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1、距今大约300万年前,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

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4、北京人肢骨比头骨进化快的现象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到1万多年间。

第2 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2、距今1万年左右,原始农业渐渐产生,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农业的产生使人类趋于定居,生活更加稳定,人口也开始增长。

3、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时代)有了农业和早期制陶业。 4、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处在新石器时代。

第3课 传说时代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周易》的说法:伏羲氏、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尧、舜、禹时代先后出现 3、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4、尧命人制定历法,派鲧治水,却失败了。舜派禹治水,取得成功。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 第4课 夏与商的政治统治

一、夏、商、周的更替

二、夏与夏文化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有可能是夏的遗存。 三、商的政治统治

1、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下自己文字(甲骨文)记载的政权 2、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殷商)

3、商有师旅的军队编制,有各种刑罚,有祭祀礼仪。商王自称“余一人”,至高无上。 四、长江流域的四川“三星堆文化”不同于商核心地区文明。

第5课 西周的封邦建国

1、商亡周兴

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武王联合其他方国在牧野大败商纣王的军队,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封建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以及先朝贵族。 (3)分封制的内容:

①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定期到镐京朝觐、纳贡;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王作战。

(4)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逐级分封,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络。 (5)分封的意义: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制作礼乐

(1)目的:维系分封制的稳定 (2)意义:

礼乐制度和分封制相辅相成,有利于西周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深

远影响。

第6课 西周的衰微

1、西周王室的衰微

周厉王对人民采取残暴的压制政策导致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西周统治基础被削弱。 2、分封制的瓦解与西周灭亡

(1)西周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的进步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区域的开发、经济的发展,②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血缘关系日益淡薄 (3)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从符号(刻画符号)到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殷墟卜辞)是殷墟(河南安阳)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二、精美青铜器

青铜器和文字都是文明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

商周青铜器有工具、兵器、车马具等,最有代表性的是礼器。 商周青铜器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铜象尊。

青铜器不仅反映当时高水平的冶炼、铸造技术,而且体现统治者通过严格的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的努力。

三、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对商周时期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由于古人把铜称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金文因常常刻在钟或鼎上,故又叫做钟鼎文。

第三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8课 大国争霸

一、“春秋五霸”(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1、诸侯争霸的目的:争夺地盘,取得号令诸侯的霸权

2、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3、春秋五霸:

说法一:齐桓公(葵丘会盟)、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说法二: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

①任用管仲为相;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③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5、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最终统一。

二、“战国七雄”

1、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

2、主要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方位:东南西北上中下)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纸上谈兵)

4、春秋时期诸侯霸主表面上维系对周天子的臣属关系,少数南方诸侯称王;战国时期各国完全无视周王室的存在,纷纷称王。

5、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国最强

第9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

一、生产技术的提高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畜拉犁)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在战国时得到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影响:在人口增长和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各诸侯国为争夺资源、获取更大发展空间而发动争霸战争。

二、水利工程的兴修

(1)战国著名水利工程:秦国都江堰(秦国蜀郡大守李冰)、郑国渠和楚国芍陂。 (2)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 “天府之国”,促进秦国的富强 三、城市与商业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有史以来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使统一的呼声更加强烈。

第10课 变法时代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

原因:旧制度(奴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 目的:富国强兵

例子: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使它们先后跻身于战国七雄)。 二、商鞅变法(各国中最彻底的)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3)目的: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根本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4)内容:①奖励耕织、垦荒;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军功;③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④推行县制(秦始皇时期改为郡县制);⑤统一度量衡。

(5)意义: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第11课 百家争鸣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二、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第四单元 秦汉统一王朝

第12课 秦朝的统一

一、秦灭六国(商鞅变法后实力增强) 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二、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赢政自称始皇帝,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赢政接受李斯建议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三、如何评价秦始皇

①功: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定,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他通过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过:秦始皇又是一个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③总体功大于过。

第13课 秦朝的灭亡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因为连年征战和营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 ②严酷的刑法(死刑、连坐)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诛暴秦(陈胜吴广首倡的秦末农民起义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前206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前206年—前202年,垓下之围

第14课 西汉初立(汉初采用道家思想治国)

一、西汉建立

1.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刘邦采取“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二、“文景之治” 1、原因

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

①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俭;③废除连坐法和肉刑(缇萦救父),重视“以德化民”。

3、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三、“削藩”

1.汉初沿袭秦朝郡县制,同时分封王国,形成王国问题。(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 2.汉景帝接受晁错“削藩”建议,导致“七国之乱”。

第15课 新的大一统

汉武帝的大一统

第16课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

一、汉匈和战

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

使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19年

影响: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4、西域都护的设立

①时间:公元前60年② 意义:从此(西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

①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中国最早养蚕织丝),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1、距今大约300万年前,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

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4、北京人肢骨比头骨进化快的现象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到1万多年间。

第2 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2、距今1万年左右,原始农业渐渐产生,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农业的产生使人类趋于定居,生活更加稳定,人口也开始增长。

3、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时代)有了农业和早期制陶业。 4、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处在新石器时代。

第3课 传说时代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周易》的说法:伏羲氏、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尧、舜、禹时代先后出现 3、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4、尧命人制定历法,派鲧治水,却失败了。舜派禹治水,取得成功。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 第4课 夏与商的政治统治

一、夏、商、周的更替

二、夏与夏文化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有可能是夏的遗存。 三、商的政治统治

1、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下自己文字(甲骨文)记载的政权 2、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殷商)

