关注自己的脸,我一直以为干净的脸蛋能 ...

  • 触动人心的句子,句句经典
  • 触动人心的句子,句句经典 种子---被埋没,是为了崛起. 云-----因为没有根,才让风牵着走. 水-----按别人的框框,决定自己的态度. 土坯-----推进火里烧成砖,掉进水里烂成泥. 镜子-----即使被摔成碎片,也是一双诚实的眼睛. 影子-----岂能依此论长短,来判定人的高矮. 竹子--- ...

  • 做学生的引路人
  • 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一名教师,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 ...

  • 生活启示录经典语录
  • 生活启示录经典语录 1.人生不是在下棋而是在打牌.下棋是平等的能力的竞争,而打牌三分在人七分在牌.我们无法控制抓到一手好牌,我们只能努力把自己手中的牌打好. 2.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人生总是这样,失去的往往是最好的.现在不珍惜,多年以后会发现,真正该珍惜的,正 ...

  • 镜子主题与家庭教育
  • 镜子主题与家庭教育 摘要:镜子在生活中是一个如此司空见惯的物品.但是,镜子的意义不仅只是观看自己容颜的工具,在古人看来,它还可以关照自己的灵魂.作为一个被赋予了文化传承的镜子主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运用教育叙事的方法探究民间故事中的镜子主题,揭示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意义. 关键词:镜子 镜子主题 ...

  • 安全阀的原理与主要技术参数
  • 安全阀的原理与主要技术参数 安全阀用在受压设备.容器或管路上,作为超压保护装置.当设备.容器或管路内的压力升高超过允许值时,阀门自动开启,继而全量排放,以防止设备.容器或管路内的压力继续升高:当压力降低到规定值时,阀门应自动及时关闭,从而保护设备.容器或管路的安全运行. 安全阀可以由阀门进口的系统压 ...

  • 描写桃花林的段落
  • 描写桃花林的段落 1.桃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却开满了米粒般大小的花苞.这些花苞还没有完全绽放,羞答答的.它们先是派出几名侦查员出来看了看,觉得还有一点儿冷,所以就叫里面的花儿们别出来,别出来.但还是有些勇敢的男子汉,不怕严寒,勇敢地站出来,尽情享受着初春的明媚阳光. 2.一进桃花园就像走进了花的世界 ...

  • 教育孩子应知三种效应
  • 作者:点灯教育 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孩子,要时时对他们报以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因为教师的态度会成为孩子从镜子里看到的态度,会激发出孩子成倍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回应教师. 一.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