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薄膜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与应用

NanomateriaI&Structure

纳米薄膜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与应用

沈海军,穆先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南京210016)

摘要:介绍了纳米薄膜的分类以及纳米薄膜的光学、力学、电磁学与气敏特性;综述了现有的溶胶一凝胶法、L-B膜法、电化学沉积法、化学汽相沉积、低能团簇束沉积法、真空蒸发法、溅射沉积、分子与原子柬外延、分子自组装等纳米薄膜制备技术;概括了纳米薄膜的应用。关键词:纳米薄膜;特性;制备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B383;TB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76(2005)11-0506—05

Classification,Properties,Preparation

Methods

andApplicationof

SHEN

Nano・Membranes

Hai-jnn,MU

Xian—eai

School矿Aeronaulicsaztd

stronautics,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stronoutkzs,Ntmjing210016,China)

Abstract:Thepropertiessuch

classificationand

are

the

optical,nmchazfieal,electro—magnetieal,and

current

gas—sensitive

ofnano—membranesintroduced.Somemethodsto

producenano—membranes,

depo-

or

as,sol—gelmethod,L—B

membrane

method,electro-chemical

deposit,chemicalvapor

sition,low—energyclusterbeamevaporation,vacuunl

atomicbranes

evaporation,spatterdeposition,molecular

of

beamepitaxy

are

andmolecular

self-organization,are

reviewed.Applications

nano—men—

summarized.

Keywords:nano—membranes;properties;preparationmethod;application

引言

2纳米薄膜的分类

关于纳米薄膜的分类,目前有多种分法口,…。(1)据用途划分

纳米薄膜可按用途分为纳米功能薄膜和纳米结构薄膜。纳米功能薄膜是利用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力、电、光、磁等方面的特性,通过复合制作出同基体功能截然不同的薄膜。纳米结构薄膜则是通过纳米粒子复合,对材料进行改性,是以提高材料在机械性能为主要目的的薄膜。

(2)据层数划分

按纳米薄膜的沉积层数,可分为纳米(单层)

纳米薄膜是指尺寸在nffl量级的颗粒(晶粒)构成的薄膜或者层厚在nm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薄膜,通常也称作纳米颗粒薄膜和纳米多层薄膜o]。由于纳米薄膜具有独特的光学、力学、电磁学与气敏特性,因而在重下业、轻工业、军事、石化等领域表现fhr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各种具有某种特性或功能的纳米薄膜,人们已发掘了包括溶胶一凝胶法、L—B膜法、电化学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低能纠簇束沉积、真空蒸发法、溅射沉积、分子与原子束外延、分子自组装等在内的诸多方法。

收稿日期:2004—12一13

微纳电子技术

万方数据 

2005年第11期●目4》

。,搿锄…。《机。,.厦篇。锄/November2005

NanomateriaI&Structure

薄膜和纳米多层薄膜。其中,纳米多层薄膜包括我们平常所说的“超晶格”薄膜,它一般是由几种材料交替沉积而形成的结构交替变化的薄膜,各层厚度均为11111级。组成纳米(单层)薄膜和纳米多层薄膜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半导体、绝缘体、有机高分子,也可以是它们的多种组合,如金属一半导体、金属-绝缘体、半导体一绝缘体、半导体一高分子材料等,而每一种组合都可衍生出众多类型的复合薄膜。

(3)据微结构划分

按纳米薄膜的微结构,町分为含有纳米颗粒的基质薄膜和ilm尺寸厚度的薄膜。纳米颗粒基质薄膜厚度可超出nm量级,但由于膜内有纳米颗粒或原子团的掺人,该薄膜仍然会呈现出一些奇特的调制掺杂效应;nm尺寸厚度的薄膜,其厚度在11211量级,接近电子特征散射的平均自由程,因而具有显著的量子统计特性,可组装成新型功能器件,如具有超高密度与信息处理能力的纳米信息存贮薄膜、具有典型的周期性调制结构的纳米磁性多层膜等。

(4)据组分划分

按纳米薄膜的组分,可分为有机纳米薄膜和无机纳米薄膜。有机纳米薄膜主要指的是高分子薄膜,而无机纳米薄膜主要指的是金属、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等纳米薄膜。

(5)据薄膜的构成与致密度划分

按薄膜的构成与致密程度,可分为颗粒膜和致密膜。颗粒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形成的膜,颗粒间呵以有极小的缝隙,而致密膜则是连续膜。

(6)据应用划分

按纳米薄膜在实际中的应用,可分为纳米光学薄膜、纳米耐磨损与纳米润滑膜、纳米磁性薄膜、纳米气敏薄膜、纳米滤膜等。

隙将有所增大,会出现吸收光谱的蓝移与宽化现象。如纳米TiOJSnO:纳米颗粒膜具有特殊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其吸收光谱较块体发生了显著的“蓝移”与宽化,抗紫外线性能和光学透过性良好。尽管如此,在另外一些纳米薄膜“中,由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内应力的增加以及缺陷数量增多等因素,材料的电子波函数出现了重叠或在能级间出现了附加能级,又使得这些纳米薄膜的吸收光谱发生r“红移”。

(2)光学非线性

弱光强的光波透过宏观介质时,介质巾的电极化强度常与光波的电场强度具有近似的线性关系。但是,当纳米薄膜的厚度与激子玻尔半径相比拟或小于激子玻尔半径cfo时,在光的照射下,薄膜的吸收谱上会出现激子吸收峰。这种激子效应将连同纳米薄膜的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一道使得强光场中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外加电磁场的关系出现附加的2次、3次乃至高次项。简单地讲,就是纳米薄膜的吸收系数和光强之间出现了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可通过薄膜的厚度、膜中晶粒的尺寸大小来进行控制和调整。

3.2力学性能

(1)硬度

位错塞积理论认为,材料的硬度一与微结构的特征尺寸A之间具有近似的Hall—Perch关系式-o

or=o'o+(A/Ao)4

式中,%为宏观材料的硬度;Ao为常数。对于纳米薄膜来说,特征尺寸^为膜的厚度。由该关系式可以得出,特征尺寸A很小的纳米薄膜将具有很高的硬度。

此外,纳米多层膜的硬度还与薄膜的组分、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一般来说,在纳米薄膜中添加适量的硬质相可使薄膜的硬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耐磨性

