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精卵黏附和融合的分子基础

・392・

文章编号:1000-1336(2006)05-0392-04

生命的化学》《2006年26卷5期

CHEMISTRYOFLIFE2006,26(5)

●RecentProgresses

哺乳动物精卵黏附和融合的分子基础

段晓刚张红国刘睿智

(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长春130024;

李晓影鲁郎芳

长春130021)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摘要:哺乳动物受精是一个多分子参与的多级过程,在精卵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时达到顶点。新的研究已表

明:精卵黏附后,精子膜从赤道区开始与卵膜融合;有精子膜上的去整合蛋白金属蛋白酶蛋白家族(ADAM)、

Izumo、附睾蛋白DE、卵膜上的整合蛋白、四次跨膜蛋白CD9、CD81、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等多种分子参

与精卵黏附和融合过程。关键词:

精卵黏附和融合;

受精蛋白;

Izumo;四次跨膜蛋白CD9;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中图分类号:R321,Q492

哺乳动物受精是一个由多个分子参与的多级过程,在精卵黏附、膜融合形成受精卵时达到顶点。精子与卵母细胞融合首先要穿透卵母细胞外基质的两层结构:卵丘颗粒细胞层和透明带

面———顶体内膜(inneracrosomalmembrane),改变

了精子形态[1]。后顶体膜保留下来,在后顶体膜和顶体内膜之间是赤道区(equatorialregion),赤道区细胞膜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即将发生的膜融合。当精子接触到卵母细胞膜上的微绒毛的顶端时,周围的微绒毛会快速地伸长和聚集到精子上,把精子牢牢抓住,以促进与卵母细胞的融合。随后,精卵膜融合首先从赤道区的细胞膜开始,精子膜结合到卵母细胞膜上,最后精子核进入卵母细胞质中,二者融合为一体[2](图1)。

(ZP)。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精子能穿透这两层

与卵母细胞质膜相互作用,使膜融合形成受精卵。获能过程的超激活使精子足够穿越卵丘颗粒细胞层,接受ZP信号的精子发生顶体反应,最终形成受精卵[1]。新的研究揭示了精卵黏附和膜融合的分子基础。

1.精卵黏附和膜融合

精子头部顶体前方的细胞膜称为前顶体区,

其上的蛋白质与精子识别卵母细胞引起顶体反应有关。精子头部非顶体区的细胞膜称为后顶体区,在前顶体区和后顶体区之间的部分称为赤道区,赤道区的细胞膜上有与卵膜融合的融合蛋白。

卵子有一个独特的结构,最外层围绕着数千个颗粒细胞,其内是透明带。透明带的内层,即卵母细胞膜可以分为两种表面区域:一是无微绒毛的区域,专指减数分裂纺锤体外侧区域;一是富含微绒毛的区域,除减数分裂纺锤体外侧区的其他全部区域,现已知精卵融合主要发生在该区域,在缺少微绒毛的区域精卵很少融合。

精子借助顶体反应穿过卵母细胞透明带,同时,顶体反应导致精子膜发生重大的改变。精子头部前顶体区细胞膜脱落,暴露出一层新的膜表

———————————

收稿日期:2006-05-22

吉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No.200505140)作者简介:

段晓刚(1651—),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

师,联系作者,E-mail:duanxiaogang@yahoo.com.cn

图1精子膜与卵母细胞膜融合[2]

C,精子进入微绒毛区;d,精子在赤道区开始与卵母细胞膜融合;e,精子核被释放进入卵母细胞质中。

inneracrosomalmembrane,顶体内膜;equatorialsegment,赤道区;oocytemicrovilli,卵母细胞微绒毛。

2.

精子膜上相关蛋白质分子

●新进展

生命的化学》《2006年26卷5期

CHEMISTRYOFLIFE2006,26(5)

・393・

2.1去整合蛋白金属蛋白酶蛋白家族(ADAM)

精子膜上的去整合蛋白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蛋白家族

(familyofproteinwith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domain,ADAM),包含α受精蛋白(fertilinα),β受精蛋白(fertilinβ)和富半胱氨酸睾蛋白(cyritestin),分别被称为ADAM1、ADAM2和ADAM3,它们都含有一个去整合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β受精蛋白最初被称为PH-30;而富半胱氨酸睾蛋白作为一种单独的蛋白质起作用;α

受精蛋白有一个氨基酸序列称为融合肽,与去整合蛋白结构域一起能够与卵母细胞上的整合蛋白相结合,该融合肽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膜结合亚基;(2)具有强的疏水性等。因此,精子上的

