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实务知识点内容

《物流实物》知识点

《物流实务》部份

第一章 物流市场分析与供需管理

第一节:物流需求的概念,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物流需求结构分析方法重点掌握

物流供应的概念与类型,物流供需调查表格设计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重点掌握

物流供需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处理技术 重点掌握

第二节:企业供应物流的概念,对供应商的评价,企业物流外包的形式。重点掌握

第三节:企业销售渠道及选择,销售物流的主要环节,销售物流服务要素重点掌握

订单处理过程与影响订单处理时间的因素。掌握

第二章 物流信息管理

第一节:物流信息的特征、功能及分类,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与类型。重点掌握

第二节: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POS 系统的概念和一般应用。掌握

第三节:MIS 的概念与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

第三章 运输管理

第一节: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分类,多式联运的概念及特点重点掌握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重点掌握

第二节:承运人的选择,货物运输计划的种类和编制步骤掌握

货运计划的实施。理解

第三节:货物运输费用的构成和种类,货物运价规则及运费的计算。重点掌握

第四章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第一节:仓库的分类,货物保管场所规划,仓库总平布置 重点掌握

货物堆码的基本要求和要考虑的因素 重点掌握

货物堆码所需占用面积的计算理解影响货物储存质量的诸因素,库存货物的保管保养措施。掌握

第二节:库存的类型,库存管理的意义与目的理解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法、CA V 管理法) 。重点掌握

第五章 配送管理

第一节:配送的概念、特点和种类同《概论》,配送方式的选择重点掌握车辆配装的原则,配送计划制定的

一般步骤理解配送路线的确定原则及其优化方法。一般了解

第二节:配送中心的概念和主要类型,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 重点掌握

配送中心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 掌握

第六章 装卸搬运组织

第一节:装卸搬运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装卸搬运作业组织原则理解

第二节:装卸搬运机械的类型和特点(与《概论》相同) 重点掌握装卸搬运设备的检查与修理掌握装卸搬运合

理化重点掌握

第一章 物流市场分析与物流供需管理

基本概念:

物流需求——是指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消费者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伴随产生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活动

的需要情况。

潜在物流需求——是指企业自行承担的物流需求,即伴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运输、仓储等物流活动由企业自行负责。 社会物流需求——是指专门经营物流业务的的企业承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物流业务。

物流供给——是指向社会提供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及物流信息等服务的能力。

物流供需调查资料(数据资料)的整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和初步加工综合,

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工作过程。

数据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对常规的统计报表、专项统计调查表和其他统计资料等载体上的数据进行录入、审核编辑、汇总、

制表、打印和计算等操作的过程。

统计数据文件——指存放在磁介质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读写的数据文件。

信息标准化——是把调查所获资料数据加以整理、分类,以利于计算机处理的预处理过程。

企业采购流程——是指厂家选择和购买生产和经营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零不见、设备等物料的全过程。

企业供应物流——生产所需物料直接由供应商送到生产第一线,从而采购物流与供应物流合二为一,统称为供应物流。 客户订货周期——是指从客户确定对某种产品有需求到需求被满足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靠性——是指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按照预定的提前期安全地将订货送到客户指定地方。

订单处理过程——是指包含在客户订货周期中的诸多活动。具体包括订单准备、订单传输、订单录入、订单履行、订单状况报告

等要素。

订单准备——是指搜集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必要信息和正式提出购买要求的各项活动。包括的内容有:确定供应商、由客户或销售

人员填制订单、决定库存的可得性、与销售人员打电话通报订单信息、或在计算机菜单中进行选择等。

订单传输——是订单处理过程中的第二道工序,涉及订货请求从发出地点到订单录入地点的传输过程。

订单传输时间——是指从客户发出订单到卖方收到订单的时间间隔。

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1. 产业结构的变化; 2.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 3. 流通结构的变化; 4. 电子商务的影响

市场的调查工作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防止调查的盲目性。

市场调查的步骤:1.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2. 正式调查、 3 .综合整理分析资料和提出调查报告。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 情况分析。其目的在于帮助调查人员探索问题和对问题的认识与了解,为从中发现其因果关系提供线索和条件。

(2) 非正式调查,也称试探调查。其目的在于根据情况分析与非正式调查而作出问题之假设。

(3) 设计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主要包括: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选择调查方

式和方法、规定调查的时间标准和窨标准以及制定全盘调查组织计划。 物流供需调查表格设计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要求:要设计好要求回答的问题

询问问题的类型主要有填空题(题目一定要明确,使调查者能正确地反映调查内容)、

选择题(对所提的问题,事先拟订若干个答案,要求被调查者从中选出一个或数个答案的方法)、

序列题(从列举的若干的调查项目中,由被调查者依据自己的爱好,判断决定高低优劣的顺序)、

对比题(是用来了解对两种不同物流环节选择不同运输工具的比较)、

评判题(是要求被调查者表示对某个问题的态度或认识程度)

自由回答题(请被调查者根据问题自由回答,以了解在调查表中没有列出的问题或不便用上述方法调

查的问题)。

注意事项:必要性(所提的问题应直接为目的服务,无关紧要的问题不应列入)

可行性(应注意适合被调查者的身份和水平,尽量避免提出一些被调查者难以回答的问题)

准确性(所提问题力求明确,避免词意含混,也避免带有引导性或暗示性问题)

艺术性(提问要有趣味,注意回答的心理或社会影响)

物流市场调查的方式:

(1)普查 (2)抽样调查 (3)重点调查 (4)典型调查

搜集资料的方法:

(1)初级资料搜集方法包括询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其中询问法或称访问法为最广泛。

(2)次级资料往往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对这类资料的搜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

方案调查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选择所需资料的类型。第二,寻找资料来源。

第三,对次级资料的查找。第四,对查找的资料进行清理、补充。

审核订正、编码、更新和算术运算等;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制作各式过录表和综合汇总表;输出各式打印表和各类数据文件。 数据的表现形式:字符、基本数据项、组合数据项、记录和文件

数据处理设计包括数据的信息标准化,准备机器载体并进行检查,数据处理所用算法与软件的设计和选择,数据处理设计的延续

性四个方面内容。

信息标准化的内容:

主要包括:信息的分类与储存的标准化、数据处理功能划分和模块设计的标准化、输出与输入设计的标准化及编码设计。 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体化:

数据处理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建立一体化的数据处理系统。

一体化的数据处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的信息系统。

数据处理设备的一体化及其兼容性为一体化的数据处理系统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数据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事前的资料审查、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其中事前的资料审查分为三步:一,调查问卷的登记与编码。二,检查资料的完整性。三,检查填表的正确性。

控制录入质量的方法有三种:一,防止被调查单位错录。二,平衡检测法。三,预值控制。

数据录入是把各种调查数据和编码输入到计算机中,并以计算机内部代码的形式储存在存储介质上的一种操作。

数据录入方法有三种:键盘录入法、光电输入法和介质输入法。

企业采购流程:

采购流程的控制是采购管理的核心,其目的是提高采购效率

1. 基本的订购方式及批量(定量采购与供应物流方式;定期采购与供应物流方式)

2. 基于快速响应变化的订货方式及批量(与MRP 系统配合的订货方式及批量;与JIT 配合的订货方式及批量)

对供应商的评价

1. 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综合评估体系(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

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指标)

2. 分类进行评估(评估对象分为现有供应商和新的潜在供应商)

3. 保持动态平衡; 4. 抓住关键要素(质量是最基本的前提)

企业物流外包的意义:

1. 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2. 分担风险;3. 加速企业重组,实现规模效益;4. 提高辅助业务的运行效率;5. 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 企业物流外包形式

1. 物流业务完全外包(最彻底的外包形式,针对不具有自营物流能力的企业和经过对自身物流系统评估后结果倾向外包的具

有自营物流能力的企业)

2. 物流业务部分外包(企业将非自营业务或低效的自营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3. 物流系统接管; 4. 战略联盟; 5. 物流系统剥离; 6. 物流业务管理外包

企业销售部门的任务:

1. 进行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2. 开拓市场和制定销售产品的方针和策略;3. 编制销售计划;4. 销售订单管理(是销售系统的核心

工作);5. 组织产品推销;6. 组织对用户的服务工作;7. 进行成本分析。

企业销售渠道

1. 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环节最少,即所谓的直达供应,物流过程可控性比较强

2. 生产者(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用户);环节最多,销售系统的不稳定因素较多。

3. 生产者(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用户);

企业销售渠道的选择:

企业销售渠道的选择及其销售物流的组织与国家政策、产品类型、市场供求关系、销售量、费用开支、服务质量等因素密切相

关。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反复比较,找出最佳销售渠道。如钢材、木材等生产资料商品,一般选用第一和第三结构渠道;日用百货、小五金等商品的销售,较多使用第二、三种渠道。

销售物流的主要环节:

1. 包装(企业生产物流的终点,也是销售物流的起点); 2. 成品储存(产成品的可得性是衡量企业销售物流系统服务水平的一个

重要参数); 3. 订单及信息处理; 4. 发送运输; 5. 装卸搬运

销售物流服务要素:

1. 时间(订货周期时间。主要受订单传输时间、订单处理和配货时间、额外补充存货时间以及订货装运时间等变量的影响)

2. 可靠性(主要有提前期的可靠性、安全交货的可靠性和正确供货的可靠性等三个方面)

3. 通讯; 4. 方便性。

订单管理

订单录入——是指在订单实际履行前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包括:一,核对订货信息的准确性; 二,检查所需商品是否可得; 三,如有必要,准备补交货订单或取消订单的文件;

四,审核客户信用; 五,必要时,转录订单信息; 六,开具账单。

企业在选择订单传输方式时除需要考虑传输速度、传输可靠性和准备性这些绩效指标外,还应该考虑设备购置及运营的成本。 履行订单是由与实物有关的活动组成的。

订单状况的报告是一种监控活动,并不会影响处理订单的一般时间。

影响订单处理时间的因素有:订单处理的先后顺序、订单履行的准确度、订单处理的方法。

企业销售配送的形式:自营配送;外包配送;共同配送(分横向和纵向共同配送)

第二章 物流信息管理

基本概念:

物流信息——指的是在物流活动进行中产生及使用的必要信息,它是物流活动内容、形式、过程以及发展变化的反映。

对物流信息的有效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

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EDI )——是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EDI 是一套报

文通讯工具,俗报“无纸贸易”。

条形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字符组在的,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代码。

POS 系统——即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

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

经营效率的系统。

MIS ——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物流信息不仅对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证的功能,而且具有连接整合整个供应链和使整个供应链活动效率化的功能。

储运条形码——是用在商品装卸、仓储、运输等配送过程中的识别符号,也叫物流条形码。

物流信息的特征:

1、 信息量大。2、吏新、变动快。3、来源多样化。4、信息的不一致性。

物流信息的功能:物流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它们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联系在一起,一个子系统的输出是另一个子系统的输入。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就是使保修环节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要求,适时、适量地调度系统内部的基本资源。

1、 交易功能。2、控制功能。3、决策功能。4、战略功能。

物流信息的分类:

1、 计划信息。2、控制及作业信息。3、统计信息。4、支持信息。

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它具有实时化、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点。

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实时化;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

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1、不同地域对象之间的系统。2、不同企业之间的系统。3、大量信息的实时处理。4、对于波动的适应性。

5、与作业现场密切联系的系统。6、可得性。7、准确性。8、及时性。9、以异常情况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1、基层作业层。2、数据处理层。3、计划控制层。4、管理决策层。

物流信息系统的类型:按物流作业流程来分,可分为进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

按物流环节来分,可分为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

按物流管理的要求来分,可分为货物追踪系统、车辆运行管理系统和求车求货系统等。

EDI 的特点:利用计算机与通讯网络来完成标准格式的数据传输,不需要人为的数据重复输入。

具体效益:1、提供正确完整的信息。2、提高服务质量。3、增进合作关系。4、提高业务效率。

条形码有两种体系:1、国际通用的EAN 商品条形码体系。2、企业内部管理使用的条形码。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

商品条形码有标准型与缩短码。

条形码的物流应用:包括配送中心的订货、进货、存放、拣货、出库。1、订货作业。2、配送中心的进货验收作业。3、补货

作业。4、拣货作业。5、交货时的数量检验作业。

条形码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1、在零售业的应用。2、在批发业的应用。3、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POS 系统的特征:1、单品管理、员工管理和顾客管理干部。 2、销售时点信息输入。

3、信息集中管理。 4、连接供应链的有力工具。

POS 系统的作用:1、营业额及利润增长。2、节约大量人力、物力。3、缩短资金流动周期。4、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POS 系统运行的步骤是:

1. 在商品上贴上表示该商品信息的条形码

2. 使用扫描读数仪自动读取商品条形码上的信息

3. 各销售时点信息通过V AN 以在线联结方式即时传送给总部或物流中心

4. 对接收到的销售时点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库存调整等方面的准确决策

管理信息由信息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五个方面组成。

任何地方只要有管理就必然有信息,如果形成系统就形成MIS 。

企业信息系统实施中的误区: 1. 贪大求全; 2. 现成通用软件; 3. 盲目跟风

物流信息搜集与处理程序:

1. 数据的收集与录入(利用EDI 技术、条码技术及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利用);2. 信息的存储;3. 信息的传输;

4. 信息的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知识评估);5. 信息的输出

第三章运输管理

基本概念:

多联式运输—根据实际运输要求,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性的一体化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

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

集装箱运输——是指利用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方式是一种既方便又灵活的运输措施。

货物运输费用——是以补偿货物承运方从事货物运输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具体是指货物托运方托运货物所应支出的运

