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广场调研报告

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广场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f Xincheng Square in Xincheng District of Xi’an

安秉君,付保俊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城市具有多种公共开放空间的类型,在相关研究和理论中,以往城市形态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确认,但却很少关注以往城市的功能,或形态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次调研以城市广场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调研类型,以西安新城广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场使用人群的观察及相关问卷调查,联系行为与广场形式进行广场设计评价。最终通过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来启发和塑造环境设计。

Abstract: The  city  has  a  variety  of  types  of  public  open  space.  In  the  research  and  theory  in  the  past,  the  importance  of  the  urban  form  has  been  confirmed,  but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or  the  relationship  of  form  and  function.  This  research  uses  the  city  square  as  the  type  of  public  space  research  and  Xincheng  Squa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contacts  the  behavior  and  square  form  to  evaluate  the  design  of  square  by  means  of  the  observation  of  square  crow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t  finally  inspires  and  shapes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by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activities.

【关键词】人性场所;城市广场。

Keywords: people  places;  city  square.

一、前言

本次调研借鉴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及卡洛琳·弗拉西斯于《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城市广场的评价方式,结合《街道的美学》及《外部空间设计》相关设计内容进行。虽然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于西方,现代的城市广场也不同于昔日的广场,但在受苏联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影响下的近现代中国,城市广场在环境与功能上与书中所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 城市广场概念

根据J ·B ·杰克逊(J ·B ·Jackson ,1985年)的观点,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空间形式。凯文·林奇(Kevin  Lynch )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联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1981年,P .443)。

借用《人性场所》给广场的定义: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成为公园,而不是广场。

《人性场所》中将广场分为:街道广场、公司的门厅、城市绿洲、公交集散广场、街道作为广场

及大型公共场所。城市中心广场及城市广场属大型公共场所(The  Grand  Public  Place )。城市中心广场定义为:一个以硬质地面为主、位于中心位置且易被看到的区域。通常会安排一些活动,如音乐会、表演会和政治集会等。 2. 调研广场选取

西安市内并不缺少城市广场,相对熟悉的城市广场有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南北广场、张家堡广场,但其中钟鼓楼广场以及大雁塔南北广场来说,使用人群多为旅游人群,使用者对于广场的情况并不熟悉,而更多的行为表现多为被动。张家堡广场政治性表现更强,由城市主干道围绕,基本为孤岛状,更因为旁边有城市运动公园,张家堡广场的使用率极低。相对来说,新城广场虽也表现着强烈的政治意味。但由于其建设年代较早,城市周边环境趋于成熟,使用人群较为固定,因而选取新城广场作为调研对象,更容易发现行为与形式的联系,调研工作也容易开展。 3. 新城广场概述

新城广场原名红城,位于西安城中心的新城广场是我省大型公共活动的中心,提起它古城市民

没有不知道的,图1 新城广场位置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经依照莫斯科的红场被起名为红城,更少有人知道它曾经由大操场演变而来。

广场古今大小形状基本相同。

西安新城广场始建于1927年,东西长436米,南北宽135.5米,呈半圆形,总面积图2 新城广场俯瞰

5.69万平方米,由道路、绿地等组成。据西安市城建档案馆的同志介绍,原新城广场位于唐长安皇城和宋京兆府城东一隅。元代在此设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史院,简称台察院。 明代此地为明秦藩王王府所在地,清代改为满洲八旗校武场。1926年,西安反围城胜利后,仿效苏联莫斯科的红场将清八旗校场改称红城。1931年红城更名为新城,广场称为新城广场,延续至今。

解放后进行四次大" 手术" 西安解放后,陕西省和西安市的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游行、检阅等活动都在此举行。1952年改造扩建新城广场,拆除东西南三面的城楼和门墙、戏楼以及残存的炮台与部分城墙。1959年,又将两条斜向支路浇筑混凝土面层,增设广场照明灯塔19座。1984年,拆除北侧观礼台。2001年,对原有的新城广场及东、西、南新街进行了拓建改造,在广场中心修建大型彩色音乐喷泉。现新城广场北侧有省政府大楼,西南有西安市青少年宫和新城剧场院,东南是陕西省科技展览馆,环境优雅,整洁美观,是人民群众锻炼、娱乐的活动中心。

4. 调研目的意义

运用《建筑设计方法论》课程所学习的调研方式进行西安新城广场的调研,结合《人性场所》评价体系对新城广场进行评价,通过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来启发和塑造环境设计。

二、评价分析

1.尺度

凯文·林奇(1971年)建议40英尺(约12m ),该尺度是亲切的;80英尺(约24m )仍然是宜人的尺度;以往大多数成功的围合广场都不超过450英尺(约135m )。格尔建议最大尺度可到70‐100m (230‐330英尺),因为这是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另外,还可结合看清面部表情的最大距离做出决定(20‐25m ,或65‐80英尺)。

但对于广场规模的大小很难给出相关的建议值,

新城广场(甚至西安绝大多数的城市广场)的尺度超过给出的舒适尺度,但配合政府宏大的建筑以及对于广场明确的几个分区,广场每个分区的尺度均保持在100‐120m 左右,相比西安其他广场来说,新城广场的尺度相对较为适宜。 2. 视觉复杂性

视觉复杂性评价所涉及的各种景观要素的形式、颜色和质地包括树木、灌木丛、喷泉和雕塑、不同形状的工艺品、空间提示、隐蔽处、拐角和高程变化。相对于分

图3 新城广场铺装

散和重复,密集和多

样性对于人们的感觉很重要。使用率高的广场应当具有多样化的颜色、质地、休息空间、景观要素等。

新城广场铺地配合城市基调以土黄色为主,并配置有红色,植物配置相对富有层次,配以色彩较为艳丽的花池,颜色基调不很单调。开阔的广场、密集的树阵是的广场不是“一览无余”的单调,而具有较为丰富的视景。 3. 使用和活动

广场的使用者定义为那些穿过广场或在广场逗留的人,以区别于那些走过或驾车驶过时向广场撇上一眼的人。《人性广场》中对成功广场的定义是能使人们驻留其间的空间,但并没有把穿越广场的行人排除在使用者之外。

对于使用这分为闲逛者与穿行者、男性与女性。广场内部闲逛者多于穿行者,而边界则更多为穿行者,广场设计时通过点状树池、铺地以及三步台阶的高差的变化区分了穿行空间与内部休闲空间,两个空间独立却又彼此联系,便于使用者步入不同空间后角色的转变。广场使用者男性相对多于女性,老人及小孩多于青壮年。小孩更多使用较为空旷的广场进行玩耍,老年人多使用边界的树阵进行休闲。

表1 来这里的原因 只是穿行路过

消磨时间/闲坐 同别人碰面/等人 在附近工作 喜欢自然空间 经常出来坐坐

一个人呆在这儿觉得舒服

16%

37% 6% 3% 13% 12% 4%

外地来参观游览的 9%

广场可容纳的活动形式较为多样,老人间的闲聊、儿童的奔跑玩耍、早晨健身活动、喂食和平鸽、观看喷泉等,有些活动成为使用者使用广场的目的。空旷的广场往往成为一些极限活动的场所,例如滑板、轮滑、自行车等,甚至成为孩童奔跑追逐的场所。周边树阵多为老人休息、聚会活动的场所。但广场显然并没有过多考虑儿童及老人的使用,广场内的硬性转角为儿童使用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铺面石材的树池边界使得老人更多需要携带坐垫,这些现象完全可以通过材质的转变得以改善。

表2 你喜欢这里的什么 喂食鸽子 喷泉 观察人 广场的氛围 异性 位置 阳光

37% 29% 6% 2% 3% 8% 15%

范围之内,1000m 、2000m 以及更远的距离人群基本相当。这也符合新城广场具有参观游览与社区休闲的两重功能。

表4 您来自哪里 距离这里500m 以内 距离这里1000m 以内 距离这里2000m 以内 很远,只是居住在这个城市 我来自其他城市

57% 9% 13% 10% 9%

对于广场原有的活动,使用者表现为较为肯定的态度。活动一方面成为吸引人驻足的内容,另一方也成为广场的视景,使得观看的内容更为丰富,大多数也表现出希望广场能够丰富此类活动。

表3 你通常在这里干什么 观看 聆听 吃东西 坐 休闲 散步 晒太阳 阅读 聊天 站着 抽烟

23% 11% 6% 28% 3% 8% 5% 3% 7% 4% 2%

4. 潜在服务范围

按照辐射范围研究,8个城区开放空间的使用者平均出行距离为900英尺(约270m )(两个城市街区或四分钟的步行路程)。这是正对欧洲城市的研究成果。结合西安实际情况,街区尺度一般为200‐300m ,调研将使用人群分为500m 、1000m 及2000m 三个辐射范围。出去外地特意来参观的人群,较为固定使用新城广场的人群主要在500m 的辐射

距离500m 以内的主要为周边的老年人,活动内容以晨练、小型聚会以及下午纳凉为主,达到广场多以步行为主,其他几类人群主要以公共交通的方式到达广场,多为家长带领孩子参观以及中小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广场活动,这一部分人群多为使用周边建筑(青少年宫)后到达此处进行活动的。距离广场最近的公交车站为新城广场站以及少年宫站,北新街宽度较大,北侧新城广场站到达广场的可达性较差,一般人群由少年宫站以及新城广场站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到达广场。 5. 微气候