ADAM可能在精卵黏附和融合中起重要的作用[2]。

受精蛋白,由ADAM1和ADAM2两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图2),具有一般细胞分泌的黏着蛋白的特性,富含精氨酸(R)-甘氨酸(G)-天冬氨酸(D)相连,这种特性能使其蛋白质嵌入与之结

合的蛋白质内使二者合二为一。体外研究显示,受精蛋白的N末端是推定的整合蛋白结合域,会结合到卵母细胞膜内的整合蛋白上,以帮助精子黏附于卵母细胞膜上,准备融合。

Kim等[3]报道:缺乏ADAM1b的突变雄性小

鼠是能生育的;ADAM1b丢失的结果对精子功能

没有太大影响,如不影响精子从子宫向输卵管的运动、结合透明带、和无透明带卵母细胞的融合。尽管睾丸精子细胞的ADAM2正常出现,

ADAM1b缺陷的附睾精子表现出细胞表面ADAM2严重减少。ADAM1b和ADAM2在精子表面的出现依赖于在睾丸精子上ADAM1b/ADAM2受精蛋白的

大量形成。另外,有体外实验显示缺乏受精蛋白的精子能使卵母细胞受精,但效率极差,提示其可能与其他蛋白质共同调节精卵的黏附和融合。

2.2IzumoIzumo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精子相关精卵融合因子(图2),该分子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的一个成员。存在与人精子中,抗Izumo的抗体能阻止精卵融合。

Inoue等[4]报道:Izumo-/-小鼠是健康的但雄性

不育,能产生表面正常的精子,能结合和穿透透明带,但不能与卵融合。实验表明:完成顶体反应的Izumo-/-精子不能与卵母细胞融合,而通过单精子胞质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

ICSI),使Izumo-/-精子绕过融合过程直接进入胞质

中,此时卵母细胞能被成功激活,受精卵正常移

植,胚胎能正常发育,结果与野生型的精子受精结果基本一致。

图2引发受精的事件及精卵融合相关候选分子[12]

Acrosome-intactsperm,顶体反应精子;Cumuluscell,卵丘细胞;Acrosomereaction,顶体反应;Zonapellucida,透明带;

Perivitellinespace,卵周隙;Eggplasma

membrane,卵膜;Fertilinα

β,αβ受精蛋白;Spermplasmamembrane,精子质膜;Cyritestin,富半胱氨酸睾蛋白;GPI-anchoredprotein,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Integrin,整合蛋白。

2.3附睾蛋白De

精子在附睾中成熟期间,附睾蛋白De(epididymalproteinDe)与精子表面相结合。附睾蛋白De因为在精子表面也表达,因此成为一个参与融合的候选分子。附睾蛋白De是一个37kD的糖蛋白,由附睾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又称为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1(cysteine-

richsecretoryprotein1,CRISP1)。Cohen等[5]报道:在附睾蛋白De上缺少去整合蛋白结构域表明,附睾蛋白De不包含在去整合蛋白–整合蛋

白相互作用的机制中,可能与卵母细胞上相关结合位点相互作用。

3.卵母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分子

3.1整合蛋白

整合蛋白(Integrin)是目前公认的精子ADAM在卵母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整合蛋白的研究较多,是精卵相互结合主要的候选蛋白。整合蛋白家族的第一个受到重视的成员是

α6β1,GoH3作为抗α6整合蛋白亚基的功能性抗

体,能阻断精卵黏附和膜融合。来自于受精蛋白

β去整合蛋白结构域的部分或全部的序列的多个

肽能与α6β1整合蛋白相结合。目前,有关α6β1

整合蛋白对精卵黏附的作用还没有确切定论,由于不同条件下用GoH3mAb进行的一些试验表明

・394・

生命的化学》《2006年26卷5期

CHEMISTRYOFLIFE2006,26(5)

●RecentProgresses

精卵膜结合没有被阻断,但是整合蛋白在精卵黏附和融合中的作用并非是多余的[2]。整合蛋白作为受体与去整合蛋白相互作用,是精卵相互作用的执行者[6]。

3.2四次跨膜蛋白CD9

卵母细胞膜上的CD9是广泛存在的四次跨膜蛋白家族(tetraspanortrans-

membranefoursuperfamilyprotein)的一种,其分子有4个跨膜区、大小2个胞外环。尽管四次跨膜

蛋白的功能域还不清楚,但一些报道显示它能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如整合蛋白、免疫球蛋白、蛋白聚糖、补体调节蛋白(complementregula-

toryprotein)、生长因子受体等。因此,CD9被认

为是一种多蛋白复合体,能在多种细胞和生理过程中起作用,如病毒感染、细胞支持和运动和肌细胞融合等。1999年,Chen等首次发现抗CD9抗体能抑制体外精卵黏附和融合,发现了CD9在受精中的作用。与这些结果相一致的是,CD9在小鼠卵母细胞表面大量表达,除了减数分裂纺锤体的区域(整个卵母细胞唯一没有微绒毛的区域,此处精卵融合几乎无效)外,分布于几乎整个卵子的表面。研究发现,CD9的分布区域与α6整合蛋白的区域一致,整合蛋白作为受精蛋白的受体,也可能与精子表面的CD9相互作用[2]。

