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

伯特兰·罗素 - 个人简介

伯特兰·罗素

他出生于1872年,当时大英帝国正值巅峰,逝于1970年,此时英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其帝国已经没落。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Lord John Russell)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Viscount Amberley)是一名无神论者。罗素的母亲也出生贵族,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2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

在双亲去世后,罗素和他的哥哥富兰克·罗素(未来的第二代罗素勋爵)就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与当时其他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由家庭教师专门教授。罗素在17岁时认识了美国人阿莉丝·皮尔索尔·史密斯(Alys Pearsall Smith),很快便爱上了这位姑娘,两人在1894年结婚。这段婚姻在1911年宣告结束,主要是因为罗素的不专情:他和包括奥特林·莫瑞尔(Ottoline Morrell)夫人在内的多人都曾有过亲密的接触。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哲学、逻辑学和数学,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成员。1920年罗素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与美国人文哲学家杜威同时间在中国讲学,年轻时代的毛泽东曾经在长沙担任其书记员。回到欧洲后著有《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因此书而称其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

1921年,罗素与前妻离婚后与豆拉·勃拉克(Dora Black)结婚,他们育有2个孩子。这期间罗素已经因为参与反战活动而被剑桥大学开除,他通过出版各种有关物理、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书籍谋生。1927年夫妇俩人共同建立了一所教育实验学校皮肯·希尔学校(Beacon Hill School)。 当徐志摩远赴英伦想拜罗素为师的时候,罗素已经不在剑桥大学。失望之余的徐志摩因此写下了他著名的诗作《再别康桥》(康桥既剑桥的音译)。

1931年罗素的哥哥去世,罗素继承爵位,成为第三代罗素勋爵。但是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自己,或被别人这样称呼。

西方的智慧

罗素和豆拉·勃拉克也很快因他与一个美国记者的一段婚外情而告终。1936年罗素再与一名牛津大学学生派屈西亚·斯彭斯(Patricia Spence)结婚,他们最初是在1930年认识的。两人也生有1个儿子康拉德(Conrad)。1939年罗素搬到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并很快被任命为纽约城市大学教授。但是当这个消息一曝光,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他在1944年回到英国,并重新执教于三一学院。

1952年罗素再度离婚,和一名美国的英语教授结婚。1960年代罗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传,并曾参与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1970年去世,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他的爵位由其与多拉的儿子约翰·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第四代罗素勋爵。第四代罗素勋爵于1987年去世,爵位由罗素的小儿子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第五代罗素勋爵,这位第五代罗素勋爵是位受尊敬的历史学家以及英国上议院成员。第五代罗素勋爵于2004年10月去世,爵位由1968年出生的他的儿子,也就是罗素的孙子,尼古拉斯·罗素继承,为第六代罗素勋爵。

伯特兰·罗素 - 罗素名言

回忆录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你追求不到的东西有时也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就比那些认为死后一切皆空的人,对疾病更少害怕,或在同困难的斗争中有更多的勇气.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带,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的旅途.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

时间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方面而不是伦理方面,而且更多地涉及的是我们的愿望而不是真理.

不要担心制造怪论,因为现在所接受的每一观点都曾是关论.

智慧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甚至能和最异己的东西结合.

知识的重要仅在于直接的实际的效用,而且还在于知识能增进精神上深思熟虑的习惯.

聪明人应该把钱放在心上,而不放在嘴上.

无论我们后退多远,我们总还可以走得更远.

不与感情相呼应的同情,只不过是伪装的自私.

最充实的爱是愉快与良好的愿望这两种因素不可分割的结合.

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最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创造活动的基础上.

由于惧怕失掉金钱而发生的忧虑与烦闷,使人把获得幸福的能力消耗掉,而且恐惧遭受不幸的惧怕,比起所惧怕的不幸来,还更为不幸.

认为幸福是人生目的的人,往往是比较仁慈的,而提出其他目的的人,不知不觉地常常受残忍和权利欲的支配.

