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老舍

第十章 老舍

一. 生平与创作概况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1924年夏,老舍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讲师。

1966年8月24日,老舍含冤跳太平湖自杀。

二. 老舍创作述评

(一) 一位有影响的多产作家

1951年12月,北京市政府和人民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 老舍创作的发展

1、英国时期(1924——1929)

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2、山东时期(1930——1936)走向成熟

代表作《骆驼祥子》

短篇中《月牙儿》、《上任》、《断魂枪》目光移向城市下层劳动人民及其不幸。

《月牙儿》用一个少女的自述展开情节,语言比较优美,心理刻划十分细腻。

《猫城记》

3、抗战之后(1937——1949)

1939年开始写剧本

有: 《残雾》, 《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写)、《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归去来兮》、 《桃李春风》

4、解放以后(1950——1966)

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院》《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拳》等。

创作热情格外高涨 ,题材扩大 。

(三) 老舍创作的艺术成就

1、老舍是一个博学多艺的作家

以人物命运为线索,作纵向的时间性铺叙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月牙儿》。

2、创造了一系列丰满的艺术形象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具有极大的独创性和一定的历史深度。

①老派市民——老马(《二马》)、牛老者(《牛天赐传》)、祁老人(《四世同堂》)、张大哥(《离婚》)。

②新派市民——兰小山(《老张的哲学》)、张天真、小赵(《离婚》)、祁瑞全(《四世同堂》)等。

③城市贫民——

祥子、老马(《骆驼祥子》)、拳师沙子龙(《断魂枪》)、娼妓(《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月牙儿》中的母女俩等)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 。

④理想市民——

赵四(《老张的哲学》)、李景纯(《赵子曰》)、李子荣(《二马》)、丁二爷(《离婚》)。

3、独特风格——“北京味”、幽默风、语言等。

①“北京味”——

老舍是使"京味"成为有价值的风格现象的第一人, “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它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 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

化史象征。

②“幽默风”——幽默、讽刺的格调

③语言——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在俗白中追求考究与精致的美,做到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考究而不雕琢,俗而能雅,清浅中有韵味。

4. 老舍创作的局限性

三、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一)《骆》的创作

创作准备

比较充分

创作动机的触发是偶然的

对人力车夫的生活比较熟悉

(二)《骆》的内容和人物

1、内容:

通过洋车夫祥子追求“拉上自己的车”而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描绘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2、祥子的生活经历

3、祥子的性格特点——两面性

(1)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

(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车与祥子==土地与农民)小农意识、狭隘的目光,个人奋斗的思想

在批判现实的同时,老舍深刻地揭示了“城与人”的关系,即城市文明病与人性的冲突,对现代文明病源进行了探索。

祥子为什么堕落?是腐败的环境、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他的人性。

4、虎妞、刘四及其他人物

①虎妞——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引起读者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具有性格主动性的女性,在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被妖魔化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虎妞性格的复杂性。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心理变态,有剥削阶段的不良品格;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合理愿望;有时蔑视宗法道德,有时又屈从于礼俗人情,是一个挣扎、周旋于不同社会层次与文化之间的具有多向意义的悲剧性人物 。

②刘四:残忍霸道、丧失人性的剥削者形象,视金钱超过女儿,不关心女儿的幸福。 ③ 小福子: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女子的形象。

(三)《骆》的艺术特色

1、结构方法—— 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法,以祥子的希望、挣扎、毁灭为主线,交织成一幅相互关连的军阀统治下的社会图景,连结各种不同阶级、不同地位、不同命运的家庭和人物,反映当时的现实。

2、人物描写——着力在刻画其心理状态

3、语言特色——用的是道地的北京话,简洁又朴素。

四、《四世同堂》

1、写作时间

2、情节内容

《惶惑》、《偷生》、《饥荒》三个部分,80万字。

3. 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塑造的特点

①长篇中的人物并非只是文化载体或某种抽象的德行品性的符号;

因循苟且者——祁老人、祁天佑;

苦闷徘徊者——祁瑞宣;

