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看唐代酒文化

李白的“觞咏”诗歌看唐代的酒文化 笔者曾对李白、杜甫有关饮酒的诗作做过统计,发现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文中,谈到饮酒的共有三百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李白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文中,谈到饮酒的共有一百七十首,为百分之十六强。单纯从数据显示,似乎李白有愧于“酒仙”的雅号,而杜甫才堪称唐代的“酒仙”。其实不然,这里有两个理由:其一,李白的诗文,遗失的比杜甫多,李阳冰《草堂集序》谓李白在安史之乱以来的八年间“著述十丧其九”,其后虽然屡经补辑,但散失依然是不会少的;其二,杜甫虽然嗜酒终生,而且死于白酒牛肉,但统观李、杜的平生及诗文,那种“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大唐酒风,只有在李白身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从酒后出精品杰作的数量和规模看,杜显然不如李。从李白的诗文尤其是他的“酒后醉语”的“觞咏”之作中,我们真切地嗅出了大唐酒味的浓烈和醇香,才被他那空前绝后的酒中之趣、酒中之真、酒中之情、酒中之狂、酒中之胆、酒中之奇所绝例。

据史料考证,酒在中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酒是水果酒,其次是奶酒,粮食酒则最后出现,它们都是自然发酵酒。中国的正宗酒为粮食酒, 粮食放久了,发芽发霉,发霉的粮食叫“鞠”,发芽的粮食叫“蘖”,发霉发芽的谷物掉在水罐中,因其中有酵母菌,就糖化发酵成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在殷商时代有了重大的发展,人们已熟练地用“曲”和“蘖”来酿酒,至汉代,制蘖、曲技术进一步发展。据《说文解字》记载,汉代的蘖,至少有七种以上。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酿酒技术比前代更加先进,酿造业官私兼营,酒政松弛,官府设置“良酿署”,是国家的酒类生产部门,既有生产酒的酒匠,也有管理人员。唐代的许多皇帝也亲自参与酿造,唐太宗曾引进西域葡萄酒酿造工艺,在宫中酿造,“造酒成绿色,芳香浓烈,味兼醍醐”。从酒器上看,唐人崇尚的是“美酒盛以贵器”,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琉璃钟,琥珀浓”。这些都反映了唐代酿酒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与之相伴的唐代酒风的唯美主义倾向和乐观昂奋亢进的时代精神。

李白是一个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人,而仗着酒胆,凭着股酒中真气,益增其“平视王侯,笑傲群伦”的伟岸超迈的气概。苏轼说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可谓一语道破李白的胸襟气度,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其中有酒的推波助澜的功力。所以,唐人的酒胆在 中国酒文化的大观园中可谓一支独秀。

如果说唐朝是一个酒文化充分发达的国度,那么“酒催诗兴”、“酒助艺事”便是唐代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从李白个人来看,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李白诗的指称符号,甚至成了李白个人的指称符合。例如,历代酒家的酒幌、酒旗上乐于题上“太白遗风”四字,这“太白”就是酒,而酒也就是“太白”。从酒对唐代诗歌的重要性来看,酒已内化在唐诗中,并弥散着唐代文化的迷人魅力。可以说酒通过唐诗、通过唐诗中的李白,终于取得了一种诗美品格意义上的文化符号的地位。

李白“觞咏”诗中的《江上吟》最能描绘唐代酒中诗国的壮观:“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

王台榭空山丘。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在这个被理想化的“酒境”里,李白借酒而达到了道家的“坐化”和“忘机”的境界,但他并没有得意而“忘言”,他是“兴酣际会”、“笔落成诗”,酒化成了他的诗。唐人饮酒,终于蔚为唐诗的洋洋大观,李白则“酒以酣兴”,其“觞咏”之作终于成为唐代“酒中诗国”里最璀璨夺目的花朵。

通过对李白“觞咏”诗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酒文化的发达与跃进。在酒文化的“道”的层面上,在酒已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上,与酒相关的酒器、筵饮、歌舞、酒妓、酒令以及饮酒诗所组成的唐代酒文化大合唱,体现了唐代人文精神的真面目、真性情、真魂魄,而李白的“觞咏”诗歌更是唐代酒文化最凝炼、最高度、最集中的体现。可以说,若没有酒的推波助澜,唐代文化的魅力要逊色很多;有了酒的激荡,才产生了唐代繁荣亢进的酒文化;有了酒的催发,才产生了唐代酒文化的象征性符合号——李白。

李白的“觞咏”诗歌看唐代的酒文化 笔者曾对李白、杜甫有关饮酒的诗作做过统计,发现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文中,谈到饮酒的共有三百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李白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文中,谈到饮酒的共有一百七十首,为百分之十六强。单纯从数据显示,似乎李白有愧于“酒仙”的雅号,而杜甫才堪称唐代的“酒仙”。其实不然,这里有两个理由:其一,李白的诗文,遗失的比杜甫多,李阳冰《草堂集序》谓李白在安史之乱以来的八年间“著述十丧其九”,其后虽然屡经补辑,但散失依然是不会少的;其二,杜甫虽然嗜酒终生,而且死于白酒牛肉,但统观李、杜的平生及诗文,那种“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大唐酒风,只有在李白身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从酒后出精品杰作的数量和规模看,杜显然不如李。从李白的诗文尤其是他的“酒后醉语”的“觞咏”之作中,我们真切地嗅出了大唐酒味的浓烈和醇香,才被他那空前绝后的酒中之趣、酒中之真、酒中之情、酒中之狂、酒中之胆、酒中之奇所绝例。