当不幸来到的时候,是我们的勇气忍受希望的废墟而不悲悼,是勇气使我们的思想远离着徒然的惋惜.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

有些东西你想要而没有,这就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人的真实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饭,而在艺术、思想和爱,在于美的创造和瞑想以及对于世界的合乎科学的了解

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人生中最难学的便是过那座桥,烧那座桥

惟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

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除了培养生活赖以支撑的主要兴趣之外,总得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

一个有勃勃生机与广泛兴趣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有三种简单而强大的情感主宰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真理的探求和对苦难大众的悲悯.

美好的生活即由爱激励,由知识引导的生活.

爱是一个包含多种感情的人.

没有祝福的喜悦可能是残忍的;没有喜悦的祝福易於倾向於冷酷与少许高傲.------罗素

嫉妒者不仅希望制造不幸,并在不受惩罚的情况下制造不幸,而且他本人也由于嫉妒遭受不幸,他不是从自己的拥有中提取乐趣,而是从别人的拥有中提取痛苦

灵魂能够伟大的人将敞开心灵之窗,让来自宇宙每个部位的风自由地吹入

恐惧爱情就是恐惧生活,而那些恐惧生活的人,他们大半的声明也已枯萎死去

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

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

One of the symptoms of approaching nervous breakdown is the belief thatones .work is terribly important, and that to take a holiday would bring all kinds of disaster, If I were a medical man , I should precribe a holiday to many patient who consicered his work important. (Bernard Russell, British philosopher)   神经即将崩溃的症状之一是相信自己的工作极端重要,休假将会带来种种灾难。如果我是医生,我给这样的病人开的药方是:休假。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信用,也适用于个人。

过多的同情是错误的。当然,过少的同情更是错误的,在这方面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走极端都是不好的。

一个男人如果深恋和尊敬某个女子,通常他将感到无法将她同性活动联系起来,他的爱情将会采取富有诗意和想像的形式。

一棵树,成熟了,才结出甜美的果;一段最纯的情,经过了陈封的日子里的考验,才可能看到完美的结局。

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是恬静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快乐只能存在于恬静的气氛中。

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凡是心灵关照整个世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就和世界一样伟大,在摆脱了被环境所奴役的命运后便体验到一种深沉的快乐!

一直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付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伯特兰·罗素 - 生平记录

伯特兰·罗素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一个英国自由党贵族的家庭。

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第四年转攻哲学,获伦理科学(当时的哲学)荣誉考试第一名。

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

1895年曾两次访问德国,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同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交谈过。

1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

19O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910年任剑桥大学讲师。

1914年又任该校三一学院研究员。同年加入工党。

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

1920年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 《罗素五大讲演》曾在中国出版。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

1935年离婚后,布拉克独自办到1939年。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1948年11月20日,在对威斯敏斯特学校学生的一篇演说中,罗素令人震惊地指出,美国应该先发制人,用核武器彻底摧毁苏联,因为这样的后果要比苏联研制出核武器后爆发核战争好得多。但是之后罗素改变了看法,认为核武器裁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从此致力于核裁军运动。

194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荣誉研究员。其间,他多次去美国讲学、访问和演讲。

1954年4月,针对氢弹爆破成功,罗素进一步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于是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除了爱因斯坦在临终前签字外,约里奥·居里、汤川秀树和李诺·鲍林等多位科学家都在宣言上签字。

1950年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哲学-数学-文学》)。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6年他与萨特等人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1968年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

1970年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

1970年2月2日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

伯特兰·罗素 - 哲学思想与贡献

伯特兰·罗素

罗素最早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才逐渐转向哲学方面,因此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在数理逻辑方面,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罗素在1900年便认识到,数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1910年,他和他的老师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一起发表了三卷本的《数学原理》,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

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现实主义,并很快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

罗素的分析哲学由此诞生: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在伦理学和道德方面,罗素持的是开放态度,认为过多的道德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道德不应限制人类本能的快乐,因此提倡试婚、离婚从简和节育等,认为未婚男女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并非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观点使他在美国遭到激烈抗议,最终还导致他失去了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职务。在教育方面罗素认为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应受到约束与限制,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于1927年一起创立了一所试验学校。