阳光:若周围环境允许,广场设计一般尽可能接受阳光,是人群体会到舒适阳光享受的同时也增加了活力因素。从实际分析可以看出,新城广场的中心部分可充分接受日照,广阔的广场空间提供了日光穿射其中的机会。而两侧的绿化区域经过充分调研观察可以发现,提供的遮荫效果和面积均能达到人体舒适要求。

气温:对于西安来说,气候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分布地区,冬季需要防寒保暖,夏季需要遮荫隔热。在冬季,广场最外侧植栽和间隔式盆景绿化有效阻挡了冬季寒风,尽可能地为场地提供了舒适庇护圈。在夏季,旱泉和绿化遮荫的配合为适用人群提供舒适活动区域,最大化减少气候变化对使用人群造成的不良影响。

眩光:对于广场来说,由于空间的开阔性,势必会从不同角度接受到周边建筑带来的阳光反射作用,因此避免眩光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周边建筑立面材质很少采用玻璃幕墙外包围,经分析可知,一方面由于新城广场周边建筑的使用年限较高,年代较久远,在建设时期还未流行玻璃材质贴面,另一方面由于北面大体量政府办公楼的政治意义,对周边建筑风格造成一定限制,因而形成了现今良好的光环境局面。

风:西安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从广场

周边建筑高度和围合形式可以看出,在总平面布局上利于广场局部适宜风环境的形成,有效缓解气候差异形成的不良气流。

总体舒适性:通过对新城广场的整体环境分析可以得知,在绿化上植栽种植比较丰富,以树木和盆景为主,对广场大空间形成一定生态包围圈,避免西北风沙气候对广场空间使用人群的尘土侵袭。盆景起到美化装点环境的作用,同时缓冲地面气流,形成地面稳流生态层,进一步降低因气流造成的风沙尘土影响。广场的旱喷泉是影响微气候圈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湿润地面、减少粉尘以及促进蒸发和增强局部微气候流动的效用,因此在微气候环境上新城广场对生态影响控制的较好,利于使用。 6. 边界

广场与人行道设置了三步台阶的高差,很好的将人行道与广场划分开来,同时也不会在视觉和功能上阻碍行人对广场的接近。广场四边完全开敞朝

图4 广场与人行道高差

向城市公共道路,由道

路到广场的过渡较为协调,且能够吸引人进入广场。 7. 亚空间

新城广场亚空间设计以铺地材质不同、地面高差、绿化形式不同三方面为分界点,其中对于铺地材质,北面步行穿越部分以小格方砖为主,而广场主体部分以糙面瓷砖为主。广场主要活动区域较次

要区域高三个踏步左右,从南面入口可以明显区分出,高差的设计为南面入口人流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符合广场设计初衷的

5 广场两侧亚空间设置

政治定位。景观

绿化上,靠近旱喷泉左右两侧的树林为和平鸽圈养区,由于树木的高大,因而从氛围上与盆景休憩部分有明显的区别。从卫星图中可以看出整齐划一的盆栽景观为广场空间视觉效果带来整体而有序的韵律感。 8. 交通

广场内部交通呈网格分散状,盆景与树木植栽间形成的小路均可通行,同时植栽周边的座椅提供休憩地点,为人看人的视线交流提供了机会,增强了局部活力,增进了广场活力空间的可渗透性。北面与南面均有入口可进入广场活动区域,东西两侧的绿化将边缘封堵,避免因穿行广场的人流对周边车流造成影响,埋下安全隐患。

广场外部交通以车流为主,形成倒梯形状,其中北面以新城广场为界,分为东新街和西新街,南面南新街垂直于广场纵向道路,三者以两条斜路相连。从图

6 广场靠北新街边界

实地调研观察分析可

知,广场周边车流量较大,车速较快,与广场内部静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广场花池等的设置能够较好的引导人流,但广场并未能适应残疾人、年老者、推儿童车的服务等的需求,内外高差并无设置坡道使得以上人群便于进入广场内部。 9. 座位

新城广场内座椅的大量设置鼓励着人们对于广场的使用。调研中也看到人们对于座椅的积极使用。座椅与绿荫结合,一方面具有较好的私密性,成为

观察人较好的地点,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休闲较好的去处。座椅设置结合花池边缘,方形花池提供了背影与向阳两种属性的选择,广场两边较为集中的设置

图6 与花池结合的座椅

也给小型聚会提供了

场所。

但是座椅设置并未考虑到人们使用的舒适性,石材表面较为生冷,春秋季背阴的表面会比较冰冷,使用者需携带坐垫以克服此类现象,而夏季向阳的表面则会发烫,是的人们难以坐下,如若换做木材怎会提高各个季节的使用效率。 10. 种植

广场种植较为丰富,出去中心开敞的广场空间,两侧大量使用种植创造了较为宜人的景观。结合灌木乔木及花池形成层次分明的种植,植物色彩也相对较丰富,大的落叶乔木提供了树荫,为夏季人们

使用提供了较为舒适的环境,且靠近边缘的种植遮

蔽人们的视线,是的亚空间具有相对的私密性。灌木的设置成为开阔与私密空间的过度空间,穿行与休息相互结合。虽然新城广场尺度较大,但两侧的种植创造出了小尺度的亲切空间。

同时具备较强的政治性,广场树阵的设置以及花池对称规则的布局也突出着政府建筑的宏伟。在使用者看来,建筑的宏伟也成为广场的背景,增加了广场内部可观看的视景。 11. 地形变化

广场出去内部与人行道三个踏步的高差并无设置其他过多的地形高差变化。 12. 公共艺术

广场设计中包含公共艺术,能够创造一种快乐和愉悦感、刺激游人的活动和创造性,同时促进观看者之间的交流。 图

7 长安花落地新城广场

新城广场中现

状并未设置公共艺术作品。在节日或其他重大事件时,新城广场也时而设置相应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属宏大叙事性,成为很多人合影留念的地点。

除去面向政府大楼北边及中心轴线需要的开阔性外,南侧及东西两侧亚空间可适当增加宜人的公共艺术,增加人们观看玩耍的机会,也可通过公共艺术吸引人们进入广场。 13. 喷泉

喷泉是新城广场中心最主要的元素,构成整个新城广场的视觉中心。喷泉的比例与广场空间较为和谐。且喷泉距周边休息的座椅较远,大多

图8 新城广场旱喷

数情况下不会因为风

扬散水珠而影响到歇坐的人们。因为喷泉为旱喷,游览者可以较为容易接触到,喷泉及喷泉周边更是成为儿童游乐的一个主要地点。 14. 雕塑

新城广场内部并无设置大型固定的雕塑,等同于公共艺术,在重大节日或重大事件时,有设置大型雕塑的先例。 15. 铺装

广场铺装区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同时也不妨碍人们穿行进入不同的功能分区。地面铺装以突出对称的图案为主,并无过多的导向性。 16. 食物

广场内部并无食品服务的食品小贩、食品售货亭及咖啡厅。有部分游人自己携带食物到达此处,多数为休闲性的食物,在周边座椅的

图9 结合座椅区设置的垃圾箱

亚空间设置了较多

的垃圾箱以便容纳此类垃圾,防止人们随意抛弃废弃物。

17. 有组织的活动节目

广场鼓励举行特殊的节事活动,也举办过较多的临时性展览、音乐会和戏剧表演,中心开阔的广场为较大的聚会提供可能。以政府大楼为背景也成为政府举行大型事件及开闭幕式的地点。 18. 摊贩

由于市政管理,西安市内对于摊贩并不鼓励,新城广场的管理也使得自发的摊贩存在成为不可能。但摊贩能为广场增添活力、保障一定程度上的安全,同时增加周围的商业气氛。因而如果可能可在广场人群聚集较多的休息区设置能够吸引人注意的摊贩,有组织有管理的摊贩也更加让人们放心使用,同时也提高着休息区的活力,增加由开放的活动空间进入私密的休息空间的可能性。 19. 信息和标识

广场内部并无设置过多的指引,而政府大楼夜晚的照明成为广场最为主要的标识。 20. 维护和便利设施

作为政府门前的形象,新城广场维护较好,拥有足够的人来进行花木养护及日常管理。

21. 地域文化特征

新城广场从设计之初变成为西安市民的政治文化公共活动中心广场,从升旗仪式到群众集会、游行、检阅,逐渐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活动空间。由于它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历史由来时期的特殊性,因此在设计元素符号上没有顺应西安市的仿古设计风格,而是以简单的铺地形式、平淡的材质对比和广阔的空间设计,来达到敬仰肃穆的艺术风格体现。一方面是对中苏历史友谊的回忆,另一方面体现出政府在政治立场上节约高效的办事作风。

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并没有很悠久的历史,她几十年的变迁便是国家意志进程的反映。在成熟和民主的中国屹立起来的2050,类似莫斯科红场的大型政治性集会和阅兵空间将不再需要,甚至有可能因为交通动力系统的改变,未来的交通都将不再依赖于城市表面的道路,而转为空中或高速地下交通。那么在结束了其政治和交通两大功能属性后,天安门广场在未来将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呢? 也许地面成为一个森林公园,而将大量的城市文化设施放置在地下与便捷的交通相连,国家大剧院藏在了一个“景山”中,消解了形式并与中南海遥相呼应。2050年的天安门广场是一个每个人每天都愿意来参与的城市空间,不仅成为真正的人民文化中心,也将成为北京城中心最大的绿肺。