Zhu等[7]发现:从缺乏CD9的小鼠体内取出

卵母细胞,此卵母细胞与精子融合的能力严重损害,但如果将野生型CD9mRNA注射到卵母细胞中,则精卵融合能力可以得到恢复。CD9功能区包括大的胞外环(第二个环),该区域特定的氨基酸序列SFQ被认为是CD9在精卵融合中的激活位点。研究发现:若174氨基酸残基(F-A)发生点突变或者173-175(SFQ-AAA)发生突变,将严重降低精卵黏附的能力。

Higginbottom等[8]发现:小鼠CD9的大胞外环仅抑制融合,但来自CD9的大胞外环既能抑制精卵黏附又能抑制融合。Ziyyat等[9]研究表明:CD9

控制一些膜蛋白的重新分配,包括四次跨膜蛋白和α6β1整合蛋白聚集形成簇(cluster)等,而这些簇对精卵融合是必需的。

3.3CD81Rubinstein等[10]等报道:CD81在卵母细胞表面表达,与富含四次跨膜结构相联系。另

外,一个主要的CD9和CD81合作者CD9P-1也在卵母细胞上表达。CD81基因缺失导致雌性生育

40%的减少,体外受精表明这种不育确实是由精卵不能融合所致。CD9-/-小鼠的生育严重削弱但不

完全,而CD9-/-和CD81-/-双基因剔除小鼠是完全不育的,提示CD9和CD81在精卵融合过程中执行相互补充的作用。研究发现:CD9的一个片段从CD81-/-卵子上转移到出现在卵母细胞微绒毛区域的精子上,表明CD81-/-卵子融合的缺失不是因为早期精卵相互作用的削弱。

3.4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基因剔除研究表明:卵母细胞膜上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protein,GPI-AP)对受精卵是必需的。GPI-AP是一个不同

功能亚基组成的蛋白质聚集体,包括支持分子、受体、补体调节物(complementregulator)、酶和信号分子。除了C末端连接脂质外,它们都有一个富含胆固醇和鞘脂类的微结构域定位在质膜中。用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phosphatidylinositol-spe-

cificphospholipaseC,PI-PLC)处理小鼠卵母细胞

会释放两个GPI-AP,导致精卵黏附减弱,融合

被严重地阻止。

Alfieri等[11]报道:体外实验显示基因剔除的卵母细胞与精子融合的能力严重缺陷,表明GPI-AP对精卵黏附是必需的。质膜蛋白中GPI锚定补体(GPI-anchoredcomplement)的丢失,能通过改变GPI-AP包含的脂质结构和功能来阻止精卵融合。研究发现,CD55是一个GPI-AP补体调节蛋白,CD55基因剔除小鼠是能生育的,结果表明:对精卵黏附而言,并不需要全部的GPI-AP补体调节

蛋白都存在。

4.展望

精卵黏附与融合是一个多种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所知的相关分子还难以说明其具体的

分子机制。Schultz等[12]报道了新的精卵融合的分子概况(图2),更多的精卵黏附和膜融合相关分子的鉴定和描述,将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哺乳动物精卵融合的分子机制。近来,β受精蛋白和富含半胱氨酸睾蛋白的研究颇受关注,有研究显示,在它们缺乏的情况下,精卵融合能够发生。精子膜上缺少Izumo,精卵不能融合;GPI-AP在精卵黏附和融合中起重要作用;在小鼠中缺少CD9和

CD81,受精会完全被阻止。

受精过程包括精卵识别、支持、黏附、融合和卵母细胞被激活,其中的任何一步被阻止都会导致受精不能完成,结果致使不育。当前,临床上对精液常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对诱导顶体反应的研究也不少;体外受精(IVF)、胞质内精子

●新进展

文章编号:1000-1336(2006)05-0395-04

生命的化学》《2006年26卷5期

CHEMISTRYOFLIFE2006,26(5)

・395・

病毒诱导I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

李军

1,2

曾芸

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530005)

摘要:病毒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被细胞的相关受体识别后,分别经过Toll样受体途径和核酸结合蛋白途径进

