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读后感

读《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有感

仙庾中学学校 张玲 寒假期间,拜读了刘铁芳老师的文章,我深受感动,刘老师心系农村教育问题,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与其说是在学习了解,不如说是在反思。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之前对于乡村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关于乡村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并没有给予深刻的思考。 亚米契斯的这句话“人亦然,虽已堕落,只要与土亲近,就成清洁健全的人。”的的确确把我震撼了。它让我从自身出发,重新看待这次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去乡村志愿者前,是否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了解中国现在乡村的发展情况吗?你了解乡村教育需要什么吗?你了解乡村的孩子们需要什么吗? 接下来,看到刘老师举了很多乡村儿童的生存现状,明白了他们面临的文化矛盾与冲击,的确和自己之前想的不一样。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正确,“放弃那种居高临下地俯视的姿态,尽可能地消除作为说话者与乡村世界的隔阂,把乡村教育的问题同等地纳入我们的教育的‘视界’中来,纳入到‘我们的世界’中来,去更切实地关注、倾听、理解那个世界的教育处境与教育要求”。我想要做到刘老师说的,首先要在自己的心里明确地回答上面扪心自问的几个问题。 所以,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向乡村的孩子灌输关于城市的知识,不应该一味地让他们学习他们未曾见过的世界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世界。我们应该找更多关于乡村的美的文章为孩子们朗读。我们要选择乡村常见的游戏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以上,是我认为一个志愿者该如何“拾起”乡村教育。 而如何让乡村的孩子们“重拾”乡村教育呢?《给乡村少年一个美好的童年:乡村教育能有与应有的基本关切 》一文中提供的路径给了我很多启发。以下针对每一条路径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路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外文化融合的活动。 我想,我们志愿者来到乡村为孩子们服务,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就是一种内

外文化融合的活动。我想我们可以用友谊赛的形式,分别展示自己的“绝活”,或者分别为大家讲自己身边的趣事儿,让孩子们巩固、甚至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乡村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城市文化。 路径之二:引导孩子们去积极发现并感受乡村环境与生活中的美好。 记得每次有同学、朋友来上海玩,我总是在他们的赞美中重新发现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美好。我想,对于生活在哪里的人都是一样的。近处无风景,我们总是需要在观光客的眼中,在自己放慢的脚步中,在自己重新发现的心中看到这一切的美好。所以,我想在每一次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在每一次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时候,用发现的眼睛,真诚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家乡真美”,并且具体地告诉他们,你们的家乡美在哪里。 路径之三,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学习与主动接受。 个人认为,这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难。每个孩子都是好奇的,对于新的同样美的事物他们都会有向往之心。城市文化有着它的精华,也有不良之处。我们应该选择更有益于孩子成长的部分。比如,我们可以把城市的小孩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展示给他们,但城市过多的商场,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便不需要过多地为孩子们强化。 路径之四:引导孩子们珍视个人乡村生活与成长的经历。 针对于此,我觉得很好的方法是为孩子们朗读很多农村长大的作者写的关于乡村的美的文章。落英缤纷的景象也许谁都看过,但是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美的人又有多少呢。榜样作用对孩子们尤其重要。当你看到有人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在你身边的风景中,在每日普通的经历中就感受到了奇美,你是否想像他一样呢?我相信孩子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如今每逢过年,常会听人们提到一句“没有了以前过年的氛围。”其实这就是刘老师所指出的乡村文化的缺失、流逝的体现。物欲化的都市生活刺激着农村百姓,过上都市生活成为了他们的目标,因此他们奔波忙碌着,却把原来特有的文化“丢”了。人们不再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天下事百家姓,而是关上大门成一统。当一方有难想向八方求救时,碰到的却是冷冰冰的锁着的大门。青年们都在外面忙着奋斗赚钱,留下一条空悠悠的走道,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外来文化的进军,

尤其是电脑,乡村文化更是显得手足无措。十岁的小外甥知道了“农场偷菜”,上小学五年级的外甥女知道怎么上网搜作业答案、抄作文,还振振有词:“我们老师交的。”对于抄袭,他们还小没有概念,对于偷菜,他们只知道好玩。可这样日积月累,惰性很容易养成,盲目的追风将成为一种时尚,原创性将成为陌生,更深层次的不敢想象。不能说屏蔽外来文化,这是不切实际的,我觉得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引导的角色。 关于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存在的差异,我不想多提及,多了像是在控诉社会的不公平。但我要指出的是:自信!人们常说,从一个人的气质,就能看出他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我觉得这气质就刘老师所强调的“自信”。虽然来自农村,我们没什么可自悲的,自信,落落大方对待任何人或事。乡村文化的重建,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乡村文化的起码的自信。基本出发点就是培养乡村少年的自信心,对自我作为乡村少年与对乡村文化本身应有的自信。”通过刘老师的案例调查,我觉得在将来的志愿者活动中,我们不妨移花接木,用“奖励”的的方法构建孩子们的自信,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都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孩子去积极发现并感受乡村环境与生活中的美好,特别是乡亲间那种质朴醇厚的感情,这将是他们一笔丰富的财富。我们可以采用“作文”、“轮流讲诉”等方式,给予他们多重刺激,让他们关注生活。。虽然来自农村,我们没什么可自悲的,自信,落落大方对待任何人或事。我们有着淳朴的感情,有着坚