研究表明,多层纳米膜的调制波长越小,其磨损临界载荷越大,抗磨损力越强。之所以如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释。首先,从结构上看,多层膜的晶粒很小,原子排列的晶格缺陷的可能性较大,晶粒内的晶格点阵畸变和晶格缺陷很多,这

2005年第11期

3纳米薄膜的光学、力学、电磁学与

气敏特性

3.1光学性能

(1)吸收光谱的“蓝移”、宽化与“红移”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界面效应,因而,当膜厚度减小时,大多数纳米薄膜能

2005●《l》.,彩。。.。,《葫,—,厦施嘞,’November万方数据 

微纳电子技术

畸变和缺陷使得晶粒内部的位错滑移阻力增加;此外,多层膜相邻界面结构非常复杂,不同材料的位错能各异,这也导致界面上位错滑移阻力增大;最后,纳米薄膜晶界长度也比传统晶粒的晶界要长得多,这也使晶界上的位错滑移障碍变得显著。总之,上述的这些因素使纳米多层膜发生塑性变形的流变应力增加,且这种作用随着调制波长的减小而

增强。

4纳米薄膜的制备技术

目前诸多的纳米薄膜制备技术,从原理上进行归类,大致可归为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两大类。其中,化学方法主要包括soI-gel法、L—B膜法、电沉积法、化学汽相沉积(CVD)等,而物理方法则主要包括低能团簇束沉积法、真空蒸发法、溅射沉积、分子束与原子束外延技术和分子自组装技术

等。

(3)韧性

纳米薄膜,特别是纳米多层膜的增韧机制可归结为裂纹尖端钝化、裂纹分支、层片拔出以及沿界面的界面开裂等诸多因素。这种增韧机制通常可通过薄膜界面作用和单层材料的塑性来加以解释。当调制波长不是很小时,多层膜中的子层材料基本保持其本征的材料特点,即薄膜的塑性主要取决于基体本身的变形能力;但是,当调制波长减小至nm量级,多层膜界面含量增加时,各单层膜的变形能力增加,同时裂纹扩展的分支也增多,但是,这种裂纹分支又很难从一层薄膜扩展至另一层薄膜,因此,纳米多层薄膜的韧性增大。

3.3电磁学特性

4.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163通常是:先采用金属醇盐水解制备溶胶;再将基片溶人其中,以一定速度向上提拉出液面时形成液膜,或者是将溶胶滴到清洁的基体上,在匀胶机上匀胶;然后将基体放人烘箱内烘烤或在自然条件下干燥,从而制备出各种相应所需的纳米薄膜。溶胶一凝胶法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薄膜制备方法。目前,人们已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微孔SiO:薄膜和SnO:纳米粒子膜、SiC/A1N膜、ZnS/Si膜、CuO/Si02、Ti02膜等。

4,2

L-B膜技术

能形成L.B膜的材料,大都是表面活性分子,即双亲分子。若将这些双亲性分子置于水面,便会在气一液界面形成紧密定向排列的单分子膜。当固体基板一次或多次侵入并拔出该溶液时,基体表面便会形成单层的或多层的分子薄膜。一般说来,一种好的I,B成膜材料,其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

纳米薄膜的电磁学特性包括纳米薄膜的电学特性、磁学特性与巨磁电阻特性。研究表明,纳米薄膜的电学特性不仅与纳米薄膜的厚度有关,而且还与纳米薄膜巾颗粒的尺寸有关。当薄膜的厚度或者颗粒的尺寸减小至nnl量级时,导电性会发生显著变化,甚至材料原本的电学性能丧失。纳米薄膜磁学特性主要来自纳米薄膜的磁性各向异性。一般的薄膜材料大都是平面磁化的,但是nla3级厚度的磁性薄膜的易磁化方向却是薄膜的法向,即纳米磁性薄膜具有垂直磁化的特性。纳米薄膜的巨磁电阻效应指的是纳米磁性薄膜的电阻率受材料磁化状态的变化而呈现显著改变的现象。3.4气敏特性

纳米薄膜的气敏特性指的是一些纳米薄膜借助于其大的比表面积或大量表面微观活性中心,如不饱和键等,对特定气体进行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特性,如SnO:超微粒薄膜可吸附很多氧,而且只对醇敏感。因此,可以利用该纳米薄膜制作出相应的气敏感应器件。

性能比例要合适。比如最典型成膜物质——脂肪

酸,它具有亲水基团的头一COOH和疏水基团的尾一(CH:),6CH,,常被用来制备分子层次性和膜厚可控的分子薄膜。4.3电化学沉积

电沉积法是在含有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氧化物或非金属水溶液中,通过恒电压,在不同电极表面合成金属或化合物薄膜,电沉积法通常可制得较为致密的纳米薄膜。如Shirkh等人在硝酸钠和甲醇电解液中,通过5~20p,A/cm的恒电流,电解Ti(OCH3)。溶液,最终在电极上生成了厚40t.zm的氧化钛膜等”]。

4.4化学汽相沉积

化学汽相沉积法主要被用来制备纳米微粒薄膜

微纳电子技术

万方数据2005年第11期●《l》 

.,维妇。…。g,磊。菇.磊薪,《铲/November

2005

NanomateriaI&Structure

材料,制备过程中常涉及常压、低压、等离子体的辅助气相反应。在高温等离子体辅助汽相制备纳米薄膜时,气压、气流流速、基片温度等因素在纳米微粒薄膜生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采用化学汽相沉积制备的半导体、氮化物、碳化物薄膜还需要后处理来控制非晶薄膜的晶化过程,如刘学建等人在高纯氮载气中,以三氯硅烷(TCS)和氨气为硅源和氮源制备的氮化硅薄膜

(SiN;)‘8。

在一定的晶体材料的衬底上,沿着衬底表面外延伸生长出一层其他晶体薄膜。它类似于真空热蒸镀,可把构成晶体的各个组分和预掺杂的原子(或分子)以一定的热运动速度按一定比例从束源炉中喷射到基片上,进行晶体外延生长单晶膜。它是真空热蒸镀方法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采用外延生长最常见的纳米硅基半导体薄膜有绝缘体上硅(SoI)材料、锗硅(SiGe)异质材料等[9]。4.9分子自组装技术

