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教程3第三版课文翻译

8

一匹马和两只山羊的故事 在印度有一个叫基瑞坦的小村庄,在村口屹立着一座魁伟的守护

神,它的样子像一匹奔腾的骏马,高扬着头,前蹄腾在空中,尾巴挥舞成圈。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里,一个老人正在附近一个仙人掌的阴凉下打着盹儿,照看着一对正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吃着草的山

羊;不巧,老人被一个观光的人吵醒了,只见那人见到那尊雕塑,便走下旅行车,奔向那匹色泽亮

丽的马。

“我的天啊!真是不可思议!”那个人惊叹道,一边绕着雕塑慢慢的走着。只见他的脸被太阳晒

的有些发红,身穿一件军黄色卡其布衬衫和短裤。当觉察到老人的出现,他用英语礼貌的说了声:“你好!”

而老人没能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便用他唯一的交流方式——纯正的泰米尔语回应了一句,

道:“我叫慕尼,这两只山羊是我的,而且是我唯一的东西!”

“我来自纽约,请问你又听说过美国吗? ”赤面人又接着说道。

老人恭敬地说:“如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坏人到处都是!” 赤面人瞥了一眼山羊,顺手掏

出了一支香烟,问道:“你抽烟吗?” “直到昨天我才听说这件事, ”老人矜持的答道,看着那人

的军黄色服装,心里觉得他正在被来自政府的警官质问关于邻近的一桩谋杀案。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这尊马制作的时间了。”美国游客一脸得意地说道。 面对这种随和的气氛,

老人自我嘲解地笑了,推脱道:“别傻了,这位先生,我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我们的村庄一向

以来都有好的口碑,我想一定是其它村庄的人干的!”

“请不要误会,”美国游客急切的说道。“我三周前就到这里了,我一路欣赏你们美丽的乡村风

光,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游历了5000里路了。”

接着他又详细讲述了是什么吸引他来到这个乡村、他是如何喜欢这个乡村、在国内他都做些什

么、他计划了几年的印度之旅以及他人生的梦想等等,只言片语他都讲述得特别认真,时不时地他

还停下来优雅地笑一笑。老人回敬一笑,但却一语不发,接着他便转身要走。

赤面人拽住他的肩,热情的说:“那尊雕塑是你的吗?你可以把它卖给我吗?”

老人意识到他所指的是那匹马。他顿思顷刻便详细地讲述了他的来龙去脉:那匹马已经在那里

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且在榆荚时代末期它将作为第十个天神下凡人间,当这个世界即将毁灭的时候,救世主便会化身为马来惩恶扬善!

“那到时候这匹马会复活的”老人又接着说,“那么这就是为什么这里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村庄的

原因所在!” 双方误解的交谈继续着,印度人一方谈论起众多类似于毗瑟挐神的天神。而另一方那

个美国人还在为购买那尊雕塑讨价还价。

“天下没有白得的好事!”赤面人自言自语道,他转过身对那老人说:“给你100卢布把它卖个

我好吗?”,说着他便从钱包抽出了100卢比。 那老人现在意识到在他们的谈话中牵涉进了一些经

济因素。他仔细地凝视着那张纸币,就像是他一生中似乎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一样。这个人炫耀这张

钱币是为了什么?或许是为了换零钱。一想到竟有人找他换零钱就感到暗自好笑。老人咧嘴笑着告

诉赤面人得去找村长帮忙。

“如果你觉得价钱不够的话,我想我可以适当抬高一点,”赤面人又说道。 “你最好自己亲自

去给村长说吧,因为他一看到我和我的羊就会发疯的!”老人一边说,一边打量着他自己的羊群。 美

国人从老人的目光中觉察到如果把兴趣放在老人的“宠物”之上一定不失为明智之举,于是他便上

前去不经意地拍拍羊背。

突然之间老人意识到这个陌生人可能会购买它的羊了,心想他这一生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一

直以来,他都希望能卖掉这两只羊,然后用这些资金就在本地开一个小店。他觉得它需要20卢比来

实现这个计划,而且他感觉到只要讨价还价他现在就可以得到这笔钱了。

“一切都拜托你了,”说着那个美国人便在老人的手中放了120卢比。 老人指了指旅行车。

“是啊,当然!”美国人说到。 “这将是它们第一次坐上汽车,等我走后再载着它们离开;要不羊

群会永远只跟着我而不是你。”说完,他双手合十行了个礼。然后转身就走了。

赤面人看着正在静静吃草的羊群,便坐在了雕塑的基座上,显得有些古老退色的雕塑在夕阳的

勾勒下变得格外亮丽壮观。他察觉到“老人一定去找人帮忙了”,便定下心来等着。

9

学习语言 当人们谈论起学习一种语言,比如英语,日语或者西班牙语时,人们讲的和想的仿

佛语言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事物。人们期望学习一种语言就像学几何学或学习如何骑自行车一样,它

