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的嫡系与杂牌:蒋介石也任人为贤!

所谓嫡系杂牌是中共对国民党军队中派系的称呼.他们自己不这样分,他们分中央系地方系.这种分法确实比较合乎情理.

国民党军队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央政府自己组建,一个是收编地方军阀部队.这就是中央系与地方系的由来.中央系军队一切费用都由中央政府拨给,地方系在他们归顺中央政府后,一部分是由中央政府拨款,一部分则是由他们自己在地方筹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9733253_1.html/ ]

中央系的来源也是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孙中山早期在广州组织的粤军,另一部分就是从黄埔军校发展而来.地方系就杂了,各种各样的来源都有.有的是从清朝袁世凯那里发展而来,有的是从革命起义而来,还有就是招安的土匪部队.

这些地方系的军队很少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们常常把军队看着私人财产,事实上军队也确实是他们的私人财产.现在有些影视作品把他们打扮成坚决抗日的力量,中央系相反成了专门捣乱消极抗战不知有何根据.事实上抗战期间投降当汉奸的基本上是地方系的部队,很少有中央系的部队投敌当汉奸的.

而中央系的部队则不一样,他们有比较完善的政治思想教育,在基层部队有教导员政治部主任一类的职务设置,向官兵们宣讲国家民族观念,讲军队的责任.蒋中正在当黄埔军校校长到第一次东征短短八个月的时间,他亲自对学员作了近五十次的演讲.他亲自向学员宣讲三民主义,讲革命的目的,讲国民党的历史责任,讲军校的历史责任,他说,建立国民党建立军校就是为了外争国权,内安民生,枪是为保卫国家保卫民众,而不是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工具.他说军人吃饷就是为了国家开建太平,消灭列强的剥削,建立平等自由的国家.蒋的这种作法后来作为一种传统延续下来,后来的各级军校都比较重视学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在中央系中,官兵很少抽大烟的,但在地方系中,抽大烟基本是一种风气,从司令官到普通士兵,差不多人手一杆烟枪.张自忠就抽大烟.

还有,在我们的观念中,好象嫡系和杂牌之间矛盾特别大,彼此有时候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好象相互间都不能互相指挥,国民党对杂牌特别的刻薄.这种事情不是没有,但是关键还是看当事人怎么对人对事.有的人对国家民族少有忠诚,把军队看成自己私产,只肯要好处就不肯真出力.还有的人虽然出身杂牌,但对国家民族忠诚,肯用命为国.对这些的人,蒋中正对他们当然是区别对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比如孙连仲,他原是冯玉祥的得力战将,还和蒋打过仗.但在投蒋后,有国家民族观念,抗战时期拚死用命,他也有能力.蒋对他委以重任,担任了第六战区司令官,负责重庆东边门户的防守,胜利后他在北京太和殿主持了日本在华北部队的投降仪式.二十多万北京市民观看了仪式,他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后来他还担任了北平行辕的主任,成了华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这样的荣誉不能说是一个高峰一个顶点.

只是孙将军只会为国家流血,却不会为国家流汗,他担任了半年的北平行辕主任后,各方意见纷起,搞得他自己都觉得不能胜任,只好请辞.

他辞职后,蒋并没有派他的亲信来继任,而是又派了一个杂牌将领李宗仁前来.李宗仁的行政能力非常强,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孙留下的乱局,并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成了他日后问鼎副总统的有力支持.

这些事情都说明蒋对待这些杂牌将领也算是能够做到相对的公平,他们间的矛盾并没有后来的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当然对那些不忠自己,不忠于国家的人则另当别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韩复榘,抗战时不服从命令,还企图绑架他,结果给他枪毙.

