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大岁修 宝瓶口现二十余件"石头宝贝"(图)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13-12-16 07:18

54

在都江堰安澜索桥下,一尊完整的李冰石像被发现,石像刻造时间是东汉帝建宁元年 李冰石像。

隐藏

大修都江堰(微博)以来,12台抽水机24小时不间断将宝瓶口的水排往外江。昨日,宝瓶口的水深仅剩3米,水落石出,干涸的河床上露出了20余件宝贝。

二十余件都是“石头宝贝”

昨日下午,记者从南桥进入来到伏龙观下的河床。走了20余米,就见着6个圆圆、直径约95厘米,厚度约25厘米的石头分布在方圆不足1000平方米的河床里。不远处的河床里,还有十来块带有榫口的条石,其中一块上面还有一个深约10厘米圆溜溜的孔。“快来看。”正当记者专注于这些新奇的宝贝时,都江堰(微博)市文物局副局长傅浩又指着一个外方内圆的家伙对记者说,“这是石井圈,也是这次发现的宝贝之一。”

水流冲击 促使水底宝贝“复出”

宝瓶口现宝贝后,都江堰(微博)市文物局原副局长、副研究员卞再斌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卞再斌推测,1933年在四川松潘(微博)和茂县之间的叠溪镇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受到地震影响,都江堰(微博)内外江河道被冲成卵石一片,“这些东西被冲至宝瓶口,或许与叠溪地震有关。”卞再斌说,现在,随着紫坪铺水利工程的建设,近年来,都江堰(微博)内江几乎实现了冲淤平衡,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一些水底的宝贝也才有机会重见天日。

干啥用?

石条曾修都江堰(微博)河堤

傅浩说,古代没有钢筋混凝土,条石上的榫口,就是连接铸铁最重要的部件,很可能是当年维修都江堰(微博)河堤用的材料。而那些圆石饼,叫作石柱础垫饼,功能是增大建筑物柱子的受力面积,防止大型建筑物下沉。至于石井圈,应该是一户人家打的井上面距离井盖最近的附着物,上面的磨痕估计是古人用绳索打水留下的印迹。

哪里去?

或将陈列于景区

都江堰(微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徐军说,都江堰(微博)正在修建博物馆,馆藏有两大重要主题,一则道教文物,一则就是水利文物。对于本次出土的宝贝,他们打算将一部分特别有代表性的物件陈列于博物馆。而其他的物件,陈列于景区内,供游客观瞻。“不管陈列在哪里,我们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它们。”都江堰(微博)文物局常务副局长巴勇说,希望都江堰(微博)水利工程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能向游客传递出我国传统的水利文化。

哪里来?

石井圈或是清朝文物

这些宝贝到底是哪些建筑物上的材料?卞再斌给出了三种猜测。

一说,慰农亭。据史料记载,在宝瓶口对岸曾修建有纪念修建都江堰(微博)水利工程众堰工的慰农亭,后来被冲垮了。但对于这种猜测,卞再斌认为,从水流的走势来看可能性并不太大。

二说,纪念四川总督的丁家祠。晚清名臣四川总督丁宝桢曾多次向朝廷上奏章,请求朝廷拨付银两用于大修都江堰(微博)。在他的努力下,清朝政府曾拨付了10万两银子专款用于维修都江堰(微博)。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二王庙前山门口修建了丁公祠,但后来也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那些石柱础垫饼很大,通过它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建筑的恢宏气势。”卞再斌说,这种假设的可能性比前者更大一些。

三说,上游民居家的古井。卞再斌说,从那个外方内圆的石件来看,它应该是一户人家的井盖附着物。“今天出土的文物中,就它的年代最古老。”卞再斌推测,这个石井圈是清朝的文物,而其他的宝贝可能是晚清或者民国期间的。

石井圈是马桶圈?

昨日,外方内圆的石井圈图片在微博上公布后,引发了众网友猜测激情。石锅、烟灰缸……网友给出了千奇百怪的答案,其中,最神的猜测,也是答案最集中的居然是马桶圈。

@潇十三:烟灰缸呗!

