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

1919—1923年:建党时期;

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第21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7

1、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

(3)组织基础:党的早期组织(陈独秀在上海)

(4)外部因素:共产国际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1921.7 上海

(1)内容:

确定纲领;确定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2)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1922 .7

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2-1923)

(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2)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失败的教训:

二、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1

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成为合作政治基础

(2)北伐战争的发展:1926

2、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的结束:1927

标志:“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三、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7 86页

1、武装反抗国民党: (1927)

(1)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建立人民军队开始

(2)八七会议:确定总方针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1927

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

4、红军长征:1934-1936

(1)原因:“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遵义会议:1935 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

(3)长征结束:1936.10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原因:主要矛盾;分化;政策感召

(2)影响: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日打下基础 (1936)

四、全民族抗战:1937-1945 88页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标志:《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 1937

4

(1)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等、台儿庄大捷

(2)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590页

(1)中共七大:废除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

(2)国民党六大:坚持一党专政

6、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标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解放战争 1945-1949 (一)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1945.8-10月

(1)确立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2)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未达成一致

2、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1946.1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1949

1

2

3、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1947 .6

4 1948-1949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51949.4

6、渡江战役和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1:1949.9 (1)中心:讨论建立新中国事宜

(2)内容: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210.1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2)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1954 北京

296页1、2段)

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1)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社会主义建设的保障

4 三、中国主要的政治制度

11954

(1)全国人大职权: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代表普选产生: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

(1)基础: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2)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56

(3)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作用:调动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国家建设的新局面。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基本内容:(98页倒1段)

(2)法律地位:《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表现:

第2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966-1976)

(1)表现:

民主和法律制度瘫痪,公民人权遭到践踏

(2)教训:

避免“文革”悲剧,完善民主和法制 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1978年后

1

年提出“”

2

(1)1982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随后又颁布了《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3)1999年,“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

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3

(1)地位: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一环。

(2)法规:1989年《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由任命到选举;选举与自治结合

(3)基层民主选举普及的重要意义

三、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

1

2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背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1)中美建交:1979

(2)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1979

2、提出过程:

(1)“叶九条””(1981)提出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2)邓小平全面阐述 “一国两制”(80年代)

3、“一国两制”(1)1982年宪法:设特别行政区(宪法保证)

(2)1984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方针

二、“一国两制”方针的初步实践

1、解决香港问题

(1)香港问题的形成

(2)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4

(3)香港回归祖国(1997.7.1)

2、澳门回归祖国:1999.12.20

3

(1)洗刷百年国耻;迈出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

(2)香港、澳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成功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1979年后)

(1)两岸停火:1979

(2)三通(通商、通邮、通航)放宽及实现

(3)探亲、旅游、投资、文化交流等

2、1992。 3、1995

第25课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111页)

1、“冷战”形成的背景:110页

(1)美苏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

(2)美苏战略冲突

(3)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对立加剧了矛盾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

美国 马歇尔计划:1948

成立“北约”:1949

苏联

成立“经互会”:1949

成立“华约”:1955 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冷战的影响:

1、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分裂

(1)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

(2)加剧了中、越、朝的分裂

2(1)核战争的威胁

(2)局部战争: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3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六七十年代)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走向联合)

1、背景:联合的必要和可能

(1)西欧国际地位的下降(现实)

(2)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的需要(经济政治)

(3)共同的文化与心理认同

(4)法德和解(推动)

2

(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2)欧共体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

3、影响

(1)经济:发展、实力增强(与美国竞争)

(2)外交:开始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政策

(3)国际关系:削弱美国霸权,世界多极化发展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

2、日本经济发展及原因

(1)原因: 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援助、贷款;加工订货 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因素 重视科技、教育和制定经济计划

(2)表现: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居资本主义第二位

3

(1)外交:摆脱美国控制,推行全方位外交

(2)国际关系:美欧日三足鼎立,冲击美国经济霸权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60年代

2、不结盟运动的诞生(1961年)

(1)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2)原则: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

3、影响:

