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并学习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实际感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延伸到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5、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6、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

罩、抽气机 【学生准备】

橡皮筋、直尺、铅笔、小闹钟、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播放:古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提问:你能体会古诗意境,知道古诗中

蕴涵了那些物理知识吗?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吗?

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鱼是怎样听到声音

2

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为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张评价表,评价等级分为五等(1—5), 1最差, 5最好。这节课结束我们将评出表现最好的同学和小组。

课堂表现评价表

二、推进新课 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分小组探究: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这三个实验大家可以直接

感知,有利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把以上实验对比分析如下:

3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我们还有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回答如:狂风吹过树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树叶在振动(老师:你真棒!观察仔细!)„„。 引导解决: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拨) 知识应用:

如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 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 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探究二: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课件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

球上的交流对比,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吗,太空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 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教师引导

点拨、确定研究方案)

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然后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

音的变化情况。

2、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3、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4、甲同学在课桌一端用铅笔在纸上用力均匀写“一”,乙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 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然后乙同学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和刚才比较有什么 不同?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根据以上实验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4

师生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哑语;写字

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大家现在会从物理角度解释我们刚上课时提到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了吗?(大 家积极发言教师给与肯定) 知识应用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探究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课件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2.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

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探究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

间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4、有时候在电影里看见演员的口型与观众听到的话不是同一时间的,听到的声音

要比演员的口形慢半拍,这说明什么?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小组讨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 指导学生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V声=340m/s 25℃时,V声=346 m/s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知识应用

1、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面说法正确的

5

是( )

A马蹄贴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 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 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2、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管子,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

声,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通过哪种介质传到另一端的( ) A空气、水、水管 B水、空气、水管 C水管、水、空气 D水、水管、空气

三、我的收获(让学生自己说出这节课主要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完成“课堂表现评价表”, 评出表现最好的同学和小组。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1)15℃空气中,V声=340m/s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五、拓展延伸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合理场景。

6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并学习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实际感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延伸到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5、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6、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

罩、抽气机 【学生准备】

橡皮筋、直尺、铅笔、小闹钟、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播放:古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提问:你能体会古诗意境,知道古诗中

蕴涵了那些物理知识吗?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吗?

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鱼是怎样听到声音

2

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为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张评价表,评价等级分为五等(1—5), 1最差, 5最好。这节课结束我们将评出表现最好的同学和小组。

课堂表现评价表

二、推进新课 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分小组探究: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这三个实验大家可以直接

感知,有利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把以上实验对比分析如下:

3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我们还有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回答如:狂风吹过树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树叶在振动(老师:你真棒!观察仔细!)„„。 引导解决: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拨) 知识应用:

如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 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 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探究二: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课件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

球上的交流对比,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吗,太空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 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教师引导

点拨、确定研究方案)

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然后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

音的变化情况。

2、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3、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4、甲同学在课桌一端用铅笔在纸上用力均匀写“一”,乙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 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然后乙同学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和刚才比较有什么 不同?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根据以上实验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4

师生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哑语;写字

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大家现在会从物理角度解释我们刚上课时提到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了吗?(大 家积极发言教师给与肯定) 知识应用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探究三: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课件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2.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

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探究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

间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4、有时候在电影里看见演员的口型与观众听到的话不是同一时间的,听到的声音

要比演员的口形慢半拍,这说明什么?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小组讨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 指导学生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V声=340m/s 25℃时,V声=346 m/s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知识应用

1、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面说法正确的

5

是( )

A马蹄贴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 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 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2、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管子,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

声,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通过哪种介质传到另一端的( ) A空气、水、水管 B水、空气、水管 C水管、水、空气 D水、水管、空气

三、我的收获(让学生自己说出这节课主要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完成“课堂表现评价表”, 评出表现最好的同学和小组。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1)15℃空气中,V声=340m/s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五、拓展延伸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合理场景。

6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案案例
  •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 ...

  •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精选分类解析
  •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精选分类解析 专题二.声现象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 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 A. 音调 响度 B. 音色 响度 C. 音色 音调 D. 音色 ...

  • 初中物理声音的传播
  • 初中物理声音的传播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 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 ...

  • 西昌市兴胜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
  • 西昌市兴胜初中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二)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2分) 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发声 C.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2. 用手按住拨动后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就不 ...

  •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

  • 初中物理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导学案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速与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用观察与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二.课前预 ...

  • 初中物理-声现象-测试卷-1
  • 初中物理-声现象-测试卷-1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 ...

  • 初中物理声音单元测试
  • 一.选择题(1-6题单选每题3分,7-8不定项选择每题4分,共26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 ) A B 图1 C D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九年级物理说课稿(共7篇)
  • 篇一:初中物理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伽师县六乡中学物理教师努尔斯曼姑丽·图 尔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现象>中第二 节<光的反射> 一 教材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