@EFSF中士:下水道的井盖…

@小微索男:我知道了,是女娲当年补天所剩的一小块碎屑~~

@Engine-Fu:门轴托!鉴定完毕

@冬繁乐阳JX:舂

@奋斗中的小雨滴同学:马桶和马桶盖呗

@e叫你猪猪:捣米用的石窝子,或者是厕所盖子

@冯坚持不懈:农村用的花磨,带孔的在上面可以转,下面的不带孔固定不动!研磨用的!

@竹纸英语要发奋图强励志不挂科:这是古人用来做煎饼的。

@金木水火土乐园:别猜了,是洗脚盆

石犀、铁牛、铁龟,是否现身?

都江堰(微博)水利工程除了工程本身是个不可移动的文物之外,水底下还埋有不少可移动的珍贵文物。其中,石人、石犀、石马、铁牛、铁龟等最珍贵,也最受人关注。在相关文献资料能查到的资料中,尚有石犀、铁龟、铁牛不曾被发现。“我们期待这次大修能见到更多那些没现身的文物。”卞再斌说,他盼望着早日与石犀、石马、铁牛、铁龟等见面。

此次大修,在宝瓶口发现了不少文物,它的名字令人浮想联翩。是否与它底下埋藏有宝贝相关?对此,卞再斌解释:古人在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 一个口子,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

“它与大家期待的文物宝贝无关。”卞再斌说,从多年来出土文物的情况来看,外江发现的宝贝更多。比如,他参与发掘的汉碑、国家一级文物李冰石像、两尊没头的汉代石像等,而内江(微博)仅发现过卧铁和记载每年洪水高度的水则等文物。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13-12-16 07:18

54

在都江堰安澜索桥下,一尊完整的李冰石像被发现,石像刻造时间是东汉帝建宁元年 李冰石像。

隐藏

大修都江堰(微博)以来,12台抽水机24小时不间断将宝瓶口的水排往外江。昨日,宝瓶口的水深仅剩3米,水落石出,干涸的河床上露出了20余件宝贝。

二十余件都是“石头宝贝”

昨日下午,记者从南桥进入来到伏龙观下的河床。走了20余米,就见着6个圆圆、直径约95厘米,厚度约25厘米的石头分布在方圆不足1000平方米的河床里。不远处的河床里,还有十来块带有榫口的条石,其中一块上面还有一个深约10厘米圆溜溜的孔。“快来看。”正当记者专注于这些新奇的宝贝时,都江堰(微博)市文物局副局长傅浩又指着一个外方内圆的家伙对记者说,“这是石井圈,也是这次发现的宝贝之一。”

水流冲击 促使水底宝贝“复出”

宝瓶口现宝贝后,都江堰(微博)市文物局原副局长、副研究员卞再斌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卞再斌推测,1933年在四川松潘(微博)和茂县之间的叠溪镇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受到地震影响,都江堰(微博)内外江河道被冲成卵石一片,“这些东西被冲至宝瓶口,或许与叠溪地震有关。”卞再斌说,现在,随着紫坪铺水利工程的建设,近年来,都江堰(微博)内江几乎实现了冲淤平衡,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一些水底的宝贝也才有机会重见天日。

干啥用?

石条曾修都江堰(微博)河堤

傅浩说,古代没有钢筋混凝土,条石上的榫口,就是连接铸铁最重要的部件,很可能是当年维修都江堰(微博)河堤用的材料。而那些圆石饼,叫作石柱础垫饼,功能是增大建筑物柱子的受力面积,防止大型建筑物下沉。至于石井圈,应该是一户人家打的井上面距离井盖最近的附着物,上面的磨痕估计是古人用绳索打水留下的印迹。

哪里去?

或将陈列于景区

都江堰(微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徐军说,都江堰(微博)正在修建博物馆,馆藏有两大重要主题,一则道教文物,一则就是水利文物。对于本次出土的宝贝,他们打算将一部分特别有代表性的物件陈列于博物馆。而其他的物件,陈列于景区内,供游客观瞻。“不管陈列在哪里,我们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它们。”都江堰(微博)文物局常务副局长巴勇说,希望都江堰(微博)水利工程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能向游客传递出我国传统的水利文化。

哪里来?