自组装是依赖分子间非共价键力白发结合成稳定的聚集体的过程。自从80年代最早被提出以来,人们已从双液态隔膜(BLM)技术发展到了SBLM技术,已在分子组装有序分子薄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Yang等人采用多孔纳米结构自组装技术将正硅酸乙酚(TEOS)与氯代十六烷基三甲镀的酸性水溶液混合,然后让其在新鲜解理云母表面上于80℃下成核生长,得到了取向生长连续的介孔SiO:薄膜等““。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工作者成功地合成了蘑菇形状的高分子聚集体,并以此为结构单元,自组装了具有纳米结构的超分子多层

膜[“1等。

4.5低能团簇束沉积法

低能团簇束沉积方法制备纳米薄膜时,先将所沉积材料激发成原子状态,然后以Ar,He作为载气使之形成团簇,同时采用电子束使团簇离化,利用质谱仪进行分离,从而控制一定质量、一定能量的团簇沉积而形成薄膜。在这种条件下沉积的团簇在撞击表面时并不破碎,而是近乎随机分布;当团簇的平均尺寸足够大,其扩展能力受到限制,沉积薄膜的纳米结构对团簇尺寸具有很好的记忆特性。

4.6真空蒸发法

真空蒸发法,即物理汽相沉积法,其实质是将待镀膜的物质蒸发气化,并使气化的分子或原子在蒸发源与基体之间运动,由于基体的温度常常远低于蒸发源的温度,因此气化的分子或原子就会在基体上凝聚、成核、生长,最终形成连续的薄膜,由气相变为固相。4.7溅射沉积

所谓溅射沉积,就是通过高能粒子(通常包括高能电子、离子、中性粒子等)轰击靶面,使靶面上的原子或分子溅射…靶面,并在待镀膜的基体上沉积成膜。目前溅射沉积技术中最常用的是离子束溅射沉积,这主要原因是离子束在电场作用下更容易获得较大的动能。此外为了增加成膜速度,常在靶面与基体之问施加电磁场,即采用所谓的磁控溅射技术,以提高气体分子的电离速度与薄膜生长速

度。

4.8分子与原子束外延技术

5纳米薄膜的应用

5.1纳米光学薄膜

利用纳米薄膜吸收光谱的蓝移与红移特性,人们已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紫外吸收薄膜和红外反射薄膜,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取得应用。如在平板玻璃的两面镀制的Ti02纳米薄膜,在紫外线作用下,该薄膜可分解沉积在玻璃上的有机污物,氧化室内有害气体,杀灭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病毒(J21;在眼镜上镀制的TiO:纳米粒子树脂膜或Fe20,纳米微粒聚醇酸树脂膜,可吸收阳光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人的视力;在灯泡罩内壁涂敷的纳米SiOz和纳米TiO:微粒多层干涉膜,灯泡不仅透光率好,而且具有很强的红外线反射能力,可大大节约电能等。此外,利用Si纳米晶粒薄膜的紫外线光致发光特性,还可获得光致变色效应f1“,从而产生新的防伪、识别手段。

5.2纳米耐磨损膜与纳米润滑膜

在一些硬度高的耐磨涂层/薄膜中添入纳米

分子与原子束外延生长通称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或ABE(atomic

beam

epitaxy),是

高真空环境下的薄膜沉积技术。所谓“外延”就是

2005●目叵嗲。缀轨。。。幺概。‰芬∥/N。vember万方数据 

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第11期

NanomateriaI&Structure

相,可进一步提高涂层/薄膜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保持较高的韧性m]。此外,一些表面涂层/薄膜中加入一些纳米颗粒,如C。富勒烯、巴基管等还可达到减小摩擦系数的效果,形成自润滑材料,甚至获得超润滑功能。事实上,在Ni等基体表面上沉积纳米Ni—La曲,薄膜后,除了可以增加基体的硬度和耐磨性外,材料的耐高温、抗氧化性也显著提高。

5.3纳米磁性薄膜

经过纳米复合的涂层/薄膜具有优异的电磁性能”J。利用纳米粒子涂料形成的涂层/薄膜具有良好的吸波能力,可对飞行器、重型武器等装备起到隐身作用;纳米氧化钛、氧化铬、氧化铁和氧化锌等具有半导体性质的粒子,加人到树脂中形成涂层,有很好的静电屏蔽性能;纳米结构的Fe/Cr,Fe/Cu,Co/Cu等多层膜系统具有巨磁阻效应,可望作为应用于高密度存储系统中的读出磁头、磁敏传感器、磁敏开关等。5.4纳米气敏薄膜

由于气敏纳米膜吸附了某种气体以后会产生物理参数的变化,因此可用于制作探测气体的传感器。目前研究最多的纳米气敏薄膜是SnO:超微粒膜_l“,该膜比表而积大,且表面含有大量配位不饱和键,非常容易吸附各种气体在其表面进行反应,是制备气敏传感器的极佳功能材料。5.5纳米滤膜

纳米滤膜是一种新型的分离膜,可分离仅在分子结构上有微小差别的多组分混合物,它常常被用来在溶液中截留某些有机分子,而让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自由通过D71。目前商业化的纳米滤膜的材质多为聚酰胺、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这些纳米滤膜除了具有微筛孔外,滤膜上各基团往往还带有电荷,因此,还可以对某些多价的离子进行截留,而让其他离子通过滤膜。现在,纳米滤膜已经在石化、生化、食品、纺织以及水处理等方面得到

广泛应用。

述,对纳米薄膜的特性、制备技术及其应用做了全面的介绍。参考文献:

[i]潘峰,范旒殿纳米磁性多层膜研究进展[J]

22:9.

物理,1991,

[2]沈海军.纳米科技导论[A].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材[M].

2004.

[3]邱成军,曹茂盛.纳米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

工程.2001.19(4):132—137

[4]王汉春,周志有纳米Ni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效

应[J]科学通报,2004,49(1):57—60

[5]卢柯,卢磊金属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J]

报,2000,36(8):785-789.