行信号转导,启动β-干扰素的转录和合成。从感染细胞分泌的β-干扰素与细胞膜上I型干扰素共有的受体结合后,经Jak/STAT信号途径刺激细胞产生一系列具有抗病毒效应的的干扰素刺激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7作为一种干扰素刺激因子在启动随后的α、β-干扰素转录中起着重要作用。α-干扰素的产生进一步放大了产生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信号,形成一个正反馈回路,加强了免疫应答的强度和延长免疫应答的时间。关键词:

病毒;

Toll样受体;RIG-I;Mda-5;I型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Q51

病毒作为一种只具有核酸(DNA或RNA)和蛋

白质的简单生物体,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感染的形式,依赖细胞进行复制和生存。机体的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阻止病毒从感染细胞向邻近的未感染细胞扩散。天然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I型干扰素(IFN-I)的合成和分泌。IFN-I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活性、抗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包括IFN-β、

引发各种生理反应。目前对病毒诱导I型干扰素

产生的机制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将对其最新的进展作一综述。

1.PAMP与细胞受体的结合

病原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一直保留着一

部分被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的结构成分。PAMP为某一大组或几大组病原体共有,故其所

代表的是一种分子模式而非某一特定结构,它完全不同于宿主机体自身成分。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通过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套模式识别受体来识别这些非己的PAMP,并采取相应对策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细胞表达的

IFN-ω和多个IFN-α亚型。I型干扰素可与细胞

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级联性的信号放大过程,将信号最后传递到细胞核内,对一系列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表达进行调控,诱导靶细胞产生特异性抗病毒蛋白,如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R(PKR)、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等,并

———————————

收稿日期:

PAMP受体识别和递呈病毒的PAMP,经一系列的

信号转导最终导致抗病毒效应基因的表达。病毒蛋白和富含尿嘧啶的核酸或者病毒,在复制过程产生的双链RNA都可以作为PAMP,而细胞的

2006-08-03

李军(1971—),男,博士生,助理研究员,E-

曾芸(1972—),女,硕士,讲师,

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项目(No.X061032)作者简介:

mail:jlee9981@163.com;E-mail:yzeng323@163.com

Toll样受体或核酸结合蛋白都可以识别PAMP[1,2],

并经下列途径进行信号转导。

""""""""""""""""""""""""""""""""""""""""""""""

注射(ICSI)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也很快。但是,对精卵结合的检测却很少。更多相关分子的鉴定将会更好地理解生育调控,发展更多的检测精卵结合的测定方法,这对进一步探索人类不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会打开更宽阔的前景。

[1][2]

[3][4][5][6][7][8][9]

KimEetal.JBiolChem,2006,281(9):5634—5639InoueNetal.Nature,2005,434(7030):234—238CohenDJetal.BiolReprod,2000,63(2):462—468ShrimaliRKetal.IndianJExpBiol,2000,38(5):415—424ZhuGZetal.Development,2002,129(8):1995—2002HigginbottomAetal.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3,311(1):208—214

ZiyyatAetal.JCellSci,2006,119(Pt3):416—424[10]RubinsteinEetal.DevBiol,2006,290(2):351—358

SteinKKetal.JCellSci,2004,117(Pt26):6269—6274KajiKetal.Reproduction,2004,127(4):423—429

[11]AlfieriJAetal.JCellSci,2003,116(Pt11):2149—2155[12]SchultzRetal.Nature,2005,434(7030):152—153

考文献

・392・

文章编号:1000-1336(2006)05-0392-04

生命的化学》《2006年26卷5期

CHEMISTRYOFLIFE2006,26(5)

●RecentProgresses

哺乳动物精卵黏附和融合的分子基础

段晓刚张红国刘睿智

(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

长春130024;

李晓影鲁郎芳

长春130021)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摘要:哺乳动物受精是一个多分子参与的多级过程,在精卵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时达到顶点。新的研究已表

明:精卵黏附后,精子膜从赤道区开始与卵膜融合;有精子膜上的去整合蛋白金属蛋白酶蛋白家族(ADAM)、

Izumo、附睾蛋白DE、卵膜上的整合蛋白、四次跨膜蛋白CD9、CD81、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等多种分子参

与精卵黏附和融合过程。关键词:

精卵黏附和融合;

受精蛋白;

Izumo;四次跨膜蛋白CD9;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中图分类号:R321,Q492