伯特兰·罗素 - 社会运动

罗素是一名和平主义者,他曾反对英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因此被罚款并丧失了三一学院的教职。1918年他还因反战活动而判刑6个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曾支持过绥靖政策,但是后来又支持与纳粹德国作战,因

伯特兰·罗素

为他意识到希特勒必须被消灭,否则将给人类文明带来灾难。罗素始终认为,任何战争都是罪恶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战争是在很多种罪恶中较轻的一种。

罗素曾经说:"我绝不会为了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这句话体现了费边社成员的性格:费边主义者就是怀疑主义者,不仅怀疑权威,而且也怀疑自己原有的看法,他们主张不断的以现实观照理论,不断辩论,不断修正对社会的认识。

1948年11月20日,在对威斯敏斯特学校学生的一篇演说中,罗素惊人地指出,美国应该先发制人,用核武器彻底摧毁苏联,因为这样的后果要比苏联研制出核武器后爆发核战争好得多。但是之后罗素改变了看法,认为核武器裁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从此致力于核裁军运动。1954年氢弹爆破成功,罗素进一步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1954年4月,罗素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除了爱因斯坦在临终前签字外,汤川秀树和莱纳斯·鲍林等多位科学家都在宣言上签字。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罗素热情欢呼。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来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在肯尼迪遇刺事件发生后,罗素是最早几个对官方的事件版本提出异议的人之一,并罗列出了案件的16个疑点。

在宗教上罗素相信上帝不存在,但是无法证明;政治上罗素的立场接近于民主社会主义:他支持政府为穷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伯特兰·罗素 - 不朽著作

伯特兰·罗素

《哲学问题》

《西方哲学史》,(1950年,因书获得诺贝尔奖)

《幸福之路》(1930年)

《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

《婚姻与道德》(1929年)

《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年)

《权威与个人》

《科学的未来》

《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

《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1910-1013年)

《数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1903年)

罗素自传

《中国问题》

《宗教与科学》

《工业文明的前景》

《自由之路》

《文明之路》

《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1927年)

《人类为什么战斗》

《心灵分析》

《物性分析》(The Analysis of Matter)

《自由与组织》

《罗素五大讲演》1920

《中国的问题》1920

[1]

伯特兰·罗素 - 个人简介

伯特兰·罗素

他出生于1872年,当时大英帝国正值巅峰,逝于1970年,此时英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其帝国已经没落。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Lord John Russell)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Viscount Amberley)是一名无神论者。罗素的母亲也出生贵族,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2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

在双亲去世后,罗素和他的哥哥富兰克·罗素(未来的第二代罗素勋爵)就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与当时其他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由家庭教师专门教授。罗素在17岁时认识了美国人阿莉丝·皮尔索尔·史密斯(Alys Pearsall Smith),很快便爱上了这位姑娘,两人在1894年结婚。这段婚姻在1911年宣告结束,主要是因为罗素的不专情:他和包括奥特林·莫瑞尔(Ottoline Morrell)夫人在内的多人都曾有过亲密的接触。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哲学、逻辑学和数学,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成员。1920年罗素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与美国人文哲学家杜威同时间在中国讲学,年轻时代的毛泽东曾经在长沙担任其书记员。回到欧洲后著有《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因此书而称其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

1921年,罗素与前妻离婚后与豆拉·勃拉克(Dora Black)结婚,他们育有2个孩子。这期间罗素已经因为参与反战活动而被剑桥大学开除,他通过出版各种有关物理、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书籍谋生。1927年夫妇俩人共同建立了一所教育实验学校皮肯·希尔学校(Beacon Hill School)。 当徐志摩远赴英伦想拜罗素为师的时候,罗素已经不在剑桥大学。失望之余的徐志摩因此写下了他著名的诗作《再别康桥》(康桥既剑桥的音译)。

