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这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去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有责任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并把爱给予特别的学生。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 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今后的教育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如今的小学生想法很多,也很奇特。他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健康的心理。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学校应该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

当前,小学生作为振兴民族和发展社会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时期,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尚未定型,会产生很多问题,稍有不慎,他们的健康成长就不能得到保障。在小学期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着手解决,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发现的时候已经难以治愈。这些问题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消极影响,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纪律和家庭的和睦,甚至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教育期间,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渐渐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却不容乐观:

1.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始终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人员和设备之后却从未做过实际工作,也没有为学生解决过实际问题。

2.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达不到实际要求,由于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工作人员耐心与学生沟通并逐步引导,其中需要丰富的实际经验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配备的工作人员远远达不到标准,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积极作用。

3.许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后,却只是把它作为了应付差事的形式,一味地照本宣科,这样既不利于小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又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难以达到设立这些课程的最初目的。

4.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三、当前小学生心里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小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长知识、长身体的过程,是人格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发育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健康地发展。然而在长期“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教师、家长只是重视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而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塑造比较忽视。因而当前小学生中由于心理发育存在偏离现象,所表现出的性格、行为、情绪都较为异常,纵观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本人认为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

2.集体观念差,纪律散漫

3.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友好,容易挑起事端并产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

4.多动症,情绪变化大,心理承受力差

5.对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焦虑不安,忧虑重重

6.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 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7.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挫伤,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8.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不如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对老师容易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并经常采取敌对行为,在班中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经调查分析表明,导致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家庭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过高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有些学生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和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以上家庭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2、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束缚学生的全面发展,那种妨

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这是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3.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些不良风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外部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小学生面临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如学习方法不良、学习态度不当、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低下、考试焦虑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严重地滞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保护学生的自尊,树立学生的自信,磨炼学生的意志

首先,自尊心是人们要求社会和集体对自己人格尊重的一种情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其次,如果没有自信,那么他就会一事无成。作为教师,要时刻让我们的孩子相信“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因为老师的肯定、认可,是学生建立自信的金钥匙。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类生存的根本欲望就来自于社会的肯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是一个值得喜欢的人,在同一个班,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尤其是那些有不足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班主任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增强自信,勇敢挑战命运,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重新塑造自我。再次,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几代人的手中宝、心头肉,从小娇生惯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差。他们怕吃苦、怕困难、怕失败,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

2.平等相待学生,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不会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在日常常工作中,教师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其中,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3.关爱学生,师生真诚相对。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经常问自己: “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关爱他,他感觉不到自尊,而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4.鼓励学生多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一要时刻关心每一名学生,真诚爱护每一名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二要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个别学生由于家庭因素,自身缺陷,学习成绩较差等原因,心理比较自卑,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害怕交往,甚至拒绝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加强与个别学生的交往,多鼓励,唤起他们内心的进取欲望。三要指导学生学会沟通与交往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在促进学生自我人格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5、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对于学生的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继续努力,力争全面发展。要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和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 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的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里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在入学前受到家庭教育的一些影响,但这与学校教育的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都将在这一阶段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得到开发。我们只能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心里,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这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去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有责任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并把爱给予特别的学生。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 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今后的教育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如今的小学生想法很多,也很奇特。他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健康的心理。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学校应该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

当前,小学生作为振兴民族和发展社会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时期,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尚未定型,会产生很多问题,稍有不慎,他们的健康成长就不能得到保障。在小学期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着手解决,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发现的时候已经难以治愈。这些问题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消极影响,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纪律和家庭的和睦,甚至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教育期间,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渐渐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却不容乐观:

1.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始终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人员和设备之后却从未做过实际工作,也没有为学生解决过实际问题。

2.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达不到实际要求,由于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工作人员耐心与学生沟通并逐步引导,其中需要丰富的实际经验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配备的工作人员远远达不到标准,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积极作用。

3.许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后,却只是把它作为了应付差事的形式,一味地照本宣科,这样既不利于小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又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难以达到设立这些课程的最初目的。

4.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三、当前小学生心里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小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长知识、长身体的过程,是人格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发育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健康地发展。然而在长期“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教师、家长只是重视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而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塑造比较忽视。因而当前小学生中由于心理发育存在偏离现象,所表现出的性格、行为、情绪都较为异常,纵观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本人认为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

