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成药治疗痤疮的疗效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中成药治疗痤疮的疗效对比效果,为痤疮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痤疮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口服阿奇霉素胶囊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外用痤疮乳膏治疗,对照组停服阿奇霉素后服用皮肤病血毒丸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抗生素结合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外用痤疮乳膏辅助治疗痤疮有更加明显的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皮肤病血毒丸;痤疮;痤疮乳膏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33-01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年,主要发生于面部和胸背等处,42.5%的男性和50.9%的女性在20岁以后仍然患有痤疮[1]。痤疮不仅是一种损容性疾病,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社会活动,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2]。目前主要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抗生素、维A酸以及激素治疗等,但是存在疗效不高等问题,现在中药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3-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不同西药治疗痤疮的疗效对比,为痤疮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80例,入选标准:按照Pillsbury分类法符合II和III度的寻常痤:年龄在18-40岁,病程在1个月-10年;育龄期妇女在研究期间和研究结束后6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在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抗痤疮药物治疗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0-39岁,平均(31.52±4.52)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18±0.05)年。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都首先口服阿奇霉素胶囊(0.25g/粒),每日1次,每次2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外用痤疮乳膏,先用温水洗净患处,轻轻揩干后将药物均匀涂于患处,轻揉1-2分钟,每晚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用6周。对照组停服阿奇霉素后服用皮肤病血毒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粒,2周为1个疗程。两组都连用6周。嘱患者忌食油炸、辛辣、甜食。

  1.3 疗效标准:痊愈:皮损完全消退,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5%,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临床主要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5]。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对比采用X 2检验,P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月经紊乱2例,头痛1例。治疗粗出现皮肤干燥1例,瘙痒1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成。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病因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痤疮棒状杆菌繁殖扩散,炎症反应[6]。

  针对痤疮发病的四大病因,目前主要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抗生素、维A酸以及激素治疗等,前两种治疗方法较普遍,但疗效有限,且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也较常见。

  痤疮属于中医学的“肺风粉刺”范畴,在常规中药中,皮肤病血毒丸功效为清血解毒、消肿止痒,主治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引起的痤疮。痤疮乳膏由生大黄、丹参、白花蛇舌草、生地榆、茵陈、苍术、冰片、生甘草组成,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白花蛇舌草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生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茵陈功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苍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冰片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七药并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湿之功[7]。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总之,相对于抗生素结合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外用痤疮乳膏辅助治疗痤疮有更加明显的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沈东.复方蛇舌草汤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所[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29(4):201

  [2] 李启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痤疮4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23(1):44

  [3] 贺晨霞.维胺酯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5):460

  [4] 王刚.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07,3:128-129

  [5] 窦京涛.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10,20(4):195-197

  [6] Attia N,Tamborlane W,Heptulla TT,et al.The metabol ic syndrom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gulation in adolescent obesit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83(2):1467-1471

  [7] 鞠强,石继海,夏隆庆.白介素-1与痤疮[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11,27(9):24-2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中成药治疗痤疮的疗效对比效果,为痤疮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痤疮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口服阿奇霉素胶囊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外用痤疮乳膏治疗,对照组停服阿奇霉素后服用皮肤病血毒丸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抗生素结合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外用痤疮乳膏辅助治疗痤疮有更加明显的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皮肤病血毒丸;痤疮;痤疮乳膏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33-01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年,主要发生于面部和胸背等处,42.5%的男性和50.9%的女性在20岁以后仍然患有痤疮[1]。痤疮不仅是一种损容性疾病,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社会活动,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2]。目前主要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抗生素、维A酸以及激素治疗等,但是存在疗效不高等问题,现在中药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3-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不同西药治疗痤疮的疗效对比,为痤疮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到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80例,入选标准:按照Pillsbury分类法符合II和III度的寻常痤:年龄在18-40岁,病程在1个月-10年;育龄期妇女在研究期间和研究结束后6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在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抗痤疮药物治疗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0-39岁,平均(31.52±4.52)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18±0.05)年。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都首先口服阿奇霉素胶囊(0.25g/粒),每日1次,每次2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外用痤疮乳膏,先用温水洗净患处,轻轻揩干后将药物均匀涂于患处,轻揉1-2分钟,每晚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用6周。对照组停服阿奇霉素后服用皮肤病血毒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粒,2周为1个疗程。两组都连用6周。嘱患者忌食油炸、辛辣、甜食。