据史料考证,酒在中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酒是水果酒,其次是奶酒,粮食酒则最后出现,它们都是自然发酵酒。中国的正宗酒为粮食酒, 粮食放久了,发芽发霉,发霉的粮食叫“鞠”,发芽的粮食叫“蘖”,发霉发芽的谷物掉在水罐中,因其中有酵母菌,就糖化发酵成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在殷商时代有了重大的发展,人们已熟练地用“曲”和“蘖”来酿酒,至汉代,制蘖、曲技术进一步发展。据《说文解字》记载,汉代的蘖,至少有七种以上。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酿酒技术比前代更加先进,酿造业官私兼营,酒政松弛,官府设置“良酿署”,是国家的酒类生产部门,既有生产酒的酒匠,也有管理人员。唐代的许多皇帝也亲自参与酿造,唐太宗曾引进西域葡萄酒酿造工艺,在宫中酿造,“造酒成绿色,芳香浓烈,味兼醍醐”。从酒器上看,唐人崇尚的是“美酒盛以贵器”,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琉璃钟,琥珀浓”。这些都反映了唐代酿酒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与之相伴的唐代酒风的唯美主义倾向和乐观昂奋亢进的时代精神。

李白是一个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人,而仗着酒胆,凭着股酒中真气,益增其“平视王侯,笑傲群伦”的伟岸超迈的气概。苏轼说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可谓一语道破李白的胸襟气度,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其中有酒的推波助澜的功力。所以,唐人的酒胆在 中国酒文化的大观园中可谓一支独秀。

如果说唐朝是一个酒文化充分发达的国度,那么“酒催诗兴”、“酒助艺事”便是唐代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从李白个人来看,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李白诗的指称符号,甚至成了李白个人的指称符合。例如,历代酒家的酒幌、酒旗上乐于题上“太白遗风”四字,这“太白”就是酒,而酒也就是“太白”。从酒对唐代诗歌的重要性来看,酒已内化在唐诗中,并弥散着唐代文化的迷人魅力。可以说酒通过唐诗、通过唐诗中的李白,终于取得了一种诗美品格意义上的文化符号的地位。

李白“觞咏”诗中的《江上吟》最能描绘唐代酒中诗国的壮观:“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

王台榭空山丘。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在这个被理想化的“酒境”里,李白借酒而达到了道家的“坐化”和“忘机”的境界,但他并没有得意而“忘言”,他是“兴酣际会”、“笔落成诗”,酒化成了他的诗。唐人饮酒,终于蔚为唐诗的洋洋大观,李白则“酒以酣兴”,其“觞咏”之作终于成为唐代“酒中诗国”里最璀璨夺目的花朵。

通过对李白“觞咏”诗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酒文化的发达与跃进。在酒文化的“道”的层面上,在酒已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上,与酒相关的酒器、筵饮、歌舞、酒妓、酒令以及饮酒诗所组成的唐代酒文化大合唱,体现了唐代人文精神的真面目、真性情、真魂魄,而李白的“觞咏”诗歌更是唐代酒文化最凝炼、最高度、最集中的体现。可以说,若没有酒的推波助澜,唐代文化的魅力要逊色很多;有了酒的激荡,才产生了唐代繁荣亢进的酒文化;有了酒的催发,才产生了唐代酒文化的象征性符合号——李白。


相关内容

  • 儒释道文化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 传统文化概论作业 儒释道文化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 以李白诗歌为例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年级 10级 中文系 姓名 李彦丽 学号 2104051917 儒释道文化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以李白诗歌为例 摘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 ...

  •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 2009年11月第29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09Vol.29No.6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葛景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 ...

  • 璀璨的文学艺术
  • 我多想带上装满梦的行囊 牵一只骆驼去那风沙弥漫的远方 我多想沿着遥远又遥远的古道 寻找我梦中的大漠敦煌穿过祁连山的六月飞雪走进炎风吹沙的大漠 我寻一把先人遗留在那里的石斧 看它是否还能劈出四千多年的火光追赶丝绸之路落下的夕阳 跋涉在曾经鼓角争鸣的河西走廊 我想找到三苗人留下的陶器 让它盛满历史的冷热 ...

  • 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论文:浅谈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 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论文:浅谈酒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说到李白的诗歌,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狂傲不羁.自由洒脱.飘逸浪漫的文学风格.李白诗风狂放不拘.气势奔放,带有极强的浪漫气质和个人主观色彩,擅长抒发个人胸中情怀,时刻流露出不受束缚和约束的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诗歌中体现出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倨傲独立的人生 ...

  • 唐诗发展的几个问题
  • 余冠英 王水照:唐诗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 唐代诗歌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 的景象,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从现存近五万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唐代又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仅<全 唐诗> ...

  •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教学内容]华光万丈的唐诗.多彩缤纷的宋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及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作品的突出特点: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对唐诗宋词的 ...

  • [乐府诗集]与李白乐府的经典确认分析
  • 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公认的乐府诗歌集大成者,其乐府诗的创作与<乐府诗集>有着密切的联系.<乐府诗集>全面收录了李白的乐府诗,对其诗歌进行了清晰地确定,强调了李白诗歌古典主义的特点.文章从<乐府诗集>中对李白乐府诗的体现.定位及接收意义等几方面论述李白乐府诗的经典确认 ...

  •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1102407001 钟鹏飞 中文系11级广电一班 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 ...

  • 11.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一)国力的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 1. 国际地位的提升与经济的迅速发展.(1)国际地位的提升.(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打败突厥,东突厥各属国归属唐朝,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贞观八年(634)大败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平定高昌,高宗显庆二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