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佛语三十条

点击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

1、人有两种状态,一是睡,一是醒。多数人只是随别人与客观环境而活,不自知,也不知要去哪里,只是随着世风而行,这样的人怎能说是清醒。

2、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3、身净、语静、心静,身心止于寂静之境。舍弃追寻一切俗世的快乐的人,才叫做寂静者。

4、以自己为保护者,自我保护;以自己为依靠处,自我依靠。我们应该要自我驯服自己的身心,就像驯马师在调教良马一样。

5、静心就是让心休息不工作,不以自我的立场去心生判断,更不以个人的利益心生出种种对未来的期盼而纷忧不安。

6、“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此为愚夫想,而不觉危险。溺爱子与畜,其人心惑者,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7、父子与亲戚,莫能为救护,彼为死所制,非亲族能救。了知此义已,智者持戒律,通达涅磐路——迅速令清净。

8、别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独他调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别人都在做梦,而独他清醒一样。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驰的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9、不能自我控制心识,被欲望所控制,怎能称为清醒之人呢?智者调伏自己的心,像骑士自如地控制马匹一样,这才是真正清醒驯服自心的人。

10、若弃于小乐,得见于大乐。智者弃小乐,当见于大乐。施与他人苦,为求自己乐;彼为瞋系缚,怨憎不解脱。

11、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长。常精勤观身,不作不应作,应作则常作,观者漏灭尽。

12、不放纵自己随欲望起伏的人才是真正的活着,不随着世间的韵律起舞的才是真正的存在。随世间节奏而行的,由于放纵而被世间吞没。

13、觉悟了的智者们深知这个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随欲望情绪起伏,因此他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变成真正快乐的人啊!

14、如果放纵欲望奔驰,便失去了自主而随着欲望起舞,变成它的奴隶,虽生犹死。智者观照自己,清醒地保有自己,因此他自由自主,清心快乐。

15、智者为了修行而过着孤独的生活,并能乐在其中。他独坐、独卧、独行而融入于孤独,在孤独中观照自己、调御身心,高兴地融入山林的生活。

16、当我们的心洁净没有一切不良因子,没有自我、愤怒、贪欲、骄傲,便不会为害外在,也不被外在所为害,心才是自在无拘,才是自己的主。

17、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18、最崇高的宗教莫过于智慧的开展;最伟大的哲理莫过于教导我们如何在当下证实得到了成果。

19、了解正确的道理而付诸于行动,这就是真实!观心自净以达永恒的安详宁静,这就是真实。寻求智慧的开展品尝成果的甜美,这就是真实。

20、只是表面的念诵经典,象征的外在行为,而不能正确地净化自己的心,得到成果……这就是错看事实!

21、智者了解真理,因为他遵循真理所指的道迹而行,因此智者可以说是了解真理的两种用意,一是真理的含义,一是真理的实践之理。

22、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即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别停火,否则重来就太费时了。

23、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了,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的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的时间。

24、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落地,后脚还不肯挪开。昨日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在今天。

25、慈悲心就是清凉地。慈寄于乐,就是给众生以快乐;悲,就是同情心,能互相谅解、容忍,表现一份宽心、爱心、也就是悲心。

26、聪明不是智能,但是智能一定包括聪明。聪明人得失心重;有智能的人,则勇于舍、得。能舍就能得,得无限的快乐,得安宁的心境。

27、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我的境界,那么外在的怨恨、苦恼、贪欲便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我的怨恨、我的苦恼和我的贪欲。我都没有了,何来我的痛苦。

28、我们的心如果有喜爱之心,憎恶的偏见也就产生了。由于喜爱便会怕失去,由于憎恶便不希望它来临,于是痛苦便产生了。

29、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若人作恶己,不可数数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则受苦。

30、若人作善己,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来源:网络 | 配图:禅茶一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0eafe260102vjmw.html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① 禅茶会会员招募正式开启!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

② 在平台回复“1”查看抽奖7天乐中奖名单

点击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

1、人有两种状态,一是睡,一是醒。多数人只是随别人与客观环境而活,不自知,也不知要去哪里,只是随着世风而行,这样的人怎能说是清醒。

2、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3、身净、语静、心静,身心止于寂静之境。舍弃追寻一切俗世的快乐的人,才叫做寂静者。

4、以自己为保护者,自我保护;以自己为依靠处,自我依靠。我们应该要自我驯服自己的身心,就像驯马师在调教良马一样。

5、静心就是让心休息不工作,不以自我的立场去心生判断,更不以个人的利益心生出种种对未来的期盼而纷忧不安。

6、“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此为愚夫想,而不觉危险。溺爱子与畜,其人心惑者,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7、父子与亲戚,莫能为救护,彼为死所制,非亲族能救。了知此义已,智者持戒律,通达涅磐路——迅速令清净。

