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文化

青花瓷文化

来源:作者:点击数:

15

青花瓷文化

青花瓷文化,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青花瓷文化-文化简介

青花瓷服裝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因为质量文超,且有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除多次在国内获全奖外,还在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诺和波兰兹南连获3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青花瓷

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荷花鹭鸶”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联翩。

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捉迷藏”、“放风筝”、“斗蛐蛐”等,色泽雅丽,笔调奔放而优美。

在明代民间青花瓷的创作中,绘瓷艺人还常常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象征吉祥的“福”、“禄”、“寿”、“喜”本不是绘画题材,但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如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常见用松枝组成的“福”、“寿”字图案;万历、天

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

青花瓷文化-起源发展

青花瓷文化

从扬州唐城遗址多次考古发现证明,青花瓷在唐代开元期间(公元713年)则已出现。这就把青花瓷兴起于元代(公元1338年)的历史提前了625年,同时,有力地否定了“青花瓷西来说”。青花瓷兴起于唐代是有它的文化渊源的。大唐帝国国运昌盛,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时,中国陶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长足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度。这为创制青花瓷提供了工艺基础。唐代帝王自称老子李耳的后裔,崇尚道教。唐代兴起于隋代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长期战乱之后,需要与民休养生息。而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本意是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正适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同时,佛教文化自东汉传入中国。历经几百年的传播,已经中国化。唐代国家繁荣富强,在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更有博大的胸怀,视天下为一家。因此,唐代帝王同样提倡佛教,把它作为精神统治之一。佛教的素净雅致思想自然溶入中国文化之中。大唐帝国与波斯、阿拉伯等国家经过丝绸之路,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它的崇尚清真、喜爱青色与白色的文化思想也溶入了中国文化之中。这些文化思想的交流融合,对创造这一为人民所喜爱的青花瓷就是很自然的了。

青花瓷的创造有更为深远的文化历史渊源。早在6000年前的中国仰韶文化时期,那些作为祭器礼器的精美彩陶中,主要是黑彩与红彩;而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更是以精美的黑陶著称。青浅于黑,更胜于黑。由喜爱黑色到喜爱青色,是人类审美观的一大进步。这说明用青、黑色花纹装饰陶瓷,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的。

“鬼谷子下山”图罐

青花瓷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运用钴料和釉下彩绘。这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中国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一些陶胎琉璃珠。这些琉璃珠上的蓝彩显然是钴的呈色。唐代用钴作为陶瓷器上的呈色剂已经很普遍。特别是唐三彩中的蓝彩和纯蓝釉陶器都是钴的呈色。1972年陕西省乾县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郑仁泰墓出土了一件白釉蓝彩罐纽。这是初唐时期使用钴料的实物例证。上海博物馆藏有唐代黄釉蓝彩炉。蓝彩在黄釉之下绘成梅花斑形,这是釉下青花的制作方法,只不过是低温烧成的陶胎。这说明青花瓷器是在蓝彩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青花更胜于蓝花。这正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青花瓷应具备的三要素,即,洁白的瓷胎和纯正的透明釉;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色青蓝明澈;平面彩绘技术熟练来衡量,并参酌各个时期青花瓷的生产实况,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青花瓷文化-历史沿革

朝圣龙纹扁壶

本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发现了一件书有“至正十一年”纪年铭款的元代青花瓷瓶。从此以后,国内外研究中国古瓷器的人,便根据这件瓷器的造型、胎、釉、料色 与纹饰方面的特征,把许多传世的、或出土的和这件瓷器的工艺与装饰风格相 近的青花瓷器,确定为元代的青花。这只带有年款的瓶子公诸于世以后,中外 研究古陶瓷的作为元代创始青花的依据。但是这些青花瓷器纹饰精美,料色浓 艳,气势宏伟,无论是装饰还是工艺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 在元代已普遍出现,而风格固定趋于成熟,因此有些人认为,这样成熟的青花 瓷器,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 它一定经历了一个草创的阶段而逐步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青花瓷器的创始时期,近年来有些人根据元代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宋代的青白瓷盛传江湖,造成景德镇瓷突飞猛进的发展,而 推定青花瓷萌芽于当时已具有质地优良、能清晰以发显青花蓝色透明釉的景德镇宋窑场。