费和杂费。

货物运价分号表——是根据社会生产、经营范围和货物运输的特点,对货物划分不同运价类项的一种表格。

货物运价率表——是一种记载各种运价号在各个里程区段中单位货物的运价金额的表格。

运价基数——是指最低运价号的起码计算里程运价率。

货物运价里程表——是说明运输距离的一组文件,几货物从发站至到站间的距离。它是计算货物运费的重要依据。

2. 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具有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3. 是一票到底,实行单一费率的运输,发货人只要订立一份合同,一次性付费,一次保险,通过一张单证即

可完成全程运输。

4、是不同运输方式的综合组织,其全程运输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完成或组织完成,无论涉及几种运输方式,

分为几个运输区段,多式联运经营人都要对全程负责。

5、货物全程运输是通过多式联运经营人与各种运输方式、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订立分运(或分包)合同来

完成的,各区段承运人对自己承担区段的货物负责。

6、在起运地接管货物,在最终目的地交付货物及全程运输中各区段的衔接工作,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分支

机构(或代表) 或委托的代理人完成,这些代理人及承担各项业务的第三者对自己承担的业务负责。

7、多式联运经营人可以在全世界运输网中选择适当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以降低

运输成本,提高运达速度,实现合理运输。

集装箱运输特点—1、由于集装箱具有抵抗风雨、避光、抗震等作用,因此用集装箱运输货物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货

损。

2. 集装箱的整箱搬运,极大的方便了运输、装船和卸港。在全程运输中,以集装箱为媒介,使用机械装卸、

搬运,可以在无须接触或移动箱内所有货物的前提下,从一种运输工具直接方便地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

3、集装箱的铅封号码惟一,足以保证货物所有人的货物不会发生丢失、被窃的现象。

4、集装箱中的保温冷藏箱能够对许多鲜活物品进行长时间的保鲜,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实现的。

5、集装箱运输可以由一个承运人负责全程运输,因而简化了货运手续,方便了货主,提高了工作效率。

6、货物从内陆发货人的工厂或仓库装箱后,经由陆、海、空不同的运输方式,可以一直运到内陆收货人的

输送商品的种类、输送量和输送距离属于不可变量。

输送时间和输送成本已成为运输机构的重要竞争要素。

合理化的运输,应是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充分利用现有时间、财务和环境资源,以最佳的运输方式、路线,最低的成本,最高的

质量来实现运输。

承运人的选择:在选定了运输方式后,就要选择具体的承运人。运价和服务是相似的,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服务水平包括:运

输时间与可靠性、运输能力与可接近性和安全性。

货物运输计划的种类:

按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分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联运运输计划:

按时间分为月度或旬度运输计划。

货物运输计划的编制步骤:1、准备资料。2、预测运量和车数。3、分析研究。4、讨论定案。

货运计划的实施:从托运单位和承运部门两方面进行。

货物发运形式;货物发运的基本条件;货物发运流程(备运、组配、制单、托运、送单、预报、结算);运输计划的检查与统计。 运输计划的变更:

1. 到站可以变更,发站不能变更(变更的新站,必须是其方向不超过原到站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到站);2.. 货物品名可以变更;但不同品类不能变更;3. 收货人可以变更,但发货人不能变更;4. 月度计划可以变更,但旬计划、追补计划及月度计划不能变更。 货物运输费用

货物运费按其价值范畴分三部分:一,物化劳动所耗费的转移价值;二,活劳动为自己劳动的耗费的创造价值;

三,活劳动为社会劳动所耗费的创造价值。

货物运输费用按其性质分三部分:固定费用、可变费用、损失性费用(对承运方)。运费和杂费(对托运方)

规则有:铁路货物运价规则;水路货物运价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中国民航国内货物运输规则。

构成、运费水平和运费效益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四章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基本概念:

仓库——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也是从事包装、分拣、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活动的物流节点设施)

货物储存计划——是通过合理规划库区对库存进行分类保管,建立保管秩序对货物进行定置管理,实现“物得其所,库尽其用”

的仓储储存管理的目标。

固定型场所管理——是一种利用信息系统事先将货架进行分类、编号,并贴付货架代码,各货架内装置的货物事先加以确定的

货位存货方式。

流动型场所管理——所有货物按顺序摆放在空的货架中,不事先确定各类货物专用的货架。

仓储作业过程——是指仓库从接收货物开始直到把这些货物完好地发放出去的全部活动过程。由入库、储存、出库三个阶段构

成,包括了实物流和信息流两个方面。

仓库总平布置——是指对仓库的各个组成部分——存货区、入库检验区、理货区、配送备货区、通道以及辅助作业区在规定范

围内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这将对仓库作业的效率、储运质量、储运成本和仓库的盈利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

堆码——是指根据货物的包装、外形、性质、特点、重量和数量,结合季节和气候情况,以及储存时间的长短,将货物按一定

的规律码成各种形状的货垛。

货位布置的目的:提高仓库平面和空间利用率;提高货物保管质量;方便进出库作业;降低货物的仓储处置成本。

仓库内部布局:分为平面布局和空间布局。

平面布局:仓库内部平面布局:垂直式(横列式布局、纵列式布局、纵横式布局)

倾斜式(货垛倾斜式布局、通道倾斜式布局)

仓库内部空间布局:就地堆码、上货架存放、架上平台、空中悬挂。

货物堆码的基本要求:合理、牢固、定量、整齐、节约、方便。

考虑因素:参照货物的仓容定额、地坪承载能力、允许堆积层数等因素。

货物堆码需要占用面积计算公式:S=Q/Ne

影响货物堆码的因素:货物本身的性质、形状、体积、包装等因素。

堆码的基本形式: 重叠式(板形货物和箱形货物); 交错式(长形材料); 通风式(所有箱装、桶装、裸装货物); 寸垫式 影响货物储存质量的因素:内因(货物的物理性质、货物的机械性质、货物的化学性质、货物的化学成分、货物的结构)

外因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储存期)。

内因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总之,影响货物发生质量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货物的性质、成分、结构等内在的因素。

货物保管保养措施:

货物保管保养不仅是技术问题,也存在管理问题,是一们综合性应用科学。指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是货物保管工作的方针。搞好货物保管,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验收收入库货物。2、适当安排储存场所。3、科学进行堆码苫垫。4、控制好仓库温、湿度(采取密封、通风、吸潮)。

5. 进行货物在库检查;6. 搞好清洁卫生。

对于普通货物的养护工作而言维持其质量、数量、包装的完好,重要的不是技术措施的保证而是管理水平的高低。

2. 按库存在企业中的用途分类(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护维修作业用品库存、包装物和低植易耗品库存

及产成品库存)。

3. 按库存的目的分类(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储备)。

4. 按价值划分(贵重物品、普通物资)

库存管理的意义

1.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2. 库存管理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需要; 3. 库存管理是回避风险的需要。

库存管理的目的:在于用最低的费用,在适宜的时间和适宜的地点获得适当数量的原材料、消耗品、半成品和最终产品,即保

持库存量与订货次数的均衡,通过维持适当的库存量,减少不良库存,使企业资金得到合理地利用,从而实现盈利目标。

1. 减少不良库存; 2. 确定适当的库存结构

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1.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2. 库存管理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需要;3. 库存管理是回避风险的需要。