说起国民党的这些嫡系的时候有个人是不能不说到,这就是所谓嫡系中的杂牌卫立煌.卫立煌是安徽合肥人,十六七岁就投身粤军成了孙中山的卫士,因为他长得一副娃娃脸,十分的秀气,深得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喜欢.后来离开孙中山在粤军中当了一名排长,不想他英勇善战,22岁就当了营长,还被人称作"靓仔营长""小营长".他是中央系的人,算是嫡系,但他不是出身黄埔,年纪只比蒋小十岁,他和蒋不是师生不是晚辈不是同乡,他本人身上的旧习气也不少,有些地方显得有些幼稚,江湖义气多.但蒋对他还是十分器重,国民党的部队,他差不多指挥过一半.但同蒋的感情到底是差一些,于是就又有了嫡系中的杂牌一说.卫立煌能有那样的成就,不能不感谢他的两位太太.别看卫本人的文化不高,但找的老婆都是美国大学毕业的,第一位夫人姓朱,是美国教会在中国收养的孤儿.朱夫人看他身上的旧习气多,就跟他讲新思想,讲为国为民的道理,讲将来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是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导师.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孙中山.因为他跟孙中山的时候太小,还不大懂事.就卫自己讲,他跟孙中山的时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朱夫人去世后,他又找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韩女士.这聪明人就是聪明人,别看卫本身的文化不高,结果经朱夫人十多年的调教,居然也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文.

另外一个人也是不能不提的,这就是和蒋有金兰之交的冯玉祥.冯玉祥从北洋新军起家,他和蒋曾经分别控制了北方和南方.在他完全控制了北方之后,他的势力空前强大,单从军力来看,他比蒋强大许多,他再联合阎锡山,力量更为强大.这时他就下决心向蒋开战夺取全国政权.其实他的决心不是没有受到他的部属们的反对.他的许多亲信部属,包括鹿钟麟这样跟了他一辈子的人,都反对他开战,但他坚决要开战.孙连仲这样算是比他晚一辈的将领对开战也不十分支持,但是他们对冯的命令已经习惯性的接受了,对冯的服从已经到了盲从的地步.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向蒋开战.开始他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结果却是全面的失败.他没有办法只得宣布下野,委托鹿钟麟担任总司令接管部队.当众将领向他请示部队去向的时候,他写了手令给部队"西望长安"意思是要他们把部队带回西北.结果鹿钟麟看到这个命令气得当场把纸条撕得粉碎,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事奉他了.鹿钟麟负气丢下部队自己独自走了.其他将领于是公推孙连仲出来带领大家.孙连仲知道无法再回西北,因为了打这一仗,他们是把西北的民众是得罪完了.但他还是想执行冯的命令,但大家都反对,经大家商量,于是决定投蒋.他们派人到前方找陈诚等人,表示他们愿意服从中央接受改编,再也不打内战,和平统一建国.在此之后,冯玉祥的势力基本完全瓦解,他在部队中的威信基本是荡然无存.到了抗战早期,冯先是担任第三战区司令官,指挥松沪会战,因为指挥无方,被撤职.蒋还是比较顾及他的面子,让他回北方指挥他的老部队抗战.但是这时候他的旧部都不想理他了,他到了一些旧部的司令部,人家连杯茶都不给他倒.他想去找老部属宋哲元,结果宋根本就不肯见他.从此他也彻底的失去对部队的控制,也就再没有做过军事工作,只是做一些募集资金的工作.他到底是个老军阀,思想陈旧作风霸道,搞得社会怨声载道,当时人们有这么一说,"冯玉祥一到,鸡飞狗跳",特别是他募集的一部分资金不知所踪后,人们对他的意见就更大了.但是蒋还是保留着他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地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全面抗战暴发后,经过一番铁腕整治,全国各地的军队基本上能够团结一致服从命令共同对敌.但因为政府的财政困难,厚此薄彼的事情还是时常发生.而且这个时候地方部队早已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地盘,补给已经完全来自中央了,这时他们已经不能在自己的地盘上搜刮财物补充用度了,这自然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有些地方部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投敌伪当了汉奸.对于这些投敌的部队,只要他们不是真心为鬼子出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老蒋后来一般也没有特别的追究他们.日本也知道这些人不可靠,所以在对国民党作战的时候一般也不派他们任务.所以咱们在看历史资料的时候很难找到汉奸部队参加鬼子在正面战场的行动纪录.