1931年罗素的哥哥去世,罗素继承爵位,成为第三代罗素勋爵。但是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自己,或被别人这样称呼。

西方的智慧

罗素和豆拉·勃拉克也很快因他与一个美国记者的一段婚外情而告终。1936年罗素再与一名牛津大学学生派屈西亚·斯彭斯(Patricia Spence)结婚,他们最初是在1930年认识的。两人也生有1个儿子康拉德(Conrad)。1939年罗素搬到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并很快被任命为纽约城市大学教授。但是当这个消息一曝光,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他在1944年回到英国,并重新执教于三一学院。

1952年罗素再度离婚,和一名美国的英语教授结婚。1960年代罗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传,并曾参与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1970年去世,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他的爵位由其与多拉的儿子约翰·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第四代罗素勋爵。第四代罗素勋爵于1987年去世,爵位由罗素的小儿子康拉德·罗素继承,为第五代罗素勋爵,这位第五代罗素勋爵是位受尊敬的历史学家以及英国上议院成员。第五代罗素勋爵于2004年10月去世,爵位由1968年出生的他的儿子,也就是罗素的孙子,尼古拉斯·罗素继承,为第六代罗素勋爵。

伯特兰·罗素 - 罗素名言

回忆录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你追求不到的东西有时也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就比那些认为死后一切皆空的人,对疾病更少害怕,或在同困难的斗争中有更多的勇气.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带,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的旅途.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

时间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方面而不是伦理方面,而且更多地涉及的是我们的愿望而不是真理.

不要担心制造怪论,因为现在所接受的每一观点都曾是关论.

智慧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甚至能和最异己的东西结合.

知识的重要仅在于直接的实际的效用,而且还在于知识能增进精神上深思熟虑的习惯.

聪明人应该把钱放在心上,而不放在嘴上.

无论我们后退多远,我们总还可以走得更远.

不与感情相呼应的同情,只不过是伪装的自私.

最充实的爱是愉快与良好的愿望这两种因素不可分割的结合.

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最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创造活动的基础上.

由于惧怕失掉金钱而发生的忧虑与烦闷,使人把获得幸福的能力消耗掉,而且恐惧遭受不幸的惧怕,比起所惧怕的不幸来,还更为不幸.

认为幸福是人生目的的人,往往是比较仁慈的,而提出其他目的的人,不知不觉地常常受残忍和权利欲的支配.

当不幸来到的时候,是我们的勇气忍受希望的废墟而不悲悼,是勇气使我们的思想远离着徒然的惋惜.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

有些东西你想要而没有,这就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人的真实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饭,而在艺术、思想和爱,在于美的创造和瞑想以及对于世界的合乎科学的了解

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人生中最难学的便是过那座桥,烧那座桥

惟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

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除了培养生活赖以支撑的主要兴趣之外,总得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

一个有勃勃生机与广泛兴趣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有三种简单而强大的情感主宰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真理的探求和对苦难大众的悲悯.

美好的生活即由爱激励,由知识引导的生活.

爱是一个包含多种感情的人.

没有祝福的喜悦可能是残忍的;没有喜悦的祝福易於倾向於冷酷与少许高傲.------罗素

嫉妒者不仅希望制造不幸,并在不受惩罚的情况下制造不幸,而且他本人也由于嫉妒遭受不幸,他不是从自己的拥有中提取乐趣,而是从别人的拥有中提取痛苦

灵魂能够伟大的人将敞开心灵之窗,让来自宇宙每个部位的风自由地吹入

恐惧爱情就是恐惧生活,而那些恐惧生活的人,他们大半的声明也已枯萎死去

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

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

One of the symptoms of approaching nervous breakdown is the belief thatones .work is terribly important, and that to take a holiday would bring all kinds of disaster, If I were a medical man , I should precribe a holiday to many patient who consicered his work important. (Bernard Russell, British philosopher)   神经即将崩溃的症状之一是相信自己的工作极端重要,休假将会带来种种灾难。如果我是医生,我给这样的病人开的药方是:休假。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信用,也适用于个人。

过多的同情是错误的。当然,过少的同情更是错误的,在这方面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走极端都是不好的。

一个男人如果深恋和尊敬某个女子,通常他将感到无法将她同性活动联系起来,他的爱情将会采取富有诗意和想像的形式。

一棵树,成熟了,才结出甜美的果;一段最纯的情,经过了陈封的日子里的考验,才可能看到完美的结局。

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是恬静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快乐只能存在于恬静的气氛中。

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凡是心灵关照整个世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就和世界一样伟大,在摆脱了被环境所奴役的命运后便体验到一种深沉的快乐!