库存管理方法

传统库存控制的任务是用最小的储备量保证供应。现代库存控制的任务是通过食粮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实现总成本最

低的目标。库存管理要遵循“经济性原则”,管理成本不能超过由此带来的库存成本节约。

ABC 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或ABC 分析法。它是一种从名目众多、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或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找出主次,

分类排队,并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

建立在ABC 分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包括:1. 花费在A 类库存的资金应大大多于花在C 类库存上;2. 对A 类库存的现场管

理应更严格,对其进行频繁的检验;3. 预测A 类库存应比预测其他类库存更为仔细精心。

CV A 管理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关键性分成3-4类,即:最高优先级、较高优先级、中等优先级、较低优先级。比ABC

分类法有着更强的目的性。

库存管理方法的评价指标:1. 客户满意度;2. 延期交货;3. 库存周转次数

库存成本:

降低库存的措施

准时制库存是维持系统完整运行所需的最小库存。有了准时制库存,所需商品就能按时按量到位,分秒不差。

它的方式有两种:

1. 寄售,即供应商将产品直接存放在用户的仓库中,并零售有库存商品的所有权,用户只在领用这些产品后才与供应商进行货

款的结算。

2. 供应商管理库存,即企业的原材料库存由供应商管理,当企业需要时,由供应商组织运送。 第五章 配送管理

基本概念: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

的物流活动。

配送中心——是指作为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2. 配送功能健全;3. 完善

的信息网络;4. 辐射范围小;5. 多品种、小批量;6. 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配送的特点有:

1. 配送是面向终端用户的服务; 2. 配送是末端运输; 3. 配送强调时效性

4. 配送强调满足用户需求;

5. 配送强调合理化; 6. 配送使企业实现“零库存”成为可能

车辆配装的原则:1. 为了减少或避免差错,尽量把外观相近、容易混淆的货物分开装载。

2. 重不压轻,大不压小,轻货应放在重货上面,包装强度差的应放在包装强度好的上面。

3. 尽量做到“后送先装”。由于配送车辆大多是后开门的厢式货车,故先卸车的货物应装在车厢后部,靠近车

厢门,后卸车的货物装在前部。

4、货与货之间,货与车辆之间应留有空隙并适当衬垫,防止货损。

5、不将散发臭味的货物与具有吸臭性的食品混装。

6、尽量不将散发粉尘的货物与清洁货物混装。

7、切勿将渗水货物与易受潮货物一同存放。

8、包装不同的货物应分开装载,如板条箱货物还要与纸箱、袋装货物堆放在一起。

9、具有尖角或其他突出物的货物应和其他货物分开装载或用木板隔离,以免损伤其他货。

10、装载易流动的卷状、桶状货物,要垂直摆放。

11、货与货之间,货与车辆之间留有空隙并适当衬垫,防止货损。

12、装货完毕,应在门端处采取适当的稳固措施,以防开门卸货时,货物倾倒造成货损或人身伤亡。

配送计划的种类:配送主计划、每日配送计划、特殊配送计划。

配送7(功能)要素: 货物、 客户、 车辆、 人员、 路线、 地点、 时间

配送路线的确定原则:

1、 确定目标:A 以效益最高为目标。B 成本最低为目标。C 路程最短为目标。D 吨公里数最小为目标。

E 准确性最高为目标。

2、 确定配送路线的约束条件:A 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B 满足收货人对货

物送达时间范围的要求。C 在允许通行的时间段内进行配送。D 各配送路线的货物量不得超过车辆

窖和载重量的限制。E 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允许的范围内。

优化方法:节约法,也叫节约里程法。

配送计划制定的步骤

如图:制定配送计划的步骤

5.2.1配送中心的概念及作用

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拣选、分货(货物分组)、流通加工、保管、配送、订单处理、信息处理

基本概念:

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搬运——是指物体横向或斜向的移动,装卸指上下方向的移动。

装卸搬运技术——是指装卸搬运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装卸搬运设备和工具,以及由科学知识和时间经验发展二成的各种装卸搬

运方法、技能和作业程序。

搬运与运输的区别主要是物体的活动范围不同,运输活动是在物流结点之间进行,搬运则是在物流结点内进行,而且是短距离

的移动。

装卸搬运是物流的主要环节之一,它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是物流各项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项作业活动。

现代装卸搬运作业发展的方向:

通过装卸搬运机械设备减轻人的作业压力,改善劳动环境,提高装卸效率,缩短物流时间

装卸搬运的特点有:

1. 装卸搬运作业量大; 2. 装卸搬运对象复杂; 3. 装卸搬运作业不均衡; 4. 装卸搬运对安全性要求高

装卸搬运作业组织原则:

1、装卸搬运工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2、实现装卸搬运的合理化。3、必须注意安全。4、讲究经济效益。

6.2.4装卸搬运合理化

装卸搬运合理化要求达到以下的目标:

1. 装卸搬运距离要短; 2. 装卸搬运时间要少; 3. 装卸搬运质量要高; 4. 装卸搬运费用要省

装卸搬运作业组织的任务:1. 确定装卸任务量;2. 合理规划装卸方式和装卸作业过程;3. 依据装卸任务、设备的生产率,确定装卸设

备需用的台数和技术特征;4. 编制装卸作业进度计划;5. 下达给各部门装卸、搬运进度计划,安排劳动力和作业班组。

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的基本途径:一,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二,提高物品的装卸搬运活性;三,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响,

实现装卸搬运作业的省力化;四,合理利用装卸搬运机械设备;五,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六,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改善作业方法;七,推进集装单元化。

装卸搬运设备的检查和修理:1. 例行保养;2. 定期检修;3. 中修;4. 大修;5. 临时性修理;6. 事故性修理。

《物流实物》知识点

《物流实务》部份

第一章 物流市场分析与供需管理

第一节:物流需求的概念,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物流需求结构分析方法重点掌握

物流供应的概念与类型,物流供需调查表格设计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重点掌握

物流供需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处理技术 重点掌握

第二节:企业供应物流的概念,对供应商的评价,企业物流外包的形式。重点掌握

第三节:企业销售渠道及选择,销售物流的主要环节,销售物流服务要素重点掌握

订单处理过程与影响订单处理时间的因素。掌握

第二章 物流信息管理

第一节:物流信息的特征、功能及分类,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与类型。重点掌握

第二节: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POS 系统的概念和一般应用。掌握

第三节:MIS 的概念与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

第三章 运输管理

第一节: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分类,多式联运的概念及特点重点掌握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重点掌握

第二节:承运人的选择,货物运输计划的种类和编制步骤掌握

货运计划的实施。理解

第三节:货物运输费用的构成和种类,货物运价规则及运费的计算。重点掌握

第四章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第一节:仓库的分类,货物保管场所规划,仓库总平布置 重点掌握