[6]QIUSQ,CHENGX.PreparationofNi

valuationoftheirtribological

in

金属学

nanoparfielesand

e・

performance聃potentialadditives

uils[J].JoundofTribology.200l,123(3):441一“3

FabricationTi02

andeharaetefization

of

[7]SKIRKHH,ZADEH

alkoxy—derived

nannphase

eoatngs[J]

Nanc,structurad

Materials,1995.5(1):33—40

[8]刘学建,金承钰,张俊计低压CVD氮化硅薄膜的沉积速率

和表面形貌[J]

无机材料学报,2004,19(2):379-384.

[9]沈海军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J].微纳米电子技术.

2004,41(6):14—18

N0]YANG

ed703

H,KUPERMANA,COOMBSN.Synthesisof

ON

orient-

mesoporoussilicafilmsmica[J].Nature,1996,379:

[11]STUP

Super-amolecularmaterials:self-organiznd

llalttOR-

tructures[J].Science,1997,276:384

[12]赵年伟,王伟.纳米材料和技术在玻璃行业的应用[J].玻

璃,2002,【2):36.

[13]吴r.明,杜开放.WO,纳米薄膜的制备与气致变色特性研究

[J]功能材料,2003,34(6):707-710.

【14]温诗铸,锥建斌.纳米薄膜润滑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1,41(4):63~68.

[15]王合英,马振伟.FeTiN纳米薄膜的结构和软磁性能[J].

材料研究学报.1999,j3(4):343—346[16]SHIERBAUM

KD.WEIMARu,GOPEL

andthin

film

chemical

W.Comparisionof

8eR80l'based

upon

eermic,thick-film

sn仉[J].Sensors[17]NYSTROM

retention98:249.

andActuators

B,1992,(7):709—716

M,KAIPIL

L,LUQUESFouling.detentionand

MembrSci,1995,

ofnanofilter

membranes[J]

作者简介:

6结论

对纳米薄膜的分类、光学、力学、电磁学与气敏特性及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进行了全面综

2005年第1

沈海军(1971一),男,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副教授,目前主编教材1部,已发表(录用)论文60篇.主要从事纳米电子器件表征、量子力学、破坏力学、有限元分析、腐蚀疲劳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微纳电子技术

万方数据 

1期●目Il多

.花。。。;。。,《萌。机磊嘏硝缈,/November

2005

纳米薄膜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与应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沈海军, 穆先才, SHEN Hai-jun, MU Xian-cai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南京,210016微纳电子技术

MICRONANOELECTRONIC TECHNOLOGY2005,42(11)6次

参考文献(17条)

1.沈海军 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期刊论文]-微纳电子技术 2004(06)

2.刘学建;金承钰;张俊计 低压CVD氮化硅薄膜的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期刊论文]-无机材料学报 2004(02)3.SKIRKH H;ZADEH M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koxy-derived nanophase TiO2 coatngs[外文期刊] 1995(01)

4.QIU S Q;CHEN G X Preparation of Ni nanoparticle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as potential additives in oils[外文期刊] 2001(03)

5.卢柯;卢磊 金属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金属学报 2000(08)

6.王汉春;周志有 纳米Ni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效应[期刊论文]-科学通报 2004(01)7.邱成军;曹茂盛 纳米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04)8.沈海军 纳米科技导论 2004

9.NYSTROM M;KAIPIL L;LUQUE S Fouling,detention and retention of nanofilter membranes[外文期刊]1995(3)

10.SHIERBAUM K D;WEIMAR U;GOPEL W Comparision of cennic,thick-film and thin film chemical sensorsbased upon SnO2[外文期刊] 1992(07)

11.王合英;马振伟 FeTiN纳米薄膜的结构和软磁性能 1999(04)

12.温诗铸;雒建斌 纳米薄膜润滑研究[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13.吴广明;杜开放 WO3纳米薄膜的制备与气致变色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功能材料 2003(06)14.赵年伟;王伟 纳米材料和技术在玻璃行业的应用[期刊论文]-玻璃 2002(02)

15.STUP S I Super-amolecular materials:self-organized nanostructures[外文期刊] 1997(5311)

16.YANG H;KUPERMAN A;COOMBS N Synthesis of oriented mesoporous silica films on mica[外文期刊] 199617.潘峰;范旒殿 纳米磁性多层膜研究进展 1991

引证文献(6条)

1.刘国征.夏宁.刘小鱼.赵明静.赵瑞金 稀土磁性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稀土 2010(1)2.陈晖.周细应.言智 气相沉积法的薄膜制备研究[期刊论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0(2)

3.林晓娉.何丽静.张建军.王晓东.王铁宝 离子束沉积Al2O3纳米薄膜微观结构及形貌研究[期刊论文]-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9(1)

4.姜先果.诸富根 纳米金膜对巯基化合物的吸附特性研究[期刊论文]-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8(1)5.潘丽秋.刘孝恒 空气-水界面氧化物薄膜研究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江苏化工 2007(4)6.穆武第.程海峰.唐耿平 超晶格热电薄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期刊论文]-材料导报 2007(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ndzjs200511004.aspx

NanomateriaI&Structure

纳米薄膜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与应用

沈海军,穆先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南京210016)

摘要:介绍了纳米薄膜的分类以及纳米薄膜的光学、力学、电磁学与气敏特性;综述了现有的溶胶一凝胶法、L-B膜法、电化学沉积法、化学汽相沉积、低能团簇束沉积法、真空蒸发法、溅射沉积、分子与原子柬外延、分子自组装等纳米薄膜制备技术;概括了纳米薄膜的应用。关键词:纳米薄膜;特性;制备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B383;TB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76(2005)11-0506—05

Classification,Properties,Preparation

Methods

andApplicationof

SHEN

Nano・Membranes

Hai-jnn,MU

Xian—eai

School矿Aeronaulicsaztd

stronautics,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stronoutkzs,Ntmjing210016,China)

Abstract:Thepropertiessuch

classificationand

are

the

optical,nmchazfieal,electro—magnetieal,and

current

gas—sensitive

ofnano—membranesintroduced.Somemethodsto

producenano—membranes,

depo-

or

as,sol—gelmethod,L—B

membrane

method,electro-chemical

deposit,chemicalvapor

sition,low—energyclusterbeamevaporation,vacuunl

atomicbranes

evaporation,spatterdeposition,molecular

of

beamepitaxy

are

andmolecular

self-organization,are

reviewed.Applications

nano—men—

summarized.