抗战期间,部队的伤亡很大,包括军官在内,用不了很长时间整个部队就可以换一遍,许多地方部队在这样的更换之下,也渐渐的都由中央军校的学员替换了那些牺牲的旧军官,于是整个部队就慢慢的中央化了.

04年以来的大国斗争回顾,解密真实的腹黑中国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铁血军事”,回复“腹黑”给你看文章

所谓嫡系杂牌是中共对国民党军队中派系的称呼.他们自己不这样分,他们分中央系地方系.这种分法确实比较合乎情理.

国民党军队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央政府自己组建,一个是收编地方军阀部队.这就是中央系与地方系的由来.中央系军队一切费用都由中央政府拨给,地方系在他们归顺中央政府后,一部分是由中央政府拨款,一部分则是由他们自己在地方筹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9733253_1.html/ ]

中央系的来源也是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孙中山早期在广州组织的粤军,另一部分就是从黄埔军校发展而来.地方系就杂了,各种各样的来源都有.有的是从清朝袁世凯那里发展而来,有的是从革命起义而来,还有就是招安的土匪部队.

这些地方系的军队很少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们常常把军队看着私人财产,事实上军队也确实是他们的私人财产.现在有些影视作品把他们打扮成坚决抗日的力量,中央系相反成了专门捣乱消极抗战不知有何根据.事实上抗战期间投降当汉奸的基本上是地方系的部队,很少有中央系的部队投敌当汉奸的.

而中央系的部队则不一样,他们有比较完善的政治思想教育,在基层部队有教导员政治部主任一类的职务设置,向官兵们宣讲国家民族观念,讲军队的责任.蒋中正在当黄埔军校校长到第一次东征短短八个月的时间,他亲自对学员作了近五十次的演讲.他亲自向学员宣讲三民主义,讲革命的目的,讲国民党的历史责任,讲军校的历史责任,他说,建立国民党建立军校就是为了外争国权,内安民生,枪是为保卫国家保卫民众,而不是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工具.他说军人吃饷就是为了国家开建太平,消灭列强的剥削,建立平等自由的国家.蒋的这种作法后来作为一种传统延续下来,后来的各级军校都比较重视学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在中央系中,官兵很少抽大烟的,但在地方系中,抽大烟基本是一种风气,从司令官到普通士兵,差不多人手一杆烟枪.张自忠就抽大烟.

还有,在我们的观念中,好象嫡系和杂牌之间矛盾特别大,彼此有时候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好象相互间都不能互相指挥,国民党对杂牌特别的刻薄.这种事情不是没有,但是关键还是看当事人怎么对人对事.有的人对国家民族少有忠诚,把军队看成自己私产,只肯要好处就不肯真出力.还有的人虽然出身杂牌,但对国家民族忠诚,肯用命为国.对这些的人,蒋中正对他们当然是区别对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比如孙连仲,他原是冯玉祥的得力战将,还和蒋打过仗.但在投蒋后,有国家民族观念,抗战时期拚死用命,他也有能力.蒋对他委以重任,担任了第六战区司令官,负责重庆东边门户的防守,胜利后他在北京太和殿主持了日本在华北部队的投降仪式.二十多万北京市民观看了仪式,他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后来他还担任了北平行辕的主任,成了华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这样的荣誉不能说是一个高峰一个顶点.

只是孙将军只会为国家流血,却不会为国家流汗,他担任了半年的北平行辕主任后,各方意见纷起,搞得他自己都觉得不能胜任,只好请辞.

他辞职后,蒋并没有派他的亲信来继任,而是又派了一个杂牌将领李宗仁前来.李宗仁的行政能力非常强,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孙留下的乱局,并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成了他日后问鼎副总统的有力支持.

这些事情都说明蒋对待这些杂牌将领也算是能够做到相对的公平,他们间的矛盾并没有后来的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当然对那些不忠自己,不忠于国家的人则另当别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韩复榘,抗战时不服从命令,还企图绑架他,结果给他枪毙.

