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赠言胡适答案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经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1.用一句话概括赠言的主要内容。

2.第三段引用“有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3.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4.对于做学问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5.针对文艺请为胡适先生补充一个合适的论据。

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目前很多学生选择科系时,从师长的眼光看,都不免带有短见,倾向于功

利主义方面。天才比较高的都跑到医工科去,而且只走人实用方面,而又不选择基

本学科,譬如学医的,内科、外科、产科、妇科,有很多人选,而墓本学科譬如生

物化学、病理学,很少青年人去选读,这使我感到今日的青年不免短视,带着近视

眼镜去看自己的前途与将来。我今天头一项要讲的,就是根据我们老一辈的对选科

系的经验,贡献给各位。我讲一段故事。

记得四十八年前,我考取了官费出洋,我的哥哥特地从东三省赶到上海为我送

行,临行时对我说,我们的家早已破坏中落了,你出国要学些有用之学,帮助复兴

家业,重振门楣,他要我学开矿或造铁路,因为这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千万不

要学些没用的文学、哲学之类没饭吃的东西。我说好的,船就要开了,那时和我一

起去美国的留学生共有七十人,分别进人各大学。在船上我就想,开矿没兴趣,造

铁路也不感兴趣,于是只好采取调和折衷的办法,要学有用之学,当时康奈尔大学

有全美国最好的农学院,于是就决定进去学科学的农学,也许对国家社会有点贡献

吧!那时进康大的原因有二:一是康大有当时最好的农学院,且不收学费,而每个

月又可获得八十元的津贴;我刚才说过,我家破了产,母亲待养,那时我还没结婚,

一切从命,所以可将部分的钱拿回养家。另一是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农民,将

来学会了科学的农业,也许可以有益于国家。

入校后头一星期就突然接到农场实习部的信,叫我去报到。那时教授便问我:

“你有什么农场经验?”我答:“没有。”“难道一点都没有吗?”“要有嘛,我

的外公和外婆,都是道地的农夫。”教授说:“这与你不相干。”我又说:“就是

因为没有,才要来学呀!”后来他又问:“你洗过马没有?”我说:“没有。”我

就告诉他中国人种田是不用马的。于是老师就先教我洗马,他洗一面,我洗另一面。

他又问我会套车吗,我说也不会。于是他又教我套车,我套一边,套好跳上去,兜

一圈子。接着就到农场做选种的实习工作,手起了泡,但仍继续的忍耐下去。农复

会的沈宗瀚先生写一本《克难苦学记》,要我和他作一篇序,我也就替他做一篇很

长的序。我们那时学农的人很多,但只有沈宗瀚先生赤过脚下过田,是惟一确实有

农场经验的人。学了一年,成绩还不错,功课都在八十五分以上。第二年我就可以

多选两个学分,于是我选种果学,即种苹果学。分上午讲课与下午实习。上课倒没

有什么,还甚感兴趣,下午实验,走人实习室,桌上有各色各样的苹果三十个,颜

色有红的,有黄的。有青的……形状有圆的、有长的、有椭圆的、有四方的……。

要照着一本手册上的标准,去定每一苹果的学名,蒂有多长?花是什么颜色?肉是

甜是酸?是软是硬?弄了两个小时。弄了半个小时一个都弄不了,满头大汗,真是

冬天出大汗。抬头一看,呀!不对头,那些美国同学都做完跑光了,把苹果拿回去

吃了。他们不需剖开,因为他们比较熟悉,查查册子后面的普通名词就可以定学名,

在他们是很简单。我只弄了一半,一半又是错的。回去就自己问自己学这个有什么

用?要是靠当时的活力与记性,用上一个晚上来强记,四百多个名字都可记下来应

付考试。但试想有什么用呢?那些苹果在我国烟台也没有,青岛也没有,安徽也没

有……我认为科学的农学无用了,于是决定改行,那时正是民-国元年,国内正在革

命的时候,也许学别的东西更有好处。

那么,转系要以什么为标准呢?依自己的兴趣呢?还是看社会的需要?我年轻

时候《留学日记》,有一首诗,现在我也背不出来了。我选课用什么做标准?听哥

哥的话?看国家的需要?还是凭自己?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我”;一个是“社

会”,看看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中国现代需要什么?但这个标准——社

会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现在可以说三千六百行,从诺贝尔得奖人到修理马

桶的,社会都需要,所以社会的标准并不重要。因此,在定主意的时候;便要依着

自我的兴趣了——即性之所近,力之所能。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与我性质相近的

是什么?问我能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便照着这个标准转到文学院了。但又有

一个困难,文科要缴费,而从康大中途退出,要赔出以前二年的学费,我也顾不得

这些。经过四位朋友的帮忙,由八十元减到三十五元,终于达成愿望。在文学院以

哲学为主,英国文学、经济、政治学之门为副。后又以哲学为主,经济理论、英国

文学为副科。到哥伦比亚大学后,仍以哲学为主,以政治理论、英国文学为副。我

现在六十八岁了,人家问我学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些什么?我对文学也感兴趣,

白话文方面也曾经有过一点小贡献。在北大,我曾做过哲学系主任,外国文学系主

任、英国文学系主任,中国文学系也做过四年的系主任,在北大文学院六个学系中,

五系全做过主任。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些什么,我刚才讲过现在的青年大倾向于

现实了,不凭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选课。譬如一位有作诗天才的人,不进中文系

学做诗,而偏要去医学院学外科,那么文学院便失去了一个一流的诗人,而国内却

添了一个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饭桶外科医生,这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你们自己的损失。

在一个头等第一流的大学,当初日本筹划帝大的时候,真的计划远大,规模宏

伟,单就医学院就比当初日本总督府还要大。科学的书籍都是从第一号编起。基础

良好,我们接收已有十余年了,总算没有辜负当初的计划。今日台大可说是台湾惟

一最完善的大学,各位不要有成见,带着近视眼镜来看自己的前途,看自己的将来。

听说人学考试时有七十二个志愿可填,这样七十二变,变到最后不知变成了什么,

当初所填的志愿,不要当做最后的决定,只当做暂时的方向。要在大学一、二年的

时候,东摸摸西摸摸的瞎摸。不要有短见,十八-九岁的青年仍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

前途、职业。进大学后第一年到处去摸、去看,探险去,不知道的我偏要去学。如

在中学时候的数学不好,现在我偏要去学,中学时不感兴趣,也许是老师不好。现

在去听听最好的教授的讲课,也许会提起你的兴趣。好的先生会指导你走上一个好

的方向,第一、二年甚至于第三年还来得及,只要依着自己“性之所近,力之所能”

的做去,这是清代大儒章学诚的话。

现在我再说一个故事,不是我自己的,而是近代科学的开山大师——伽利略

(Galileo ),他是意大利人,父亲是一个有名的数学家,他的父亲叫他不要学他

这一行,学这一行是没饭吃的,要他学医。他奉命而去。当时意大利正是文艺复兴

的时候,他到大学以后曾被教授和同学捧誉为“天才的画家”,他也很得意。父亲

要他学医,他却发现了美术的天才。他读书的佛劳伦斯地方是一工业区,当地的工

业界首领希望在这大学多造就些科学的人才,鼓励学生研究几何,于是在这大学里

特为官儿们开设了几何学一科,聘请一位叫RICCi 氏当教授。有一天,他打从那个

地方过,偶然的定脚在听讲,有的官儿们在打瞌睡,而这位年轻的枷利略却非常感

兴趣。是不断地一直继续下去,趣味横生,便改学数学,由于浓厚的兴趣与天才,

就决心去东摸摸西摸摸,摸出一条兴趣之路,创造了新的天文学、新的物理学,终

于成为一位近代科学的开山大师。

大学生选择学科就是选择职业。我现在六十八岁了,我也不知道所学的是什么?

希望各位不要学我这样老不成器的人。勿以七十二志愿中所填的一愿就定了终身,

还没有的,就是大学二、三年也还没定。各位在此完备的大学里,目前更有这么多

好的教授人才来指导,趁此机会加以利用。社会上需要什么,不要管它,家里的爸

爸、妈妈、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师、做医生,你也不要管他们,不要听他们的

话,只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想起当初我哥哥要我学开矿。造铁路,我也没听他的

话,自己变来变去变成一个老不成器的人。后来我哥哥也没说什么。只管我自己,

别人不要管他。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其未来对国家的贡献也许比

现在盲目所选的或被动选择的学科会大得多,将来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经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1.用一句话概括赠言的主要内容。

2.第三段引用“有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3.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4.对于做学问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5.针对文艺请为胡适先生补充一个合适的论据。

