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年谱(续完)

梅尧臣年谱(续完)

吴孟复遗著

皇祜元年(1049)己丑尧臣四十八岁。

正月,尧臣父卒于宣城。

二月,尧臣自陈州闻讣奔丧南归。

《梅氏世牒》载有本年二月赠谢氏为南阳县君、封刁氏为渤海县君敕文,其文首称尧臣为国子监直讲,其为伪造,极为明显。

在宣城居丧。

著作如下:

《明井》《杨公懿得颍人惠糟鲐分饷并遗杨叔恬》《和杨秘校得糟鲐》《眷雪》《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后复雪》《伐桑》《梦登天坛》《寒食日过荆山》《涡口得双鳜鱼怀永叔》《岁寒亭》《澄虚阁》《舟次泗上逢黄令因以诗送》《依韵和许发运游泗州草堂寺之什》《依韵和许发运真州东园新成》《闻进士贩茶》《梅雨》《鸟毁燕巢》《五月十三日大水》《送方进士游庐山》《读日者传答俞生》《隐静山怀贤师自持柏栽二十本种于会庆堂》《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九月十一日下昭亭舟中》《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将离宣城寄吴正仲》《汤珙秘校遗沉水管笔一枝》《舣舟昭亭送都官暂归钱塘》《依韵公择察推》《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诗六十篇因以为谢》《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送黄生》《别张景嵩》《别钟京》《江口遇刘虬曹赴鄂州寄张大卿》《送刘爹乙曹》《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寄李献甫》《行路难》《题姑苏豹隐堂》《雨还》《哭笑鸟》《山行冒雨至村家》《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夜坐》《八月十五夜有怀》《题吏隐堂》《咏严子陵》《与浔阳舍弟别》《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记岁》《种胡麻》《达观禅

:竺:圭竺查竺竺垄墨型—__I

师昙颖住隐静兰若或言自此猕猴散走不来颖尝哂日吾知是山枇杷为多始至也未实故其去将实也必群集后果然颖恶乎俗之好异恐传以为人惑欲予咏而播之》《颖公遗碧霄峰茗》《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冬至感怀》《冬至日得师厚宋次道中道书》《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依韵和达观禅师还山后见寄》《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古柳》《放鹊》《闻西山虎》《冻禽》《登乾明院碧鲜亭》《隐静遗枇杷》皇裙二年(1050)庚寅尧臣四十九岁。

居丧宣城。

四子坦生,小字龟儿。(此据《梅氏世牒》,疑误,当再考。)

著作如下:

《正月十五日五更梦中》《红梅》《寄文鉴大士》《海棠》《送余干李少府》《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晚坐北轩望昭亭山》《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至广教因寻古石盆寺》《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亢阳和欲行舟者》《黄莺》《送怀贤上人归隐静兼寄达观禅师》《送瑞竹长老归当涂因寄徐著作》《莺》《守宫》《夏园》《孔子庙震》《寄酬睦州晏殿丞》《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送阚令之潭州宁乡》《乾明院碧鲜亭》《得余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朝天行》《会胜院沃洲亭》《江南杂感》《依韵和达观禅师山中见寄》《送万谔昌秀才》《访石子涧外兄林亭》《和端式上人十咏》《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访施八评事》《赠陈无逸秀才》《题陈宰戏采亭》《永庆僧舍松风亭》《寄松林长老》《题松林院》《永州守王公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说万石亭也因为二百言以答愿当留咏》《潘乐二君对雪寄声似欲予赋适方知之走笔奉呈》《过永庆院》①

皇=i;占三年(1051)辛卯尧臣五十岁。

二月,离宣城赴汴京。僧达观送行,尧臣以诗答之:“今年辄五十,所向惟①编者注:此下原稿有与皇祜四年著作重复之《和李廷老家会饮》至《文惠师赠新笋》十六首诗,以事理推之,此处当为误衍,故删去,特作说明。

・——一竺垄垦兰堡!竺查!:竺:直诚。既不慕富贵,亦不防巧倾。宁为目前利,宁爱身后名。文史玩朝夕,操行蹈贤英。下不以激接,上不以意迎。众人欣立异,此心常自平……”

《南陵县志》:“达观,金山寺僧,住隐静寺,好吟咏。”

五月抵京。贫甚,常举家食粥,曾贷米于裴煜。

时与裴煜、王存、江休复、蔡襄、刘敞等过从唱和。

《宋史新编》:“王存字正仲,丹阳人。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登进士第,由簿、令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论事多不合。……”

《宋史新编》:“江休复字邻几,陈留人,自少强学博览,为文淳雅,尤善于诗。……”

弟正臣为南陵令,尧臣以诗送之。

《宁国府志》:“正臣字均平,嘉禧中知南陵,民多讼争田,乃立版图,正经界,吏民畏服,囹圊为空。迁朝奉郎、殿中丞。祠祀。”

九月,宋庠荐尧臣堪任馆职,“召试于学士院,中等”,得进士出身,改太常博士。(参《宋会要辑稿》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与《欧志》。)

《宋史・职官志》:“太常博士须以进士出身人充,无出身拜国予博士。”时尧臣已得出身,故循例改。

欧阳修《书简》:“承有出身之命,士大夫公议未厌,皆为圣俞嗟惋,独某不然……圣俞之卓卓于后世者,非以名位为轻重,取重于后世者,岂以此小得失哉?”

冬十月,唐介以劾张尧佐、文彦博而被贬,尧臣为作《书窜》诗。

《东轩笔录》:“张尧佐……侄女有宠于仁宗,册为修媛,尧佐遂骤迁擢,一Et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是时,御史唐介上书引天宝杨国忠为戒,不报;又与谏官包拯、吴奎等七人论列殿上。既而御史中丞留百官班,欲以廷争,卒夺尧佐宣徽、景灵两使……未几,尧佐复除宣徽使,知河阳……唐遂独争之,不能夺。仁宗谕日:‘差除自中书。’介遂极论宰相文彦博以灯笼锦媚贵妃而致位宰相,今又以宣徽使结尧佐,请逐彦博……仁宗大怒……遂贬春州副驾……改英州……尧臣作《书窜》诗……尧臣作此诗,不敢示人。及欧阳修为编其集,时有嫌避,又削去此诗,是以人少知者。”

刘挚《唐质肃神道碑》:“……劾宰相附会尧佐,……其言坚直,帝亟召二府至,示以疏,公面斥宰相:自惟有是事乎?君前毋得隐者!……遂贬……当此之时,天下士大夫识与不识,闻风叹慕,耸然有立志,往往作为文章,以颂其美。”(《忠肃集》)

:!:童竺兰竺竺垄墨型_——_

今以刘挚所言证之,知《东轩笔录》所记非妄,而《碧云骇》所记灯笼锦事亦为事实,且可见当时作诗者不止一人。文彦博之奸谀既为事实,尧臣又素主张“直辞鬼胆惧”,因此可信《书窜》诗实出尧臣之手。

著作如下:

《禁中瑞竹同本异茎》《依韵和集英殿秋宴》《啼禽》《汴堤莺》

《夜与邻几

《十一月

《送《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绍岩上人宁亲》《送许州知录王殿丞》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

张遂州》

州》

宋中道》《送周寺丞宰新郑》《送晏太祝之宣城监税》《慈氏院假山》持国归》《十月晦梦游嵩山明日访宋中道见次道寄宿岳寺》《送余郎中知郑州》《送张正臣赴泰州幕》

《暴雨》《和江临凡咏雪二十韵》《送胡都官知潮《月下怀裴如晦《依韵《赠袁大监》《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读月石屏诗》《芜湖阻风》和达观文鉴雨中见怀》

晦》《送渭州刘太保》《和宋中道喜至次用《贷米于如《送张著作器宰蕲其韵》《齐国大长公主挽词二首》《招隐堂寄题乐郎中》《送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

水》《和瘿杯》《太庙致斋答韩舍人简》《送张著作孟侯宰上元》

《送徐秘校庐州

《和原甫同邻几过

《廨《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依韵和裴如晦秋怀》《送张讽寺丞赴青州幕》监酒》《韩子华江南安抚》《周仲章通判润州》《赠陈孝子庸》《和江临几有菊无酒》《李端明宅花烛席上赋》

后木荚蓉》《伤骥》《五知堂》《弟著作宰南陵》相国寺净土院因观杨惠之塑吴道子画听越僧琴闽僧写宋贾二公真》《送李祠部知滑州》《送王正仲长官》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十月十八日》

步山二首》《陈丞相燕息园》《题三教圆通堂》《依韵扣普上人古琴见赠》《设脍示坐客》《杜挺之新《幽庙》《登瓜得和州将出京遗予薪刍豆》《江临几邀食馄饨学书漫成》《送鄞宰王殿丞》《金陵与张十二传师赏心亭饮》《江上遇雷雨》《阻风寄刁安国》《阻风秦淮令狐度支寄酒》

皇祜四年(1052)壬辰尧臣五十二岁。

尧臣在京,上辛祈谷,以太常博士为献官。又疑曾与《太常因革礼》纂修工作。

—IlI苎垄垦±兰!竺查!:翌:

按刘敞《哭圣俞》诗中有云“起草建礼衰可怜”,而李璧《跋太常因革礼》言:“先是欧阳公(修)同判太常寺,始建编修礼书之议,朝廷虽从其说,然犹重设局,就以命礼官。”两者参伍以求,疑尧臣曾与《太常因革礼》纂修工作。

旋监永济仓。尧臣诗有“予年四五十,庾寝水生肌”,又云“仲尼犹作吏,我辈勿辞劳”。

与蔡襄、江修复、刘敞、刘放、韩维等过从唱和。

去年,欧阳修约尧臣买田于颍州,至是,尧臣以诗答之,言:“我贫尚不给朝夕,焉得负郭置稻畦。……倘公他时买田宅,愿以藜杖从招携。吾儿诗书不足教,亦以助力于耕犁。”《旧谱》次皇桔二年,且疑竟有买田之事,实误。

范仲淹卒,尧臣以诗挽之,首言“文章与功业,有志不能成”,末言“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

《石林燕语》:“范文正始以献《百官图》讥切吕相夷简,坐贬饶州。梅圣俞时官旁郡,作《灵鸟赋》,公亦作赋以报之。及公秉政,圣俞久困,意公当援己,而漠然无意,所荐乃孙明复,李泰伯,圣俞有违言,遂作《灵鸟后赋》以责之……意其以西师无成功。世颇以圣俞为隘。”按《丞相》、《谕鸟》等诗亦作于庆历五年,即范仲淹罢政之时,当亦为范而作。然而尧臣并非望援干泽之人,其动机实非叶氏所云。今按苏舜钦《苏学士集》中有《上范参政书》,言范“人政府后,因循姑息”,誉望El隳,并言“若更畏缩循默,顾望而不为,则不惟图计渐隳,亦恐祸患及身”。舜钦乃范仲淹荐举之人,其言直切如此。用此知尧臣和而不同,微文见意,正其直谅之处,亦出爱国公心。至言“文章”、“功业”,有志未成,就范仲淹生平而言,不为失实。当时人习为阿谀,遂以直言为曲。如叶梦得所云,只以自形其陋。

司马光曾以诗投尧臣请益,诗言:“圣俞精为诗,坚重比白玉。至宝识之希,未必谐众目。应辰仰高风,跛耸自西蜀。平生未相识,歉歉不自足。薄由困京师,旅食只脱粟。得官当入秦,行李未结束。先求圣俞门,执贽请所欲。九衢季冬月……论诗久未出……归来面扬扬,气若饮梁肉。累累数十字,疏淡不盈幅。自谓获至珍,呼儿谨藏蓄。”司马光又有《圣俞惠诗复以二章为谢》:“我得圣俞诗,于身果何有?名字托简编,他年知不朽。”“我得圣俞诗,于家果何为?留为子孙宝,胜有千金珠。”(均见《司马温公集》)后两诗亦见《王荆公集》,玩其语意,当为司马光之作。

冬病,十一月中旬病愈,复人仓。著作如下:

:竺:一兰竺圭竺竺垄叁型-——I《愿嚏》《和司马学士上辛祀事出郊寄冯学士》《同蔡君谟江临几观宋中道书画》《上元夜雪有感》《上元雪》《送李才元学士知广安军》《送王推官宰上洛先归关中》《送信安张从事吉甫兼寄白使君》《送怀张从事仲宾》《和李廷老家会饮》《正月二十七日江I临几杜挺之刘原甫贡甫韩持国邀饮于定力院》《送宋中道朝陵仍于西都省亲》《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送晁殿丞郑州签判》《重送宋中道》《送泾川良原何鬲主簿》《依韵和永叔见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送知和州杜驾部》《送刘郎中知广德军》《送洛南周寺丞》《赋石昌言括苍石屏》《寄致仕张郎中》《送钱驾部知邛州》《文惠师赠新笋》《观何君宝画》《送任太博归省西都》《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观杨之美画》《李审言遗酒》《送邵郎中知潭州》《送杨叔恬应北京辟》《送洪州通判何太博先归新淦》《五月七日见卖瓠者》《和江,临几景德寺避暑》《送赵谏议知徐州》《送邵户曹随侍之长沙》《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章以哭之》《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依韵和石昌言学士求鼠须笔之什鼠须鼠尾者前遗君谟今以松管代赠》《邃隐堂》《读永叔所撰薛云卫碣》《和石昌言以蜀笺南笺答松管之什》《赤蚁辞送杨叔武广南招安》《走笔戏邵兴宗》《送李中舍袭之宰南郑》《送王察推缜之邓州》《戏酬高员外鲫鱼》《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依韵和达观禅师闻蝉》《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依韵和接花》《送石昌言学士》《书南事》《送关照邻都官还江南》《冯子都诗》《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采芡》《史氏南轩》《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送陆介夫学士通判泰州》《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州军》《依韵和秋夜对月》《和曹光道风拔三桧》《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五寸半其一王莽时金错刀长二寸半》《送嘉州监押曹供奉》《答仲源太傅八日遗酒》《送张生还和州》《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送韩文饶寺丞宰萧山》《蔡君谟示古大弩牙》《和刘原甫省中新菊》《依韵和仲源独夜饮》《寄题周敦美琨瑶洞》《许生南归》《得沙苑楹椁戏酬》《寄题杭州广公法喜堂》《题满公僧录西明轩》《寄题抚州戴秀才息心亭》《送临江军监酒李太博》《道损司门前日过访别且云计程二月到郡正看暗恶海棠颇见太守风味因为诗以送行》《送雪窦长老昙颍》《送襄邑知县杜君懿太博》《送晋原乔主簿》《十一月十三日病后始入仓》《闵尚书盗裤》《胡

ll_

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竺垄垦!堡!竺垄!:!::夫人挽歌》《裴直讲得润州通判周仲章成豉遗一小瓶》《赠裴直讲水梨二颗言太钞答吴柑三颗以为多走笔呈之》《送乐职方知泗州》《和《十二月十三日喜雪》《送刘职方知汾州》《十三日雷后晚过天汉桥堤上行》《送崔黄臣殿丞之任庐山》《十九日

《除夜

《依韵出曹门见水牛拽车》《吴太博遗柑子》《和普公赋东园十题》雪》《韩子华遗冰》《二十二日起居退闻宣三馆诸公观端莲》

吴冲卿秋虫》《陌上二女》《无悔》《吊瑞新和尚》《依韵和吴冲卿新葺南斋》《江临几迁居》《闻刁景纯侍女疟已》《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圆为饮》《永济仓书事》《依韵和磁守王几道屯田署夜怀寄》《依韵和孙侔雁荡二首》《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薛简肃夫人挽词四首》《送淮南提刑孙学士》《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送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

《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

郓州》《重送杨明叔》《送董傅秀才知汝阴》《送杨子充知资阳县》《寄岳州孙屯田》《送司马学士君实通判《大愚》《送陈殿丞知韶州》

皇枯五年(1053)癸巳尧臣五十二岁。

春、夏,尧臣在京,以太常博士监永济仓。

正月,会灵观火,尧臣赋诗托以天意示警,并言“不独洪水累尧德,尧仁未及流欢共”。所言“欢”、“共”未知何指。今按《宋大臣年表》,时同平章事为庞籍,参知政事为刘沆、梁适。《宋史新编》言庞籍为相“弗满人意”,《碧云驭》则言其“与文彦博为婚姻,遂得誉”,又言其“因贪而败”。《宋史新编》又记刘沆包庇张贵妃之母,与其它“挟私”事,其死后,“其家不敢请谥”,其人之行为可知。至梁适以“贪黩怙权”为马遵、吴中复所论,见于《宋史新编》。《宋史新编》复言其“不为清议所许”,《碧云驭》谓“梁适始与苏绅有奸邪之迹,时号‘草头木脚”’。以此推知,尧臣所言当为此数人而发。

时狄青平侬智高,因拜枢密使,尧臣赋《垂拱殿起居南捷》中言“因人成功喜受赏,亲戚便拟封侯王”,又作《闻密赐》,责其“宜先战士老与孩”。

按刘挚《忠肃集》亦载郭申锡论狄青“除枢密副使,赐第,官二子,恩过优”。可见尧臣所言乃当时公论。

六月,编次林逋《和靖先生诗集》,并为之序。秋,嫡母束氏卒于汴京。刘敞、裴煜等助以钱帛,乃克成礼,裴煜为撰墓志铭。尧臣诗中言,“小子虽不令,长养恩曷酬”,可见逝者为嫡母。冬,扶母柩南归。

