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

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

摘要充满了幻想的儿童,一旦接触充满幻想的童话,他们就能聚精会神地听,急不可待地说,如饥似渴地读,兴趣盎然地写,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儿童 童话

我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尝试着如何在教学中把童话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学期快要结束了,我惊喜地发现:在师生共听、共读童话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感受童话魅力的同时,也充分体验着阅读的快乐。他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强烈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正逐步养成。于是,我试着通过童话鉴赏,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渐渐地,我发现不少孩子都形成了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在听、讲、评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丰富了,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也发展了。他们正逐步被引上了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之路。

一、听童话,激发兴趣

首先,要选好童话故事。每周选一到两篇童话故事给学生听。刚开始时可以选较短小的故事,便于学生记忆,渐渐地,篇幅可以长起来。所选的故事,最好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前段时间我们班选读的《小猪唏哩呼噜》,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了!那令人捧腹的幽默感怎能让他们不喜欢?不过,小猪唏哩呼噜也并不是为了逗笑而诞生的。通过阅读,我们会逐步地发现:唏哩呼噜既有傻孩子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

其次,注意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听的过程,是把感受到的语言、声音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并将若干形象组合成流动画面的过程,所以要使儿童学会边听边想象、边听边思考的方法。作为语文老师,每天我都给孩子们一点“童话时间”。在听童话训练中,向学生提出以下三点要求:一要听出主要内容,二要听出重点和中心,三要边听边想象画面和形象地记住故事,并结合形象丰富词汇。为了加深学生记忆,每篇童话故事都可以先整体听,后分段听,然后再整体听。可以听老师讲童话故事、也可以听家长讲,或者小朋友自己讲。

再次,注意听说结合。如:听完童话故事后,可以开个故事会,比比谁听得专心,讲得有趣;也可以开个故事表演会,比比谁听得专心,演得有味;还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比比谁听得专心,答得正确;甚至可以让学生准备空白磁带,回家后把自己复述的故事录下来,放给全班学生听。总之,要让孩子们获得一种自我感奋的力量。

二、读童话,扩大范围

随着学生的识字量增多,阅读量也会随之增加。这时,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童话读物,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可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学生往往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忘了故事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展开的,这就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阅读时,必须注意让学生把握童话故事结构的一般规律,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对话的含义。

我觉得指导学生读童话时要把重点放在体现童话特点的“个性”上。童话的“个性”主要是:①具有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它与儿童好幻想的心理是十分合拍的。指导学生读童话时,要凭借音响、图画、表演、有表情的讲述等,唤起学生的想象,有时还得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②故事情节饶有趣味。这是儿童对童话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儿童往往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忘了故事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展开的。这就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阅读时,必须注意使学生把握童话故事结构的一般规律,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③以描写人物为主,内含较多的人物对话。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形象,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对话的含义。教学中,我针对童话中的对话,或通过提问让学生想象童话里的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和神态,或通过表情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及其语言的理解。

三、说童话,循序渐进

“说童话”是先听后说,或先分段后完整地说,学生在内容的组织和词语的选择上不会感到很吃力;而且,由于童话故事本身基本上使用儿童语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比较清楚的来龙去脉,学生容易说得连贯、完整、生动。

同时,“说”童话故事要遵循“由听到说,由读到说,由说到写”的程序,能促进“说”与“写”的能力同步发展。学生把童话故事说完后,稍作加工写下来,就成了童话故事,这与“说”童话是分不开的。当然,“说”童话故事也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四、写童话,作文训练

著名童话作家洪汛涛说:“要开发少年儿童幻想智力,提倡孩子们写童话——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更具优势。因为“童话”,实际上就是“儿童之话”,是展现“童心”,抒发“童情”,“充满童趣”的话,是天真无邪、纯真烂漫之话。儿童写童话时,只需要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口。

所以,充满了幻想的儿童,一旦接触充满幻想的童话,自然“一拍即合”,他们就能聚精会神地听,急不可待地说,如饥似渴地读,兴趣盎然地写,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孩子们通过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在幻想的世界里尽情遨游,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学生听、说、读、写童话故事能有效地增加儿童的表象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此外,由于学得多、练得多,学得投入、练得轻松,也有利于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

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

摘要充满了幻想的儿童,一旦接触充满幻想的童话,他们就能聚精会神地听,急不可待地说,如饥似渴地读,兴趣盎然地写,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儿童 童话

我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尝试着如何在教学中把童话和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学期快要结束了,我惊喜地发现:在师生共听、共读童话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感受童话魅力的同时,也充分体验着阅读的快乐。他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强烈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正逐步养成。于是,我试着通过童话鉴赏,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渐渐地,我发现不少孩子都形成了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在听、讲、评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丰富了,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也发展了。他们正逐步被引上了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之路。

一、听童话,激发兴趣

首先,要选好童话故事。每周选一到两篇童话故事给学生听。刚开始时可以选较短小的故事,便于学生记忆,渐渐地,篇幅可以长起来。所选的故事,最好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前段时间我们班选读的《小猪唏哩呼噜》,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了!那令人捧腹的幽默感怎能让他们不喜欢?不过,小猪唏哩呼噜也并不是为了逗笑而诞生的。通过阅读,我们会逐步地发现:唏哩呼噜既有傻孩子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