哺乳动物受精是一个由多个分子参与的多级过程,在精卵黏附、膜融合形成受精卵时达到顶点。精子与卵母细胞融合首先要穿透卵母细胞外基质的两层结构:卵丘颗粒细胞层和透明带

面———顶体内膜(inneracrosomalmembrane),改变

了精子形态[1]。后顶体膜保留下来,在后顶体膜和顶体内膜之间是赤道区(equatorialregion),赤道区细胞膜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即将发生的膜融合。当精子接触到卵母细胞膜上的微绒毛的顶端时,周围的微绒毛会快速地伸长和聚集到精子上,把精子牢牢抓住,以促进与卵母细胞的融合。随后,精卵膜融合首先从赤道区的细胞膜开始,精子膜结合到卵母细胞膜上,最后精子核进入卵母细胞质中,二者融合为一体[2](图1)。

(ZP)。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精子能穿透这两层

与卵母细胞质膜相互作用,使膜融合形成受精卵。获能过程的超激活使精子足够穿越卵丘颗粒细胞层,接受ZP信号的精子发生顶体反应,最终形成受精卵[1]。新的研究揭示了精卵黏附和膜融合的分子基础。

1.精卵黏附和膜融合

精子头部顶体前方的细胞膜称为前顶体区,

其上的蛋白质与精子识别卵母细胞引起顶体反应有关。精子头部非顶体区的细胞膜称为后顶体区,在前顶体区和后顶体区之间的部分称为赤道区,赤道区的细胞膜上有与卵膜融合的融合蛋白。

卵子有一个独特的结构,最外层围绕着数千个颗粒细胞,其内是透明带。透明带的内层,即卵母细胞膜可以分为两种表面区域:一是无微绒毛的区域,专指减数分裂纺锤体外侧区域;一是富含微绒毛的区域,除减数分裂纺锤体外侧区的其他全部区域,现已知精卵融合主要发生在该区域,在缺少微绒毛的区域精卵很少融合。

精子借助顶体反应穿过卵母细胞透明带,同时,顶体反应导致精子膜发生重大的改变。精子头部前顶体区细胞膜脱落,暴露出一层新的膜表

———————————

收稿日期:2006-05-22

吉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No.200505140)作者简介:

段晓刚(1651—),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

师,联系作者,E-mail:duanxiaogang@yahoo.com.cn

图1精子膜与卵母细胞膜融合[2]

C,精子进入微绒毛区;d,精子在赤道区开始与卵母细胞膜融合;e,精子核被释放进入卵母细胞质中。

inneracrosomalmembrane,顶体内膜;equatorialsegment,赤道区;oocytemicrovilli,卵母细胞微绒毛。

2.

精子膜上相关蛋白质分子

●新进展

生命的化学》《2006年26卷5期

CHEMISTRYOFLIFE2006,26(5)

・393・

2.1去整合蛋白金属蛋白酶蛋白家族(ADAM)

精子膜上的去整合蛋白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蛋白家族

(familyofproteinwith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domain,ADAM),包含α受精蛋白(fertilinα),β受精蛋白(fertilinβ)和富半胱氨酸睾蛋白(cyritestin),分别被称为ADAM1、ADAM2和ADAM3,它们都含有一个去整合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β受精蛋白最初被称为PH-30;而富半胱氨酸睾蛋白作为一种单独的蛋白质起作用;α

受精蛋白有一个氨基酸序列称为融合肽,与去整合蛋白结构域一起能够与卵母细胞上的整合蛋白相结合,该融合肽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膜结合亚基;(2)具有强的疏水性等。因此,精子上的

ADAM可能在精卵黏附和融合中起重要的作用[2]。

受精蛋白,由ADAM1和ADAM2两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图2),具有一般细胞分泌的黏着蛋白的特性,富含精氨酸(R)-甘氨酸(G)-天冬氨酸(D)相连,这种特性能使其蛋白质嵌入与之结

合的蛋白质内使二者合二为一。体外研究显示,受精蛋白的N末端是推定的整合蛋白结合域,会结合到卵母细胞膜内的整合蛋白上,以帮助精子黏附于卵母细胞膜上,准备融合。

Kim等[3]报道:缺乏ADAM1b的突变雄性小

鼠是能生育的;ADAM1b丢失的结果对精子功能

没有太大影响,如不影响精子从子宫向输卵管的运动、结合透明带、和无透明带卵母细胞的融合。尽管睾丸精子细胞的ADAM2正常出现,

ADAM1b缺陷的附睾精子表现出细胞表面ADAM2严重减少。ADAM1b和ADAM2在精子表面的出现依赖于在睾丸精子上ADAM1b/ADAM2受精蛋白的

大量形成。另外,有体外实验显示缺乏受精蛋白的精子能使卵母细胞受精,但效率极差,提示其可能与其他蛋白质共同调节精卵的黏附和融合。

2.2IzumoIzumo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精子相关精卵融合因子(图2),该分子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的一个成员。存在与人精子中,抗Izumo的抗体能阻止精卵融合。

