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方案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2

1.1 项目背景 .................................................... 2 1.2 建设原则 .................................................... 2 1.4 参考标准 .................................................... 3 1.5 效益分析 .................................................... 4 第二章 需求分析..................................................... 6 第三张 总体规划..................................................... 7

3.1 建设目标 .................................................... 7 3.2 阶段任务 .................................................... 7 3.3 总体框架 .................................................... 9 第四章 各子系统设计................................................ 10

4.1、PDS 综合布线系统........................................... 10 4.2 停车厂管理系统 ............................................. 17 4.3 视频监控系统 .............................................. 20 4.4 周界报警系统 ............................................... 28 4.5 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 29 4.6 BA控制系统................................................. 32 4.7 信息发布系统 ............................................... 35 4.8 电子巡更系统 ............................................... 36 4.9 智能一卡通系统 ............................................. 38 第五章 方案实施.................................................... 39 第六章 项目管理.................................................... 42

第一章 项目概述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传统控制方式的大厦,从简单的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发展到整个弱电系统的集成,3A 、5A 型的智能大厦在国内不胜枚举。

1.1 项目背景

交通银行总行为了满足全国各个省行、市行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及组

织会议、专业研讨等需求,决定建立一个以专业培训、会务、研讨等形式的培训中心。经多方论证、考察最后选址在无锡山水西路三国城附近建设,培训中心总占地面前19800平方米,西邻太湖、东临5A 级景区三国城、环境幽静怡人。非常适合培训、会务、研讨等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整个培训中心共建5个区域,A 区、D 区、E 区主要是以提供培训人员、工作人员的住宿型建筑,B 区主要是会议、研讨、培训、办公等一栋综合型的办公楼,C 区主要提供培训人员及工作人员的餐饮、娱乐等后勤保障型的建筑。

根据每个区域的功能要求我们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及运营模式,打造一个智能培训中心,它可降低综合服务成本、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融入低碳、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降低建设运行成本、耦合国家低碳节能环保政策,实现绿色、智能型的现代化培训中心,体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又可感受绿色环保带来的舒适环境。

1.2 建设原则

先进性

无锡培训中心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为主导思想,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理念,规划和建设无锡培训中心。使其所采用的设计理念、技术和产品要反映当前国内及国际的先进技术水平,不会再短期内落后并且适当超前,以满足培训中心的使用需求

实用性

无锡培训中心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力求在建成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技术和设备的领先地位。同时,在广泛调查研究论证规划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符合实际要求切实可行的无锡培训中心建设方案,为智能培训中心的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可靠性

无锡培训中心所采用的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必须是经过工程使用,并且应能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成熟产品和技术。

开放性

无锡培训中心信息化、智能化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涉及众多设备制造厂商,所以要求所使用的产品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互操作性,以满足无锡培训中心各子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建成后的日常维修保养费用的控制。

规范性

无锡培训中心建设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为工程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1.4 参考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GJ32/D01-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16-98;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 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14050-93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规则》 GA/T308-200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 1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商用建筑通讯布线线槽及空间标准》EIA/TIA-569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07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GB9361-8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商业建筑群通信布线规范》EIA/TIA568-A --《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EIA / TIA 569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 12357-199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 9771-1998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97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规范》YD/T2008-93 --《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要求和试验方法》YD/T870-906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安全》GB4943-95

--《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要求和试验方法》YD/T870-906 --《建筑电器设计规范》IGI16-33

1.5 效益分析

降低运营成本

引入智能照明、电控、水孔,可减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进而减低运行成本。

低碳环保

通过智能喷泉、循环水资源利用、自然风资源等相关资源的利用,与信息化、智能化相结合实现,自然与智慧的融合,全面实现智慧园区低碳环保。

资源利用可控

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提供相关分析数据,为培训中心内控提供基础支撑,包括月度用电量、用水量、设备运行状况等提供给培训中心内控决策支撑,让培训中心领导知晓运营费用,并根据相关标准制定相关控制决策。

第二章 需求分析

建设内容需求

主要包含住宿区域、会议区域、培训区域、办公区域、后勤保障区域,配合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全方位的服务,为不同的区域提供相应类型的服务。

信息发布系统

信息发布系统覆盖A 、B 、C 三个区域,提供信息发布、显示、公告的效果,并可以不同区域显示相应信息的功能。

智能一卡通系统

为整个园区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务,把门禁、消费、考勤、会务报道、培训报道等功能集成到一张智能卡上。

BA 控制系统

提供整个园区的机电设备、灯光、给排水、空调、新风系统进行监视及控制,并形成报表提供给相关领导进行能源管理的可靠依据。

视频监控系统

为整个园区提供安防监控系统,保障整个园区人员、财产做到实时监控报警,并实时监控记录可查询。

周界报警系统

园区整个外围围墙安装红外对射防范系统或电子围栏系统,防止非园区人员进入园区、保障整个园区的人员进出可控。

PDF 综合布线系统

覆盖整个园区、为园区提供数据网络、语音电话以及无线覆盖提供基础线路服务。

进度需求

2014年10月份动工,2016年中开始运营 总结分析

由上述需求描述,无锡培训中心智能化建设需求主要包括智能一卡通(一卡多用)、视频监控、信息发布、BA 控制系统、综合布线、周界报警系统等多个方面组成。

第三张 总体规划

3.1 建设目标

通过园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园区统一的、便利的、节能的、环保的综合服务园区,实现减低运营成本、做到所有设备可控,并定期形成数据报表为培训中心领导做决策进行参考。全面实现培训中心会务、培训、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中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快速响应、便捷服务、综合账单等相关服务。

3.2 阶段任务

根据项目的阶段点不同进行任务分析,可有效把控项目进行,同时保障项目的交付质量,为此我们为本项目划分若干个交付阶段,具体如下:

如上表所示,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包含咨询规划、分项采购、项目交付及培训四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任务进行实施,确保项目实施完成后,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3.3 总体框架

无锡培训中心建设成智慧园区,总体设计框架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所有系统最后都集成到监控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及维护,也便于园区发生特殊情况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第四章 各子系统设计

4.1、PDS 综合布线系统

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六个子系统构成: 1.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WORK AREA):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器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 2. 水平布线子系统(HORIZONTAL ):

水平布线子系统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跳线架)间的连接,它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至用户工作区。它通常采用四对非屏蔽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的应用,在某些需要宽带应用时,可采用光纤到桌面系统。

3.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得用户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 4. 干线子系统(BACKBONE ):

干线子系统提供建筑物的干线(馈电线) 电缆的路由。它通常在两个单元之间,特别是在公共系统设备和其它设施之间提供路由,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交换机(PBX ),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该系统常用介质是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和光缆。

5. 设备室子系统(EQUIPMENT ):

设备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如PBX )连接起来。 6. 建筑群(CAMPUS )子系统:

实现建筑物间的相互连接,常用的通信介质是光缆。

综合布线系统构成示意图如下: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标准

1. 设计标准

1、EIA/TIA 568

2、ISO/IEC 11801

☆IEEE802.3

☆ANSI FDDI/TPDDI

☆CCITT ISDN

☆ATM Forum

2. 设计规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本)-CECS72:97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验收

规范”-CECS89:97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

☆AT&T SYSTIMAX PDS设计准则

3. 设计原则及目标

本系统应能支持大楼内的语音和数据系统的通讯需求,支持各种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实现办公系统的自动化,从而能提供电话、电视、传真服务,电脑通讯服务,多功能金融综合信息服务等。方案设计中须遵循以下原则: a)超五类双绞线设备端口至终端端口的距离不得超过一百米(水平线缆) b)超五类设备端口至设备端口距离不得超过一百米(垂直干缆) c)数据传输速率在水平区小于等于622Mbps

d) 直流电压小于等于150V

1、工作区子系统

由一个单孔或者双孔的RJ45插座构成墙面信息点,采用超五类模块,支持622Mbps 的传输速率,模块可以垂直于面板安装也可以倾斜45°安装,安装面板采用国标86系列标准面板,接口带弹簧防尘门及语音、数据标识的。通过插座既可以连接电话、传真等低速应用,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及其它弱电设备。电话系统的跳线通常在购买电话时已经包含,计算机网络跳线通常在进行网络系统建设时自制或购买。