(1)标志第三世界以独立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2)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四、社会主义运动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

第27课 新中国外交 一、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

1、“

217国建交

二、50年代中期的三大突破:

1 (1953)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195431955 “求同存异”方针)

三、70年代的外交(打开外交新局面)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 两国都有要求

(1)背景: “乒乓外交”

(2)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1972

(3)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

田中首相访华, 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4、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从美国方面看原因

②长期实行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从中国方面看原因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四、新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

1

2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

1919—1923年:建党时期;

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第21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7

1、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

(3)组织基础:党的早期组织(陈独秀在上海)

(4)外部因素:共产国际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1921.7 上海

(1)内容:

确定纲领;确定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2)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1922 .7

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2-1923)

(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2)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失败的教训:

二、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1

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成为合作政治基础

(2)北伐战争的发展:1926

2、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的结束:1927

标志:“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三、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7 86页

1、武装反抗国民党: (1927)

(1)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建立人民军队开始

(2)八七会议:确定总方针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1927

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

4、红军长征:1934-1936

(1)原因:“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遵义会议:1935 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

(3)长征结束:1936.10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原因:主要矛盾;分化;政策感召

(2)影响: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日打下基础 (1936)

四、全民族抗战:1937-1945 88页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标志:《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 1937

4

(1)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等、台儿庄大捷

(2)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590页

(1)中共七大:废除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

(2)国民党六大:坚持一党专政

6、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标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解放战争 1945-1949 (一)抗战胜利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1945.8-10月

(1)确立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2)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未达成一致

2、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1946.1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1949

1

2

3、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1947 .6

4 1948-1949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51949.4

6、渡江战役和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1:1949.9 (1)中心:讨论建立新中国事宜

(2)内容: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210.1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2)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1954 北京

296页1、2段)

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1)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社会主义建设的保障

4 三、中国主要的政治制度

11954

(1)全国人大职权: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代表普选产生: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

(1)基础: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2)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56

(3)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作用:调动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国家建设的新局面。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基本内容:(98页倒1段)

(2)法律地位:《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表现:

第2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966-1976)

(1)表现:

民主和法律制度瘫痪,公民人权遭到践踏

(2)教训:

避免“文革”悲剧,完善民主和法制 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1978年后

1

年提出“”

2

(1)1982年,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随后又颁布了《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3)1999年,“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

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3

(1)地位: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一环。

(2)法规:1989年《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由任命到选举;选举与自治结合

(3)基层民主选举普及的重要意义

三、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

1

2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背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1)中美建交:1979

(2)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1979

2、提出过程:

(1)“叶九条””(1981)提出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2)邓小平全面阐述 “一国两制”(80年代)

3、“一国两制”(1)1982年宪法:设特别行政区(宪法保证)

(2)1984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方针

二、“一国两制”方针的初步实践

1、解决香港问题

(1)香港问题的形成

(2)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4

(3)香港回归祖国(1997.7.1)

2、澳门回归祖国:1999.12.20

3

(1)洗刷百年国耻;迈出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

(2)香港、澳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成功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1979年后)

(1)两岸停火:1979

(2)三通(通商、通邮、通航)放宽及实现

(3)探亲、旅游、投资、文化交流等

2、1992。 3、1995

第25课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111页)

1、“冷战”形成的背景:110页

(1)美苏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

(2)美苏战略冲突

(3)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对立加剧了矛盾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946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

美国 马歇尔计划:1948

成立“北约”:1949

苏联

成立“经互会”:1949

成立“华约”:1955 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冷战的影响:

1、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分裂

(1)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

(2)加剧了中、越、朝的分裂

2(1)核战争的威胁

(2)局部战争: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3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六七十年代)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走向联合)

1、背景:联合的必要和可能

(1)西欧国际地位的下降(现实)

(2)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的需要(经济政治)

(3)共同的文化与心理认同

(4)法德和解(推动)

2

(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2)欧共体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

3、影响

(1)经济:发展、实力增强(与美国竞争)