Inoue等[4]报道:Izumo-/-小鼠是健康的但雄性

不育,能产生表面正常的精子,能结合和穿透透明带,但不能与卵融合。实验表明:完成顶体反应的Izumo-/-精子不能与卵母细胞融合,而通过单精子胞质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

ICSI),使Izumo-/-精子绕过融合过程直接进入胞质

中,此时卵母细胞能被成功激活,受精卵正常移

植,胚胎能正常发育,结果与野生型的精子受精结果基本一致。

图2引发受精的事件及精卵融合相关候选分子[12]

Acrosome-intactsperm,顶体反应精子;Cumuluscell,卵丘细胞;Acrosomereaction,顶体反应;Zonapellucida,透明带;

Perivitellinespace,卵周隙;Eggplasma

membrane,卵膜;Fertilinα

β,αβ受精蛋白;Spermplasmamembrane,精子质膜;Cyritestin,富半胱氨酸睾蛋白;GPI-anchoredprotein,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Integrin,整合蛋白。

2.3附睾蛋白De

精子在附睾中成熟期间,附睾蛋白De(epididymalproteinDe)与精子表面相结合。附睾蛋白De因为在精子表面也表达,因此成为一个参与融合的候选分子。附睾蛋白De是一个37kD的糖蛋白,由附睾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又称为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1(cysteine-

richsecretoryprotein1,CRISP1)。Cohen等[5]报道:在附睾蛋白De上缺少去整合蛋白结构域表明,附睾蛋白De不包含在去整合蛋白–整合蛋

白相互作用的机制中,可能与卵母细胞上相关结合位点相互作用。

3.卵母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分子

3.1整合蛋白

整合蛋白(Integrin)是目前公认的精子ADAM在卵母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整合蛋白的研究较多,是精卵相互结合主要的候选蛋白。整合蛋白家族的第一个受到重视的成员是

α6β1,GoH3作为抗α6整合蛋白亚基的功能性抗

体,能阻断精卵黏附和膜融合。来自于受精蛋白

β去整合蛋白结构域的部分或全部的序列的多个

肽能与α6β1整合蛋白相结合。目前,有关α6β1

整合蛋白对精卵黏附的作用还没有确切定论,由于不同条件下用GoH3mAb进行的一些试验表明

・394・

生命的化学》《2006年26卷5期

CHEMISTRYOFLIFE2006,26(5)

●RecentProgresses

精卵膜结合没有被阻断,但是整合蛋白在精卵黏附和融合中的作用并非是多余的[2]。整合蛋白作为受体与去整合蛋白相互作用,是精卵相互作用的执行者[6]。

3.2四次跨膜蛋白CD9

卵母细胞膜上的CD9是广泛存在的四次跨膜蛋白家族(tetraspanortrans-

membranefoursuperfamilyprotein)的一种,其分子有4个跨膜区、大小2个胞外环。尽管四次跨膜

蛋白的功能域还不清楚,但一些报道显示它能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如整合蛋白、免疫球蛋白、蛋白聚糖、补体调节蛋白(complementregula-

toryprotein)、生长因子受体等。因此,CD9被认

为是一种多蛋白复合体,能在多种细胞和生理过程中起作用,如病毒感染、细胞支持和运动和肌细胞融合等。1999年,Chen等首次发现抗CD9抗体能抑制体外精卵黏附和融合,发现了CD9在受精中的作用。与这些结果相一致的是,CD9在小鼠卵母细胞表面大量表达,除了减数分裂纺锤体的区域(整个卵母细胞唯一没有微绒毛的区域,此处精卵融合几乎无效)外,分布于几乎整个卵子的表面。研究发现,CD9的分布区域与α6整合蛋白的区域一致,整合蛋白作为受精蛋白的受体,也可能与精子表面的CD9相互作用[2]。

Zhu等[7]发现:从缺乏CD9的小鼠体内取出

卵母细胞,此卵母细胞与精子融合的能力严重损害,但如果将野生型CD9mRNA注射到卵母细胞中,则精卵融合能力可以得到恢复。CD9功能区包括大的胞外环(第二个环),该区域特定的氨基酸序列SFQ被认为是CD9在精卵融合中的激活位点。研究发现:若174氨基酸残基(F-A)发生点突变或者173-175(SFQ-AAA)发生突变,将严重降低精卵黏附的能力。

