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秦宣太后芈月

历史上的秦宣太后——芈月

根据蒋胜男同名小说《芈月传》改编的电视剧正火爆播映,剧中主人公芈月的原形就是中国历史第一太后——秦宣太后。电视剧展现了芈月这位女政治家从楚女到太后的曲折传奇一生。

一、芈月和她的弟弟们

秦宣太后姓“芈”,史称“芈八子”。《资治通鉴》这样记载:公元前307年,“昭襄王母芈八子,楚女也,实宣太后。”据司马迁《史记·穰侯列传》记载,“宣太后者,惠王之妃,姓羋氏,曰羋八子者是也。”“其先楚人,姓羋氏。”“芈”姓是楚国王族的姓氏。“芈月”的名字是根据兵马俑上的残字“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作为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八子以楚国王室后裔的身份来到秦国,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与电视剧情不同的是,史料并未明确说明她是楚王的女儿,关于芈月在楚国的经历,也没有史料记载,出生年月和出生地都无从考证。人们推测,宣太后虽是王室后裔,但出嫁前在楚国身份地位并不高。《穰侯列传》记载,芈八子和文王所生的三个儿子,嬴稷被立为秦昭襄王,而嬴市、嬴悝分别受封泾阳君和高陵君并与魏冉、芈戎同称“四贵”。

电视剧中的芈月带着弟弟魏冉嫁入秦国,史书上说魏冉为“秦宣太后异父弟”,他聪明智慧,在太后的亲族中人称“最贤”。魏冉从惠王、武王时期就开始在朝任职。武王死后,诸王子争抢王位,秦国形势混乱,只有

魏冉有能力拥立新君。昭襄王即位后,魏冉在平定季君公子壮叛乱中立下战功,稳定了秦国政局。史料记载,昭襄王七年到四十一年,魏冉四次任秦相国,总揽军政大权25年;二弟芈戎是芈月的“同父弟”,秦昭王继位不久召芈戎回到秦国,委以将军重任,后封华阳君。昭襄王三十二年起芈戎任左相,历时9年。剧中的芈月还在义渠国收了一个“小狼”弟弟,取名白起。《穰侯列传》记载:“昭襄王十四年,魏厓举白起,……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史书上的白起原来是秦国平民,参军后因作战勇猛而累功升为左庶长,成为穰侯魏冉的心腹爱将。白起是秦昭王时期了不起的军事人才,被封“武安君”,后来还做了“大良造”,是秦国最高军事首脑。芈月经历无数血腥与磨难,从一个地位不高的八子最终成就太后的辉煌,除了她自身把握命运的智慧、果敢外,无疑受益于她的上述几位血亲或非血亲弟弟们的辅助。

二、宣太后与秦昭王政权

秦昭襄王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久的国君之一,在位56年,执政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帝的总和。在秦的历史中,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襄王三世是秦由弱转强进而统一六国的重要时期,秦孝公变法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是秦国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孝公去世后,继位的秦惠文王虽然“车裂”处死了商鞅,却并没有废止新法,反而依靠变法后强盛的国力并巴蜀

夺汉中,大拓疆土,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秦惠文王死后,他的嫡子秦武王继位,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角力举鼎,不幸被砸断胫骨而死。秦武王在位时间很短,他的贡献是夺得了东方重镇宜阳,使秦国势力真正进入中原。武王没有儿子,他死后,赵武灵王用计,由代郡的宰相赵固将正在燕国做人质的秦惠王庶子公子稷从燕国迎入赵国转送回秦国,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继承王位,是为秦昭襄王。电视剧中,则是芈月联合自己的情夫义渠君将儿子推上了王位。

在男系社会历史环境中,女性执政必然要依靠“外戚”的支持扶助,这是宣太后迫不得已的选择。《史记·穰侯列传》记载:“昭襄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襄王即位之初,因为年少,母亲宣太后听政,舅舅魏冉为将军。不久,就发生了“季君之乱”。《秦本记》记载:“昭襄王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秦武王之母惠文后和一些大臣共谋拥立公子为王,在这场历时三年的王位争斗中,秦宣太后任魏冉为将军控制了兵权,保证公子稷登上了王位。魏冉任将军为秦置将军之始,也算是宣太后的一个创举。秦宣太后对亲党的合理利用得到了回报,嬴稷依靠舅舅魏冉等人平息叛,公子壮、惠文后、以及参与反叛的王子大臣,都被魏冉逐一铲除,武王后也被赶回了娘家魏国。从此,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她的弟弟们全都身居军政要职,她的母族人向寿也担任了秦国的宰相,魏冉被封为