货物堆码的基本要求和要考虑的因素 重点掌握

货物堆码所需占用面积的计算理解影响货物储存质量的诸因素,库存货物的保管保养措施。掌握

第二节:库存的类型,库存管理的意义与目的理解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法、CA V 管理法) 。重点掌握

第五章 配送管理

第一节:配送的概念、特点和种类同《概论》,配送方式的选择重点掌握车辆配装的原则,配送计划制定的

一般步骤理解配送路线的确定原则及其优化方法。一般了解

第二节:配送中心的概念和主要类型,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 重点掌握

配送中心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 掌握

第六章 装卸搬运组织

第一节:装卸搬运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装卸搬运作业组织原则理解

第二节:装卸搬运机械的类型和特点(与《概论》相同) 重点掌握装卸搬运设备的检查与修理掌握装卸搬运合

理化重点掌握

第一章 物流市场分析与物流供需管理

基本概念:

物流需求——是指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消费者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伴随产生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等物流活动

的需要情况。

潜在物流需求——是指企业自行承担的物流需求,即伴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运输、仓储等物流活动由企业自行负责。 社会物流需求——是指专门经营物流业务的的企业承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物流业务。

物流供给——是指向社会提供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及物流信息等服务的能力。

物流供需调查资料(数据资料)的整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和初步加工综合,

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工作过程。

数据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对常规的统计报表、专项统计调查表和其他统计资料等载体上的数据进行录入、审核编辑、汇总、

制表、打印和计算等操作的过程。

统计数据文件——指存放在磁介质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读写的数据文件。

信息标准化——是把调查所获资料数据加以整理、分类,以利于计算机处理的预处理过程。

企业采购流程——是指厂家选择和购买生产和经营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零不见、设备等物料的全过程。

企业供应物流——生产所需物料直接由供应商送到生产第一线,从而采购物流与供应物流合二为一,统称为供应物流。 客户订货周期——是指从客户确定对某种产品有需求到需求被满足之间的时间间隔。

可靠性——是指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按照预定的提前期安全地将订货送到客户指定地方。

订单处理过程——是指包含在客户订货周期中的诸多活动。具体包括订单准备、订单传输、订单录入、订单履行、订单状况报告

等要素。

订单准备——是指搜集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必要信息和正式提出购买要求的各项活动。包括的内容有:确定供应商、由客户或销售

人员填制订单、决定库存的可得性、与销售人员打电话通报订单信息、或在计算机菜单中进行选择等。

订单传输——是订单处理过程中的第二道工序,涉及订货请求从发出地点到订单录入地点的传输过程。

订单传输时间——是指从客户发出订单到卖方收到订单的时间间隔。

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1. 产业结构的变化; 2.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 3. 流通结构的变化; 4. 电子商务的影响

市场的调查工作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防止调查的盲目性。

市场调查的步骤:1.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2. 正式调查、 3 .综合整理分析资料和提出调查报告。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1) 情况分析。其目的在于帮助调查人员探索问题和对问题的认识与了解,为从中发现其因果关系提供线索和条件。

(2) 非正式调查,也称试探调查。其目的在于根据情况分析与非正式调查而作出问题之假设。

(3) 设计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主要包括: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选择调查方

式和方法、规定调查的时间标准和窨标准以及制定全盘调查组织计划。 物流供需调查表格设计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要求:要设计好要求回答的问题

询问问题的类型主要有填空题(题目一定要明确,使调查者能正确地反映调查内容)、

选择题(对所提的问题,事先拟订若干个答案,要求被调查者从中选出一个或数个答案的方法)、

序列题(从列举的若干的调查项目中,由被调查者依据自己的爱好,判断决定高低优劣的顺序)、

对比题(是用来了解对两种不同物流环节选择不同运输工具的比较)、

评判题(是要求被调查者表示对某个问题的态度或认识程度)

自由回答题(请被调查者根据问题自由回答,以了解在调查表中没有列出的问题或不便用上述方法调

查的问题)。

注意事项:必要性(所提的问题应直接为目的服务,无关紧要的问题不应列入)

可行性(应注意适合被调查者的身份和水平,尽量避免提出一些被调查者难以回答的问题)

准确性(所提问题力求明确,避免词意含混,也避免带有引导性或暗示性问题)

艺术性(提问要有趣味,注意回答的心理或社会影响)

物流市场调查的方式:

(1)普查 (2)抽样调查 (3)重点调查 (4)典型调查

搜集资料的方法:

(1)初级资料搜集方法包括询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其中询问法或称访问法为最广泛。

(2)次级资料往往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对这类资料的搜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

方案调查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选择所需资料的类型。第二,寻找资料来源。

第三,对次级资料的查找。第四,对查找的资料进行清理、补充。

审核订正、编码、更新和算术运算等;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制作各式过录表和综合汇总表;输出各式打印表和各类数据文件。 数据的表现形式:字符、基本数据项、组合数据项、记录和文件

数据处理设计包括数据的信息标准化,准备机器载体并进行检查,数据处理所用算法与软件的设计和选择,数据处理设计的延续

性四个方面内容。

信息标准化的内容:

主要包括:信息的分类与储存的标准化、数据处理功能划分和模块设计的标准化、输出与输入设计的标准化及编码设计。 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体化:

数据处理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建立一体化的数据处理系统。

一体化的数据处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的信息系统。

数据处理设备的一体化及其兼容性为一体化的数据处理系统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数据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事前的资料审查、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其中事前的资料审查分为三步:一,调查问卷的登记与编码。二,检查资料的完整性。三,检查填表的正确性。

控制录入质量的方法有三种:一,防止被调查单位错录。二,平衡检测法。三,预值控制。

数据录入是把各种调查数据和编码输入到计算机中,并以计算机内部代码的形式储存在存储介质上的一种操作。

数据录入方法有三种:键盘录入法、光电输入法和介质输入法。

企业采购流程:

采购流程的控制是采购管理的核心,其目的是提高采购效率

1. 基本的订购方式及批量(定量采购与供应物流方式;定期采购与供应物流方式)

2. 基于快速响应变化的订货方式及批量(与MRP 系统配合的订货方式及批量;与JIT 配合的订货方式及批量)

对供应商的评价

1. 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综合评估体系(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

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指标)

2. 分类进行评估(评估对象分为现有供应商和新的潜在供应商)

3. 保持动态平衡; 4. 抓住关键要素(质量是最基本的前提)

企业物流外包的意义:

1. 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2. 分担风险;3. 加速企业重组,实现规模效益;4. 提高辅助业务的运行效率;5. 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 企业物流外包形式

1. 物流业务完全外包(最彻底的外包形式,针对不具有自营物流能力的企业和经过对自身物流系统评估后结果倾向外包的具

有自营物流能力的企业)

2. 物流业务部分外包(企业将非自营业务或低效的自营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3. 物流系统接管; 4. 战略联盟; 5. 物流系统剥离; 6. 物流业务管理外包

企业销售部门的任务:

1. 进行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2. 开拓市场和制定销售产品的方针和策略;3. 编制销售计划;4. 销售订单管理(是销售系统的核心

工作);5. 组织产品推销;6. 组织对用户的服务工作;7. 进行成本分析。

企业销售渠道

1. 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环节最少,即所谓的直达供应,物流过程可控性比较强

2. 生产者(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用户);环节最多,销售系统的不稳定因素较多。

3. 生产者(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用户);

企业销售渠道的选择:

企业销售渠道的选择及其销售物流的组织与国家政策、产品类型、市场供求关系、销售量、费用开支、服务质量等因素密切相

关。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反复比较,找出最佳销售渠道。如钢材、木材等生产资料商品,一般选用第一和第三结构渠道;日用百货、小五金等商品的销售,较多使用第二、三种渠道。

销售物流的主要环节:

1. 包装(企业生产物流的终点,也是销售物流的起点); 2. 成品储存(产成品的可得性是衡量企业销售物流系统服务水平的一个

重要参数); 3. 订单及信息处理; 4. 发送运输; 5. 装卸搬运

销售物流服务要素:

1. 时间(订货周期时间。主要受订单传输时间、订单处理和配货时间、额外补充存货时间以及订货装运时间等变量的影响)

2. 可靠性(主要有提前期的可靠性、安全交货的可靠性和正确供货的可靠性等三个方面)

3. 通讯; 4. 方便性。

订单管理

订单录入——是指在订单实际履行前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包括:一,核对订货信息的准确性; 二,检查所需商品是否可得; 三,如有必要,准备补交货订单或取消订单的文件;

四,审核客户信用; 五,必要时,转录订单信息; 六,开具账单。

企业在选择订单传输方式时除需要考虑传输速度、传输可靠性和准备性这些绩效指标外,还应该考虑设备购置及运营的成本。 履行订单是由与实物有关的活动组成的。

订单状况的报告是一种监控活动,并不会影响处理订单的一般时间。

影响订单处理时间的因素有:订单处理的先后顺序、订单履行的准确度、订单处理的方法。

企业销售配送的形式:自营配送;外包配送;共同配送(分横向和纵向共同配送)

第二章 物流信息管理

基本概念:

物流信息——指的是在物流活动进行中产生及使用的必要信息,它是物流活动内容、形式、过程以及发展变化的反映。

对物流信息的有效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

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EDI )——是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EDI 是一套报

文通讯工具,俗报“无纸贸易”。

条形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字符组在的,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代码。

POS 系统——即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

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

经营效率的系统。

MIS ——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物流信息不仅对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证的功能,而且具有连接整合整个供应链和使整个供应链活动效率化的功能。

储运条形码——是用在商品装卸、仓储、运输等配送过程中的识别符号,也叫物流条形码。

物流信息的特征:

1、 信息量大。2、吏新、变动快。3、来源多样化。4、信息的不一致性。

物流信息的功能:物流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它们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联系在一起,一个子系统的输出是另一个子系统的输入。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就是使保修环节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要求,适时、适量地调度系统内部的基本资源。

1、 交易功能。2、控制功能。3、决策功能。4、战略功能。

物流信息的分类:

1、 计划信息。2、控制及作业信息。3、统计信息。4、支持信息。

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它具有实时化、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点。

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实时化;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

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1、不同地域对象之间的系统。2、不同企业之间的系统。3、大量信息的实时处理。4、对于波动的适应性。

5、与作业现场密切联系的系统。6、可得性。7、准确性。8、及时性。9、以异常情况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1、基层作业层。2、数据处理层。3、计划控制层。4、管理决策层。

物流信息系统的类型:按物流作业流程来分,可分为进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

按物流环节来分,可分为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

按物流管理的要求来分,可分为货物追踪系统、车辆运行管理系统和求车求货系统等。

EDI 的特点:利用计算机与通讯网络来完成标准格式的数据传输,不需要人为的数据重复输入。

具体效益:1、提供正确完整的信息。2、提高服务质量。3、增进合作关系。4、提高业务效率。

条形码有两种体系:1、国际通用的EAN 商品条形码体系。2、企业内部管理使用的条形码。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

商品条形码有标准型与缩短码。

条形码的物流应用:包括配送中心的订货、进货、存放、拣货、出库。1、订货作业。2、配送中心的进货验收作业。3、补货

作业。4、拣货作业。5、交货时的数量检验作业。

条形码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1、在零售业的应用。2、在批发业的应用。3、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POS 系统的特征:1、单品管理、员工管理和顾客管理干部。 2、销售时点信息输入。

3、信息集中管理。 4、连接供应链的有力工具。

POS 系统的作用:1、营业额及利润增长。2、节约大量人力、物力。3、缩短资金流动周期。4、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POS 系统运行的步骤是:

1. 在商品上贴上表示该商品信息的条形码

2. 使用扫描读数仪自动读取商品条形码上的信息

3. 各销售时点信息通过V AN 以在线联结方式即时传送给总部或物流中心

4. 对接收到的销售时点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库存调整等方面的准确决策

管理信息由信息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五个方面组成。

任何地方只要有管理就必然有信息,如果形成系统就形成MIS 。

企业信息系统实施中的误区: 1. 贪大求全; 2. 现成通用软件; 3. 盲目跟风

物流信息搜集与处理程序:

1. 数据的收集与录入(利用EDI 技术、条码技术及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利用);2. 信息的存储;3. 信息的传输;

4. 信息的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知识评估);5. 信息的输出

第三章运输管理

基本概念:

多联式运输—根据实际运输要求,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性的一体化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

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

集装箱运输——是指利用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方式是一种既方便又灵活的运输措施。

货物运输费用——是以补偿货物承运方从事货物运输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具体是指货物托运方托运货物所应支出的运

费和杂费。

货物运价分号表——是根据社会生产、经营范围和货物运输的特点,对货物划分不同运价类项的一种表格。

货物运价率表——是一种记载各种运价号在各个里程区段中单位货物的运价金额的表格。

运价基数——是指最低运价号的起码计算里程运价率。

货物运价里程表——是说明运输距离的一组文件,几货物从发站至到站间的距离。它是计算货物运费的重要依据。

2. 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具有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3. 是一票到底,实行单一费率的运输,发货人只要订立一份合同,一次性付费,一次保险,通过一张单证即

可完成全程运输。

4、是不同运输方式的综合组织,其全程运输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完成或组织完成,无论涉及几种运输方式,

分为几个运输区段,多式联运经营人都要对全程负责。

5、货物全程运输是通过多式联运经营人与各种运输方式、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订立分运(或分包)合同来

完成的,各区段承运人对自己承担区段的货物负责。

6、在起运地接管货物,在最终目的地交付货物及全程运输中各区段的衔接工作,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分支

机构(或代表) 或委托的代理人完成,这些代理人及承担各项业务的第三者对自己承担的业务负责。

7、多式联运经营人可以在全世界运输网中选择适当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以降低

运输成本,提高运达速度,实现合理运输。

集装箱运输特点—1、由于集装箱具有抵抗风雨、避光、抗震等作用,因此用集装箱运输货物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货

