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摘 要:文章对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区别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目标取向和内容深度方面进行了阐述。新农村村庄规划在具体内容和任务方面有很大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和人口因素,这些因素对村庄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影响,因此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村庄规划;内容和任务;影响因素   在对村庄整治规划的时候有一定要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对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规划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群众参与规划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为村庄服务,同时也体现了以人文本的宗旨。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弘扬,对乡土特色进行保留。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这样能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的收入。村庄规划设计中要对环境和建筑风格进行重视,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这样能够更好的将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行融合。村庄规划设计要利用地理优势,在布置方面要和自然环境做到和谐共处,这样能够更好的突出地方特色。村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这样也能更好的促进村庄发展,合理布局,能够对古建筑进行更好的保护。村庄规划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结合。   1 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1 目标取向不同   城市规划在功能方面是为了满足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空间安排。村庄规划设计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提高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建设各种配套设施,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村民的生活化解,同时也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1.2 内容深度不同   城市规划主要是从城市人民居住环境方面来考虑,这样的工作对象就是城市层次问题,因此,其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在内容方面也是非常复杂的。村庄规划在规模上非常小,而且成分比较简单,这样在规划方面就比较方便。村庄规划设计范围非常小,规划用地范围也非常小,因此,设计的内容也是非常少,对技术因素要求非常低。   1.3 居住建筑形式不同   城市土地集约化程度非常高,这样就导致了城市建筑形式是以高层或者是多层为主,形式比较多样化和复杂化。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比较低,建筑密度也非常低,因此,农村的住宅在规划的时候可以采用低层独立建筑。农村的住宅在使用功能方面不仅仅是可以进行生活,同时也是可以进行生产的,因此,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同时,也要使其具备生产功能,在空间保留方面要进行设计。不同地区的农村度住宅建筑的功能也不同,因此,在进行村庄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设计。   1.4 道路系统不同   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以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作为基础,道路系统构成通常比较复杂,而且要承担很大的交通量。农村的道路系统主要的作用就是满足其和外部的联系,或者是联系各户和农田,因此,在农村进行道路建设的时候,通常道路的等级非常低,而且,规划设计时以农户和农田为主要的依据。   1.5 公共设施的不同   城市公共设施是公用设施,在使用的时候具备公共使用特征。城市公共设施分为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和文物古迹用地等,公共设施用地和城市规模以及城市职能有密切关系。农村经济在增长过程中,发展程度比较低,人口也比较少,因此,用地结构方面等级比较低,用地分类方面比较简单,这样公共设施配置也非常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中公共设施也将会越来越多。   2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内容   2.1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任务   新农村村庄规划是村庄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同时也是政府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作出的新决定,这样能够更好的确定村庄发展规模和方向,同时也能改善农村生活、生产以及生态条件。在村庄发展中,可以对布局和具体安排进行明确,这样也能进行更好的管理。   2.2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内容   对村庄进行规划按照空间进行规划,可以分为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村域规划是指宏观层面的规划,这样在建设过程中能够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以及耕地方面做到更加合理。主要包括评价村庄的发展条件,确定村庄的类型、规模和发展方向,提出村庄经济组织合作方式建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农民增收的措施以及农民社会生活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评价和预测。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村庄内部村民住宅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等的空间布局,具体安排村庄内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垃圾点、公厕等基础设施的规模、位置和走向,提出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措施和景观控制要求等。   3 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   3.1 自然因素   影响新农村村庄规划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两大类。资源状况主要指土地、水、矿产、森林、风景资源条件及其分布特点;环境状况主要指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日照以及自然灾害等条件。这些自然因素不仅影响村庄位置、规模、形态、职能和分布,对住宅形式、建筑风格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肥沃的土地一般会吸引较多人择地而居,从而可能使耕地资源相对稀缺,这些地方的村庄密度往往较大,耕作半径相对较小。   3.2 经济因素   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在一定层面上受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类型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村庄,可以在道路交通、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网线布置,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建设方面有更多的投入,来改善村庄的生产生活环境。   3.3 区位条件   村庄的区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庄的规划设计。如靠近城镇的村庄, 可以享有城镇基础设施的延伸利益,这样在对村庄的规划设计时,可以适当减少单独的配套设施;而距离城市较远的村庄,村民只能依靠村庄自身配套设施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样就需要加大村庄基础设施的规划项目和内容。   3.4 人口数量   村庄是农民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规模大小受到人口数量多少决定,因此,在很多的大村庄中,人口数量相对比较多。人口数量对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模和投资都有很大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来水供水量、用电量以及公共设施配套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村庄的建设规模受到人口数量影响,在进行规划的时候要按照人口来进行基础设施规模和标准。   4 结束语   对农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标取向、内容深度、建筑形式、交通系统和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能够更好的总结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同时,对相关的事项也能进行重视。新农村村庄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然后在平面布局、住宅设计、公共设施和村庄道路方面都要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能够为以后的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梅耀林.村庄乡土特色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9.   [2]张泉,梅耀林,赵庆红.村庄规划[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   [3]叶齐茂.用村庄规划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8):7-12.   [4]王慧丽.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杨思思(1985-),女,宁夏银川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编制相关工作。