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邓县),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封地先是陕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变成了河南密县。《秦本纪》芈戎和魏冉的记录如下:“八年,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十二年,穰侯魏冉为相。”魏冉、芈戎成为秦国军政界关键人物拥有极高的地位,是秦昭襄王征伐天下的得力干将。

宣太后执政正处于战国大变革时代,此前秦因商鞅变法而国势趋强,至数十年后宣太后、昭襄王时期,秦国已经具备了傲视诸国并与之抗衡的实力。这一局面的形成,宣太后和她的弟弟魏冉等人功莫大焉,他们的努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观历史,外戚专政必然侵犯王权,宣太后听政、魏冉擅权以及泾阳君、高陵君生活奢靡、聚财屯地,引起秦国上下的不满。秦昭襄王依靠外戚继承王位,但他不能容忍外戚继续干政妨碍王权。后来,魏国人范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收回了宣太后和“四贵”的权力,将他们逐出秦国。宣太后被废的第二年,即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十月(公元前265年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

三、宣太后与义渠王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秦惠文王时期,义渠王向秦国称臣,但之后还曾多次与秦

发生战事。义渠所处的地理位置在秦长城外,到了秦昭襄王时期,义渠成为秦国的最大外患。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久经沙场且桀骜不驯的义渠王面对刚刚当政的少年秦昭襄王,一脸蔑视与不屑,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反叛。在这种情况下,宣太后一改往日对义渠军事征讨的策略,而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手段,她经常在甘泉宫宴请义渠王,让其长期居住,为其安排优裕的生活并以色相笼络义渠王长达三十年之久,秦国西部边境一直安然无事,使秦国可以腾出力量对付其它诸国,在连年征战中屡有所获,秦国的国力不断增强。

后来,义渠王同宣太后生有二子。这时的义渠王已完全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34年后(前272年),秦国的国势已经十分强大,不必再畏惧义渠的威胁,宣太后便选定日子,诱骗义渠王到甘泉宫“度假”将其杀死,随即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亡,甘肃宁夏一带原属义渠的领土全部并入了秦国。从此,秦国西部边陲之患彻底消除,为宣太后玄孙、秦王嬴政最终统一六国,成为始皇帝奠定了基础。

秦宣太后把持朝政近40年,中国历史上太后专权自她而始,“太后”称谓亦始于她。她让秦国结束内乱,把没有资格参加会盟的弱小秦国变成虎视六国的强秦,史学界对这位女政治家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评价颇高。著名秦史研究专家马非百认为: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其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芈月传》播映之前,这位战国时代了不起的女政治家的事迹少被提及,关于她的记载对她的私生活大肆诟病,就她宠养面首、与义渠王私通生子斥其为“淫后”。但是,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应该着眼他们对社会进步发展做过什么,作为对当年秦国的强盛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女政治家,我们不能耿耿苛求她的私生活问题,必须把她的历史贡献置于首位,这是科学的态度。至于宣太后的故事对今天的人们是否具有励志的意义另当别论,但不管怎么说,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宽容她。(王玮/文)

历史上的秦宣太后——芈月

根据蒋胜男同名小说《芈月传》改编的电视剧正火爆播映,剧中主人公芈月的原形就是中国历史第一太后——秦宣太后。电视剧展现了芈月这位女政治家从楚女到太后的曲折传奇一生。

一、芈月和她的弟弟们

秦宣太后姓“芈”,史称“芈八子”。《资治通鉴》这样记载:公元前307年,“昭襄王母芈八子,楚女也,实宣太后。”据司马迁《史记·穰侯列传》记载,“宣太后者,惠王之妃,姓羋氏,曰羋八子者是也。”“其先楚人,姓羋氏。”“芈”姓是楚国王族的姓氏。“芈月”的名字是根据兵马俑上的残字“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作为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八子以楚国王室后裔的身份来到秦国,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与电视剧情不同的是,史料并未明确说明她是楚王的女儿,关于芈月在楚国的经历,也没有史料记载,出生年月和出生地都无从考证。人们推测,宣太后虽是王室后裔,但出嫁前在楚国身份地位并不高。《穰侯列传》记载,芈八子和文王所生的三个儿子,嬴稷被立为秦昭襄王,而嬴市、嬴悝分别受封泾阳君和高陵君并与魏冉、芈戎同称“四贵”。

电视剧中的芈月带着弟弟魏冉嫁入秦国,史书上说魏冉为“秦宣太后异父弟”,他聪明智慧,在太后的亲族中人称“最贤”。魏冉从惠王、武王时期就开始在朝任职。武王死后,诸王子争抢王位,秦国形势混乱,只有