韧的毅力,没什么差的。

读《文化破碎中的乡村教育》有感

仙庾中学学校 张玲 寒假期间,拜读了刘铁芳老师的文章,我深受感动,刘老师心系农村教育问题,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与其说是在学习了解,不如说是在反思。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之前对于乡村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关于乡村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并没有给予深刻的思考。 亚米契斯的这句话“人亦然,虽已堕落,只要与土亲近,就成清洁健全的人。”的的确确把我震撼了。它让我从自身出发,重新看待这次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去乡村志愿者前,是否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了解中国现在乡村的发展情况吗?你了解乡村教育需要什么吗?你了解乡村的孩子们需要什么吗? 接下来,看到刘老师举了很多乡村儿童的生存现状,明白了他们面临的文化矛盾与冲击,的确和自己之前想的不一样。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正确,“放弃那种居高临下地俯视的姿态,尽可能地消除作为说话者与乡村世界的隔阂,把乡村教育的问题同等地纳入我们的教育的‘视界’中来,纳入到‘我们的世界’中来,去更切实地关注、倾听、理解那个世界的教育处境与教育要求”。我想要做到刘老师说的,首先要在自己的心里明确地回答上面扪心自问的几个问题。 所以,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向乡村的孩子灌输关于城市的知识,不应该一味地让他们学习他们未曾见过的世界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世界。我们应该找更多关于乡村的美的文章为孩子们朗读。我们要选择乡村常见的游戏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以上,是我认为一个志愿者该如何“拾起”乡村教育。 而如何让乡村的孩子们“重拾”乡村教育呢?《给乡村少年一个美好的童年:乡村教育能有与应有的基本关切 》一文中提供的路径给了我很多启发。以下针对每一条路径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路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外文化融合的活动。 我想,我们志愿者来到乡村为孩子们服务,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就是一种内

外文化融合的活动。我想我们可以用友谊赛的形式,分别展示自己的“绝活”,或者分别为大家讲自己身边的趣事儿,让孩子们巩固、甚至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乡村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城市文化。 路径之二:引导孩子们去积极发现并感受乡村环境与生活中的美好。 记得每次有同学、朋友来上海玩,我总是在他们的赞美中重新发现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美好。我想,对于生活在哪里的人都是一样的。近处无风景,我们总是需要在观光客的眼中,在自己放慢的脚步中,在自己重新发现的心中看到这一切的美好。所以,我想在每一次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在每一次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时候,用发现的眼睛,真诚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家乡真美”,并且具体地告诉他们,你们的家乡美在哪里。 路径之三,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学习与主动接受。 个人认为,这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难。每个孩子都是好奇的,对于新的同样美的事物他们都会有向往之心。城市文化有着它的精华,也有不良之处。我们应该选择更有益于孩子成长的部分。比如,我们可以把城市的小孩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展示给他们,但城市过多的商场,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便不需要过多地为孩子们强化。 路径之四:引导孩子们珍视个人乡村生活与成长的经历。 针对于此,我觉得很好的方法是为孩子们朗读很多农村长大的作者写的关于乡村的美的文章。落英缤纷的景象也许谁都看过,但是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美的人又有多少呢。榜样作用对孩子们尤其重要。当你看到有人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在你身边的风景中,在每日普通的经历中就感受到了奇美,你是否想像他一样呢?我相信孩子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如今每逢过年,常会听人们提到一句“没有了以前过年的氛围。”其实这就是刘老师所指出的乡村文化的缺失、流逝的体现。物欲化的都市生活刺激着农村百姓,过上都市生活成为了他们的目标,因此他们奔波忙碌着,却把原来特有的文化“丢”了。人们不再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天下事百家姓,而是关上大门成一统。当一方有难想向八方求救时,碰到的却是冷冰冰的锁着的大门。青年们都在外面忙着奋斗赚钱,留下一条空悠悠的走道,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外来文化的进军,