跟着自己的兴趣走

……目前很多学生选择科系时,从师长的眼光看,都不免带有短见,倾向于功

利主义方面。天才比较高的都跑到医工科去,而且只走人实用方面,而又不选择基

本学科,譬如学医的,内科、外科、产科、妇科,有很多人选,而墓本学科譬如生

物化学、病理学,很少青年人去选读,这使我感到今日的青年不免短视,带着近视

眼镜去看自己的前途与将来。我今天头一项要讲的,就是根据我们老一辈的对选科

系的经验,贡献给各位。我讲一段故事。

记得四十八年前,我考取了官费出洋,我的哥哥特地从东三省赶到上海为我送

行,临行时对我说,我们的家早已破坏中落了,你出国要学些有用之学,帮助复兴

家业,重振门楣,他要我学开矿或造铁路,因为这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千万不

要学些没用的文学、哲学之类没饭吃的东西。我说好的,船就要开了,那时和我一

起去美国的留学生共有七十人,分别进人各大学。在船上我就想,开矿没兴趣,造

铁路也不感兴趣,于是只好采取调和折衷的办法,要学有用之学,当时康奈尔大学

有全美国最好的农学院,于是就决定进去学科学的农学,也许对国家社会有点贡献

吧!那时进康大的原因有二:一是康大有当时最好的农学院,且不收学费,而每个

月又可获得八十元的津贴;我刚才说过,我家破了产,母亲待养,那时我还没结婚,

一切从命,所以可将部分的钱拿回养家。另一是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农民,将

来学会了科学的农业,也许可以有益于国家。

入校后头一星期就突然接到农场实习部的信,叫我去报到。那时教授便问我:

“你有什么农场经验?”我答:“没有。”“难道一点都没有吗?”“要有嘛,我

的外公和外婆,都是道地的农夫。”教授说:“这与你不相干。”我又说:“就是

因为没有,才要来学呀!”后来他又问:“你洗过马没有?”我说:“没有。”我

就告诉他中国人种田是不用马的。于是老师就先教我洗马,他洗一面,我洗另一面。

他又问我会套车吗,我说也不会。于是他又教我套车,我套一边,套好跳上去,兜

一圈子。接着就到农场做选种的实习工作,手起了泡,但仍继续的忍耐下去。农复

会的沈宗瀚先生写一本《克难苦学记》,要我和他作一篇序,我也就替他做一篇很

长的序。我们那时学农的人很多,但只有沈宗瀚先生赤过脚下过田,是惟一确实有

农场经验的人。学了一年,成绩还不错,功课都在八十五分以上。第二年我就可以

多选两个学分,于是我选种果学,即种苹果学。分上午讲课与下午实习。上课倒没

有什么,还甚感兴趣,下午实验,走人实习室,桌上有各色各样的苹果三十个,颜

色有红的,有黄的。有青的……形状有圆的、有长的、有椭圆的、有四方的……。

要照着一本手册上的标准,去定每一苹果的学名,蒂有多长?花是什么颜色?肉是

甜是酸?是软是硬?弄了两个小时。弄了半个小时一个都弄不了,满头大汗,真是

冬天出大汗。抬头一看,呀!不对头,那些美国同学都做完跑光了,把苹果拿回去

吃了。他们不需剖开,因为他们比较熟悉,查查册子后面的普通名词就可以定学名,

在他们是很简单。我只弄了一半,一半又是错的。回去就自己问自己学这个有什么

用?要是靠当时的活力与记性,用上一个晚上来强记,四百多个名字都可记下来应

付考试。但试想有什么用呢?那些苹果在我国烟台也没有,青岛也没有,安徽也没

有……我认为科学的农学无用了,于是决定改行,那时正是民-国元年,国内正在革

命的时候,也许学别的东西更有好处。

那么,转系要以什么为标准呢?依自己的兴趣呢?还是看社会的需要?我年轻

时候《留学日记》,有一首诗,现在我也背不出来了。我选课用什么做标准?听哥

哥的话?看国家的需要?还是凭自己?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我”;一个是“社

会”,看看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中国现代需要什么?但这个标准——社

会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现在可以说三千六百行,从诺贝尔得奖人到修理马

桶的,社会都需要,所以社会的标准并不重要。因此,在定主意的时候;便要依着

自我的兴趣了——即性之所近,力之所能。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与我性质相近的

是什么?问我能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便照着这个标准转到文学院了。但又有

一个困难,文科要缴费,而从康大中途退出,要赔出以前二年的学费,我也顾不得

这些。经过四位朋友的帮忙,由八十元减到三十五元,终于达成愿望。在文学院以

哲学为主,英国文学、经济、政治学之门为副。后又以哲学为主,经济理论、英国

文学为副科。到哥伦比亚大学后,仍以哲学为主,以政治理论、英国文学为副。我

现在六十八岁了,人家问我学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些什么?我对文学也感兴趣,

白话文方面也曾经有过一点小贡献。在北大,我曾做过哲学系主任,外国文学系主

任、英国文学系主任,中国文学系也做过四年的系主任,在北大文学院六个学系中,

五系全做过主任。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学些什么,我刚才讲过现在的青年大倾向于

现实了,不凭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选课。譬如一位有作诗天才的人,不进中文系

学做诗,而偏要去医学院学外科,那么文学院便失去了一个一流的诗人,而国内却

添了一个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饭桶外科医生,这是国家的损失,也是你们自己的损失。

