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闭门读禁书 是什么意思?

在印刷历史更为悠久的中国,文字和书籍所经受的专制皇权制造的危难和灾祸几乎罄竹难书。

早在纸出现之前,文字审查就已经成为传统,“笔则笔,削则削”;“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开中国思想钳制之先河,“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非秦记皆烧之”。这场暴政彻底终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

唐代出现雕版印刷书,进入印刷时代后,图书遭遇的管制一代比一代严酷。宋朝几乎每个皇帝都颁布过“禁止擅镌”的诏令,并设有专门的图书审查和禁书机构;绍兴十五年(1146年)诏令称:“自今民间书坊刊行文籍,先经所属看详,又委教官讨论,择其可者,许之镂板”;书籍出版必须由“选官详定,有益于学者,方许镂版,候印讫送秘书省,如详定不当取勘施行,诸戏亵之文,不得雕印”。

文字狱最残酷莫过满清。

女真以野蛮落后(甚至被称为“野人女真”)建立清朝,文化自卑导致对书籍的焦虑和毁灭达到极致,因为著书印刷而被凌迟杖毙、诛灭三族、剖棺戮尸、挫骨扬灰者不胜枚举。龚自珍写诗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在《大清律例》中,“大逆”罪是指“不利于君”的“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属行为罪,与文字思想无关,但皇帝口含天宪,法律作为文字不过是皇帝新装罢了。乾隆帝常标榜自己“不以语言文字罪人”,却每以“大逆”罪滥造文字狱。庄氏《明史》案中,包括编撰、写字、刻版、校对、印刷、装订以及卖书、购书、藏书、读书,几乎所有与该书有关的人都遭到屠杀和残害。仅乾隆四十年(1775年),焚书事件就出现了24次,13800部书被毁。

作为乾隆的文治武功之一,《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457种,而焚毁者却达2665种。乾隆在关于编撰《四库全书》的上谕中称:“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若此次传谕之后,复有隐匿存留,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日后别经发觉,其罪转不能逭(赦免),承办之督抚等亦难辞咎。”根据陈乃乾《禁书总录》统计,全毁书2453种,抽毁书402种,销毁书版50种,销毁石刻24种。历史学家吴晗叹道,“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

禁书与焚书固然可以扼杀思想文明,但却常常激发起更可怕的暴力革命,正所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历史如大浪淘沙,那些不可一世的王朝都已雨打风吹去,只有这些“禁书”留传下来。“雪夜关门读禁书”甚至成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特殊雅好。

谤声易弥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正如王朝的命运就是皇帝的命运,书的命运其实也是作者的命运。书籍作为人的产物,不仅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而且它具有超越于人的神奇力量;甚至说,每一个人最后都将终结于一本书中。人没有了,书永远存在。中国自古有“立言”之说,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他是因为其著作而存在的。

从《尚书》、《孙子》、《水浒》、《金瓶梅》、《东坡文集》到《武备志》、《天工开物》、《焚书》,这些代表中国文明的图书都曾遭到严禁和毁灭。

最为讽刺的是,“清代文字狱中禁止的大多数书一直被保存下来,而大多数遗失的作品并不在被禁之列”。

(本文节选自《现代的历程》一书)

在印刷历史更为悠久的中国,文字和书籍所经受的专制皇权制造的危难和灾祸几乎罄竹难书。

早在纸出现之前,文字审查就已经成为传统,“笔则笔,削则削”;“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开中国思想钳制之先河,“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非秦记皆烧之”。这场暴政彻底终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

唐代出现雕版印刷书,进入印刷时代后,图书遭遇的管制一代比一代严酷。宋朝几乎每个皇帝都颁布过“禁止擅镌”的诏令,并设有专门的图书审查和禁书机构;绍兴十五年(1146年)诏令称:“自今民间书坊刊行文籍,先经所属看详,又委教官讨论,择其可者,许之镂板”;书籍出版必须由“选官详定,有益于学者,方许镂版,候印讫送秘书省,如详定不当取勘施行,诸戏亵之文,不得雕印”。

文字狱最残酷莫过满清。

女真以野蛮落后(甚至被称为“野人女真”)建立清朝,文化自卑导致对书籍的焦虑和毁灭达到极致,因为著书印刷而被凌迟杖毙、诛灭三族、剖棺戮尸、挫骨扬灰者不胜枚举。龚自珍写诗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在《大清律例》中,“大逆”罪是指“不利于君”的“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属行为罪,与文字思想无关,但皇帝口含天宪,法律作为文字不过是皇帝新装罢了。乾隆帝常标榜自己“不以语言文字罪人”,却每以“大逆”罪滥造文字狱。庄氏《明史》案中,包括编撰、写字、刻版、校对、印刷、装订以及卖书、购书、藏书、读书,几乎所有与该书有关的人都遭到屠杀和残害。仅乾隆四十年(1775年),焚书事件就出现了24次,13800部书被毁。