  1.3 疗效标准:痊愈:皮损完全消退,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5%,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临床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临床主要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5]。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对比采用X 2检验,P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不良反应情况:两组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月经紊乱2例,头痛1例。治疗粗出现皮肤干燥1例,瘙痒1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成。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病因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痤疮棒状杆菌繁殖扩散,炎症反应[6]。

  针对痤疮发病的四大病因,目前主要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抗生素、维A酸以及激素治疗等,前两种治疗方法较普遍,但疗效有限,且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也较常见。

  痤疮属于中医学的“肺风粉刺”范畴,在常规中药中,皮肤病血毒丸功效为清血解毒、消肿止痒,主治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引起的痤疮。痤疮乳膏由生大黄、丹参、白花蛇舌草、生地榆、茵陈、苍术、冰片、生甘草组成,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白花蛇舌草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生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茵陈功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苍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冰片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七药并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祛湿之功[7]。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总之,相对于抗生素结合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外用痤疮乳膏辅助治疗痤疮有更加明显的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沈东.复方蛇舌草汤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所[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29(4):201

  [2] 李启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痤疮4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23(1):44

  [3] 贺晨霞.维胺酯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5):460

  [4] 王刚.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07,3:128-129

  [5] 窦京涛.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10,20(4):195-197

  [6] Attia N,Tamborlane W,Heptulla TT,et al.The metabol ic syndrom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gulation in adolescent obesit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83(2):1467-1471

  [7] 鞠强,石继海,夏隆庆.白介素-1与痤疮[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11,27(9):24-26


相关内容

  • 对比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论文
  • 而且还可 以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 , 在痤疮 的J 临床治疗 上, 多采用 口服剂型 的维 胺酯胶囊进行系统治疗 , 以外涂剂 型辅助 [ 3 J .而医学美容修复霜则 可有效预 防疤痕 的 产生 以及黑色素的沉着 , 从 而实现对 肌肤的美 容护理 , 两者有 效联合使 用 , 不 仅能有效 ...

  • 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 譬放手芝,妻专心州2008,25(8A) N"rsJ(M抽PLA q ・61 ・ ・个案护理・ 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秦 苇1,肖兰香2,包向燕1 (1.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浙江温州325000:2.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 SAPHo综合征由Chmot ...

  • 茵陈蒿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82・ 茵陈蒿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李晓倩王光耀南京中医药大学 指导老师:主兴华江苏南京210046 关键词茵陈蒿汤临床应用进展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具清热.利湿.退黄之效,治疗湿热黄疸之"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腹微满,小便短赤,苔黄腻, ...

  • 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 粉刺(寻常性痤疮) 一.诊断 ㈠ 中医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初期在毛囊口,呈现大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亦可演变成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性囊肿. 2.次要症状: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 3.病程较长,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 具备主症 ...

  • 桂枝茯苓丸的新用途
  • 桂枝茯苓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本方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共五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淤.缓消包块的功效,适用于妇女小腹宿有包块,按之腹痛挛急,或妇女月经困难.经停腹痛.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 ...

  • 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原则
  • 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原则 一般来讲,当乳腺增生病症状较轻,仅有轻度经前乳房胀痛,乳房内散在细小的颗粒样结节,其病情不影响工作与生活时,可用乳罩托起乳房以缓解乳房胀痛,不必服用任何药物,仅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即可,若无明显变化,可每半年至一年到专科医生处检查一次.当症状较严重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则应分别情况予 ...

  • 桑叶茶的作用和功效
  • 现代分析表明,桑叶含有较丰富的铜,有防治毛发和皮肤白化的作用.取桑叶粉15克另取黑芝麻粉20克,二者加白糖调匀,用白开水送服,长期坚持可使白发转黑,面容红润,并能预防少白头发生. 痤疮是常见于青年人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进入青春发育期后,体内性激素分泌旺盛,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导致皮脂淤积,堵塞毛囊口 ...

  • 中医门诊诊疗常规
  • 中医门诊 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1绝经前后诸证(中医病证分类编码:BFY220)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 ...

  • 果酸在皮肤科的应用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第8卷第6期 [7]车景俊,李明,金哲雄.植物多酚作为护肤因子在化妆品领域的 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06,19(2):97-99. [8]张丽华,王建龙,梅海平,等.珍珠的美容保健功效[J].日用化学品 科学,2002,25(4):34. [9]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