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罪与罚有感

读《罪与罚》有感

第一次看到罪与罚这三个字是和一个高中同学聊天的时候,他的网名就叫罪与罚。当时我很好奇,怎么会叫这样一个名字,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部小说的名字,也已被拍摄成了影视作品。之后出于好奇我就很想读一下这本书,以前一直也没有抽出时间。上学期放假的时候,我就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准备假期读一下。

在读前一部分的时候,我总是把一些不常出现的人物名字弄混,俄国人的名字太长,全名有自己的名字还有父姓什么的,有时候两个人的名字很相像。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总是已经读到后几页了,却因为名字的混淆不得不翻到前面来对比一下,以确定一些行为是哪个人物做出的,后面的部分读的就比较顺利了。就这样慢慢跟着作者的思路读了下来,读完之后觉得非常震撼:在小说中,作者运用连续的内心独白、对话、争论以及梦幻等形式,描写了主人公行凶前后的心理变态、怀疑症、热病、与亲人疏远、精神分裂式的压抑、苦闷、发狂,等等,把一颗在苦难中绝望挣扎的灵魂剖析的淋漓尽致。在阅读的时候,我偶尔也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到压抑与纠结,觉得呼吸困难。跟随着作者描写,脑海里就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画面,昏暗的烛光下杀人犯与卖淫妇抱头痛哭的场景,好像就在眼前。总的来说,这本书不愧为一本世界文学名著。

如书名所示,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描写了一个贫困的法律系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犯罪,受罚和救赎的全过程。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就像个衣柜似的屋子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这种走投无路的困境中,他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同时他也把这种理论写成了一篇文章,后来他的这篇文章也发表在了一本杂志上。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境中挣扎出来,同时也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一下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低等人,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铤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拿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了灭口又狠心砍死了她的妹妹。事情虽然干的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然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

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而且,这个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为那荒唐的念头感到厌恶,不相信自己真的回去做 “那件事情”,直到行凶前最后一刻他还在犹豫:不如回去吧。杀人后,他便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了三天三夜,发高烧,做恶梦,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大发作;他开始厌恶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了一种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此后,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塌了。最后,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终于去自首了。

这本书以拉斯柯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谴责和道德的惩罚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心灵上的煎熬和痛苦。拉斯柯尼科夫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他心地善良,具有正义感,即使自己处于窘境也会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比如:在索尼娅父亲马美拉多夫去世的时候,他把身上所有的母亲刚寄来的钱都给了索尼娅的继母卡捷琳娜;另一方面,他性格阴郁,孤僻,有时候甚至麻木不仁,冷漠无情,这些特点在他杀人后那种神经质的行为中体现的更为突出。除了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为了家人自觉地受苦受难的索尼娅,为了母亲和哥哥而同意嫁给一个她所憎恶的市侩的性格高傲的杜尼娅,一切为了个人的聪明人卢仁,卑劣的酒色之徒斯维里加洛夫,命运多舛却又爱面子的卡捷琳娜,等等。几乎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特别鲜明,在作者的笔下他们都像是真实的存在于当时的俄国社会之中。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故事的结局的,杜尼娅嫁给了拉祖米欣,他们会过着平凡的生活;索尼娅在拉斯柯尼科夫服刑期间经常去探望他,他发现自己爱上了她。之后拉斯柯尼科夫的生活又有了希望,他在索尼娅爱的感召下,获得了重生。他会在福音书和索尼娅的陪伴下度过七年的牢狱生活,有对方的爱,这七年会过得很快。放下这本书,心里很不舍,虽然我已经在读完一遍之后又读了一遍。特别佩服作者,他对主人公犯罪前后的心理分析,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是一位心理描写的大师,怪不得被称为与托尔斯泰并驾齐驱的俄国大作家。最后我想说,爱和信仰真的可以拯救灵魂,在我们现在这个人心不古的年代,爱和信仰又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有信仰,那么我想我们社会将会减少很多犯罪。

读《罪与罚》有感

第一次看到罪与罚这三个字是和一个高中同学聊天的时候,他的网名就叫罪与罚。当时我很好奇,怎么会叫这样一个名字,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部小说的名字,也已被拍摄成了影视作品。之后出于好奇我就很想读一下这本书,以前一直也没有抽出时间。上学期放假的时候,我就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准备假期读一下。