石井圈或是清朝文物

这些宝贝到底是哪些建筑物上的材料?卞再斌给出了三种猜测。

一说,慰农亭。据史料记载,在宝瓶口对岸曾修建有纪念修建都江堰(微博)水利工程众堰工的慰农亭,后来被冲垮了。但对于这种猜测,卞再斌认为,从水流的走势来看可能性并不太大。

二说,纪念四川总督的丁家祠。晚清名臣四川总督丁宝桢曾多次向朝廷上奏章,请求朝廷拨付银两用于大修都江堰(微博)。在他的努力下,清朝政府曾拨付了10万两银子专款用于维修都江堰(微博)。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二王庙前山门口修建了丁公祠,但后来也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那些石柱础垫饼很大,通过它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建筑的恢宏气势。”卞再斌说,这种假设的可能性比前者更大一些。

三说,上游民居家的古井。卞再斌说,从那个外方内圆的石件来看,它应该是一户人家的井盖附着物。“今天出土的文物中,就它的年代最古老。”卞再斌推测,这个石井圈是清朝的文物,而其他的宝贝可能是晚清或者民国期间的。

石井圈是马桶圈?

昨日,外方内圆的石井圈图片在微博上公布后,引发了众网友猜测激情。石锅、烟灰缸……网友给出了千奇百怪的答案,其中,最神的猜测,也是答案最集中的居然是马桶圈。

@潇十三:烟灰缸呗!

@EFSF中士:下水道的井盖…

@小微索男:我知道了,是女娲当年补天所剩的一小块碎屑~~

@Engine-Fu:门轴托!鉴定完毕

@冬繁乐阳JX:舂

@奋斗中的小雨滴同学:马桶和马桶盖呗

@e叫你猪猪:捣米用的石窝子,或者是厕所盖子

@冯坚持不懈:农村用的花磨,带孔的在上面可以转,下面的不带孔固定不动!研磨用的!

@竹纸英语要发奋图强励志不挂科:这是古人用来做煎饼的。

@金木水火土乐园:别猜了,是洗脚盆

石犀、铁牛、铁龟,是否现身?

都江堰(微博)水利工程除了工程本身是个不可移动的文物之外,水底下还埋有不少可移动的珍贵文物。其中,石人、石犀、石马、铁牛、铁龟等最珍贵,也最受人关注。在相关文献资料能查到的资料中,尚有石犀、铁龟、铁牛不曾被发现。“我们期待这次大修能见到更多那些没现身的文物。”卞再斌说,他盼望着早日与石犀、石马、铁牛、铁龟等见面。

此次大修,在宝瓶口发现了不少文物,它的名字令人浮想联翩。是否与它底下埋藏有宝贝相关?对此,卞再斌解释:古人在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 一个口子,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

“它与大家期待的文物宝贝无关。”卞再斌说,从多年来出土文物的情况来看,外江发现的宝贝更多。比如,他参与发掘的汉碑、国家一级文物李冰石像、两尊没头的汉代石像等,而内江(微博)仅发现过卧铁和记载每年洪水高度的水则等文物。


相关内容

  • 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教案
  • 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中外建筑史科教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利害.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 ...

  • 四川都江堰导游词
  •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 ...

  • 中国历史水利工程
  • Que Bei 芍陂(Quebei Lake) 古代淮河流域最著名的蓄水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南30km .隋唐后因陂址在安丰县(治所在今寿县南) 境内,故又名安丰塘.此外,在历史文献中,还有"龙泉之陂"."勺陂"."期斯塘"等称谓. ...

  • 都江堰导游词
  • 都江堰导游词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 ...

  • 水利史论文
  • 谈历代水政管理 摘要:水政监察档案工作管理应适应水利事业建设的需要,因此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可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档案管理法制化方面入手.水政监察工作是为社会服务的,同样档案管理也是为社会服务,两者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应妥善于处理好两者关系,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做好档案工作 ...

  •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
  •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片) 芍陂芍陂是古代淮河流域较早兴建的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安丰城南,又叫安丰塘,是公元前6世纪末楚国令尹孙叔敖领导修筑的.水库巧妙地利用了当地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面低洼的地势状况,利用天然湖泊在四周筑堤,引■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水经注?肥水注> ...

  • 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教案)
  • 2 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中国地图上指认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并初步了解它们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国古代.当代人民创造水利工程奇迹的胆识. 2.知道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工程上的地位.感受李冰父子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以及非凡的智慧,增强民族 ...

  •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 ...

  • 2.1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2)
  •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 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 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