8、别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独他调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别人都在做梦,而独他清醒一样。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驰的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9、不能自我控制心识,被欲望所控制,怎能称为清醒之人呢?智者调伏自己的心,像骑士自如地控制马匹一样,这才是真正清醒驯服自心的人。

10、若弃于小乐,得见于大乐。智者弃小乐,当见于大乐。施与他人苦,为求自己乐;彼为瞋系缚,怨憎不解脱。

11、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长。常精勤观身,不作不应作,应作则常作,观者漏灭尽。

12、不放纵自己随欲望起伏的人才是真正的活着,不随着世间的韵律起舞的才是真正的存在。随世间节奏而行的,由于放纵而被世间吞没。

13、觉悟了的智者们深知这个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随欲望情绪起伏,因此他成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变成真正快乐的人啊!

14、如果放纵欲望奔驰,便失去了自主而随着欲望起舞,变成它的奴隶,虽生犹死。智者观照自己,清醒地保有自己,因此他自由自主,清心快乐。

15、智者为了修行而过着孤独的生活,并能乐在其中。他独坐、独卧、独行而融入于孤独,在孤独中观照自己、调御身心,高兴地融入山林的生活。

16、当我们的心洁净没有一切不良因子,没有自我、愤怒、贪欲、骄傲,便不会为害外在,也不被外在所为害,心才是自在无拘,才是自己的主。

17、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18、最崇高的宗教莫过于智慧的开展;最伟大的哲理莫过于教导我们如何在当下证实得到了成果。

19、了解正确的道理而付诸于行动,这就是真实!观心自净以达永恒的安详宁静,这就是真实。寻求智慧的开展品尝成果的甜美,这就是真实。

20、只是表面的念诵经典,象征的外在行为,而不能正确地净化自己的心,得到成果……这就是错看事实!

21、智者了解真理,因为他遵循真理所指的道迹而行,因此智者可以说是了解真理的两种用意,一是真理的含义,一是真理的实践之理。

22、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即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别停火,否则重来就太费时了。

23、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了,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的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的时间。

24、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落地,后脚还不肯挪开。昨日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在今天。

25、慈悲心就是清凉地。慈寄于乐,就是给众生以快乐;悲,就是同情心,能互相谅解、容忍,表现一份宽心、爱心、也就是悲心。

26、聪明不是智能,但是智能一定包括聪明。聪明人得失心重;有智能的人,则勇于舍、得。能舍就能得,得无限的快乐,得安宁的心境。

27、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我的境界,那么外在的怨恨、苦恼、贪欲便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我的怨恨、我的苦恼和我的贪欲。我都没有了,何来我的痛苦。

28、我们的心如果有喜爱之心,憎恶的偏见也就产生了。由于喜爱便会怕失去,由于憎恶便不希望它来临,于是痛苦便产生了。

29、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若人作恶己,不可数数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则受苦。

30、若人作善己,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来源:网络 | 配图:禅茶一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0eafe260102vjmw.html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① 禅茶会会员招募正式开启!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

② 在平台回复“1”查看抽奖7天乐中奖名单


相关内容

  • 经典佛语200句:找回内心的宁静--佛语慧心
  •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原谅自己,不改进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常常责备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 ...

  • 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 ...

  • 佛语经典语录缘分
  •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 ...

  • 佛语爱情经典语录
  • 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

  • 佛语伤感经典语录
  • 佛语经典语录 1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2 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3 佛陀说:“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但是心要怎么 ...

  •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
  •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玻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

  • 佛语经典语录_佛家经典禅语语录句子
  • 精心收集了50句佛语经典语录,佛家经典禅语语录句子,之前本站还发布过多篇佛家经典语录语句,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阅读: 1.佛家经典禅语语录一 2.佛家经典禅语语录二 3.佛家经典禅语语录三 4.佛家经典禅语语录四 以下是佛家经典禅语语录句子: [1]: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 ...

  •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
  • 1.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每种创伤,都是种成熟. 3.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5.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6.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7.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8.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9.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0.狂妄的人有 ...

  • 名言警句8
  • 珠玑语录(1) 珠玑语录(2) 珠玑语录(3) 珠玑语录(4) 珠玑语录(5) 珠玑语录(6) 珠玑语录(7) 珠玑语录(8) 珠玑语录(9) 珠玑语录(10) 珠玑语录(11) 珠玑语录(12) 珠玑语录(13) 珠玑语录(14) 珠玑语录(15) 珠玑语录(16) 珠玑语录(17) 珠玑语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