Higginbottom等[8]发现:小鼠CD9的大胞外环仅抑制融合,但来自CD9的大胞外环既能抑制精卵黏附又能抑制融合。Ziyyat等[9]研究表明:CD9

控制一些膜蛋白的重新分配,包括四次跨膜蛋白和α6β1整合蛋白聚集形成簇(cluster)等,而这些簇对精卵融合是必需的。

3.3CD81Rubinstein等[10]等报道:CD81在卵母细胞表面表达,与富含四次跨膜结构相联系。另

外,一个主要的CD9和CD81合作者CD9P-1也在卵母细胞上表达。CD81基因缺失导致雌性生育

40%的减少,体外受精表明这种不育确实是由精卵不能融合所致。CD9-/-小鼠的生育严重削弱但不

完全,而CD9-/-和CD81-/-双基因剔除小鼠是完全不育的,提示CD9和CD81在精卵融合过程中执行相互补充的作用。研究发现:CD9的一个片段从CD81-/-卵子上转移到出现在卵母细胞微绒毛区域的精子上,表明CD81-/-卵子融合的缺失不是因为早期精卵相互作用的削弱。

3.4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基因剔除研究表明:卵母细胞膜上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protein,GPI-AP)对受精卵是必需的。GPI-AP是一个不同

功能亚基组成的蛋白质聚集体,包括支持分子、受体、补体调节物(complementregulator)、酶和信号分子。除了C末端连接脂质外,它们都有一个富含胆固醇和鞘脂类的微结构域定位在质膜中。用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phosphatidylinositol-spe-

cificphospholipaseC,PI-PLC)处理小鼠卵母细胞

会释放两个GPI-AP,导致精卵黏附减弱,融合

被严重地阻止。

Alfieri等[11]报道:体外实验显示基因剔除的卵母细胞与精子融合的能力严重缺陷,表明GPI-AP对精卵黏附是必需的。质膜蛋白中GPI锚定补体(GPI-anchoredcomplement)的丢失,能通过改变GPI-AP包含的脂质结构和功能来阻止精卵融合。研究发现,CD55是一个GPI-AP补体调节蛋白,CD55基因剔除小鼠是能生育的,结果表明:对精卵黏附而言,并不需要全部的GPI-AP补体调节

蛋白都存在。

4.展望

精卵黏附与融合是一个多种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所知的相关分子还难以说明其具体的

分子机制。Schultz等[12]报道了新的精卵融合的分子概况(图2),更多的精卵黏附和膜融合相关分子的鉴定和描述,将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哺乳动物精卵融合的分子机制。近来,β受精蛋白和富含半胱氨酸睾蛋白的研究颇受关注,有研究显示,在它们缺乏的情况下,精卵融合能够发生。精子膜上缺少Izumo,精卵不能融合;GPI-AP在精卵黏附和融合中起重要作用;在小鼠中缺少CD9和

CD81,受精会完全被阻止。

受精过程包括精卵识别、支持、黏附、融合和卵母细胞被激活,其中的任何一步被阻止都会导致受精不能完成,结果致使不育。当前,临床上对精液常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对诱导顶体反应的研究也不少;体外受精(IVF)、胞质内精子

●新进展

文章编号:1000-1336(2006)05-0395-04

生命的化学》《2006年26卷5期

CHEMISTRYOFLIFE2006,26(5)

・395・

病毒诱导I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

李军

1,2

曾芸

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530005)

摘要:病毒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被细胞的相关受体识别后,分别经过Toll样受体途径和核酸结合蛋白途径进

行信号转导,启动β-干扰素的转录和合成。从感染细胞分泌的β-干扰素与细胞膜上I型干扰素共有的受体结合后,经Jak/STAT信号途径刺激细胞产生一系列具有抗病毒效应的的干扰素刺激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7作为一种干扰素刺激因子在启动随后的α、β-干扰素转录中起着重要作用。α-干扰素的产生进一步放大了产生干扰素刺激基因的信号,形成一个正反馈回路,加强了免疫应答的强度和延长免疫应答的时间。关键词:

病毒;

Toll样受体;RIG-I;Mda-5;I型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Q51

病毒作为一种只具有核酸(DNA或RNA)和蛋

白质的简单生物体,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感染的形式,依赖细胞进行复制和生存。机体的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阻止病毒从感染细胞向邻近的未感染细胞扩散。天然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I型干扰素(IFN-I)的合成和分泌。IFN-I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活性、抗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包括IFN-β、

引发各种生理反应。目前对病毒诱导I型干扰素

产生的机制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将对其最新的进展作一综述。

1.PAMP与细胞受体的结合

病原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一直保留着一

部分被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的结构成分。PAMP为某一大组或几大组病原体共有,故其所