三、总结

《人性场所》评价成功与否的标准,具体表现

为以下几点:

1. 位置在潜在使用者易于接近并能看到的位置; 2. 明确传达该场所可以被使用,该场所就是为了让人

使用的信息;

3. 空间的内部与外部都美观、具有吸引力; 4. 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最有可能和最引人的活动需

求;

5. 使使用者有保障感和安全感;

6. 在合适的地点,向人们提供缓解城市压力的调剂方

式,有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 7. 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求; 8. 鼓励使用人群中不同群体的使用,并保证一个群体

的活动不会干扰其他群体的活动;

9. 在高峰使用时段,考虑到日照、遮阳、风力等因素

使场所在使用高峰时段仍保持环境在生理上的舒适;

10. 让儿童和残疾人也能使用;

11. 有助于开放空间管理者奉行的各项活动计划,融入

一些使用者可以控制或改变的要素;

12. 通过某些形式,把空间用于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在

一定时间内让个人拥有空间,让使用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的成员享有依恋并照管该空间的权力。

13. 维护应简单、经济、控制在各空间类型的一般限度

之内。

14. 在设计中,对于视觉艺术表达和社会环境要求应给

予以相同的关注。过于重视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会造就失衡或不健康的空间。

图10 天安门人民公园

想来政治意识下的城市广场设计还是需要现代

设计师更多的反思,《人性场所》也许告诉我们每个设计师的不当仅仅是一份设计导则,更应当是公众参与设计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美]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洛琳·弗拉西斯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LA 景观设计学》 2012 No.1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3. 《北京2050》 马岩松  2008年

西安新城广场虽然未能全部做到以上标准,但分析其使用者行为模式与广场形式,做到了较为合适合理的状态,在调研过程中,大多固定的使用者表现出相对肯定的态度。但通过《人性场所》城市广场设计评价表的综合评价来看,在某些方面还可进行相应的提升。

反思现代城市广场建设,盲目的商业行为可能在本初就违背城市广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特性,确实活力的城市广场以及鼓励的政治表现基本在每个城市都可见到。如若基本前提不是当地市民的使用,那广场的基本意义就完全丧失,无论用哪种提高活力的设计手法或后期管理手段,都只会成为无人问津的孤岛。回想马岩松提出的《北京2050》中天安门人民公园的构想中所提到:

附录一:西安新城广场空间使用调查表

注: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为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方案论》课程内容,非商业活动,我们保证调研活动不会涉及您的个人隐私。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 男 □ 女 2.您的年龄段:

□ 12岁以下 □ 13-18岁 □ 18-24岁 □ 25-32岁 □ 33-50岁 □ 51-70岁 □ 71岁以上 3.您来自哪里:

□ 距离这里500m 以内(2公交站以内) □ 距离这里1000m 以内(5公交站以内) □ 距离这里2000m 以内(10个公交站以内) □ 很远,只是居住在这个城市 □ 我来自其他城市

4.您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吗?

□ 只是穿行路过 □ 消磨时间/闲坐 □ 同别人碰面/等人 □ 在附近工作 □ 喜欢自然空间 □ 经常出来坐坐 □ 一个人呆在这儿觉得舒服 □ 外地来参观游览的 5.您喜欢这里的什么?

□ 喂食鸽子 □ 喷泉 □ 观察人 □ 广场的氛围 □ 异性 □ 位置 □ 阳光 6.您通常在这里干什么?

□观看 □聆听 □吃东西 □坐 □休闲 □散步 □晒太阳 □阅读 □聊天 □站着 □抽烟 7.在好天气里什么会促使您使用广场?

□ 更多的音乐和节事活动 □ 桌子和阳伞 □ 季节性的花卉 □ 可外卖食物的餐厅/外卖摊 □ 更长的午休时间 □ 可移动的座椅

8.如果您有机会修整广场,您将怎样调整或改变该广场?

□ 更多的座椅 □ 更多的节目 □ 更多的绿色植物 □ 更好的声音效果 □ 增加饮水器 □ 更安全的踏步 □ 设卖饮料的地方 □ 便宜的食物 □ 喷泉中的彩灯 □ 降低花坛高度 □更多的音乐 □ 其他

9.最后请从以下关键词中选取留自己最为认可的,留下您对于新城广场的综合评价,谢谢。 舒适性: □极为舒适 □一般舒适 □不很舒适 □极不舒适 可达性: □极为可达 □一般可达 □不很可达 □极不可达 可见性: □极为可见 □一般可见 □不很可见 □极不可见 安全性: □极为安全 □一般安全 □不很安全 □极不安全 私密性: □极为私密 □一般私密 □不很私密 □极不私密

调查人: 调查时间:

附录二:城市广场设计评价表(摘自《人性广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尺度

1. 考虑到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限制广场的尺度时是否考虑了林奇和格尔的建议?(林奇建议合适的尺度是25‐100m ,而格尔认为是从70‐100m ——两者都是看清物体的最大距离)

个绿洲空间?

17. 广场设计中,是否利用绿化等要素延伸到道路红线范围内把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场上去?

18. 广场和人行道之间的高度变化是否保持小于3英尺(约0.9m )?

19. 广场和邻近建筑之间在视觉和功能上的过渡是否已经考虑过了?

20. 广场底层建筑进行用途安排时,是否利用了零售商店和咖啡馆而非办公室或空白墙体来使广场变得生动起来? 21. 户外咖啡馆座椅是否具有吸引人的色彩以吸引行人进入?

22. 广场边界是否设计有许多凹凸空间以便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歇坐和观看机会?

视觉的复杂性

2. 设计中是否将丰富多彩的形式、色彩、材质融合在一起——比如喷泉、雕塑、不同的休息空间、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程变化?

3.如果从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设计是否突出了这点?

使用和活动

4. 广场设计得是适应闲逛者还是穿行者?如果两种功能都有,它们是否位于不同的分区以避免冲突?

5. 如果鼓励人们从广场上超近道,是否已经消除了人行道和广场之间包括坡度变化在内的各种障碍?

6. 如果鼓励人们在广场上逗留和闲逛,是否布置了大量的设施、引人注目的景点以及丰富多变的边界?如果需要举行音乐会、机会等,是否提供了没有障碍的开放空间? 7. 广场的设计是否注意到了两性的不同需要,男性对于“前院”体验(公共、相互接触)的偏好,以及许多女性对于轻松和安全的“后院”体验的青睐?

8. 广场的设计是否通过鼓励高强度使用来减少恶意破坏行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存在(或者使得他们在人群中显得不突出)?或者采取更为坚固的设计形式?

亚空间

23. 如果广场面积很大,它是否被分成若干亚空间来给使用者提供不同感受的环境?

24. 是否利用了高差变化、多样化的种植和座椅布置来创造亚空间?

25. 亚空间是否彼此隔离,同时又不会让使用者在空间中产生孤独感?

26. 亚空间是否足够大,这样使用者即使进入有他人存在的空间也不会觉得自己侵犯了他人?

27. 亚空间的尺度是否恰当,从而使人们在独坐或周围仅有几个人时不会觉得恐惧或疏远?

交通

28. 广场的设计是扰乱还是改进了城区的现状交通模式? 29. 为了鼓励步行,是否利用由安全步道、商业中心及步行街等组成的人行系统把各个广场连接起来?

30. 是否已经留心预测了再交通高峰期从人行道到建筑入口之间人们可能会走得直线路径?

31. 广场的布局是否能使人们方便地到达周围的咖啡馆、银行或零售商店?是否能使人们方便地到达座位区或观看区;以及是否为人们提供了超近路或心理愉快地穿过广场的机会?

32. 如果需要或希望引导行人流,是否利用了墙体、花池、围栏、地面高程或材质的明显变化等形成空间障碍来达到目的,而不是利用那些已被证明无效的铺装色彩或花纹的变化? 33. 广场的设计是否适应了步行者在空间中心行走而闲坐者位于空间边缘的规律?

34. 广场是否适应了残疾人、年老者、推儿童车的父母以及推着货车的小贩的需要?坡道是否尽量与梯道平行,或者至少

微气候

9. 广场的位置是否可以在全年内得到充足的阳光? 10. 在夏季非常炎热的地方,是否利用植被、遮阳蓬、花架等提供了阴凉?

11. 作为一种城市政策,对建筑高度和体量的控制是否能够保持并增加到达公共空间的光照量?

12. 附近建筑的反光是否在广场中造成了令人不适的视觉或温度?

13. 附近建筑反射的光是否能用于照亮广场的背阴区? 14. 是否已经评价了广场空间中风的规律?刮风会不会导致广场的无人问津?

边界

15. 诸如铺装变化或绿化之类的边界是否能够将广场与人行道划分开来,同时又不会在视觉或功能上阻碍行人对广场的接近?

16. 广场是否至少有两面朝向公共道路,除非它被有意作为一

与梯道每一层面都相通?