英勇反抗者——祁瑞全、钱默吟;

城市贫民——李四爷、小崔;

奴颜婢膝、为虎作伥者——如冠晓荷、大赤包、祁瑞丰。

A祁老人(作为北京市民文化性格的化身)

——从因循苟安、回避一切纷争、处处讲究北京市民特有的“礼节”,到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 B性格矛盾复杂,摇摆挣扎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公民意识与侍亲尽孝之间的祁家长子瑞宣。

②自觉地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的潜在力量的挖掘中,努力寻找中华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

4、结构特点:以祁家三兄弟的人生道路为主干,以冠、钱两家的主要人物及其命运为枝条,带动小羊圈胡同十几个家庭和众多人物,多条线索交错并进,骨架宏大,结构匀称。这种通过家庭生活反映时代历史的艺术构思,反映了四十年代长篇小说民族化探索的某种趋向。

思考题

1、试述《骆驼祥子》对于病态城市文明和人性关系的探讨。

2、试述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老舍评传

关纪新著,重庆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2、老舍小说艺术心理研究

谢昭新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

第十章 老舍

一. 生平与创作概况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1924年夏,老舍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讲师。

1966年8月24日,老舍含冤跳太平湖自杀。

二. 老舍创作述评

(一) 一位有影响的多产作家

1951年12月,北京市政府和人民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 老舍创作的发展

1、英国时期(1924——1929)

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2、山东时期(1930——1936)走向成熟

代表作《骆驼祥子》

短篇中《月牙儿》、《上任》、《断魂枪》目光移向城市下层劳动人民及其不幸。

《月牙儿》用一个少女的自述展开情节,语言比较优美,心理刻划十分细腻。

《猫城记》

3、抗战之后(1937——1949)

1939年开始写剧本

有: 《残雾》, 《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写)、《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归去来兮》、 《桃李春风》

4、解放以后(1950——1966)

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院》《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拳》等。

创作热情格外高涨 ,题材扩大 。

(三) 老舍创作的艺术成就

1、老舍是一个博学多艺的作家

以人物命运为线索,作纵向的时间性铺叙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月牙儿》。

2、创造了一系列丰满的艺术形象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具有极大的独创性和一定的历史深度。

①老派市民——老马(《二马》)、牛老者(《牛天赐传》)、祁老人(《四世同堂》)、张大哥(《离婚》)。

②新派市民——兰小山(《老张的哲学》)、张天真、小赵(《离婚》)、祁瑞全(《四世同堂》)等。

③城市贫民——

祥子、老马(《骆驼祥子》)、拳师沙子龙(《断魂枪》)、娼妓(《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月牙儿》中的母女俩等)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刻的精神联系 。

④理想市民——

赵四(《老张的哲学》)、李景纯(《赵子曰》)、李子荣(《二马》)、丁二爷(《离婚》)。

3、独特风格——“北京味”、幽默风、语言等。

①“北京味”——

老舍是使"京味"成为有价值的风格现象的第一人, “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它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 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

化史象征。

②“幽默风”——幽默、讽刺的格调

③语言——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在俗白中追求考究与精致的美,做到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考究而不雕琢,俗而能雅,清浅中有韵味。

4. 老舍创作的局限性

三、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一)《骆》的创作

创作准备

比较充分

创作动机的触发是偶然的

对人力车夫的生活比较熟悉

(二)《骆》的内容和人物

1、内容:

通过洋车夫祥子追求“拉上自己的车”而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描绘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2、祥子的生活经历

3、祥子的性格特点——两面性

(1)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

(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车与祥子==土地与农民)小农意识、狭隘的目光,个人奋斗的思想

在批判现实的同时,老舍深刻地揭示了“城与人”的关系,即城市文明病与人性的冲突,对现代文明病源进行了探索。

祥子为什么堕落?是腐败的环境、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他的人性。

4、虎妞、刘四及其他人物

①虎妞——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引起读者的感情也是复杂的。具有性格主动性的女性,在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被妖魔化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虎妞性格的复杂性。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心理变态,有剥削阶段的不良品格;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合理愿望;有时蔑视宗法道德,有时又屈从于礼俗人情,是一个挣扎、周旋于不同社会层次与文化之间的具有多向意义的悲剧性人物 。