魏冉有能力拥立新君。昭襄王即位后,魏冉在平定季君公子壮叛乱中立下战功,稳定了秦国政局。史料记载,昭襄王七年到四十一年,魏冉四次任秦相国,总揽军政大权25年;二弟芈戎是芈月的“同父弟”,秦昭王继位不久召芈戎回到秦国,委以将军重任,后封华阳君。昭襄王三十二年起芈戎任左相,历时9年。剧中的芈月还在义渠国收了一个“小狼”弟弟,取名白起。《穰侯列传》记载:“昭襄王十四年,魏厓举白起,……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史书上的白起原来是秦国平民,参军后因作战勇猛而累功升为左庶长,成为穰侯魏冉的心腹爱将。白起是秦昭王时期了不起的军事人才,被封“武安君”,后来还做了“大良造”,是秦国最高军事首脑。芈月经历无数血腥与磨难,从一个地位不高的八子最终成就太后的辉煌,除了她自身把握命运的智慧、果敢外,无疑受益于她的上述几位血亲或非血亲弟弟们的辅助。

二、宣太后与秦昭王政权

秦昭襄王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久的国君之一,在位56年,执政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帝的总和。在秦的历史中,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襄王三世是秦由弱转强进而统一六国的重要时期,秦孝公变法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是秦国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孝公去世后,继位的秦惠文王虽然“车裂”处死了商鞅,却并没有废止新法,反而依靠变法后强盛的国力并巴蜀

夺汉中,大拓疆土,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秦惠文王死后,他的嫡子秦武王继位,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角力举鼎,不幸被砸断胫骨而死。秦武王在位时间很短,他的贡献是夺得了东方重镇宜阳,使秦国势力真正进入中原。武王没有儿子,他死后,赵武灵王用计,由代郡的宰相赵固将正在燕国做人质的秦惠王庶子公子稷从燕国迎入赵国转送回秦国,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继承王位,是为秦昭襄王。电视剧中,则是芈月联合自己的情夫义渠君将儿子推上了王位。

在男系社会历史环境中,女性执政必然要依靠“外戚”的支持扶助,这是宣太后迫不得已的选择。《史记·穰侯列传》记载:“昭襄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襄王即位之初,因为年少,母亲宣太后听政,舅舅魏冉为将军。不久,就发生了“季君之乱”。《秦本记》记载:“昭襄王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秦武王之母惠文后和一些大臣共谋拥立公子为王,在这场历时三年的王位争斗中,秦宣太后任魏冉为将军控制了兵权,保证公子稷登上了王位。魏冉任将军为秦置将军之始,也算是宣太后的一个创举。秦宣太后对亲党的合理利用得到了回报,嬴稷依靠舅舅魏冉等人平息叛,公子壮、惠文后、以及参与反叛的王子大臣,都被魏冉逐一铲除,武王后也被赶回了娘家魏国。从此,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她的弟弟们全都身居军政要职,她的母族人向寿也担任了秦国的宰相,魏冉被封为

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邓县),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封地先是陕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变成了河南密县。《秦本纪》芈戎和魏冉的记录如下:“八年,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十二年,穰侯魏冉为相。”魏冉、芈戎成为秦国军政界关键人物拥有极高的地位,是秦昭襄王征伐天下的得力干将。

宣太后执政正处于战国大变革时代,此前秦因商鞅变法而国势趋强,至数十年后宣太后、昭襄王时期,秦国已经具备了傲视诸国并与之抗衡的实力。这一局面的形成,宣太后和她的弟弟魏冉等人功莫大焉,他们的努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观历史,外戚专政必然侵犯王权,宣太后听政、魏冉擅权以及泾阳君、高陵君生活奢靡、聚财屯地,引起秦国上下的不满。秦昭襄王依靠外戚继承王位,但他不能容忍外戚继续干政妨碍王权。后来,魏国人范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收回了宣太后和“四贵”的权力,将他们逐出秦国。宣太后被废的第二年,即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十月(公元前265年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

三、宣太后与义渠王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秦惠文王时期,义渠王向秦国称臣,但之后还曾多次与秦

发生战事。义渠所处的地理位置在秦长城外,到了秦昭襄王时期,义渠成为秦国的最大外患。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久经沙场且桀骜不驯的义渠王面对刚刚当政的少年秦昭襄王,一脸蔑视与不屑,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反叛。在这种情况下,宣太后一改往日对义渠军事征讨的策略,而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手段,她经常在甘泉宫宴请义渠王,让其长期居住,为其安排优裕的生活并以色相笼络义渠王长达三十年之久,秦国西部边境一直安然无事,使秦国可以腾出力量对付其它诸国,在连年征战中屡有所获,秦国的国力不断增强。