53. 在多封的广场中,为了减轻浓密枝叶和大风混合造成的潜在破坏,是否选择了树冠开敞的树木?

54. 是否选择了品种多样的一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灌丛和乔木?

55. 在视线、树阴、维护方面是否考虑到了植物长成时的最终高度和体量?

56. 是否利用了树木来遮盖邻近的建筑墙体,如果需要,是否能让阳光照到建筑窗前?

57. 是否有足够的座位以防止人们坐进绿化区,从而破坏植被?花池的座墙是否足够宽,以防人坐进花池内部?

58. 草坪是否改变了广场整个特征,是否鼓励野餐、睡觉、阅读、晒太阳、懒洋洋地躺着以及其他随意活动?

59. 草坪区是否通过起伏或抬高来改善休息和视线的条件?它是否避免形成一个空旷的大草地,而是创造出小尺度的亲切空间?

座位

35. 设计是否认识到了座位在鼓励广场使用方面是最重要的因素?

36. 座位是否满足了大多数广场上常见的各种类型的休息者的需要?

37. 座位是否布置在那些午间有灿烂阳光的地方?在很热的地方,座位是否有遮荫?

38. 广场座位的布置是否考虑到了闲坐者通常会被吸引到那些他们能够看到其他人穿行的地点?

39. 为了增加广场的整体座位容量,辅助座位(草丘、眺台、座墙、允许坐在上面的护墙)是否融入了广场设计之中,以免人数较少时,使用者置身于座椅的海洋之中而感到恐惧? 40. 主要作为的数量是否至少同辅助座位相同?

41. 那些可以作为辅助座位的要素(草坪除外)是否在16英寸(约40.6cm )(最好)至30英寸(约76.2cm )的高度范围之内(特别鼓励较低的高度)?

42. 是否有限考虑选择木质长椅,而且是否包括那些3英尺*6英尺(约0.9m*1.8m)、无靠背便于自由利用的长椅类型? 43. 是否有一些座位的排列呈线性(长椅、台阶或边沿)、环形或者朝向外部,以允许人们可以同陌生人挨得很近进行交流,同时不必进行视线接触?

44. 有没有布置宽大的无背长椅、成直角摆放的座位以及活动桌椅等以便于成群人的使用?

座位的布置是否允许人们在阳光和背阴之间进行选择? 45. 是否通过花池或其他要素的布置为一些坐处创造了私密感?

46. 是否利用多样化的座位朝向为人们创造观看水景、远景、表演者、树丛以及行人的机会?

47. 座位是否用看起来很暖和的材料,比如木头?是否避免使用那些感觉生冷(混凝土、金属、石头)或是那些如果坐在上面可能损坏衣服的材料?

48. 在决定座位的合适数量时,是否遵循了公共空间项目公司对广场中面积每30平方英尺就有应有1英尺(约0.3m )长的座位的建议,或是遵循了旧金山中心城区规划要求每1英尺49. 的广场边长应有1英尺的座位的导则?

地形变化

60. 为了创造亚空间,广场设计中是否包括了一些规模不大但很明显的地形改变?

61. 地形变化是否被作为一种分割座位区和道路交通的方法?

62. 如果有地形变化,不同高程之间的视觉是否能得以保持? 63. 在有地形变化的地方,是否已提供了坡道以便于推婴儿车的人、残疾人等的通行?

64. 是否有带有护墙或护栏的制高点便于人们倚着观望人流?

65. 是否避免了在广场和人行道之间出现坡度的剧烈改变(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上),因为这样的广场使用率很低? 66. 如果广场必须下沉很多,广场里是否设置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景物来吸引人们进入?

67. 如果广场必须抬高很多,是否利用了绿化种植来表示广场的存在并吸引人们登至上面?

公共艺术

68. 如果广场设计中包含公共艺术,它是否能创造一种快乐和愉悦感、刺激游人的活动和创造性,同时促进观看者之间的交流?

69. 人们是否能与设计的任何一个公共艺术作品进行交流——触摸、攀爬、移动或在里面玩耍?

70. 该作品是否代表着大多数公众的心声而不是少数精英?

种植

50. 是否利用了多样化的种植来提高并丰富使用者对于颜色、光线、地形坡度、气味、声音和质地变化的感受? 51. 在需要看到其他亚空间的地方,是否选择了羽状叶的半开敞的树种?

52. 如果广场必须下沉,所种植的树木是否能很快长过人行道地面的高度?

喷泉

71. 广场设计是否包括了喷泉或其他水景要素,以形成视觉和声音上的吸引?

72. 喷泉的声响能否遮住外面街道的喧闹? 73. 喷泉是否同广场空间成比例?

74. 风会不会扬散水珠从而使歇坐区域无法被人们利用?如果会,是否有一全职的园丁或广场维护人员来调控喷泉? 75. 喷泉是否设计得伸手可及,从而让广场的访问者能够接触到它?

76. 是否计算了喷泉的运转费用以确保喷泉能运转良好?

保障一定程度上的安全,同时增加周围零售商业区的人气。 96. 特别是那些已经在午间颇受欢迎的广场、无人问津但急需吸引使用者的广场,以及行人如织的街边广场或公交集散广场,是否考虑过增设摊贩?

97. 广场是否包括能作为农贸集市的区域?

98. 广场为集市或摊贩提供的空间是否有一个色彩丰富的玻璃纤维蓬顶,既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又能提供遮蔽和阴凉,还能同城区建筑的尺度形成对比?

99. 摊贩或集市空间所处的位置是否易于到达、是否醒目,同时还不会妨碍广场的正常人流交通?

雕塑

77. 如果广场中有雕塑,它们是否同广场本身成比例? 78. 是否有部分雕塑是可体验的,即人们是否可坐在它周围、攀爬它甚至改变其造型?

79. 雕塑的位置是否不会妨碍广场上的人行交通和视线? 80. 雕塑是否避开了中心位置,以免让人觉得广场只是雕塑的背景?

信息和标识

100. 建筑的名字是否清晰地展现出来,晚上的照明是否足够?

101. 建筑的主入口是否醒目?

102. 进入建筑之后,问询或接待处是否能一眼看到,或者至少有明显的标识指引?

103. 是否有标识引导访问者去电梯间、卫生间、电话亭、餐厅或咖啡厅?

104. 离开建筑后,是否有指示公交站、出租车场及附近街道方向的醒目标识?

105. 是否有一张简明清晰的周围街区图?

铺装

81. 主要的交通路线是否符合广场使用者“所希望的路线”? 82. 如果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行人,那些限制步行的地方是否用上了卵石或大的砾石?

83. 是否利用了铺装变化来标明由人行道向广场的过渡,同时又不妨碍人们的进入?

食物

84. 广场内部和附近是否有食品服务,如食品小贩、食品售货厅或咖啡馆?

85. 是否有舒适的空间以供人们坐下来吃自带的午餐或从小贩处买来的食品?

86. 广场售卖饮食的地方是否提供了饮水器、卫生间和电话亭等设施,就像在餐厅里一样?

87. 广场上是否到处都有足够的垃圾箱以避免食品包装和容器的废弃物堆积在广场上?

维护和便利设施

106. 是否有足够的人员来养活绿化,这样草坪才能保持常绿齐整、枯枝败花得以及时清除?

107. 如果难以保证经常养护,就应该采用美观而且维护量低的绿化方式。

108. 是否有足够的垃圾箱,是否制订了垃圾清理时间表,以防垃圾溢满?

109. 是否采取了提前浇水的方式来使草坪和花池里的花草在午间时分已经干了?

有组织的活动节目

88. 广场的管理政策是否鼓励在广场中举行特殊的节事活动,例如临时性展览、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等?

89. 广场设计中是否包括一功能性舞台,在非表演时可用于闲坐、吃午餐等?

90. 舞台的位置是否能避免对交通流的干扰?是否能避免观众正对太阳?

91. 是否为观众提供了可移动的椅子,以及附近是否有不用这类椅子时的储存处?

92. 广场上是否有招贴活动日程和告示的场所,广场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到?

93. 是否有对活动进行宣传的各种形式——装饰、彩旗? 94. 节事活动当天是否提供临时性的优惠餐饮?

摊贩

95. 广场的设计是否适应那些摊贩?他们能为广场增添活力、

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广场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f Xincheng Square in Xincheng District of Xi’an

安秉君,付保俊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城市具有多种公共开放空间的类型,在相关研究和理论中,以往城市形态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确认,但却很少关注以往城市的功能,或形态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次调研以城市广场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调研类型,以西安新城广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场使用人群的观察及相关问卷调查,联系行为与广场形式进行广场设计评价。最终通过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来启发和塑造环境设计。

Abstract: The  city  has  a  variety  of  types  of  public  open  space.  In  the  research  and  theory  in  the  past,  the  importance  of  the  urban  form  has  been  confirmed,  but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or  the  relationship  of  form  and  function.  This  research  uses  the  city  square  as  the  type  of  public  space  research  and  Xincheng  Squa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contacts  the  behavior  and  square  form  to  evaluate  the  design  of  square  by  means  of  the  observation  of  square  crow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t  finally  inspires  and  shapes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by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activities.

【关键词】人性场所;城市广场。

Keywords: people  places;  city  square.

