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摘要: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规模效应、空间配置效应、结构效应与福利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关系

基础设施是一个历史概念。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基础设施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的。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将基础设施分为两类:经济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经济基础设施指永久性的工程建筑、设备、设施和提供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包括公用事业(电力、管道煤气、电信、供水、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公共工程(大坝、灌渠和道路) 以及其他交通部门(铁路、城市交通、海港、水运和机场) ;社会基础设施包括文教、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具有为生产与生活等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双重功能,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一、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一) 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

1. 基础设施的增加导致总产出直接增加。一方面,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出的增加将引起总产出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活动总量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也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拉动需求,带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由于基础设施的特性,基础设施投资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投资乘数原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创造大量有效需求。Aschauer(1989a,1989b ,1989c ,1993) 的实证分析说明了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先于生产率变动的基础设施投资的下降。

2. 基础设施通过提高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由基础设施的投资所引起的服务从两方面影响经济增长:第一,基础设施服务,如运输、供水、电力、信息等,是生产的中间投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投入使用后,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会减轻基础设施使用者的成本。这种服务成本投入的减少意味着使用者利润的增加,从而带来总产出、收入和就业的增长。世界银行对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三个发展中国家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明,在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发挥的

情况下,基础设施的服务成本明显降低。就尼日利亚企业而言,由每千瓦小时8.19美元下降到8美分,而印度尼西亚则由每千瓦小时4.05美元下降到8美分,这种成本非常接近于国际竞争水平——每千瓦小时7美分。第二,基础设施服务的改善会间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的产出率。例如,基础设施保障了生产从手工向机械化的转变,减少了工人的通讯时间,促进了信息交流的进步等。基础设施被看作生产的免酬因素(未付报酬因素) ,它通过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收益来发挥作用,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能够“挤进”私人投资。在新增长理论中,如Bougheas ,Demetriades 和Mamuneas(2000)把基础设施作为节约成本的技术引入了Romer(1987)的内生增长模型中证明了基础设施能够促进职业化和长期经济增长。具体而言,基础设施可视为一种能够降低中间投入品固定生产成本的技术,随着分工和中间投入品的数量的拓展,经济获得内生增长动力。作者利用美国制造业普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分工程度与核心基础设施确实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从而对理论模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 基础设施的空间配置效应

1. 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一个影响因素。一种观点认为,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与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后者创造了外部性,导致规模经济和投资回报率的增长。另一种观点认为,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区位,而不是基础设施。金凤君认为上述观点主要取决于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在基础设施相对短缺的环境下,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必然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在基础设施保障程度或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的差异并不一定是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类型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能源、水利设施等,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有较强作用,而其他类别,如学校教育与卫生保健,主要是通过影响劳动效率来间接影响生产活动的。另外,那些与经济增长无直接关系的基础设施,如军事基础设施、某些环保基础设施等,其发展就不一定会带来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2. 基础设施是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或地区竞争力的提高依赖于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合理的基础设施空间配置方式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本地区企业或产业创造更多机会,从而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或对某些新兴行业起“孵化”作用。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获得良好的基础设施,被迫去寻求高成本的替代方案,结果会对产品的盈利性和生产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会降低这些行业或地区的竞争力。世界银行提出的“孵化器假说”认为,小企业在发展之初,倾向于将厂址选择在大城市中心或老工业区附近,因为这样可以较容易地利用到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基本的服务,但是当小企业成长发展后,则倾

向于离开这些地方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可以看出,小企业的成长发展更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公共提供。

(三) 基础设施的结构效应

1. 基础设施通过内部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施加影响。作为一个紧密相联的组织网络系统,不同的基础设施部门对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这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以说明。过去铁路和能源基础设施导致了市场与生产的巨大变化,但近几十年来,这种作用被“信息革命”的作用所掩盖。电子通信技术和服务的电子信息系统在现代经济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生产与分布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涉及信息加工与生产经营活动的产出值占GDP 的1/3—1/2,在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也在增加。电子通信技术的变化大大减少了通信成本,扩展了服务范围,还减少了运输费用和其他行业通信服务的费用。这种结果改变了成本结构,提高了信息的地位并由此加强了贸易、制造业、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趋势,人们之间的接触与文化交流也日渐增多。