损。

2. 集装箱的整箱搬运,极大的方便了运输、装船和卸港。在全程运输中,以集装箱为媒介,使用机械装卸、

搬运,可以在无须接触或移动箱内所有货物的前提下,从一种运输工具直接方便地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

3、集装箱的铅封号码惟一,足以保证货物所有人的货物不会发生丢失、被窃的现象。

4、集装箱中的保温冷藏箱能够对许多鲜活物品进行长时间的保鲜,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实现的。

5、集装箱运输可以由一个承运人负责全程运输,因而简化了货运手续,方便了货主,提高了工作效率。

6、货物从内陆发货人的工厂或仓库装箱后,经由陆、海、空不同的运输方式,可以一直运到内陆收货人的

输送商品的种类、输送量和输送距离属于不可变量。

输送时间和输送成本已成为运输机构的重要竞争要素。

合理化的运输,应是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充分利用现有时间、财务和环境资源,以最佳的运输方式、路线,最低的成本,最高的

质量来实现运输。

承运人的选择:在选定了运输方式后,就要选择具体的承运人。运价和服务是相似的,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服务水平包括:运

输时间与可靠性、运输能力与可接近性和安全性。

货物运输计划的种类:

按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分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联运运输计划:

按时间分为月度或旬度运输计划。

货物运输计划的编制步骤:1、准备资料。2、预测运量和车数。3、分析研究。4、讨论定案。

货运计划的实施:从托运单位和承运部门两方面进行。

货物发运形式;货物发运的基本条件;货物发运流程(备运、组配、制单、托运、送单、预报、结算);运输计划的检查与统计。 运输计划的变更:

1. 到站可以变更,发站不能变更(变更的新站,必须是其方向不超过原到站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到站);2.. 货物品名可以变更;但不同品类不能变更;3. 收货人可以变更,但发货人不能变更;4. 月度计划可以变更,但旬计划、追补计划及月度计划不能变更。 货物运输费用

货物运费按其价值范畴分三部分:一,物化劳动所耗费的转移价值;二,活劳动为自己劳动的耗费的创造价值;

三,活劳动为社会劳动所耗费的创造价值。

货物运输费用按其性质分三部分:固定费用、可变费用、损失性费用(对承运方)。运费和杂费(对托运方)

规则有:铁路货物运价规则;水路货物运价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中国民航国内货物运输规则。

构成、运费水平和运费效益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四章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基本概念:

仓库——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也是从事包装、分拣、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活动的物流节点设施)

货物储存计划——是通过合理规划库区对库存进行分类保管,建立保管秩序对货物进行定置管理,实现“物得其所,库尽其用”

的仓储储存管理的目标。

固定型场所管理——是一种利用信息系统事先将货架进行分类、编号,并贴付货架代码,各货架内装置的货物事先加以确定的

货位存货方式。

流动型场所管理——所有货物按顺序摆放在空的货架中,不事先确定各类货物专用的货架。

仓储作业过程——是指仓库从接收货物开始直到把这些货物完好地发放出去的全部活动过程。由入库、储存、出库三个阶段构

成,包括了实物流和信息流两个方面。

仓库总平布置——是指对仓库的各个组成部分——存货区、入库检验区、理货区、配送备货区、通道以及辅助作业区在规定范

围内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这将对仓库作业的效率、储运质量、储运成本和仓库的盈利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

堆码——是指根据货物的包装、外形、性质、特点、重量和数量,结合季节和气候情况,以及储存时间的长短,将货物按一定

的规律码成各种形状的货垛。

货位布置的目的:提高仓库平面和空间利用率;提高货物保管质量;方便进出库作业;降低货物的仓储处置成本。

仓库内部布局:分为平面布局和空间布局。

平面布局:仓库内部平面布局:垂直式(横列式布局、纵列式布局、纵横式布局)

倾斜式(货垛倾斜式布局、通道倾斜式布局)

仓库内部空间布局:就地堆码、上货架存放、架上平台、空中悬挂。

货物堆码的基本要求:合理、牢固、定量、整齐、节约、方便。

考虑因素:参照货物的仓容定额、地坪承载能力、允许堆积层数等因素。

货物堆码需要占用面积计算公式:S=Q/Ne

影响货物堆码的因素:货物本身的性质、形状、体积、包装等因素。

堆码的基本形式: 重叠式(板形货物和箱形货物); 交错式(长形材料); 通风式(所有箱装、桶装、裸装货物); 寸垫式 影响货物储存质量的因素:内因(货物的物理性质、货物的机械性质、货物的化学性质、货物的化学成分、货物的结构)

外因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储存期)。

内因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总之,影响货物发生质量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货物的性质、成分、结构等内在的因素。

货物保管保养措施:

货物保管保养不仅是技术问题,也存在管理问题,是一们综合性应用科学。指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是货物保管工作的方针。搞好货物保管,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验收收入库货物。2、适当安排储存场所。3、科学进行堆码苫垫。4、控制好仓库温、湿度(采取密封、通风、吸潮)。

5. 进行货物在库检查;6. 搞好清洁卫生。

对于普通货物的养护工作而言维持其质量、数量、包装的完好,重要的不是技术措施的保证而是管理水平的高低。

2. 按库存在企业中的用途分类(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护维修作业用品库存、包装物和低植易耗品库存

及产成品库存)。

3. 按库存的目的分类(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储备)。

4. 按价值划分(贵重物品、普通物资)

库存管理的意义

1.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2. 库存管理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需要; 3. 库存管理是回避风险的需要。

库存管理的目的:在于用最低的费用,在适宜的时间和适宜的地点获得适当数量的原材料、消耗品、半成品和最终产品,即保

持库存量与订货次数的均衡,通过维持适当的库存量,减少不良库存,使企业资金得到合理地利用,从而实现盈利目标。

1. 减少不良库存; 2. 确定适当的库存结构

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1.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2. 库存管理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需要;3. 库存管理是回避风险的需要。

库存管理方法

传统库存控制的任务是用最小的储备量保证供应。现代库存控制的任务是通过食粮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实现总成本最

低的目标。库存管理要遵循“经济性原则”,管理成本不能超过由此带来的库存成本节约。

ABC 分类法又称重点管理法或ABC 分析法。它是一种从名目众多、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或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找出主次,

分类排队,并根据其不同情况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

建立在ABC 分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包括:1. 花费在A 类库存的资金应大大多于花在C 类库存上;2. 对A 类库存的现场管

理应更严格,对其进行频繁的检验;3. 预测A 类库存应比预测其他类库存更为仔细精心。

CV A 管理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关键性分成3-4类,即:最高优先级、较高优先级、中等优先级、较低优先级。比ABC

分类法有着更强的目的性。

库存管理方法的评价指标:1. 客户满意度;2. 延期交货;3. 库存周转次数

库存成本:

降低库存的措施

准时制库存是维持系统完整运行所需的最小库存。有了准时制库存,所需商品就能按时按量到位,分秒不差。

它的方式有两种:

1. 寄售,即供应商将产品直接存放在用户的仓库中,并零售有库存商品的所有权,用户只在领用这些产品后才与供应商进行货

款的结算。

2. 供应商管理库存,即企业的原材料库存由供应商管理,当企业需要时,由供应商组织运送。 第五章 配送管理

基本概念: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

的物流活动。

配送中心——是指作为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2. 配送功能健全;3. 完善

的信息网络;4. 辐射范围小;5. 多品种、小批量;6. 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配送的特点有:

1. 配送是面向终端用户的服务; 2. 配送是末端运输; 3. 配送强调时效性

4. 配送强调满足用户需求;

5. 配送强调合理化; 6. 配送使企业实现“零库存”成为可能

车辆配装的原则:1. 为了减少或避免差错,尽量把外观相近、容易混淆的货物分开装载。

2. 重不压轻,大不压小,轻货应放在重货上面,包装强度差的应放在包装强度好的上面。

3. 尽量做到“后送先装”。由于配送车辆大多是后开门的厢式货车,故先卸车的货物应装在车厢后部,靠近车

厢门,后卸车的货物装在前部。

4、货与货之间,货与车辆之间应留有空隙并适当衬垫,防止货损。

5、不将散发臭味的货物与具有吸臭性的食品混装。

6、尽量不将散发粉尘的货物与清洁货物混装。

7、切勿将渗水货物与易受潮货物一同存放。

8、包装不同的货物应分开装载,如板条箱货物还要与纸箱、袋装货物堆放在一起。

9、具有尖角或其他突出物的货物应和其他货物分开装载或用木板隔离,以免损伤其他货。

10、装载易流动的卷状、桶状货物,要垂直摆放。

11、货与货之间,货与车辆之间留有空隙并适当衬垫,防止货损。

12、装货完毕,应在门端处采取适当的稳固措施,以防开门卸货时,货物倾倒造成货损或人身伤亡。

配送计划的种类:配送主计划、每日配送计划、特殊配送计划。

配送7(功能)要素: 货物、 客户、 车辆、 人员、 路线、 地点、 时间

配送路线的确定原则:

1、 确定目标:A 以效益最高为目标。B 成本最低为目标。C 路程最短为目标。D 吨公里数最小为目标。

E 准确性最高为目标。

2、 确定配送路线的约束条件:A 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B 满足收货人对货

物送达时间范围的要求。C 在允许通行的时间段内进行配送。D 各配送路线的货物量不得超过车辆

窖和载重量的限制。E 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允许的范围内。

优化方法:节约法,也叫节约里程法。

配送计划制定的步骤

如图:制定配送计划的步骤

5.2.1配送中心的概念及作用

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拣选、分货(货物分组)、流通加工、保管、配送、订单处理、信息处理

基本概念:

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搬运——是指物体横向或斜向的移动,装卸指上下方向的移动。

装卸搬运技术——是指装卸搬运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装卸搬运设备和工具,以及由科学知识和时间经验发展二成的各种装卸搬

运方法、技能和作业程序。

搬运与运输的区别主要是物体的活动范围不同,运输活动是在物流结点之间进行,搬运则是在物流结点内进行,而且是短距离

的移动。

装卸搬运是物流的主要环节之一,它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是物流各项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项作业活动。

现代装卸搬运作业发展的方向:

通过装卸搬运机械设备减轻人的作业压力,改善劳动环境,提高装卸效率,缩短物流时间

装卸搬运的特点有:

1. 装卸搬运作业量大; 2. 装卸搬运对象复杂; 3. 装卸搬运作业不均衡; 4. 装卸搬运对安全性要求高

装卸搬运作业组织原则:

1、装卸搬运工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2、实现装卸搬运的合理化。3、必须注意安全。4、讲究经济效益。

6.2.4装卸搬运合理化

装卸搬运合理化要求达到以下的目标:

1. 装卸搬运距离要短; 2. 装卸搬运时间要少; 3. 装卸搬运质量要高; 4. 装卸搬运费用要省

装卸搬运作业组织的任务:1. 确定装卸任务量;2. 合理规划装卸方式和装卸作业过程;3. 依据装卸任务、设备的生产率,确定装卸设

备需用的台数和技术特征;4. 编制装卸作业进度计划;5. 下达给各部门装卸、搬运进度计划,安排劳动力和作业班组。

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的基本途径:一,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二,提高物品的装卸搬运活性;三,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响,

实现装卸搬运作业的省力化;四,合理利用装卸搬运机械设备;五,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六,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改善作业方法;七,推进集装单元化。

装卸搬运设备的检查和修理:1. 例行保养;2. 定期检修;3. 中修;4. 大修;5. 临时性修理;6. 事故性修理。


相关内容

  • 2016年 商贸 专业大纲
  • 2016年山东省春季高考商贸类专业知识考试大纲以山东省教育厅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为依据,以教育部职成教司教学与教材处和山东省教育厅公 ...

  •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介绍
  •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内容.宏观上,对国家经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中经济结构的整合.经济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竞争能力的改善都有重要的作用:微观上,物流管理为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服务,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 ...

  • 电子商务实务总结报告
  • 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电子商务实务> 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专业代码: 620405 学院专业编码: 1001001 制(修)订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_ 责任人: 王蓓 目录 一.建设概述.... ...

  •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流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 ...

  • 2011年国际货运代理考试复习大纲
  • 2010年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岗位专业证书考试大纲 来源于:考试大国际货运代理网 http://www.examda.com/hydl/ 第一篇 国际货运代理概论 第一章 国际货运代理概述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国际.国内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历史与现状. 2.熟悉我国货运代理业发展趋势和国际货运代理的发 ...

  • 商务英语(专科)专业素质课程简介
  • 商务英语(专科)专业素质课程简介 1.基础商务英语:是英语综合课程,以教材为中心传授基础语言知识,通过听.读.写.译等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 2.商务英语听说:主要培养学生英语听力技巧和英语口语能力,提高学生对各种情景中较高水平的英语听力材料的理解和逻辑判断能力,巩固提高英语语言实践能 ...

  • 报关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 <报关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0200144 学时数:56 学分数:3.5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报关理论与实务>是国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研究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所有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 ...

  • 经济管理类职称一览表
  • 经济管理类职称一览表 默认分类 2010-12-08 16:30:06 阅读1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0-05-22 12:25 以下是经济管理类所有职称明细,包括报名资格.考试内容.及考试时间等一系列内容,望同学们找准自己的特长及兴趣之所向,寻求更加光明的未来! 财会类: 1.会计 ...

  •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
  • <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 3<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电子商务实务>是一门讲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在内的各类商务活动的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 ...

  • 宁波大学2010物流管理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 物流管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物流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现代物流管理创新性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物流企业.港航企业.大型制造业.大型连锁零售业.公共事务管理.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教学及科研工作.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