一、前言

本次调研借鉴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及卡洛琳·弗拉西斯于《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城市广场的评价方式,结合《街道的美学》及《外部空间设计》相关设计内容进行。虽然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于西方,现代的城市广场也不同于昔日的广场,但在受苏联城市规划与建筑学影响下的近现代中国,城市广场在环境与功能上与书中所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1. 城市广场概念

根据J ·B ·杰克逊(J ·B ·Jackson ,1985年)的观点,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空间形式。凯文·林奇(Kevin  Lynch )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联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1981年,P .443)。

借用《人性场所》给广场的定义: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成为公园,而不是广场。

《人性场所》中将广场分为:街道广场、公司的门厅、城市绿洲、公交集散广场、街道作为广场

及大型公共场所。城市中心广场及城市广场属大型公共场所(The  Grand  Public  Place )。城市中心广场定义为:一个以硬质地面为主、位于中心位置且易被看到的区域。通常会安排一些活动,如音乐会、表演会和政治集会等。 2. 调研广场选取

西安市内并不缺少城市广场,相对熟悉的城市广场有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南北广场、张家堡广场,但其中钟鼓楼广场以及大雁塔南北广场来说,使用人群多为旅游人群,使用者对于广场的情况并不熟悉,而更多的行为表现多为被动。张家堡广场政治性表现更强,由城市主干道围绕,基本为孤岛状,更因为旁边有城市运动公园,张家堡广场的使用率极低。相对来说,新城广场虽也表现着强烈的政治意味。但由于其建设年代较早,城市周边环境趋于成熟,使用人群较为固定,因而选取新城广场作为调研对象,更容易发现行为与形式的联系,调研工作也容易开展。 3. 新城广场概述

新城广场原名红城,位于西安城中心的新城广场是我省大型公共活动的中心,提起它古城市民

没有不知道的,图1 新城广场位置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经依照莫斯科的红场被起名为红城,更少有人知道它曾经由大操场演变而来。

广场古今大小形状基本相同。

西安新城广场始建于1927年,东西长436米,南北宽135.5米,呈半圆形,总面积图2 新城广场俯瞰

5.69万平方米,由道路、绿地等组成。据西安市城建档案馆的同志介绍,原新城广场位于唐长安皇城和宋京兆府城东一隅。元代在此设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史院,简称台察院。 明代此地为明秦藩王王府所在地,清代改为满洲八旗校武场。1926年,西安反围城胜利后,仿效苏联莫斯科的红场将清八旗校场改称红城。1931年红城更名为新城,广场称为新城广场,延续至今。

解放后进行四次大" 手术" 西安解放后,陕西省和西安市的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游行、检阅等活动都在此举行。1952年改造扩建新城广场,拆除东西南三面的城楼和门墙、戏楼以及残存的炮台与部分城墙。1959年,又将两条斜向支路浇筑混凝土面层,增设广场照明灯塔19座。1984年,拆除北侧观礼台。2001年,对原有的新城广场及东、西、南新街进行了拓建改造,在广场中心修建大型彩色音乐喷泉。现新城广场北侧有省政府大楼,西南有西安市青少年宫和新城剧场院,东南是陕西省科技展览馆,环境优雅,整洁美观,是人民群众锻炼、娱乐的活动中心。

4. 调研目的意义

运用《建筑设计方法论》课程所学习的调研方式进行西安新城广场的调研,结合《人性场所》评价体系对新城广场进行评价,通过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来启发和塑造环境设计。

二、评价分析

1.尺度

凯文·林奇(1971年)建议40英尺(约12m ),该尺度是亲切的;80英尺(约24m )仍然是宜人的尺度;以往大多数成功的围合广场都不超过450英尺(约135m )。格尔建议最大尺度可到70‐100m (230‐330英尺),因为这是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另外,还可结合看清面部表情的最大距离做出决定(20‐25m ,或65‐80英尺)。

但对于广场规模的大小很难给出相关的建议值,

新城广场(甚至西安绝大多数的城市广场)的尺度超过给出的舒适尺度,但配合政府宏大的建筑以及对于广场明确的几个分区,广场每个分区的尺度均保持在100‐120m 左右,相比西安其他广场来说,新城广场的尺度相对较为适宜。 2. 视觉复杂性

视觉复杂性评价所涉及的各种景观要素的形式、颜色和质地包括树木、灌木丛、喷泉和雕塑、不同形状的工艺品、空间提示、隐蔽处、拐角和高程变化。相对于分

图3 新城广场铺装

散和重复,密集和多

样性对于人们的感觉很重要。使用率高的广场应当具有多样化的颜色、质地、休息空间、景观要素等。

新城广场铺地配合城市基调以土黄色为主,并配置有红色,植物配置相对富有层次,配以色彩较为艳丽的花池,颜色基调不很单调。开阔的广场、密集的树阵是的广场不是“一览无余”的单调,而具有较为丰富的视景。 3. 使用和活动

广场的使用者定义为那些穿过广场或在广场逗留的人,以区别于那些走过或驾车驶过时向广场撇上一眼的人。《人性广场》中对成功广场的定义是能使人们驻留其间的空间,但并没有把穿越广场的行人排除在使用者之外。

对于使用这分为闲逛者与穿行者、男性与女性。广场内部闲逛者多于穿行者,而边界则更多为穿行者,广场设计时通过点状树池、铺地以及三步台阶的高差的变化区分了穿行空间与内部休闲空间,两个空间独立却又彼此联系,便于使用者步入不同空间后角色的转变。广场使用者男性相对多于女性,老人及小孩多于青壮年。小孩更多使用较为空旷的广场进行玩耍,老年人多使用边界的树阵进行休闲。

表1 来这里的原因 只是穿行路过

消磨时间/闲坐 同别人碰面/等人 在附近工作 喜欢自然空间 经常出来坐坐

一个人呆在这儿觉得舒服

16%

37% 6% 3% 13% 12% 4%

外地来参观游览的 9%

广场可容纳的活动形式较为多样,老人间的闲聊、儿童的奔跑玩耍、早晨健身活动、喂食和平鸽、观看喷泉等,有些活动成为使用者使用广场的目的。空旷的广场往往成为一些极限活动的场所,例如滑板、轮滑、自行车等,甚至成为孩童奔跑追逐的场所。周边树阵多为老人休息、聚会活动的场所。但广场显然并没有过多考虑儿童及老人的使用,广场内的硬性转角为儿童使用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铺面石材的树池边界使得老人更多需要携带坐垫,这些现象完全可以通过材质的转变得以改善。

表2 你喜欢这里的什么 喂食鸽子 喷泉 观察人 广场的氛围 异性 位置 阳光

37% 29% 6% 2% 3% 8% 15%

范围之内,1000m 、2000m 以及更远的距离人群基本相当。这也符合新城广场具有参观游览与社区休闲的两重功能。

表4 您来自哪里 距离这里500m 以内 距离这里1000m 以内 距离这里2000m 以内 很远,只是居住在这个城市 我来自其他城市

57% 9% 13% 10% 9%

对于广场原有的活动,使用者表现为较为肯定的态度。活动一方面成为吸引人驻足的内容,另一方也成为广场的视景,使得观看的内容更为丰富,大多数也表现出希望广场能够丰富此类活动。

表3 你通常在这里干什么 观看 聆听 吃东西 坐 休闲 散步 晒太阳 阅读 聊天 站着 抽烟

23% 11% 6% 28% 3% 8% 5% 3% 7% 4% 2%

4. 潜在服务范围

按照辐射范围研究,8个城区开放空间的使用者平均出行距离为900英尺(约270m )(两个城市街区或四分钟的步行路程)。这是正对欧洲城市的研究成果。结合西安实际情况,街区尺度一般为200‐300m ,调研将使用人群分为500m 、1000m 及2000m 三个辐射范围。出去外地特意来参观的人群,较为固定使用新城广场的人群主要在500m 的辐射

距离500m 以内的主要为周边的老年人,活动内容以晨练、小型聚会以及下午纳凉为主,达到广场多以步行为主,其他几类人群主要以公共交通的方式到达广场,多为家长带领孩子参观以及中小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广场活动,这一部分人群多为使用周边建筑(青少年宫)后到达此处进行活动的。距离广场最近的公交车站为新城广场站以及少年宫站,北新街宽度较大,北侧新城广场站到达广场的可达性较差,一般人群由少年宫站以及新城广场站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到达广场。 5. 微气候

阳光:若周围环境允许,广场设计一般尽可能接受阳光,是人群体会到舒适阳光享受的同时也增加了活力因素。从实际分析可以看出,新城广场的中心部分可充分接受日照,广阔的广场空间提供了日光穿射其中的机会。而两侧的绿化区域经过充分调研观察可以发现,提供的遮荫效果和面积均能达到人体舒适要求。

气温:对于西安来说,气候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分布地区,冬季需要防寒保暖,夏季需要遮荫隔热。在冬季,广场最外侧植栽和间隔式盆景绿化有效阻挡了冬季寒风,尽可能地为场地提供了舒适庇护圈。在夏季,旱泉和绿化遮荫的配合为适用人群提供舒适活动区域,最大化减少气候变化对使用人群造成的不良影响。