2.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产业结构转换。基础设施的变动不仅是产业结构得以顺利成长的基础,而且它的变动有利于协调产业间关系。首先,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能促进需求多样化和需求结构变动。一方面,它的变动有助于深化产业加工,丰富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它的变动有助于扩充市场需求,影响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其次,基础设施投资能带动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品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再次,基础设施本身是产业结构的构成部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会增加服务业产值,改善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 基础设施的福利效应

基础设施的好坏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和活动结果,而且影响经济的另一微观主体——家庭。因为基础设施服务如清洁水、运输、通讯、医疗等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要,具备这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是社会福利的基本标准。缺乏基础设施会对人类的健康、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饮用水及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有利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交通运输设施引起的空气污染和安全问题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另外,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电话通讯、网络服务等,能够为人们提供就业、教育和消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机会。因此,基础设施成本的降低和服务的改善有利于增加人们真实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时间寻求更有效

的活动。改善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失业者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能够获得良好基础设施的小规模公司,会使公司利润水平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公司、企业创立,从总体上增加就业机会。

二、中国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正确认识和理解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必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具有基础设施投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落后的现实所决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了对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服务总量与效率大为提高。

1981—2000年的20年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近61倍,基础设施投资额由1981年的126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7580.11亿元。大规模的投资资金的注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已有研究来看,虽然国外有关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献不在少数,但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很少。D émurger(2000)是个例外。作者通过对交通和通讯两项基础设施的分析,实证发现交通和通讯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对各省增长率的进一步分析,D émurger 发现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 对于弥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客观差异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基础设施对于帮助内陆地区接受沿海地区的辐射显得极为重要。Fan and Zhang(2004)考察了基础设施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普查资料提供的数据直观地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非常一致。随后,作者运用联立方程组对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和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进行了联立估计,结论认为,基础设施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通讯渠道起作用的,其中农业部门对东部地区的贡献为20%,非农部门对东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为54%。从总的农业部门来看,基础设施解释了40%以上的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也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范九利、白暴力(2004a,2004b) 利用中国总量数据和地区数据进行了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联的一系列检验。实证得出结论:中国基础设施资本具有显著的增长推动效应,其产出弹性大约为0.695,大于非基础设施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包含基础设施资本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现出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基础设施对其他要素有很强的替代弹性。金凤君(2004)重点分析了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者指出,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的纽带。由多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在地域空间上紧密布局而形成的基础设施束(或基础设施走廊) 是带状经济发展的激发器和助推器。基础设施束的线路走向决定了“带状经济”的空间分布范围和形态,基础设施束的支撑能力和联系能力决定了“带状经济”内部及

对外联系的能力、强度及本身实力,基础设施束的空间组合状况决定了“带状经济”的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见表1) 。

综上所述,尽管有关中国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很少,但是少数的文献同样证实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纵观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极大的发展,却仍然没有摆脱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局面。比如,在交通门类基础设施中,中国与美国国土面积大体相当,人口还远多于美国,但是中国高速公路密度在2000年时还不足美国的1/5。在通信门类基础设施中,中国每千人互联网用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在电力门类基础设施中,中国人均装机容量仅为美国的1/12,人均发电量和用电量为美国的1/1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行业占GDP 的比重不仅明显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还存在不稳定和下降的趋势。基础设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剧了城乡二元化结构特征。这说明中国应该不失时机地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摘要: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规模效应、空间配置效应、结构效应与福利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关系

基础设施是一个历史概念。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基础设施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的。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将基础设施分为两类:经济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经济基础设施指永久性的工程建筑、设备、设施和提供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包括公用事业(电力、管道煤气、电信、供水、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公共工程(大坝、灌渠和道路) 以及其他交通部门(铁路、城市交通、海港、水运和机场) ;社会基础设施包括文教、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具有为生产与生活等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生产性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双重功能,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一、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一) 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

1. 基础设施的增加导致总产出直接增加。一方面,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出的增加将引起总产出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活动总量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也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拉动需求,带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由于基础设施的特性,基础设施投资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投资乘数原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创造大量有效需求。Aschauer(1989a,1989b ,1989c ,1993) 的实证分析说明了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先于生产率变动的基础设施投资的下降。

2. 基础设施通过提高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由基础设施的投资所引起的服务从两方面影响经济增长:第一,基础设施服务,如运输、供水、电力、信息等,是生产的中间投入,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投入使用后,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会减轻基础设施使用者的成本。这种服务成本投入的减少意味着使用者利润的增加,从而带来总产出、收入和就业的增长。世界银行对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三个发展中国家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明,在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发挥的