Keywords:nano—membranes;properties;preparationmethod;application

引言

2纳米薄膜的分类

关于纳米薄膜的分类,目前有多种分法口,…。(1)据用途划分

纳米薄膜可按用途分为纳米功能薄膜和纳米结构薄膜。纳米功能薄膜是利用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力、电、光、磁等方面的特性,通过复合制作出同基体功能截然不同的薄膜。纳米结构薄膜则是通过纳米粒子复合,对材料进行改性,是以提高材料在机械性能为主要目的的薄膜。

(2)据层数划分

按纳米薄膜的沉积层数,可分为纳米(单层)

纳米薄膜是指尺寸在nffl量级的颗粒(晶粒)构成的薄膜或者层厚在nm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薄膜,通常也称作纳米颗粒薄膜和纳米多层薄膜o]。由于纳米薄膜具有独特的光学、力学、电磁学与气敏特性,因而在重下业、轻工业、军事、石化等领域表现fhr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各种具有某种特性或功能的纳米薄膜,人们已发掘了包括溶胶一凝胶法、L—B膜法、电化学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低能纠簇束沉积、真空蒸发法、溅射沉积、分子与原子束外延、分子自组装等在内的诸多方法。

收稿日期:2004—12一13

微纳电子技术

万方数据 

2005年第11期●目4》

。,搿锄…。《机。,.厦篇。锄/November2005

NanomateriaI&Structure

薄膜和纳米多层薄膜。其中,纳米多层薄膜包括我们平常所说的“超晶格”薄膜,它一般是由几种材料交替沉积而形成的结构交替变化的薄膜,各层厚度均为11111级。组成纳米(单层)薄膜和纳米多层薄膜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半导体、绝缘体、有机高分子,也可以是它们的多种组合,如金属一半导体、金属-绝缘体、半导体一绝缘体、半导体一高分子材料等,而每一种组合都可衍生出众多类型的复合薄膜。

(3)据微结构划分

按纳米薄膜的微结构,町分为含有纳米颗粒的基质薄膜和ilm尺寸厚度的薄膜。纳米颗粒基质薄膜厚度可超出nm量级,但由于膜内有纳米颗粒或原子团的掺人,该薄膜仍然会呈现出一些奇特的调制掺杂效应;nm尺寸厚度的薄膜,其厚度在11211量级,接近电子特征散射的平均自由程,因而具有显著的量子统计特性,可组装成新型功能器件,如具有超高密度与信息处理能力的纳米信息存贮薄膜、具有典型的周期性调制结构的纳米磁性多层膜等。

(4)据组分划分

按纳米薄膜的组分,可分为有机纳米薄膜和无机纳米薄膜。有机纳米薄膜主要指的是高分子薄膜,而无机纳米薄膜主要指的是金属、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等纳米薄膜。

(5)据薄膜的构成与致密度划分

按薄膜的构成与致密程度,可分为颗粒膜和致密膜。颗粒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形成的膜,颗粒间呵以有极小的缝隙,而致密膜则是连续膜。

(6)据应用划分

按纳米薄膜在实际中的应用,可分为纳米光学薄膜、纳米耐磨损与纳米润滑膜、纳米磁性薄膜、纳米气敏薄膜、纳米滤膜等。

隙将有所增大,会出现吸收光谱的蓝移与宽化现象。如纳米TiOJSnO:纳米颗粒膜具有特殊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其吸收光谱较块体发生了显著的“蓝移”与宽化,抗紫外线性能和光学透过性良好。尽管如此,在另外一些纳米薄膜“中,由于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内应力的增加以及缺陷数量增多等因素,材料的电子波函数出现了重叠或在能级间出现了附加能级,又使得这些纳米薄膜的吸收光谱发生r“红移”。

(2)光学非线性

弱光强的光波透过宏观介质时,介质巾的电极化强度常与光波的电场强度具有近似的线性关系。但是,当纳米薄膜的厚度与激子玻尔半径相比拟或小于激子玻尔半径cfo时,在光的照射下,薄膜的吸收谱上会出现激子吸收峰。这种激子效应将连同纳米薄膜的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一道使得强光场中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外加电磁场的关系出现附加的2次、3次乃至高次项。简单地讲,就是纳米薄膜的吸收系数和光强之间出现了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可通过薄膜的厚度、膜中晶粒的尺寸大小来进行控制和调整。

3.2力学性能

(1)硬度

位错塞积理论认为,材料的硬度一与微结构的特征尺寸A之间具有近似的Hall—Perch关系式-o

or=o'o+(A/Ao)4

式中,%为宏观材料的硬度;Ao为常数。对于纳米薄膜来说,特征尺寸^为膜的厚度。由该关系式可以得出,特征尺寸A很小的纳米薄膜将具有很高的硬度。

此外,纳米多层膜的硬度还与薄膜的组分、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一般来说,在纳米薄膜中添加适量的硬质相可使薄膜的硬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耐磨性

研究表明,多层纳米膜的调制波长越小,其磨损临界载荷越大,抗磨损力越强。之所以如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释。首先,从结构上看,多层膜的晶粒很小,原子排列的晶格缺陷的可能性较大,晶粒内的晶格点阵畸变和晶格缺陷很多,这

2005年第11期

3纳米薄膜的光学、力学、电磁学与

气敏特性

3.1光学性能

(1)吸收光谱的“蓝移”、宽化与“红移”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界面效应,因而,当膜厚度减小时,大多数纳米薄膜能

2005●《l》.,彩。。.。,《葫,—,厦施嘞,’November万方数据 

微纳电子技术

畸变和缺陷使得晶粒内部的位错滑移阻力增加;此外,多层膜相邻界面结构非常复杂,不同材料的位错能各异,这也导致界面上位错滑移阻力增大;最后,纳米薄膜晶界长度也比传统晶粒的晶界要长得多,这也使晶界上的位错滑移障碍变得显著。总之,上述的这些因素使纳米多层膜发生塑性变形的流变应力增加,且这种作用随着调制波长的减小而