作为乾隆的文治武功之一,《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457种,而焚毁者却达2665种。乾隆在关于编撰《四库全书》的上谕中称:“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若此次传谕之后,复有隐匿存留,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日后别经发觉,其罪转不能逭(赦免),承办之督抚等亦难辞咎。”根据陈乃乾《禁书总录》统计,全毁书2453种,抽毁书402种,销毁书版50种,销毁石刻24种。历史学家吴晗叹道,“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

禁书与焚书固然可以扼杀思想文明,但却常常激发起更可怕的暴力革命,正所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历史如大浪淘沙,那些不可一世的王朝都已雨打风吹去,只有这些“禁书”留传下来。“雪夜关门读禁书”甚至成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特殊雅好。

谤声易弥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正如王朝的命运就是皇帝的命运,书的命运其实也是作者的命运。书籍作为人的产物,不仅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而且它具有超越于人的神奇力量;甚至说,每一个人最后都将终结于一本书中。人没有了,书永远存在。中国自古有“立言”之说,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他是因为其著作而存在的。

从《尚书》、《孙子》、《水浒》、《金瓶梅》、《东坡文集》到《武备志》、《天工开物》、《焚书》,这些代表中国文明的图书都曾遭到严禁和毁灭。

最为讽刺的是,“清代文字狱中禁止的大多数书一直被保存下来,而大多数遗失的作品并不在被禁之列”。

(本文节选自《现代的历程》一书)


相关内容

  • 在草尖上奔走(4)
  • 马德 避开喧嚣尘世,你也未必读得下去书. 因为远避深山古刹,走远的只是你的身体,而非内心. 心乃动根,心动躁生.故静心是根本,达物我一空,动静两忘的境界,才是读书之妙境. 读书见得淫乱,未必是坏书. 观其内涵不淫,察其要旨不乱,就不该以坏书论处. 心原本清芬恬愉,卷舒自由,行止在我,自也不会被其鼓惑 ...

  • 读书这么好的事
  • 留在我们身上的种子和朝向自我的过程 读书给人带来的变化,不单单使人接触和了解一个他之外的广大世界,而且引起他自身内部的变化.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说:"青少年的 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实际作用,原因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 ...

  • 饥饿与餍足时代的阅读
  • 作为人,其实真应该好好享受这种人较之非人更其为人的享受,而不必非要等到物质短缺的饥饿时代才肯想到它. 在"高级老头"北岛老师"充满了可感性细节"却不免被视为怀旧的<城门开>里,有篇<读书>,读来不免令人心有戚戚焉. 北老师说," ...

  • 有关"雪"的典故
  • 柳絮因风 晋谢太傅大雪家宴,子女侍坐.公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不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称赏. 雪水烹茶 宋陶穀得党家姬,遇雪,取雪水烹茶,请姬曰:"党家亦知此味否?"姬曰:&q ...

  •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学习导航(五赵普)
  • 五 赵 普 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 读前要热身 <雪夜访普图>赏析 此图描写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据<宋史·赵普本传>记载:"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问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 ...

  • 人生三境说
  •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说大多人都知道,孔子也有人生三境说:"少年人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中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老年人血气已衰,戒之在得." 王国维的不说了,孔子的"三戒"恰恰与身体的可能性相反,也不说了,说说一些意想不到的别样的"三境". 20 ...

  • 读书是风雅乐事阅读答案
  • 阅读<读书是风雅乐事>,回答问题. 读书是风雅乐事 鲁先圣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 要领,还可以不 ...

  • 一个雪夜的遭遇
  • 船工阿福解下缆绳,长篙一撑,船就箭一般在水面上射了开去.这时,天已经阴沉下来,不远处的山峦上铅色的云层愈压愈低,西北风从水面上吹过来,把我那件玄色的大氅吹得呼啦作响. "呀,下雪了."阿福抬起头,惊讶地说. 是真的下雪了.现在下的还只是雪粒儿,像撒开去的盐粒,又白又密,落在水面上 ...

  • [上下五千年]目录
  • <上下五千年>(曹余章著)目录 1 开天辟地的神话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3 黄帝战蚩尤 4 尧舜让位 5 大禹治水 6 神箭手后羿 7 商汤和伊尹 8 盘庚迁都 9 姜太公钓鱼 10 奴隶倒戈 11 周公辅成王 12 国人暴动 13 骊山上的烽火 14 囚车里的人才 15 曹刿抗击齐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