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规律知识

高考化学热点知识训练9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规律知识

必备知识规律总结

一、原子结构

1.几个量的关系(X)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位素

(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

个数百分数不变。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

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4.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

(5).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2.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

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除外)。

(2).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

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

7周期相差25。

(3).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

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

Ⅲ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

素的原子序数。

(4).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

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

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5).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

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常用方法

(1)、结构简图法

本方法常用于原子序数小于20号元素或已知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其步

骤为:原子序数→原子结构简图→ 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

序数

例1 某主族元素的离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X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是( B )

(A)第六周期,第ⅡA族 (B)第六周期,第ⅣA族

(C)第七周期,第ⅡA族 (D)第七周期,第ⅥA族

变形1 某主族元素的X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X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

(A)第六周期,第ⅡA族(B)第六周期,第ⅣA族

(C)第七周期,第ⅡA族 (D)第七周期,第ⅥA族

变形2 某主族元素的离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则X元素在

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C )

(A)第六周期,第ⅡA族 (B)第六周期,第ⅣA族

(C)第七周期,第ⅡA族 (D)第七周期,第ⅥA族

(2)、区间定位法

对于原子序数较大,若用结构简图法,较复杂且易出错,可采用区间定位法。

其原理是:

首先,要牢记各周期对应的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零族元素

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其次,要熟悉周期表中每个纵行对应的族的序数。

族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 Ⅷ ⅠB ⅡBⅢA ⅣAⅤA ⅥA ⅦA 0族

纵行1 2 3 4 5 6 7 8-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零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

出与其相邻近的零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零族元素处于同一周

期。

(2)求差值、定族数。用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减去已找出邻近的零族元素中

较小的序数,所得差值即为该元素的族序数。

确定时要注意以下二点:

①短周期中因无副族元素,故所得差值即为主族序数。

②11-17纵行数的个位数与族序数相等,差值超过18时,差值再减去14后,按

照上述方法即可确定族的序数。

例2 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

Nb…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判断,其

中116号元素的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B )

(A)第六周期ⅣA族 (B)第七周期ⅥA族

(C)第七周期Ⅷ族 (D)第八周期ⅥA族

(3)、相同电子层结构法

主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主族

元素的阴离子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要求掌握氦

式结构、氖式结构、氩式结构等三种。

(1)氦式结构(2电子结构)

第一周期H- He

第二周期 Li+ Be2+

(2)氖式结构(10电子结构)

第二周期 N3- O2- F- Ne

第三周期Na+ Mg2+ Al3+

(3)氩式结构(18电子结构)

第三周期 P3- S2- Cl- Ar

第四周期 K+ Ca2+

例3 (1996年高考题)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 )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4)、特殊位置法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特殊位置,如周期表中的第一行,第一列,最右上角,

最左下角等来确定。

例4 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如下图。

(1)X元素的单质其分子式是 ,若X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X单质

的摩尔质量 。

(2)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含Y的天然矿物的名称为

(3)Z单质的晶体类型是属于 ,Z与钠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答案:He 4g/mol 萤石 分子晶体

针对性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除氦原子外,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C、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2、X、Y是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

强的是 (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 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

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

D.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5、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强 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6、关于非金属元素N、O、Cl、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 B.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

C.都属于主族元素 D.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

2++3--7、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bB、cC、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B.a—c=1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8、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9、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

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D、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0、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说法正确的是( )

A.X和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

B.X和Y可属于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周期

C.若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m±4

D.XY3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1、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倍,Z原子的电子数比Y原子少1,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

12、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硫酸反应 C、能与NaOH反应 D、不能与碳酸钠反应

1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X单质在氧气中燃烧不可能生成XO3

3+2-C、离子半径大小:r(M)>r(T)

2+2-D、L和X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14、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大到小

15、R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1/2。

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①R2O4、②RO4、③R2O3、④R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④ B、当它形成②时,不可能形成③、④

C、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②、③ D、当它形成②时,可以形成①

16、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和E同族,则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D位于第二周期 B、A、B、E一定位于不同周期

C、A、D可能属于同一主族 D、C和D的单质有可能化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17.(2010全国卷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沸点:NH3>PH3>AsH3

B.熔点:Si3N4>NaCl>SiI4

C.酸性:HClO4>H2SO4>H3PO4

C.碱性:NaOH>MgOH2>AlOH3

18.(

2—2—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 X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2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19.(2010四川理综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20.A、B、C、D、E5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ACDE;②BC2D。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含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