代表的是一种分子模式而非某一特定结构,它完全不同于宿主机体自身成分。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通过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套模式识别受体来识别这些非己的PAMP,并采取相应对策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细胞表达的

IFN-ω和多个IFN-α亚型。I型干扰素可与细胞

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级联性的信号放大过程,将信号最后传递到细胞核内,对一系列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表达进行调控,诱导靶细胞产生特异性抗病毒蛋白,如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R(PKR)、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等,并

———————————

收稿日期:

PAMP受体识别和递呈病毒的PAMP,经一系列的

信号转导最终导致抗病毒效应基因的表达。病毒蛋白和富含尿嘧啶的核酸或者病毒,在复制过程产生的双链RNA都可以作为PAMP,而细胞的

2006-08-03

李军(1971—),男,博士生,助理研究员,E-

曾芸(1972—),女,硕士,讲师,

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项目(No.X061032)作者简介:

mail:jlee9981@163.com;E-mail:yzeng323@163.com

Toll样受体或核酸结合蛋白都可以识别PAMP[1,2],

并经下列途径进行信号转导。

""""""""""""""""""""""""""""""""""""""""""""""

注射(ICSI)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也很快。但是,对精卵结合的检测却很少。更多相关分子的鉴定将会更好地理解生育调控,发展更多的检测精卵结合的测定方法,这对进一步探索人类不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会打开更宽阔的前景。

[1][2]

[3][4][5][6][7][8][9]

KimEetal.JBiolChem,2006,281(9):5634—5639InoueNetal.Nature,2005,434(7030):234—238CohenDJetal.BiolReprod,2000,63(2):462—468ShrimaliRKetal.IndianJExpBiol,2000,38(5):415—424ZhuGZetal.Development,2002,129(8):1995—2002HigginbottomAetal.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3,311(1):208—214

ZiyyatAetal.JCellSci,2006,119(Pt3):416—424[10]RubinsteinEetal.DevBiol,2006,290(2):351—358

SteinKKetal.JCellSci,2004,117(Pt26):6269—6274KajiKetal.Reproduction,2004,127(4):423—429

[11]AlfieriJAetal.JCellSci,2003,116(Pt11):2149—2155[12]SchultzRetal.Nature,2005,434(7030):152—153

考文献


相关内容

  • 2012科研设计-8-范例论文解读-2
  • 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科研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科研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课程-Ⅱ一.科学研究基本过程与科学思维 二.科研课题基本环节及其筹划 三.实验设计基本方 ...

  • 血小板活化与脑出血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1月第6卷第1 期・65・ 血小板活化与脑出血 王冬梅,吴成翰 中图分类号:R743.2 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08)01-0065-02 脑出血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病变,其继发的神经功能损害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如脑水肿 ...

  • 免疫学期末考试材料答案(4-11章)
  • 第四章 补体系统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01. 溶菌 .溶细胞 .炎症反应 . 调理吞噬和免疫黏附 102. 调理作用 . 免疫黏附 . 补体旁路途径活化.组成C5转化酶 103.C3a . C5a . C4a 104. C3 . P 因子 .B 因子 . C5 105. 是肝细胞合成分泌的急性期 ...

  • 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
  • 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简述了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对包括基因工程制药的流程,基因工程制药的技术手段,基因工程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基因工程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等进行了介绍,随着对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工程将会更多的应用在制药领域当中,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 医学微生物学[1]
  •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一大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类群,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界生物中的地位:六界系统:病毒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三大类微生物: 1.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

  • 微载体培养技术
  • 微载体培养技术 (microcarrier culture technique) 一.微载体培养应用此技术于1967年被用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该技术目前已渐日趋完善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等.微载体培养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其兼 ...

  • 医学免疫学每章重点(预防医学专业)
  • 绪论 1.免疫的概念 免疫(Immunity )的概念:"免疫"一词源于拉丁文immunitas ,其本意是免除税赋和差役,引入医学领域则指免除瘟疫(传染病).现代"免疫"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换言之:机体识别非己抗原, ...

  •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总结
  • 生物技术制药 一, 绪论 生物技术制药(Biotechnological Pharmaceutics)是指运用生物技术,借助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进行药品研发与生产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其主要产品是以蛋白质.多肽.基因片段为结构基础的疫苗.抗体.细胞因子等治疗预防诊断用途的药品. 结构基础 药理基础 制 ...

  • 02 组成细胞的结构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1)细胞膜主要由.组成. (2)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 (3)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支架是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 (4)根据 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5)各种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且种类很多:①与物质运输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