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为弄清早期青花的面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元大都遗址时,和景德镇陶瓷馆试掘湖田古瓷窑遗址中,都出土了有确切地层关系的青花瓷器。如景德镇陶瓷馆在试掘湖田古瓷窑遗址时,发现有青黑釉下彩绘的影青碗底心残片一块,及影青釉下加褐斑点黑彩的虎形枕等遗物,对研究景德镇瓷器釉下彩绘的起源和青花瓷器的萌芽问题,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所发现的早期青花瓷器都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而景德镇湖田古瓷窑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又与国内外传世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基本一致,因此

可以这样说,青花瓷器在世界上出现。最晚在中国元代(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到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并为中国的陶工所制作。

青花瓷文化-文化内涵

浮雕白龙纹罐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是否可以这样表述,代表庄重,喜庆、吉祥、热烈取的精神,这是儒家文化积极入世思想的自然体现。如皇帝宫墙与文圣孔夫子,武圣关帝庙的围墙才能用红色。青花瓷的起源。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是元代: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 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这不是两项制瓷工艺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掌握了两项制瓷工艺的基础上,怎样在制瓷工艺上统一起来的问题,其中特别是在烧成工艺上,要把不同的烧成气氛统一起来,早在元代是要有一个探索过程的。因为釉里红颜料只有涂布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而且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因此它不能产生颜色深浅的层次变化。青花的呈色,类似于水墨画,随着颜料涂布厚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由淡到浓的各种颜色效果。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从烧成技术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现在,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的釉里红配方和青花配方。即使在现代的九十年代,用柴窑烧制青花釉里红瓷,仍然需要熟练的烧窑师傅才能掌握窑炉气氛,且不能大量生产。而用现代测试手段,用煤气烧制青花釉里红瓷,也是在九十年代经过专家科研课题组才完成的项目,且只能小批量生产。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

青花瓷文化-文化价值

青花瓷文化

一、青花瓷的美学价值

火中凤凰,俨然是寓意深刻、最富民族特色的中国国画。它把国画与精美的瓷器相结合,其艺术价值显然大为提高。在富于变化而又优美的景德镇艺术瓷器造型上,在洁白的瓷胎表面,绘制精心设计的高雅国画,青红对比绚丽多姿,罩上玉质感很釉色美等四美于一器,再经过难于驾驭的火的艺术的洗礼。简直成了火中凤凰!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在元代创制伊始,极为难得,只能作为帝王等贵族收藏欣尝,或作为国宝“赐赠”友邦。

风景如画的江南风光的艺术再现。景德镇座落在黄山余脉的群山环抱之中,地处黄山、庐山、九华山、波阳湖、长江、新安江之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具有典型的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在这优美的大自然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历代艺术大师师法大自然,创作出千姿百态的画面。这对提高青花釉里红画面的艺术价值起到了天然玉成的作用。

人文荟萃,大师辈出。江西素有人杰地灵之称。它地处吴头楚尾,拥有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传统优势,又地处大江南北文化交流之要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文化。唐、宋八大文学家,江西占了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三家。临川才子之乡,千百年来保持发扬了传统优势。南昌八大山人朱耷的书画,奇特瑰美,对景德镇陶瓷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景德镇邻接徽州、江浙,这些都是文化、美术的发达地区。景德镇自宋、元开始贡瓷器于朝廷,明、清两代朝廷派督陶官设御窑烧制帝王用瓷与国家用瓷,延聘四方画师极尽绘画之美。在这些先进文化的世代熏陶下,景德镇美术大师代代相传。近代,则有珠山八友。他们的绘画与瓷画作品都是传世珍品。新中国建立以来,创办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设置陶瓷美术专业,改变千百年师徒传授技艺的传统,用现代科学方法培育了大批陶瓷美术人才。他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新中国建立以来,景德镇美术大师星汉灿烂。毕渊明、王锡良、张松茂、周国桢、秦锡麟等等,各有特色。拥有如此众多的世代相传的陶瓷美术大师,绘制出精美绝伦的青花釉里红艺术瓷就是很自然的了。

青花艺术瓷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它犹如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它的色调比重具有广泛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青花釉里红艺术瓷对瓷器的造型有广泛的适应性。艺术瓷的造型多为瓶类,其造型变化无穷,一般有大小、高低、宽瘦之分。同一器形,其上下的直线与曲线交替运用。其中以小口矮领丰肩下收,挺拔小底的梅瓶,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更是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它的俊俏秀丽宛如俊美的少女,能超越时空界限,历经千百年一直为中外人士所喜爱。现代,箭筒以及各种夸张变化的造型,甚至残缺美的造型,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无不妙趣横生。

