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皇帝孙皓何以从明主沦为昏君?

孙皓(公元242—284年),是孙权被废皇太子即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三国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初登皇位,曾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减省宫女,放生珍禽异兽,甚得民心,一时被誉为明主。但此后不久,孙皓就表现得粗暴骄奢、好酒食色。他不仅苛政重赋、大兴土木,使民心丧尽,还杀掉了拥立自己的重臣,使得群臣寒心。最终在即位16年后,西晋伐吴,建业陷落,孙皓被俘,吴国由此灭亡。

孙皓虽贵为帝王,其言行举止却时常不符其尊。事实上,他既没有继承先祖的英勇善战与求贤若水,也没有遵循儒家的帝王哲学,而是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上演了一幕幕残酷而荒诞的事。

初登大典,孙皓嗣位照例应尊孙休的皇后朱氏为太后,群臣也将太后的玺绶准备好送入宫里,不料孙皓却贬称朱氏为景皇后。不光如此,本来应当国君的太子也被贬为豫章王,并赶出朝廷到藩国就任。公元265年,孙皓又逼杀了太后朱氏,其治丧不在正殿,而是选择了苑中的一间简陋小屋。公元266年,孙皓又将故主孙休的四个儿子送去吴国的一座小城,又派兵在路上杀死了年纪大的两个。对此,拥立他为帝的濮阳兴和张布说了一些怨言,有人将这些话告诉了孙皓。孙皓毫不念及其拥立之功,立即诛杀了两人。可见孙皓不但缺乏血肉之情、报恩之心,且受挫能力很差,经不起半点指责,一旦发现有人对自己不满,就肆意残杀。

孙皓对他人残忍无道,对自己却异常骄奢淫逸。《资治通鉴·卷七十九》记载,孙皓在位期间,常派遣黄门遍行州郡挑选美,大臣的女儿也必须每年一报,年纪到了十五六岁要先让他检阅,看不中的人才允许出嫁。由此,他后宫的美女多达万人,孙皓还嫌不够。十分荒唐的是,孙皓给后宫所有的美女都佩带上了皇后的印绶,这使得皇后滕氏空有皇后之名,却无皇后之实。此外,孙皓还纵容其爱妾派近侍到集市上去抢百姓的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以前是孙皓的幸臣,他倚恃孙皓的宠遇,将抢夺财物的近侍绳之以法。爱妾向孙皓诉怨,孙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了陈声,并命令武士用烧红的大锯锯断陈声的头,将尸体投到四望台下。孙皓如此听信谗言,不辨是非,毫无其先祖孙权的气度和责任感,令人心寒不已。

除此之外,孙皓还酗酒滋事,毫无自制。孙皓喜欢宴请群臣狂饮,每次宴会都强逼大臣喝醉,为此特命十个黄门郎侍立,监视那些不喝酒的大臣喝酒。更可怕的是,每每宴会结束后,孙皓会命喝醉的大臣彼此揭发,如什么时候鄙视过孙皓,什么时候说过孙皓的闲话,谁要是不幸被揭发出来,孙皓便一刀将他砍了。由此,被孙皓邀请赴宴的大臣个个胆颤心惊,赴宴前大多要与妻子儿女含泪相别。有个叫韦曜的侍中,酒量极小,最多能饮二升,可孙皓规定每人在宴会上必须喝够七升酒。韦曜便偷偷以茶代酒被发现,孙皓责骂他违抗命令,不由分说就给抓起来杀了。还有一次,常侍王蕃酒后醉倒在大殿上,不省人事,孙皓以为他在装蒜,便把他给杀了。孙皓多次因自己的一时之怒,残杀臣下,其行为之冲动鲁莽,毫无常人的负罪感和责任心。

