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笔记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就从这里开始!这的确是一本经典的书! 不过, 懂得的人看后会产生共鸣, 不懂的人看后照样不懂。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这样的作品只 不过是读者水平的一面镜子,很难帮助我们有实质性的提高。 也许主人公并非不想告诉大家他的系统, 或许是他认为他的 系统并不重要,重要的东西恰恰是那些理念。事实上,帝国对他 的系统也谈论很少。 但这书有个好处,半懂不懂的情况下,能帮助你思考。 毋庸置疑,李费莫是伟大的!他太适合投机这个行当了,简 直就是天造之才!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恰当的行业里, 想要无所成就简直太难了,就好像下雨天不带雨具出门,没法不 被淋湿。 一,.投机行 14 岁的李费莫开始了他神奇的 一生,我崇拜死他了,14 岁 差不多就仅有我年龄的一半, 但这小子用了 6 个月时间就掌握了 游戏规律。 记忆力、观察力、对钱满不在乎的态度,这三点促成了他在 投机行的成功。当时是没有计价图的,记忆力就成了一种优势; 我听说过一种培养盘感的方法——手绘计价图, 而李费莫这个报 价小弟简直就是在利用报价工作培养盘感, 配合上优秀的观察力, 他渐渐把规律给总结出来了; 而对钱满不在乎的态度这点太重要 了,“做对比赚钱更开心”,而大众是赚钱比做对更开心,这就是天才与常人的不同。 二,证券公司里的“老火鸡” 如果当时的行情报价有现在的速度, 他还会成为华尔街的大 熊吗?很难说结果会怎样, 但的确是行情报价的延误逼着他从一 个帽客转变成了一个长线投机者。 “没人能受得了把位置给丢了,即使洛克菲勒也不能。”老 火鸡这句话够幽默,呵呵。这话对李费莫的启发太大了,他转变 为长线交易,老火鸡功不可没呀! 三,基本面条件是望远镜 1906 年, 李费莫发现了这架望远镜, 但在他真正赚钱之前他 破产了一次,看得远+行动太快=亏钱,看得远+等待时机=赚大 钱。 基本面这架望远镜能望多远?我在《金融怪杰》里看过一个 例子,罗杰斯(跟索罗斯一起创建了索罗斯基金)1982 年买入西 德股票的时候连牛市的影子都没有,而且西德已经 20 年没有过 牛市了,但接下来的时间西德牛市如期而至。 有一点必须注意,分析基本面千万不能忽略了人的因素,人 群组成了社会,人群发展了经济,人群没有理性! 四,最小阻力 价格总是往最小阻力的方向运行。 以前我错误理解了这句话 的含义,以为价格往哪里突破,哪里就是最小阻力方向。这次重 看此书才发现原来,他很多地方都提示了什么是最小阻力。他交易证券的时候,通常都会用大单试仓,然后观察股价对大单的反 应,这其实就是在测试最小阻力的方向。这句话对大宗交易者的 意义恐怕要大于普通小散。 还记得他 500 股再次起家的经历吗?500 股太小了,他没法 用这招测试股价,于是只好换了一招——等待股价突破面值。 五,破产 围绕李费莫经常有两个话题:一是大熊,二是破产。他为什 么破产了这么多次?为什么又能那么多次崛起? 他破产和崛起之间有一个相似点,就是迅速,他崛起的速度 和破产的速度一样快。这有他那个年代保证金很低的因素,但同 时也印证了“盈亏同源”这个道理。 他对钱的态度就像一柄双刃 剑,让他肆无忌惮地赚钱,亏钱也毫无节制。如果他往“伟大” 再进一步,也许就可以避免这把双刃剑反噬自身。 失败为什么是成功之母?因为通过失败你能学会避免失败。 李费莫通过失败一步步走向完美,如果以《作手回忆录》来看, 他似乎已然达到了一代宗师的境界。 但为何却落得那么悲惨的人 生结局?没人能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想作一个猜测, 假设他能再多具备一点思想者气质的话会如 何?果他的行动会慢一些,登顶的山峰会矮一些,跌落的深谷会 浅一些,结局呢?也许会是善终吧。 相比之下,喜欢李费莫胜过喜欢克罗,因为他是个无畏的行 动派,一身大起大落,充满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像一个经典的故事。但毫无疑问,不是谁的神经都能经受这种巨大电势差的撞 击的,所以用理智判断,克罗最终成了我们学习的目标。关于利沃摩尔的关键点判断和直觉交易-我的感想看过大作手回忆录,当时也有一种很迷惑的感觉,他到底是 怎么能够靠直觉来做某些关键点的决策的, 特别是看不出它用了 什么技术分析的方法,仅仅凭报价纸带就能把我市场的动向。直 到最近一个多月偶然的一个尝试才找到了一些我自己的体会, 也 许和利沃摩尔真正的方法有些不同, 但是我觉得应该有很多类似 的成分。 简单来说,关键点是什么?我想最关键的莫过于转折的点, 上升之后的定点和下跌之后的低点。 这两个关键点判断是非常困 难的,因为在此之前很多次的回调都会出现干扰。