一直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付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伯特兰·罗素 - 生平记录

伯特兰·罗素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一个英国自由党贵族的家庭。

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

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第四年转攻哲学,获伦理科学(当时的哲学)荣誉考试第一名。

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

1895年曾两次访问德国,研究"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同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交谈过。

1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

19O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910年任剑桥大学讲师。

1914年又任该校三一学院研究员。同年加入工党。

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

1920年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 《罗素五大讲演》曾在中国出版。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

1935年离婚后,布拉克独自办到1939年。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1948年11月20日,在对威斯敏斯特学校学生的一篇演说中,罗素令人震惊地指出,美国应该先发制人,用核武器彻底摧毁苏联,因为这样的后果要比苏联研制出核武器后爆发核战争好得多。但是之后罗素改变了看法,认为核武器裁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从此致力于核裁军运动。

194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荣誉研究员。其间,他多次去美国讲学、访问和演讲。

1954年4月,针对氢弹爆破成功,罗素进一步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于是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除了爱因斯坦在临终前签字外,约里奥·居里、汤川秀树和李诺·鲍林等多位科学家都在宣言上签字。

1950年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哲学-数学-文学》)。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被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6年他与萨特等人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1968年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

1970年抗议以色列发动中东战争。

1970年2月2日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

伯特兰·罗素 - 哲学思想与贡献

伯特兰·罗素

罗素最早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才逐渐转向哲学方面,因此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在数理逻辑方面,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罗素在1900年便认识到,数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1910年,他和他的老师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一起发表了三卷本的《数学原理》,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

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现实主义,并很快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

罗素的分析哲学由此诞生: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在伦理学和道德方面,罗素持的是开放态度,认为过多的道德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道德不应限制人类本能的快乐,因此提倡试婚、离婚从简和节育等,认为未婚男女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并非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观点使他在美国遭到激烈抗议,最终还导致他失去了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职务。在教育方面罗素认为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应受到约束与限制,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于1927年一起创立了一所试验学校。

伯特兰·罗素 - 社会运动

罗素是一名和平主义者,他曾反对英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因此被罚款并丧失了三一学院的教职。1918年他还因反战活动而判刑6个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曾支持过绥靖政策,但是后来又支持与纳粹德国作战,因

伯特兰·罗素

为他意识到希特勒必须被消灭,否则将给人类文明带来灾难。罗素始终认为,任何战争都是罪恶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战争是在很多种罪恶中较轻的一种。

罗素曾经说:"我绝不会为了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这句话体现了费边社成员的性格:费边主义者就是怀疑主义者,不仅怀疑权威,而且也怀疑自己原有的看法,他们主张不断的以现实观照理论,不断辩论,不断修正对社会的认识。

1948年11月20日,在对威斯敏斯特学校学生的一篇演说中,罗素惊人地指出,美国应该先发制人,用核武器彻底摧毁苏联,因为这样的后果要比苏联研制出核武器后爆发核战争好得多。但是之后罗素改变了看法,认为核武器裁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从此致力于核裁军运动。1954年氢弹爆破成功,罗素进一步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1954年4月,罗素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除了爱因斯坦在临终前签字外,汤川秀树和莱纳斯·鲍林等多位科学家都在宣言上签字。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罗素热情欢呼。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后来称为“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

在肯尼迪遇刺事件发生后,罗素是最早几个对官方的事件版本提出异议的人之一,并罗列出了案件的16个疑点。

在宗教上罗素相信上帝不存在,但是无法证明;政治上罗素的立场接近于民主社会主义:他支持政府为穷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伯特兰·罗素 - 不朽著作