有系统、并且最终有明确的结果。许多人发现自己的语言学习观念错了后,最后就放弃了学习。实

际上要学会一种语言,可能是走上了一条要持续终生的道路。学习语言的经历使人们意识到如果要

想成功,人们不仅要实实在在地努力,而且还要认识到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很难成为人们称为 “母

语”的语言大师。

实际上,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是一种无止境的航行。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数千种语言中的任何一

种都是复杂的。虽然许多语言的确有它的标准形式,尤其是书面语,这也就是我们所学习的语言,

但是这些语言可能也有各种各样的地区方言和社会风格,而且许多语言是在历史上与其他语言混合

的产物。英语就是这种混合的语言。英语开始自己语言航程不到两千年,它开始是一种德语形式,

接着与好几种特殊的古法语相混合,然后受到拉丁语和大量的希腊语浪潮的冲击,自从那时以来,

英语已从与人们使用的其他每一种语言接触中获得了大量的成分。

第二个有关语言习的的错误观念是词语有固定和明确的意思。不管有利还是有弊这都完全不正

确。以清楚简单,而且很具体的英语单词man 为例:该词的意思似乎很清楚,它指的是成年男子。当然它是这个意思,不过考虑一下下面这些句子:

1) There are several men missing in that chess set. 2) The boat was manned entirely by women and

children. 人们也可能认为这些句子有一点不正常;当然,它们并不代表man 这个词惯常的核心意

思,而是核心意义的延伸。第二句尤其有意思,因为man 一词是动词而不是名词,而且man 一词暗

示人们期望成年男子当船员,不是妇女,当然更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部分乐趣和语言学习的天

赋很可能就产生于单词使用时的偏颇。如果人们把人称为猫或大白菜,它所表达的不是字面意思,

而是多方面的意思。

语言习的的第三个错误观念是每一种语言能被或应被各地的使用者一样使用和理解。当然联合

王国的标准英语使用者一般能理解美国英语使用者所说的语言。这两种主要的英语形式存在着很大

的相似性。然而,这些国家讲方言的人在相互理解方面的问题有时严重到他们怀疑是否使用的是同

一种语言。纽约布鲁克林人很难与伦敦佬交流,一位老派的英军上校不会顺利地与一位加利福尼亚

嬉皮士进行讨论。然而他们都生活在20世纪讲现代英语的大社会中。

10

让我们给" 甩货" 这个词下一个传统定义,即商家推出的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是一次机会让人们

可以买到比实际价格低的商品。而近来又有了这样的定义:甩货是商家使用的从傻子与无头脑的人

们口袋中骗取钱财的伎俩。

我从未参加过任何一家大型公司的董事会议,但可以肯定这样的会总是围绕以下事宜展开。以

牙膏为例,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成本费80便士为其合理价格,市场价格为1英镑20便士。这种牙膏

不算很差(尽管没什么特别,也还过得去),加之人们乐于尝试新事物的心理,因此起初它销量会很

可观。但是新鲜的吸引力一过, 销量自会下跌,于是我们将价格降到1英镑15便士,还打着甩货的

幌子贴出“买一盒牙膏省五便士”的海报,人们则争先恐后地抢购,尽管抢购价比正常价位高出大

约43%。

有时不是省5便士,而只是省1便士而已。" 只要您购买香皂,洗衣粉,狗食或其他商品均可享

受1便士的优惠。这样的广告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屈辱。" 即使是最穷困的高龄养老金领取者也应

当认为这是一种侮辱行为,然而却没有人这样想。甩货是不能错过的嘛!而这1便士的礼物就像你

应邀去参加一场丰盛的晚宴却只提供一粒烹饪考究的豌豆。即使1便士真实地反映了产品的降价,

可它仍然是一种侮辱。然而,人们会说,反正我们不能没有洗衣粉这样的东西,还是买那个能省1

便士的好了。记得当我在匈牙利时,还是个孩子,有一个人就因为1 pengo (等值于1先令)

而被指控谋杀,并且他认了罪。法官义愤填膺:" 就为了1先令去杀人„„你还要为自己辩护什么?