那么怎么判断 这个关键点呢,我觉得需要的是感觉。当然所谓的感觉并不是胡 乱的猜测,那不叫感觉那叫蒙。 如何产生这种对市场的感觉呢,最重要的是经验和专注。当 你专注于一个市场的时候,时间越长你对他的感觉就越灵敏,市 场的行动都了然在你心中,这时候你可以把握市场的脉搏跳动。 或者说感觉到市场中“势”的存在。说的有点玄乎了,下面我找 个自己最近的一个感悟和经验来分享一下: 期指现在只能是模拟的,很多人可能也做过了。我 20 号那 天刚刚拿到模拟帐号,就迫不及待的开了 0806 的几首空仓,当时点位是 9100 点左右,说实话当时我对大盘判断是错误的,或 者说我对大盘怎么走是没什么想法的,开空仓纯粹是瞎蒙的。可 最终证明开对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想说的重点是在 11 月 28 号的平仓,然后做多。我认为这个 时候我准备做多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大众的恐慌气氛,而且 0806 已经跌破 6000 点了,这个点我认为已经到做空的极限了,所以 平仓, 并立刻开了多仓。 如果说这次我赌对了是有很多运气的话, 那么在后来我决定持有多仓到 9000 点平仓的计划确实非常确定 的。12 月 10 日在 9000 点平多仓是我既定的计划,当然最终我没 能够在这个点位平掉,因为我有些贪心了,我以为疯狂的大众会 把气质推到 9300 这种高点,这样我能够多赚一些点,最终没有 按照既定计划平仓,而是以低于 9k 的点位平了多仓。这样短短 20 个交易日我获得的收益是 600%,这还是在我轻仓的情况下。 上面所说的并不是想炫耀任何东西, 只是让大家知道一个背 景。我为什么说我对那段时间的期指非常有感觉,甚至直到现在 期指的走势基本都在我的感觉中。 源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对他的专注, 我对模拟期指的专注 估计超过了做模拟期指 99.9%的人,估计没人像我一样每天比做 真正的股票还要专注的做期指, 每天我都会有期指的分析和评论。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技术分析者是不看 K 线来操作的。我也需 要看 K 线,但是期指我基本没看过,因为我最初的时候只有一 个交易软件,上面显示的就像利沃摩尔那个时候的报价机一样,只有及时的买卖价格和成交价格和成交手数,甚至连买二买三, 卖二卖三 这种数据都看不到。我有时间就会盯着价格的波动来 看, 眼中看到的都是价格在不同时候的波动, 渐渐的 1 星期之后, 我对价格的感觉异常的灵敏, 在我的潜意识中能够串联起这段时 间内的价格波动,就好象脉搏一样在心中跳动,我依然不知道日 K 线是如何走的,但是我却能够清楚的回忆出价格的走势。甚至 说你让我用潜意识形成 60、30 或者日 K 线我都能够还原出来。 就这样坚持着 20 天之后,我能够准确的感受到 0806 在 12 月 10 号那个 9000 多点的不正常,当然我的感觉肯定是综合了很多其 他的因素,比如现货指数、大众的心理以及自己的心里等(从那 段时间开始我开始学会评估自己的第一感觉, 以此来衡量大众的 心理波动,因为我也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我当时确实没有用 任何技术分析的方法, 现在想来纯粹是一种内心的冲动和对价格 波动的特殊感觉来作出判断的。 现在人们很习惯用 K 线来分析技术走势,其实 K 线的好处 是一目了然, 但是它的坏处是他忽略掉了价格走势中的某些细节, 给你一个宏观的图形。 我们再通过自己学到的图形分析知识来判 断 K 现代表的意思,这其实有点隔层莎的意思了。而某些复杂 点的技术指标就更是进行了二次计算, 无法还原出市场真正运行 的轨迹了。其实这些忽略掉的细节其实非常重要,如果你肯仔细 需感受这些连续的波动,你很快会形成非常敏感的感觉,通常这 些感觉对于市场走势来说非常准, 经常你的感觉让你觉得没什么道理,因为你是潜意识思考的结果,而不是经过各钟综合的理性 思考。有些时候,你真的需要相信这些直觉。利沃摩尔在他的书 中多次提到直觉, 我想他说的可能和我感觉到的有些类似的成分。 原来我是非常不理解看报价纸带怎么能够把握行情呢, 通过 这一个月我偶然的一个实验却发现这种方法和 K 线这种技术分 析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既然各种技术分析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结果, 那么我们依靠这种对市场的感觉形成的直觉也不需要追求他的 高正确率,只要配合合理的止损一样可以作为我们交易的方法。 对于这些我还处于摸索阶段,因为目前只在期指上面使用,股票 什么的我还是要看 K 线的,但是我也领悟到我看 K 线的目的是 什么,是要领悟市场的“势”是怎样的,而不是套用那些模式, 毕竟我没有时间盯着那么多股票的即时走势。 