(2)A和B的电子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3)C、D、E3种粒子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粒子的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这一顺序可用以下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4、H3O;OH 

(2);

(3)OHNH3H2O;①NH4OH

②NH3H3O NH3H2O;

21(2010天津卷)(14分)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⑴ L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 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电子式为__ _,B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Se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该族2 ~ 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l mol气态氢化物的反应热如下,表示生成1 mol硒化氢反应热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1-1a.+99.7 mol·L b.+29.7 mol·L

NH4H2O

c.-20.6 mol·L d.-241.8 kJ·mol

⑷ 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NaHCO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难溶物R,R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 。写出阳极生成R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由R生成Q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四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分别为:H、C、N、O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Al,其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3周第ⅢA族;再根据五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l>C>N>O>H。

(2) N和H 1:3构成的分子为NH3,电子式为

其结构式为。 ;2:4构成的分子为N2H4,-1-1

(3)Se比O多两个电子层,共4个电子层,1→4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8 、18、6,故其原子序数为34;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类似H2SO4,为H2SeO4。

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故2→5周期放出的热量依次是:d、c、b、a,则第四周期的Se对应的是b。

3+3+-(4)Al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Al,Al+3HCO3==Al(OH)3+3CO2,

2Al(OH)3Al2O3+3H2O。

答案:

(1)O 第三周第ⅢA族 Al>C>N>O>H (2)

(3) 34 H2SeO4 b 3+ 3+- (4) Al-3e-AlAl+3HCO3==Al(OH)3+3CO2

2Al(OH)3

Al2O3+3H2O。

高考化学热点知识训练9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规律知识

必备知识规律总结

一、原子结构

1.几个量的关系(X)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位素

(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

个数百分数不变。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

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4.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

(5).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2.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

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除外)。

(2).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

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

7周期相差25。

(3).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

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

Ⅲ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

素的原子序数。

(4).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

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

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5).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

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常用方法

(1)、结构简图法

本方法常用于原子序数小于20号元素或已知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其步

骤为:原子序数→原子结构简图→ 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

序数

例1 某主族元素的离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X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是( B )

(A)第六周期,第ⅡA族 (B)第六周期,第ⅣA族

(C)第七周期,第ⅡA族 (D)第七周期,第ⅥA族

变形1 某主族元素的X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X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

(A)第六周期,第ⅡA族(B)第六周期,第ⅣA族

(C)第七周期,第ⅡA族 (D)第七周期,第ⅥA族

变形2 某主族元素的离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则X元素在

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C )

(A)第六周期,第ⅡA族 (B)第六周期,第ⅣA族

(C)第七周期,第ⅡA族 (D)第七周期,第ⅥA族

(2)、区间定位法

对于原子序数较大,若用结构简图法,较复杂且易出错,可采用区间定位法。

其原理是:

首先,要牢记各周期对应的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零族元素

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其次,要熟悉周期表中每个纵行对应的族的序数。

族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 Ⅷ ⅠB ⅡBⅢA ⅣAⅤA ⅥA ⅦA 0族

纵行1 2 3 4 5 6 7 8-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零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

出与其相邻近的零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零族元素处于同一周

期。

(2)求差值、定族数。用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减去已找出邻近的零族元素中

较小的序数,所得差值即为该元素的族序数。

确定时要注意以下二点:

①短周期中因无副族元素,故所得差值即为主族序数。

②11-17纵行数的个位数与族序数相等,差值超过18时,差值再减去14后,按

照上述方法即可确定族的序数。

例2 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

Nb…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判断,其

中116号元素的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B )

(A)第六周期ⅣA族 (B)第七周期ⅥA族

(C)第七周期Ⅷ族 (D)第八周期ⅥA族

(3)、相同电子层结构法

主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主族

元素的阴离子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要求掌握氦

式结构、氖式结构、氩式结构等三种。

(1)氦式结构(2电子结构)

第一周期H- He

第二周期 Li+ Be2+

(2)氖式结构(10电子结构)

第二周期 N3- O2- F- Ne

第三周期Na+ Mg2+ Al3+

(3)氩式结构(18电子结构)

第三周期 P3- S2- Cl- Ar

第四周期 K+ Ca2+

例3 (1996年高考题)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D )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4)、特殊位置法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特殊位置,如周期表中的第一行,第一列,最右上角,