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可安装在墙上或柱子上,部分可安装于地板上。安装于墙、柱上的插座底边和地板之间距离为30cm 。安装于地板上的信息插座安装在地面预埋的接线盒内,接线盒需防水、防尘,且可升降,以使得无论在有无地毯的地板上,插座(电源、信息插座)都能和地板、地毯面成水平。

信息插座位置的确定通常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定,住宅有大开间,也有小房间。对这两种形式下的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线缆的功能是将管理间和用户工作区相连。根据实际需求,我们采用六类八芯非屏蔽双绞线,该线为100 高速高性能电缆,采用裸实芯无氧铜质导体,并用聚乙烯进行双层绝缘并扭绞成对,外罩防火聚乙烯护套。在100米内传输速率达622Mbps ,可用于连接电话、电脑及其它多媒体设备。

水平线缆的布线采用金属桥架从配线间延伸至每户,再经由电线管接入预埋在墙面、柱子、隔段或地面接线盒内,金属桥架通常在吊顶内辅设,但因现在的大楼各种各样的设备越来越多,在吊顶内辅设的风管、水管及各种电源线、信号线也很多,所以综合布线系统的线槽也经常在楼板内预埋,到达适当的位置后再经由电线管接入墙上或地面的接线盒内。

每层从配线间出发采用金属线槽,尺寸为50X100mm 、100X200mm 、150X200mm 等规格, 具体尺寸根据各层走线数量来确定。

线槽到各个工作区使用直径为15 、20、25系列的薄壁电线管,连接工作区内的插座。电线管尺寸大小根据穿线根数来确定。

强电和弱电不应使用同一线槽。

3、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实现对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中铜缆和光纤的终接、收容和管理。它是连接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子系统的中枢;也是各楼层信息点的管理中心,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通讯网络结构的分配和调整。使得通讯网络的管理变得非常简捷高效。管理子系统的核心设备是配线架,本设计中,我们采用宽度为19”的1100CAT5PS 型超五类模块式配线架端接水平数据线,通过插拔方便的RJ45接口为将来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环境。数据主干多模光纤接入600A2光纤配线架(19”),接头采用ST 型接口。语音系统水平线接入110DW2-100型配线架,因为语音系统通常不推荐采用两级管理,所以110型配线架是最合理的选择。语音系统主干线缆同样接入110型配线架。所有配线架安置在一只19”的标准机柜中,该机柜同时保留足够的位置以便放置其它网络设备,并保留一定空间以便于设备的散热。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建议把管理子系统(分配线室)分别设在各层弱电竖井中,以弱电井作我们的分配线间。

分配线室的设置原则上按每层信息点的数目来确定,我们在设计时将信息点少的相邻楼层合用一个分配线室。

管理子系统线缆连接示意图如下:

配线间的要求:

1)配线间面积原则上为3-6平方米;以能满足安放配线架和计算机通讯设备,及方便维护管理人员工作。

2)留出高2—3米,宽1米的墙面,以方便水平及垂直桥架中线缆的引出。距地面30cm 高的地方应安装有单相3线电源插座,以满足网络通讯设备使用的需要。

3)配线间的室温保持在18℃-27℃之间;保持配线间无尘、通风良好、亮度至少为30英尺一烛光;有火警和消防系统;采用外开门;防止水的渗透;周围不应有危险品。

4)配线间应连有接地线,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全楼配线室可共用一根

地线。

5) 配线架上应标有各个信息点的编号;例如:第五层的A区第6个插座,则有编号5A6D (数据)。这样,在配线室内便可以管理、诊断本层(或相邻层) 各信息点的所有线路。

4、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主馈电缆,提供建筑物中主配线架与分配线架连接的路由,把各个分配线间的信号传送到主设备间,直至传送到最终接口,再通往外部网络。它的设计必须能满足当前应用的需要,同时又能适应今后的发展。本系统由语音传输线路和数据传输线路两部分构成:

语音系统采用三类100对、25对非屏蔽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它属于三类的传输介质,特性阻抗为100 ,由24-AWG 硬质铜导线扭绞成对,外包经过彩色编的PVC 绝缘皮。能够满足语音系统及16Mbps 以下的数据传输要求。性能符合EIA/TIA-568的商业建筑物布线标准,常被用作电话及广播信号等相对低速率的主干传输线缆。

2) 数据传输线路因对信号传输速度及质量要求较高,通常采用五类双绞线或光纤。在本项目设计中,我们使用62.5/125微米多模光纤作为干线传输介质。详见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

光纤的光学特性如下:

最大光纤损耗:3.4dB/km在850nm (典型范围2.8到3.2dB/km)

1.0dB/km在1,300nm (典型范围0.5到0.8dB/km)

最小带宽:160Mhz-km 在850nm

560Mhz-km在1,300nm

弱电竖井中,使用一个竖直金属桥架,在竖直桥架上,每隔2米左右连接一根长度与桥架宽度相等的钢筋,其直径大约为1.5cm ,以固定和支撑垂直上下的缆线,并使安装后的缆线整洁美观。

5、设备室子系统(EQUIPMENT ):

设备子系统(主配线间)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联结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联起来。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联接起来。

语音系统主配线室设在第一层,靠近电话程控交换机。主配线架采用110DW2-100型配线架,安装在一只配线机柜内,端接全楼子配线间的三类语音干缆,保留空间用来端接电信局进线。数据系统主配线室也设在第一层,选用600A2光纤配线架,安装在19”标准机柜内,端接全楼的光纤,机柜同时留出足够的空间以放置网络中心交换机。所有设备放在同一个机柜内可达到防尘、防潮的目的,同时很方便地对全楼信息点进行集中管理。设备室环境要求同管理子系统。

设备室子系统线缆连接示意图如下:

4.2 停车厂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停车场管理系统是通过非接触式卡或车牌识别来对出入停车场的车辆实施判断识别、准入/拒绝、引导、记录、收费、放行等智能管理,其目的是有效的控制车辆与人员的出入,记录所有详细资料并自动计算收费额度,实现对场内车辆与收费的安全管理。该系统集感应式智能卡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与处理、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包括了车辆身份判断、出入控制、车辆自动识别、车位检索、车位引导、会车提醒、图像显示、车辆校对、信息发布、时间计算、费用收取及核查、语音对讲、报警联动等系列化功能,实现对停车场车辆的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组成

停车场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数据库服务器:对车场的图像、出入场记录进行处理,保存,查询和报表打印;

管理中心:对卡片进行授权发行,挂失,解挂,延期等卡处理功能; 工作站:实时监控停车场的出入口,控制车辆进出并收费;

系统控制终端:对卡片的合法性进行判断、校验,及车辆进出自动控制功能。 系统主要组成设备:

一卡通管理软件:智能停车场软件管理平台,包括停车场设备管理、出入管理、卡务管理、财务管理、数据分析、增值运营等模块;

出入口控制机:实现车辆权限识别、入/出场控制及管理功能;

发行器:卡片发行,挂失,解挂等卡处理硬件;

临时卡计费器:刷卡计费硬件,可选语音提示功能,IC 卡时可在脱机状态下实现收费管理;

出入口道闸:允许或禁止车辆通行的闸式设备;

摄像机:对停车场进出口进行监控和录像,并由事件(如刷卡)触发进行车辆抓拍、车牌抓拍、人像抓拍、证件抓拍,并把图像数据上传至管理软件; 智能感应卡:承载信息的载体,车辆进出停车场并计费的凭证;

车牌识别:根据摄像机拍摄到得车辆车牌图像识别出车牌号码,并上传至管理软件。

系统组成图如下:

停车厂结构

1、入口车道布置示意图

4.3 视频监控系统

1、系统结构

本次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纯网络模式,前端全部采用网络摄像机,信号通过局域网传输,中心存储则采用NVR 网络直存方式。中心机房设置在监控中心旁,内部包含了存储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和集成联动等部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是软件平台的核心;在保安亭设置分控中心,保安人员可以在保安室通过客户端预览、回放监控录像,并能在权限范围内对前端监控点进行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