眩光:对于广场来说,由于空间的开阔性,势必会从不同角度接受到周边建筑带来的阳光反射作用,因此避免眩光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周边建筑立面材质很少采用玻璃幕墙外包围,经分析可知,一方面由于新城广场周边建筑的使用年限较高,年代较久远,在建设时期还未流行玻璃材质贴面,另一方面由于北面大体量政府办公楼的政治意义,对周边建筑风格造成一定限制,因而形成了现今良好的光环境局面。

风:西安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从广场

周边建筑高度和围合形式可以看出,在总平面布局上利于广场局部适宜风环境的形成,有效缓解气候差异形成的不良气流。

总体舒适性:通过对新城广场的整体环境分析可以得知,在绿化上植栽种植比较丰富,以树木和盆景为主,对广场大空间形成一定生态包围圈,避免西北风沙气候对广场空间使用人群的尘土侵袭。盆景起到美化装点环境的作用,同时缓冲地面气流,形成地面稳流生态层,进一步降低因气流造成的风沙尘土影响。广场的旱喷泉是影响微气候圈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湿润地面、减少粉尘以及促进蒸发和增强局部微气候流动的效用,因此在微气候环境上新城广场对生态影响控制的较好,利于使用。 6. 边界

广场与人行道设置了三步台阶的高差,很好的将人行道与广场划分开来,同时也不会在视觉和功能上阻碍行人对广场的接近。广场四边完全开敞朝

图4 广场与人行道高差

向城市公共道路,由道

路到广场的过渡较为协调,且能够吸引人进入广场。 7. 亚空间

新城广场亚空间设计以铺地材质不同、地面高差、绿化形式不同三方面为分界点,其中对于铺地材质,北面步行穿越部分以小格方砖为主,而广场主体部分以糙面瓷砖为主。广场主要活动区域较次

要区域高三个踏步左右,从南面入口可以明显区分出,高差的设计为南面入口人流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符合广场设计初衷的

5 广场两侧亚空间设置

政治定位。景观

绿化上,靠近旱喷泉左右两侧的树林为和平鸽圈养区,由于树木的高大,因而从氛围上与盆景休憩部分有明显的区别。从卫星图中可以看出整齐划一的盆栽景观为广场空间视觉效果带来整体而有序的韵律感。 8. 交通

广场内部交通呈网格分散状,盆景与树木植栽间形成的小路均可通行,同时植栽周边的座椅提供休憩地点,为人看人的视线交流提供了机会,增强了局部活力,增进了广场活力空间的可渗透性。北面与南面均有入口可进入广场活动区域,东西两侧的绿化将边缘封堵,避免因穿行广场的人流对周边车流造成影响,埋下安全隐患。

广场外部交通以车流为主,形成倒梯形状,其中北面以新城广场为界,分为东新街和西新街,南面南新街垂直于广场纵向道路,三者以两条斜路相连。从图

6 广场靠北新街边界

实地调研观察分析可

知,广场周边车流量较大,车速较快,与广场内部静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广场花池等的设置能够较好的引导人流,但广场并未能适应残疾人、年老者、推儿童车的服务等的需求,内外高差并无设置坡道使得以上人群便于进入广场内部。 9. 座位

新城广场内座椅的大量设置鼓励着人们对于广场的使用。调研中也看到人们对于座椅的积极使用。座椅与绿荫结合,一方面具有较好的私密性,成为

观察人较好的地点,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休闲较好的去处。座椅设置结合花池边缘,方形花池提供了背影与向阳两种属性的选择,广场两边较为集中的设置

图6 与花池结合的座椅

也给小型聚会提供了

场所。

但是座椅设置并未考虑到人们使用的舒适性,石材表面较为生冷,春秋季背阴的表面会比较冰冷,使用者需携带坐垫以克服此类现象,而夏季向阳的表面则会发烫,是的人们难以坐下,如若换做木材怎会提高各个季节的使用效率。 10. 种植

广场种植较为丰富,出去中心开敞的广场空间,两侧大量使用种植创造了较为宜人的景观。结合灌木乔木及花池形成层次分明的种植,植物色彩也相对较丰富,大的落叶乔木提供了树荫,为夏季人们

使用提供了较为舒适的环境,且靠近边缘的种植遮

蔽人们的视线,是的亚空间具有相对的私密性。灌木的设置成为开阔与私密空间的过度空间,穿行与休息相互结合。虽然新城广场尺度较大,但两侧的种植创造出了小尺度的亲切空间。

同时具备较强的政治性,广场树阵的设置以及花池对称规则的布局也突出着政府建筑的宏伟。在使用者看来,建筑的宏伟也成为广场的背景,增加了广场内部可观看的视景。 11. 地形变化

广场出去内部与人行道三个踏步的高差并无设置其他过多的地形高差变化。 12. 公共艺术

广场设计中包含公共艺术,能够创造一种快乐和愉悦感、刺激游人的活动和创造性,同时促进观看者之间的交流。 图

7 长安花落地新城广场

新城广场中现

状并未设置公共艺术作品。在节日或其他重大事件时,新城广场也时而设置相应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属宏大叙事性,成为很多人合影留念的地点。

除去面向政府大楼北边及中心轴线需要的开阔性外,南侧及东西两侧亚空间可适当增加宜人的公共艺术,增加人们观看玩耍的机会,也可通过公共艺术吸引人们进入广场。 13. 喷泉

喷泉是新城广场中心最主要的元素,构成整个新城广场的视觉中心。喷泉的比例与广场空间较为和谐。且喷泉距周边休息的座椅较远,大多

图8 新城广场旱喷

数情况下不会因为风

扬散水珠而影响到歇坐的人们。因为喷泉为旱喷,游览者可以较为容易接触到,喷泉及喷泉周边更是成为儿童游乐的一个主要地点。 14. 雕塑

新城广场内部并无设置大型固定的雕塑,等同于公共艺术,在重大节日或重大事件时,有设置大型雕塑的先例。 15. 铺装

广场铺装区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同时也不妨碍人们穿行进入不同的功能分区。地面铺装以突出对称的图案为主,并无过多的导向性。 16. 食物

广场内部并无食品服务的食品小贩、食品售货亭及咖啡厅。有部分游人自己携带食物到达此处,多数为休闲性的食物,在周边座椅的

图9 结合座椅区设置的垃圾箱

亚空间设置了较多

的垃圾箱以便容纳此类垃圾,防止人们随意抛弃废弃物。

17. 有组织的活动节目

广场鼓励举行特殊的节事活动,也举办过较多的临时性展览、音乐会和戏剧表演,中心开阔的广场为较大的聚会提供可能。以政府大楼为背景也成为政府举行大型事件及开闭幕式的地点。 18. 摊贩

由于市政管理,西安市内对于摊贩并不鼓励,新城广场的管理也使得自发的摊贩存在成为不可能。但摊贩能为广场增添活力、保障一定程度上的安全,同时增加周围的商业气氛。因而如果可能可在广场人群聚集较多的休息区设置能够吸引人注意的摊贩,有组织有管理的摊贩也更加让人们放心使用,同时也提高着休息区的活力,增加由开放的活动空间进入私密的休息空间的可能性。 19. 信息和标识

广场内部并无设置过多的指引,而政府大楼夜晚的照明成为广场最为主要的标识。 20. 维护和便利设施

作为政府门前的形象,新城广场维护较好,拥有足够的人来进行花木养护及日常管理。

21. 地域文化特征

新城广场从设计之初变成为西安市民的政治文化公共活动中心广场,从升旗仪式到群众集会、游行、检阅,逐渐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活动空间。由于它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历史由来时期的特殊性,因此在设计元素符号上没有顺应西安市的仿古设计风格,而是以简单的铺地形式、平淡的材质对比和广阔的空间设计,来达到敬仰肃穆的艺术风格体现。一方面是对中苏历史友谊的回忆,另一方面体现出政府在政治立场上节约高效的办事作风。

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并没有很悠久的历史,她几十年的变迁便是国家意志进程的反映。在成熟和民主的中国屹立起来的2050,类似莫斯科红场的大型政治性集会和阅兵空间将不再需要,甚至有可能因为交通动力系统的改变,未来的交通都将不再依赖于城市表面的道路,而转为空中或高速地下交通。那么在结束了其政治和交通两大功能属性后,天安门广场在未来将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呢? 也许地面成为一个森林公园,而将大量的城市文化设施放置在地下与便捷的交通相连,国家大剧院藏在了一个“景山”中,消解了形式并与中南海遥相呼应。2050年的天安门广场是一个每个人每天都愿意来参与的城市空间,不仅成为真正的人民文化中心,也将成为北京城中心最大的绿肺。

三、总结

《人性场所》评价成功与否的标准,具体表现

为以下几点:

1. 位置在潜在使用者易于接近并能看到的位置; 2. 明确传达该场所可以被使用,该场所就是为了让人

使用的信息;

3. 空间的内部与外部都美观、具有吸引力; 4. 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最有可能和最引人的活动需

求;

5. 使使用者有保障感和安全感;

6. 在合适的地点,向人们提供缓解城市压力的调剂方

式,有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 7. 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求; 8. 鼓励使用人群中不同群体的使用,并保证一个群体

的活动不会干扰其他群体的活动;

9. 在高峰使用时段,考虑到日照、遮阳、风力等因素

使场所在使用高峰时段仍保持环境在生理上的舒适;