情况下,基础设施的服务成本明显降低。就尼日利亚企业而言,由每千瓦小时8.19美元下降到8美分,而印度尼西亚则由每千瓦小时4.05美元下降到8美分,这种成本非常接近于国际竞争水平——每千瓦小时7美分。第二,基础设施服务的改善会间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的产出率。例如,基础设施保障了生产从手工向机械化的转变,减少了工人的通讯时间,促进了信息交流的进步等。基础设施被看作生产的免酬因素(未付报酬因素) ,它通过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收益来发挥作用,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能够“挤进”私人投资。在新增长理论中,如Bougheas ,Demetriades 和Mamuneas(2000)把基础设施作为节约成本的技术引入了Romer(1987)的内生增长模型中证明了基础设施能够促进职业化和长期经济增长。具体而言,基础设施可视为一种能够降低中间投入品固定生产成本的技术,随着分工和中间投入品的数量的拓展,经济获得内生增长动力。作者利用美国制造业普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分工程度与核心基础设施确实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从而对理论模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 基础设施的空间配置效应

1. 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一个影响因素。一种观点认为,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与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后者创造了外部性,导致规模经济和投资回报率的增长。另一种观点认为,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区位,而不是基础设施。金凤君认为上述观点主要取决于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在基础设施相对短缺的环境下,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必然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在基础设施保障程度或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基础设施的差异并不一定是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类型不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也是不同的。对于那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能源、水利设施等,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有较强作用,而其他类别,如学校教育与卫生保健,主要是通过影响劳动效率来间接影响生产活动的。另外,那些与经济增长无直接关系的基础设施,如军事基础设施、某些环保基础设施等,其发展就不一定会带来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2. 基础设施是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或地区竞争力的提高依赖于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合理的基础设施空间配置方式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本地区企业或产业创造更多机会,从而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或对某些新兴行业起“孵化”作用。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获得良好的基础设施,被迫去寻求高成本的替代方案,结果会对产品的盈利性和生产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会降低这些行业或地区的竞争力。世界银行提出的“孵化器假说”认为,小企业在发展之初,倾向于将厂址选择在大城市中心或老工业区附近,因为这样可以较容易地利用到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基本的服务,但是当小企业成长发展后,则倾

向于离开这些地方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可以看出,小企业的成长发展更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公共提供。

(三) 基础设施的结构效应

1. 基础设施通过内部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施加影响。作为一个紧密相联的组织网络系统,不同的基础设施部门对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这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以说明。过去铁路和能源基础设施导致了市场与生产的巨大变化,但近几十年来,这种作用被“信息革命”的作用所掩盖。电子通信技术和服务的电子信息系统在现代经济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生产与分布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涉及信息加工与生产经营活动的产出值占GDP 的1/3—1/2,在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也在增加。电子通信技术的变化大大减少了通信成本,扩展了服务范围,还减少了运输费用和其他行业通信服务的费用。这种结果改变了成本结构,提高了信息的地位并由此加强了贸易、制造业、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趋势,人们之间的接触与文化交流也日渐增多。

2.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产业结构转换。基础设施的变动不仅是产业结构得以顺利成长的基础,而且它的变动有利于协调产业间关系。首先,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能促进需求多样化和需求结构变动。一方面,它的变动有助于深化产业加工,丰富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它的变动有助于扩充市场需求,影响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其次,基础设施投资能带动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品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再次,基础设施本身是产业结构的构成部分,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会增加服务业产值,改善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 基础设施的福利效应

基础设施的好坏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和活动结果,而且影响经济的另一微观主体——家庭。因为基础设施服务如清洁水、运输、通讯、医疗等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要,具备这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是社会福利的基本标准。缺乏基础设施会对人类的健康、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饮用水及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有利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交通运输设施引起的空气污染和安全问题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另外,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电话通讯、网络服务等,能够为人们提供就业、教育和消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机会。因此,基础设施成本的降低和服务的改善有利于增加人们真实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时间寻求更有效

的活动。改善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失业者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能够获得良好基础设施的小规模公司,会使公司利润水平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公司、企业创立,从总体上增加就业机会。

二、中国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正确认识和理解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必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具有基础设施投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落后的现实所决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了对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服务总量与效率大为提高。