其次,注意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听的过程,是把感受到的语言、声音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并将若干形象组合成流动画面的过程,所以要使儿童学会边听边想象、边听边思考的方法。作为语文老师,每天我都给孩子们一点“童话时间”。在听童话训练中,向学生提出以下三点要求:一要听出主要内容,二要听出重点和中心,三要边听边想象画面和形象地记住故事,并结合形象丰富词汇。为了加深学生记忆,每篇童话故事都可以先整体听,后分段听,然后再整体听。可以听老师讲童话故事、也可以听家长讲,或者小朋友自己讲。

再次,注意听说结合。如:听完童话故事后,可以开个故事会,比比谁听得专心,讲得有趣;也可以开个故事表演会,比比谁听得专心,演得有味;还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比比谁听得专心,答得正确;甚至可以让学生准备空白磁带,回家后把自己复述的故事录下来,放给全班学生听。总之,要让孩子们获得一种自我感奋的力量。

二、读童话,扩大范围

随着学生的识字量增多,阅读量也会随之增加。这时,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童话读物,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可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学生往往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忘了故事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展开的,这就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阅读时,必须注意让学生把握童话故事结构的一般规律,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对话的含义。

我觉得指导学生读童话时要把重点放在体现童话特点的“个性”上。童话的“个性”主要是:①具有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它与儿童好幻想的心理是十分合拍的。指导学生读童话时,要凭借音响、图画、表演、有表情的讲述等,唤起学生的想象,有时还得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②故事情节饶有趣味。这是儿童对童话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儿童往往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忘了故事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展开的。这就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阅读时,必须注意使学生把握童话故事结构的一般规律,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③以描写人物为主,内含较多的人物对话。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形象,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对话的含义。教学中,我针对童话中的对话,或通过提问让学生想象童话里的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和神态,或通过表情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及其语言的理解。

三、说童话,循序渐进

“说童话”是先听后说,或先分段后完整地说,学生在内容的组织和词语的选择上不会感到很吃力;而且,由于童话故事本身基本上使用儿童语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比较清楚的来龙去脉,学生容易说得连贯、完整、生动。

同时,“说”童话故事要遵循“由听到说,由读到说,由说到写”的程序,能促进“说”与“写”的能力同步发展。学生把童话故事说完后,稍作加工写下来,就成了童话故事,这与“说”童话是分不开的。当然,“说”童话故事也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四、写童话,作文训练

著名童话作家洪汛涛说:“要开发少年儿童幻想智力,提倡孩子们写童话——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更具优势。因为“童话”,实际上就是“儿童之话”,是展现“童心”,抒发“童情”,“充满童趣”的话,是天真无邪、纯真烂漫之话。儿童写童话时,只需要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口。

所以,充满了幻想的儿童,一旦接触充满幻想的童话,自然“一拍即合”,他们就能聚精会神地听,急不可待地说,如饥似渴地读,兴趣盎然地写,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孩子们通过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在幻想的世界里尽情遨游,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学生听、说、读、写童话故事能有效地增加儿童的表象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此外,由于学得多、练得多,学得投入、练得轻松,也有利于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


相关内容

  • [走进童话]设计
  • <走进童话>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组专题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 ...

  • 阅读指导课教案--走进安徒生童话世界
  • 阅读指导课教案--------走进安徒生童话世界 二(1)班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记 ...

  • 课外阅读指导[走进安徒生童话]
  • 课外阅读指导课 -- <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教学背景] 自从我们学校的开展"书香班级"活动以来,学生读的书多了,而且每个班级都添置了书柜,有些学生还有了自己的藏书.课外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童话阅读指导,为了引领着学生更好的去阅读童话,特别是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的童话 ...

  • 走进安徒生童话
  • <走进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

  • 小学三年级走进童话世界
  • <走进童话世界>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 2. 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3.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1.课件展 示: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画,仔细看. 2. 你认识他们吗?(白雪公主.美人鱼. ...

  • 3走进童话世界三年级语文阅读指导课
  • 走进童话世界三年级语文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内容和道理的方法.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读懂童话故事的方法. 2.能将所学到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去. 教学准备: 课件.故事<喜鹊老师和它的学生& ...

  • 安徒生童话1
  • <安徒生童话> 读书指导教学设计 梨园镇中心小学 赵德霞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 ...

  • 戴课外阅读指导教案---走进童话世界
  • 童话阅读指导课教案 根绿色的雌蕊上面,坐着一位娇小的姑娘,她看起来又白嫩又可爱.她还没有大拇指的一半长„„""拇指姑娘的摇篮是一支光得发亮的漂亮胡桃壳,她的垫子是蓝色紫罗兰的花瓣,她的被子是玫瑰的花瓣." 三.指导文本. 1."请同学们阅读<白雪公主&g ...

  •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 课外阅读指导教案--<安徒生童话>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 2.要求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