系统拓扑示意图

采用纯网络架构的视频监控系统有以下几个优点:

1)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图像效果有显著提高

传统的标清分辨率的图像对于多数的监控场景,基本上无法对细节进行分辨。而当发生案件时,从录像资料中很难对监控现场涉案的人员、物品准确认定,不具备很好的对侦破工作的指导性和法律质证能力。采用高清摄像机获取高清晰度的监控画面,更能清楚地呈现监控原貌。高清视频监控图像与标清视频图像清晰度的直观比较如下图所示:

2)采用网络传输,质量更可靠,施工更方便

本视频监控系统以网络为平台,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以IP 地址来识别所有的监控设备,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来进行图像、声音和数据采集传输。网络数字视频监控采用了网络数字传输信号,没有线缆长度和信号衰减的限制,而网络自身又不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因此可实现更广阔区域的监控布局。

3)系统扩展更方便

在一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只要在技术上采用统一的标准,对于应用的扩展而言,只是增加相同的设备和增加管理上的IP 地址而已,对管理而言,增加设备站点只是意味着IP 地址的扩充;将型号从模拟转换到数字,在采用统一的协议在网络上传输,对网络解决方案上的用户而言,监看视频画面、录制视频资料、控制传统云台镜头,仅仅是网络在线连接这么简单。

2 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全天候监控功能:通过安装的全天候监控设备,全天候24小时成像,实时监控周界、安全通道、路口、出入口等区域的安全状况;

昼夜成像功能:方案中涉及到的半球摄像机和固定枪式摄像机部分采用红外模式的摄像机,可见光成像系统的彩色模式非常适合天气晴朗、能见度良好的状况下对监视范围内的观察监视识别;红外模式则具有优良的夜视性能和较高的视

频分辨率,对于照度很低甚至0LUX 照度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

高清成像功能:主要出入口部署高清摄像机,主要路口、开阔区域部署高清快速球型摄像机,利用高清成像技术对区域内实施监控,有利于记录车辆、人员面部等细部特征。

前端设备控制功能:可手动控制镜头的变倍、聚焦等操作,实现对目标细致观察和抓拍的需要。

智能视频分析功能:在园区的周界、地面及地下停车场等位置采用智能球机,配合中心管理软件,具有视频分析识别报警功能,能够对园区周界、地面及停车场进行警戒线、警戒区域检测,对于满足条件的非法活动目标进行区分自动报警,为及时处警提供依据;

分级管理功能:记录配置客户端、操作客户端的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和用户权限(系统资源),在客户端访问监控系统前执行登陆验证功能。在小区安防控制中心建设以C/S为架构的管理平台,对于远程访问和控制的人员,可以通过授权登录WEB 客户端,实现对摄像机云台、镜头的控制和预览实时图像、查看录像资料等功能。

报警功能:系统对各监控点进行有效布防,避免人为破坏;当发生断电、视频遮挡、视频丢失等情况时,现场发出告警信号,同时将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使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

联动功能:安全防范系统是以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巡更等既可独立运行,又可统一协调管理的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安防自动化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功能强大的技术防范体系,以满足对厂区安全和管理的需要,配合人员管理,实现人防与安防的统一与协调。

集中管理指挥功能:在指挥中心采用综合管理软件,实现对各监控点多画面实时监控、录像、控制、报警处理和权限分配。

回放查询功能:有突发事件可以及时调看现场画面并进行实时录像,记录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及时报警联动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事后可对事件发生视频资料进行查询分析。

电子地图功能:系统软件多级电子地图,可以将区域的平面电子地图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每一个监控点的安装位置、报警点位置、设备状态等,利于操作员方

便快捷地调用视频图像。

设备状态监测功能:对于系统前端节点为网络摄像机,它们与软件平台之间保持IP 通信和心跳保活,软件平台能实时监测它们的运行状态,对工作异常的设备可发出报警信号。

3前端监控点设计

前端摄像机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原始信号源,主要负责各个监控点现场视频信号的采集,并将其传输给视频处理设备。监控前端的设计将结合厂区实际监控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技术方法,保障视频监控的效果。

作为监控系统的视频源头,摄像机对整套监控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摄像机的基本要求是:图像清晰真实、适应复杂环境、安装调试简便。

1、图像真实清晰——摄像机种类很多,其本源是内部核心部件“图像传感器+数字处理芯片”,针对不同的行业有完全不同的优化方案。比如:广播电视系统的图像处理偏艳丽,这是符合观众的视觉需求。相对而言,视频监控系统对图像的要求是真实还原,尤其是图像的色彩应与现场一致,比如:人的肤色、衣着颜色、车辆颜色等。此外镜头倍数也将影响用户捕获图像的景深,广角取景能获取全景概况,长焦取景能获取人脸面部特征,因此,用户对图像要求与使用场景密切相关。当然,在特殊场景下还需要特殊功能进行匹配,比如:超低照度、宽动态等等。

2、适应复杂环境——与硬盘录像机、交换机所处环境不同,摄像机一般都置于风吹日晒的环境下,天气变化都会影响摄像机的工作。耐高温、抗雷击、防水防尘等应达到相关指标,摄像机应该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有些环境下室外摄像机护罩内应该有加热、除湿等装置,防水防尘级别应该达到IP66,内部电路应该具备防浪涌保护设计,抗3000V 雷击。

3、安装调试简便——摄像机多安装于难以摘取的位置,因此使用过程中的再度调试是较麻烦的,增加维护成本。摄像机应该提供OSD 操作菜单供用户远程调试及参数修改。此外,建议为摄像机由UPS 集中供电以保证电源洁净,防止串扰。

4传输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部分的造

价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关系到整个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要选择合理的传输方式。目前,在高清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光纤等方式。

1) 视频双绞线传输

视频双绞线基带传输是用5类以上的双绞线,利用平衡传输和差分放大原理。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线缆和设备价格便宜,传输距离相对较远。

2) 光缆传输

光缆传输技术是远距离传输最有效的方式,传输效果也都公认的好,适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视频传输。具体实施是通过光缆把视频编码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汇聚交换机上进行监控和存储;控制信号通过汇聚交换机传输到前端设备,完成对前端高清摄像机的控制。

根据两种传输方式的特性,在本案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当中,两种传输方式比较如下:

1) 图像质量

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2) 传输距离:

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3) 布线成本:

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根据本次监控系统的整体构架及小区实地情况,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

1、室外场所一般距离监控中心较远,且因进监控中心信号有防雷的要求,宜选用光纤传输方式传输信号,有效地避免了视频信号受到雷击和静电干扰和破坏,确保视频信号稳定可靠的采集和传输;

2、由于本次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纯网络架构,因此室内的监控点只需通过网线接入到就近弱电室的接入交换机上,距离超出一百米的则可考虑采用光纤传输。

3、当必须穿越复杂电磁环境时(如附件有大功率电动机)时,建议采用光纤传输方式。

5监控中心设计

监控中心包含控制子系统、显示子系统、存储子系统等。

5.1控制子系统

控制子系统主要指的是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平台软件和配套设备,如键盘等。

✓ 管理平台软件

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平台软件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系统内任何的操作、配置、管理都必须在平台上完成,或通过平台注册,由其它设备或软件客户端完成。软件具备C/S、B/S两种架构。支持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联动管理。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分服务器安装系统模块,以降低服务器的资源处理压力。

✓ 键盘

系统可采用网络键盘,接入系统中的交换机,经平台注册后,可以对前端视频点进行切换显示、远程控制等操作。键盘上三维摇杆的设计,给用户带来键盘、鼠标无法替代的使用感受。同时还能在键盘上实现实时预览、大屏控制、抓图等功能。

5.2显示控制子系统

显示控制子系统主要为实现小区值班室对小区监控范围内视频监控的统一调用、控制及显示而设计的,实现对数字视频的远程访问、视频流接收、数字视频的解码显示和大屏幕视频显示控制等功能。