:竺:兰竺兰竺!垄叁型—_・一

《江临几杂志》:“梅圣俞至竟陵,寄予诗日:‘独护慈母丧,泪与河流水。河水冬有竭,泪泉长立眸。’持国讥其作诗太早,余答以《蓼莪》及傅咸《赠王何二侍郎》。”

抵宣城后,吴正仲以诗赠尧臣,请以尧臣为师。尧臣赋诗答之,言:“我愚希六义,将使鬼神感。譬彼捕长鲸,区区出于詈。长天挂虹霓,踊跛不可揽。太华五千仞,妄学巨灵撼。”

按吴正仲名不见《宋史》,其人与其弟季野与王安石交甚密。《临川集》中酬赠之诗甚多。时官宣城。

著作如下:

《和吴冲卿元会》《元日》《依韵和仲源暮冬》《送韩子文寺丞通判瀛州》《十七日和原甫风花偶书》《贻妄怒》《十六日会灵火》《送潘司封知解州》《饮酒呈临几原甫》《寄谓州经略王龙图》《二十一日雪中赴宿怀临几原甫》《送永兴通判薛虞部》《送宣州签判马屯田兼寄知州邵司勋》《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二月四日雪》《答刘原甫》《闻语十方琏长老》《十一日垂拱殿起居闻南捷》《十五日雪三首》《闻密赐》《送卫真宰晏寺丞罢长安》《江临几馔鱿》《淘渠》《蓬生麻中》《卖鹿角鱼》《夜与原甫江家步归》《高阳关射亭》《京师逢卖梅花五首》《三月五日欲访宋中道遇雪而止》《观文丁右丞挽词二首》《廷老传沛语试作》《送胥平叔寺丞赴洛》《送婺州通判徐殿丞》《三月十日韩子华招饮归成》《送下第亲旧》《燕》《雨》《晴》《送胡公竦之金陵》《送裴虞部知信州》《送李推官之岳州》《和和之南斋画壁歌》《嫣妇》《送端式归漳州》《送黄殿丞通判润州》《楝花》《次韵和端式见赠》《杨公蕴之华亭宰》《端午前保之太傅遗水墨扇及酒》《送汝阴宰孙寺丞》《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新霜感》《过淮》《淮阴》《桫椤树》《就野人买兔》《使风船》《淮阴侯庙》《又平律一首》《入满浦》《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登泰山日观峰》《重过瓜步山》《发长芦江口》《龙女祠祈顺风》《西施》《金陵三首》《丫头石》《漫书》《闵冢》《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登采石山上广济寺》《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阻风宿大信口》《早发大信口》《黄池月下共酌得池字》《泊昭亭山下得亭字》《送盐官刘少府古贤》《太师杜相公篇章真草过人远甚而特奖后进流于咏言辄依韵和》《依韵和佥判都官昭亭

-_—_-苎垄垦±兰!竺查!!竺:

谢雨回广教见怀》《依韵和吴正仲屯田重台梅花诗》《读吴正仲重台梅花诗》《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正仲见赠依韵和答》《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至和元年(1054)甲午尧臣五十三岁j

在宣城居丧。间与僧文鉴、达观等及吴正仲、季野兄弟往还。曾至南陵游隐静山。王安石不过芜湖有寄吴正仲诗,尧臣依约和之,安石答诗有:“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能辱两雄。”

《宣城县志》:“文鉴继真禅师字希道,钱塘人。聪上人高弟,共诗,梅圣俞引与酬唱。门人景模集其遗诗,李常序日:‘澄淳雅赡,言肆旨远,非如刷句抉字花鸟云月之间。”’

时尧臣颇研读医药诸书,常为邻里农民治病,犹以家贫不能施给药物为歉。

杜衍见蔡襄手写尧臣诗,因赋诗寄尧臣,其诗有云:“欲使英词常润石,每逢佳句辄挥毫。清如韶漤谐音律,逸似鸾凤振羽毛。羲献有灵应怅望,当时不见此风骚。”(见《瀛奎律髓》)

《宋史新编》:“杜衍字世昌,山阴人……总发苦志笃学……甫七十,上表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虽家居,闻国事可忧,愀然若任其责者。雅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淡如也。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

著作如下:

《依韵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喜予往还》《依韵答达观禅师颖公》《题姑苏邵氏园居》《尝正仲所道拨醅》《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春雨》《春夜闻雨》《早春田行》《依韵和马都官春日忆西湖寄陆生》《送志来上人往姑苏谒元曹》《温成皇后挽词》《和真上人万松亭虎窥泉》《种碧映山红于新坟》《邵郎中姑苏园亭》《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哭谢公议学士》《依韵和王介甫兄弟舟次芜江怀寄吴正仲》《依韵和吴季野马上口占》《邵考功遗堂及鲎酱》《昨于发运马御使求海味马已归阕吴正仲忽分饷黄鱼鲎酱鲎子因成短韵》《正仲答云鲎酱乃是毛鱼耳走笔戏之》《春日东斋》《吴正仲遗新茶》《闲居》《依韵和季野见招》《依韵马都官宿县斋》《吴正仲见访回日暮必来晚膳因以解嘲》《昭亭潭上别弟》《梦后得宋中遗书》《送吴季

:!!:圭竺查竺竺垄苎型..-___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紫微君谟同在阁下食樱桃蔡云与君及此再食矣梦中感而有赋觉而录之》《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雨燕》《夏虫》《秋雨篇》《中秋月下怀永叔》《闻永叔出守同州寄之》《九日陪京东马殿院会叠嶂楼》《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宣城马御使酒阑一夕而西因以寄之御史尝留老马与予仆》《咏怀》《答仲雅上人遗草书并诗》《读吴季野芝草篇》《送吴季野》《吴季野话抚州潜心阁》《咏怀》《送毛秘校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鸭脚子》《八月十五日夜东轩》《送杨辩青州司理》《隐静山访怀贤上人不遇》《游隐静山》《路咏》《书席语送马御使》《送李南玉》《代书寄鸭脚子于都下亲友》《秋日家居》《昭亭别施度支》《潘歙县话庐山》《秋日村行》《吴正仲遗蛤蜊》《送潘歙州》《马都官行之惠黄柑荔枝醋壶》《前以柑子诗酬行之既食乃绿桔也顷年襄阳人遗柑子辨是绿桔今反自笑之》《新安潘侯将行约游山门寺予以泞淖遂止因为诗以见怀》《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歙州》《避为师依韵答李献甫》《送李逢原》《重送李逢原归苏州》《黄国博遗银鱼干二百枚》《三和寄潘歙州》《送天台李令庭芝》《十一月十二日赛昭亭神》《依韵和吴正仲冬至》《施君挽歌》《杜和州寄醅吴正仲云家有海鲜约予携往就酌逡巡又云幕中有会且罢此饮》《依韵答吴正仲罢饮》《送王荣献奉职》《读毛秘校新诗》《送允从上人还庐山》《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和正仲再和罢饮》《和韵三和戏示》《喜雪应祈呈权郡通判》《依韵四和正仲》《雪》

至和二年(1055)乙未尧臣五十四岁。

春夏在宣城居丧。

郭祥正来谒。郭时方弱冠,尧臣一见大喜,许为“太白后身”,祥正由是知名。

《宋史新编》:“郭祥正字功甫,当涂人。少有诗声。梅尧臣叹日:‘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

刘挚《忠肃集・还郭祥正诗卷》:“当时弱冠人未识,知音第一惟梅翁。”欧阳修以诗寄尧臣,尧臣答之,有“文章制作比善塑”等语。

秋,自宣城北行入汴。金陵江上,曾巩求见,以风利不果,至扬州始相见。在扬州度岁。黄莘以诗卷求教。《刘忠肃集・黄君墓志铭》:“黄莘字任道,福建蒲城人……调扬州天长尉

_I一堡垄垦!堡!竺查!:竺:……性谅直,勇于为义。”

著作如下:

《依韵和正仲赋扬兵部吴兴五题》《依韵和行之都官芭蕉诗》《促织》《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送宁国军宰崔寺丞移临安》《辩疑赠献甫》《盗儒》《宣城宰郭仲文遗林擒》《自和》《送王克宪奉职之彭泽》《寄潘歙'kJl伯恭》《再寄歙州潘伯恭》《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依韵酬永叔再示》《池州萧相楼》《杂兴》《梦后寄欧阳永叔》《送王著作赴西京寿安》《答了素上人用其韵》《送通判黄国博入浙》《乌啄枣》《真上人因送毛令伤足复伤冷》《潘歙州怪予遂行与黄君同路黄先游浙矣依韵酬寄》《潘歙州寄纸三百番石砚一枚》《八月七日始见白髭一茎》《送僧了素游庐山》《依韵和郭祥正秘校遇雨宿昭亭见怀》《采石月寄赠郭功甫》《依韵和郭秘校苦寒》《依韵和郭秘校昭亭山偶作》《送郭功甫还青山》《送邓生》《送才上人还雪窦寄达观禅师》《乐掾自淮南回示新诗》《苏州曹琰虞部浩然堂》《红梅篇》《依韵和吴正仲闻重梅已开见招》《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秦州》《吴正仲求红梅接头》《初闻蛙》《百舌》《万表臣报山旁有重梅花叶又繁诸君往观之》《去腊隐静山僧寄榧树子十二本柏树子十四本种于新坟》《补题东都善惠禅师斋》《送万殿丞虔州安远军》《野望》《泛溪》《春阴》《新燕》《梨花》《新笋》《海棠》《二月七日吴正仲遗活蟹》《老马》《自咏》《鹦鹉》《晓》《朝二首》《宣州杂诗二十首》《打鸭》《暝》《夜》《东溪》《吕太监饷鲎鱼十尾》《香炉》《茶磨二首》《送白珙秀才》《送闾丘殿丞》《献甫过》《寄维扬许待制》《紫薇亭》《闻临淄公薨》《吴正仲遗二物咏之》《依韵和宣城张主簿见赠》《送吴正仲婺悴归溪待阙》《再送正仲》《铁獭》《送回上人》《送徐绛秘校罢泾尉而归》《志来上人寄荼蘑花并压砖茶有感》《闻莺》《杜鹃》《依韵和李察推留别》《送李节推挈内归宁池阳并李察推往南康军嫁妹二君同行》《新开坟路》《送邹秀才游浙》《四月三日张十遗牡丹二朵》《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李献甫于南海魏侍郎得椰子见遗》《时鱼》《乌贼鱼》《依韵和行之枇杷》《送红梅行之有诗依其韵和》《送王宗望罢宣城尉归京》《寄题南陵息亭蕖阁》《读问月》《五月

:竺:圭竺查竺竺垄叁型____

十日雨中饮》《次韵和吴季野游山寺登望文脊山》《五月十七日四鼓梦与孺人在宫庭谢恩至尊令小黄门宣谕日今日社与卿喜此佳辰便可作诗进来枕上口占》《依韵和吴季野题岳上人澄心亭》《次韵和马都官宛溪浮桥》《寄隐静山怀贤长老》《次韵和马都官苦热》《历阳过杜挺之遂约同入汴》《和胡公疏送屿师移居宝光寺》《胡公疏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逢曾子固》《真州东园》《行吟》《僧子思以卷来见》《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柱杖》《遇画工来嵩》《省符上人》《沈学士景休知真州》《遥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读黄莘秘校卷》

嘉裙元年(1056)丙申尧臣五十五岁。

正月,客扬州。宣阗、萧渊、邵必等以诗请教者甚众,尧臣分别以诗答之,评其优缺点,指示方向,诲人不倦。后人有疑尧臣对后进要求过严,其实正尧臣爱护后进之处。其中有可见尧臣论诗歌宗旨者,如“文章父子不相似,君今平易祖袭那”,“汲井欲到深,磨镜欲尽尘。寒铜与清泉,光洁靡故新”,“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召南》有遗风,源流或未殚。……复想李杜韩。愿执戈与戟,生死事将坛”。

宣阗、萧渊事迹待考。

《宋史新编》:“邵必字不疑,第进士,为上元主簿。国子监立石经,必善篆隶。召充直讲,选为《唐书》编修官,必以史出众手,非古人撰述之体,辞不就。历提点淮南刑狱……知成都,道卒。”

王安国(安石之弟)以诗寄尧臣,尧臣以诗答之,中言:“谢公(绛)唱西都,予与欧(阳修)、尹(洙)观。乃复元和盛,一变谁为难。”并称许其兄弟“挺拔尤坚完”。

《宋史新编》:王安国,安石、“安礼弟也。年十二,以文章名。数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

由扬州北行,至泗州阻浅,王安国来见。

秋初,至汴京。就居城东赚河旁。

时与欧阳修、李复圭、刁约、裴煜、沈遘、谢景初、谢景温,陆经、王洙、王安石、韩绛等相过从唱和。

《宋史新编》:“复圭字审言。……临事敏决,称健吏……为王安石所知。”王安石《内翰沈公墓志铭》:“遘字文通,世为杭州钱塘人……平居不常视书,而文辞敏丽可喜。强记精识,长于议论,世所谓老师宿学无所不读通于世

—___・兰苎垦±堂!竺查!:竺:务者,皆莫能屈也……与人甚简……为政号为严明……于善良贫弱,抚恤之尤至……”

《类苑》:“陆经,庆历间为馆职……既而得罪,嘉j;占初,乃复馆职。”《续东轩笔录》:“欧阳文忠(修)……亦与人作志铭,必先约令陆子履书……由是子履书名益盛。”

翰林学士赵概与欧阳修等奏称:“太常博士梅尧臣性纯行方,乐道守节,辞学优赡,经术通明,长于歌诗,得风雅之正。虽知名当时,而不能自达。窃见国子直讲现缺二员,尧臣年资皆应选格。欲望依孙复例,以补直讲之员,必能论述经言,教导学者,使与国子诸生歌咏圣化于庠序,以副朝廷育才之美。”(见《欧阳文忠集》)乃得国子监直讲。

《宋史新编》:“赵概字叔平,虞城人。少笃学,器识宏远,为一时名辈推许……人为翰林学士……”

时苏洵挈其子轼、辙人京。时轼、辙年甚少,世未有知之者,尧臣独称之。后为洵作老人泉诗,中有“家有雏凤凰”之语。(见《东坡题跋》)又其后,洵归蜀,召试不至,独以书致尧臣述志。(见《嘉事占集》)可见洵为尧臣交好之情。世所谓“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六人自欧阳修以至苏辙皆与尧臣有渊源,尧臣对他们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尧臣奏所撰《唐载记》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谬”,乃命与修《新唐书》。

按钱大听《修唐书史臣表》载尧臣以太常博士充《唐书》编修官,虽系在上年,而又注日“不详年月”,今以《欧志》修《唐书》次于得国子监直讲之后,故系此。

尧臣在馆分修《百官志》、《方镇表》。(见《退朝录》,《永乐大典》引《锦绣万花谷》亦同)

。《归田录》:“梅尧臣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日:‘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其妻对日:‘君于仕官,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著作如下:

《赠许待制岁旦生日》《答宣阗司理》《答鹅湖长老绍元示太玄图》《新韵曾子进早春》《依韵和马都官齐少卿唱和》《赠江宁王高士》《答萧渊少府卷》《答孙直言都官卷》《依韵王司封宝臣答卷》《高士王君归建业》《吕寺丞家膳》《赵秘校见访》《答张令卷》《依韵

:竺:圭竺查竺至垄叁型———_・

答泰州王道粹学士见寄》《依韵和孙浦二都官展墓由大明精舍而归》《张圣民席上听张令弹琴》《走笔送王琪》《宣司理饷蒸鹅》《依韵和许待制春雪》《送广西提刑潘比部》《大明寺平山堂》《依韵和王平甫见寄》《依韵和丁元珍见寄》《泰州王学士寄车螯蛤蜊》《张圣民席上赋红梅》《平山堂杂言》《自感》《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依韵和试笔偶书》《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依韵和许待制后园宴宾》《依韵和许待制偶书》《闺思》《代书寄王道粹学士》《依韵和许待制病起偶书》《依韵和新栽竹》《依韵和戏题》《依韵和春日偶书》《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依韵和春日见示》《依韵和偶书相留》《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送宁乡令张沆》《依许待制送行诗韵咏燕以寄》《依韵和酬邵不疑见答》《赠张伯益》《依韵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依韵和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独酌偶作》《答杜挺之遗鳅鱼干》《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古画》《先至山阳怀杜挺之》《绝句五首》《淮南转运君锡示卷》《观王氏书》《书二客论呈李君锡学士》《留别李君锡学士》《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淮阴侯》《闰三月八日淮上遇风杜挺之先至洪泽遣人来迎》《宿洪泽》《泗州郡圃四照堂》《泗守朱表臣都官创北园》《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泗州观唐氏书》《同朱表臣及诸君游樊氏园》《七里湾得朱表臣寄千叶楼子髻子芍药》《并日得朱表臣酪及樱桃》《阻浅挺之平甫来饮》《依韵和表臣奎野亭》《依韵和表臣先春亭》《和表臣河南庾署西轩》《依韵和表臣见赠》《依韵和表臣闻与挺之宣叔平甫饮》《表臣惠蜀笺偕玉砚池》《表臣以阻水见勉次其韵》《闻宣叔挺之围棋》《五倩篇》《释闷》《释滞》《依韵和表臣忆游竹园山寺》《依韵和挺之晨起见寄》《李宣叔秘丞遗川笺及粉纸二轴》《钱志道推官遗纱帽》《次韵和表臣惠符离去岁重酝酒时与杜挺之李宣叔王平甫饮于阻水仍有笋酱之遗》《表臣斋中阅画而饮》《寄送许待制知越州》《依韵和王司封离白沙途中感怀》《将赴表臣会呈杜挺之》《醉中和王平甫》《将解舟走笔呈表臣》《答再和》《非意篇呈表臣》《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依韵答宣叔行舟相隔见寄》《力漕篇呈发运王司封宝臣》《四月十三日唐店寄钱推官》《徒步访李宣叔宣叔有诗依韵答》《答高判官知唐君夜饮》《依韵和刘原甫舍人赴扬州途次赠予翩翩河中船》《闻禽》《表臣都官至十三里店》《泊徐城寄杜挺之