" 凶手答道:" 这儿1先令,那儿1先令„" 这也正是今天的商家所说:" 这儿1便士,那儿1便士。"

随着那些完全没有必要东西成了“便宜货”,真正的危机也如期而至,一大群人都无法抵制甩卖

和降价的诱惑。只要他们在买甩卖品,他们就会买这辈子都不会穿的衣服,没有地方安置的家具。

老太太会买溜冰鞋,不吸烟的人则买烟斗通条。我还听说一个人在甩卖时买了一个电动圆锯,结果

第二天就割掉了两根手指,可他并不后悔:这个锯子真是很便宜啊! 事实上,很多人都相

信买甩货是有利可图的。我认识一个楚楚动人,似乎心志很健全的女士,她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今天太走运了,只花120英镑就买到了一件原价400的连衣裙。" 那感觉好像是她赚了280英镑。

我确信她也认为如果再多花点时间购物,就可以靠此谋生了。

由于商品的贱价出售,有人则大批量购买。我听说有一对夫妇忍不住购买了大量的糖,他们认

为这是万万不能错过捡大便宜的好时机,于是买足了供他们一辈子用的糖,就连他们的孩子们和子

孙都够用了。可当糖运到家中时,他们意识到没有地方储存,直到发现卫生间还算宽敞,糖理所当

然被堆在那里。每当他们往客人咖啡里加糖时,不仅客人总觉得古怪,而且连卫生间也变得粘粘糊

糊的。

主动甩卖是一种商业诡计,使穷人变得更穷。如果那些贪婪的傻子上当受骗,那也是活该。无

论如何,如果甩卖被依法禁止的话,我们的生活标准会顺势上涨7.39个百分点。

11

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记忆是模糊不清的,因为1914年我只有一岁,我就一笔带过这些回忆。

我记得我的父亲,一位皇家炮兵的上尉,大部分时间是在前线,他获得过军人十字勋章,而我当时

与母亲,比我人7岁的姐姐玛丽,小我两岁的弟弟约翰还有保姆住在贝斯瓦脱镇我们一问小小的房

子里。我们偶尔剑伯克邯去度假(我们后来才知道约翰患了不治之症癫痫病,这给我们的生活蒙上了

一层阴影,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件事) 。

我不知道心理学对此做何解释,不过我对战时最清楚的记忆就是夜间被人叫醒。如果有空袭,

小孩们就被唤醒,用毯子裹着,被抱到祖父母的房子里,祖父母住在后边一条街上一幢有地下室的

公寓里,达是躲避一战时那种炸弹的好地方。我们非常喜欢这种刺激的事情。我也记得父亲归来休

假时我们被叫醒的情形。他回来一般却不预选通知。有一次我们都在乡下,住在一间茅舍里,这也

是我们后来多次度假的地方,父亲是半夜到达七英里以外的雷丁车站,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

我们。当时他找不到交通工具,只有步行走路寻找我们住的小村庄。他又不认路,当父亲告诉我们

他深夜敲醒了一家离我们住处有两英里的名叫日出乡村酒馆的房东,房东很生气她被吵醒拒绝给父

亲指路时,我们怒不可遏。最后他到达了我们的住处,接受了我们热烈欢迎和拥抱。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期许多乡村人们感到很安全,于是就把自己裹在自私的茧中,但在二战期间,因为大多数人都

有共同的战争经历,所以相互问都变得史宽宏大量。

我生活中五岁以前,唯一记住的一件事就是我发脾气把一条我讨厌的灯笼裤剪成了碎片。这条

裤的面料是绿色的弹力织物的面料。所以,我在剪它时它抽丝现象非常令人快乐。但是我得到的惩

罚也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家不是一个抽耳光打骂的家庭,我们得到的惩罚就是被取消参加一些难得

的乐事的资恪。我被剥夺了参加渴望巳久孩子们的圣诞节宴会的权利。甚至我无意中打破了一个杯

子也逃不了惩罚。直到今天打碎陶器,这样的事会住情景剧中引人发笑,却仍会令我发抖。我怕我

的父母,因为生的太早,我没能享受到斯波范久夫提出的民主式抚养孩子的教育,当时我正赶上维

多利亚时代风气的未期,维多利业时期抚养孩子的观点是,父母是完美的,而错误总是在孩子一方,因此孩子理应是经常受批评的对象。这使我在伙伴中感到非常胆怯,我小的时候不象我幸运的孙子