显示控制子系统包括LCD 监视器和DID 液晶拼接屏。根据实际工程实施经验,建议控制台到电视墙的观看距离不小于 3 米。同时,为了方便安装维护,后面至少需要保留80 厘米净空间。

一、视频综合平台解码部分

解码子系统的主要是将前端网络视频监控信号还原成高清数字信号,输出到显示系统进行显示。解码系统架构的参考图如下:

与一般解码子系统相比,本次设计解码子系统不仅是个单纯的视频解码子系统,而是一个集视频解码、数字输入、拼接、控制、漫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它将原有的解码设备、拼接控制设备集成到一体化的设备中,通过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管理平台软件即可实现视频解码输出、切换控制、大屏拼接、画面开窗、漫游等原来需要多套软件才能够实现的功能。它可支持多种数据源同时接入,如:网络编码接入,光纤数字接入,SDI 信号接入,DVI 信号接入,VGA 信号接入,BNC 模拟信号接入。也可以支持多种输出接口输出,如:HDMI ,DVI ,VGA 或者BNC 。

视频综合平台有如下一些特点:

拼接灵活性, 操作便捷

支持多种拼接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任意切换任意组合,可以实现开窗,漫游,拼接等功能,操作简单,在客户端软件中通过拖动实现轻松配置。

图像显示是通过客户端软件控制视频综合平台进行输出给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客户端软件根据监控中心图像监控的需要设置显示策略,并控制视频综合平台实现图像的解码输出。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报警联动输出,报警弹图像,图像轮巡,回放录像上墙等功能。

支持高清图像拼接上墙

传统的监控分辨率4CIF 为704x576,随着监视器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拼接屏的使用,4CIF 分辨率的效果逐步降低,而视频综合平台支持接入1080P 或者UXGA (1600x1200)分辨率的图像,很好的解决了图像质量的瓶颈,并且配合DVI 或者HDMI 等输出高清接口,让拼接屏的图像显示质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集成度高,性能好

可以对BNC ,VGA ,SDI ,光纤等输入源进行编码压缩,采用海康威视自主研发的针对高清视频监控有特别优化的编码算法,并搭配TI 高性能芯片,实现高压缩,低延迟。编码压缩的数据可以配合网络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备份。

可以解码1080P 和UXGA 及以下分辨率的编码图像数据,并使用BNC 、VGA 、DVI 、HDMI 等输出接口进行输出。

支持BNC ,VGA ,光纤输入的原始数据直接上墙,减少编码和解码的延迟以及降低图像质量的损耗。

具有强大的网络传输功能,接入视频综合平台的图像数据经过编码压缩以后,利用IP 传输交换技术完成视频图像的分发,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各业务部门的桌面终端(PC )均可访问权限范围内的视频资源,支持调看实时视频图像、PTZ 控制和回放录像资源。

4.4 周界报警系统

1、系统概述及功能

报警系统是为了对大型建筑物或某些场地周界进行安全防范,一般可以建立围墙、栅栏和重点区域防护,或采用值班人员守护的方法。但是围墙、栅栏有可能受到破坏或非法翻越,而值班人员也有出现工作疏忽或暂时离开岗位的可能。为了提高周界安全防范的可靠性,可以安装周界报警装置。

周界报警器的传感器可以固定安装在现有的围墙或栅栏上,有人翻越或破坏时即可报警。传感器也可以埋设在周界地段的地层下,当入侵者接近或越过周界时产生报警信号,使值守人员及早发现,及时采取制止入侵的措施。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由周界防范管理软件、报警主机、红外对射探测器、及声光报警装置等设备组成。红外对射探测器布设在小区四周,与报警主机相连,用于对小区的非法侵入行为进行报警。报警主机接收现场探测设备传来的报警信号,再通过信号总线传至总控室计算机,从而达到报警目的。

2、防范系统设计说明

我们在智能化工程安防系统中采用四周安装各类室外主动式红外对射探头,对园区周界进行布防。每对对射探头由监控中心供电,报警输出信号独立连线到监控中心。在物业中心值班室设有报警主机,一旦有人非法侵入,对射探头及红外探测器即自动感应,触发报警,中心通过电子地图识别报警区域,同时联动相应的摄像机,并在主机上自动切换成报警摄像画面,通知有关人员出警。 系统配置图如下:

4.5 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1技术说明 :

广播音响系统是现代化智能小区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小区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广播音响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音响系统使用同一套设备,具有两种功能:

1、平时播放背景音乐。 2、出现火警或其它紧急情况时,播放紧急广播,引导人们疏散。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机房设备、中间切换层设备和现场设备。

机房设备包括:音源设备(如AM/FM调谐器、CD 机、卡座和话筒)、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中间切换层设备包括:楼层区域选择器、紧急广播分区切换器和楼层分线器;

现场设备包括:音量控制器、选台器和扬声器。 由于公共广播系统在大部分时间是用于播放背景音乐,因此,声音要优美、柔和。在选型方面都是挑选高品质音质的设备,单个喇叭功率不宜太大,物理位置分布要合理。系统在播音时间方面规律性很强,所以我们将它设计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首先为园区的业主提供此方面的服务,同时已经在系统设计中考虑到将来整个园区范围内的公共广播服务,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 2 系统的功能

背景音乐的主要作用是掩盖噪声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听觉环境,优化环境。由于扬声器音量适宜,安装位置隐蔽且布设均匀,使人感觉声源无明显方向性,不影响正常交谈。

紧急广播的作用是在发生火灾或事故等紧急情况时,提供该建筑物内所有区域都能清晰听到的警报和疏导语音,指挥人群正确地疏散。紧急广播时音量大于平时的背景音乐。

正常情况下,系统在公共场所播放背景音乐,可通过区域选择器选择播放背景音乐,或者全区播放;区域音量控制器,可以独自控制和调节背景音乐;同时设有钟声话筒,必要时可作寻人通知、管理人员讲话或娱乐指导等。

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可通过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控制或通过本系统紧急广播分区切换器手动控制作紧急广播,出现紧急广播的区域,背景音乐扬声器无论是否处于背景音乐状态都会自动转为紧急广播,且音量不受音量调节器的影响。

紧急广播不受停电影响(配UPS )。

3 系统方案

本系统包含智能广播和区域背景音乐音响系统两大部分,系统的结构 见广播系统图。系统由机房设备、中间传输总线和匹配切换层、喇叭等三大部分组成:

机房设备分为智能广播和区域背景音乐音响系统两部分

(1).智能广播系统 节目定时器

十路监听器

话筒

前置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

调谐器AM/FM(音源共用)

录音卡座(音源共用)

VCD 机(音源共用)

机房设备全部装入1台1.8米标准机柜内,正常情况下,可24小时连续工作,无需关机。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2

1.1 项目背景 .................................................... 2 1.2 建设原则 .................................................... 2 1.4 参考标准 .................................................... 3 1.5 效益分析 .................................................... 4 第二章 需求分析..................................................... 6 第三张 总体规划..................................................... 7

3.1 建设目标 .................................................... 7 3.2 阶段任务 .................................................... 7 3.3 总体框架 .................................................... 9 第四章 各子系统设计................................................ 10

4.1、PDS 综合布线系统........................................... 10 4.2 停车厂管理系统 ............................................. 17 4.3 视频监控系统 .............................................. 20 4.4 周界报警系统 ............................................... 28 4.5 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 29 4.6 BA控制系统................................................. 32 4.7 信息发布系统 ............................................... 35 4.8 电子巡更系统 ............................................... 36 4.9 智能一卡通系统 ............................................. 38 第五章 方案实施.................................................... 39 第六章 项目管理.................................................... 42

第一章 项目概述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传统控制方式的大厦,从简单的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发展到整个弱电系统的集成,3A 、5A 型的智能大厦在国内不胜枚举。