3、商有师旅的军队编制,有各种刑罚,有祭祀礼仪。商王自称“余一人”,至高无上。 四、长江流域的四川“三星堆文化”不同于商核心地区文明。

第5课 西周的封邦建国

1、商亡周兴

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武王联合其他方国在牧野大败商纣王的军队,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封建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以及先朝贵族。 (3)分封制的内容:

①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定期到镐京朝觐、纳贡;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王作战。

(4)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逐级分封,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络。 (5)分封的意义: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制作礼乐

(1)目的:维系分封制的稳定 (2)意义:

礼乐制度和分封制相辅相成,有利于西周巩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深

远影响。

第6课 西周的衰微

1、西周王室的衰微

周厉王对人民采取残暴的压制政策导致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西周统治基础被削弱。 2、分封制的瓦解与西周灭亡

(1)西周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的进步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区域的开发、经济的发展,②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血缘关系日益淡薄 (3)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从符号(刻画符号)到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殷墟卜辞)是殷墟(河南安阳)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二、精美青铜器

青铜器和文字都是文明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

商周青铜器有工具、兵器、车马具等,最有代表性的是礼器。 商周青铜器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铜象尊。

青铜器不仅反映当时高水平的冶炼、铸造技术,而且体现统治者通过严格的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的努力。

三、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对商周时期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由于古人把铜称为金,所以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金文因常常刻在钟或鼎上,故又叫做钟鼎文。

第三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8课 大国争霸

一、“春秋五霸”(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1、诸侯争霸的目的:争夺地盘,取得号令诸侯的霸权

2、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3、春秋五霸:

说法一:齐桓公(葵丘会盟)、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说法二: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

①任用管仲为相;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国力;③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5、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最终统一。

二、“战国七雄”

1、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

2、主要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方位:东南西北上中下)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纸上谈兵)

4、春秋时期诸侯霸主表面上维系对周天子的臣属关系,少数南方诸侯称王;战国时期各国完全无视周王室的存在,纷纷称王。

5、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国最强

第9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

一、生产技术的提高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畜拉犁)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在战国时得到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影响:在人口增长和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各诸侯国为争夺资源、获取更大发展空间而发动争霸战争。

二、水利工程的兴修

(1)战国著名水利工程:秦国都江堰(秦国蜀郡大守李冰)、郑国渠和楚国芍陂。 (2)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 “天府之国”,促进秦国的富强 三、城市与商业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有史以来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使统一的呼声更加强烈。

第10课 变法时代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

原因:旧制度(奴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 目的:富国强兵

例子: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使它们先后跻身于战国七雄)。 二、商鞅变法(各国中最彻底的)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3)目的: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根本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4)内容:①奖励耕织、垦荒;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军功;③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④推行县制(秦始皇时期改为郡县制);⑤统一度量衡。

(5)意义: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第11课 百家争鸣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二、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第四单元 秦汉统一王朝

第12课 秦朝的统一

一、秦灭六国(商鞅变法后实力增强) 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二、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赢政自称始皇帝,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赢政接受李斯建议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三、如何评价秦始皇

①功: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定,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他通过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过:秦始皇又是一个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③总体功大于过。

第13课 秦朝的灭亡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因为连年征战和营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 ②严酷的刑法(死刑、连坐)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诛暴秦(陈胜吴广首倡的秦末农民起义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前206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前206年—前202年,垓下之围

第14课 西汉初立(汉初采用道家思想治国)

一、西汉建立

1.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刘邦采取“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二、“文景之治” 1、原因

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

①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俭;③废除连坐法和肉刑(缇萦救父),重视“以德化民”。

3、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三、“削藩”

1.汉初沿袭秦朝郡县制,同时分封王国,形成王国问题。(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 2.汉景帝接受晁错“削藩”建议,导致“七国之乱”。

第15课 新的大一统

汉武帝的大一统

第16课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

一、汉匈和战

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

使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19年

影响: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4、西域都护的设立

①时间:公元前60年② 意义:从此(西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

①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中国最早养蚕织丝),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


相关内容

  • 历届初中生物重点资料汇总
  • 历届 学期 下学期 月考/期中/期末 开学/2月月考 期末 第四次月考 推荐专题 2016年中考生物小题精做系列 2016年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更新中)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更新中)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更新中) ...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必备]
  • 人教版 必备七年级地理复 习提纲[人教] 提纲 王总 2016/10/7 [必备] 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偏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 5.1亿平 方千米.3.最早证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集体备课记录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 第(十五)周集体备课记录 一.授课内容: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 测试题 二.主备人:于春辉 三.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从教材看,本单元是对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讲述,主要涵盖了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 × 答案 菜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一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二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三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第17页整理和复习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四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五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六答案 人教版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一) 一.词汇积累 惟余 风骚 妖娆 忍冬 襁褓 田圃 喧嚷 洗礼 征引 旁骛 亵渎 陨落 灵柩 凌驾 睿智 扶掖 枘凿 垂手 凭吊 谀词 忐忑 繁衍 阴晦 萧索 影像 心绪 易主 值年 无端如许 苏生 愕然 鄙夷 嗤笑 瑟索 打拱 惘然 隔膜 展转 恣睢 厚实 嬉闹 驱除 ...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_(1)
  •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窃读记> ①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进行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 ...

  • 2015--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3) 班语文的教学工作,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有效地的完成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起始年级摸底考试成绩来看,两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尤其是七(3)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 ...

  •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阅读写作教案
  • 三年级上册--阅读写作教案 编辑:郑彩霞 第一次课 我的课余生活 一导入 我们除了上课和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外,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呢? 讨论:做游戏.踢足球.看电视.看书.画画.下棋.弹琴.养小动物.做家务...... 二写作要求 在讨论各自的课余生后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