10. 让儿童和残疾人也能使用;

11. 有助于开放空间管理者奉行的各项活动计划,融入

一些使用者可以控制或改变的要素;

12. 通过某些形式,把空间用于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在

一定时间内让个人拥有空间,让使用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的成员享有依恋并照管该空间的权力。

13. 维护应简单、经济、控制在各空间类型的一般限度

之内。

14. 在设计中,对于视觉艺术表达和社会环境要求应给

予以相同的关注。过于重视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会造就失衡或不健康的空间。

图10 天安门人民公园

想来政治意识下的城市广场设计还是需要现代

设计师更多的反思,《人性场所》也许告诉我们每个设计师的不当仅仅是一份设计导则,更应当是公众参与设计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美]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洛琳·弗拉西斯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LA 景观设计学》 2012 No.1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3. 《北京2050》 马岩松  2008年

西安新城广场虽然未能全部做到以上标准,但分析其使用者行为模式与广场形式,做到了较为合适合理的状态,在调研过程中,大多固定的使用者表现出相对肯定的态度。但通过《人性场所》城市广场设计评价表的综合评价来看,在某些方面还可进行相应的提升。

反思现代城市广场建设,盲目的商业行为可能在本初就违背城市广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特性,确实活力的城市广场以及鼓励的政治表现基本在每个城市都可见到。如若基本前提不是当地市民的使用,那广场的基本意义就完全丧失,无论用哪种提高活力的设计手法或后期管理手段,都只会成为无人问津的孤岛。回想马岩松提出的《北京2050》中天安门人民公园的构想中所提到:

附录一:西安新城广场空间使用调查表

注: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为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方案论》课程内容,非商业活动,我们保证调研活动不会涉及您的个人隐私。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 男 □ 女 2.您的年龄段:

□ 12岁以下 □ 13-18岁 □ 18-24岁 □ 25-32岁 □ 33-50岁 □ 51-70岁 □ 71岁以上 3.您来自哪里:

□ 距离这里500m 以内(2公交站以内) □ 距离这里1000m 以内(5公交站以内) □ 距离这里2000m 以内(10个公交站以内) □ 很远,只是居住在这个城市 □ 我来自其他城市

4.您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吗?

□ 只是穿行路过 □ 消磨时间/闲坐 □ 同别人碰面/等人 □ 在附近工作 □ 喜欢自然空间 □ 经常出来坐坐 □ 一个人呆在这儿觉得舒服 □ 外地来参观游览的 5.您喜欢这里的什么?

□ 喂食鸽子 □ 喷泉 □ 观察人 □ 广场的氛围 □ 异性 □ 位置 □ 阳光 6.您通常在这里干什么?

□观看 □聆听 □吃东西 □坐 □休闲 □散步 □晒太阳 □阅读 □聊天 □站着 □抽烟 7.在好天气里什么会促使您使用广场?

□ 更多的音乐和节事活动 □ 桌子和阳伞 □ 季节性的花卉 □ 可外卖食物的餐厅/外卖摊 □ 更长的午休时间 □ 可移动的座椅

8.如果您有机会修整广场,您将怎样调整或改变该广场?

□ 更多的座椅 □ 更多的节目 □ 更多的绿色植物 □ 更好的声音效果 □ 增加饮水器 □ 更安全的踏步 □ 设卖饮料的地方 □ 便宜的食物 □ 喷泉中的彩灯 □ 降低花坛高度 □更多的音乐 □ 其他

9.最后请从以下关键词中选取留自己最为认可的,留下您对于新城广场的综合评价,谢谢。 舒适性: □极为舒适 □一般舒适 □不很舒适 □极不舒适 可达性: □极为可达 □一般可达 □不很可达 □极不可达 可见性: □极为可见 □一般可见 □不很可见 □极不可见 安全性: □极为安全 □一般安全 □不很安全 □极不安全 私密性: □极为私密 □一般私密 □不很私密 □极不私密

调查人: 调查时间:

附录二:城市广场设计评价表(摘自《人性广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尺度

1. 考虑到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限制广场的尺度时是否考虑了林奇和格尔的建议?(林奇建议合适的尺度是25‐100m ,而格尔认为是从70‐100m ——两者都是看清物体的最大距离)

个绿洲空间?

17. 广场设计中,是否利用绿化等要素延伸到道路红线范围内把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场上去?

18. 广场和人行道之间的高度变化是否保持小于3英尺(约0.9m )?

19. 广场和邻近建筑之间在视觉和功能上的过渡是否已经考虑过了?

20. 广场底层建筑进行用途安排时,是否利用了零售商店和咖啡馆而非办公室或空白墙体来使广场变得生动起来? 21. 户外咖啡馆座椅是否具有吸引人的色彩以吸引行人进入?

22. 广场边界是否设计有许多凹凸空间以便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歇坐和观看机会?

视觉的复杂性

2. 设计中是否将丰富多彩的形式、色彩、材质融合在一起——比如喷泉、雕塑、不同的休息空间、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程变化?

3.如果从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设计是否突出了这点?

使用和活动

4. 广场设计得是适应闲逛者还是穿行者?如果两种功能都有,它们是否位于不同的分区以避免冲突?

5. 如果鼓励人们从广场上超近道,是否已经消除了人行道和广场之间包括坡度变化在内的各种障碍?

6. 如果鼓励人们在广场上逗留和闲逛,是否布置了大量的设施、引人注目的景点以及丰富多变的边界?如果需要举行音乐会、机会等,是否提供了没有障碍的开放空间? 7. 广场的设计是否注意到了两性的不同需要,男性对于“前院”体验(公共、相互接触)的偏好,以及许多女性对于轻松和安全的“后院”体验的青睐?

8. 广场的设计是否通过鼓励高强度使用来减少恶意破坏行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存在(或者使得他们在人群中显得不突出)?或者采取更为坚固的设计形式?

亚空间

23. 如果广场面积很大,它是否被分成若干亚空间来给使用者提供不同感受的环境?

24. 是否利用了高差变化、多样化的种植和座椅布置来创造亚空间?

25. 亚空间是否彼此隔离,同时又不会让使用者在空间中产生孤独感?

26. 亚空间是否足够大,这样使用者即使进入有他人存在的空间也不会觉得自己侵犯了他人?

27. 亚空间的尺度是否恰当,从而使人们在独坐或周围仅有几个人时不会觉得恐惧或疏远?

交通

28. 广场的设计是扰乱还是改进了城区的现状交通模式? 29. 为了鼓励步行,是否利用由安全步道、商业中心及步行街等组成的人行系统把各个广场连接起来?

30. 是否已经留心预测了再交通高峰期从人行道到建筑入口之间人们可能会走得直线路径?

31. 广场的布局是否能使人们方便地到达周围的咖啡馆、银行或零售商店?是否能使人们方便地到达座位区或观看区;以及是否为人们提供了超近路或心理愉快地穿过广场的机会?

32. 如果需要或希望引导行人流,是否利用了墙体、花池、围栏、地面高程或材质的明显变化等形成空间障碍来达到目的,而不是利用那些已被证明无效的铺装色彩或花纹的变化? 33. 广场的设计是否适应了步行者在空间中心行走而闲坐者位于空间边缘的规律?

34. 广场是否适应了残疾人、年老者、推儿童车的父母以及推着货车的小贩的需要?坡道是否尽量与梯道平行,或者至少

微气候

9. 广场的位置是否可以在全年内得到充足的阳光? 10. 在夏季非常炎热的地方,是否利用植被、遮阳蓬、花架等提供了阴凉?

11. 作为一种城市政策,对建筑高度和体量的控制是否能够保持并增加到达公共空间的光照量?

12. 附近建筑的反光是否在广场中造成了令人不适的视觉或温度?

13. 附近建筑反射的光是否能用于照亮广场的背阴区? 14. 是否已经评价了广场空间中风的规律?刮风会不会导致广场的无人问津?

边界

15. 诸如铺装变化或绿化之类的边界是否能够将广场与人行道划分开来,同时又不会在视觉或功能上阻碍行人对广场的接近?

16. 广场是否至少有两面朝向公共道路,除非它被有意作为一

与梯道每一层面都相通?

53. 在多封的广场中,为了减轻浓密枝叶和大风混合造成的潜在破坏,是否选择了树冠开敞的树木?

54. 是否选择了品种多样的一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灌丛和乔木?

55. 在视线、树阴、维护方面是否考虑到了植物长成时的最终高度和体量?

56. 是否利用了树木来遮盖邻近的建筑墙体,如果需要,是否能让阳光照到建筑窗前?

57. 是否有足够的座位以防止人们坐进绿化区,从而破坏植被?花池的座墙是否足够宽,以防人坐进花池内部?

58. 草坪是否改变了广场整个特征,是否鼓励野餐、睡觉、阅读、晒太阳、懒洋洋地躺着以及其他随意活动?

59. 草坪区是否通过起伏或抬高来改善休息和视线的条件?它是否避免形成一个空旷的大草地,而是创造出小尺度的亲切空间?

座位

35. 设计是否认识到了座位在鼓励广场使用方面是最重要的因素?

36. 座位是否满足了大多数广场上常见的各种类型的休息者的需要?

37. 座位是否布置在那些午间有灿烂阳光的地方?在很热的地方,座位是否有遮荫?