们那样在人群中自由自在。他们认为,人人们是孩子们的朋友,除非何证据表明并非如此。

12

日出依旧

“起来,起来”妈妈低语喊道。 在暗淡的曙光中我猛地睁开了眼,我朦朦胧胧地环视着我们正

在度假的小屋的门廊,我看到了绿色的秋千、桌子,还有姐姐睡的双层床和被熏黑了的煤油灯,我

的脸感到清早的空气中的凉气。

我伸了个懒腰然后又往暖和的军用毛毯里面缩了缩。

“起床了!”妈妈又低声叫了一遍,“多么壮丽的日出呀!”为了不让门发出砰的响声,她轻轻的关上门,向湖边走去。 起床看日出?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最不愿意的事就是离开温暖的被窝去看日出,外面是多么的冷呀。 我17岁的姐姐掀开她的被子起来了,我做了最大的努力也挣扎着起来了,我们抓过把爸爸的二战时的军用毛毯紧紧的裹在棉睡衣上,然后快速的走了出去,不知是我们中的谁忘记了轻轻的把门带上,门砰的一下关上了。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光滑的石头和多刺的松树,并沿着被露水覆盖着的四十九台木头台阶走下去到湖畔。喘了口气抬头远眺。在湖对岸,阴暗的丛林顶端露出一抹灿烂的红霞,衬托出母亲站在岸边的轮廓,那束光正好射在她那柔美的红发上。

淡紫、玫瑰红、琥珀色等各种色彩开始在天空中闪烁。高处,一片柔和的蓝色中,一颗孤星在闪耀,银色的薄雾袅袅从湖面升起,一切都是那么地安静。

突然,一轮灿烂的太阳从黑暗的森林中了冲出来。万物开始苏醒。一只蓝鹭远处的海岸上飞起来,轻轻地扇动着翅膀掠过水面。两只鸭子在我们附近的船坞附近上岸,还有一只潜鸟在附近的岛屿边缘飞翔,捕获着它的早餐。

呼吸着寒冷的空气,我们三个把毯子裹得更紧了,最后,伴着柔和曙光,天逐渐亮了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星星退去了。我和姐姐又看了几眼,然后飞快的跑回了卧室。

妈妈很不愿离开那个可以看到日出的那个圆型露天剧场,一会儿,我听到她走上台阶,轻轻的关上了门。

“起床啦!起床啦!”我对睡在小屋门廊旧金属床的年少的儿子喊道,他还熟悉在小屋里那个历史已久的金属床上,“快去看日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看着他们从床上抓起那条二战时期的毛毯,踉踉跄跄的走出了大门,门随即砰然关上,他们小心地跨过那些光滑的石头和扎人的松针,从满是露水的49层木梯上走下来,来到湖边。

他们的外祖母已经到了,她的红色头发上已经夹杂了许多银丝,她默默的向我们报以灿烂的微笑,并且裹紧了她的毛毯,向东方转过身去。

孩子们专注地看着日出时的缤纷色彩跃入空中。没过多久,一只蓝鹭拍打着翅膀,一只潜鸟在婉转地歌唱,整个湖泊苏醒了。

“太美了!”我低声地说,孩子们默默地点了点头,不一会儿,他们抓住那已经破旧的毯子的角儿,快步跑上台阶回到温暖的床上去了。

我和我妈妈留下了。我们紧挨着站在一起,注视着如珍珠般闪耀的迷雾渐渐散去,一只优雅自在的鹰在我们上空盘旋。我们的脸庞在这清晨的阳光里暖和起来。

我们转过身,慢慢地登上了古老的原木台阶,爬到一半时,我回头去看了看母亲,但是她并不在台阶上,她改变了主意。透过树林,我看到了她仍然在岸上,静静地在阳光下呆着,不愿离去。

8

一匹马和两只山羊的故事 在印度有一个叫基瑞坦的小村庄,在村口屹立着一座魁伟的守护

神,它的样子像一匹奔腾的骏马,高扬着头,前蹄腾在空中,尾巴挥舞成圈。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里,一个老人正在附近一个仙人掌的阴凉下打着盹儿,照看着一对正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吃着草的山

羊;不巧,老人被一个观光的人吵醒了,只见那人见到那尊雕塑,便走下旅行车,奔向那匹色泽亮

丽的马。

“我的天啊!真是不可思议!”那个人惊叹道,一边绕着雕塑慢慢的走着。只见他的脸被太阳晒

的有些发红,身穿一件军黄色卡其布衬衫和短裤。当觉察到老人的出现,他用英语礼貌的说了声:“你好!”

而老人没能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便用他唯一的交流方式——纯正的泰米尔语回应了一句,

道:“我叫慕尼,这两只山羊是我的,而且是我唯一的东西!”

“我来自纽约,请问你又听说过美国吗? ”赤面人又接着说道。

老人恭敬地说:“如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坏人到处都是!” 赤面人瞥了一眼山羊,顺手掏

出了一支香烟,问道:“你抽烟吗?” “直到昨天我才听说这件事, ”老人矜持的答道,看着那人

的军黄色服装,心里觉得他正在被来自政府的警官质问关于邻近的一桩谋杀案。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这尊马制作的时间了。”美国游客一脸得意地说道。 面对这种随和的气氛,

老人自我嘲解地笑了,推脱道:“别傻了,这位先生,我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且我们的村庄一向

以来都有好的口碑,我想一定是其它村庄的人干的!”