  摘 要:文章对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区别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目标取向和内容深度方面进行了阐述。新农村村庄规划在具体内容和任务方面有很大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和人口因素,这些因素对村庄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影响,因此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村庄规划;内容和任务;影响因素   在对村庄整治规划的时候有一定要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对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规划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群众参与规划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为村庄服务,同时也体现了以人文本的宗旨。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弘扬,对乡土特色进行保留。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这样能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的收入。村庄规划设计中要对环境和建筑风格进行重视,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这样能够更好的将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行融合。村庄规划设计要利用地理优势,在布置方面要和自然环境做到和谐共处,这样能够更好的突出地方特色。村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这样也能更好的促进村庄发展,合理布局,能够对古建筑进行更好的保护。村庄规划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结合。   1 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1 目标取向不同   城市规划在功能方面是为了满足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空间安排。村庄规划设计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提高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建设各种配套设施,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村民的生活化解,同时也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1.2 内容深度不同   城市规划主要是从城市人民居住环境方面来考虑,这样的工作对象就是城市层次问题,因此,其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在内容方面也是非常复杂的。村庄规划在规模上非常小,而且成分比较简单,这样在规划方面就比较方便。村庄规划设计范围非常小,规划用地范围也非常小,因此,设计的内容也是非常少,对技术因素要求非常低。   1.3 居住建筑形式不同   城市土地集约化程度非常高,这样就导致了城市建筑形式是以高层或者是多层为主,形式比较多样化和复杂化。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比较低,建筑密度也非常低,因此,农村的住宅在规划的时候可以采用低层独立建筑。农村的住宅在使用功能方面不仅仅是可以进行生活,同时也是可以进行生产的,因此,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同时,也要使其具备生产功能,在空间保留方面要进行设计。不同地区的农村度住宅建筑的功能也不同,因此,在进行村庄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设计。   1.4 道路系统不同   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以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作为基础,道路系统构成通常比较复杂,而且要承担很大的交通量。农村的道路系统主要的作用就是满足其和外部的联系,或者是联系各户和农田,因此,在农村进行道路建设的时候,通常道路的等级非常低,而且,规划设计时以农户和农田为主要的依据。   1.5 公共设施的不同   城市公共设施是公用设施,在使用的时候具备公共使用特征。城市公共设施分为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和文物古迹用地等,公共设施用地和城市规模以及城市职能有密切关系。农村经济在增长过程中,发展程度比较低,人口也比较少,因此,用地结构方面等级比较低,用地分类方面比较简单,这样公共设施配置也非常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中公共设施也将会越来越多。   2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内容   2.1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任务   新农村村庄规划是村庄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同时也是政府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作出的新决定,这样能够更好的确定村庄发展规模和方向,同时也能改善农村生活、生产以及生态条件。在村庄发展中,可以对布局和具体安排进行明确,这样也能进行更好的管理。   2.2 新农村村庄规划的内容   对村庄进行规划按照空间进行规划,可以分为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村域规划是指宏观层面的规划,这样在建设过程中能够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以及耕地方面做到更加合理。主要包括评价村庄的发展条件,确定村庄的类型、规模和发展方向,提出村庄经济组织合作方式建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农民增收的措施以及农民社会生活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评价和预测。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村庄内部村民住宅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等的空间布局,具体安排村庄内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垃圾点、公厕等基础设施的规模、位置和走向,提出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措施和景观控制要求等。   3 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   3.1 自然因素   影响新农村村庄规划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两大类。资源状况主要指土地、水、矿产、森林、风景资源条件及其分布特点;环境状况主要指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日照以及自然灾害等条件。这些自然因素不仅影响村庄位置、规模、形态、职能和分布,对住宅形式、建筑风格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肥沃的土地一般会吸引较多人择地而居,从而可能使耕地资源相对稀缺,这些地方的村庄密度往往较大,耕作半径相对较小。   3.2 经济因素   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在一定层面上受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类型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村庄,可以在道路交通、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网线布置,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建设方面有更多的投入,来改善村庄的生产生活环境。   3.3 区位条件   村庄的区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庄的规划设计。如靠近城镇的村庄, 可以享有城镇基础设施的延伸利益,这样在对村庄的规划设计时,可以适当减少单独的配套设施;而距离城市较远的村庄,村民只能依靠村庄自身配套设施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样就需要加大村庄基础设施的规划项目和内容。   3.4 人口数量   村庄是农民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规模大小受到人口数量多少决定,因此,在很多的大村庄中,人口数量相对比较多。人口数量对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模和投资都有很大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来水供水量、用电量以及公共设施配套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村庄的建设规模受到人口数量影响,在进行规划的时候要按照人口来进行基础设施规模和标准。   4 结束语   对农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标取向、内容深度、建筑形式、交通系统和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能够更好的总结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同时,对相关的事项也能进行重视。新农村村庄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然后在平面布局、住宅设计、公共设施和村庄道路方面都要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能够为以后的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梅耀林.村庄乡土特色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9.   [2]张泉,梅耀林,赵庆红.村庄规划[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   [3]叶齐茂.用村庄规划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8):7-12.   [4]王慧丽.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作者简介:杨思思(1985-),女,宁夏银川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编制相关工作。