说起国民党的这些嫡系的时候有个人是不能不说到,这就是所谓嫡系中的杂牌卫立煌.卫立煌是安徽合肥人,十六七岁就投身粤军成了孙中山的卫士,因为他长得一副娃娃脸,十分的秀气,深得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喜欢.后来离开孙中山在粤军中当了一名排长,不想他英勇善战,22岁就当了营长,还被人称作"靓仔营长""小营长".他是中央系的人,算是嫡系,但他不是出身黄埔,年纪只比蒋小十岁,他和蒋不是师生不是晚辈不是同乡,他本人身上的旧习气也不少,有些地方显得有些幼稚,江湖义气多.但蒋对他还是十分器重,国民党的部队,他差不多指挥过一半.但同蒋的感情到底是差一些,于是就又有了嫡系中的杂牌一说.卫立煌能有那样的成就,不能不感谢他的两位太太.别看卫本人的文化不高,但找的老婆都是美国大学毕业的,第一位夫人姓朱,是美国教会在中国收养的孤儿.朱夫人看他身上的旧习气多,就跟他讲新思想,讲为国为民的道理,讲将来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是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导师.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孙中山.因为他跟孙中山的时候太小,还不大懂事.就卫自己讲,他跟孙中山的时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朱夫人去世后,他又找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韩女士.这聪明人就是聪明人,别看卫本身的文化不高,结果经朱夫人十多年的调教,居然也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文.

另外一个人也是不能不提的,这就是和蒋有金兰之交的冯玉祥.冯玉祥从北洋新军起家,他和蒋曾经分别控制了北方和南方.在他完全控制了北方之后,他的势力空前强大,单从军力来看,他比蒋强大许多,他再联合阎锡山,力量更为强大.这时他就下决心向蒋开战夺取全国政权.其实他的决心不是没有受到他的部属们的反对.他的许多亲信部属,包括鹿钟麟这样跟了他一辈子的人,都反对他开战,但他坚决要开战.孙连仲这样算是比他晚一辈的将领对开战也不十分支持,但是他们对冯的命令已经习惯性的接受了,对冯的服从已经到了盲从的地步.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向蒋开战.开始他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结果却是全面的失败.他没有办法只得宣布下野,委托鹿钟麟担任总司令接管部队.当众将领向他请示部队去向的时候,他写了手令给部队"西望长安"意思是要他们把部队带回西北.结果鹿钟麟看到这个命令气得当场把纸条撕得粉碎,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事奉他了.鹿钟麟负气丢下部队自己独自走了.其他将领于是公推孙连仲出来带领大家.孙连仲知道无法再回西北,因为了打这一仗,他们是把西北的民众是得罪完了.但他还是想执行冯的命令,但大家都反对,经大家商量,于是决定投蒋.他们派人到前方找陈诚等人,表示他们愿意服从中央接受改编,再也不打内战,和平统一建国.在此之后,冯玉祥的势力基本完全瓦解,他在部队中的威信基本是荡然无存.到了抗战早期,冯先是担任第三战区司令官,指挥松沪会战,因为指挥无方,被撤职.蒋还是比较顾及他的面子,让他回北方指挥他的老部队抗战.但是这时候他的旧部都不想理他了,他到了一些旧部的司令部,人家连杯茶都不给他倒.他想去找老部属宋哲元,结果宋根本就不肯见他.从此他也彻底的失去对部队的控制,也就再没有做过军事工作,只是做一些募集资金的工作.他到底是个老军阀,思想陈旧作风霸道,搞得社会怨声载道,当时人们有这么一说,"冯玉祥一到,鸡飞狗跳",特别是他募集的一部分资金不知所踪后,人们对他的意见就更大了.但是蒋还是保留着他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地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全面抗战暴发后,经过一番铁腕整治,全国各地的军队基本上能够团结一致服从命令共同对敌.但因为政府的财政困难,厚此薄彼的事情还是时常发生.而且这个时候地方部队早已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地盘,补给已经完全来自中央了,这时他们已经不能在自己的地盘上搜刮财物补充用度了,这自然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有些地方部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投敌伪当了汉奸.对于这些投敌的部队,只要他们不是真心为鬼子出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老蒋后来一般也没有特别的追究他们.日本也知道这些人不可靠,所以在对国民党作战的时候一般也不派他们任务.所以咱们在看历史资料的时候很难找到汉奸部队参加鬼子在正面战场的行动纪录.