增强。

4纳米薄膜的制备技术

目前诸多的纳米薄膜制备技术,从原理上进行归类,大致可归为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两大类。其中,化学方法主要包括soI-gel法、L—B膜法、电沉积法、化学汽相沉积(CVD)等,而物理方法则主要包括低能团簇束沉积法、真空蒸发法、溅射沉积、分子束与原子束外延技术和分子自组装技术

等。

(3)韧性

纳米薄膜,特别是纳米多层膜的增韧机制可归结为裂纹尖端钝化、裂纹分支、层片拔出以及沿界面的界面开裂等诸多因素。这种增韧机制通常可通过薄膜界面作用和单层材料的塑性来加以解释。当调制波长不是很小时,多层膜中的子层材料基本保持其本征的材料特点,即薄膜的塑性主要取决于基体本身的变形能力;但是,当调制波长减小至nm量级,多层膜界面含量增加时,各单层膜的变形能力增加,同时裂纹扩展的分支也增多,但是,这种裂纹分支又很难从一层薄膜扩展至另一层薄膜,因此,纳米多层薄膜的韧性增大。

3.3电磁学特性

4.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163通常是:先采用金属醇盐水解制备溶胶;再将基片溶人其中,以一定速度向上提拉出液面时形成液膜,或者是将溶胶滴到清洁的基体上,在匀胶机上匀胶;然后将基体放人烘箱内烘烤或在自然条件下干燥,从而制备出各种相应所需的纳米薄膜。溶胶一凝胶法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薄膜制备方法。目前,人们已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微孔SiO:薄膜和SnO:纳米粒子膜、SiC/A1N膜、ZnS/Si膜、CuO/Si02、Ti02膜等。

4,2

L-B膜技术

能形成L.B膜的材料,大都是表面活性分子,即双亲分子。若将这些双亲性分子置于水面,便会在气一液界面形成紧密定向排列的单分子膜。当固体基板一次或多次侵入并拔出该溶液时,基体表面便会形成单层的或多层的分子薄膜。一般说来,一种好的I,B成膜材料,其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

纳米薄膜的电磁学特性包括纳米薄膜的电学特性、磁学特性与巨磁电阻特性。研究表明,纳米薄膜的电学特性不仅与纳米薄膜的厚度有关,而且还与纳米薄膜巾颗粒的尺寸有关。当薄膜的厚度或者颗粒的尺寸减小至nnl量级时,导电性会发生显著变化,甚至材料原本的电学性能丧失。纳米薄膜磁学特性主要来自纳米薄膜的磁性各向异性。一般的薄膜材料大都是平面磁化的,但是nla3级厚度的磁性薄膜的易磁化方向却是薄膜的法向,即纳米磁性薄膜具有垂直磁化的特性。纳米薄膜的巨磁电阻效应指的是纳米磁性薄膜的电阻率受材料磁化状态的变化而呈现显著改变的现象。3.4气敏特性

纳米薄膜的气敏特性指的是一些纳米薄膜借助于其大的比表面积或大量表面微观活性中心,如不饱和键等,对特定气体进行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特性,如SnO:超微粒薄膜可吸附很多氧,而且只对醇敏感。因此,可以利用该纳米薄膜制作出相应的气敏感应器件。

性能比例要合适。比如最典型成膜物质——脂肪

酸,它具有亲水基团的头一COOH和疏水基团的尾一(CH:),6CH,,常被用来制备分子层次性和膜厚可控的分子薄膜。4.3电化学沉积

电沉积法是在含有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氧化物或非金属水溶液中,通过恒电压,在不同电极表面合成金属或化合物薄膜,电沉积法通常可制得较为致密的纳米薄膜。如Shirkh等人在硝酸钠和甲醇电解液中,通过5~20p,A/cm的恒电流,电解Ti(OCH3)。溶液,最终在电极上生成了厚40t.zm的氧化钛膜等”]。

4.4化学汽相沉积

化学汽相沉积法主要被用来制备纳米微粒薄膜

微纳电子技术

万方数据2005年第11期●《l》 

.,维妇。…。g,磊。菇.磊薪,《铲/November

2005

NanomateriaI&Structure

材料,制备过程中常涉及常压、低压、等离子体的辅助气相反应。在高温等离子体辅助汽相制备纳米薄膜时,气压、气流流速、基片温度等因素在纳米微粒薄膜生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采用化学汽相沉积制备的半导体、氮化物、碳化物薄膜还需要后处理来控制非晶薄膜的晶化过程,如刘学建等人在高纯氮载气中,以三氯硅烷(TCS)和氨气为硅源和氮源制备的氮化硅薄膜

(SiN;)‘8。

在一定的晶体材料的衬底上,沿着衬底表面外延伸生长出一层其他晶体薄膜。它类似于真空热蒸镀,可把构成晶体的各个组分和预掺杂的原子(或分子)以一定的热运动速度按一定比例从束源炉中喷射到基片上,进行晶体外延生长单晶膜。它是真空热蒸镀方法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采用外延生长最常见的纳米硅基半导体薄膜有绝缘体上硅(SoI)材料、锗硅(SiGe)异质材料等[9]。4.9分子自组装技术

自组装是依赖分子间非共价键力白发结合成稳定的聚集体的过程。自从80年代最早被提出以来,人们已从双液态隔膜(BLM)技术发展到了SBLM技术,已在分子组装有序分子薄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Yang等人采用多孔纳米结构自组装技术将正硅酸乙酚(TEOS)与氯代十六烷基三甲镀的酸性水溶液混合,然后让其在新鲜解理云母表面上于80℃下成核生长,得到了取向生长连续的介孔SiO:薄膜等““。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工作者成功地合成了蘑菇形状的高分子聚集体,并以此为结构单元,自组装了具有纳米结构的超分子多层

膜[“1等。

4.5低能团簇束沉积法

低能团簇束沉积方法制备纳米薄膜时,先将所沉积材料激发成原子状态,然后以Ar,He作为载气使之形成团簇,同时采用电子束使团簇离化,利用质谱仪进行分离,从而控制一定质量、一定能量的团簇沉积而形成薄膜。在这种条件下沉积的团簇在撞击表面时并不破碎,而是近乎随机分布;当团簇的平均尺寸足够大,其扩展能力受到限制,沉积薄膜的纳米结构对团簇尺寸具有很好的记忆特性。