1.1 项目背景

交通银行总行为了满足全国各个省行、市行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及组

织会议、专业研讨等需求,决定建立一个以专业培训、会务、研讨等形式的培训中心。经多方论证、考察最后选址在无锡山水西路三国城附近建设,培训中心总占地面前19800平方米,西邻太湖、东临5A 级景区三国城、环境幽静怡人。非常适合培训、会务、研讨等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整个培训中心共建5个区域,A 区、D 区、E 区主要是以提供培训人员、工作人员的住宿型建筑,B 区主要是会议、研讨、培训、办公等一栋综合型的办公楼,C 区主要提供培训人员及工作人员的餐饮、娱乐等后勤保障型的建筑。

根据每个区域的功能要求我们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及运营模式,打造一个智能培训中心,它可降低综合服务成本、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融入低碳、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降低建设运行成本、耦合国家低碳节能环保政策,实现绿色、智能型的现代化培训中心,体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又可感受绿色环保带来的舒适环境。

1.2 建设原则

先进性

无锡培训中心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为主导思想,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理念,规划和建设无锡培训中心。使其所采用的设计理念、技术和产品要反映当前国内及国际的先进技术水平,不会再短期内落后并且适当超前,以满足培训中心的使用需求

实用性

无锡培训中心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力求在建成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技术和设备的领先地位。同时,在广泛调查研究论证规划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符合实际要求切实可行的无锡培训中心建设方案,为智能培训中心的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可靠性

无锡培训中心所采用的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必须是经过工程使用,并且应能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成熟产品和技术。

开放性

无锡培训中心信息化、智能化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涉及众多设备制造厂商,所以要求所使用的产品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互操作性,以满足无锡培训中心各子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建成后的日常维修保养费用的控制。

规范性

无锡培训中心建设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为工程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1.4 参考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GJ32/D01-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16-98;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 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14050-93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规则》 GA/T308-200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 1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商用建筑通讯布线线槽及空间标准》EIA/TIA-569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07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GB9361-8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商业建筑群通信布线规范》EIA/TIA568-A --《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EIA / TIA 569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GB/T 12357-1990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GB/T 9771-1998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97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规范》YD/T2008-93 --《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要求和试验方法》YD/T870-906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安全》GB4943-95

--《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要求和试验方法》YD/T870-906 --《建筑电器设计规范》IGI16-33

1.5 效益分析

降低运营成本

引入智能照明、电控、水孔,可减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进而减低运行成本。

低碳环保

通过智能喷泉、循环水资源利用、自然风资源等相关资源的利用,与信息化、智能化相结合实现,自然与智慧的融合,全面实现智慧园区低碳环保。

资源利用可控

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提供相关分析数据,为培训中心内控提供基础支撑,包括月度用电量、用水量、设备运行状况等提供给培训中心内控决策支撑,让培训中心领导知晓运营费用,并根据相关标准制定相关控制决策。

第二章 需求分析

建设内容需求

主要包含住宿区域、会议区域、培训区域、办公区域、后勤保障区域,配合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全方位的服务,为不同的区域提供相应类型的服务。

信息发布系统

信息发布系统覆盖A 、B 、C 三个区域,提供信息发布、显示、公告的效果,并可以不同区域显示相应信息的功能。

智能一卡通系统

为整个园区提供智能一卡通服务,把门禁、消费、考勤、会务报道、培训报道等功能集成到一张智能卡上。

BA 控制系统

提供整个园区的机电设备、灯光、给排水、空调、新风系统进行监视及控制,并形成报表提供给相关领导进行能源管理的可靠依据。

视频监控系统

为整个园区提供安防监控系统,保障整个园区人员、财产做到实时监控报警,并实时监控记录可查询。

周界报警系统

园区整个外围围墙安装红外对射防范系统或电子围栏系统,防止非园区人员进入园区、保障整个园区的人员进出可控。

PDF 综合布线系统

覆盖整个园区、为园区提供数据网络、语音电话以及无线覆盖提供基础线路服务。

进度需求

2014年10月份动工,2016年中开始运营 总结分析

由上述需求描述,无锡培训中心智能化建设需求主要包括智能一卡通(一卡多用)、视频监控、信息发布、BA 控制系统、综合布线、周界报警系统等多个方面组成。

第三张 总体规划

3.1 建设目标

通过园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园区统一的、便利的、节能的、环保的综合服务园区,实现减低运营成本、做到所有设备可控,并定期形成数据报表为培训中心领导做决策进行参考。全面实现培训中心会务、培训、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中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快速响应、便捷服务、综合账单等相关服务。

3.2 阶段任务

根据项目的阶段点不同进行任务分析,可有效把控项目进行,同时保障项目的交付质量,为此我们为本项目划分若干个交付阶段,具体如下:

如上表所示,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包含咨询规划、分项采购、项目交付及培训四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任务进行实施,确保项目实施完成后,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3.3 总体框架

无锡培训中心建设成智慧园区,总体设计框架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所有系统最后都集成到监控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及维护,也便于园区发生特殊情况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第四章 各子系统设计

4.1、PDS 综合布线系统

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六个子系统构成: 1.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WORK AREA):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器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 2. 水平布线子系统(HORIZONTAL ):

水平布线子系统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跳线架)间的连接,它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至用户工作区。它通常采用四对非屏蔽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的应用,在某些需要宽带应用时,可采用光纤到桌面系统。

3.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使得用户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 4. 干线子系统(BACKBONE ):

干线子系统提供建筑物的干线(馈电线) 电缆的路由。它通常在两个单元之间,特别是在公共系统设备和其它设施之间提供路由,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交换机(PBX ),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该系统常用介质是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和光缆。

5. 设备室子系统(EQUIPMENT ):

设备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如PBX )连接起来。 6. 建筑群(CAMPUS )子系统:

实现建筑物间的相互连接,常用的通信介质是光缆。

综合布线系统构成示意图如下: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标准

1. 设计标准

1、EIA/TIA 568

2、ISO/IEC 11801

☆IEEE802.3

☆ANSI FDDI/TPDDI

☆CCITT ISDN

☆ATM Forum

2. 设计规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本)-CECS72:97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验收

规范”-CECS89:97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

☆AT&T SYSTIMAX PDS设计准则

3. 设计原则及目标

本系统应能支持大楼内的语音和数据系统的通讯需求,支持各种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实现办公系统的自动化,从而能提供电话、电视、传真服务,电脑通讯服务,多功能金融综合信息服务等。方案设计中须遵循以下原则: a)超五类双绞线设备端口至终端端口的距离不得超过一百米(水平线缆) b)超五类设备端口至设备端口距离不得超过一百米(垂直干缆) c)数据传输速率在水平区小于等于622Mbps

d) 直流电压小于等于150V

1、工作区子系统

由一个单孔或者双孔的RJ45插座构成墙面信息点,采用超五类模块,支持622Mbps 的传输速率,模块可以垂直于面板安装也可以倾斜45°安装,安装面板采用国标86系列标准面板,接口带弹簧防尘门及语音、数据标识的。通过插座既可以连接电话、传真等低速应用,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及其它弱电设备。电话系统的跳线通常在购买电话时已经包含,计算机网络跳线通常在进行网络系统建设时自制或购买。

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可安装在墙上或柱子上,部分可安装于地板上。安装于墙、柱上的插座底边和地板之间距离为30cm 。安装于地板上的信息插座安装在地面预埋的接线盒内,接线盒需防水、防尘,且可升降,以使得无论在有无地毯的地板上,插座(电源、信息插座)都能和地板、地毯面成水平。

信息插座位置的确定通常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定,住宅有大开间,也有小房间。对这两种形式下的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线缆的功能是将管理间和用户工作区相连。根据实际需求,我们采用六类八芯非屏蔽双绞线,该线为100 高速高性能电缆,采用裸实芯无氧铜质导体,并用聚乙烯进行双层绝缘并扭绞成对,外罩防火聚乙烯护套。在100米内传输速率达622Mbps ,可用于连接电话、电脑及其它多媒体设备。