2.集体观念差,纪律散漫

3.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友好,容易挑起事端并产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

4.多动症,情绪变化大,心理承受力差

5.对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焦虑不安,忧虑重重

6.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 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7.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挫伤,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8.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不如人意,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对老师容易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并经常采取敌对行为,在班中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经调查分析表明,导致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家庭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过高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有些学生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和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以上家庭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2、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束缚学生的全面发展,那种妨

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这是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3.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些不良风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外部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小学生面临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如学习方法不良、学习态度不当、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低下、考试焦虑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严重地滞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保护学生的自尊,树立学生的自信,磨炼学生的意志

首先,自尊心是人们要求社会和集体对自己人格尊重的一种情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其次,如果没有自信,那么他就会一事无成。作为教师,要时刻让我们的孩子相信“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因为老师的肯定、认可,是学生建立自信的金钥匙。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类生存的根本欲望就来自于社会的肯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是一个值得喜欢的人,在同一个班,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尤其是那些有不足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班主任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增强自信,勇敢挑战命运,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重新塑造自我。再次,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几代人的手中宝、心头肉,从小娇生惯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差。他们怕吃苦、怕困难、怕失败,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

2.平等相待学生,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不会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在日常常工作中,教师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其中,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3.关爱学生,师生真诚相对。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经常问自己: “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关爱他,他感觉不到自尊,而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4.鼓励学生多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一要时刻关心每一名学生,真诚爱护每一名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二要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个别学生由于家庭因素,自身缺陷,学习成绩较差等原因,心理比较自卑,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害怕交往,甚至拒绝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加强与个别学生的交往,多鼓励,唤起他们内心的进取欲望。三要指导学生学会沟通与交往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在促进学生自我人格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5、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对于学生的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继续努力,力争全面发展。要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良好的班级集体和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 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的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里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在入学前受到家庭教育的一些影响,但这与学校教育的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都将在这一阶段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得到开发。我们只能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心里,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 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 教育心里学 第一章 概述 心里学是研究人的心里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里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里现象.个体心里可以分为心里动力,心里过程,心里状态和心里特征四个方面. 心里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里成分. 人的心里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

  • 新入职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 短短的几天,几十个新教师聚在县进修学校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培训.从新入职教师的人员来看,女教师居多,惟独三个男教师.这样看来未来小学幼儿园新教师即将出现一种新情况,那就是女教师多男教师少的局面,做为男教师的我们更要担起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为祖国输送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本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 ...

  • 大学生心理学会心理情景AB剧剧本征集暨表演大赛策划书
  • 大学生心理学会心理情景剧本征集 暨表演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心理情景AB剧是大学生心理学会2011年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让学生们真实展现自己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情景剧着重于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表演解读自己.解读生活.促进心理健康的平台.心理情景剧剧本征集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 ...

  •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鹤山市第三中学 朱少燕 摘要:本文浅谈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主要包括:一.尊重.信任是基础: 二.做个有心人:三.挖掘学生优点,激发学习兴趣:四.巧妙应对"师生冲突". 关键词:尊重 关注 心灵 古往今来,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生一个聪 ...

  • 优秀家访案例
  • 走进你的家里,走进你的心里 ----家访案例分析 [引言]用力只能合格,用心才能优秀. "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访有利于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能让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隐隐产生一种亲 ...

  • 那一刻我心里满满的感动
  • 那一刻我心里满满的感动 今天是第31个教师节,是我工作以来过的第7个教师节,每一年的9月10日对我来说也并没有什么特别,而今天却让我满怀感动. 今天早上我依如往常去教室上课,最后一节是三年级英语(因为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我也很用心地备课,希望他们一开始就能打好基础),没想到准备的好好的一节课,学 ...

  • 心里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 心里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高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 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 ...

  • 把学生放在心里
  • 把学生放在心里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即使新课标没有提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也要这样做.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工作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发展,所以要把学生放在心里.怎样才能把学生放在心里呢? 第一,我们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所谓安全,并非只是生命的安全,还包括精 ...

  • 关于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探究
  • [摘要]思想品德课只有引领学生直面现实,才能引领学生走出心灵的峡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了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恰当把握教育的契机,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预设生成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