孙皓的群臣不仅要忍受酒宴上的提心吊胆,还要面对政务上的战战兢兢,唯恐一言之差会招来杀身之祸。例如,会稽太守车浚为人忠恳,有一年会稽郡发生旱灾,百姓无力交纳资粮,车浚上表请求振贷。孙皓却说车浚想树私恩,于是派人割下了他的脑袋。尚书熊睦见孙皓酷虐,便婉转地劝谏,孙皓大怒,派人用刀环撞杀了他,死后体无完肤。还有一次,孙皓发现大司农楼玄与中书令贺邵在附耳密语,怀疑他们是在数说自己的不是,就下令将楼玄流放到越南。与此同时,孙皓还给越南将领张奕下旨,让他暗中处死楼玄。贺邵的命运比楼玄更惨,他后来中了风,不能说话。但孙皓认为他是在装哑,派人拷打他,更将他的头颅割了下来。即使是忠臣陆凯、陆抗的直言相谏,孙皓也置之不理。

孙皓不但胡乱杀人,还热衷于各种稀奇古怪的杀人手法。他会引水入宫,将不合意的嫔妃、宫女、内侍立刻杀死,然后扔进水里漂走,或者是剥去面皮,挖凿眼睛成窟窿,并以此为乐。《三国志》记载了吴亡后,晋侍中庾峻还特意问孙皓为何喜欢割人面、刖人足的事,孙皓理直气壮地回答:“对君主无礼者,我就剥他的脸。”

孙皓行事,完全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出发,毫无法治吏治的观念。这种极端的自我中心的心态,使得他不但漠不关心朝政,还以杀人暴虐为乐,做事贪图享乐,不计后果。

孙皓毫无君王爱民之心,却听信谗言,妄图称霸天下。《江表传》记载,泰始七年(公元271年)丹杨刁玄出使蜀地,听到了司马徽与刘廙讨论运命历数等事。回来后,刁玄添油加醋哄骗国人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是荆扬的君主啊!”刁玄又逼迫晋国来降之人伪造了寿春童谣说“吴天子当北上”。孙皓听了大为高兴,说:“此乃天意也!”随即命令部下用车子拉了太后、皇后及后宫数千人,沿着牛渚陆道西去洛阳,以顺天命。不料路上遇到大雪,道途陷坏不能走,兵士披甲持仗,一百人共拉一辆车,冻死之人不计其数。兵士不堪忍受,都私下说:“若是遇到敌军,就赶紧倒戈投降吧。”孙皓听到了这样的抱怨,才停止了北上洛阳的荒唐行程。像这样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的草率举动,孙皓做了不知多少回,达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也导致东吴资源的大量浪费。

那么,孙皓人格障碍的根源在哪里呢?

首先,恶劣的家庭环境是反社会性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从《三国志》记载可知,孙皓的父亲孙和早年被立为太子后又被废。公元252年,孙权死后,孙峻诛杀诸葛恪且夺和玺绶,更派遣使者赐死孙和。孙和与张氏,即孙皓的母亲辞别,张氏说:“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也跟着自杀了,孙皓生于公元248年,当时只有4岁。由于早年丧失双亲,孙皓从小就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爱护,未能形成亲切热情的依恋关系,这严重阻碍了他后期的人格发展和情感维系。而从小失去父母,也使他缺乏可以效法的男性形象,无法培养积极的自我确认,因而缺少对社会公德与行为规范的认同。

此外,险恶的成长环境也强化了孙皓反社会人格发展。孙皓的父亲是废太子,后来被逼死。孙皓虽侥幸得以保全性命,却也一直被朝廷严加防范,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这种悲惨的经历养就了孙皓残忍猜忌的、自我中心的性格。而他的继位,也是由于吴景帝孙休的儿子过于年幼,群臣鉴于东汉之灭亡,源于主少国危,所以才拥立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继位。可以说,孙皓坐上皇位,纯属偶然,所以在他取得实权之后,便本性暴露,做出种种令人发指的事情,以此弥补曾经创伤的心,释放就被压抑的情绪。