后来,义渠王同宣太后生有二子。这时的义渠王已完全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34年后(前272年),秦国的国势已经十分强大,不必再畏惧义渠的威胁,宣太后便选定日子,诱骗义渠王到甘泉宫“度假”将其杀死,随即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亡,甘肃宁夏一带原属义渠的领土全部并入了秦国。从此,秦国西部边陲之患彻底消除,为宣太后玄孙、秦王嬴政最终统一六国,成为始皇帝奠定了基础。

秦宣太后把持朝政近40年,中国历史上太后专权自她而始,“太后”称谓亦始于她。她让秦国结束内乱,把没有资格参加会盟的弱小秦国变成虎视六国的强秦,史学界对这位女政治家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评价颇高。著名秦史研究专家马非百认为: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其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芈月传》播映之前,这位战国时代了不起的女政治家的事迹少被提及,关于她的记载对她的私生活大肆诟病,就她宠养面首、与义渠王私通生子斥其为“淫后”。但是,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应该着眼他们对社会进步发展做过什么,作为对当年秦国的强盛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女政治家,我们不能耿耿苛求她的私生活问题,必须把她的历史贡献置于首位,这是科学的态度。至于宣太后的故事对今天的人们是否具有励志的意义另当别论,但不管怎么说,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宽容她。(王玮/文)


相关内容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10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10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提起垂帘听政,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慈禧太后,没错,她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但是,垂帘听政从何而来的呢?"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垂帘是指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 ...

  • 传奇太后之文明太后
  • 传奇太后之文明太后> 周思源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12日 14:39 主讲人简介:周思源: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化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红楼梦魅力探密><红楼梦创作方法论>.先后在四十余种报刊上发表学术性文章一百多篇,主编多部文化类教材.现任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作家 ...

  • 秦始皇对宣太后的评价怎样 秦始皇为什么最崇拜宣太后
  • 秦始皇对宣太后的评价怎样?宣太后是秦始皇最崇拜的人为什么?宣太后芈月和秦始皇都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秦始皇的一生自然不用多说.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堂堂的千古一帝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曾将一个人奉为自己的信仰,这个人就是秦始皇的高祖奶奶芈月.下面男人世界网的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吧! 宣太后剧 ...

  • 还原真实的慈禧与光绪的关系
  •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慈禧太后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对于她的认知,自其生前直至现在,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尤其是她与光绪帝的关系,更是被各种传言困扰,始终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晚清这段历史,始终在传闻疑似之间,加上阶级斗争.阴谋史观作祟,再加上中国人对野史.笔记.传闻.传奇等一切非正史的特殊癖好,慈禧与 ...

  • 中国历史上的"垂帘听政"
  • 后宫临朝称制,普遍被称为垂帘听政.往前追溯,在漫长的帝制时代,正如朱子彦在<垂帘听政制度述论>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临朝称制的女主有40人:秦国1人,西汉4人,东汉6人,北魏2人,唐代2人,宋代9人,辽代3人,元代11人,清代2人. 宣太后开启后宫临朝先河 就像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 ...

  • 对中国历史贡献超武则天的贤后 有过四个面首 但面首各个是贤臣
  • 封建时期,男权至上,所以即便是如武则天这般优秀的政治家,也被黑化的非常严重,后人关心她的风流韵事,超过了她的历史贡献.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贤后不是武则天,不过呢这位贤后更有意思,她养面首,但是她的面首们不是如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张易之.张宗昌那般祸国殃民,而是各个都堪称贤臣.而且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 ...

  • 真相:中国历史上有十位女皇帝!不止武则天一个
  • 说起来女皇帝,大家定然会想到武则天,武则天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确切地说,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位女皇,北魏殇帝元姑娘.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武则天和西辽承天皇帝.而吕雉.萧绰.慈禧以及其她临朝称制的女主则是中国古代的准皇帝. 1.第一位女皇帝:北魏殇帝元姑娘 北魏宣武帝死后,年仅4岁的 ...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执掌朝政的太后是谁上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执掌朝政的太后是谁上 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太后"这一称谓是始于何时吗?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执掌朝政的太后是谁吗?而且这位太后行事之不羁.手段之高明,可谓独步古今,史籍中所载的种种有关她的史迹,更令人瞠目结舌.她就是秦昭王的亲生母亲"宣太后",也 ...

  • 论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 论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们大都颂扬此举,称他"睿圣天成,才能非凡",而对其祖母冯太后提及的不多.孝文帝4岁登基,在位29年,其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长达25年之久,由此看来,孝文帝改革和冯太后不无重大关系. 一.冯太后其人及北魏的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