②刘四:残忍霸道、丧失人性的剥削者形象,视金钱超过女儿,不关心女儿的幸福。 ③ 小福子: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女子的形象。

(三)《骆》的艺术特色

1、结构方法—— 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法,以祥子的希望、挣扎、毁灭为主线,交织成一幅相互关连的军阀统治下的社会图景,连结各种不同阶级、不同地位、不同命运的家庭和人物,反映当时的现实。

2、人物描写——着力在刻画其心理状态

3、语言特色——用的是道地的北京话,简洁又朴素。

四、《四世同堂》

1、写作时间

2、情节内容

《惶惑》、《偷生》、《饥荒》三个部分,80万字。

3. 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塑造的特点

①长篇中的人物并非只是文化载体或某种抽象的德行品性的符号;

因循苟且者——祁老人、祁天佑;

苦闷徘徊者——祁瑞宣;

英勇反抗者——祁瑞全、钱默吟;

城市贫民——李四爷、小崔;

奴颜婢膝、为虎作伥者——如冠晓荷、大赤包、祁瑞丰。

A祁老人(作为北京市民文化性格的化身)

——从因循苟安、回避一切纷争、处处讲究北京市民特有的“礼节”,到勇敢捍卫民族的尊严。 B性格矛盾复杂,摇摆挣扎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公民意识与侍亲尽孝之间的祁家长子瑞宣。

②自觉地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的潜在力量的挖掘中,努力寻找中华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

4、结构特点:以祁家三兄弟的人生道路为主干,以冠、钱两家的主要人物及其命运为枝条,带动小羊圈胡同十几个家庭和众多人物,多条线索交错并进,骨架宏大,结构匀称。这种通过家庭生活反映时代历史的艺术构思,反映了四十年代长篇小说民族化探索的某种趋向。

思考题

1、试述《骆驼祥子》对于病态城市文明和人性关系的探讨。

2、试述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老舍评传

关纪新著,重庆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2、老舍小说艺术心理研究

谢昭新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


相关内容

  •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朱栋霖版) 配合扬州大学中文系2013-2014年第二学期教学 上编(1917-1949) 第八章 30 年代小说(一) 1.30年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30 年代中.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30 年代小说的基本流派概况. 3.萧红.沙汀.艾芜.吴组缃.李佶人小说创作简况. 4 ...

  • 现代文学史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
  •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评论节选 第二章鲁迅一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文学研究会宣言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 中考名著阅读专题[骆驼祥子]
  • 中考语文之名著阅读专题<骆驼祥子>练习题 1.<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 ,_______ 族,_______ (籍贯)人,有_______的称号.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 ...

  • 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
  • 绵阳师范学院<文秘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文秘写作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 学 时:32 讲课学时:19 实践学时:13 学 分:2 适用对象: 06.4 先修课程: 大学语文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 课程性质 <文秘写作>课程为经济安全 ...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1917年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 思想文化基础: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政治维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伦理道德) 语言基础:新文化运动("五四"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1915年9月< ...

  •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概括
  • <朝花夕拾>每篇概括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 ...

  •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大纲 1.填空题:15空,每空1分,共15分. 2.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3.简答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论述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5.赏析题:1小题,15分. 二.大 纲 内 容 (一)课程考核内容及说明 导言 中国文 ...

  • 泉州市中考语文名著专题复习--[骆驼祥子]
  • 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故事 [作者简介]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 [内容精要] 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 ...

  • 春华秋实的意思
  • 春华秋实,成语,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后引申比喻文采与德行,亦有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 1953年老舍以“春华秋实”为名所作的话剧,描绘了对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的斗争。 1999年,西安理工大学在50 周年校庆前夕,经广泛征集和评选,确定了以《春华秋实》为名的歌曲作校歌。 “春华秋实”有两种意思: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