孙皓种种残暴行径,使得吴国的忠谏者皆被诛杀,谗谀者可以加官进爵,朝政日益腐败,人民不堪忍受而不断揭竿而起,连一些大臣也纷纷投降于晋国。公元280年,晋国大将王浚顺江而下,孙皓原以为长江天险可以固若金汤,不想各地守军望风而降。半年后,王浚的舟船就抵达了石头城下,孙皓此时无将可战,不得已叫人反绑了自己的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投降。到了晋国,孙皓被封为归命侯,他虽然没有刘禅的乐不思蜀,却一曲《尔汝歌》,也道尽了他的奴性与没心没肝。

孙皓(公元242—284年),是孙权被废皇太子即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三国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初登皇位,曾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减省宫女,放生珍禽异兽,甚得民心,一时被誉为明主。但此后不久,孙皓就表现得粗暴骄奢、好酒食色。他不仅苛政重赋、大兴土木,使民心丧尽,还杀掉了拥立自己的重臣,使得群臣寒心。最终在即位16年后,西晋伐吴,建业陷落,孙皓被俘,吴国由此灭亡。

孙皓虽贵为帝王,其言行举止却时常不符其尊。事实上,他既没有继承先祖的英勇善战与求贤若水,也没有遵循儒家的帝王哲学,而是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上演了一幕幕残酷而荒诞的事。

初登大典,孙皓嗣位照例应尊孙休的皇后朱氏为太后,群臣也将太后的玺绶准备好送入宫里,不料孙皓却贬称朱氏为景皇后。不光如此,本来应当国君的太子也被贬为豫章王,并赶出朝廷到藩国就任。公元265年,孙皓又逼杀了太后朱氏,其治丧不在正殿,而是选择了苑中的一间简陋小屋。公元266年,孙皓又将故主孙休的四个儿子送去吴国的一座小城,又派兵在路上杀死了年纪大的两个。对此,拥立他为帝的濮阳兴和张布说了一些怨言,有人将这些话告诉了孙皓。孙皓毫不念及其拥立之功,立即诛杀了两人。可见孙皓不但缺乏血肉之情、报恩之心,且受挫能力很差,经不起半点指责,一旦发现有人对自己不满,就肆意残杀。

孙皓对他人残忍无道,对自己却异常骄奢淫逸。《资治通鉴·卷七十九》记载,孙皓在位期间,常派遣黄门遍行州郡挑选美,大臣的女儿也必须每年一报,年纪到了十五六岁要先让他检阅,看不中的人才允许出嫁。由此,他后宫的美女多达万人,孙皓还嫌不够。十分荒唐的是,孙皓给后宫所有的美女都佩带上了皇后的印绶,这使得皇后滕氏空有皇后之名,却无皇后之实。此外,孙皓还纵容其爱妾派近侍到集市上去抢百姓的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以前是孙皓的幸臣,他倚恃孙皓的宠遇,将抢夺财物的近侍绳之以法。爱妾向孙皓诉怨,孙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了陈声,并命令武士用烧红的大锯锯断陈声的头,将尸体投到四望台下。孙皓如此听信谗言,不辨是非,毫无其先祖孙权的气度和责任感,令人心寒不已。

除此之外,孙皓还酗酒滋事,毫无自制。孙皓喜欢宴请群臣狂饮,每次宴会都强逼大臣喝醉,为此特命十个黄门郎侍立,监视那些不喝酒的大臣喝酒。更可怕的是,每每宴会结束后,孙皓会命喝醉的大臣彼此揭发,如什么时候鄙视过孙皓,什么时候说过孙皓的闲话,谁要是不幸被揭发出来,孙皓便一刀将他砍了。由此,被孙皓邀请赴宴的大臣个个胆颤心惊,赴宴前大多要与妻子儿女含泪相别。有个叫韦曜的侍中,酒量极小,最多能饮二升,可孙皓规定每人在宴会上必须喝够七升酒。韦曜便偷偷以茶代酒被发现,孙皓责骂他违抗命令,不由分说就给抓起来杀了。还有一次,常侍王蕃酒后醉倒在大殿上,不省人事,孙皓以为他在装蒜,便把他给杀了。孙皓多次因自己的一时之怒,残杀臣下,其行为之冲动鲁莽,毫无常人的负罪感和责任心。