双葫芦纹瓶

二、具有超越时空的永久魅力

自元代创造青花釉里红艺术瓷以来,历经明、清以至现代,在这657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艺人辛勤探索,从起步阶段的釉色不够纯正,造型、图案的比较单一,发展到釉色纯正,造型、图案日趋丰富多彩。正由于这个艺术瓷品种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中外人士所鉴尝。

元代釉里红器的特点是:纹饰比较简单,纹饰题材较少;铜在高温下容易挥发,无淡彩,只有一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元代釉里红器呈纯正红色的很少。

元代青花瓷器,以1979年江西省发现4件成组的青花瓷器为代表。其中2件俑,1件塔式四灵盖罐,1件楼阁式谷仓。后2件器物书写至元戊寅年款。盖罐堆塑青龙、白虎为耳,腹部堆贴朱雀、玄武,腹下近底处饰变形莲瓣一周。线条勾青花,突起部分施釉里红,颈及肩部有“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刘大使宅凌氏用”款。谷仓形似牌楼,二芦烧成。楼上、楼下均塑人物。突出部位施釉里红,仓后青花墓志铭一篇。这应是谷仓式墓碑。根据墓志铭得知,墓主人凌氏生于前至元30年,死于后至元4年,因此这4件青花釉里红器都为公元1388年所制。

明代的青花。《遵生八笺》说:“宣德年造红鱼靶杯,以西红宝石为末,图画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鲜红夺目,若紫黑色者,火候失手,似稍次矣。”这种宣德釉里红三鱼高足杯,上海博物馆有收藏。

康熙雍正时期的制作,在明代的水平上有提高。康熙时期基本上能掌握发色的效果,其铜红呈色作用一般比较稳定,和宣德时的成功作品一样呈淡红色。雍正时期的更有呈鲜红的色调,而且成品率很高。国内外有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中和堂”款的青花器,往往以青花绘亭台、树干,以绘花朵,两种色调都比较淡。康熙青花器有青花龙和龙相结合的双龙图案,也有青花、釉里红相配合的花卉。图案,更有一种以青花、釉里红和豆青釉色相结合的所谓釉下三彩,则是把釉下彩绘的制瓷工艺推进了一步。

雍正时期的更趋精进。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记述雍正时期重要的制瓷, 民国时期,历经长期战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景德镇瓷业严重衰退,各种艺术瓷也呈严重滑坡的趋势。

新中国建立以来,景德镇瓷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国内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艺术瓷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青花瓷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它的艺术精品可以为国家收藏,外商或高收入者购买鉴尝,一般艺术品可以美化广大人民的生活。

制造工艺上的新飞跃。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用传统柴窑烧制青花瓷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何况景德镇只保留了几座柴窑,富有经验的烧窑老师傅也越来越少,新形势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景德镇陶瓷学院赵达峰教授等人组成科研课题组,在轻工业部的批准立项下,研究用现代测试手段调配的颜色釉配方,用煤气窑代替柴窑烧制青花瓷。经过数年的反复试验,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终于取得了成功。其质量完全达到柴窑烧制的标准,并且把凭经验烧制改为凭现代科学技术的仪表监控,使产品质量稳定,正品率高。这样,就为小批量生产这一名贵艺术瓷提供了现代工艺设备。

青花瓷文化

来源:作者:点击数:

15

青花瓷文化

青花瓷文化,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青花瓷文化-文化简介

青花瓷服裝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因为质量文超,且有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除多次在国内获全奖外,还在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诺和波兰兹南连获3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青花瓷

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荷花鹭鸶”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联翩。

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捉迷藏”、“放风筝”、“斗蛐蛐”等,色泽雅丽,笔调奔放而优美。

在明代民间青花瓷的创作中,绘瓷艺人还常常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象征吉祥的“福”、“禄”、“寿”、“喜”本不是绘画题材,但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如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常见用松枝组成的“福”、“寿”字图案;万历、天