4.6真空蒸发法

真空蒸发法,即物理汽相沉积法,其实质是将待镀膜的物质蒸发气化,并使气化的分子或原子在蒸发源与基体之间运动,由于基体的温度常常远低于蒸发源的温度,因此气化的分子或原子就会在基体上凝聚、成核、生长,最终形成连续的薄膜,由气相变为固相。4.7溅射沉积

所谓溅射沉积,就是通过高能粒子(通常包括高能电子、离子、中性粒子等)轰击靶面,使靶面上的原子或分子溅射…靶面,并在待镀膜的基体上沉积成膜。目前溅射沉积技术中最常用的是离子束溅射沉积,这主要原因是离子束在电场作用下更容易获得较大的动能。此外为了增加成膜速度,常在靶面与基体之问施加电磁场,即采用所谓的磁控溅射技术,以提高气体分子的电离速度与薄膜生长速

度。

4.8分子与原子束外延技术

5纳米薄膜的应用

5.1纳米光学薄膜

利用纳米薄膜吸收光谱的蓝移与红移特性,人们已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紫外吸收薄膜和红外反射薄膜,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取得应用。如在平板玻璃的两面镀制的Ti02纳米薄膜,在紫外线作用下,该薄膜可分解沉积在玻璃上的有机污物,氧化室内有害气体,杀灭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病毒(J21;在眼镜上镀制的TiO:纳米粒子树脂膜或Fe20,纳米微粒聚醇酸树脂膜,可吸收阳光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人的视力;在灯泡罩内壁涂敷的纳米SiOz和纳米TiO:微粒多层干涉膜,灯泡不仅透光率好,而且具有很强的红外线反射能力,可大大节约电能等。此外,利用Si纳米晶粒薄膜的紫外线光致发光特性,还可获得光致变色效应f1“,从而产生新的防伪、识别手段。

5.2纳米耐磨损膜与纳米润滑膜

在一些硬度高的耐磨涂层/薄膜中添入纳米

分子与原子束外延生长通称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或ABE(atomic

beam

epitaxy),是

高真空环境下的薄膜沉积技术。所谓“外延”就是

2005●目叵嗲。缀轨。。。幺概。‰芬∥/N。vember万方数据 

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第11期

NanomateriaI&Structure

相,可进一步提高涂层/薄膜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保持较高的韧性m]。此外,一些表面涂层/薄膜中加入一些纳米颗粒,如C。富勒烯、巴基管等还可达到减小摩擦系数的效果,形成自润滑材料,甚至获得超润滑功能。事实上,在Ni等基体表面上沉积纳米Ni—La曲,薄膜后,除了可以增加基体的硬度和耐磨性外,材料的耐高温、抗氧化性也显著提高。

5.3纳米磁性薄膜

经过纳米复合的涂层/薄膜具有优异的电磁性能”J。利用纳米粒子涂料形成的涂层/薄膜具有良好的吸波能力,可对飞行器、重型武器等装备起到隐身作用;纳米氧化钛、氧化铬、氧化铁和氧化锌等具有半导体性质的粒子,加人到树脂中形成涂层,有很好的静电屏蔽性能;纳米结构的Fe/Cr,Fe/Cu,Co/Cu等多层膜系统具有巨磁阻效应,可望作为应用于高密度存储系统中的读出磁头、磁敏传感器、磁敏开关等。5.4纳米气敏薄膜

由于气敏纳米膜吸附了某种气体以后会产生物理参数的变化,因此可用于制作探测气体的传感器。目前研究最多的纳米气敏薄膜是SnO:超微粒膜_l“,该膜比表而积大,且表面含有大量配位不饱和键,非常容易吸附各种气体在其表面进行反应,是制备气敏传感器的极佳功能材料。5.5纳米滤膜

纳米滤膜是一种新型的分离膜,可分离仅在分子结构上有微小差别的多组分混合物,它常常被用来在溶液中截留某些有机分子,而让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自由通过D71。目前商业化的纳米滤膜的材质多为聚酰胺、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这些纳米滤膜除了具有微筛孔外,滤膜上各基团往往还带有电荷,因此,还可以对某些多价的离子进行截留,而让其他离子通过滤膜。现在,纳米滤膜已经在石化、生化、食品、纺织以及水处理等方面得到

广泛应用。

述,对纳米薄膜的特性、制备技术及其应用做了全面的介绍。参考文献:

[i]潘峰,范旒殿纳米磁性多层膜研究进展[J]

22:9.

物理,1991,

[2]沈海军.纳米科技导论[A].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材[M].

2004.

[3]邱成军,曹茂盛.纳米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

工程.2001.19(4):132—137

[4]王汉春,周志有纳米Ni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效

应[J]科学通报,2004,49(1):57—60

[5]卢柯,卢磊金属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J]

报,2000,36(8):785-789.

[6]QIUSQ,CHENGX.PreparationofNi

valuationoftheirtribological

in

金属学

nanoparfielesand

e・

performance聃potentialadditives

uils[J].JoundofTribology.200l,123(3):441一“3

FabricationTi02

andeharaetefization

of

[7]SKIRKHH,ZADEH

alkoxy—derived

nannphase

eoatngs[J]

Nanc,structurad

Materials,1995.5(1):33—40

[8]刘学建,金承钰,张俊计低压CVD氮化硅薄膜的沉积速率

和表面形貌[J]

无机材料学报,2004,19(2):379-384.

[9]沈海军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J].微纳米电子技术.

2004,41(6):14—18

N0]YANG

ed703

H,KUPERMANA,COOMBSN.Synthesisof

ON

orient-

mesoporoussilicafilmsmica[J].Nature,1996,379:

[11]STUP

Super-amolecularmaterials:self-organiznd

llalttOR-

tructures[J].Science,1997,276:384

[12]赵年伟,王伟.纳米材料和技术在玻璃行业的应用[J].玻

璃,2002,【2):36.

[13]吴r.明,杜开放.WO,纳米薄膜的制备与气致变色特性研究

[J]功能材料,2003,34(6):707-710.

【14]温诗铸,锥建斌.纳米薄膜润滑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1,41(4):63~68.

[15]王合英,马振伟.FeTiN纳米薄膜的结构和软磁性能[J].