在一个头等第一流的大学,当初日本筹划帝大的时候,真的计划远大,规模宏

伟,单就医学院就比当初日本总督府还要大。科学的书籍都是从第一号编起。基础

良好,我们接收已有十余年了,总算没有辜负当初的计划。今日台大可说是台湾惟

一最完善的大学,各位不要有成见,带着近视眼镜来看自己的前途,看自己的将来。

听说人学考试时有七十二个志愿可填,这样七十二变,变到最后不知变成了什么,

当初所填的志愿,不要当做最后的决定,只当做暂时的方向。要在大学一、二年的

时候,东摸摸西摸摸的瞎摸。不要有短见,十八-九岁的青年仍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

前途、职业。进大学后第一年到处去摸、去看,探险去,不知道的我偏要去学。如

在中学时候的数学不好,现在我偏要去学,中学时不感兴趣,也许是老师不好。现

在去听听最好的教授的讲课,也许会提起你的兴趣。好的先生会指导你走上一个好

的方向,第一、二年甚至于第三年还来得及,只要依着自己“性之所近,力之所能”

的做去,这是清代大儒章学诚的话。

现在我再说一个故事,不是我自己的,而是近代科学的开山大师——伽利略

(Galileo ),他是意大利人,父亲是一个有名的数学家,他的父亲叫他不要学他

这一行,学这一行是没饭吃的,要他学医。他奉命而去。当时意大利正是文艺复兴

的时候,他到大学以后曾被教授和同学捧誉为“天才的画家”,他也很得意。父亲

要他学医,他却发现了美术的天才。他读书的佛劳伦斯地方是一工业区,当地的工

业界首领希望在这大学多造就些科学的人才,鼓励学生研究几何,于是在这大学里

特为官儿们开设了几何学一科,聘请一位叫RICCi 氏当教授。有一天,他打从那个

地方过,偶然的定脚在听讲,有的官儿们在打瞌睡,而这位年轻的枷利略却非常感

兴趣。是不断地一直继续下去,趣味横生,便改学数学,由于浓厚的兴趣与天才,

就决心去东摸摸西摸摸,摸出一条兴趣之路,创造了新的天文学、新的物理学,终

于成为一位近代科学的开山大师。

大学生选择学科就是选择职业。我现在六十八岁了,我也不知道所学的是什么?

希望各位不要学我这样老不成器的人。勿以七十二志愿中所填的一愿就定了终身,

还没有的,就是大学二、三年也还没定。各位在此完备的大学里,目前更有这么多

好的教授人才来指导,趁此机会加以利用。社会上需要什么,不要管它,家里的爸

爸、妈妈、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师、做医生,你也不要管他们,不要听他们的

话,只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想起当初我哥哥要我学开矿。造铁路,我也没听他的

话,自己变来变去变成一个老不成器的人。后来我哥哥也没说什么。只管我自己,

别人不要管他。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其未来对国家的贡献也许比

现在盲目所选的或被动选择的学科会大得多,将来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


相关内容

  • 毕业赠言胡适阅读答案
  •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 ...

  • 胡适致大学毕业生的赠言
  • 胡适在19xx年夏因考取第二批庚款官费赴美留学,继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毕业后,于1915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念研究生。大学时代过来的胡适,对大学生活与毕业感悟自有一番深刻独特的见解。1917年夏,胡适学成归国,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文科教授。在北大执教期间,胡适曾为毕业生致以内心真诚的赠言。 民国二十年五 ...

  •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 ...

  • 读胡适毕业赠言有感
  • 读胡适毕业赠言 偶读到胡适的<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即<不要抛弃学问>,文字不长,道理也很浅显,虽毕业离校多年,但读起来却仍有感触,颇有收获.原文摘如下: 诸位毕业的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 ...

  • 毕业赠言之教育家胡适
  •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 ...

  • 教育家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
  •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 ...

  • 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 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本篇发表于1929年,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 诸位毕业同学们: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为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 ...

  • 毕业赠言胡适
  • 毕业赠言 口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 ...

  • 校长毕业赠言
  • 让过去告诉今天 --重读20世纪著名校长的毕业赠言 ?? 胡适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的毕业赠言--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