“请不要误会,”美国游客急切的说道。“我三周前就到这里了,我一路欣赏你们美丽的乡村风

光,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游历了5000里路了。”

接着他又详细讲述了是什么吸引他来到这个乡村、他是如何喜欢这个乡村、在国内他都做些什

么、他计划了几年的印度之旅以及他人生的梦想等等,只言片语他都讲述得特别认真,时不时地他

还停下来优雅地笑一笑。老人回敬一笑,但却一语不发,接着他便转身要走。

赤面人拽住他的肩,热情的说:“那尊雕塑是你的吗?你可以把它卖给我吗?”

老人意识到他所指的是那匹马。他顿思顷刻便详细地讲述了他的来龙去脉:那匹马已经在那里

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且在榆荚时代末期它将作为第十个天神下凡人间,当这个世界即将毁灭的时候,救世主便会化身为马来惩恶扬善!

“那到时候这匹马会复活的”老人又接着说,“那么这就是为什么这里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村庄的

原因所在!” 双方误解的交谈继续着,印度人一方谈论起众多类似于毗瑟挐神的天神。而另一方那

个美国人还在为购买那尊雕塑讨价还价。

“天下没有白得的好事!”赤面人自言自语道,他转过身对那老人说:“给你100卢布把它卖个

我好吗?”,说着他便从钱包抽出了100卢比。 那老人现在意识到在他们的谈话中牵涉进了一些经

济因素。他仔细地凝视着那张纸币,就像是他一生中似乎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一样。这个人炫耀这张

钱币是为了什么?或许是为了换零钱。一想到竟有人找他换零钱就感到暗自好笑。老人咧嘴笑着告

诉赤面人得去找村长帮忙。

“如果你觉得价钱不够的话,我想我可以适当抬高一点,”赤面人又说道。 “你最好自己亲自

去给村长说吧,因为他一看到我和我的羊就会发疯的!”老人一边说,一边打量着他自己的羊群。 美

国人从老人的目光中觉察到如果把兴趣放在老人的“宠物”之上一定不失为明智之举,于是他便上

前去不经意地拍拍羊背。

突然之间老人意识到这个陌生人可能会购买它的羊了,心想他这一生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一

直以来,他都希望能卖掉这两只羊,然后用这些资金就在本地开一个小店。他觉得它需要20卢比来

实现这个计划,而且他感觉到只要讨价还价他现在就可以得到这笔钱了。

“一切都拜托你了,”说着那个美国人便在老人的手中放了120卢比。 老人指了指旅行车。

“是啊,当然!”美国人说到。 “这将是它们第一次坐上汽车,等我走后再载着它们离开;要不羊

群会永远只跟着我而不是你。”说完,他双手合十行了个礼。然后转身就走了。

赤面人看着正在静静吃草的羊群,便坐在了雕塑的基座上,显得有些古老退色的雕塑在夕阳的

勾勒下变得格外亮丽壮观。他察觉到“老人一定去找人帮忙了”,便定下心来等着。

9

学习语言 当人们谈论起学习一种语言,比如英语,日语或者西班牙语时,人们讲的和想的仿

佛语言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事物。人们期望学习一种语言就像学几何学或学习如何骑自行车一样,它

有系统、并且最终有明确的结果。许多人发现自己的语言学习观念错了后,最后就放弃了学习。实

际上要学会一种语言,可能是走上了一条要持续终生的道路。学习语言的经历使人们意识到如果要

想成功,人们不仅要实实在在地努力,而且还要认识到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很难成为人们称为 “母

语”的语言大师。

实际上,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是一种无止境的航行。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数千种语言中的任何一

种都是复杂的。虽然许多语言的确有它的标准形式,尤其是书面语,这也就是我们所学习的语言,

但是这些语言可能也有各种各样的地区方言和社会风格,而且许多语言是在历史上与其他语言混合

的产物。英语就是这种混合的语言。英语开始自己语言航程不到两千年,它开始是一种德语形式,

接着与好几种特殊的古法语相混合,然后受到拉丁语和大量的希腊语浪潮的冲击,自从那时以来,

英语已从与人们使用的其他每一种语言接触中获得了大量的成分。

第二个有关语言习的的错误观念是词语有固定和明确的意思。不管有利还是有弊这都完全不正

确。以清楚简单,而且很具体的英语单词man 为例:该词的意思似乎很清楚,它指的是成年男子。当然它是这个意思,不过考虑一下下面这些句子:

1) There are several men missing in that chess set. 2) The boat was manned entirely by women and

children. 人们也可能认为这些句子有一点不正常;当然,它们并不代表man 这个词惯常的核心意

思,而是核心意义的延伸。第二句尤其有意思,因为man 一词是动词而不是名词,而且man 一词暗

示人们期望成年男子当船员,不是妇女,当然更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部分乐趣和语言学习的天

赋很可能就产生于单词使用时的偏颇。如果人们把人称为猫或大白菜,它所表达的不是字面意思,

而是多方面的意思。

语言习的的第三个错误观念是每一种语言能被或应被各地的使用者一样使用和理解。当然联合

王国的标准英语使用者一般能理解美国英语使用者所说的语言。这两种主要的英语形式存在着很大

的相似性。然而,这些国家讲方言的人在相互理解方面的问题有时严重到他们怀疑是否使用的是同

一种语言。纽约布鲁克林人很难与伦敦佬交流,一位老派的英军上校不会顺利地与一位加利福尼亚

嬉皮士进行讨论。然而他们都生活在20世纪讲现代英语的大社会中。

10

让我们给" 甩货" 这个词下一个传统定义,即商家推出的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是一次机会让人们

可以买到比实际价格低的商品。而近来又有了这样的定义:甩货是商家使用的从傻子与无头脑的人

们口袋中骗取钱财的伎俩。

我从未参加过任何一家大型公司的董事会议,但可以肯定这样的会总是围绕以下事宜展开。以

牙膏为例,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成本费80便士为其合理价格,市场价格为1英镑20便士。这种牙膏

不算很差(尽管没什么特别,也还过得去),加之人们乐于尝试新事物的心理,因此起初它销量会很

可观。但是新鲜的吸引力一过, 销量自会下跌,于是我们将价格降到1英镑15便士,还打着甩货的

幌子贴出“买一盒牙膏省五便士”的海报,人们则争先恐后地抢购,尽管抢购价比正常价位高出大

约43%。

有时不是省5便士,而只是省1便士而已。" 只要您购买香皂,洗衣粉,狗食或其他商品均可享

受1便士的优惠。这样的广告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屈辱。" 即使是最穷困的高龄养老金领取者也应

当认为这是一种侮辱行为,然而却没有人这样想。甩货是不能错过的嘛!而这1便士的礼物就像你

应邀去参加一场丰盛的晚宴却只提供一粒烹饪考究的豌豆。即使1便士真实地反映了产品的降价,

可它仍然是一种侮辱。然而,人们会说,反正我们不能没有洗衣粉这样的东西,还是买那个能省1

便士的好了。记得当我在匈牙利时,还是个孩子,有一个人就因为1 pengo (等值于1先令)

而被指控谋杀,并且他认了罪。法官义愤填膺:" 就为了1先令去杀人„„你还要为自己辩护什么?

" 凶手答道:" 这儿1先令,那儿1先令„" 这也正是今天的商家所说:" 这儿1便士,那儿1便士。"

随着那些完全没有必要东西成了“便宜货”,真正的危机也如期而至,一大群人都无法抵制甩卖

和降价的诱惑。只要他们在买甩卖品,他们就会买这辈子都不会穿的衣服,没有地方安置的家具。

老太太会买溜冰鞋,不吸烟的人则买烟斗通条。我还听说一个人在甩卖时买了一个电动圆锯,结果

第二天就割掉了两根手指,可他并不后悔:这个锯子真是很便宜啊! 事实上,很多人都相

信买甩货是有利可图的。我认识一个楚楚动人,似乎心志很健全的女士,她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今天太走运了,只花120英镑就买到了一件原价400的连衣裙。" 那感觉好像是她赚了280英镑。

我确信她也认为如果再多花点时间购物,就可以靠此谋生了。

由于商品的贱价出售,有人则大批量购买。我听说有一对夫妇忍不住购买了大量的糖,他们认

为这是万万不能错过捡大便宜的好时机,于是买足了供他们一辈子用的糖,就连他们的孩子们和子

孙都够用了。可当糖运到家中时,他们意识到没有地方储存,直到发现卫生间还算宽敞,糖理所当

然被堆在那里。每当他们往客人咖啡里加糖时,不仅客人总觉得古怪,而且连卫生间也变得粘粘糊

糊的。

主动甩卖是一种商业诡计,使穷人变得更穷。如果那些贪婪的傻子上当受骗,那也是活该。无

论如何,如果甩卖被依法禁止的话,我们的生活标准会顺势上涨7.39个百分点。

11

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记忆是模糊不清的,因为1914年我只有一岁,我就一笔带过这些回忆。