在读前一部分的时候,我总是把一些不常出现的人物名字弄混,俄国人的名字太长,全名有自己的名字还有父姓什么的,有时候两个人的名字很相像。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总是已经读到后几页了,却因为名字的混淆不得不翻到前面来对比一下,以确定一些行为是哪个人物做出的,后面的部分读的就比较顺利了。就这样慢慢跟着作者的思路读了下来,读完之后觉得非常震撼:在小说中,作者运用连续的内心独白、对话、争论以及梦幻等形式,描写了主人公行凶前后的心理变态、怀疑症、热病、与亲人疏远、精神分裂式的压抑、苦闷、发狂,等等,把一颗在苦难中绝望挣扎的灵魂剖析的淋漓尽致。在阅读的时候,我偶尔也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到压抑与纠结,觉得呼吸困难。跟随着作者描写,脑海里就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画面,昏暗的烛光下杀人犯与卖淫妇抱头痛哭的场景,好像就在眼前。总的来说,这本书不愧为一本世界文学名著。

如书名所示,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描写了一个贫困的法律系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犯罪,受罚和救赎的全过程。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就像个衣柜似的屋子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这种走投无路的困境中,他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同时他也把这种理论写成了一篇文章,后来他的这篇文章也发表在了一本杂志上。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境中挣扎出来,同时也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一下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低等人,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铤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拿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了灭口又狠心砍死了她的妹妹。事情虽然干的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然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

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而且,这个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为那荒唐的念头感到厌恶,不相信自己真的回去做 “那件事情”,直到行凶前最后一刻他还在犹豫:不如回去吧。杀人后,他便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了三天三夜,发高烧,做恶梦,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大发作;他开始厌恶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了一种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此后,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塌了。最后,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终于去自首了。

这本书以拉斯柯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自己良心上的谴责和道德的惩罚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心灵上的煎熬和痛苦。拉斯柯尼科夫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他心地善良,具有正义感,即使自己处于窘境也会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比如:在索尼娅父亲马美拉多夫去世的时候,他把身上所有的母亲刚寄来的钱都给了索尼娅的继母卡捷琳娜;另一方面,他性格阴郁,孤僻,有时候甚至麻木不仁,冷漠无情,这些特点在他杀人后那种神经质的行为中体现的更为突出。除了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之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为了家人自觉地受苦受难的索尼娅,为了母亲和哥哥而同意嫁给一个她所憎恶的市侩的性格高傲的杜尼娅,一切为了个人的聪明人卢仁,卑劣的酒色之徒斯维里加洛夫,命运多舛却又爱面子的卡捷琳娜,等等。几乎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特别鲜明,在作者的笔下他们都像是真实的存在于当时的俄国社会之中。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故事的结局的,杜尼娅嫁给了拉祖米欣,他们会过着平凡的生活;索尼娅在拉斯柯尼科夫服刑期间经常去探望他,他发现自己爱上了她。之后拉斯柯尼科夫的生活又有了希望,他在索尼娅爱的感召下,获得了重生。他会在福音书和索尼娅的陪伴下度过七年的牢狱生活,有对方的爱,这七年会过得很快。放下这本书,心里很不舍,虽然我已经在读完一遍之后又读了一遍。特别佩服作者,他对主人公犯罪前后的心理分析,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是一位心理描写的大师,怪不得被称为与托尔斯泰并驾齐驱的俄国大作家。最后我想说,爱和信仰真的可以拯救灵魂,在我们现在这个人心不古的年代,爱和信仰又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有信仰,那么我想我们社会将会减少很多犯罪。


相关内容

  • 读[绿光芒]有感
  • 来源:www.fanwendq.com 读<绿光芒>有感 <绿光芒>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的杰作,全书共有五十个故事.通过阅读,我发现我很喜欢作者创作风格,我喜欢他随感而发的文采,虽然表面看上去文字中看不出描写,但却是这样简介的文字,让我们深深的去思考,那文字背后深层的意思, ...

  • 读丑小鸭有感15篇
  • 读丑小鸭有感(1): 读<丑小鸭>有感 这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丑小鸭>,我相信大家在小时候都有听说过吧!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懂得了只要我们不懈追去,不断努力地进取,即使我们身处逆境,最终还是能够实现自我的理想. 我懂得了这个感悟后,我想到了一位名人,在20世纪,一个 ...

  • 语文重难点
  •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

  •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 <论语>(八则)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 ...

  •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 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 ...

  •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 ...

  • 二年级传统文化
  •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 ...

  • 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早春园小学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中华名族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此书主要是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了解传统文化,学习.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 二. 教学目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 ...

  •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赏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 ...

  • 小学生暑假读书笔记.有感.随笔.心得体会大全
  •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这个 假期,我们要多交几个这样的"益友".并且通过"读书随笔"的形式,和这个"朋友"对话.希望通过这两个月的读书,同学们能在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深度上有迅速的成长. " 目 录 幽默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