水平线缆的布线采用金属桥架从配线间延伸至每户,再经由电线管接入预埋在墙面、柱子、隔段或地面接线盒内,金属桥架通常在吊顶内辅设,但因现在的大楼各种各样的设备越来越多,在吊顶内辅设的风管、水管及各种电源线、信号线也很多,所以综合布线系统的线槽也经常在楼板内预埋,到达适当的位置后再经由电线管接入墙上或地面的接线盒内。

每层从配线间出发采用金属线槽,尺寸为50X100mm 、100X200mm 、150X200mm 等规格, 具体尺寸根据各层走线数量来确定。

线槽到各个工作区使用直径为15 、20、25系列的薄壁电线管,连接工作区内的插座。电线管尺寸大小根据穿线根数来确定。

强电和弱电不应使用同一线槽。

3、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实现对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中铜缆和光纤的终接、收容和管理。它是连接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子系统的中枢;也是各楼层信息点的管理中心,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通讯网络结构的分配和调整。使得通讯网络的管理变得非常简捷高效。管理子系统的核心设备是配线架,本设计中,我们采用宽度为19”的1100CAT5PS 型超五类模块式配线架端接水平数据线,通过插拔方便的RJ45接口为将来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环境。数据主干多模光纤接入600A2光纤配线架(19”),接头采用ST 型接口。语音系统水平线接入110DW2-100型配线架,因为语音系统通常不推荐采用两级管理,所以110型配线架是最合理的选择。语音系统主干线缆同样接入110型配线架。所有配线架安置在一只19”的标准机柜中,该机柜同时保留足够的位置以便放置其它网络设备,并保留一定空间以便于设备的散热。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建议把管理子系统(分配线室)分别设在各层弱电竖井中,以弱电井作我们的分配线间。

分配线室的设置原则上按每层信息点的数目来确定,我们在设计时将信息点少的相邻楼层合用一个分配线室。

管理子系统线缆连接示意图如下:

配线间的要求:

1)配线间面积原则上为3-6平方米;以能满足安放配线架和计算机通讯设备,及方便维护管理人员工作。

2)留出高2—3米,宽1米的墙面,以方便水平及垂直桥架中线缆的引出。距地面30cm 高的地方应安装有单相3线电源插座,以满足网络通讯设备使用的需要。

3)配线间的室温保持在18℃-27℃之间;保持配线间无尘、通风良好、亮度至少为30英尺一烛光;有火警和消防系统;采用外开门;防止水的渗透;周围不应有危险品。

4)配线间应连有接地线,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全楼配线室可共用一根

地线。

5) 配线架上应标有各个信息点的编号;例如:第五层的A区第6个插座,则有编号5A6D (数据)。这样,在配线室内便可以管理、诊断本层(或相邻层) 各信息点的所有线路。

4、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主馈电缆,提供建筑物中主配线架与分配线架连接的路由,把各个分配线间的信号传送到主设备间,直至传送到最终接口,再通往外部网络。它的设计必须能满足当前应用的需要,同时又能适应今后的发展。本系统由语音传输线路和数据传输线路两部分构成:

语音系统采用三类100对、25对非屏蔽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它属于三类的传输介质,特性阻抗为100 ,由24-AWG 硬质铜导线扭绞成对,外包经过彩色编的PVC 绝缘皮。能够满足语音系统及16Mbps 以下的数据传输要求。性能符合EIA/TIA-568的商业建筑物布线标准,常被用作电话及广播信号等相对低速率的主干传输线缆。

2) 数据传输线路因对信号传输速度及质量要求较高,通常采用五类双绞线或光纤。在本项目设计中,我们使用62.5/125微米多模光纤作为干线传输介质。详见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

光纤的光学特性如下:

最大光纤损耗:3.4dB/km在850nm (典型范围2.8到3.2dB/km)

1.0dB/km在1,300nm (典型范围0.5到0.8dB/km)

最小带宽:160Mhz-km 在850nm

560Mhz-km在1,300nm

弱电竖井中,使用一个竖直金属桥架,在竖直桥架上,每隔2米左右连接一根长度与桥架宽度相等的钢筋,其直径大约为1.5cm ,以固定和支撑垂直上下的缆线,并使安装后的缆线整洁美观。

5、设备室子系统(EQUIPMENT ):

设备子系统(主配线间)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联结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联起来。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联接起来。

语音系统主配线室设在第一层,靠近电话程控交换机。主配线架采用110DW2-100型配线架,安装在一只配线机柜内,端接全楼子配线间的三类语音干缆,保留空间用来端接电信局进线。数据系统主配线室也设在第一层,选用600A2光纤配线架,安装在19”标准机柜内,端接全楼的光纤,机柜同时留出足够的空间以放置网络中心交换机。所有设备放在同一个机柜内可达到防尘、防潮的目的,同时很方便地对全楼信息点进行集中管理。设备室环境要求同管理子系统。

设备室子系统线缆连接示意图如下:

4.2 停车厂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停车场管理系统是通过非接触式卡或车牌识别来对出入停车场的车辆实施判断识别、准入/拒绝、引导、记录、收费、放行等智能管理,其目的是有效的控制车辆与人员的出入,记录所有详细资料并自动计算收费额度,实现对场内车辆与收费的安全管理。该系统集感应式智能卡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与处理、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包括了车辆身份判断、出入控制、车辆自动识别、车位检索、车位引导、会车提醒、图像显示、车辆校对、信息发布、时间计算、费用收取及核查、语音对讲、报警联动等系列化功能,实现对停车场车辆的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组成

停车场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数据库服务器:对车场的图像、出入场记录进行处理,保存,查询和报表打印;

管理中心:对卡片进行授权发行,挂失,解挂,延期等卡处理功能; 工作站:实时监控停车场的出入口,控制车辆进出并收费;

系统控制终端:对卡片的合法性进行判断、校验,及车辆进出自动控制功能。 系统主要组成设备:

一卡通管理软件:智能停车场软件管理平台,包括停车场设备管理、出入管理、卡务管理、财务管理、数据分析、增值运营等模块;

出入口控制机:实现车辆权限识别、入/出场控制及管理功能;

发行器:卡片发行,挂失,解挂等卡处理硬件;

临时卡计费器:刷卡计费硬件,可选语音提示功能,IC 卡时可在脱机状态下实现收费管理;

出入口道闸:允许或禁止车辆通行的闸式设备;

摄像机:对停车场进出口进行监控和录像,并由事件(如刷卡)触发进行车辆抓拍、车牌抓拍、人像抓拍、证件抓拍,并把图像数据上传至管理软件; 智能感应卡:承载信息的载体,车辆进出停车场并计费的凭证;

车牌识别:根据摄像机拍摄到得车辆车牌图像识别出车牌号码,并上传至管理软件。

系统组成图如下:

停车厂结构

1、入口车道布置示意图

4.3 视频监控系统

1、系统结构

本次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纯网络模式,前端全部采用网络摄像机,信号通过局域网传输,中心存储则采用NVR 网络直存方式。中心机房设置在监控中心旁,内部包含了存储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和集成联动等部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是软件平台的核心;在保安亭设置分控中心,保安人员可以在保安室通过客户端预览、回放监控录像,并能在权限范围内对前端监控点进行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

系统拓扑示意图

采用纯网络架构的视频监控系统有以下几个优点:

1)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图像效果有显著提高

传统的标清分辨率的图像对于多数的监控场景,基本上无法对细节进行分辨。而当发生案件时,从录像资料中很难对监控现场涉案的人员、物品准确认定,不具备很好的对侦破工作的指导性和法律质证能力。采用高清摄像机获取高清晰度的监控画面,更能清楚地呈现监控原貌。高清视频监控图像与标清视频图像清晰度的直观比较如下图所示:

2)采用网络传输,质量更可靠,施工更方便

本视频监控系统以网络为平台,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以IP 地址来识别所有的监控设备,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来进行图像、声音和数据采集传输。网络数字视频监控采用了网络数字传输信号,没有线缆长度和信号衰减的限制,而网络自身又不受地理区域的限制,因此可实现更广阔区域的监控布局。

