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核算有三种方法

GDP 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新创造价值的方法。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GDP 。

1、总产出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2、中间投入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

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二)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形成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等于收入法GDP 。

1、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得到的全部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报酬、社会福利缴款。

(1)货币工资是以现金或类似现金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劳务收入。

(2)实物报酬是生产单位提供的、劳动者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享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如发放的实物商品、出差补助、上下班交通服务等。

(3)社会福利缴款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未来的福利水平,企业替劳动者在当期所做的各种支付,包括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2、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是生产单位在生产、销售、转移或以其他方式处理货物和服务时应交纳的产品税,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拥有和使用固定资产、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应交纳的其他生产税。

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进口税等,管理费中

的房产税、固定资产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排污费、防洪建设维护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养路费、教育费附加和水电费附加等。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为了影响生产单位的生产水平和产品价格水平,对生产单位做出的无偿转移支出,它通常被看作是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作为负生产税处理。

生产补贴不应支付给最终消费者,不包括政府对生产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补助。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

—生产税不包括所得税,生产补贴不包括投资补贴。

—应按当期应交数计算,而不是实际交纳数计算。

3、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计算方法

—提取折旧的单位利用会计资料近似计算

—不提折旧的单位利用固定资产存量和折旧率计算虚拟折旧

各种类型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则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价×折旧率(4%)

4、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是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的余额。它不包括生产单位提供金融资产和出租土地等获得的利息、红利和地租等财产收入。

(三)支出法

支出法GDP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净流出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流出

1、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最终消费+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消费支出

2、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3、净流出。指货物和服务流出价值减货物和服务流进价值的差额。

净流出=货物和服务流出-货物和服务流进

(四)地区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核算方法

主要有三种:价格缩减法、物量外推法和直接计算法

1、价格缩减法:是利用价格指数缩减当期现价增加值得到不变价格增加值的方法。即不变价格增加值=现行价格增加值/价格指数

2、物量外推法简称外推法,是利用某种物量相关指标的变动指数在基期不变价基础上,得到核算期不变价的方法。即 不变价价值=基期不变价价值×核算期相关指标物量变动指数。

3、直接计算法。是利用基期单位价格和核算期的数量直接计算不变价的方法。即不变价价值=基期单位价格×核算期数量。

GDP 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新创造价值的方法。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GDP 。

1、总产出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2、中间投入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

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二)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形成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等于收入法GDP 。

1、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得到的全部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报酬、社会福利缴款。

(1)货币工资是以现金或类似现金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劳务收入。

(2)实物报酬是生产单位提供的、劳动者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享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如发放的实物商品、出差补助、上下班交通服务等。

(3)社会福利缴款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未来的福利水平,企业替劳动者在当期所做的各种支付,包括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2、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是生产单位在生产、销售、转移或以其他方式处理货物和服务时应交纳的产品税,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拥有和使用固定资产、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应交纳的其他生产税。

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进口税等,管理费中

的房产税、固定资产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排污费、防洪建设维护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养路费、教育费附加和水电费附加等。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为了影响生产单位的生产水平和产品价格水平,对生产单位做出的无偿转移支出,它通常被看作是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作为负生产税处理。

生产补贴不应支付给最终消费者,不包括政府对生产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补助。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

—生产税不包括所得税,生产补贴不包括投资补贴。

—应按当期应交数计算,而不是实际交纳数计算。

3、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计算方法

—提取折旧的单位利用会计资料近似计算

—不提折旧的单位利用固定资产存量和折旧率计算虚拟折旧

各种类型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则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价×折旧率(4%)

4、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是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的余额。它不包括生产单位提供金融资产和出租土地等获得的利息、红利和地租等财产收入。

(三)支出法

支出法GDP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净流出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GDP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净流出

1、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最终消费+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消费支出

2、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3、净流出。指货物和服务流出价值减货物和服务流进价值的差额。

净流出=货物和服务流出-货物和服务流进

(四)地区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核算方法

主要有三种:价格缩减法、物量外推法和直接计算法

1、价格缩减法:是利用价格指数缩减当期现价增加值得到不变价格增加值的方法。即不变价格增加值=现行价格增加值/价格指数

2、物量外推法简称外推法,是利用某种物量相关指标的变动指数在基期不变价基础上,得到核算期不变价的方法。即 不变价价值=基期不变价价值×核算期相关指标物量变动指数。

3、直接计算法。是利用基期单位价格和核算期的数量直接计算不变价的方法。即不变价价值=基期单位价格×核算期数量。


相关内容

  • 中央电大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1
  •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01任务答案 (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 (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

  • 近年重要参考文献索引
  • 近十年参考文献索引: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及资金流量.投入产出核算 [1]王海港.中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及其对长期平等的影响.经济研究,2005,(1). [2]尹恒.龚元堂.邹恒甫.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回到库兹涅茨假说.经济研究,2005,(4). [3]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 ...

  • gdp核算工作总结
  • 一、苦练内功,建一支高素质的核算专业队伍    "新速度、新体系、新普查"是国家统计局提出的近期统计部门的工作重点。"新体系"就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说明核算工作是各级统计部门工作重点之一。同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gdp,关注国民经济核算,也给核算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这些 ...

  • 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之一:GGDP
  • 一.认清GGDP(绿色GDP)的重要性: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衡量经济增长使用最广泛的综合型指标就是GDP及其增长速度.GDP核算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没有充分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源愈加速耗减.环境愈加速降级,在某种程度上愈增加了GDP.愈推动了经济增长: (2) ...

  • 国民经济核算小论文文档
  • 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 ...

  • 国民经济核算任务5
  • 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 ...

  • 正确理解GDP与绿色GDP
  • 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确理解gdp与绿色gdp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gdp与绿色gdp的含义。 【关键词 ...

  • 环境污染造成年经济损失逾五千亿元
  • 本报9月7日讯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今日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 ...

  • 陈正伟-[中级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精解
  • <中级国民经济统计学> 复习精解题解 陈正伟 2015年12月12日 一.名词解释(选做5道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方法对一定时期整个NE运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系统的描述与测定. 2.常住单位: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