__・__堡垒垦!兰!竺查!:竺:

王平甫》《至第四铺二首》《倡妪叹》《过青阳驿使风》《蝇》《蝉》《莺》《鸡》《鹤》《挑灯杖》《蛙》《鸠》《蚊》《鹿》《犬》《豕》《蛟》《兔》《鱼》《龟》《虾》《至灵璧镇于许供奉出得杜挺之书及诗》《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午日三首》《晚得菖蒲》《祭猫》《依韵和酬太师杜相公》《依韵答僧圆觉早梅》《雍丘遇雨》《庙子湾下作》《留侯庙下作》《高车再过谢永叔内翰》《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沈文通谢师厚师直开宝塔院》《送周仲章都官通判湖州》《依韵答吴安勖太祝》《吴冲卿士以王平甫言淮甸会予久未至冲卿与平甫作诗见寄答之》《寄题绛守园池》《陆子履见过》《重送周都官》《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和吴冲卿学士石屏》《永叔赠绢二十匹》《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依韵奉和永叔社日》《社日饮永叔家》《八月十三日观长星》《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吊仲源》《送梁学士知襄州》《送薛氏妇归绛州》《送刘继邺秀才归当涂》《送裴如晦宰吴江》《送抚州通判袁世弼寺丞》《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依韵和宋中道观八月二十八日车驾朝谒景灵宫》《度支苏才翁挽词三首》《重送袁世弼》《留题景德寺吉祥讲僧》《阁门水》《朝堂宿斋》《送杜挺之郎中知虔州》《送吴辩叔知巩县》《当世家观画》《送韩签判玉汝还南京》《桃花源诗》《永叔席上分韵送裴如晦》《永叔白兔》《直宿广文舍下》《送宋中道太博伴广平》《送宋端明知成都》《戏作嫦娥责》《送李泾州审言》《送刁景纯学士使北》《送马仲途司谏使北》《重赋白兔》《王祁公北园》《观杨之关盘车图》《寄许越州》《永叔请赋车螯》《寄题郢州白雪楼》《和永叔答刘原甫游平山堂寄》《平山堂留题》《答张子卿秀才》《江临几学士寄酥梨》《答刘原甫寄糟姜》《铜雀砚》《欧阳永叔王原叔二翰林韩子华吴长文二舍人同过敝庐值出不及见》《元忠示胡人下程图》《送李大保知仪州》《刘元忠遗金桔》《王原叔内输宅观山水图》《送廖倚归衡山》

嘉{;占二年(1057)丁酉尧臣五十六岁。

在京,以屯田员外郎充《唐书》编修官及国子监直讲。

按《集古录》后附尧臣等嘉{;占三年题记,尧臣阶系屯田员外郎。而上年赵概等奏荐尧臣时尚称太常博士。以是推之,尧臣由太常博士迁屯田,当在本年。

:丝:竺竺兰竺翌垄苎型————一

《宋史职官表》:“太常博士转屯田员外郎。”正月,欧阳修等权知贡举,尧臣充点检试卷官。(《宋会要辑稿》)

《石林燕语》:“至和、嘉裙间,场屋举子为文奇涩,读或不能句读。(《拊掌录》载:“欧公主文,试《贵老近于亲赋》,有进士旬日:‘睹兹黄老之状,类我严君之容。’时哄堂大笑。”)欧公欲力革其弊,既知贡举,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时范景仁(镇)、王禹玉(硅)、梅公仪(挚)等同事,而梅圣俞为参详官。未引试前,唱酬诗极多……是榜得苏子瞻为第二人,而子由、曾子固皆在选,亦不可谓不得人矣。”

《老学庵笔记》:“东坡先生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云:‘皋陶日杀之三,尧日宥之三。’梅圣俞为小试官,得之,以示欧公,公日:‘此出何书?’圣俞日:‘何须出处。’公以为皆偶忘之,然亦大称叹。初欲以为魁,终以此不果。及揭榜,见东坡姓名,始谓圣俞日:‘此子必有可据,更恨吾辈不可记耳。’及谒谢,首问之,东坡率对日:‘何须出处。’乃与圣俞语合,公赏其豪迈,太息不已。”

苏轼《上梅直讲书》:“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也……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乐乎斯道也……”《东坡题跋》:“梅二丈长身秀眉,大耳红颊,饮酒过百盏,辄正坐高拱,此其醉也。”

《宋史新编》:“王硅字禹玉,成都人。弱冠奇警,出语惊人。举进士甲科,历翰林学士……欧阳修叹日:‘真学士也。”’

《宋史新编》:“梅挚字公仪,成都人。性淳静,不为矫厉之行,政迹如其为人。喜为诗,多警句。”

吴奎以诗请益,尧臣赋诗答之,有日:“诗教始《二南》,皆善圣贤迹。后世竞剪裁,破碎随刀尺。我辈强追仿,画龙成蜥蜴。有唐文最盛,韩伏甫与白。甫白无不包,甄陶咸所索。”

《宋史新编》:“吴奎字长文,潍州人。于书无所不读……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喜奖廉善……”

王安石出守常州,尧臣赋诗送之,既为守郡得人,预喜民之将苏,并勉以“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曾巩、苏轼南归,尧臣以诗送之。

王安石自常州寄书,问尧臣所撰《毛诗小传》已成几何,尧臣答以诗,言才注至《葛履》章。尧臣之《毛诗小传》当成于此后一二年。

——一堑垄垦兰兰!竺查!:!!:

孙复、王洙卒,尧臣各以诗哭之。

《宋史新编》:“孙复字明复,平阳人。……退居泰山,著《尊王发微》十二篇……除国子监直讲……”

著作如下:

《送吴长文舍人诗卷》《和正月六El沈文通学士遗温柑》《史供奉群鹤》《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三首》《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上元从主人登尚书省东楼》《自和》《又和》《和公仪龙图戏勉》《再和公仪龙图》《放鹑》《莫登楼》《莫饮酒》《依韵和永叔劝饮酒莫吟诗杂言》《和永叔内翰》《和公仪龙图忆小鹤》《和永叔内翰思白兔答忆鹤杂言》《和永叔内翰戏答》《二月五日雪》《和公仪龙图小桃花》《感李花》《琴高鱼和公仪》《尝茶和公仪》《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较艺和王禹玉内翰》《再和》《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较艺赠永叔和禹玉》《戏答持烛之句依韵和永叔》《重答和永叔》《又依韵》《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二首》《春雨呈主文》《谢鹇和公仪》《较艺将毕和禹玉》《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书事和韩子华舍人》《明经试大义多不通有感依韵和范景仁舍人》《出省有日书事和永叔》《定号依韵和禹玉》《寄桂州张谏议和永叔》《观张中乐书大字》《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上马和公仪》《太师杜公挽词五首》《送方云秀才下第》《送张待制知越州》《送甥蔡驷下第还广平》《送唐紫微知苏台》《韩持国遗洛笋》《莱宣遗酒》《送王正卿寺丞赴睢阳幕》《题玉汝遗油》《王几道罢磁州遗澄泥古瓦二砚》《送咸阳主簿王秘校》《和楚屯田同曾予固陆子履观予堂前石榴花》《送史供奉汴口都大》《吕晋叔著作遗新茶》《送毕甥之临邛主簿杂言》《依韵和公仪龙图招诸公观舞及画三首》《送王介甫知毗陵》《送曾子固苏轼》《送建州通判沈太博》《送王平甫拟离骚》《送僧游庐山》《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送僧惠思》《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苏明允木山》《哀国子黄助教》《沅江李氏书堂》《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读黄节推卷》《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送余少卿知睦州》《夜直广文有感寄曾子固》《重送曾子固》《寄题沈比部江州齐云楼》《云间月》《依韵和梅龙图观小录》《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依韵阎中孚职方暴雨幸凉》《爱月》《吕缙叔云永嘉僧希用隐居能谈史汉书讲说

:竺:圭竺苎竺竺查苎型・・_・・邀余寄之》《依韵和王景彝马上忽见槐花》《送家静寺丞知洛南》《和王景彝省中咏孤竹》《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陆子履示秦篆宝》《王屋高送王屋知县孙秘丞》《听文都知吹箫》《杂言送王

《七夕永叔内

《送陆无咎及第后授江都尉先归建昌》翰遗郑州新酒言值内直不暇相邀》怀见寄二章》《文豹篇赠黄介夫》

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昌言三舍人见访》《依韵和王景彝忆秋》《依韵和永叔久在病告近方赴直道《送韩钦圣学士京西提刑》《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韩子华吴长文石《送吉老学士两浙提刑》《永叔内翰见访》《送石

《送润州通判李屯田》

《寄题知仪州太保蒲中书斋》《哭孙明复殿丞三首》《程文简公挽词三首》《送李殿丞通判蜀州》《八月十夜广文直闻永叔内当》《和公仪昌言舍人还蜀拜扫》《送刘元忠学士还南京》龙图新居栽竹二首》《赠京西陈郎中》《送董著作知北海县》《送王微之学士知池州》《读永叔集古录目》《依韵和永叔秋日东城郊行》《送王景彝学士使虏》《哭王几道职方三首》《依韵和杨直讲九日有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送公仪龙图知杭州》《和杨直讲夹竹花图》《送李瑞明知河中府》《依韵和永叔内翰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感》开偶书见寄》《依韵和丁学士陪诸公城东饮》

别》

亲》

北》

州书》《依韵和池州王微之访《观韩玉汝胡《寄题资州钱固秀才道胜堂》《依韵和永叔戏作》《送黄国博知抚州》人贡奉图》《送韩文饶赞善宰河南》《送孙隐之都官通判秀州》《送刁秘校授涟水主簿归四明省《送吴仲庶殿院使北》《送吕冲之司谏使《得王介甫常《依韵和王平甫见寄》《司马君实遗甘草杖》《得雷太简殿丞》《雷太简遗蜀鞭》《自雷太简自制蒙顶茶》《送吕寺丞希彦邪州佥判》《送施司封福建提刑》《江临几暂来相见去后戏寄》《送徐无党归婺州》《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扬州刘原甫舍人》《和韩钦圣学士裹阳闻喜亭》《许仲途屯田以新诗见访》《答祖择之惠黄雀鲜》《览显忠上人诗》《依韵和吴长文舍人对雪怀永叔内翰》《送王岩夫秘校通判滑州》《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嘉裙三年(1058)戊戌尧臣五十七岁。

尧臣在京,官屯田员外郎,充国子监直讲,《唐书》编修官。

尧臣在京,足迹“不登权门”,时欧阳修官京兆尹,虽其家亦不愿往,欧阳修乃往梅家访晤。尧臣赋诗言:“固非傲不往,心实厌扰扰。”时江休复、沈遘、

・——・一竺垒垦!堡!竺垄!:竺:吴中复、何郯等亦常来访晤。

《宋史新编》:“吴中复字仲庶,永兴人……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至龙图阁直学士……克举厥职……”

《宋史新编》:“何郯字圣从,成都人……遍历三院,有直声。”

司马光与钱公辅尝同访尧臣,司马光赋诗言:“近指圣俞居,安得不往觌。一室静萧然,昏碑罗古壁。叩阶读新诗,迷暗得指摘。”

《宋史新编》:“钱公辅字君倚,武进人。少从胡翼之学,中进士甲科,历知制诰……”

郭祥正来京,旋出为德化尉,尧臣以诗送之。

时与王畴及宋敏求兄弟亦有唱和。

《宋史新编》:“王畴字景彝……性介特,厉风操,喜言朝廷事……吏治审密,文辞严丽。”

冬,将精于太庙,御史中丞韩绛言:“天子且亲祠,当更制乐章,惟梅某为宜。”不报。献袷祭诗,有诏奖谕。

欧阳修《赐屯田员外郎国子监直讲梅尧臣奖谕敕诏》:“……汝行懿而粹,学优而纯,以诗自名,为众所服,矧乃咏祖宗之功德,述礼乐之声容,宜被朱弦,以荐清庙,载披来献,深用叹嘉!”

进都官员外郎。以郊祀进官,乃系常例。

著作如下:

《元日阁门拜表遇雪呈永叔》《王乐道太丞立春早朝》《上元夕有怀韩子华阁老》《钱君倚学士日本刀》《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送周直孺秘校和州都曹》《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k11》《依韵和永叔都亭馆伴戏寄》《送李君锡学士使契丹吊慰》《送邵裔长洲主簿》《送薛公期比部归绛州展墓》《送次道学士知太平州因寄曾子固》《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扬州五题》《送江阴签判晁太祝》《送晁质夫太丞知深州》《送少卿知宣州》《送朱表臣职方提举运盐》《依韵和李君锡学士北使见寄》《送张山甫秘校归缑氏》《送江东转运杨少卿》《宣春宴谢篇李驸马请赋杂言》《送王乐道太丞》《送楚屯田知扶沟》《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观刘元忠小鬟舞》《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送王郎中知江阴》《送阎仲孚郎中南游山水》《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次韵和再拜》《送许当职方通判泉州》《送葛都官南归》《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项羽》《送陈郎中知和

:竺:兰竺兰竺!垄叁型__—_

州》《送薛十水部通判并州》《寄题西浴致仕张比部静居院四堂》《送洪秘校知太宁监》《送江西转运冯广渊学士》《依韵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杂言送当世待制知扬州》《送苏公佐屯田知单州》《王平甫惠画水卧屏》《送万州武宁段尉》《次韵黄介夫七十韵》《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送谢师直秘丞通判莫州兼寄张和叔》《送白秀才福州省亲》《送温州楚屯田》《送僧在巳归秀州》《送祖印大师显宗》《题译经院同文轩》《和江临几学士得雷殿直墨竹二轴》《永叔内翰见过》《韩子华内翰见过》《送董察推赴江宁》《次韵和司马君实同钱君倚二学士见过》《次韵和钱君倚同司马君实见过》《送阆州驻泊荆供奉》《江临几沈文通二学士见过》《送寿州司理张元舆》《吴长文紫微见过》《范景仁紫微见过亦谒不遇道上逢之》《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和江临几学士画鬼拔河篇》《送制置发运唐子方学士》《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和吴仲卿江临几二学士王景彝舍人秋兴》《送觉上人归湖州》《送闵郎中知池州》《和昊冲卿学士省中植菊》《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次韵任屯田感予飞内翰旧诗》《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送李师锡太博通判怀州》《送潘士方建昌》《次韵和吴仲庶舍人送德化郭尉》《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送王言秀才归建昌》《次韵和刘原甫游乐郊赠同游》《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九月晦日谒韩子华遂留邀江临几同饮是夕值其内宿不终席明日有诗予次其韵》《送王省副宝臣北使》《送李学士公达北使》《送祖择之学士北使》《送许璋监簿归泰州》《送棣州唐虞部》《金陵有关堂》《送张中乐屯田知永州》《阳武王安之寄石榴》《寄致仕余少卿》《和吴冲卿学士冬El私居事》《和吴冲卿藏菜》《依韵和王景彝学士紫宸仲冬早谒》《依韵和景彝谢予访其居》《哀石昌言舍人三首》《郑州王密谏漱玉斋》《书李学士河东转运》《次韵和吴仲庶苗蔡二君村墅闲居》《送良玉上人还昆山》《依韵和宋次道学士紫宸早谒》《和次道省中初直》《去年宋中道自治州以书令魏殊来谒予魏遂托主第后辞归予因中道兄次道有孔雀赋以送魏生》《依韵和宋中道见寄》《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和宋次道奠石昌言舍人》《和王景彝寄吕缙叔》《依韵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喜还朝》《依韵和答王安之因石榴诗见赠》《阳武王安之寄兔鱼》《依韵和王景彝对雪》《依韵和答永叔洗儿歌》

___I苎垄垦兰兰!竺查!:竺:

《重送祖择之北使》《题老人泉寄苏明允》《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观黄介夫寺丞所收丘潜画牛》《题嘉兴永乐院携李亭》《吴冲卿鼓契》《江临几寄羊靶》《周仲章都官示卷因以赠之》《次韵和酬裴寺丞喜子修书》《送赵虞部士宏知蜀州》《月蚀》《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次韵和杨乐道待制咏雪》《次韵和景彝闰腊二十五日省宿》《侄宰与外甥蔡驷下第东归》《次韵和永叔》《次韵和范景仁舍人对雪》

嘉{右四年(1059)己亥尧臣年五十八岁

尧臣在京,官都官员外郎,充国子监直讲、《唐书》编修官。

《六一诗话》:“圣俞晚官都官,一日会饮予家。刘原父戏之日:‘圣俞官必止此。’座客皆惊。原父日:‘昔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也。’圣俞颇不乐。未几,病卒。”

时与欧阳修、范镇、王畴、刘敞、江休复、韩绛、刘羲叟等过从唱和。

《宋史新编》:“刘羲叟字仲更,晋城人。欧阳修荐其学术……及修唐史,令专修律历、天文、五行志。……强论多识,尤长于星历术数……”

时有《韵语答欧阳内翰》诗,申论书法,谓:“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又谓:“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乃知爱其书,兼取为人优。……”尧臣亦工书法。

《太仓梯米集》:“得圣俞先生数帖及《姑苏园亭记》,看其楷法甚谨。”

《增书画谱》:“《四贤尺牍》一卷,司马君实、梅圣俞、王介甫、王晋卿并佳。”

吕夏卿以诗送酒,尧臣答以诗言:“君尝谓我性嗜酒,又复谓我耽于诗。一日不饮情颇恶,一日不吟无所为。”又有《诗癖》诗云:“人言诗癖胜钱癖,搜索肝脾过几春。囊橐亦嫌贫似旧,风骚有喜句常新。但将若意摩层宙,莫计终穷涉暮津。试看一生铜臭者,羡他登第亦何频。”

《宋史新编》:“吕夏卿字缙叔。晋江人,学长于史,又通谱学,创为世系诸表,于《新唐书》最有功云。”

欧阳阏尝从尧臣学,及归,尧臣以诗送之,有“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之语。

《独醒杂言》:“欧阳闻晦夫,桂林人。尝及圣俞学,及其归,以诗赠之。”又云:“后东坡谪南海,过合浦,始识晦夫,谈论累13,笑日:‘君年六十六,余虽少一,而白发苍颜,大略相似,困穷亦不相远,圣俞所谓凤例如此。天下皆言圣

:竺:圭竺兰竺竺垄墨型———_俞以诗穷,吾两人又穷于圣俞之诗,不亦大可笑乎!”