孙皓的群臣不仅要忍受酒宴上的提心吊胆,还要面对政务上的战战兢兢,唯恐一言之差会招来杀身之祸。例如,会稽太守车浚为人忠恳,有一年会稽郡发生旱灾,百姓无力交纳资粮,车浚上表请求振贷。孙皓却说车浚想树私恩,于是派人割下了他的脑袋。尚书熊睦见孙皓酷虐,便婉转地劝谏,孙皓大怒,派人用刀环撞杀了他,死后体无完肤。还有一次,孙皓发现大司农楼玄与中书令贺邵在附耳密语,怀疑他们是在数说自己的不是,就下令将楼玄流放到越南。与此同时,孙皓还给越南将领张奕下旨,让他暗中处死楼玄。贺邵的命运比楼玄更惨,他后来中了风,不能说话。但孙皓认为他是在装哑,派人拷打他,更将他的头颅割了下来。即使是忠臣陆凯、陆抗的直言相谏,孙皓也置之不理。

孙皓不但胡乱杀人,还热衷于各种稀奇古怪的杀人手法。他会引水入宫,将不合意的嫔妃、宫女、内侍立刻杀死,然后扔进水里漂走,或者是剥去面皮,挖凿眼睛成窟窿,并以此为乐。《三国志》记载了吴亡后,晋侍中庾峻还特意问孙皓为何喜欢割人面、刖人足的事,孙皓理直气壮地回答:“对君主无礼者,我就剥他的脸。”

孙皓行事,完全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出发,毫无法治吏治的观念。这种极端的自我中心的心态,使得他不但漠不关心朝政,还以杀人暴虐为乐,做事贪图享乐,不计后果。

孙皓毫无君王爱民之心,却听信谗言,妄图称霸天下。《江表传》记载,泰始七年(公元271年)丹杨刁玄出使蜀地,听到了司马徽与刘廙讨论运命历数等事。回来后,刁玄添油加醋哄骗国人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是荆扬的君主啊!”刁玄又逼迫晋国来降之人伪造了寿春童谣说“吴天子当北上”。孙皓听了大为高兴,说:“此乃天意也!”随即命令部下用车子拉了太后、皇后及后宫数千人,沿着牛渚陆道西去洛阳,以顺天命。不料路上遇到大雪,道途陷坏不能走,兵士披甲持仗,一百人共拉一辆车,冻死之人不计其数。兵士不堪忍受,都私下说:“若是遇到敌军,就赶紧倒戈投降吧。”孙皓听到了这样的抱怨,才停止了北上洛阳的荒唐行程。像这样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的草率举动,孙皓做了不知多少回,达到了罄竹难书的地步,也导致东吴资源的大量浪费。

那么,孙皓人格障碍的根源在哪里呢?

首先,恶劣的家庭环境是反社会性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从《三国志》记载可知,孙皓的父亲孙和早年被立为太子后又被废。公元252年,孙权死后,孙峻诛杀诸葛恪且夺和玺绶,更派遣使者赐死孙和。孙和与张氏,即孙皓的母亲辞别,张氏说:“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也跟着自杀了,孙皓生于公元248年,当时只有4岁。由于早年丧失双亲,孙皓从小就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爱护,未能形成亲切热情的依恋关系,这严重阻碍了他后期的人格发展和情感维系。而从小失去父母,也使他缺乏可以效法的男性形象,无法培养积极的自我确认,因而缺少对社会公德与行为规范的认同。