伯特兰·罗素

《哲学问题》

《西方哲学史》,(1950年,因书获得诺贝尔奖)

《幸福之路》(1930年)

《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

《婚姻与道德》(1929年)

《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年)

《权威与个人》

《科学的未来》

《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

《权力:一种新的社会分析》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1910-1013年)

《数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1903年)

罗素自传

《中国问题》

《宗教与科学》

《工业文明的前景》

《自由之路》

《文明之路》

《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1927年)

《人类为什么战斗》

《心灵分析》

《物性分析》(The Analysis of Matter)

《自由与组织》

《罗素五大讲演》1920

《中国的问题》1920

[1]


相关内容

  • 简论罗素的中国教育问题
  • 第22卷第2期2009年6月 阼窑口职业技术孝院净棵 Journal of v01.22 N..2 zl姗面iakoIl Vocationaland TechnicalCollege June,2009 简论罗素的中国教育问题 袁鲁宁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上海200241) 摘要:伯特兰・罗素是2 ...

  • 历届英国首相
  • 英相漫谈 英国首相从沃波尔到现在一共53位,今天的首相权利越来越大,他可以选择他的部长,他可以解散议会,如果他是保守党人,他还可以任命党的主席,这些手持国家大权的首相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包括一位业余科学家.一位哲学家.一些赛马迷和放荡之徒,一位小说家.一位历史学家和一员名将 ...

  • 外国数学家
  • 欧几里得(前325-前265) 公元前3世纪中叶,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问一位数学家:有没有不学习<几何原本>,即可掌握 几何学的捷径.数学家断言回答:世界上没有通向几何的平易之路.这位数学专家就是<几何原本>的作者.古希腊大名鼎鼎的欧几里得 . 阿基米德(Archimedes, ...

  • 流行哲理小品(外国卷)内容简介及目录
  • 流行哲理小品(外国卷) 前言: 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来这世上走一遭的使命.然而,失却了方向的盲目劳碌却在日复一日地磨损着我们的梦想与激情.于是,诸多不堪重负的人开始懈怠了,麻木了,而一任珍贵的时光在有限的生命中因毫无意义的奔忙而被无情地挥霍掉. 人之异于禽兽,唯思想的不同而已.而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基于 ...

  • 人物类经典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 总统的包容 一阵紧急的报警声,打破了沉寂的巴黎城市上空.没一会儿,在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前面,便拉起了长长的红色警戒线,几名身着警服的法国警察站立门口,严阵以待.博物馆内气氛严肃,空气沉闷.原来,该博物馆内一本价值高达800万欧元(约合1100万美元)的素描簿被盗.这本素描簿的创作者就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 ...

  • 漫威迷来一发,17部超级英雄电影的正确观影顺序
  • 如果你也觉得看漫威系列电影故事乱七八糟因果错乱找不着逻辑的话--你一定会感谢这个顺序清单的-- 1<钢铁侠>★ <钢铁侠>是2008年上映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漫威电影宇宙的第一部影片,由乔恩·费儒执导,小罗伯特·唐尼及格温妮斯·帕特洛等人主演. 关键人物:钢铁侠 2<无 ...

  • 完美破解理发师悖论
  • 完美破解理发师悖论 理发师悖论: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 ...

  • 罗素爱情三要素
  • 引自<罗素自传>序言. 我为何而生 伯特兰·罗素 有三种情感,单纯而强烈,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挟卷着我在漂泊不定的路途中东飘西荡,飞越苦闷的汪洋大海,直抵绝望的边缘. 我之所以追寻爱情,首先,爱情使人心醉神迷,如此 ...

  • 悖论的发展
  •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悖论的发展 课题小组成员:苗佳智* 张义恒 韩向阳 冯东 葛泳琪 单啸雷 江海洋 学校名称:西飞一中 指导教师:路升社 结题时间: 目录 摘 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