李觏、祖无择、唐介、韩维出京,尧臣各以诗送之。

《宋史新编》:“李觏字太伯,建昌人。俊辩能文章……嘉事占中,用国子监奏,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

《宋史新编》:“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少从孙明复、穆修学……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

著作如下:

《嘉秸己亥岁旦永叔内翰》

日》《次韵和景仁对雪》

事见寄》

翰》《次韵和吴冲卿岁暮有怀》《次韵和冲卿元《次韵三和景仁对雪》《次韵和永叔新岁书《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李廷老祠部寄荆柑子》《韵语答永叔内《送辛都官知鄂州》《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次韵和长文社日裸祀出城》《次韵和长文襟祀郊外见寄并呈韩子华》《送马行之都官》《和王景彝咏薜荔》《和江临几省中赏小桃》《长歌行》《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二首》《送滕士丞归苏州》《次韵和酬永叔》《次韵和江I临几送客回同过金明池》

《次韵和刘原甫紫微过予饮酒》《送汤延赏秀才下第归》《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答来上人春日即事》《送杨申职方通判信州》《送勾谌太丞通判颍,k11》《和永叔六篇》《缙叔以诗遗酒次其韵》《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次韵景彝春宴》《次韵和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唐书局后丛莽中得芸香一本》

盛开》《送李太伯归建昌》《嘲江翁还接篱》《次韵景彝阁后紫薇花《送林大年殿丞登第伴和州》《王知章尉

《次韵和永叔赠别择

《送张山甫武功簿》《送微上人归省

《送王巡检

《来上人归宣城

《送朱瑜河内》《送祖择之赴陕府》《中伏日永叔遗冰》之赴陕郊》天台》之定海》州》《送施绊秀才下第》《寄天台梵才上人》《送李信臣尉节县先归湖州》《谨赋》《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抄集近事刘敞》《始作燕子巾》兼柬太守孙学士》《送侯孝杰殿丞签判潞

《送王司徒定海监酒税》《送张子野知虢州先归湖州》《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户曹之广德军》《次韵和永叔原甫致斋集禧》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次韵和永叔夜闻风声有感》《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箪》《寄题朱表臣职方真州新园》《次韵和原甫阁下午寝晚

___塑垄垦兰堡!堡垒!:竺:

归见示》《三十二弟寺丞归宣城因寄太守孙学士》《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送宋郎中知商州》《六月晦日定力院同原父赋送伯镇景纯枢言三学士》《次韵和景彝省闱宿斋二首》《送刁景纯知会稽》《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次韵和景彝对月》《和景彝西阁独直》

《次韵景彝奉慈庙孟秋摄事二十韵》《次韵和景彝秋兴》《司徒陈公挽词二首》《秋思》《送叶都官赴蜀州停》《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八十八件》《送张君仪太祝签判奉宁军》《寄题阳武宰王安之庆丰亭》《北州人有致达头鱼于永叔者素未闻其名盖海鱼也分以为遗聊知异物耳因感而成咏》《送柳秘丞大名知录》《送何都官通判虔州》《秋雷》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和刘原甫白鹦鹉》《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九日永叔长文原甫景仁临几持国过饮》《送鲍都官钱塘通判》

《送通州通判刁国博》《吴资政挽词二首》《九月二十四日大风》

《二十五日雪》《送唐待制子方北使》《送刘元忠学士归陈州省亲》

《送陈贤良忠正军签判》《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送番禺杜杆主簿》《还刘瑾秘丞诗编》《送张殿丞吉甫知资阳》《丁端公北使》《张斯立遂州司理》《寄题哀贤亭》《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见访之什》《次韵和原甫陪永叔景仁圣徒饮余家题庭中枯菊之什》《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送李献甫寺丞知虹县先归金陵》《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次韵和永叔对雪十韵》《寄题刘仲叟泽州园亭》《送李灏秀才南归》

嘉{;占五年(1060)庚子尧臣五十九岁。

尧臣在京,官都官员外郎,充国子监直讲,修《新唐书》。

刁绎雷简夫等出京,各以诗送之。

时与欧阳修、王安石、刘敞等唱和。其《和欧阳永叔夜坐鼓琴》诗中言:“我尝抚卷叹,叹此孟氏书。此书有深意,仁义世久虚。公今乃有感,岂不在兹欤!”

《新唐书》成,未奏。(此据《欧志》。《退朝录》言:“六月成书……圣俞先一月余卒,诏官其一子。”盖据奏报言之。)

四月乙亥,得疾。

本集卷二十三各诗,均为本年作。四月癸未,卒。其病情,刘敞《祭梅圣俞文》中言之甚详:“乃者,临几(江

:竺:圭竺圭竺翌垄叁型—__—・休复)疾革,君往问之。退而过我,相对咨嗟。我视君色,异于他时。自为君诊,劝君从医。君虽我信,其中犹疑。明日大飨,四方来贺。奉觞上寿,戎客在座。百辟相趋,或敢私卧。赐食上前,谨惧已过。疾果大作,仆不能起。俗医控搏,以表为里,中涸外干,翕翕如毁。势一大跌,不能中止。俯仰晨夕,遂有生死。痛骇惊呼,曷云能已。”而司马光《和不疑(邵必)道中闻邻几圣俞长逝作诗哭之》中言:“圣俞食寒水,外以风邪兼。愚医暴下之,结樯病候添。慑慑气上走,不复容针砭。自言从良友(指江休复),地下心亦甘。”综合观之,盖以伤悼良友,兼冒风寒,因而致疾。复追于封建淫威,力疾与飨,又食寒水(即“赐食上前”之食物),而衰病之躯,不胜拜跪之苦,以致当庭而仆,又复误于庸医,遂致不起。欧阳修言“嘉祜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似病由疫疠,盖有所讳。

六月甲申,其子增载柩南归。

七月九日己未,欧阳修等公祭尧臣于汴京,欧阳修、刘敞各有祭文。欧《祭文》中追述平生离合之迹,终有“纪行琢辞,子宜予责;送终恤孤,则有众力。唯声与泪,独出予臆”。刘敞《祭文》除述尧臣病情(见前)外,并称尧臣“君之文学,信于友朋;君之孝友,乡党是称。仕不过庸,寿不百龄。一致于此,何其不平”。

时人哀挽之作甚众,兹就有关于事实或评论者节录于下①:

尧臣著述有《毛诗小体》及《唐载记》,已久佚。此外有:

《宛陵先生集》——

《四库总目提要》:“其诗初为谢景初所辑,仅十卷,欧阳修得其遗稿增并之,亦止十五卷(按欧撰《墓志》则言为四十卷),其增至五十九卷,又他文赋一卷者,未详何人所编。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即景初旧本全修为作序者,未详考修序文也。《通考》载正集六十卷,又有外集十卷。此本为明姜奇方所刊,卷数与《通考》合,惟无外集,只有补遗三篇,及赠答诗文、墓志一卷。亦不知何人所附。陈振孙谓外集多与正集复出,或后人删汰重复,故所录者止此耶?(按《外集》为宋元符二年宋绩臣所编,其自序言:“得全集于圣俞家……参考前集所不载者,古律歌诗共四百余篇……总为十卷。”宋编别集在绍兴十年汪伯彦重刊以前,所谓前集当指谢、欧旧本;汪伯彦所谓重刊疑指承谢、欧旧本而言,因疑六十卷之本,即在汪伯彦之时,《总目》谓《别集》已删,并人其中,是也。姜奇方刊本前有元刊本、正统间袁旭刊本,袁本为宋荦本亦即《四部备①编者注:此下稿本数页被撕去,不详是作者自删,抑或别人误毁,特作说明。

Il一竺垄兰±兰!竺查!:翌:要》本所自出,即无《补遗》、《附录》,元本亦同,因疑《补遗》、《附录》之附入,即在姜奇方刊书之时。)宋初诗文尚沿唐末五代之习,柳开、穆修欲变文体,王禹傅欲变诗体,皆力有未逮。欧阳修崛起为雄,力复古格。于时,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陈师道、黄庭坚皆尚未显,其佐修以变文体者尹洙,佐修以变诗体者则尧臣也。……尧臣诗旨趣古淡,知之者稀……惟欧阳修深赏之,邵博《闻见后录》乃载传闻之说,谓修忌尧臣出己上,每商榷其诗,多故删其最佳者,殊为诬谩。无论修万不至此,即尧臣亦非不辨白黑者,岂得失不自知耶?陆游《渭南集》有《梅宛陵别集序》日:“苏翰林多不可古人,唯和渊明及先生二家诗而已。”(按其序又言:“欧阳公平生自以为不能望先生,推为诗老。王荆公自以为《虎阁》诗不及先生《包鼎画虎》之作,又赋哭先生诗,推仰尤至,晚集古旬,独多取焉。”陆游又有《书宛陵集后》诗云:“突过元和作,巍然独立盟。诸家义皆堕,此老话方行。赵璧连城价,隋殊照乘明。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又《读宛陵先生诗》云:“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岂唯凡骨换,要是顶门开。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平生解牛手,余刃独恢恢。”)案苏轼《和陶诗》有传本,《和梅诗》则未闻,然游非妄语者,必原有而今佚之。是尧臣之诗,苏轼亦心折之矣。

又按《东轩笔录》载尧臣《书窜》一首,《词林纪事》载尧臣《苏幕遮》词一首,均在集外。尧臣词此首外,别未见他作,就此观之,其词亦甚工。刘熙载谓“少游(秦观)一生似专学此种”。

《孙子注》——

欧阳修撰《后序》言:“世所传孙武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嗥注,号三家注,余顷与撰四库书目,所见孙子注尤多……吾友圣俞……尝评武之书日:‘此战国相倾之说也,三代王者之师,司马九伐之法,武不及也。’然亦爱其文略而意深,其行师用兵,料敌制胜,亦皆有法。其言甚有次序,而注者汩之,或失其意,乃自为注,凡胶于偏见者皆抉去,傅以己意而发之,然后武之说不汩而明。吾知此书当与三家并传,而后世取其说者,往往于吾圣俞多焉。”今按通行本孙星衍辑《孙子十家注》即收有是注。

又有传为尧臣著述者两种。

《碧云瑕》——

《邵氏闻见后录》“疑此书实出于尧臣”,而《避暑录话》则谓“乃襄阳魏泰所为,嫁之圣俞”,《墨庄漫录》与之略同,《文献通考》引李焘说,亦以为魏泰嫁名;《清波杂志》“又疑真出于圣俞”,众说纷纭。今按传是书为尧臣所作,盖在王钰、邵博之时,即尧臣死后不久之时,可见相传已久;而疑为伪托,亦别无的

:竺:圭整兰竺!查苎型_———一据。推其致疑之故,不过以其中于“公卿多所毁讦,虽范文正亦不免”,固亦以为“其不逊如此,圣俞必不尔也”(《直斋书录解题》)。今按对公卿“不逊”,译为今语,即敢于揭露封建官僚,正尧臣“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之主张的具体体现,而欧阳修亦谓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可见所谓对公卿“不逊”,不特无损于尧臣,且符合于其主张。问题在于是否合于事实。按书中指斥以对文彦博为最激,而考之他书,事实相符(见前),可见并非诬讦。至于“范文正公亦不免”一点,按尧臣对范仲淹之看法与态度,前已论及。范仲淹在北宋士大夫中比较开明,这是事实,但毕竟是封建士大夫,岂便无可疵议?他早年以反对吕夷简知名,而晚年反与之交欢(见欧阳修所撰《范文正公神道碑》),结合苏舜钦所言(见前)来看,晚年因循保守,致负众望,亦为事实。大抵望之愈殷,责之愈切,即使言之较激,亦不过措词失当而已,不过以其中所记,有些与魏泰自著之书相同。同一时代之人,同一记事之书,所记相同,正当信以为实,岂能反疑为伪?如果魏泰有意诬讦,而又怕得罪其人或其后嗣,因而托名他人,如此,则又何必载于其自著之书中?既载于自著之书中,则托名他人动机何在?因此,疑为魏泰托名,既无的证亦不近情。至于叙事古拙,与尧臣其他散文风格相近。因此,当非出魏泰之手。

《续诗格金针》——

《郡斋读书志》:“……圣俞游庐山,宿西林,与僧希白论诗,因广乐天所述也。”《直斋书录解题》:“--(金针》大抵皆假托也。”《四部正讹》亦云:“诗话伪者尤众……乐天、圣俞二《金针》……尽假托也。”今按尧臣未尝至庐山,其为假托无疑。

梅尧臣年谱(续完)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吴孟复安徽文献研究集刊ANHUI WENXIAN YANJIU JIKAN2006,02(1)

1.编者注:此下原稿有与皇祐四年著作重复之《和李廷老家会饮》至《文惠师赠新笋》十六首诗,以事理推之,此处当为误衍,故删去,特作说明

2.编者注:此下稿本数页被撕去,不详是作者自删,抑或别人误毁,特作说明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hwxyjjk200601004.aspx

梅尧臣年谱(续完)

吴孟复遗著

皇祜元年(1049)己丑尧臣四十八岁。

正月,尧臣父卒于宣城。

二月,尧臣自陈州闻讣奔丧南归。

《梅氏世牒》载有本年二月赠谢氏为南阳县君、封刁氏为渤海县君敕文,其文首称尧臣为国子监直讲,其为伪造,极为明显。

在宣城居丧。

著作如下:

《明井》《杨公懿得颍人惠糟鲐分饷并遗杨叔恬》《和杨秘校得糟鲐》《眷雪》《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后复雪》《伐桑》《梦登天坛》《寒食日过荆山》《涡口得双鳜鱼怀永叔》《岁寒亭》《澄虚阁》《舟次泗上逢黄令因以诗送》《依韵和许发运游泗州草堂寺之什》《依韵和许发运真州东园新成》《闻进士贩茶》《梅雨》《鸟毁燕巢》《五月十三日大水》《送方进士游庐山》《读日者传答俞生》《隐静山怀贤师自持柏栽二十本种于会庆堂》《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九月十一日下昭亭舟中》《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将离宣城寄吴正仲》《汤珙秘校遗沉水管笔一枝》《舣舟昭亭送都官暂归钱塘》《依韵公择察推》《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诗六十篇因以为谢》《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送黄生》《别张景嵩》《别钟京》《江口遇刘虬曹赴鄂州寄张大卿》《送刘爹乙曹》《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寄李献甫》《行路难》《题姑苏豹隐堂》《雨还》《哭笑鸟》《山行冒雨至村家》《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夜坐》《八月十五夜有怀》《题吏隐堂》《咏严子陵》《与浔阳舍弟别》《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记岁》《种胡麻》《达观禅