(2)外交:开始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政策

(3)国际关系:削弱美国霸权,世界多极化发展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

2、日本经济发展及原因

(1)原因: 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援助、贷款;加工订货 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因素 重视科技、教育和制定经济计划

(2)表现: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居资本主义第二位

3

(1)外交:摆脱美国控制,推行全方位外交

(2)国际关系:美欧日三足鼎立,冲击美国经济霸权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60年代

2、不结盟运动的诞生(1961年)

(1)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2)原则: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

3、影响:

(1)标志第三世界以独立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2)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四、社会主义运动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

第27课 新中国外交 一、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

1、“

217国建交

二、50年代中期的三大突破:

1 (1953)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195431955 “求同存异”方针)

三、70年代的外交(打开外交新局面)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 两国都有要求

(1)背景: “乒乓外交”

(2)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1972

(3)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

田中首相访华, 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4、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从美国方面看原因

②长期实行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从中国方面看原因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四、新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

1

2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相关内容

  • 百家讲坛·明朝重大历史事件解读 全集
  •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解读 全集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01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02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03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04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05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06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07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08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09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10 明朝历史大事记大全11 明朝历史 ...

  • 大事记评审会讲话
  • 在<利通区大事记>评审会上的讲话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志办主任 陆兴明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利通区大事记>(2009.10-2011.12) 评审会,这不仅是利通区地方志工作中的一件喜事,也是利通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在此,我代表利 ...

  • 小园幽径藏书楼的[中华民国大事记]
  • 中华民国大事记(1949年) 中华民国大事记(1947年) 中华民国大事记(1944年) 中华民国大事记(1942年) 中华民国大事记(1940年) 中华民国大事记(1939年) 中华民国大事记(1938年) 中华民国大事记(1936年) 中华民国大事记(1935年) 中华民国大事记(1934年) ...

  • 大事记的写作现状及编撰原则
  • 时下,大事记的写作正趋于普及,百年大事记、十年大事记、发展大事记、工作大事记俯拾即是。大事记的广泛普及得益于这种公务文书,既具有史料价值,可以录以备查;又便于阅读,易于掌握。本文在归纳分析大事记写作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大事记编撰的三原则,以便完善大事记的写作理论,也为文秘人员编撰大事记提供有益的 ...

  • [今日历史]1月28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一.大事记 84年前的今天,1932年1月28日: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 30年前的今天,1986年1月28日: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 48年前的今天,1968年1月28日: 美载有氢弹的飞机坠毁于格陵兰. 19年前的今天,1997年1月2 ...

  • 大事记的写法
  • 前言:给想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同行的两个建议: 1.多看多记.看报纸,掌握大政方针.舆论导向,丰富公文写作词汇量.看范文:选定一个文章全面.质量高.更新及时的公文网站如"大秘书网",按自己所在部门或按文章类型多看多琢磨,记住各类公文结构.措辞等,尤其是一些套话,掌握各种文体开头与结尾 ...

  • 如何编写大事记
  • 大事记的编写 2008-07-02 10:12:20|  分类: |举报|字号 大事记是按时间顺序简要记载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开展的重大活动和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编研资料. (一)大事记的编写内容 大事记的内容主要由大事记述和大事时间两部分组成. 大事记述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一般说,凡是涉 ...

  • 唐朝贞观之治历史大事纪实教学视频
  •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01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02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03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04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05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06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07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08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09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实10 李世民贞观之治大事纪 ...

  • 老舍:"人民艺术家"①与自由作家
  • 作者:傅光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年06期 近年来,研究现代文学,特别是研究现代作家,已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显露出来,即随着新史料的发掘,会发现,以往对作家和文学史的书写,已成定论的许多研究成果,受到挑战与颠覆.事实上,我们在对一个作家进行文学史书写的时候,对把他同时也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书写, ...

  • 中国历史2013年周年大事记
  • 中国历史2013年周年大事记? 208年,赤壁之战.1805周年纪念.? 383年,淝水之战.1630周年纪念.? 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1395周年纪念.?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645周年纪念.?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0周年纪念.? 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