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

青花瓷文化-起源发展

青花瓷文化

从扬州唐城遗址多次考古发现证明,青花瓷在唐代开元期间(公元713年)则已出现。这就把青花瓷兴起于元代(公元1338年)的历史提前了625年,同时,有力地否定了“青花瓷西来说”。青花瓷兴起于唐代是有它的文化渊源的。大唐帝国国运昌盛,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时,中国陶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长足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度。这为创制青花瓷提供了工艺基础。唐代帝王自称老子李耳的后裔,崇尚道教。唐代兴起于隋代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长期战乱之后,需要与民休养生息。而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本意是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正适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同时,佛教文化自东汉传入中国。历经几百年的传播,已经中国化。唐代国家繁荣富强,在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更有博大的胸怀,视天下为一家。因此,唐代帝王同样提倡佛教,把它作为精神统治之一。佛教的素净雅致思想自然溶入中国文化之中。大唐帝国与波斯、阿拉伯等国家经过丝绸之路,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它的崇尚清真、喜爱青色与白色的文化思想也溶入了中国文化之中。这些文化思想的交流融合,对创造这一为人民所喜爱的青花瓷就是很自然的了。

青花瓷的创造有更为深远的文化历史渊源。早在6000年前的中国仰韶文化时期,那些作为祭器礼器的精美彩陶中,主要是黑彩与红彩;而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更是以精美的黑陶著称。青浅于黑,更胜于黑。由喜爱黑色到喜爱青色,是人类审美观的一大进步。这说明用青、黑色花纹装饰陶瓷,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的。

“鬼谷子下山”图罐

青花瓷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运用钴料和釉下彩绘。这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中国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一些陶胎琉璃珠。这些琉璃珠上的蓝彩显然是钴的呈色。唐代用钴作为陶瓷器上的呈色剂已经很普遍。特别是唐三彩中的蓝彩和纯蓝釉陶器都是钴的呈色。1972年陕西省乾县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郑仁泰墓出土了一件白釉蓝彩罐纽。这是初唐时期使用钴料的实物例证。上海博物馆藏有唐代黄釉蓝彩炉。蓝彩在黄釉之下绘成梅花斑形,这是釉下青花的制作方法,只不过是低温烧成的陶胎。这说明青花瓷器是在蓝彩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青花更胜于蓝花。这正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青花瓷应具备的三要素,即,洁白的瓷胎和纯正的透明釉;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色青蓝明澈;平面彩绘技术熟练来衡量,并参酌各个时期青花瓷的生产实况,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青花瓷文化-历史沿革

朝圣龙纹扁壶

本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发现了一件书有“至正十一年”纪年铭款的元代青花瓷瓶。从此以后,国内外研究中国古瓷器的人,便根据这件瓷器的造型、胎、釉、料色 与纹饰方面的特征,把许多传世的、或出土的和这件瓷器的工艺与装饰风格相 近的青花瓷器,确定为元代的青花。这只带有年款的瓶子公诸于世以后,中外 研究古陶瓷的作为元代创始青花的依据。但是这些青花瓷器纹饰精美,料色浓 艳,气势宏伟,无论是装饰还是工艺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 在元代已普遍出现,而风格固定趋于成熟,因此有些人认为,这样成熟的青花 瓷器,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 它一定经历了一个草创的阶段而逐步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青花瓷器的创始时期,近年来有些人根据元代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宋代的青白瓷盛传江湖,造成景德镇瓷突飞猛进的发展,而 推定青花瓷萌芽于当时已具有质地优良、能清晰以发显青花蓝色透明釉的景德镇宋窑场。

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为弄清早期青花的面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元大都遗址时,和景德镇陶瓷馆试掘湖田古瓷窑遗址中,都出土了有确切地层关系的青花瓷器。如景德镇陶瓷馆在试掘湖田古瓷窑遗址时,发现有青黑釉下彩绘的影青碗底心残片一块,及影青釉下加褐斑点黑彩的虎形枕等遗物,对研究景德镇瓷器釉下彩绘的起源和青花瓷器的萌芽问题,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所发现的早期青花瓷器都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而景德镇湖田古瓷窑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又与国内外传世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基本一致,因此

可以这样说,青花瓷器在世界上出现。最晚在中国元代(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到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并为中国的陶工所制作。

青花瓷文化-文化内涵

浮雕白龙纹罐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是否可以这样表述,代表庄重,喜庆、吉祥、热烈取的精神,这是儒家文化积极入世思想的自然体现。如皇帝宫墙与文圣孔夫子,武圣关帝庙的围墙才能用红色。青花瓷的起源。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是元代: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 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这不是两项制瓷工艺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掌握了两项制瓷工艺的基础上,怎样在制瓷工艺上统一起来的问题,其中特别是在烧成工艺上,要把不同的烧成气氛统一起来,早在元代是要有一个探索过程的。因为釉里红颜料只有涂布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而且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因此它不能产生颜色深浅的层次变化。青花的呈色,类似于水墨画,随着颜料涂布厚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由淡到浓的各种颜色效果。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从烧成技术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现在,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的釉里红配方和青花配方。即使在现代的九十年代,用柴窑烧制青花釉里红瓷,仍然需要熟练的烧窑师傅才能掌握窑炉气氛,且不能大量生产。而用现代测试手段,用煤气烧制青花釉里红瓷,也是在九十年代经过专家科研课题组才完成的项目,且只能小批量生产。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

