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生命科学学院 08级 1256408049 饶玉洁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过程并参与其中;另外,让学生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并联系生活实际,增加遗传在实践应用中的相关学习。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动画变抽象为具体,创设一个观察、设疑、思考的环境,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的伴性遗传。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

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伴性遗传方式的发现是这节课的难点,假设情况较多。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动手、动脑,分析道尔顿家庭遗传谱系,让学生充分利用统计数据真实地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第 1 页 共 6 页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五、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2、课堂教学思路

⑴、利用投影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引导学生自我判断是否为红绿色盲患者,并介绍我国男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②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③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④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从而引入新课;

⑵、展示男女染色体图,引导学生分析出红绿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接着指导学生分析课本“资料分析”,推导出红绿色盲是隐性遗传病,并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通过分析不同婚配方式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解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的原因,并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⑶、给学生介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族血友病遗传,使学生对有关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有应用有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第 2 页 共 6 页

第 3 页 共 6 页

第 4 页 共 6 页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在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

低。在红绿色盲图解分析上,以探究性学习方法展开,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良好。

九、板书设计

(见下页)

第 5 页 共 6 页

第二章 第2节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

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②与性别相关联。 2、家谱分析

色盲基因:①位于性染色体;②伴X隐形遗传 红绿色盲: XbXb XbY

正常:XBXB XBXb(携带者) XBY

3、不同婚配类型

4、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2)通常为交叉遗传 (隔代遗传);

色盲典型遗传过程是 :外公-> 女儿-> 外孙。 (3)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都色盲。 (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5、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第 6 页 共 6 页

生命科学学院 08级 1256408049 饶玉洁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过程并参与其中;另外,让学生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并联系生活实际,增加遗传在实践应用中的相关学习。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动画变抽象为具体,创设一个观察、设疑、思考的环境,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的伴性遗传。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

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伴性遗传方式的发现是这节课的难点,假设情况较多。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动手、动脑,分析道尔顿家庭遗传谱系,让学生充分利用统计数据真实地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第 1 页 共 6 页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五、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2、课堂教学思路

⑴、利用投影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引导学生自我判断是否为红绿色盲患者,并介绍我国男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②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③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④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从而引入新课;

⑵、展示男女染色体图,引导学生分析出红绿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接着指导学生分析课本“资料分析”,推导出红绿色盲是隐性遗传病,并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通过分析不同婚配方式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解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的原因,并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⑶、给学生介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族血友病遗传,使学生对有关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有应用有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第 2 页 共 6 页

第 3 页 共 6 页

第 4 页 共 6 页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在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

低。在红绿色盲图解分析上,以探究性学习方法展开,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良好。

九、板书设计

(见下页)

第 5 页 共 6 页

第二章 第2节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

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②与性别相关联。 2、家谱分析

色盲基因:①位于性染色体;②伴X隐形遗传 红绿色盲: XbXb XbY

正常:XBXB XBXb(携带者) XBY

3、不同婚配类型

4、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2)通常为交叉遗传 (隔代遗传);

色盲典型遗传过程是 :外公-> 女儿-> 外孙。 (3)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都色盲。 (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5、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第 6 页 共 6 页


相关内容

  • 关注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 关注人类遗传病--刘晓婧 --教学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生物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及"孟德尔两大定律". (2)学生按导学案预习,百度搜索遗传病的 ...

  • 研究性学习遗传病与人类健康教学设计
  • 研究性学习课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课 题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张青 授课时间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 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 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①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或基因诊断和治疗研 ...

  •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的应用
  • ^工●砷化聩件技m0.I.Automation2005年第24卷第6期Softwwe1khnjque2005.VbI.24.No.6文章蚺号l10D6一],76(2D05)06一0115一02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的应用 曾日波 (江西财经大学电子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Matla ...

  • 高三生物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
  • 课题: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精选了一些与现代生活关系最密切联系的知识,主要介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常见遗传病,遗传病的特点及遗传病类型的判定,遗传病的预防措施等问题.同时教材考虑到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遗传病知识和预防的教育",所以在简要介绍了三大类遗传 ...

  •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教学案例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常见的遗传病及其危害 (2)举例说出什么是近亲结婚及近亲结婚的危害 (3)了解我国婚姻法其中相关的内容 (4)举例说出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应用学会运用生 ...

  •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教案1
  • 第6节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一.教材分析: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是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6节的内容.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是这章的最后一节,教材通过前五节的介绍,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改变则是遗传和变异的实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 ...

  •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求两课时完成,其中在第一课时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 ...

  • [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教学设计
  •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三个孩子及其父母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 ...

  •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设计
  •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内容和地位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是苏教版"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以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前面的内容已经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