38. 广场座位的布置是否考虑到了闲坐者通常会被吸引到那些他们能够看到其他人穿行的地点?

39. 为了增加广场的整体座位容量,辅助座位(草丘、眺台、座墙、允许坐在上面的护墙)是否融入了广场设计之中,以免人数较少时,使用者置身于座椅的海洋之中而感到恐惧? 40. 主要作为的数量是否至少同辅助座位相同?

41. 那些可以作为辅助座位的要素(草坪除外)是否在16英寸(约40.6cm )(最好)至30英寸(约76.2cm )的高度范围之内(特别鼓励较低的高度)?

42. 是否有限考虑选择木质长椅,而且是否包括那些3英尺*6英尺(约0.9m*1.8m)、无靠背便于自由利用的长椅类型? 43. 是否有一些座位的排列呈线性(长椅、台阶或边沿)、环形或者朝向外部,以允许人们可以同陌生人挨得很近进行交流,同时不必进行视线接触?

44. 有没有布置宽大的无背长椅、成直角摆放的座位以及活动桌椅等以便于成群人的使用?

座位的布置是否允许人们在阳光和背阴之间进行选择? 45. 是否通过花池或其他要素的布置为一些坐处创造了私密感?

46. 是否利用多样化的座位朝向为人们创造观看水景、远景、表演者、树丛以及行人的机会?

47. 座位是否用看起来很暖和的材料,比如木头?是否避免使用那些感觉生冷(混凝土、金属、石头)或是那些如果坐在上面可能损坏衣服的材料?

48. 在决定座位的合适数量时,是否遵循了公共空间项目公司对广场中面积每30平方英尺就有应有1英尺(约0.3m )长的座位的建议,或是遵循了旧金山中心城区规划要求每1英尺49. 的广场边长应有1英尺的座位的导则?

地形变化

60. 为了创造亚空间,广场设计中是否包括了一些规模不大但很明显的地形改变?

61. 地形变化是否被作为一种分割座位区和道路交通的方法?

62. 如果有地形变化,不同高程之间的视觉是否能得以保持? 63. 在有地形变化的地方,是否已提供了坡道以便于推婴儿车的人、残疾人等的通行?

64. 是否有带有护墙或护栏的制高点便于人们倚着观望人流?

65. 是否避免了在广场和人行道之间出现坡度的剧烈改变(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上),因为这样的广场使用率很低? 66. 如果广场必须下沉很多,广场里是否设置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景物来吸引人们进入?

67. 如果广场必须抬高很多,是否利用了绿化种植来表示广场的存在并吸引人们登至上面?

公共艺术

68. 如果广场设计中包含公共艺术,它是否能创造一种快乐和愉悦感、刺激游人的活动和创造性,同时促进观看者之间的交流?

69. 人们是否能与设计的任何一个公共艺术作品进行交流——触摸、攀爬、移动或在里面玩耍?

70. 该作品是否代表着大多数公众的心声而不是少数精英?

种植

50. 是否利用了多样化的种植来提高并丰富使用者对于颜色、光线、地形坡度、气味、声音和质地变化的感受? 51. 在需要看到其他亚空间的地方,是否选择了羽状叶的半开敞的树种?

52. 如果广场必须下沉,所种植的树木是否能很快长过人行道地面的高度?

喷泉

71. 广场设计是否包括了喷泉或其他水景要素,以形成视觉和声音上的吸引?

72. 喷泉的声响能否遮住外面街道的喧闹? 73. 喷泉是否同广场空间成比例?

74. 风会不会扬散水珠从而使歇坐区域无法被人们利用?如果会,是否有一全职的园丁或广场维护人员来调控喷泉? 75. 喷泉是否设计得伸手可及,从而让广场的访问者能够接触到它?

76. 是否计算了喷泉的运转费用以确保喷泉能运转良好?

保障一定程度上的安全,同时增加周围零售商业区的人气。 96. 特别是那些已经在午间颇受欢迎的广场、无人问津但急需吸引使用者的广场,以及行人如织的街边广场或公交集散广场,是否考虑过增设摊贩?

97. 广场是否包括能作为农贸集市的区域?

98. 广场为集市或摊贩提供的空间是否有一个色彩丰富的玻璃纤维蓬顶,既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又能提供遮蔽和阴凉,还能同城区建筑的尺度形成对比?

99. 摊贩或集市空间所处的位置是否易于到达、是否醒目,同时还不会妨碍广场的正常人流交通?

雕塑

77. 如果广场中有雕塑,它们是否同广场本身成比例? 78. 是否有部分雕塑是可体验的,即人们是否可坐在它周围、攀爬它甚至改变其造型?

79. 雕塑的位置是否不会妨碍广场上的人行交通和视线? 80. 雕塑是否避开了中心位置,以免让人觉得广场只是雕塑的背景?

信息和标识

100. 建筑的名字是否清晰地展现出来,晚上的照明是否足够?

101. 建筑的主入口是否醒目?

102. 进入建筑之后,问询或接待处是否能一眼看到,或者至少有明显的标识指引?

103. 是否有标识引导访问者去电梯间、卫生间、电话亭、餐厅或咖啡厅?

104. 离开建筑后,是否有指示公交站、出租车场及附近街道方向的醒目标识?

105. 是否有一张简明清晰的周围街区图?

铺装

81. 主要的交通路线是否符合广场使用者“所希望的路线”? 82. 如果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行人,那些限制步行的地方是否用上了卵石或大的砾石?

83. 是否利用了铺装变化来标明由人行道向广场的过渡,同时又不妨碍人们的进入?

食物

84. 广场内部和附近是否有食品服务,如食品小贩、食品售货厅或咖啡馆?

85. 是否有舒适的空间以供人们坐下来吃自带的午餐或从小贩处买来的食品?

86. 广场售卖饮食的地方是否提供了饮水器、卫生间和电话亭等设施,就像在餐厅里一样?

87. 广场上是否到处都有足够的垃圾箱以避免食品包装和容器的废弃物堆积在广场上?

维护和便利设施

106. 是否有足够的人员来养活绿化,这样草坪才能保持常绿齐整、枯枝败花得以及时清除?

107. 如果难以保证经常养护,就应该采用美观而且维护量低的绿化方式。

108. 是否有足够的垃圾箱,是否制订了垃圾清理时间表,以防垃圾溢满?

109. 是否采取了提前浇水的方式来使草坪和花池里的花草在午间时分已经干了?

有组织的活动节目

88. 广场的管理政策是否鼓励在广场中举行特殊的节事活动,例如临时性展览、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等?

89. 广场设计中是否包括一功能性舞台,在非表演时可用于闲坐、吃午餐等?

90. 舞台的位置是否能避免对交通流的干扰?是否能避免观众正对太阳?

91. 是否为观众提供了可移动的椅子,以及附近是否有不用这类椅子时的储存处?

92. 广场上是否有招贴活动日程和告示的场所,广场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到?

93. 是否有对活动进行宣传的各种形式——装饰、彩旗? 94. 节事活动当天是否提供临时性的优惠餐饮?

摊贩

95. 广场的设计是否适应那些摊贩?他们能为广场增添活力、


相关内容

  • 施工单位档案工作自检报告
  • 淮安市里运河新城段等河道护岸 工程 档案工作自检报告 编制单位: 江苏河海科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6年7月10日 档案工作自检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江苏河海科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承建淮安市里运河新城段等河道护岸工程的施工任务,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标段的施工档案管理工 ...

  • 西安地名来历
  • 西安地名来历 碑林区辖地名来历 东大街为钟楼至长乐门,长2150米.隋开皇二年建新都大兴城,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址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 ...

  •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 西安的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 西安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西安,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走在这座千年古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几乎处处都可感受到一股股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在这种背景下,西安诞生了像"尚勤路"."尚德路"."尚 ...

  • 农业银行汇总(西安重点路段及地点)
  • 中国农业银行科技园分理处 地址:高新区高新开发区新型工业园区西部大道G区21号楼 电话:(029)88170930 中国农业银行东区支行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咸宁中路152号(东二环东侧) 电话:(029)82215204 中国农业银行科技路支行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技路8号 中国农业银行 ...

  • 写字楼营销报告
  • 天地时代广场 写字楼营销推广报告 2009年6月 深圳尊地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目 录 一. 西安写字楼市场现状分析....................................... 2 1. 城内板块:写字楼发展空间渐小................................. 2 ...

  • 银行三季度工作总结
  • 一、公司前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银行融资成绩显著,公司资金良性运转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xx〕19号)出台,提出了全面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加强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 ...

  • 九大惠民工程
  • 九大惠民工程 建成后,忻州的城市品位将会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安居环境将更加舒适. 形成"三纵二横一环"结构 繁峙大营至河曲高速.五保高速.大运高速.东纵与西纵高速,在忻州市境内形成了"三纵二横一环"高速路网结构. 繁峙大营至河曲高速公路:东起繁峙大营(接浑源王庄 ...

  • 西安18座城门的名称来历
  • 西安18座城门的名称来历 含光门 含光门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现在含光门为双门洞环岛型交通,城门内为甜水井,城门外为含光路. 勿幕门 勿幕门是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位于南城墙含光门与朱雀门之间.勿幕门又叫小南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