材料研究学报.1999,j3(4):343—346[16]SHIERBAUM

KD.WEIMARu,GOPEL

andthin

film

chemical

W.Comparisionof

8eR80l'based

upon

eermic,thick-film

sn仉[J].Sensors[17]NYSTROM

retention98:249.

andActuators

B,1992,(7):709—716

M,KAIPIL

L,LUQUESFouling.detentionand

MembrSci,1995,

ofnanofilter

membranes[J]

作者简介:

6结论

对纳米薄膜的分类、光学、力学、电磁学与气敏特性及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进行了全面综

2005年第1

沈海军(1971一),男,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副教授,目前主编教材1部,已发表(录用)论文60篇.主要从事纳米电子器件表征、量子力学、破坏力学、有限元分析、腐蚀疲劳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微纳电子技术

万方数据 

1期●目Il多

.花。。。;。。,《萌。机磊嘏硝缈,/November

2005

纳米薄膜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与应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沈海军, 穆先才, SHEN Hai-jun, MU Xian-cai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南京,210016微纳电子技术

MICRONANOELECTRONIC TECHNOLOGY2005,42(11)6次

参考文献(17条)

1.沈海军 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期刊论文]-微纳电子技术 2004(06)

2.刘学建;金承钰;张俊计 低压CVD氮化硅薄膜的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期刊论文]-无机材料学报 2004(02)3.SKIRKH H;ZADEH M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koxy-derived nanophase TiO2 coatngs[外文期刊] 1995(01)

4.QIU S Q;CHEN G X Preparation of Ni nanoparticle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as potential additives in oils[外文期刊] 2001(03)

5.卢柯;卢磊 金属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金属学报 2000(08)

6.王汉春;周志有 纳米Ni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效应[期刊论文]-科学通报 2004(01)7.邱成军;曹茂盛 纳米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04)8.沈海军 纳米科技导论 2004

9.NYSTROM M;KAIPIL L;LUQUE S Fouling,detention and retention of nanofilter membranes[外文期刊]1995(3)

10.SHIERBAUM K D;WEIMAR U;GOPEL W Comparision of cennic,thick-film and thin film chemical sensorsbased upon SnO2[外文期刊] 1992(07)

11.王合英;马振伟 FeTiN纳米薄膜的结构和软磁性能 1999(04)

12.温诗铸;雒建斌 纳米薄膜润滑研究[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13.吴广明;杜开放 WO3纳米薄膜的制备与气致变色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功能材料 2003(06)14.赵年伟;王伟 纳米材料和技术在玻璃行业的应用[期刊论文]-玻璃 2002(02)

15.STUP S I Super-amolecular materials:self-organized nanostructures[外文期刊] 1997(5311)

16.YANG H;KUPERMAN A;COOMBS N Synthesis of oriented mesoporous silica films on mica[外文期刊] 199617.潘峰;范旒殿 纳米磁性多层膜研究进展 1991

引证文献(6条)

1.刘国征.夏宁.刘小鱼.赵明静.赵瑞金 稀土磁性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稀土 2010(1)2.陈晖.周细应.言智 气相沉积法的薄膜制备研究[期刊论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0(2)

3.林晓娉.何丽静.张建军.王晓东.王铁宝 离子束沉积Al2O3纳米薄膜微观结构及形貌研究[期刊论文]-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9(1)

4.姜先果.诸富根 纳米金膜对巯基化合物的吸附特性研究[期刊论文]-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8(1)5.潘丽秋.刘孝恒 空气-水界面氧化物薄膜研究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江苏化工 2007(4)6.穆武第.程海峰.唐耿平 超晶格热电薄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期刊论文]-材料导报 2007(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ndzjs200511004.aspx


相关内容

  • 纳米光电材料
  • 纳米光电材料 1.定义:纳米材料是一种粒子尺寸在1到100nm的材料.纳米光电材料是指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或化学能等其它能量的一种纳米材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光电转化. 其原理如下: 光作用下的电化学过程即分子.离子及固体物质因吸收光使电子处于激发态而产生的电荷传递过程.当一束能量等于或大于半 ...

  • 超疏水性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_郭春芳
  • 第4卷 第3期2010年9月 材 料 研 究 与 应 用 MATERIALSRESEARCHANDAPPLICATION Vo1.4,No.3Sept.2010 文章编号:1673-9981(2010)03-0161-03 超疏水性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郭春芳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 ...

  • 半导体材料
  • 半导体材料 摘要:二十一世纪,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半导体产品广泛用于生活生产之中.本文对半导体材料的特性性能,分类应用,制备方法和发展方向作出简要解析.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 硅材料 半导体 半导体特性 制备 半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 ...

  • 论文-浅谈半导体材料的应用
  • 浅谈半导体材料的应用 摘要:半导体材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材料,它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人们生活中,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另外,半导体材料也是军事国防科学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半导体材料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半导体:生活:材料:电工学: 0 引言 20世纪中 ...

  •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 第21卷增刊2004年10月 精细化工 Vol. 21, Suppl. Oc t. 2004 FINE CHEMICALS 功能材料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钟满福, 温 鸣 (同济大学化学系, 上海 200092) X 摘要:综述了磁性非晶纳米晶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

  • 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应用进展
  • 塑料工业 ・68・ CHINAPLAS7nCSINDUSTRY第41卷S12013年9月 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应用进展 郭金明,王梦媚,陈丽娜,王德禧+ (青岛中科吴泰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300) 摘要:介绍了石墨烯的主要特性和石墨烯分类:综述了石墨烯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柔性 ...

  • 层层自组装技术在功能薄膜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38卷 第4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7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文章编号:167224291(2010)0420065208 Vol.38 No.4 Jul.2010 层层自组装技术在功能薄膜 ...

  • 石墨烯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石墨烯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石墨烯(Graphene)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是构建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石墨等其他碳质材料的基本单元,具有许多优异而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微纳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新型复合材料以及传感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 ...

  • 化学法制备光学薄膜及其应用
  • 第36卷第4/5期 2002年7月原子能科学技术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6,No. 4/5 J uly 2002 化学法制备光学薄膜及其应用 沈 军, 王 珏, 吴广明, 倪星元, 周 斌, 陈玲燕 (同济大学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