:竺:圭竺查竺竺垄墨型—__I

师昙颖住隐静兰若或言自此猕猴散走不来颖尝哂日吾知是山枇杷为多始至也未实故其去将实也必群集后果然颖恶乎俗之好异恐传以为人惑欲予咏而播之》《颖公遗碧霄峰茗》《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冬至感怀》《冬至日得师厚宋次道中道书》《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依韵和达观禅师还山后见寄》《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古柳》《放鹊》《闻西山虎》《冻禽》《登乾明院碧鲜亭》《隐静遗枇杷》皇裙二年(1050)庚寅尧臣四十九岁。

居丧宣城。

四子坦生,小字龟儿。(此据《梅氏世牒》,疑误,当再考。)

著作如下:

《正月十五日五更梦中》《红梅》《寄文鉴大士》《海棠》《送余干李少府》《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晚坐北轩望昭亭山》《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至广教因寻古石盆寺》《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亢阳和欲行舟者》《黄莺》《送怀贤上人归隐静兼寄达观禅师》《送瑞竹长老归当涂因寄徐著作》《莺》《守宫》《夏园》《孔子庙震》《寄酬睦州晏殿丞》《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送阚令之潭州宁乡》《乾明院碧鲜亭》《得余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朝天行》《会胜院沃洲亭》《江南杂感》《依韵和达观禅师山中见寄》《送万谔昌秀才》《访石子涧外兄林亭》《和端式上人十咏》《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访施八评事》《赠陈无逸秀才》《题陈宰戏采亭》《永庆僧舍松风亭》《寄松林长老》《题松林院》《永州守王公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说万石亭也因为二百言以答愿当留咏》《潘乐二君对雪寄声似欲予赋适方知之走笔奉呈》《过永庆院》①

皇=i;占三年(1051)辛卯尧臣五十岁。

二月,离宣城赴汴京。僧达观送行,尧臣以诗答之:“今年辄五十,所向惟①编者注:此下原稿有与皇祜四年著作重复之《和李廷老家会饮》至《文惠师赠新笋》十六首诗,以事理推之,此处当为误衍,故删去,特作说明。

・——一竺垄垦兰堡!竺查!:竺:直诚。既不慕富贵,亦不防巧倾。宁为目前利,宁爱身后名。文史玩朝夕,操行蹈贤英。下不以激接,上不以意迎。众人欣立异,此心常自平……”

《南陵县志》:“达观,金山寺僧,住隐静寺,好吟咏。”

五月抵京。贫甚,常举家食粥,曾贷米于裴煜。

时与裴煜、王存、江休复、蔡襄、刘敞等过从唱和。

《宋史新编》:“王存字正仲,丹阳人。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登进士第,由簿、令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论事多不合。……”

《宋史新编》:“江休复字邻几,陈留人,自少强学博览,为文淳雅,尤善于诗。……”

弟正臣为南陵令,尧臣以诗送之。

《宁国府志》:“正臣字均平,嘉禧中知南陵,民多讼争田,乃立版图,正经界,吏民畏服,囹圊为空。迁朝奉郎、殿中丞。祠祀。”

九月,宋庠荐尧臣堪任馆职,“召试于学士院,中等”,得进士出身,改太常博士。(参《宋会要辑稿》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与《欧志》。)

《宋史・职官志》:“太常博士须以进士出身人充,无出身拜国予博士。”时尧臣已得出身,故循例改。

欧阳修《书简》:“承有出身之命,士大夫公议未厌,皆为圣俞嗟惋,独某不然……圣俞之卓卓于后世者,非以名位为轻重,取重于后世者,岂以此小得失哉?”

冬十月,唐介以劾张尧佐、文彦博而被贬,尧臣为作《书窜》诗。

《东轩笔录》:“张尧佐……侄女有宠于仁宗,册为修媛,尧佐遂骤迁擢,一Et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是时,御史唐介上书引天宝杨国忠为戒,不报;又与谏官包拯、吴奎等七人论列殿上。既而御史中丞留百官班,欲以廷争,卒夺尧佐宣徽、景灵两使……未几,尧佐复除宣徽使,知河阳……唐遂独争之,不能夺。仁宗谕日:‘差除自中书。’介遂极论宰相文彦博以灯笼锦媚贵妃而致位宰相,今又以宣徽使结尧佐,请逐彦博……仁宗大怒……遂贬春州副驾……改英州……尧臣作《书窜》诗……尧臣作此诗,不敢示人。及欧阳修为编其集,时有嫌避,又削去此诗,是以人少知者。”

刘挚《唐质肃神道碑》:“……劾宰相附会尧佐,……其言坚直,帝亟召二府至,示以疏,公面斥宰相:自惟有是事乎?君前毋得隐者!……遂贬……当此之时,天下士大夫识与不识,闻风叹慕,耸然有立志,往往作为文章,以颂其美。”(《忠肃集》)

:!:童竺兰竺竺垄墨型_——_

今以刘挚所言证之,知《东轩笔录》所记非妄,而《碧云骇》所记灯笼锦事亦为事实,且可见当时作诗者不止一人。文彦博之奸谀既为事实,尧臣又素主张“直辞鬼胆惧”,因此可信《书窜》诗实出尧臣之手。

著作如下:

《禁中瑞竹同本异茎》《依韵和集英殿秋宴》《啼禽》《汴堤莺》

《夜与邻几

《十一月

《送《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绍岩上人宁亲》《送许州知录王殿丞》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

张遂州》

州》

宋中道》《送周寺丞宰新郑》《送晏太祝之宣城监税》《慈氏院假山》持国归》《十月晦梦游嵩山明日访宋中道见次道寄宿岳寺》《送余郎中知郑州》《送张正臣赴泰州幕》

《暴雨》《和江临凡咏雪二十韵》《送胡都官知潮《月下怀裴如晦《依韵《赠袁大监》《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读月石屏诗》《芜湖阻风》和达观文鉴雨中见怀》

晦》《送渭州刘太保》《和宋中道喜至次用《贷米于如《送张著作器宰蕲其韵》《齐国大长公主挽词二首》《招隐堂寄题乐郎中》《送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

水》《和瘿杯》《太庙致斋答韩舍人简》《送张著作孟侯宰上元》

《送徐秘校庐州

《和原甫同邻几过

《廨《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僧鼓琴闽僧写真予解其诧》《依韵和裴如晦秋怀》《送张讽寺丞赴青州幕》监酒》《韩子华江南安抚》《周仲章通判润州》《赠陈孝子庸》《和江临几有菊无酒》《李端明宅花烛席上赋》

后木荚蓉》《伤骥》《五知堂》《弟著作宰南陵》相国寺净土院因观杨惠之塑吴道子画听越僧琴闽僧写宋贾二公真》《送李祠部知滑州》《送王正仲长官》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十月十八日》

步山二首》《陈丞相燕息园》《题三教圆通堂》《依韵扣普上人古琴见赠》《设脍示坐客》《杜挺之新《幽庙》《登瓜得和州将出京遗予薪刍豆》《江临几邀食馄饨学书漫成》《送鄞宰王殿丞》《金陵与张十二传师赏心亭饮》《江上遇雷雨》《阻风寄刁安国》《阻风秦淮令狐度支寄酒》

皇祜四年(1052)壬辰尧臣五十二岁。

尧臣在京,上辛祈谷,以太常博士为献官。又疑曾与《太常因革礼》纂修工作。

—IlI苎垄垦±兰!竺查!:翌:

按刘敞《哭圣俞》诗中有云“起草建礼衰可怜”,而李璧《跋太常因革礼》言:“先是欧阳公(修)同判太常寺,始建编修礼书之议,朝廷虽从其说,然犹重设局,就以命礼官。”两者参伍以求,疑尧臣曾与《太常因革礼》纂修工作。

旋监永济仓。尧臣诗有“予年四五十,庾寝水生肌”,又云“仲尼犹作吏,我辈勿辞劳”。

与蔡襄、江修复、刘敞、刘放、韩维等过从唱和。

去年,欧阳修约尧臣买田于颍州,至是,尧臣以诗答之,言:“我贫尚不给朝夕,焉得负郭置稻畦。……倘公他时买田宅,愿以藜杖从招携。吾儿诗书不足教,亦以助力于耕犁。”《旧谱》次皇桔二年,且疑竟有买田之事,实误。

范仲淹卒,尧臣以诗挽之,首言“文章与功业,有志不能成”,末言“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

《石林燕语》:“范文正始以献《百官图》讥切吕相夷简,坐贬饶州。梅圣俞时官旁郡,作《灵鸟赋》,公亦作赋以报之。及公秉政,圣俞久困,意公当援己,而漠然无意,所荐乃孙明复,李泰伯,圣俞有违言,遂作《灵鸟后赋》以责之……意其以西师无成功。世颇以圣俞为隘。”按《丞相》、《谕鸟》等诗亦作于庆历五年,即范仲淹罢政之时,当亦为范而作。然而尧臣并非望援干泽之人,其动机实非叶氏所云。今按苏舜钦《苏学士集》中有《上范参政书》,言范“人政府后,因循姑息”,誉望El隳,并言“若更畏缩循默,顾望而不为,则不惟图计渐隳,亦恐祸患及身”。舜钦乃范仲淹荐举之人,其言直切如此。用此知尧臣和而不同,微文见意,正其直谅之处,亦出爱国公心。至言“文章”、“功业”,有志未成,就范仲淹生平而言,不为失实。当时人习为阿谀,遂以直言为曲。如叶梦得所云,只以自形其陋。

司马光曾以诗投尧臣请益,诗言:“圣俞精为诗,坚重比白玉。至宝识之希,未必谐众目。应辰仰高风,跛耸自西蜀。平生未相识,歉歉不自足。薄由困京师,旅食只脱粟。得官当入秦,行李未结束。先求圣俞门,执贽请所欲。九衢季冬月……论诗久未出……归来面扬扬,气若饮梁肉。累累数十字,疏淡不盈幅。自谓获至珍,呼儿谨藏蓄。”司马光又有《圣俞惠诗复以二章为谢》:“我得圣俞诗,于身果何有?名字托简编,他年知不朽。”“我得圣俞诗,于家果何为?留为子孙宝,胜有千金珠。”(均见《司马温公集》)后两诗亦见《王荆公集》,玩其语意,当为司马光之作。

冬病,十一月中旬病愈,复人仓。著作如下:

:竺:一兰竺圭竺竺垄叁型-——I《愿嚏》《和司马学士上辛祀事出郊寄冯学士》《同蔡君谟江临几观宋中道书画》《上元夜雪有感》《上元雪》《送李才元学士知广安军》《送王推官宰上洛先归关中》《送信安张从事吉甫兼寄白使君》《送怀张从事仲宾》《和李廷老家会饮》《正月二十七日江I临几杜挺之刘原甫贡甫韩持国邀饮于定力院》《送宋中道朝陵仍于西都省亲》《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送晁殿丞郑州签判》《重送宋中道》《送泾川良原何鬲主簿》《依韵和永叔见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送知和州杜驾部》《送刘郎中知广德军》《送洛南周寺丞》《赋石昌言括苍石屏》《寄致仕张郎中》《送钱驾部知邛州》《文惠师赠新笋》《观何君宝画》《送任太博归省西都》《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观杨之美画》《李审言遗酒》《送邵郎中知潭州》《送杨叔恬应北京辟》《送洪州通判何太博先归新淦》《五月七日见卖瓠者》《和江,临几景德寺避暑》《送赵谏议知徐州》《送邵户曹随侍之长沙》《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章以哭之》《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依韵和石昌言学士求鼠须笔之什鼠须鼠尾者前遗君谟今以松管代赠》《邃隐堂》《读永叔所撰薛云卫碣》《和石昌言以蜀笺南笺答松管之什》《赤蚁辞送杨叔武广南招安》《走笔戏邵兴宗》《送李中舍袭之宰南郑》《送王察推缜之邓州》《戏酬高员外鲫鱼》《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依韵和达观禅师闻蝉》《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依韵和接花》《送石昌言学士》《书南事》《送关照邻都官还江南》《冯子都诗》《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采芡》《史氏南轩》《送河北转运使陈修撰学士》’《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送陆介夫学士通判泰州》《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州军》《依韵和秋夜对月》《和曹光道风拔三桧》《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五寸半其一王莽时金错刀长二寸半》《送嘉州监押曹供奉》《答仲源太傅八日遗酒》《送张生还和州》《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送韩文饶寺丞宰萧山》《蔡君谟示古大弩牙》《和刘原甫省中新菊》《依韵和仲源独夜饮》《寄题周敦美琨瑶洞》《许生南归》《得沙苑楹椁戏酬》《寄题杭州广公法喜堂》《题满公僧录西明轩》《寄题抚州戴秀才息心亭》《送临江军监酒李太博》《道损司门前日过访别且云计程二月到郡正看暗恶海棠颇见太守风味因为诗以送行》《送雪窦长老昙颍》《送襄邑知县杜君懿太博》《送晋原乔主簿》《十一月十三日病后始入仓》《闵尚书盗裤》《胡

ll_

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竺垄垦!堡!竺垄!:!::夫人挽歌》《裴直讲得润州通判周仲章成豉遗一小瓶》《赠裴直讲水梨二颗言太钞答吴柑三颗以为多走笔呈之》《送乐职方知泗州》《和《十二月十三日喜雪》《送刘职方知汾州》《十三日雷后晚过天汉桥堤上行》《送崔黄臣殿丞之任庐山》《十九日

《除夜

《依韵出曹门见水牛拽车》《吴太博遗柑子》《和普公赋东园十题》雪》《韩子华遗冰》《二十二日起居退闻宣三馆诸公观端莲》

吴冲卿秋虫》《陌上二女》《无悔》《吊瑞新和尚》《依韵和吴冲卿新葺南斋》《江临几迁居》《闻刁景纯侍女疟已》《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圆为饮》《永济仓书事》《依韵和磁守王几道屯田署夜怀寄》《依韵和孙侔雁荡二首》《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薛简肃夫人挽词四首》《送淮南提刑孙学士》《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送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

《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

郓州》《重送杨明叔》《送董傅秀才知汝阴》《送杨子充知资阳县》《寄岳州孙屯田》《送司马学士君实通判《大愚》《送陈殿丞知韶州》

皇枯五年(1053)癸巳尧臣五十二岁。

春、夏,尧臣在京,以太常博士监永济仓。

正月,会灵观火,尧臣赋诗托以天意示警,并言“不独洪水累尧德,尧仁未及流欢共”。所言“欢”、“共”未知何指。今按《宋大臣年表》,时同平章事为庞籍,参知政事为刘沆、梁适。《宋史新编》言庞籍为相“弗满人意”,《碧云驭》则言其“与文彦博为婚姻,遂得誉”,又言其“因贪而败”。《宋史新编》又记刘沆包庇张贵妃之母,与其它“挟私”事,其死后,“其家不敢请谥”,其人之行为可知。至梁适以“贪黩怙权”为马遵、吴中复所论,见于《宋史新编》。《宋史新编》复言其“不为清议所许”,《碧云驭》谓“梁适始与苏绅有奸邪之迹,时号‘草头木脚”’。以此推知,尧臣所言当为此数人而发。

时狄青平侬智高,因拜枢密使,尧臣赋《垂拱殿起居南捷》中言“因人成功喜受赏,亲戚便拟封侯王”,又作《闻密赐》,责其“宜先战士老与孩”。

按刘挚《忠肃集》亦载郭申锡论狄青“除枢密副使,赐第,官二子,恩过优”。可见尧臣所言乃当时公论。

六月,编次林逋《和靖先生诗集》,并为之序。秋,嫡母束氏卒于汴京。刘敞、裴煜等助以钱帛,乃克成礼,裴煜为撰墓志铭。尧臣诗中言,“小子虽不令,长养恩曷酬”,可见逝者为嫡母。冬,扶母柩南归。

:竺:兰竺兰竺!垄叁型—_・一

《江临几杂志》:“梅圣俞至竟陵,寄予诗日:‘独护慈母丧,泪与河流水。河水冬有竭,泪泉长立眸。’持国讥其作诗太早,余答以《蓼莪》及傅咸《赠王何二侍郎》。”

抵宣城后,吴正仲以诗赠尧臣,请以尧臣为师。尧臣赋诗答之,言:“我愚希六义,将使鬼神感。譬彼捕长鲸,区区出于詈。长天挂虹霓,踊跛不可揽。太华五千仞,妄学巨灵撼。”

按吴正仲名不见《宋史》,其人与其弟季野与王安石交甚密。《临川集》中酬赠之诗甚多。时官宣城。

著作如下:

《和吴冲卿元会》《元日》《依韵和仲源暮冬》《送韩子文寺丞通判瀛州》《十七日和原甫风花偶书》《贻妄怒》《十六日会灵火》《送潘司封知解州》《饮酒呈临几原甫》《寄谓州经略王龙图》《二十一日雪中赴宿怀临几原甫》《送永兴通判薛虞部》《送宣州签判马屯田兼寄知州邵司勋》《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二月四日雪》《答刘原甫》《闻语十方琏长老》《十一日垂拱殿起居闻南捷》《十五日雪三首》《闻密赐》《送卫真宰晏寺丞罢长安》《江临几馔鱿》《淘渠》《蓬生麻中》《卖鹿角鱼》《夜与原甫江家步归》《高阳关射亭》《京师逢卖梅花五首》《三月五日欲访宋中道遇雪而止》《观文丁右丞挽词二首》《廷老传沛语试作》《送胥平叔寺丞赴洛》《送婺州通判徐殿丞》《三月十日韩子华招饮归成》《送下第亲旧》《燕》《雨》《晴》《送胡公竦之金陵》《送裴虞部知信州》《送李推官之岳州》《和和之南斋画壁歌》《嫣妇》《送端式归漳州》《送黄殿丞通判润州》《楝花》《次韵和端式见赠》《杨公蕴之华亭宰》《端午前保之太傅遗水墨扇及酒》《送汝阴宰孙寺丞》《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新霜感》《过淮》《淮阴》《桫椤树》《就野人买兔》《使风船》《淮阴侯庙》《又平律一首》《入满浦》《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登泰山日观峰》《重过瓜步山》《发长芦江口》《龙女祠祈顺风》《西施》《金陵三首》《丫头石》《漫书》《闵冢》《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登采石山上广济寺》《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阻风宿大信口》《早发大信口》《黄池月下共酌得池字》《泊昭亭山下得亭字》《送盐官刘少府古贤》《太师杜相公篇章真草过人远甚而特奖后进流于咏言辄依韵和》《依韵和佥判都官昭亭

-_—_-苎垄垦±兰!竺查!!竺:

谢雨回广教见怀》《依韵和吴正仲屯田重台梅花诗》《读吴正仲重台梅花诗》《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正仲见赠依韵和答》《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至和元年(1054)甲午尧臣五十三岁j

在宣城居丧。间与僧文鉴、达观等及吴正仲、季野兄弟往还。曾至南陵游隐静山。王安石不过芜湖有寄吴正仲诗,尧臣依约和之,安石答诗有:“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能辱两雄。”

《宣城县志》:“文鉴继真禅师字希道,钱塘人。聪上人高弟,共诗,梅圣俞引与酬唱。门人景模集其遗诗,李常序日:‘澄淳雅赡,言肆旨远,非如刷句抉字花鸟云月之间。”’

时尧臣颇研读医药诸书,常为邻里农民治病,犹以家贫不能施给药物为歉。

杜衍见蔡襄手写尧臣诗,因赋诗寄尧臣,其诗有云:“欲使英词常润石,每逢佳句辄挥毫。清如韶漤谐音律,逸似鸾凤振羽毛。羲献有灵应怅望,当时不见此风骚。”(见《瀛奎律髓》)

《宋史新编》:“杜衍字世昌,山阴人……总发苦志笃学……甫七十,上表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虽家居,闻国事可忧,愀然若任其责者。雅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淡如也。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

著作如下:

《依韵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喜予往还》《依韵答达观禅师颖公》《题姑苏邵氏园居》《尝正仲所道拨醅》《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春雨》《春夜闻雨》《早春田行》《依韵和马都官春日忆西湖寄陆生》《送志来上人往姑苏谒元曹》《温成皇后挽词》《和真上人万松亭虎窥泉》《种碧映山红于新坟》《邵郎中姑苏园亭》《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哭谢公议学士》《依韵和王介甫兄弟舟次芜江怀寄吴正仲》《依韵和吴季野马上口占》《邵考功遗堂及鲎酱》《昨于发运马御使求海味马已归阕吴正仲忽分饷黄鱼鲎酱鲎子因成短韵》《正仲答云鲎酱乃是毛鱼耳走笔戏之》《春日东斋》《吴正仲遗新茶》《闲居》《依韵和季野见招》《依韵马都官宿县斋》《吴正仲见访回日暮必来晚膳因以解嘲》《昭亭潭上别弟》《梦后得宋中遗书》《送吴季

:!!:圭竺查竺竺垄苎型..-___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紫微君谟同在阁下食樱桃蔡云与君及此再食矣梦中感而有赋觉而录之》《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雨燕》《夏虫》《秋雨篇》《中秋月下怀永叔》《闻永叔出守同州寄之》《九日陪京东马殿院会叠嶂楼》《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宣城马御使酒阑一夕而西因以寄之御史尝留老马与予仆》《咏怀》《答仲雅上人遗草书并诗》《读吴季野芝草篇》《送吴季野》《吴季野话抚州潜心阁》《咏怀》《送毛秘校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鸭脚子》《八月十五日夜东轩》《送杨辩青州司理》《隐静山访怀贤上人不遇》《游隐静山》《路咏》《书席语送马御使》《送李南玉》《代书寄鸭脚子于都下亲友》《秋日家居》《昭亭别施度支》《潘歙县话庐山》《秋日村行》《吴正仲遗蛤蜊》《送潘歙州》《马都官行之惠黄柑荔枝醋壶》《前以柑子诗酬行之既食乃绿桔也顷年襄阳人遗柑子辨是绿桔今反自笑之》《新安潘侯将行约游山门寺予以泞淖遂止因为诗以见怀》《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歙州》《避为师依韵答李献甫》《送李逢原》《重送李逢原归苏州》《黄国博遗银鱼干二百枚》《三和寄潘歙州》《送天台李令庭芝》《十一月十二日赛昭亭神》《依韵和吴正仲冬至》《施君挽歌》《杜和州寄醅吴正仲云家有海鲜约予携往就酌逡巡又云幕中有会且罢此饮》《依韵答吴正仲罢饮》《送王荣献奉职》《读毛秘校新诗》《送允从上人还庐山》《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和正仲再和罢饮》《和韵三和戏示》《喜雪应祈呈权郡通判》《依韵四和正仲》《雪》

至和二年(1055)乙未尧臣五十四岁。

春夏在宣城居丧。

郭祥正来谒。郭时方弱冠,尧臣一见大喜,许为“太白后身”,祥正由是知名。

《宋史新编》:“郭祥正字功甫,当涂人。少有诗声。梅尧臣叹日:‘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

刘挚《忠肃集・还郭祥正诗卷》:“当时弱冠人未识,知音第一惟梅翁。”欧阳修以诗寄尧臣,尧臣答之,有“文章制作比善塑”等语。

秋,自宣城北行入汴。金陵江上,曾巩求见,以风利不果,至扬州始相见。在扬州度岁。黄莘以诗卷求教。《刘忠肃集・黄君墓志铭》:“黄莘字任道,福建蒲城人……调扬州天长尉

_I一堡垄垦!堡!竺查!:竺:……性谅直,勇于为义。”

著作如下:

《依韵和正仲赋扬兵部吴兴五题》《依韵和行之都官芭蕉诗》《促织》《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送宁国军宰崔寺丞移临安》《辩疑赠献甫》《盗儒》《宣城宰郭仲文遗林擒》《自和》《送王克宪奉职之彭泽》《寄潘歙'kJl伯恭》《再寄歙州潘伯恭》《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依韵酬永叔再示》《池州萧相楼》《杂兴》《梦后寄欧阳永叔》《送王著作赴西京寿安》《答了素上人用其韵》《送通判黄国博入浙》《乌啄枣》《真上人因送毛令伤足复伤冷》《潘歙州怪予遂行与黄君同路黄先游浙矣依韵酬寄》《潘歙州寄纸三百番石砚一枚》《八月七日始见白髭一茎》《送僧了素游庐山》《依韵和郭祥正秘校遇雨宿昭亭见怀》《采石月寄赠郭功甫》《依韵和郭秘校苦寒》《依韵和郭秘校昭亭山偶作》《送郭功甫还青山》《送邓生》《送才上人还雪窦寄达观禅师》《乐掾自淮南回示新诗》《苏州曹琰虞部浩然堂》《红梅篇》《依韵和吴正仲闻重梅已开见招》《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秦州》《吴正仲求红梅接头》《初闻蛙》《百舌》《万表臣报山旁有重梅花叶又繁诸君往观之》《去腊隐静山僧寄榧树子十二本柏树子十四本种于新坟》《补题东都善惠禅师斋》《送万殿丞虔州安远军》《野望》《泛溪》《春阴》《新燕》《梨花》《新笋》《海棠》《二月七日吴正仲遗活蟹》《老马》《自咏》《鹦鹉》《晓》《朝二首》《宣州杂诗二十首》《打鸭》《暝》《夜》《东溪》《吕太监饷鲎鱼十尾》《香炉》《茶磨二首》《送白珙秀才》《送闾丘殿丞》《献甫过》《寄维扬许待制》《紫薇亭》《闻临淄公薨》《吴正仲遗二物咏之》《依韵和宣城张主簿见赠》《送吴正仲婺悴归溪待阙》《再送正仲》《铁獭》《送回上人》《送徐绛秘校罢泾尉而归》《志来上人寄荼蘑花并压砖茶有感》《闻莺》《杜鹃》《依韵和李察推留别》《送李节推挈内归宁池阳并李察推往南康军嫁妹二君同行》《新开坟路》《送邹秀才游浙》《四月三日张十遗牡丹二朵》《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李献甫于南海魏侍郎得椰子见遗》《时鱼》《乌贼鱼》《依韵和行之枇杷》《送红梅行之有诗依其韵和》《送王宗望罢宣城尉归京》《寄题南陵息亭蕖阁》《读问月》《五月

:竺:圭竺查竺竺垄叁型____

十日雨中饮》《次韵和吴季野游山寺登望文脊山》《五月十七日四鼓梦与孺人在宫庭谢恩至尊令小黄门宣谕日今日社与卿喜此佳辰便可作诗进来枕上口占》《依韵和吴季野题岳上人澄心亭》《次韵和马都官宛溪浮桥》《寄隐静山怀贤长老》《次韵和马都官苦热》《历阳过杜挺之遂约同入汴》《和胡公疏送屿师移居宝光寺》《胡公疏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逢曾子固》《真州东园》《行吟》《僧子思以卷来见》《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柱杖》《遇画工来嵩》《省符上人》《沈学士景休知真州》《遥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读黄莘秘校卷》

嘉裙元年(1056)丙申尧臣五十五岁。

正月,客扬州。宣阗、萧渊、邵必等以诗请教者甚众,尧臣分别以诗答之,评其优缺点,指示方向,诲人不倦。后人有疑尧臣对后进要求过严,其实正尧臣爱护后进之处。其中有可见尧臣论诗歌宗旨者,如“文章父子不相似,君今平易祖袭那”,“汲井欲到深,磨镜欲尽尘。寒铜与清泉,光洁靡故新”,“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召南》有遗风,源流或未殚。……复想李杜韩。愿执戈与戟,生死事将坛”。

宣阗、萧渊事迹待考。

《宋史新编》:“邵必字不疑,第进士,为上元主簿。国子监立石经,必善篆隶。召充直讲,选为《唐书》编修官,必以史出众手,非古人撰述之体,辞不就。历提点淮南刑狱……知成都,道卒。”

王安国(安石之弟)以诗寄尧臣,尧臣以诗答之,中言:“谢公(绛)唱西都,予与欧(阳修)、尹(洙)观。乃复元和盛,一变谁为难。”并称许其兄弟“挺拔尤坚完”。

《宋史新编》:王安国,安石、“安礼弟也。年十二,以文章名。数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

由扬州北行,至泗州阻浅,王安国来见。

秋初,至汴京。就居城东赚河旁。

时与欧阳修、李复圭、刁约、裴煜、沈遘、谢景初、谢景温,陆经、王洙、王安石、韩绛等相过从唱和。

《宋史新编》:“复圭字审言。……临事敏决,称健吏……为王安石所知。”王安石《内翰沈公墓志铭》:“遘字文通,世为杭州钱塘人……平居不常视书,而文辞敏丽可喜。强记精识,长于议论,世所谓老师宿学无所不读通于世

—___・兰苎垦±堂!竺查!:竺:务者,皆莫能屈也……与人甚简……为政号为严明……于善良贫弱,抚恤之尤至……”

《类苑》:“陆经,庆历间为馆职……既而得罪,嘉j;占初,乃复馆职。”《续东轩笔录》:“欧阳文忠(修)……亦与人作志铭,必先约令陆子履书……由是子履书名益盛。”

翰林学士赵概与欧阳修等奏称:“太常博士梅尧臣性纯行方,乐道守节,辞学优赡,经术通明,长于歌诗,得风雅之正。虽知名当时,而不能自达。窃见国子直讲现缺二员,尧臣年资皆应选格。欲望依孙复例,以补直讲之员,必能论述经言,教导学者,使与国子诸生歌咏圣化于庠序,以副朝廷育才之美。”(见《欧阳文忠集》)乃得国子监直讲。

《宋史新编》:“赵概字叔平,虞城人。少笃学,器识宏远,为一时名辈推许……人为翰林学士……”

时苏洵挈其子轼、辙人京。时轼、辙年甚少,世未有知之者,尧臣独称之。后为洵作老人泉诗,中有“家有雏凤凰”之语。(见《东坡题跋》)又其后,洵归蜀,召试不至,独以书致尧臣述志。(见《嘉事占集》)可见洵为尧臣交好之情。世所谓“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六人自欧阳修以至苏辙皆与尧臣有渊源,尧臣对他们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尧臣奏所撰《唐载记》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谬”,乃命与修《新唐书》。

按钱大听《修唐书史臣表》载尧臣以太常博士充《唐书》编修官,虽系在上年,而又注日“不详年月”,今以《欧志》修《唐书》次于得国子监直讲之后,故系此。

尧臣在馆分修《百官志》、《方镇表》。(见《退朝录》,《永乐大典》引《锦绣万花谷》亦同)

。《归田录》:“梅尧臣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日:‘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其妻对日:‘君于仕官,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著作如下:

《赠许待制岁旦生日》《答宣阗司理》《答鹅湖长老绍元示太玄图》《新韵曾子进早春》《依韵和马都官齐少卿唱和》《赠江宁王高士》《答萧渊少府卷》《答孙直言都官卷》《依韵王司封宝臣答卷》《高士王君归建业》《吕寺丞家膳》《赵秘校见访》《答张令卷》《依韵

:竺:圭竺查竺至垄叁型———_・

答泰州王道粹学士见寄》《依韵和孙浦二都官展墓由大明精舍而归》《张圣民席上听张令弹琴》《走笔送王琪》《宣司理饷蒸鹅》《依韵和许待制春雪》《送广西提刑潘比部》《大明寺平山堂》《依韵和王平甫见寄》《依韵和丁元珍见寄》《泰州王学士寄车螯蛤蜊》《张圣民席上赋红梅》《平山堂杂言》《自感》《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依韵和试笔偶书》《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依韵和许待制后园宴宾》《依韵和许待制偶书》《闺思》《代书寄王道粹学士》《依韵和许待制病起偶书》《依韵和新栽竹》《依韵和戏题》《依韵和春日偶书》《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依韵和春日见示》《依韵和偶书相留》《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送宁乡令张沆》《依许待制送行诗韵咏燕以寄》《依韵和酬邵不疑见答》《赠张伯益》《依韵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观画听琴之会》《依韵和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独酌偶作》《答杜挺之遗鳅鱼干》《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古画》《先至山阳怀杜挺之》《绝句五首》《淮南转运君锡示卷》《观王氏书》《书二客论呈李君锡学士》《留别李君锡学士》《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淮阴侯》《闰三月八日淮上遇风杜挺之先至洪泽遣人来迎》《宿洪泽》《泗州郡圃四照堂》《泗守朱表臣都官创北园》《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泗州观唐氏书》《同朱表臣及诸君游樊氏园》《七里湾得朱表臣寄千叶楼子髻子芍药》《并日得朱表臣酪及樱桃》《阻浅挺之平甫来饮》《依韵和表臣奎野亭》《依韵和表臣先春亭》《和表臣河南庾署西轩》《依韵和表臣见赠》《依韵和表臣闻与挺之宣叔平甫饮》《表臣惠蜀笺偕玉砚池》《表臣以阻水见勉次其韵》《闻宣叔挺之围棋》《五倩篇》《释闷》《释滞》《依韵和表臣忆游竹园山寺》《依韵和挺之晨起见寄》《李宣叔秘丞遗川笺及粉纸二轴》《钱志道推官遗纱帽》《次韵和表臣惠符离去岁重酝酒时与杜挺之李宣叔王平甫饮于阻水仍有笋酱之遗》《表臣斋中阅画而饮》《寄送许待制知越州》《依韵和王司封离白沙途中感怀》《将赴表臣会呈杜挺之》《醉中和王平甫》《将解舟走笔呈表臣》《答再和》《非意篇呈表臣》《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依韵答宣叔行舟相隔见寄》《力漕篇呈发运王司封宝臣》《四月十三日唐店寄钱推官》《徒步访李宣叔宣叔有诗依韵答》《答高判官知唐君夜饮》《依韵和刘原甫舍人赴扬州途次赠予翩翩河中船》《闻禽》《表臣都官至十三里店》《泊徐城寄杜挺之