青花瓷文化-文化价值

青花瓷文化

一、青花瓷的美学价值

火中凤凰,俨然是寓意深刻、最富民族特色的中国国画。它把国画与精美的瓷器相结合,其艺术价值显然大为提高。在富于变化而又优美的景德镇艺术瓷器造型上,在洁白的瓷胎表面,绘制精心设计的高雅国画,青红对比绚丽多姿,罩上玉质感很釉色美等四美于一器,再经过难于驾驭的火的艺术的洗礼。简直成了火中凤凰!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在元代创制伊始,极为难得,只能作为帝王等贵族收藏欣尝,或作为国宝“赐赠”友邦。

风景如画的江南风光的艺术再现。景德镇座落在黄山余脉的群山环抱之中,地处黄山、庐山、九华山、波阳湖、长江、新安江之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具有典型的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在这优美的大自然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历代艺术大师师法大自然,创作出千姿百态的画面。这对提高青花釉里红画面的艺术价值起到了天然玉成的作用。

人文荟萃,大师辈出。江西素有人杰地灵之称。它地处吴头楚尾,拥有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传统优势,又地处大江南北文化交流之要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文化。唐、宋八大文学家,江西占了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三家。临川才子之乡,千百年来保持发扬了传统优势。南昌八大山人朱耷的书画,奇特瑰美,对景德镇陶瓷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景德镇邻接徽州、江浙,这些都是文化、美术的发达地区。景德镇自宋、元开始贡瓷器于朝廷,明、清两代朝廷派督陶官设御窑烧制帝王用瓷与国家用瓷,延聘四方画师极尽绘画之美。在这些先进文化的世代熏陶下,景德镇美术大师代代相传。近代,则有珠山八友。他们的绘画与瓷画作品都是传世珍品。新中国建立以来,创办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设置陶瓷美术专业,改变千百年师徒传授技艺的传统,用现代科学方法培育了大批陶瓷美术人才。他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新中国建立以来,景德镇美术大师星汉灿烂。毕渊明、王锡良、张松茂、周国桢、秦锡麟等等,各有特色。拥有如此众多的世代相传的陶瓷美术大师,绘制出精美绝伦的青花釉里红艺术瓷就是很自然的了。

青花艺术瓷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它犹如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它的色调比重具有广泛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青花釉里红艺术瓷对瓷器的造型有广泛的适应性。艺术瓷的造型多为瓶类,其造型变化无穷,一般有大小、高低、宽瘦之分。同一器形,其上下的直线与曲线交替运用。其中以小口矮领丰肩下收,挺拔小底的梅瓶,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更是相得益彰,耐人寻味。它的俊俏秀丽宛如俊美的少女,能超越时空界限,历经千百年一直为中外人士所喜爱。现代,箭筒以及各种夸张变化的造型,甚至残缺美的造型,饰以青花釉里红画面无不妙趣横生。

双葫芦纹瓶

二、具有超越时空的永久魅力

自元代创造青花釉里红艺术瓷以来,历经明、清以至现代,在这657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艺人辛勤探索,从起步阶段的釉色不够纯正,造型、图案的比较单一,发展到釉色纯正,造型、图案日趋丰富多彩。正由于这个艺术瓷品种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中外人士所鉴尝。

元代釉里红器的特点是:纹饰比较简单,纹饰题材较少;铜在高温下容易挥发,无淡彩,只有一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元代釉里红器呈纯正红色的很少。

元代青花瓷器,以1979年江西省发现4件成组的青花瓷器为代表。其中2件俑,1件塔式四灵盖罐,1件楼阁式谷仓。后2件器物书写至元戊寅年款。盖罐堆塑青龙、白虎为耳,腹部堆贴朱雀、玄武,腹下近底处饰变形莲瓣一周。线条勾青花,突起部分施釉里红,颈及肩部有“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刘大使宅凌氏用”款。谷仓形似牌楼,二芦烧成。楼上、楼下均塑人物。突出部位施釉里红,仓后青花墓志铭一篇。这应是谷仓式墓碑。根据墓志铭得知,墓主人凌氏生于前至元30年,死于后至元4年,因此这4件青花釉里红器都为公元1388年所制。