尤其是电脑,乡村文化更是显得手足无措。十岁的小外甥知道了“农场偷菜”,上小学五年级的外甥女知道怎么上网搜作业答案、抄作文,还振振有词:“我们老师交的。”对于抄袭,他们还小没有概念,对于偷菜,他们只知道好玩。可这样日积月累,惰性很容易养成,盲目的追风将成为一种时尚,原创性将成为陌生,更深层次的不敢想象。不能说屏蔽外来文化,这是不切实际的,我觉得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引导的角色。 关于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存在的差异,我不想多提及,多了像是在控诉社会的不公平。但我要指出的是:自信!人们常说,从一个人的气质,就能看出他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我觉得这气质就刘老师所强调的“自信”。虽然来自农村,我们没什么可自悲的,自信,落落大方对待任何人或事。乡村文化的重建,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乡村文化的起码的自信。基本出发点就是培养乡村少年的自信心,对自我作为乡村少年与对乡村文化本身应有的自信。”通过刘老师的案例调查,我觉得在将来的志愿者活动中,我们不妨移花接木,用“奖励”的的方法构建孩子们的自信,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都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孩子去积极发现并感受乡村环境与生活中的美好,特别是乡亲间那种质朴醇厚的感情,这将是他们一笔丰富的财富。我们可以采用“作文”、“轮流讲诉”等方式,给予他们多重刺激,让他们关注生活。。虽然来自农村,我们没什么可自悲的,自信,落落大方对待任何人或事。我们有着淳朴的感情,有着坚

韧的毅力,没什么差的。


相关内容

  • 粤中纵队纪念馆观后感
  • 粤中纵队纪念馆观后感 2014年4月16日,学校组织我们200名学生到高明参观粤中纵队纪念馆.在学校<概论>课校外 "缅怀革命烈士,增强爱国情感"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之际,我积极报名参加,在学校和学院的老师帮助下,我们同学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参观了粤中纵队纪念馆,以此来加强 ...

  • 读书节活动策划书
  • 会计1402班级计划 --读书节活动策划书 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经典是滋养人生德性与才情的源头活水,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人心灵的最深处,培养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为继续响应"学风建设"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校园的文化品味和格 ...

  • 2015最美教师观后感
  • 2015最美教师观后感 2015最美教师>观后感(一)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她们的救人不在于偶然,是无处不在的责任心所致.她们使我对'爱与责任'有了更一步的认识.爱事业如爱生命,她们的事迹鼓舞着大家,我们要像她们那样,怀着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她们 ...

  • 乡村女教师读后感
  • 从电影谈教师的职业素养"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的孩子了,是学生.我教你们念书.写字.算术.你们要成为识字的人.我要教你们思想."瓦尔瓦拉用这一句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话作为教师的开场白,然而正是这句被重复了三次的台词,撑起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教育题材.影片以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主动 ...

  • 茅盾子夜读后感800字
  • 茅盾子夜读后感(一) <子夜>这部小说是茅盾为了驳斥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三种观点,他运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解与分析,驳斥了托派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资产阶级来担任的观点. <子夜>是从吴老太爷进上海就开始写了,是以主人公吴荪甫,这样一个刚毅. ...

  • 李泽凤+观后感
  • 寻找最美教师观后感 观看完这段振奋人心的视频,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初入岗位的新教师,我深深的被他们的事迹感染着.扎根乡村32载,身染重病仍不离三尺讲台的陈建民,从教39年,从自己工资里节俭出1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的吕文强,高分子物理学科的带头人.被尊称为"先生"的吴其晔, ...

  • 美丽的大脚观后感800字
  • 美丽的大脚观后感800字 美丽的大脚>观后感800字(一) <美丽的大脚>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山村教师为了山村教育而奉献自己一生的感人>故事.影片中通过对张美丽老师办学校教学生,以及和夏雨老师去北京等一列故事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山村教师的伟大人生. 张美丽的丈夫因为愚昧无知 ...

  • [旗帜]纪录片观后感
  • <旗帜>观后感 今年10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型电视文献片--<旗帜><旗帜>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各部门联合摄制的大型大型电视文献片.看后我心灵震撼,深受教育,感慨万千. 在建党90周年之际,观看这部纪录片,对热爱我们的党,了解党的发展史,推动各 ...

  • [乡土中国]读后感2
  • 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读<乡土中国>关于中国人情的感想 2010级社会学 李聪聪 学号:[1**********] 近日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后颇有感触.费老先生关于中国传统乡村的认识可谓鞭辟入里,其中读到他论述中国传统乡村是熟人的社会更是深有触发.虽然,中国社会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