1981—2000年的20年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近61倍,基础设施投资额由1981年的126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7580.11亿元。大规模的投资资金的注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已有研究来看,虽然国外有关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献不在少数,但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很少。D émurger(2000)是个例外。作者通过对交通和通讯两项基础设施的分析,实证发现交通和通讯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对各省增长率的进一步分析,D émurger 发现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 对于弥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客观差异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基础设施对于帮助内陆地区接受沿海地区的辐射显得极为重要。Fan and Zhang(2004)考察了基础设施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普查资料提供的数据直观地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非常一致。随后,作者运用联立方程组对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和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进行了联立估计,结论认为,基础设施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通讯渠道起作用的,其中农业部门对东部地区的贡献为20%,非农部门对东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为54%。从总的农业部门来看,基础设施解释了40%以上的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也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范九利、白暴力(2004a,2004b) 利用中国总量数据和地区数据进行了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联的一系列检验。实证得出结论:中国基础设施资本具有显著的增长推动效应,其产出弹性大约为0.695,大于非基础设施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包含基础设施资本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现出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基础设施对其他要素有很强的替代弹性。金凤君(2004)重点分析了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者指出,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的纽带。由多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在地域空间上紧密布局而形成的基础设施束(或基础设施走廊) 是带状经济发展的激发器和助推器。基础设施束的线路走向决定了“带状经济”的空间分布范围和形态,基础设施束的支撑能力和联系能力决定了“带状经济”内部及

对外联系的能力、强度及本身实力,基础设施束的空间组合状况决定了“带状经济”的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见表1) 。

综上所述,尽管有关中国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很少,但是少数的文献同样证实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纵观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极大的发展,却仍然没有摆脱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局面。比如,在交通门类基础设施中,中国与美国国土面积大体相当,人口还远多于美国,但是中国高速公路密度在2000年时还不足美国的1/5。在通信门类基础设施中,中国每千人互联网用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在电力门类基础设施中,中国人均装机容量仅为美国的1/12,人均发电量和用电量为美国的1/1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行业占GDP 的比重不仅明显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还存在不稳定和下降的趋势。基础设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加剧了城乡二元化结构特征。这说明中国应该不失时机地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关内容

  • 法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 法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1. 法治是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2. 略论我国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 3. 法社会学视野下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4. 完善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 5. 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 和谐社会与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7. 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积极 ...

  •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探析
  •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探析 沈东升,110805025,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11级自动化专业 引言: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 ...

  • 劳动法毕业论文题
  • 劳动法毕业论文题 1. 我国劳动法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考 2. 论劳动法与人权保障 3. 论劳动权 4. 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人事关系的区别及其法律适用 5.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 6. 论集体合同的立法及其完善 7. 论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 8. 论劳动者资格与民事主体资格的关系 9. 论用人单位资格与民 ...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815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探析
  •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探析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手段和路径.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实际工作中,要统筹二者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汇总(参考) 电子货币的风险与研究 浅析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的应用 浅探网络品牌的误区 浅谈网上书店的顾客忠诚度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计算机行业中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电子商务下零售业顾客忠诚的建立 中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国内专 ...

  • 经济法,民法,行政法的起源,特点及之间关系探析
  • 2011年3月 )(总第270期法制与经济 FAZHIYUJINGJINO.3,2011 NO.270)(Cumulatively, 经济法.民法.行政法 的起源.特点及之间关系探析 曹明哲 (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随着法律学科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纷繁复杂,使 利的同时, ...

  • 石油天然气行业成本核算探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石油天然气行业成本核算探析 作者:刘薇 来源:<商情>2013年第43期 [摘要]石油天然气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本身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产量递减.成本递增等特点,需要特殊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其生产过程包括矿区权益的获 ...

  • 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探析
  • 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探析 [提要] 青年学科带头人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精华和中坚力量,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应从建立中长期培养规划.多形式提高综合素质.创新学术环境.建立成长档案等方面着手,加强对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育. 关键词: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 ...

  • 探析犯罪客体作为构成要件的合理性
  • 探析犯罪客体作为构成要件的合理性 [摘要]犯罪对象无法取代犯罪客体,发挥后者在构成要件中的作用.犯罪客体有助于揭示犯罪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的基础要件,是建立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犯罪客体:适格要件:合理性 一.犯罪客体概述 对于犯罪客体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