我记得我的父亲,一位皇家炮兵的上尉,大部分时间是在前线,他获得过军人十字勋章,而我当时

与母亲,比我人7岁的姐姐玛丽,小我两岁的弟弟约翰还有保姆住在贝斯瓦脱镇我们一问小小的房

子里。我们偶尔剑伯克邯去度假(我们后来才知道约翰患了不治之症癫痫病,这给我们的生活蒙上了

一层阴影,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件事) 。

我不知道心理学对此做何解释,不过我对战时最清楚的记忆就是夜间被人叫醒。如果有空袭,

小孩们就被唤醒,用毯子裹着,被抱到祖父母的房子里,祖父母住在后边一条街上一幢有地下室的

公寓里,达是躲避一战时那种炸弹的好地方。我们非常喜欢这种刺激的事情。我也记得父亲归来休

假时我们被叫醒的情形。他回来一般却不预选通知。有一次我们都在乡下,住在一间茅舍里,这也

是我们后来多次度假的地方,父亲是半夜到达七英里以外的雷丁车站,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

我们。当时他找不到交通工具,只有步行走路寻找我们住的小村庄。他又不认路,当父亲告诉我们

他深夜敲醒了一家离我们住处有两英里的名叫日出乡村酒馆的房东,房东很生气她被吵醒拒绝给父

亲指路时,我们怒不可遏。最后他到达了我们的住处,接受了我们热烈欢迎和拥抱。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期许多乡村人们感到很安全,于是就把自己裹在自私的茧中,但在二战期间,因为大多数人都

有共同的战争经历,所以相互问都变得史宽宏大量。

我生活中五岁以前,唯一记住的一件事就是我发脾气把一条我讨厌的灯笼裤剪成了碎片。这条

裤的面料是绿色的弹力织物的面料。所以,我在剪它时它抽丝现象非常令人快乐。但是我得到的惩

罚也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家不是一个抽耳光打骂的家庭,我们得到的惩罚就是被取消参加一些难得

的乐事的资恪。我被剥夺了参加渴望巳久孩子们的圣诞节宴会的权利。甚至我无意中打破了一个杯

子也逃不了惩罚。直到今天打碎陶器,这样的事会住情景剧中引人发笑,却仍会令我发抖。我怕我

的父母,因为生的太早,我没能享受到斯波范久夫提出的民主式抚养孩子的教育,当时我正赶上维

多利亚时代风气的未期,维多利业时期抚养孩子的观点是,父母是完美的,而错误总是在孩子一方,因此孩子理应是经常受批评的对象。这使我在伙伴中感到非常胆怯,我小的时候不象我幸运的孙子

们那样在人群中自由自在。他们认为,人人们是孩子们的朋友,除非何证据表明并非如此。

12

日出依旧

“起来,起来”妈妈低语喊道。 在暗淡的曙光中我猛地睁开了眼,我朦朦胧胧地环视着我们正

在度假的小屋的门廊,我看到了绿色的秋千、桌子,还有姐姐睡的双层床和被熏黑了的煤油灯,我

的脸感到清早的空气中的凉气。

我伸了个懒腰然后又往暖和的军用毛毯里面缩了缩。

“起床了!”妈妈又低声叫了一遍,“多么壮丽的日出呀!”为了不让门发出砰的响声,她轻轻的关上门,向湖边走去。 起床看日出?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最不愿意的事就是离开温暖的被窝去看日出,外面是多么的冷呀。 我17岁的姐姐掀开她的被子起来了,我做了最大的努力也挣扎着起来了,我们抓过把爸爸的二战时的军用毛毯紧紧的裹在棉睡衣上,然后快速的走了出去,不知是我们中的谁忘记了轻轻的把门带上,门砰的一下关上了。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光滑的石头和多刺的松树,并沿着被露水覆盖着的四十九台木头台阶走下去到湖畔。喘了口气抬头远眺。在湖对岸,阴暗的丛林顶端露出一抹灿烂的红霞,衬托出母亲站在岸边的轮廓,那束光正好射在她那柔美的红发上。

淡紫、玫瑰红、琥珀色等各种色彩开始在天空中闪烁。高处,一片柔和的蓝色中,一颗孤星在闪耀,银色的薄雾袅袅从湖面升起,一切都是那么地安静。

突然,一轮灿烂的太阳从黑暗的森林中了冲出来。万物开始苏醒。一只蓝鹭远处的海岸上飞起来,轻轻地扇动着翅膀掠过水面。两只鸭子在我们附近的船坞附近上岸,还有一只潜鸟在附近的岛屿边缘飞翔,捕获着它的早餐。