__・__堡垒垦!兰!竺查!:竺:

王平甫》《至第四铺二首》《倡妪叹》《过青阳驿使风》《蝇》《蝉》《莺》《鸡》《鹤》《挑灯杖》《蛙》《鸠》《蚊》《鹿》《犬》《豕》《蛟》《兔》《鱼》《龟》《虾》《至灵璧镇于许供奉出得杜挺之书及诗》《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午日三首》《晚得菖蒲》《祭猫》《依韵和酬太师杜相公》《依韵答僧圆觉早梅》《雍丘遇雨》《庙子湾下作》《留侯庙下作》《高车再过谢永叔内翰》《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沈文通谢师厚师直开宝塔院》《送周仲章都官通判湖州》《依韵答吴安勖太祝》《吴冲卿士以王平甫言淮甸会予久未至冲卿与平甫作诗见寄答之》《寄题绛守园池》《陆子履见过》《重送周都官》《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和吴冲卿学士石屏》《永叔赠绢二十匹》《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依韵奉和永叔社日》《社日饮永叔家》《八月十三日观长星》《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吊仲源》《送梁学士知襄州》《送薛氏妇归绛州》《送刘继邺秀才归当涂》《送裴如晦宰吴江》《送抚州通判袁世弼寺丞》《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依韵和宋中道观八月二十八日车驾朝谒景灵宫》《度支苏才翁挽词三首》《重送袁世弼》《留题景德寺吉祥讲僧》《阁门水》《朝堂宿斋》《送杜挺之郎中知虔州》《送吴辩叔知巩县》《当世家观画》《送韩签判玉汝还南京》《桃花源诗》《永叔席上分韵送裴如晦》《永叔白兔》《直宿广文舍下》《送宋中道太博伴广平》《送宋端明知成都》《戏作嫦娥责》《送李泾州审言》《送刁景纯学士使北》《送马仲途司谏使北》《重赋白兔》《王祁公北园》《观杨之关盘车图》《寄许越州》《永叔请赋车螯》《寄题郢州白雪楼》《和永叔答刘原甫游平山堂寄》《平山堂留题》《答张子卿秀才》《江临几学士寄酥梨》《答刘原甫寄糟姜》《铜雀砚》《欧阳永叔王原叔二翰林韩子华吴长文二舍人同过敝庐值出不及见》《元忠示胡人下程图》《送李大保知仪州》《刘元忠遗金桔》《王原叔内输宅观山水图》《送廖倚归衡山》

嘉{;占二年(1057)丁酉尧臣五十六岁。

在京,以屯田员外郎充《唐书》编修官及国子监直讲。

按《集古录》后附尧臣等嘉{;占三年题记,尧臣阶系屯田员外郎。而上年赵概等奏荐尧臣时尚称太常博士。以是推之,尧臣由太常博士迁屯田,当在本年。

:丝:竺竺兰竺翌垄苎型————一

《宋史职官表》:“太常博士转屯田员外郎。”正月,欧阳修等权知贡举,尧臣充点检试卷官。(《宋会要辑稿》)

《石林燕语》:“至和、嘉裙间,场屋举子为文奇涩,读或不能句读。(《拊掌录》载:“欧公主文,试《贵老近于亲赋》,有进士旬日:‘睹兹黄老之状,类我严君之容。’时哄堂大笑。”)欧公欲力革其弊,既知贡举,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时范景仁(镇)、王禹玉(硅)、梅公仪(挚)等同事,而梅圣俞为参详官。未引试前,唱酬诗极多……是榜得苏子瞻为第二人,而子由、曾子固皆在选,亦不可谓不得人矣。”

《老学庵笔记》:“东坡先生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云:‘皋陶日杀之三,尧日宥之三。’梅圣俞为小试官,得之,以示欧公,公日:‘此出何书?’圣俞日:‘何须出处。’公以为皆偶忘之,然亦大称叹。初欲以为魁,终以此不果。及揭榜,见东坡姓名,始谓圣俞日:‘此子必有可据,更恨吾辈不可记耳。’及谒谢,首问之,东坡率对日:‘何须出处。’乃与圣俞语合,公赏其豪迈,太息不已。”

苏轼《上梅直讲书》:“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也……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乐乎斯道也……”《东坡题跋》:“梅二丈长身秀眉,大耳红颊,饮酒过百盏,辄正坐高拱,此其醉也。”

《宋史新编》:“王硅字禹玉,成都人。弱冠奇警,出语惊人。举进士甲科,历翰林学士……欧阳修叹日:‘真学士也。”’

《宋史新编》:“梅挚字公仪,成都人。性淳静,不为矫厉之行,政迹如其为人。喜为诗,多警句。”

吴奎以诗请益,尧臣赋诗答之,有日:“诗教始《二南》,皆善圣贤迹。后世竞剪裁,破碎随刀尺。我辈强追仿,画龙成蜥蜴。有唐文最盛,韩伏甫与白。甫白无不包,甄陶咸所索。”

《宋史新编》:“吴奎字长文,潍州人。于书无所不读……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喜奖廉善……”

王安石出守常州,尧臣赋诗送之,既为守郡得人,预喜民之将苏,并勉以“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曾巩、苏轼南归,尧臣以诗送之。

王安石自常州寄书,问尧臣所撰《毛诗小传》已成几何,尧臣答以诗,言才注至《葛履》章。尧臣之《毛诗小传》当成于此后一二年。

——一堑垄垦兰兰!竺查!:!!:

孙复、王洙卒,尧臣各以诗哭之。

《宋史新编》:“孙复字明复,平阳人。……退居泰山,著《尊王发微》十二篇……除国子监直讲……”

著作如下:

《送吴长文舍人诗卷》《和正月六El沈文通学士遗温柑》《史供奉群鹤》《雪窦达观禅师见寄依韵答》《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三首》《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上元从主人登尚书省东楼》《自和》《又和》《和公仪龙图戏勉》《再和公仪龙图》《放鹑》《莫登楼》《莫饮酒》《依韵和永叔劝饮酒莫吟诗杂言》《和永叔内翰》《和公仪龙图忆小鹤》《和永叔内翰思白兔答忆鹤杂言》《和永叔内翰戏答》《二月五日雪》《和公仪龙图小桃花》《感李花》《琴高鱼和公仪》《尝茶和公仪》《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较艺和王禹玉内翰》《再和》《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较艺赠永叔和禹玉》《戏答持烛之句依韵和永叔》《重答和永叔》《又依韵》《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二首》《春雨呈主文》《谢鹇和公仪》《较艺将毕和禹玉》《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书事和韩子华舍人》《明经试大义多不通有感依韵和范景仁舍人》《出省有日书事和永叔》《定号依韵和禹玉》《寄桂州张谏议和永叔》《观张中乐书大字》《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上马和公仪》《太师杜公挽词五首》《送方云秀才下第》《送张待制知越州》《送甥蔡驷下第还广平》《送唐紫微知苏台》《韩持国遗洛笋》《莱宣遗酒》《送王正卿寺丞赴睢阳幕》《题玉汝遗油》《王几道罢磁州遗澄泥古瓦二砚》《送咸阳主簿王秘校》《和楚屯田同曾予固陆子履观予堂前石榴花》《送史供奉汴口都大》《吕晋叔著作遗新茶》《送毕甥之临邛主簿杂言》《依韵和公仪龙图招诸公观舞及画三首》《送王介甫知毗陵》《送曾子固苏轼》《送建州通判沈太博》《送王平甫拟离骚》《送僧游庐山》《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送僧惠思》《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苏明允木山》《哀国子黄助教》《沅江李氏书堂》《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读黄节推卷》《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送余少卿知睦州》《夜直广文有感寄曾子固》《重送曾子固》《寄题沈比部江州齐云楼》《云间月》《依韵和梅龙图观小录》《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依韵阎中孚职方暴雨幸凉》《爱月》《吕缙叔云永嘉僧希用隐居能谈史汉书讲说

:竺:圭竺苎竺竺查苎型・・_・・邀余寄之》《依韵和王景彝马上忽见槐花》《送家静寺丞知洛南》《和王景彝省中咏孤竹》《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陆子履示秦篆宝》《王屋高送王屋知县孙秘丞》《听文都知吹箫》《杂言送王

《七夕永叔内

《送陆无咎及第后授江都尉先归建昌》翰遗郑州新酒言值内直不暇相邀》怀见寄二章》《文豹篇赠黄介夫》

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昌言三舍人见访》《依韵和王景彝忆秋》《依韵和永叔久在病告近方赴直道《送韩钦圣学士京西提刑》《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韩子华吴长文石《送吉老学士两浙提刑》《永叔内翰见访》《送石

《送润州通判李屯田》

《寄题知仪州太保蒲中书斋》《哭孙明复殿丞三首》《程文简公挽词三首》《送李殿丞通判蜀州》《八月十夜广文直闻永叔内当》《和公仪昌言舍人还蜀拜扫》《送刘元忠学士还南京》龙图新居栽竹二首》《赠京西陈郎中》《送董著作知北海县》《送王微之学士知池州》《读永叔集古录目》《依韵和永叔秋日东城郊行》《送王景彝学士使虏》《哭王几道职方三首》《依韵和杨直讲九日有

《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送公仪龙图知杭州》《和杨直讲夹竹花图》《送李瑞明知河中府》《依韵和永叔内翰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感》开偶书见寄》《依韵和丁学士陪诸公城东饮》

别》

亲》

北》

州书》《依韵和池州王微之访《观韩玉汝胡《寄题资州钱固秀才道胜堂》《依韵和永叔戏作》《送黄国博知抚州》人贡奉图》《送韩文饶赞善宰河南》《送孙隐之都官通判秀州》《送刁秘校授涟水主簿归四明省《送吴仲庶殿院使北》《送吕冲之司谏使《得王介甫常《依韵和王平甫见寄》《司马君实遗甘草杖》《得雷太简殿丞》《雷太简遗蜀鞭》《自雷太简自制蒙顶茶》《送吕寺丞希彦邪州佥判》《送施司封福建提刑》《江临几暂来相见去后戏寄》《送徐无党归婺州》《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扬州刘原甫舍人》《和韩钦圣学士裹阳闻喜亭》《许仲途屯田以新诗见访》《答祖择之惠黄雀鲜》《览显忠上人诗》《依韵和吴长文舍人对雪怀永叔内翰》《送王岩夫秘校通判滑州》《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嘉裙三年(1058)戊戌尧臣五十七岁。

尧臣在京,官屯田员外郎,充国子监直讲,《唐书》编修官。

尧臣在京,足迹“不登权门”,时欧阳修官京兆尹,虽其家亦不愿往,欧阳修乃往梅家访晤。尧臣赋诗言:“固非傲不往,心实厌扰扰。”时江休复、沈遘、

・——・一竺垒垦!堡!竺垄!:竺:吴中复、何郯等亦常来访晤。

《宋史新编》:“吴中复字仲庶,永兴人……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至龙图阁直学士……克举厥职……”

《宋史新编》:“何郯字圣从,成都人……遍历三院,有直声。”

司马光与钱公辅尝同访尧臣,司马光赋诗言:“近指圣俞居,安得不往觌。一室静萧然,昏碑罗古壁。叩阶读新诗,迷暗得指摘。”

《宋史新编》:“钱公辅字君倚,武进人。少从胡翼之学,中进士甲科,历知制诰……”

郭祥正来京,旋出为德化尉,尧臣以诗送之。

时与王畴及宋敏求兄弟亦有唱和。

《宋史新编》:“王畴字景彝……性介特,厉风操,喜言朝廷事……吏治审密,文辞严丽。”

冬,将精于太庙,御史中丞韩绛言:“天子且亲祠,当更制乐章,惟梅某为宜。”不报。献袷祭诗,有诏奖谕。

欧阳修《赐屯田员外郎国子监直讲梅尧臣奖谕敕诏》:“……汝行懿而粹,学优而纯,以诗自名,为众所服,矧乃咏祖宗之功德,述礼乐之声容,宜被朱弦,以荐清庙,载披来献,深用叹嘉!”

进都官员外郎。以郊祀进官,乃系常例。

著作如下:

《元日阁门拜表遇雪呈永叔》《王乐道太丞立春早朝》《上元夕有怀韩子华阁老》《钱君倚学士日本刀》《依韵和杭州梅龙图入淮见寄》《送周直孺秘校和州都曹》《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k11》《依韵和永叔都亭馆伴戏寄》《送李君锡学士使契丹吊慰》《送邵裔长洲主簿》《送薛公期比部归绛州展墓》《送次道学士知太平州因寄曾子固》《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扬州五题》《送江阴签判晁太祝》《送晁质夫太丞知深州》《送少卿知宣州》《送朱表臣职方提举运盐》《依韵和李君锡学士北使见寄》《送张山甫秘校归缑氏》《送江东转运杨少卿》《宣春宴谢篇李驸马请赋杂言》《送王乐道太丞》《送楚屯田知扶沟》《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观刘元忠小鬟舞》《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送王郎中知江阴》《送阎仲孚郎中南游山水》《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次韵和再拜》《送许当职方通判泉州》《送葛都官南归》《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项羽》《送陈郎中知和

:竺:兰竺兰竺!垄叁型__—_

州》《送薛十水部通判并州》《寄题西浴致仕张比部静居院四堂》《送洪秘校知太宁监》《送江西转运冯广渊学士》《依韵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杂言送当世待制知扬州》《送苏公佐屯田知单州》《王平甫惠画水卧屏》《送万州武宁段尉》《次韵黄介夫七十韵》《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送谢师直秘丞通判莫州兼寄张和叔》《送白秀才福州省亲》《送温州楚屯田》《送僧在巳归秀州》《送祖印大师显宗》《题译经院同文轩》《和江临几学士得雷殿直墨竹二轴》《永叔内翰见过》《韩子华内翰见过》《送董察推赴江宁》《次韵和司马君实同钱君倚二学士见过》《次韵和钱君倚同司马君实见过》《送阆州驻泊荆供奉》《江临几沈文通二学士见过》《送寿州司理张元舆》《吴长文紫微见过》《范景仁紫微见过亦谒不遇道上逢之》《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和江临几学士画鬼拔河篇》《送制置发运唐子方学士》《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和吴仲卿江临几二学士王景彝舍人秋兴》《送觉上人归湖州》《送闵郎中知池州》《和昊冲卿学士省中植菊》《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次韵任屯田感予飞内翰旧诗》《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送李师锡太博通判怀州》《送潘士方建昌》《次韵和吴仲庶舍人送德化郭尉》《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送王言秀才归建昌》《次韵和刘原甫游乐郊赠同游》《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九月晦日谒韩子华遂留邀江临几同饮是夕值其内宿不终席明日有诗予次其韵》《送王省副宝臣北使》《送李学士公达北使》《送祖择之学士北使》《送许璋监簿归泰州》《送棣州唐虞部》《金陵有关堂》《送张中乐屯田知永州》《阳武王安之寄石榴》《寄致仕余少卿》《和吴冲卿学士冬El私居事》《和吴冲卿藏菜》《依韵和王景彝学士紫宸仲冬早谒》《依韵和景彝谢予访其居》《哀石昌言舍人三首》《郑州王密谏漱玉斋》《书李学士河东转运》《次韵和吴仲庶苗蔡二君村墅闲居》《送良玉上人还昆山》《依韵和宋次道学士紫宸早谒》《和次道省中初直》《去年宋中道自治州以书令魏殊来谒予魏遂托主第后辞归予因中道兄次道有孔雀赋以送魏生》《依韵和宋中道见寄》《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和宋次道奠石昌言舍人》《和王景彝寄吕缙叔》《依韵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喜还朝》《依韵和答王安之因石榴诗见赠》《阳武王安之寄兔鱼》《依韵和王景彝对雪》《依韵和答永叔洗儿歌》

___I苎垄垦兰兰!竺查!:竺:

《重送祖择之北使》《题老人泉寄苏明允》《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观黄介夫寺丞所收丘潜画牛》《题嘉兴永乐院携李亭》《吴冲卿鼓契》《江临几寄羊靶》《周仲章都官示卷因以赠之》《次韵和酬裴寺丞喜子修书》《送赵虞部士宏知蜀州》《月蚀》《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次韵和杨乐道待制咏雪》《次韵和景彝闰腊二十五日省宿》《侄宰与外甥蔡驷下第东归》《次韵和永叔》《次韵和范景仁舍人对雪》

嘉{右四年(1059)己亥尧臣年五十八岁

尧臣在京,官都官员外郎,充国子监直讲、《唐书》编修官。

《六一诗话》:“圣俞晚官都官,一日会饮予家。刘原父戏之日:‘圣俞官必止此。’座客皆惊。原父日:‘昔有郑都官,今有梅都官也。’圣俞颇不乐。未几,病卒。”

时与欧阳修、范镇、王畴、刘敞、江休复、韩绛、刘羲叟等过从唱和。

《宋史新编》:“刘羲叟字仲更,晋城人。欧阳修荐其学术……及修唐史,令专修律历、天文、五行志。……强论多识,尤长于星历术数……”

时有《韵语答欧阳内翰》诗,申论书法,谓:“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又谓:“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乃知爱其书,兼取为人优。……”尧臣亦工书法。

《太仓梯米集》:“得圣俞先生数帖及《姑苏园亭记》,看其楷法甚谨。”

《增书画谱》:“《四贤尺牍》一卷,司马君实、梅圣俞、王介甫、王晋卿并佳。”

吕夏卿以诗送酒,尧臣答以诗言:“君尝谓我性嗜酒,又复谓我耽于诗。一日不饮情颇恶,一日不吟无所为。”又有《诗癖》诗云:“人言诗癖胜钱癖,搜索肝脾过几春。囊橐亦嫌贫似旧,风骚有喜句常新。但将若意摩层宙,莫计终穷涉暮津。试看一生铜臭者,羡他登第亦何频。”

《宋史新编》:“吕夏卿字缙叔。晋江人,学长于史,又通谱学,创为世系诸表,于《新唐书》最有功云。”

欧阳阏尝从尧臣学,及归,尧臣以诗送之,有“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之语。

《独醒杂言》:“欧阳闻晦夫,桂林人。尝及圣俞学,及其归,以诗赠之。”又云:“后东坡谪南海,过合浦,始识晦夫,谈论累13,笑日:‘君年六十六,余虽少一,而白发苍颜,大略相似,困穷亦不相远,圣俞所谓凤例如此。天下皆言圣

:竺:圭竺兰竺竺垄墨型———_俞以诗穷,吾两人又穷于圣俞之诗,不亦大可笑乎!”