最左下角等来确定。

例4 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如下图。

(1)X元素的单质其分子式是 ,若X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X单质

的摩尔质量 。

(2)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含Y的天然矿物的名称为

(3)Z单质的晶体类型是属于 ,Z与钠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答案:He 4g/mol 萤石 分子晶体

针对性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除氦原子外,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C、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2、X、Y是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

强的是 (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 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

B.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

C.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

D.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5、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强 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6、关于非金属元素N、O、Cl、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 B.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

C.都属于主族元素 D.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

2++3--7、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bB、cC、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B.a—c=1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8、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9、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

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D、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0、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XY3,说法正确的是( )

A.X和Y一定不属于同一主族

B.X和Y可属于同一周期,也可属于两个不同周期

C.若Y的原子序数为m,X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m±4

D.XY3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1、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倍,Z原子的电子数比Y原子少1,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Y>X

12、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硫酸反应 C、能与NaOH反应 D、不能与碳酸钠反应

1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X单质在氧气中燃烧不可能生成XO3

3+2-C、离子半径大小:r(M)>r(T)

2+2-D、L和X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14、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大到小

15、R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1/2。

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①R2O4、②RO4、③R2O3、④R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④ B、当它形成②时,不可能形成③、④

C、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②、③ D、当它形成②时,可以形成①

16、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和E同族,则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D位于第二周期 B、A、B、E一定位于不同周期

C、A、D可能属于同一主族 D、C和D的单质有可能化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17.(2010全国卷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沸点:NH3>PH3>AsH3

B.熔点:Si3N4>NaCl>SiI4

C.酸性:HClO4>H2SO4>H3PO4

C.碱性:NaOH>MgOH2>AlOH3

18.(

2—2—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 X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2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19.(2010四川理综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20.A、B、C、D、E5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ACDE;②BC2D。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含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

(2)A和B的电子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3)C、D、E3种粒子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粒子的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这一顺序可用以下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4、H3O;OH 

(2);

(3)OHNH3H2O;①NH4OH

②NH3H3O NH3H2O;

21(2010天津卷)(14分)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⑴ L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 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电子式为__ _,B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Se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该族2 ~ 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l mol气态氢化物的反应热如下,表示生成1 mol硒化氢反应热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1-1a.+99.7 mol·L b.+29.7 mol·L

NH4H2O

c.-20.6 mol·L d.-241.8 kJ·mol

⑷ 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NaHCO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难溶物R,R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 。写出阳极生成R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由R生成Q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四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分别为:H、C、N、O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Al,其在周期表的位置为第3周第ⅢA族;再根据五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l>C>N>O>H。

(2) N和H 1:3构成的分子为NH3,电子式为

其结构式为。 ;2:4构成的分子为N2H4,-1-1

(3)Se比O多两个电子层,共4个电子层,1→4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8 、18、6,故其原子序数为34;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类似H2SO4,为H2SeO4。

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故2→5周期放出的热量依次是:d、c、b、a,则第四周期的Se对应的是b。

3+3+-(4)Al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Al,Al+3HCO3==Al(OH)3+3CO2,

2Al(OH)3Al2O3+3H2O。

答案:

(1)O 第三周第ⅢA族 Al>C>N>O>H (2)

(3) 34 H2SeO4 b 3+ 3+- (4) Al-3e-AlAl+3HCO3==Al(OH)3+3CO2

2Al(OH)3

Al2O3+3H2O。


相关内容

  •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 ...

  • 示范教案(2.元素周期律)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从容说课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难受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未作介绍,教学时,要明确这一点.可以适当地介绍一点排布规律, ...

  • 1.1 原子结构 教案
  • 第二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 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 ...

  • 元素周期表中的"枣核规律"
  • 元素周期表中的"枣核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教学新探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临潼中学 冯志清 题记:大自然的一切妙不可言,只要用心发现,就会有无限的趣味.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 "枣核规律" 规律教学 想象联想 前段儿时间,在网上浏览的时候,看到了许多 ...

  • 说课稿准备
  •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 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 说教材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 ...

  • 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 摘 要:元素周期表也可以称为周期表,它是元素周期律的图解方式.作为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必备工具,周期表及周期律不仅可以将目前发现的元素以体系的方式归纳起来,还可以根据既定的规律去对未知元素进行探索,从而在化学研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教学:应用分析 一.元素周期表和元 ...

  •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 ...

  •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 ...

  •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课题:元素周期律①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掌握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