明代的青花。《遵生八笺》说:“宣德年造红鱼靶杯,以西红宝石为末,图画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鲜红夺目,若紫黑色者,火候失手,似稍次矣。”这种宣德釉里红三鱼高足杯,上海博物馆有收藏。

康熙雍正时期的制作,在明代的水平上有提高。康熙时期基本上能掌握发色的效果,其铜红呈色作用一般比较稳定,和宣德时的成功作品一样呈淡红色。雍正时期的更有呈鲜红的色调,而且成品率很高。国内外有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中和堂”款的青花器,往往以青花绘亭台、树干,以绘花朵,两种色调都比较淡。康熙青花器有青花龙和龙相结合的双龙图案,也有青花、釉里红相配合的花卉。图案,更有一种以青花、釉里红和豆青釉色相结合的所谓釉下三彩,则是把釉下彩绘的制瓷工艺推进了一步。

雍正时期的更趋精进。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记述雍正时期重要的制瓷, 民国时期,历经长期战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景德镇瓷业严重衰退,各种艺术瓷也呈严重滑坡的趋势。

新中国建立以来,景德镇瓷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国内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艺术瓷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青花瓷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它的艺术精品可以为国家收藏,外商或高收入者购买鉴尝,一般艺术品可以美化广大人民的生活。

制造工艺上的新飞跃。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用传统柴窑烧制青花瓷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何况景德镇只保留了几座柴窑,富有经验的烧窑老师傅也越来越少,新形势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景德镇陶瓷学院赵达峰教授等人组成科研课题组,在轻工业部的批准立项下,研究用现代测试手段调配的颜色釉配方,用煤气窑代替柴窑烧制青花瓷。经过数年的反复试验,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终于取得了成功。其质量完全达到柴窑烧制的标准,并且把凭经验烧制改为凭现代科学技术的仪表监控,使产品质量稳定,正品率高。这样,就为小批量生产这一名贵艺术瓷提供了现代工艺设备。


相关内容

  • 论中外美术赏析有感
  • 论中外美术赏析有感 --从"青花鸳鸯莲纹瓷盘"论 "青花瓷"的发展和现代运用 引 言:中国瓷器历史悠久, 而青花又是其中的翘楚, 别具民族特色, "青花鸳 鸯莲纹瓷盘"是中国青花瓷的代表,它的出现,在瓷器装饰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转 变,直到今天 ...

  • 青胎素描慢拂弦:浅析元青花的价值
  • "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太极添,业火凝练,玲珑惊艳."这是后人对元青花的赞美之词,青花斗艳,最美不过青花瓷了,元青花即素雅与艳丽于一身,是元代以来追求的珍品.元青花的富丽雄浑.画风豪放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元代 ...

  • [青花瓷]教学设计)
  • 昆明高新一小"教坛新秀"课堂教学 评选 课 题: 青 花 瓷 教 材: 湘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 姓 名: 杨 心 怡 <青花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其中,青花瓷 ...

  • 大班环境创设方案
  • 大班环境创设方案<青花瓷> 这次大班环境创设,我们两位老师本着致力于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研究,在培养幼儿艺术兴趣与审美情趣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情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主要目标的基础上,遵循"环境即课程"的指导思想,将青花瓷艺术教育环境视作一种隐性课程, ...

  • 高三-高考真题语文
  • 语文 2017年高三2017年全国甲卷语文 语文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 ...

  • 陶艺欣赏与制作
  • 陶艺学号: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陶艺欣赏与制作之感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目录 第一章 陶艺欣赏之 .............................................................................................. ...

  • 青花瓷舞蹈 [聪聪摄影]
  • 2012年5月30日,在摩登舞起源的国家,在世界最具权威性.并有着92年历史的黑池舞蹈节比赛中,北京文化艺术专业校16名学生凭着一支美丽的"青花"华丽绽放,赢得到了以苛刻著称的所有国际评委认可,获得大赛亚军! 国际标准舞的摩登舞起源于英国,对于世界从事国际标准舞艺术的人士而言,黑 ...

  • 康熙青花瓷之"出水芙蓉"的惊艳之美
  •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特色的是山水人物,风格上模仿名画家的笔法,立体感很强,画法精细,分色层 ...

  •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试题
  • 1.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 A .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C .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2.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某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