相关内容

  • 元谋农村安居工程与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浅析
  • 元谋农村安居工程与特色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浅析 姚世友 提高民居建筑档次,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元谋农民群众迈向小康生活的迫切愿望.在我县绿色产业.县域工业.特色旅游业不断培强壮大,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创新高的情况下,黄瓜园镇雷丁村村民同全县其他村组群 ...

  • 浅析如何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
  • 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集约节约用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好即墨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做如下探讨: 一.即墨市在宅基地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计划管理.按照布局集中.用地节约的原则,合理引导村镇建设用地,严格执行土 ...

  • 浅析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趋势
  • [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振兴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对策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也 ...

  • "空心村"整治的规划探索
  • "空心村"整治的规划探索 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 张 新 王圣学 摘 要:结合长安大学在西安市新农村规划的实践,对空心村的现状特征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治空心村的规划原则和技术路线.探索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从规划入手进行空心村整治的方法和手段,以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的社 ...

  • 浅析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
  • 声明:<中国土地>所刊载文章皆为原创.严禁媒体(包括公众号)未经授权刊用和转载本刊原创内容.如有违者,本刊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授权合作请联系电话:010-66557859. 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已涵盖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引导农村土地优化配置 ...

  • 浅析刘亮程散文的叙述策略与主题
  • 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模边缘的小村庄走出的作家刘亮程被誉为"乡村哲学家"和"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沙漠中的小村庄黄沙梁是一个封闭的环境,这是刘亮程出生长大的地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根据地.贫穷落后的村庄在刘亮程的眼中充满诗意,"房子被风吹旧, 太 ...

  • 农村性别不平等问题浅析
  • 农村性别不平等问题浅析 --针对农村留守女童问题 内容摘要:在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 农村外出务工者"留女不留男"的人为性选择既是农村妇女非农转移迟缓的副产品, 也是乡村社会在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过程中一种文化失调的重要表征.当前, 处于以传统性别意识为主导的村落文化氛 ...

  • 浅析土地整理对我国耕地保护的意义
  • 摘 要:耕地作为基础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下,耕地保护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更为突出.而当前我国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都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压力.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土地 ...

  • 浅析小二黑结婚
  • 浅析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 内容摘要:<小二黑结婚>反对封建家长的包办婚姻:反对封建迷信:反对民间风俗中的恶俗部分:反对变质的基层政权,而这些正是解放区的意识形态多关注的.与此同时,小说热情地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歌颂了农村社会的长足进步,歌颂了新一代农民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