抗战期间,部队的伤亡很大,包括军官在内,用不了很长时间整个部队就可以换一遍,许多地方部队在这样的更换之下,也渐渐的都由中央军校的学员替换了那些牺牲的旧军官,于是整个部队就慢慢的中央化了.

04年以来的大国斗争回顾,解密真实的腹黑中国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铁血军事”,回复“腹黑”给你看文章


相关内容

  • "杂牌军"抗战总体表现如何?
  •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中央军精锐最先与日军开战,伤亡极大 关于抗战,一直以来流传一种说法,即国民党"中央军都是畏缩不前,而让地方杂牌军与日军作战".如2011年,李敖在厦门大学演讲时即说,抗战"最重要的是杂牌军",优秀的张自忠将军就是西北军出身,还有其他军阀 ...

  •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与共产党实力对比
  • 以往各种著作中述及解放战争时,大多认为1946年夏拥有430万军队.几百架飞机.几百艘舰艇的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及个人的研究,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讨的. 国民党当时的确是有较为强大的人力物力.有美国的支持.有日军的遗留装备,但这只是战争的强力而不是直接的实力,国民 ...

  • 事在人为,一切皆必然
  • 事在人为,一切皆必然! 历史是岁月的见证,也是事实的写照.他像一位长者,向我们细细道来过去的经历--这其中有无尽的辛酸,有绵绵的爱意,也有偶成的幸运„„ 在历史的滚滚洪涛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共产党夺取政权的艰辛历程. 1921年7月,一个拯救中华名族的组织诞生了,那就是--共产党!当时的它像一个新 ...

  • 十一位牺牲在建国前的中共无衔军事家(四)飞天骁将――黄公略
  • "哎呀,那还等什么,快追呀!可以喊回来的!" 黄公略拔脚往外冲,被彭德怀挡住:"你去三营还不到一个月,能把部队拉出来就不容易了,现在去追,未必追得上,也许还会有生命危险.三营得而复失给一团提了醒,对于起义部队要加强改造." 当晚,在一团团党委会上,黄公略作了沉 ...

  • 一篇关于抗战的文章
  • 一.抗战前期的基本形势 自1931年东北沦陷以来,虽然国民政府成立了国防委员会备战,并与纳粹德国达成军事合作协议,用钨矿等物资换军备,但在内主要是以压制.亲日为主,大量放弃华北地区的主权,导致华北以"自治"为名已事实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蒋介石政府如果在1931至1935年间努力坚 ...

  • 红二.六军团长征记
  • 肖克:红二.六军团长征记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民族魂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背景色 ] 我们粉碎了敌人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以后,根据地和红军都扩大了.二.六军团会师时共八千人,刚过一年,即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三五年十月,就发展了两倍半,有二 ...

  • 光明磊落 革命一生――缅怀陈毅同志
  • 今年是英明领袖华主席提出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第一年.现在,时间刚过半,我国各条战线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最近,在华主席亲自主持下,胜利召开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这大好形势下庆祝伟大.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我们更加深切怀念伟 ...

  • 卫立煌简介
  • 卫立煌 卫立煌(1897.2.16-1960.1.17),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1936.9),爱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卫立煌生于1897年2月16日,安徽省合肥城东郊卫场村人.父亲卫正球是本县石塘桥镇的田赋宫,囡收入低微,无钱在官场中应酬,被挤掉了饭碗.1905年,合肥地 ...

  •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粤军
  • 国民党大杂牌十军粤之 军近代在中史广,是一东异常独个特和复杂地的方,命革反和的势力混动于此杂派别,众,事多件芜.因两繁广毗,邻渊源颇,深桂两粤省人军时合离时时和,战,造成时了场一一场又的乱和事变战.介 粤绍系军,阀似应胡从汉谈起.胡民民汉非并军阀,因他只是亥革命后辛广东一任第督都.胡汉,民字堂展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