呼吸着寒冷的空气,我们三个把毯子裹得更紧了,最后,伴着柔和曙光,天逐渐亮了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星星退去了。我和姐姐又看了几眼,然后飞快的跑回了卧室。

妈妈很不愿离开那个可以看到日出的那个圆型露天剧场,一会儿,我听到她走上台阶,轻轻的关上了门。

“起床啦!起床啦!”我对睡在小屋门廊旧金属床的年少的儿子喊道,他还熟悉在小屋里那个历史已久的金属床上,“快去看日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看着他们从床上抓起那条二战时期的毛毯,踉踉跄跄的走出了大门,门随即砰然关上,他们小心地跨过那些光滑的石头和扎人的松针,从满是露水的49层木梯上走下来,来到湖边。

他们的外祖母已经到了,她的红色头发上已经夹杂了许多银丝,她默默的向我们报以灿烂的微笑,并且裹紧了她的毛毯,向东方转过身去。

孩子们专注地看着日出时的缤纷色彩跃入空中。没过多久,一只蓝鹭拍打着翅膀,一只潜鸟在婉转地歌唱,整个湖泊苏醒了。

“太美了!”我低声地说,孩子们默默地点了点头,不一会儿,他们抓住那已经破旧的毯子的角儿,快步跑上台阶回到温暖的床上去了。

我和我妈妈留下了。我们紧挨着站在一起,注视着如珍珠般闪耀的迷雾渐渐散去,一只优雅自在的鹰在我们上空盘旋。我们的脸庞在这清晨的阳光里暖和起来。

我们转过身,慢慢地登上了古老的原木台阶,爬到一半时,我回头去看了看母亲,但是她并不在台阶上,她改变了主意。透过树林,我看到了她仍然在岸上,静静地在阳光下呆着,不愿离去。


相关内容

  • 2015年英语类3D电子书(题库)
  • 2015年英语类3D电子书(题库)共428种 英语类考试 大学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四级               1.[圣才视频]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解析班(网授)[免费下载] 8.[3D题库]2015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

  • 综合英语教程3课文翻译unite8
  • 天 赋 为 失 败 而 献 祭 我年轻时去过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从那儿我了解到 农民们都重男轻女.这主要是因为男孩子们更适合做繁重的农活.在当今的美国仅有3% 的人口从事农业,脑力劳动取代了体力劳动.然而,人们的文化偏见就像恶习,易立难破.但历史教训时刻警示着世人们不要随意否定那些所谓的性别上的弱者 ...

  • 高级英语教学大纲
  • <高级英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高级英语 课程类别:(1)课程模块:专业核心(2)课程属性:必修. 学分/学时: 总160学时(10学分),其中理论学时:156 实践学时:4 适用对象: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教研室:外语系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 1.课程设置目的: ...

  •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三第八单元课文翻译
  • PassageA 逃出牢笼 刚回到奥斯丁的时候,使我感到无所适从的是这里的广阔自由天地.这让我难以适应.我竟然能随意驾车到任何地方,这使我感到困惑和迷惘.军事检查站哪里去了?要查看我的身份证的全副武装的士兵哪里去了?阻挡我前行的路障哪里去了? 离开了11年后,我回到了美国.在这11年中,我一直住在伯 ...

  • [口译基础]教案
  • <口译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Interpretation Skills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选修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期:5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编写年月:2006年6月 修订年月:2007年6月 执 笔: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 ...

  •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总学时数:180(实践课学时数:36) 学分数:10学分 适用专业:专科非英语专业 开设时间:第一和第二学期 一.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基本能力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供专 ...

  • 翻译课教学法探索_英译汉教程_教学方法提示
  • 2007年第4期总第217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 l 4 Serial l 217 翻译课教学法探索 ) ) ) 5英译汉教程6教学方法提示 连淑能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5) 摘 要:高等院校英 ...

  • 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
  • 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 中山大学外语协会 金风送爽.层林叠翠,中山大学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同学们.新同学步入新环境,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困惑,其中当然也包括大学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这里我们谨就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有关的一些问题作简要说明,以便同学们能明确和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的特点.任务和方法,及早完成从 ...

  • 医学英语综合教程课文翻译
  • Unit1肺和肾的功能 肺的血管系统 肺从两个血管系统----支气管循环系统和肺循环系统获得血液供应.它的营养血液来自于支气管循环系统,流向肺部除肺泡外的所有组织,因为支气管循环系统始于主动脉及上肋间动脉,接受大约1%的心输出量.大约三分之一的支气管循环的静脉输出流入全身静脉,然后回到右心房.剩余的 ...

  • 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 [大学四年100万份资料大集合] http://www.3ch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83&fromuid=582866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后习题答案1-4册全集 http://www.3che.com/forum.php?mod=v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