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翻译及练习题

阿房宫赋 练习题

一.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同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搜集保存;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④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二.词类活用:

1、六王毕(毕 形作动 灭亡)四海一(一 数作动 统一 )

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 名作状 从骊山;向北;向西 )

3、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云,龙,虹 名作动 飘来云彩;出现蛟龙;出现彩虹)

4、辇来于秦(辇 名作状 乘辇车 )

5、尽态极妍(妍 名作形 姿态的美好)

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 动作名 金玉珍宝等物)

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 玉 金 珠 名作状 把宝鼎、把宝玉、把黄金 把珍珠)( 名作动 当作铛 石 块 砾 )

8、族秦者秦也(族 名作动 灭族 )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 以……为鉴 )

10、朝歌夜弦(歌,弦 名作动 奏乐)

三.文言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后置 )

3.灭六国者六国也(判断句 )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判断句 )

5.

四.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5、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6、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译文

六国为秦所灭,天下被统一。蜀山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每五步一座高楼,每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像绸带一样迂回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依着不同的地势,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旋的样子,迂回曲折的样子,像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矗立着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龙?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分辨不清,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乐;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氛感觉却截然不同。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楼阁宫殿,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日夜奏琴歌唱,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一层脂膏,(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娇媚极了。(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砂砾,扔得到处都是,秦国的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突出的钉头,比仓谷里的粟粒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驻守边关的士兵起义,函谷关被刘邦攻占;项羽放了一把大火(烧毁秦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阿房宫赋 练习题

一.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同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搜集保存;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④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二.词类活用:

1、六王毕(毕 形作动 灭亡)四海一(一 数作动 统一 )

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 名作状 从骊山;向北;向西 )

3、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云,龙,虹 名作动 飘来云彩;出现蛟龙;出现彩虹)

4、辇来于秦(辇 名作状 乘辇车 )

5、尽态极妍(妍 名作形 姿态的美好)

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 动作名 金玉珍宝等物)

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 玉 金 珠 名作状 把宝鼎、把宝玉、把黄金 把珍珠)( 名作动 当作铛 石 块 砾 )

8、族秦者秦也(族 名作动 灭族 )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 以……为鉴 )

10、朝歌夜弦(歌,弦 名作动 奏乐)

三.文言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后置 )

3.灭六国者六国也(判断句 )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判断句 )

5.

四.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5、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6、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译文

六国为秦所灭,天下被统一。蜀山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每五步一座高楼,每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像绸带一样迂回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依着不同的地势,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旋的样子,迂回曲折的样子,像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矗立着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龙?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分辨不清,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乐;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氛感觉却截然不同。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楼阁宫殿,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日夜奏琴歌唱,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一层脂膏,(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娇媚极了。(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砂砾,扔得到处都是,秦国的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突出的钉头,比仓谷里的粟粒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驻守边关的士兵起义,函谷关被刘邦攻占;项羽放了一把大火(烧毁秦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相关内容

  •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一.导入 六百三十年前的元代,济南名士张养浩来到潼关,面对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心中伤感无限,于是一声长叹便化作千古名曲<山坡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 阿房宫赋..
  •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难点 ...

  •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如何翻译高考复习
  •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社2002年,2005年审查通过的教材,都选了这篇课文.其中第二段"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课下是这么翻译的:"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笔者认为这样翻译极不妥当, ...

  •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阿房宫赋]word教案
  • 阿房宫赋 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的主旨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历史状况的关系,以便与<过秦论>进行比 较.2.了解赋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4 积累掌握"一""爱""族" ...

  • 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
  • 如何学好高中文言文 一.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关于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关于评价."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 ...

  • [六国论]教案1
  • <六国论>教案 设计构想:本课教学分为四大块:诵读--翻译--议论--品味,其中前两块注重工具性体现,后两块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的培养.诵读和翻译交叉进行,相互推进,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学和自我感悟:议论是对课文观点的理解,这要结合背景,在熟练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品味,增加学生的美 ...

  •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酉阳二中高2010级教材复习过关检测练习 编辑:王兴业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请注字音 遗镞( ) 锋镝( ) 瓮牖( )( ) 崤( )函 逡巡( ) 隳坏( ) 鞭笞( ) 劲弩( ) 钩戟长铩( ) 墨翟( ) 行伍( ) 万乘( ) 氓隶( ) 度长絜 ...

  • [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
  • 小编整理了关于<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阿房宫赋>原文并尝试自己去翻译,关于<阿房宫赋>翻译同学们可以参考对照和学习,关于<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翻译吧,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阿房宫赋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 ...

  • 短篇文言文练习
  • 文言文练习5 (八) 高帝禽韩信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亟:马上)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