3)系统扩展更方便

在一个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只要在技术上采用统一的标准,对于应用的扩展而言,只是增加相同的设备和增加管理上的IP 地址而已,对管理而言,增加设备站点只是意味着IP 地址的扩充;将型号从模拟转换到数字,在采用统一的协议在网络上传输,对网络解决方案上的用户而言,监看视频画面、录制视频资料、控制传统云台镜头,仅仅是网络在线连接这么简单。

2 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全天候监控功能:通过安装的全天候监控设备,全天候24小时成像,实时监控周界、安全通道、路口、出入口等区域的安全状况;

昼夜成像功能:方案中涉及到的半球摄像机和固定枪式摄像机部分采用红外模式的摄像机,可见光成像系统的彩色模式非常适合天气晴朗、能见度良好的状况下对监视范围内的观察监视识别;红外模式则具有优良的夜视性能和较高的视

频分辨率,对于照度很低甚至0LUX 照度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

高清成像功能:主要出入口部署高清摄像机,主要路口、开阔区域部署高清快速球型摄像机,利用高清成像技术对区域内实施监控,有利于记录车辆、人员面部等细部特征。

前端设备控制功能:可手动控制镜头的变倍、聚焦等操作,实现对目标细致观察和抓拍的需要。

智能视频分析功能:在园区的周界、地面及地下停车场等位置采用智能球机,配合中心管理软件,具有视频分析识别报警功能,能够对园区周界、地面及停车场进行警戒线、警戒区域检测,对于满足条件的非法活动目标进行区分自动报警,为及时处警提供依据;

分级管理功能:记录配置客户端、操作客户端的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和用户权限(系统资源),在客户端访问监控系统前执行登陆验证功能。在小区安防控制中心建设以C/S为架构的管理平台,对于远程访问和控制的人员,可以通过授权登录WEB 客户端,实现对摄像机云台、镜头的控制和预览实时图像、查看录像资料等功能。

报警功能:系统对各监控点进行有效布防,避免人为破坏;当发生断电、视频遮挡、视频丢失等情况时,现场发出告警信号,同时将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使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

联动功能:安全防范系统是以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巡更等既可独立运行,又可统一协调管理的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安防自动化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功能强大的技术防范体系,以满足对厂区安全和管理的需要,配合人员管理,实现人防与安防的统一与协调。

集中管理指挥功能:在指挥中心采用综合管理软件,实现对各监控点多画面实时监控、录像、控制、报警处理和权限分配。

回放查询功能:有突发事件可以及时调看现场画面并进行实时录像,记录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及时报警联动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事后可对事件发生视频资料进行查询分析。

电子地图功能:系统软件多级电子地图,可以将区域的平面电子地图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每一个监控点的安装位置、报警点位置、设备状态等,利于操作员方

便快捷地调用视频图像。

设备状态监测功能:对于系统前端节点为网络摄像机,它们与软件平台之间保持IP 通信和心跳保活,软件平台能实时监测它们的运行状态,对工作异常的设备可发出报警信号。

3前端监控点设计

前端摄像机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原始信号源,主要负责各个监控点现场视频信号的采集,并将其传输给视频处理设备。监控前端的设计将结合厂区实际监控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技术方法,保障视频监控的效果。

作为监控系统的视频源头,摄像机对整套监控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摄像机的基本要求是:图像清晰真实、适应复杂环境、安装调试简便。

1、图像真实清晰——摄像机种类很多,其本源是内部核心部件“图像传感器+数字处理芯片”,针对不同的行业有完全不同的优化方案。比如:广播电视系统的图像处理偏艳丽,这是符合观众的视觉需求。相对而言,视频监控系统对图像的要求是真实还原,尤其是图像的色彩应与现场一致,比如:人的肤色、衣着颜色、车辆颜色等。此外镜头倍数也将影响用户捕获图像的景深,广角取景能获取全景概况,长焦取景能获取人脸面部特征,因此,用户对图像要求与使用场景密切相关。当然,在特殊场景下还需要特殊功能进行匹配,比如:超低照度、宽动态等等。

2、适应复杂环境——与硬盘录像机、交换机所处环境不同,摄像机一般都置于风吹日晒的环境下,天气变化都会影响摄像机的工作。耐高温、抗雷击、防水防尘等应达到相关指标,摄像机应该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有些环境下室外摄像机护罩内应该有加热、除湿等装置,防水防尘级别应该达到IP66,内部电路应该具备防浪涌保护设计,抗3000V 雷击。

3、安装调试简便——摄像机多安装于难以摘取的位置,因此使用过程中的再度调试是较麻烦的,增加维护成本。摄像机应该提供OSD 操作菜单供用户远程调试及参数修改。此外,建议为摄像机由UPS 集中供电以保证电源洁净,防止串扰。

4传输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部分的造

价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关系到整个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要选择合理的传输方式。目前,在高清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光纤等方式。

1) 视频双绞线传输

视频双绞线基带传输是用5类以上的双绞线,利用平衡传输和差分放大原理。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线缆和设备价格便宜,传输距离相对较远。

2) 光缆传输

光缆传输技术是远距离传输最有效的方式,传输效果也都公认的好,适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视频传输。具体实施是通过光缆把视频编码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汇聚交换机上进行监控和存储;控制信号通过汇聚交换机传输到前端设备,完成对前端高清摄像机的控制。

根据两种传输方式的特性,在本案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当中,两种传输方式比较如下:

1) 图像质量

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2) 传输距离:

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3) 布线成本:

光纤>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根据本次监控系统的整体构架及小区实地情况,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

1、室外场所一般距离监控中心较远,且因进监控中心信号有防雷的要求,宜选用光纤传输方式传输信号,有效地避免了视频信号受到雷击和静电干扰和破坏,确保视频信号稳定可靠的采集和传输;

2、由于本次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纯网络架构,因此室内的监控点只需通过网线接入到就近弱电室的接入交换机上,距离超出一百米的则可考虑采用光纤传输。

3、当必须穿越复杂电磁环境时(如附件有大功率电动机)时,建议采用光纤传输方式。

5监控中心设计

监控中心包含控制子系统、显示子系统、存储子系统等。

5.1控制子系统

控制子系统主要指的是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平台软件和配套设备,如键盘等。

✓ 管理平台软件

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平台软件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系统内任何的操作、配置、管理都必须在平台上完成,或通过平台注册,由其它设备或软件客户端完成。软件具备C/S、B/S两种架构。支持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联动管理。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分服务器安装系统模块,以降低服务器的资源处理压力。

✓ 键盘

系统可采用网络键盘,接入系统中的交换机,经平台注册后,可以对前端视频点进行切换显示、远程控制等操作。键盘上三维摇杆的设计,给用户带来键盘、鼠标无法替代的使用感受。同时还能在键盘上实现实时预览、大屏控制、抓图等功能。

5.2显示控制子系统

显示控制子系统主要为实现小区值班室对小区监控范围内视频监控的统一调用、控制及显示而设计的,实现对数字视频的远程访问、视频流接收、数字视频的解码显示和大屏幕视频显示控制等功能。

显示控制子系统包括LCD 监视器和DID 液晶拼接屏。根据实际工程实施经验,建议控制台到电视墙的观看距离不小于 3 米。同时,为了方便安装维护,后面至少需要保留80 厘米净空间。

一、视频综合平台解码部分

解码子系统的主要是将前端网络视频监控信号还原成高清数字信号,输出到显示系统进行显示。解码系统架构的参考图如下:

与一般解码子系统相比,本次设计解码子系统不仅是个单纯的视频解码子系统,而是一个集视频解码、数字输入、拼接、控制、漫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它将原有的解码设备、拼接控制设备集成到一体化的设备中,通过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管理平台软件即可实现视频解码输出、切换控制、大屏拼接、画面开窗、漫游等原来需要多套软件才能够实现的功能。它可支持多种数据源同时接入,如:网络编码接入,光纤数字接入,SDI 信号接入,DVI 信号接入,VGA 信号接入,BNC 模拟信号接入。也可以支持多种输出接口输出,如:HDMI ,DVI ,VGA 或者BNC 。

视频综合平台有如下一些特点:

拼接灵活性, 操作便捷

支持多种拼接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任意切换任意组合,可以实现开窗,漫游,拼接等功能,操作简单,在客户端软件中通过拖动实现轻松配置。

图像显示是通过客户端软件控制视频综合平台进行输出给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客户端软件根据监控中心图像监控的需要设置显示策略,并控制视频综合平台实现图像的解码输出。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报警联动输出,报警弹图像,图像轮巡,回放录像上墙等功能。

支持高清图像拼接上墙

传统的监控分辨率4CIF 为704x576,随着监视器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拼接屏的使用,4CIF 分辨率的效果逐步降低,而视频综合平台支持接入1080P 或者UXGA (1600x1200)分辨率的图像,很好的解决了图像质量的瓶颈,并且配合DVI 或者HDMI 等输出高清接口,让拼接屏的图像显示质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集成度高,性能好

可以对BNC ,VGA ,SDI ,光纤等输入源进行编码压缩,采用海康威视自主研发的针对高清视频监控有特别优化的编码算法,并搭配TI 高性能芯片,实现高压缩,低延迟。编码压缩的数据可以配合网络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备份。

可以解码1080P 和UXGA 及以下分辨率的编码图像数据,并使用BNC 、VGA 、DVI 、HDMI 等输出接口进行输出。

支持BNC ,VGA ,光纤输入的原始数据直接上墙,减少编码和解码的延迟以及降低图像质量的损耗。

具有强大的网络传输功能,接入视频综合平台的图像数据经过编码压缩以后,利用IP 传输交换技术完成视频图像的分发,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各业务部门的桌面终端(PC )均可访问权限范围内的视频资源,支持调看实时视频图像、PTZ 控制和回放录像资源。

4.4 周界报警系统

1、系统概述及功能

报警系统是为了对大型建筑物或某些场地周界进行安全防范,一般可以建立围墙、栅栏和重点区域防护,或采用值班人员守护的方法。但是围墙、栅栏有可能受到破坏或非法翻越,而值班人员也有出现工作疏忽或暂时离开岗位的可能。为了提高周界安全防范的可靠性,可以安装周界报警装置。

周界报警器的传感器可以固定安装在现有的围墙或栅栏上,有人翻越或破坏时即可报警。传感器也可以埋设在周界地段的地层下,当入侵者接近或越过周界时产生报警信号,使值守人员及早发现,及时采取制止入侵的措施。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由周界防范管理软件、报警主机、红外对射探测器、及声光报警装置等设备组成。红外对射探测器布设在小区四周,与报警主机相连,用于对小区的非法侵入行为进行报警。报警主机接收现场探测设备传来的报警信号,再通过信号总线传至总控室计算机,从而达到报警目的。

2、防范系统设计说明

我们在智能化工程安防系统中采用四周安装各类室外主动式红外对射探头,对园区周界进行布防。每对对射探头由监控中心供电,报警输出信号独立连线到监控中心。在物业中心值班室设有报警主机,一旦有人非法侵入,对射探头及红外探测器即自动感应,触发报警,中心通过电子地图识别报警区域,同时联动相应的摄像机,并在主机上自动切换成报警摄像画面,通知有关人员出警。 系统配置图如下:

4.5 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1技术说明 :

广播音响系统是现代化智能小区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小区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广播音响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音响系统使用同一套设备,具有两种功能:

1、平时播放背景音乐。 2、出现火警或其它紧急情况时,播放紧急广播,引导人们疏散。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机房设备、中间切换层设备和现场设备。

机房设备包括:音源设备(如AM/FM调谐器、CD 机、卡座和话筒)、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中间切换层设备包括:楼层区域选择器、紧急广播分区切换器和楼层分线器;

现场设备包括:音量控制器、选台器和扬声器。 由于公共广播系统在大部分时间是用于播放背景音乐,因此,声音要优美、柔和。在选型方面都是挑选高品质音质的设备,单个喇叭功率不宜太大,物理位置分布要合理。系统在播音时间方面规律性很强,所以我们将它设计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首先为园区的业主提供此方面的服务,同时已经在系统设计中考虑到将来整个园区范围内的公共广播服务,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 2 系统的功能

背景音乐的主要作用是掩盖噪声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听觉环境,优化环境。由于扬声器音量适宜,安装位置隐蔽且布设均匀,使人感觉声源无明显方向性,不影响正常交谈。

紧急广播的作用是在发生火灾或事故等紧急情况时,提供该建筑物内所有区域都能清晰听到的警报和疏导语音,指挥人群正确地疏散。紧急广播时音量大于平时的背景音乐。

正常情况下,系统在公共场所播放背景音乐,可通过区域选择器选择播放背景音乐,或者全区播放;区域音量控制器,可以独自控制和调节背景音乐;同时设有钟声话筒,必要时可作寻人通知、管理人员讲话或娱乐指导等。

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可通过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控制或通过本系统紧急广播分区切换器手动控制作紧急广播,出现紧急广播的区域,背景音乐扬声器无论是否处于背景音乐状态都会自动转为紧急广播,且音量不受音量调节器的影响。

紧急广播不受停电影响(配UPS )。

3 系统方案

本系统包含智能广播和区域背景音乐音响系统两大部分,系统的结构 见广播系统图。系统由机房设备、中间传输总线和匹配切换层、喇叭等三大部分组成:

机房设备分为智能广播和区域背景音乐音响系统两部分

(1).智能广播系统 节目定时器

十路监听器

话筒

前置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

调谐器AM/FM(音源共用)

录音卡座(音源共用)

VCD 机(音源共用)

机房设备全部装入1台1.8米标准机柜内,正常情况下,可24小时连续工作,无需关机。


相关内容

  • 智能化资质标准
  •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 (一) 为了加强对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的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结合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制定本标准: (二) 本标准工程范围系指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智能化工程: (三)本标准是核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活动的 ...

  • 智能化建筑队建筑设计的要求
  • 摘要:本文论述了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智能化 建筑设计 要求 1 建筑智能化的子系统配置 建筑智能化一般是指该建筑物内具有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网络系统(CAS).可以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涵盖了弱电系统的所有范围,涉及专业面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智 ...

  •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简述
  •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简述 2016-06-10 摘 要: 本文简述建筑工程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全过程.指出其主要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设计原则.智能化子系统配置,各个智能化子系统内容介绍,以及智能化子系统的机房设置,管线敷设,电源.防雷.接地等环节.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十分重要,影响 ...

  • 弱电系统国家相关规范和规定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商用建筑综合布线设计标准>(EIA/TIA-568B) <国际综合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总体概述 主要课程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建筑制图与识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应用电机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CAD.建筑供配电.建筑设备自动化.制冷与空调技术.楼宇给排水.楼宇综合自动化.电梯技术等. 实践课程内容包括:认识实习.电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 ...

  •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资质
  •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资质 • 简介 具有建筑智能化专项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的企业,可承担相应的工程设计.施工业务,还可承担相应工程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工程咨询等业务. 设一.二两个级别. • 优惠政策 具有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的企业,可从事各类建设工程中的智能化项目的咨询设计. 施工和 ...

  • 智能建筑电气
  • XXXXXXXXXXXXXXX 大 学 建筑电气作业 智能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与施工 院(系):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智能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与施工 智能建筑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具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讯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 ...

  • 建筑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 入冬的北方已下过多场雪,寒气袭人。但是,南方的深圳还毫无寒意,路旁的木棉树仍怒放吐艳,红花绿叶分外娇艳,令来自寒、温带地区的国内外旅客在此流连忘返。第五届全国智能建筑技术交流会于12月19日~23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127名代表济济一堂,国内智能建筑技术领域的诸多知名学者和专家云集。本届会议由 ...

  • 装饰等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标准
  • 关于印发<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等四个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的通知 建市[2006]4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www.mohurd.gov.cn 2006年03月17日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规划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 ...

  • 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标准及表格
  • 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标准及表格 建市[2006]40 号 浏览次数:31230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规划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工程局,国资委管理的有关企业,有关行业协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减轻企业负担,推进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