此外,险恶的成长环境也强化了孙皓反社会人格发展。孙皓的父亲是废太子,后来被逼死。孙皓虽侥幸得以保全性命,却也一直被朝廷严加防范,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这种悲惨的经历养就了孙皓残忍猜忌的、自我中心的性格。而他的继位,也是由于吴景帝孙休的儿子过于年幼,群臣鉴于东汉之灭亡,源于主少国危,所以才拥立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继位。可以说,孙皓坐上皇位,纯属偶然,所以在他取得实权之后,便本性暴露,做出种种令人发指的事情,以此弥补曾经创伤的心,释放就被压抑的情绪。

孙皓种种残暴行径,使得吴国的忠谏者皆被诛杀,谗谀者可以加官进爵,朝政日益腐败,人民不堪忍受而不断揭竿而起,连一些大臣也纷纷投降于晋国。公元280年,晋国大将王浚顺江而下,孙皓原以为长江天险可以固若金汤,不想各地守军望风而降。半年后,王浚的舟船就抵达了石头城下,孙皓此时无将可战,不得已叫人反绑了自己的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投降。到了晋国,孙皓被封为归命侯,他虽然没有刘禅的乐不思蜀,却一曲《尔汝歌》,也道尽了他的奴性与没心没肝。


相关内容

  • 魏晋南北朝的皇后制度
  • "皇后"为皇帝嫡妻,是皇帝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皇后名称首创于秦始皇,而真正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则是在西汉时期.如<汉书外戚传>云:"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后制度基本继承汉代,但也 ...

  • 羊祜攻心 金陵王气黯然收
  • 羊祜攻心 金陵王气黯然收(组图) 2011-07-03 14:30:55 来源: 新民晚报(上海)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0) 羊祜像 晋灭吴示意图 三分归一统的最后一战进行得异常顺利,西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东吴像样的抵抗,一路势如破竹,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东吴的首都建业.吴国皇帝孙皓也 ...

  • 梁小民:中国两千年专制制度的根
  • 梁小民:中国两千年专制制度的根时间:2010-08-08 16:52 作者:梁小民点击:334次 读过孙皓晖先生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你就会明白,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在秦朝,始作俑者是秦国的历代君王及手下商鞅.李斯这班大臣,其完成者是秦始皇.或者说,秦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也确立了这种专 ...

  • 南京城市发展史
  • 南京,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它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市内有秦淮河流过其间.在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一座大都市逐渐形成. 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在现在南京城楼和五台山东一带,出现了最早的聚落,这就是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 大约在四千年前,又有一批新的民族到这里来生活,他们会用手转轮来制造 ...

  • 在历史的缝隙里
  • 从屈原问天到王莽哭天 屈原怄了一肚子酸气,到远方去流浪.中国的第一个精神流亡者上路了.这样的流亡,一开始就是决绝的,也是尴尬的.决绝是他宁可放逐,也不同流合污,尴尬是他对故国的深情眷恋.对君王不舍的忠诚.一路上他回想起自己高贵的血统和家世渊源,眷顾着那个雍容华贵即将被强秦蹂躏的王城,他索性不走了,仗 ...

  • 中国历代王朝怎样"选秀"
  • "选秀女"在中国历史悠久,形成制度,也近2000年了. "选秀女"是近代的说法,古代叫"采选".指通过正式规范的途径,从民间挑选貌美色丽.素质上乘的女子入宫服侍皇帝皇族.采选的制度是东汉首开其端.在此之前,历代朝廷充实后宫,或强夺,或挑选, ...

  • 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阅读答案
  • 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q ...

  • 咏史怀古赏析14首
  • 咏史怀古诗歌鉴赏复习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西塞山怀古>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 ...

  • 蜀汉 诸葛孔明「马前课
  • 相传为诸葛亮于军中闲暇时写了一个<马前课>,是预测天下大事的书.从字面上讲,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马前面占卜一课,即起卦的意思.诸葛亮的<马前课>非常好破译,每个朝代就一卦,这样往下排就是了. 而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他很多预言书比较难破译,因为它讲历史大事,有的时候一个朝代可能有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