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性教学之探究主题的设计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和指导,首先应该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与文本对话,以学情为依归。其次,可以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从而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探究中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语文 探究性 教学 研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环节。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开展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把研究的重点首先放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上,着重解决如何设计并确定探究主题。下面,就谈谈笔者对语文探究性教学设计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与文本对话,开发探究的内容   语文探究性教学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作出创新处理,其关键之处是要挖掘蕴含于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可供学生探究的内容。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或语言,或多或少会有疑难迷惑。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疑惑之处,探究文句之间的联系,揣摩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对于《田忌赛马》,学生提出:“还是原来的马,为什么第一场输了,第二场却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从内容上形成的探究问题。对于《可爱的小蜜蜂》,学生围绕课文中“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一句质疑:“渺小”和“高尚”本是一组反义词,作者为什么说“蜜蜂既是渺小的,又是多么高尚啊”?这是不是前后矛盾?这是从语言表达上形成的探究问题。   2.在品味赏析中探究。语文课本中不乏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或用语流畅、文笔精美,或语言朴实、准确自然。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精美得体的语词加以揣摩、体味,感悟其精妙,领会其诀窍,丰富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荷花》一课写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作者用“冒出来”而不用“长出来”“钻出来”?在词语的辨析中感受这满池荷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冒”字的生动传神。   二、以学情为依归,确定探究的主题   探究离不开问题,语文探究型课堂教学主要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只有那些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能为学生提供深读探究的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因此,确定探究主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的广度是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只有那些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足以激发学生“头脑风暴”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青蛙的眼睛》这篇课文,介绍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静的东西很迟钝,看动的东西却很敏锐。有同学表示不理解:既然青蛙的眼睛这样特殊,和我们人的眼睛不一样,那我们又是怎么发现青蛙眼睛这一特点的?这正是课文的重点所在。教师顺势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探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   2.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超出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若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学生探究欲望,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最佳的问题情境应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数鸡》,通过“我”到外婆家度假,在外婆家养鸡场几次数鸡的经过,反映党的富民政策好,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了。但由于课文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影响了他们的认知深度和情感层次。要求学生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有一个“跳起来摘桃子”的过程。在学习时,有学生质疑:“我”到外婆家做客,外婆以“鸡蛋宴”招待,这算不上丰蛊的!教师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探究其中的原因。学生从“我呆住了,迷惑不解地问外婆:‘外婆,您哪来这么多鸡蛋呀?’我大吃一惊,屋后的院子里可真宽敞!原来的破牛棚,现在已成了外婆的养鸡场……”等语句中体会外婆家原来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很贫穷。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探究:外婆家原来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以前“我”到外婆家做客,外婆可能会用什么招待……在不断地探究中,学生在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加深了情感体验,领悟了作者的用意。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和指导,首先应该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与文本对话,以学情为依归。其次,可以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从而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探究中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语文 探究性 教学 研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环节。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开展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把研究的重点首先放在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上,着重解决如何设计并确定探究主题。下面,就谈谈笔者对语文探究性教学设计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与文本对话,开发探究的内容   语文探究性教学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作出创新处理,其关键之处是要挖掘蕴含于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可供学生探究的内容。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或语言,或多或少会有疑难迷惑。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疑惑之处,探究文句之间的联系,揣摩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对于《田忌赛马》,学生提出:“还是原来的马,为什么第一场输了,第二场却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从内容上形成的探究问题。对于《可爱的小蜜蜂》,学生围绕课文中“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一句质疑:“渺小”和“高尚”本是一组反义词,作者为什么说“蜜蜂既是渺小的,又是多么高尚啊”?这是不是前后矛盾?这是从语言表达上形成的探究问题。   2.在品味赏析中探究。语文课本中不乏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或用语流畅、文笔精美,或语言朴实、准确自然。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精美得体的语词加以揣摩、体味,感悟其精妙,领会其诀窍,丰富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荷花》一课写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作者用“冒出来”而不用“长出来”“钻出来”?在词语的辨析中感受这满池荷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冒”字的生动传神。   二、以学情为依归,确定探究的主题   探究离不开问题,语文探究型课堂教学主要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只有那些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能为学生提供深读探究的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因此,确定探究主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的广度是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只有那些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足以激发学生“头脑风暴”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青蛙的眼睛》这篇课文,介绍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静的东西很迟钝,看动的东西却很敏锐。有同学表示不理解:既然青蛙的眼睛这样特殊,和我们人的眼睛不一样,那我们又是怎么发现青蛙眼睛这一特点的?这正是课文的重点所在。教师顺势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探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   2.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超出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若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学生探究欲望,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最佳的问题情境应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数鸡》,通过“我”到外婆家度假,在外婆家养鸡场几次数鸡的经过,反映党的富民政策好,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了。但由于课文反映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影响了他们的认知深度和情感层次。要求学生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有一个“跳起来摘桃子”的过程。在学习时,有学生质疑:“我”到外婆家做客,外婆以“鸡蛋宴”招待,这算不上丰蛊的!教师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探究其中的原因。学生从“我呆住了,迷惑不解地问外婆:‘外婆,您哪来这么多鸡蛋呀?’我大吃一惊,屋后的院子里可真宽敞!原来的破牛棚,现在已成了外婆的养鸡场……”等语句中体会外婆家原来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很贫穷。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探究:外婆家原来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以前“我”到外婆家做客,外婆可能会用什么招待……在不断地探究中,学生在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加深了情感体验,领悟了作者的用意。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教师面试100问
  • http://www.zsbd.cn 语文教师面试100问 1.如何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进行有效深入的阅读? 2.语文教师要具有哪些学科知识? 3.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要从哪几方面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4.你认为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阅读能力? 5.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哪些方面的写作能力? 6.作 ...

  • 主题目探究作文
  • 小学生"主题探究作文"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我们欣喜地看到作文教学也有了可喜的变化.各种作文教学,通过不断磨合.统整,形成了一些比较大的类别,如活动作文.想象作文等等.特别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已经 ...

  • 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 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 ...

  • [囚绿记]说课稿
  •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囚绿记>,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七个方面: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个方面,下面一一展开: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地位:<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 ...

  • 语文课题实验实施方案
  •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课程的需要:新课程 ...

  • 临沂市小学各科教学策略(全简)
  •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1.自读识字 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操作要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2.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巩固 ...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 理念 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是建立一个相关主题的学习网站,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师生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丰富资源的交互式探究学习和研讨.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尝试基于网络环境,以主题网站的形式来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促进学生自 ...

  • 小学语文团队工作计划
  • 小学语文团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师资培训为中心点,通过常规教研.学习型团队研修,提炼问题,探究主题,生成课题,达到科研.教研.培训一体的工作模式.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继续深化"四目标六环节"活力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研究为切入点,继续把校本教研 ...

  • 专题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性研究
  • ◎陈 露 张 晨 本文主要探讨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模式,即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运用,发挥这个教学实践模式的引领作用,构建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专题式探究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推动学校创造专题集中学习的条件,推动教师转变授课方式的思维,推动学生形成自主感悟学习的风气.通过这种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