李觏、祖无择、唐介、韩维出京,尧臣各以诗送之。

《宋史新编》:“李觏字太伯,建昌人。俊辩能文章……嘉事占中,用国子监奏,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

《宋史新编》:“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少从孙明复、穆修学……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

著作如下:

《嘉秸己亥岁旦永叔内翰》

日》《次韵和景仁对雪》

事见寄》

翰》《次韵和吴冲卿岁暮有怀》《次韵和冲卿元《次韵三和景仁对雪》《次韵和永叔新岁书《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李廷老祠部寄荆柑子》《韵语答永叔内《送辛都官知鄂州》《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次韵和长文社日裸祀出城》《次韵和长文襟祀郊外见寄并呈韩子华》《送马行之都官》《和王景彝咏薜荔》《和江临几省中赏小桃》《长歌行》《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二首》《送滕士丞归苏州》《次韵和酬永叔》《次韵和江I临几送客回同过金明池》

《次韵和刘原甫紫微过予饮酒》《送汤延赏秀才下第归》《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答来上人春日即事》《送杨申职方通判信州》《送勾谌太丞通判颍,k11》《和永叔六篇》《缙叔以诗遗酒次其韵》《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次韵景彝春宴》《次韵和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唐书局后丛莽中得芸香一本》

盛开》《送李太伯归建昌》《嘲江翁还接篱》《次韵景彝阁后紫薇花《送林大年殿丞登第伴和州》《王知章尉

《次韵和永叔赠别择

《送张山甫武功簿》《送微上人归省

《送王巡检

《来上人归宣城

《送朱瑜河内》《送祖择之赴陕府》《中伏日永叔遗冰》之赴陕郊》天台》之定海》州》《送施绊秀才下第》《寄天台梵才上人》《送李信臣尉节县先归湖州》《谨赋》《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抄集近事刘敞》《始作燕子巾》兼柬太守孙学士》《送侯孝杰殿丞签判潞

《送王司徒定海监酒税》《送张子野知虢州先归湖州》《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户曹之广德军》《次韵和永叔原甫致斋集禧》

《端明李侍郎挽歌三首》《次韵和永叔夜闻风声有感》《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箪》《寄题朱表臣职方真州新园》《次韵和原甫阁下午寝晚

___塑垄垦兰堡!堡垒!:竺:

归见示》《三十二弟寺丞归宣城因寄太守孙学士》《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送宋郎中知商州》《六月晦日定力院同原父赋送伯镇景纯枢言三学士》《次韵和景彝省闱宿斋二首》《送刁景纯知会稽》《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次韵和景彝对月》《和景彝西阁独直》

《次韵景彝奉慈庙孟秋摄事二十韵》《次韵和景彝秋兴》《司徒陈公挽词二首》《秋思》《送叶都官赴蜀州停》《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八十八件》《送张君仪太祝签判奉宁军》《寄题阳武宰王安之庆丰亭》《北州人有致达头鱼于永叔者素未闻其名盖海鱼也分以为遗聊知异物耳因感而成咏》《送柳秘丞大名知录》《送何都官通判虔州》《秋雷》

《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和刘原甫白鹦鹉》《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九日永叔长文原甫景仁临几持国过饮》《送鲍都官钱塘通判》

《送通州通判刁国博》《吴资政挽词二首》《九月二十四日大风》

《二十五日雪》《送唐待制子方北使》《送刘元忠学士归陈州省亲》

《送陈贤良忠正军签判》《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送番禺杜杆主簿》《还刘瑾秘丞诗编》《送张殿丞吉甫知资阳》《丁端公北使》《张斯立遂州司理》《寄题哀贤亭》《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见访之什》《次韵和原甫陪永叔景仁圣徒饮余家题庭中枯菊之什》《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送李献甫寺丞知虹县先归金陵》《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次韵和永叔对雪十韵》《寄题刘仲叟泽州园亭》《送李灏秀才南归》

嘉{;占五年(1060)庚子尧臣五十九岁。

尧臣在京,官都官员外郎,充国子监直讲,修《新唐书》。

刁绎雷简夫等出京,各以诗送之。

时与欧阳修、王安石、刘敞等唱和。其《和欧阳永叔夜坐鼓琴》诗中言:“我尝抚卷叹,叹此孟氏书。此书有深意,仁义世久虚。公今乃有感,岂不在兹欤!”

《新唐书》成,未奏。(此据《欧志》。《退朝录》言:“六月成书……圣俞先一月余卒,诏官其一子。”盖据奏报言之。)

四月乙亥,得疾。

本集卷二十三各诗,均为本年作。四月癸未,卒。其病情,刘敞《祭梅圣俞文》中言之甚详:“乃者,临几(江

:竺:圭竺圭竺翌垄叁型—__—・休复)疾革,君往问之。退而过我,相对咨嗟。我视君色,异于他时。自为君诊,劝君从医。君虽我信,其中犹疑。明日大飨,四方来贺。奉觞上寿,戎客在座。百辟相趋,或敢私卧。赐食上前,谨惧已过。疾果大作,仆不能起。俗医控搏,以表为里,中涸外干,翕翕如毁。势一大跌,不能中止。俯仰晨夕,遂有生死。痛骇惊呼,曷云能已。”而司马光《和不疑(邵必)道中闻邻几圣俞长逝作诗哭之》中言:“圣俞食寒水,外以风邪兼。愚医暴下之,结樯病候添。慑慑气上走,不复容针砭。自言从良友(指江休复),地下心亦甘。”综合观之,盖以伤悼良友,兼冒风寒,因而致疾。复追于封建淫威,力疾与飨,又食寒水(即“赐食上前”之食物),而衰病之躯,不胜拜跪之苦,以致当庭而仆,又复误于庸医,遂致不起。欧阳修言“嘉祜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似病由疫疠,盖有所讳。

六月甲申,其子增载柩南归。

七月九日己未,欧阳修等公祭尧臣于汴京,欧阳修、刘敞各有祭文。欧《祭文》中追述平生离合之迹,终有“纪行琢辞,子宜予责;送终恤孤,则有众力。唯声与泪,独出予臆”。刘敞《祭文》除述尧臣病情(见前)外,并称尧臣“君之文学,信于友朋;君之孝友,乡党是称。仕不过庸,寿不百龄。一致于此,何其不平”。

时人哀挽之作甚众,兹就有关于事实或评论者节录于下①:

尧臣著述有《毛诗小体》及《唐载记》,已久佚。此外有:

《宛陵先生集》——

《四库总目提要》:“其诗初为谢景初所辑,仅十卷,欧阳修得其遗稿增并之,亦止十五卷(按欧撰《墓志》则言为四十卷),其增至五十九卷,又他文赋一卷者,未详何人所编。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即景初旧本全修为作序者,未详考修序文也。《通考》载正集六十卷,又有外集十卷。此本为明姜奇方所刊,卷数与《通考》合,惟无外集,只有补遗三篇,及赠答诗文、墓志一卷。亦不知何人所附。陈振孙谓外集多与正集复出,或后人删汰重复,故所录者止此耶?(按《外集》为宋元符二年宋绩臣所编,其自序言:“得全集于圣俞家……参考前集所不载者,古律歌诗共四百余篇……总为十卷。”宋编别集在绍兴十年汪伯彦重刊以前,所谓前集当指谢、欧旧本;汪伯彦所谓重刊疑指承谢、欧旧本而言,因疑六十卷之本,即在汪伯彦之时,《总目》谓《别集》已删,并人其中,是也。姜奇方刊本前有元刊本、正统间袁旭刊本,袁本为宋荦本亦即《四部备①编者注:此下稿本数页被撕去,不详是作者自删,抑或别人误毁,特作说明。

Il一竺垄兰±兰!竺查!:翌:要》本所自出,即无《补遗》、《附录》,元本亦同,因疑《补遗》、《附录》之附入,即在姜奇方刊书之时。)宋初诗文尚沿唐末五代之习,柳开、穆修欲变文体,王禹傅欲变诗体,皆力有未逮。欧阳修崛起为雄,力复古格。于时,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陈师道、黄庭坚皆尚未显,其佐修以变文体者尹洙,佐修以变诗体者则尧臣也。……尧臣诗旨趣古淡,知之者稀……惟欧阳修深赏之,邵博《闻见后录》乃载传闻之说,谓修忌尧臣出己上,每商榷其诗,多故删其最佳者,殊为诬谩。无论修万不至此,即尧臣亦非不辨白黑者,岂得失不自知耶?陆游《渭南集》有《梅宛陵别集序》日:“苏翰林多不可古人,唯和渊明及先生二家诗而已。”(按其序又言:“欧阳公平生自以为不能望先生,推为诗老。王荆公自以为《虎阁》诗不及先生《包鼎画虎》之作,又赋哭先生诗,推仰尤至,晚集古旬,独多取焉。”陆游又有《书宛陵集后》诗云:“突过元和作,巍然独立盟。诸家义皆堕,此老话方行。赵璧连城价,隋殊照乘明。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又《读宛陵先生诗》云:“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岂唯凡骨换,要是顶门开。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平生解牛手,余刃独恢恢。”)案苏轼《和陶诗》有传本,《和梅诗》则未闻,然游非妄语者,必原有而今佚之。是尧臣之诗,苏轼亦心折之矣。

又按《东轩笔录》载尧臣《书窜》一首,《词林纪事》载尧臣《苏幕遮》词一首,均在集外。尧臣词此首外,别未见他作,就此观之,其词亦甚工。刘熙载谓“少游(秦观)一生似专学此种”。

《孙子注》——

欧阳修撰《后序》言:“世所传孙武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嗥注,号三家注,余顷与撰四库书目,所见孙子注尤多……吾友圣俞……尝评武之书日:‘此战国相倾之说也,三代王者之师,司马九伐之法,武不及也。’然亦爱其文略而意深,其行师用兵,料敌制胜,亦皆有法。其言甚有次序,而注者汩之,或失其意,乃自为注,凡胶于偏见者皆抉去,傅以己意而发之,然后武之说不汩而明。吾知此书当与三家并传,而后世取其说者,往往于吾圣俞多焉。”今按通行本孙星衍辑《孙子十家注》即收有是注。

又有传为尧臣著述者两种。

《碧云瑕》——

《邵氏闻见后录》“疑此书实出于尧臣”,而《避暑录话》则谓“乃襄阳魏泰所为,嫁之圣俞”,《墨庄漫录》与之略同,《文献通考》引李焘说,亦以为魏泰嫁名;《清波杂志》“又疑真出于圣俞”,众说纷纭。今按传是书为尧臣所作,盖在王钰、邵博之时,即尧臣死后不久之时,可见相传已久;而疑为伪托,亦别无的

:竺:圭整兰竺!查苎型_———一据。推其致疑之故,不过以其中于“公卿多所毁讦,虽范文正亦不免”,固亦以为“其不逊如此,圣俞必不尔也”(《直斋书录解题》)。今按对公卿“不逊”,译为今语,即敢于揭露封建官僚,正尧臣“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之主张的具体体现,而欧阳修亦谓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可见所谓对公卿“不逊”,不特无损于尧臣,且符合于其主张。问题在于是否合于事实。按书中指斥以对文彦博为最激,而考之他书,事实相符(见前),可见并非诬讦。至于“范文正公亦不免”一点,按尧臣对范仲淹之看法与态度,前已论及。范仲淹在北宋士大夫中比较开明,这是事实,但毕竟是封建士大夫,岂便无可疵议?他早年以反对吕夷简知名,而晚年反与之交欢(见欧阳修所撰《范文正公神道碑》),结合苏舜钦所言(见前)来看,晚年因循保守,致负众望,亦为事实。大抵望之愈殷,责之愈切,即使言之较激,亦不过措词失当而已,不过以其中所记,有些与魏泰自著之书相同。同一时代之人,同一记事之书,所记相同,正当信以为实,岂能反疑为伪?如果魏泰有意诬讦,而又怕得罪其人或其后嗣,因而托名他人,如此,则又何必载于其自著之书中?既载于自著之书中,则托名他人动机何在?因此,疑为魏泰托名,既无的证亦不近情。至于叙事古拙,与尧臣其他散文风格相近。因此,当非出魏泰之手。

《续诗格金针》——

《郡斋读书志》:“……圣俞游庐山,宿西林,与僧希白论诗,因广乐天所述也。”《直斋书录解题》:“--(金针》大抵皆假托也。”《四部正讹》亦云:“诗话伪者尤众……乐天、圣俞二《金针》……尽假托也。”今按尧臣未尝至庐山,其为假托无疑。

梅尧臣年谱(续完)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吴孟复安徽文献研究集刊ANHUI WENXIAN YANJIU JIKAN2006,02(1)

1.编者注:此下原稿有与皇祐四年著作重复之《和李廷老家会饮》至《文惠师赠新笋》十六首诗,以事理推之,此处当为误衍,故删去,特作说明

2.编者注:此下稿本数页被撕去,不详是作者自删,抑或别人误毁,特作说明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hwxyjjk200601004.aspx


相关内容

  • 赵一曼(续完)
  • 在敌人的法庭上 赵一曼被解到哈尔滨日寇警察厅. 日寇警察厅长是一个肥头大脑的家伙,留着两撇仁丹胡.看见赵一曼跛着一条腿走进来,他就从转椅上站起,假惺惺地招呼她坐下. 赵一曼冷笑了一下,砰地一声,用手把椅子推倒.她忍受着伤口的疼痛,倔强地站在敌人面前. "哈,你就是赵一曼吗?" & ...

  • 现代印刷企业管理续完
  • 皇刷世界改革管理 2009.9 现代卯厮j企业管理(续完) 杨 泳 (接上期) 能也有不同,所以现场的人员管理很重要. 3 人员管理 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带走我的员工,把我 我们应该重点抓好人员管理,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做到奖罚分明.抓好技术上 的传.帮.带,做好岗位的技 ...

  •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成果
  • 党和国家领导人选集.文选 ·<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 ·<江泽民文选> ·<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著作选读>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周恩来选集>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刘少 ...

  • 遵义会议和张闻天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 1935年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当选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第一把手,对党实现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他在这个时期所起的作用却遭到埋没和抹杀,至今还没有完全改正过来. 遵义会议并没有确立毛泽东对全党全军的领导,确立的是以张闻天为首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会上,只是经张闻天和 ...

  • 经史子集全部目录
  • 经部, 关氏易传, 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周易系辞精义), 水村易镜, 易序丛书, 经部002册-001页 易学启蒙订疑, 经部002册-001页 周易订疑, 太易钩玄(学易举隅), 卦传, 周易旁注, 周易旁注前图(周易旁注图说), 八卦余生, 周易图释, 易学象数举隅(学易象数举隅), 易图 ...

  • 二十世纪以来杨亿研究综述
  • 作者简介:朱长英(1975-),女,山东德州人,山东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济南,250014.二十世纪以来杨亿研究综述朱长英摘要:杨亿,宋真宗一朝的文坛领袖,西昆派的领军人物.二十世纪以前学界涉及杨亿的研究非常少,多为评点式的散论.二十世纪以后,杨亿开始引起学界关注,年谱 ...

  • 林语堂年谱
  • 林语堂年谱简编 许初鸣 编 编者按 今年10月10日是林语堂先生诞辰110周年.林语堂先生是出生在闽南山村的一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巨星,他向中国人讲西方,向西方人讲中国,一生著作甚丰,达六十余部.他的文化视野.文化情怀.文化风骨.文化特色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值此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特请芗城林 ...

  • 试论20世纪老舍资料研究的成就
  • 试论 2 世纪老舍资料研究的成就 0 张桂 兴 [ 要1 0 2 世纪的老舍资料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它既表现在老舍生平资料的发掘考 摘 证与 传记资料 的系统整理上 ,也表现在研 究资料的综合 汇编 与工具书的编撰 出版 上,更表现在 散佚作品的收集与文本的编辑上.2 世纪的老舍资料研究的任务也 ...

  • 也论宋初三朝的学士词
  • 作者:张骁飞 文学评论 2015年11期 近日拜读<文学评论>2014年第5期刊发昌庆志先生<宋初三朝学士词创作考论>一文,深受教益.但是,文章对宋初三朝的词人词作没有细作统计,存在失收和误收现象:对学士与学士词没有给出明确界定,行文间颇有指示不清之处,因而试作此文,略述浅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