具有这样感觉的前 提是你对交易品种的熟悉, 所以我现在做交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做自己熟悉的品种,足够的专注和经验之后,对很熟悉的单个交 易品种可以形成非常明确的多空力道的感觉。 通常你长时间跟踪 一个股票之后,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他的异动,某些特别的事情 也许很微小, 却能让你感觉到你熟悉的股票走势已经同以前相比 出现了某些变化。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思维,因为那 个你熟悉的股票已经走在你的心里了, 你可以部分的把握到它运 行的脉络, 其实那不过是一种多空力量的变化在你心中形成的波 动。而多空力量的变动正式决定价格走势的决定因素。 因此直觉是一定有的,为什么 LIVERMORE 在乡下时对起伏的感觉如鱼得水, 而到纽约的证交所里却不管用呢?这一点我 直到现在还不能理解。 难道真的是交易些许的延迟就够改变成败 的结果吗?因该说资本市场中每个类型(股票,期货,房价....) 都有相类似的运行规律,应该是一通百通的。在这种感觉没有形 成确定之前, 难道就不怕它将你引入歧途?你对你的第六感就那 么放心?我对长期走势有些感觉, 但短期上下起伏却不给我一丁 点灵感, 就像期货市场大部分的利润仅产生在对少数几次大趋势 的坚持上,其他大量的短期交易虽然可以被及时止损,但却带来 了非常巨大的交易成本,钱损失是小事,对心理的打击却足以影 响以后的交易行为。难道真如巴菲特说过的那样,没人可以把握 短期走势。值不值在在对短期走势的把握上花时间呢?....... 又或者,给利造成不便的是单子的执行情况? 在对赌行中由于单子并不进入纽约证交所, 是在对赌行内撮 合的,所以从下单到成交中间没有延迟;而在纽约,利的失败在 于“规则变了”, 早期抓快速小波动的手法在成交延迟的情况下 不适应了。——这里,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不是成交延迟的问 题, 利也许就一直使用那个手法, 不停地抓着“必然”的小波动, 成为一个炒单者。 因为规则的改变,利改变了方法,放大了时间框架,放弃次 级波动,转而捕捉更确定的大行情。牧羊说克罗弥补 livremore 的缺陷“周期越大,趋势越稳”,实际利从对赌行到证交所也是 在放大周期。假突破越来越多,关键点也不是那么好用了,海龟的兴衰证 明了这点。 (海龟的系统一和系统二也在告诉我们:周期越大, 趋势越稳定) 总结一下: 第一, 单独报价比行情软件更容易使交易者产生市场感觉的 问题: 估计未来我是没有机会和可能再靠看单独的报价来进行交 易了。毕竟,这不符合我的风格,因为我不是非常细腻的人。但 我要说的是,你的感觉绝对不是没有道理的。对于老股民而言, 都应该能够对你的结论能够产生共鸣! 很久以前,我在一家券商处作交易。那家营业部有 7 层楼, 除了 1 楼市散户大厅以外, 楼上都是中户室、 大户室、 贵宾室…… 但是我在中户室做交易,好像投入 10 万元就可以拉,两个人配 备一台电脑。有两位散户大厅的交易者赚到了钱,来到楼上去做 交易。结果很奇怪,看大盘的时候能够赚钱,而看软件的时候反 而亏损。当时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让交易者不能很 快的适应起来, 并且容易受到迷信技术指标的困扰。 道理很简单, 我们掉入陷阱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先看到陷阱上面的诱饵。而对 于看大盘的股民而言,看到诱饵反而很困难,自然就不会受到陷 阱的伤害。加上中户室的“热自助”使得下单很快捷,所以肯定 会无形中市的交易频率加快。也许这就说明了,少则得;多则惑 的道理吧。那时,我并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我身边有一个老股民,他是 95 年开始做股票的。事实上, 买入第二年的股票,就是他对我的忠告。他在股市上却是赚到了 钱,而且我很佩服他的悟性。但他并不是那种对股票玩命热衷的 人,反而用轻松的心态来应对市场。他不喜欢去散户大厅,也不 会用家中电脑的分析软件。很有意思,他看盘完全是通过有线电 视中,股票频道来实现的。 (我不知道地方之间是否有差异,现 在这个节目已经没有了。 那是一个跟大盘一样翻动播报个股价位 的频道,只不过循环一次需要很长的时间,毕竟一版只能现实十 几只股票。 由于他是我的亲戚,所以交谈的次数比较多。他经常跟我 “抱怨”取消股市行情频道给他带来的不便, 及时他家中也有行 情软件。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他为什么这种喜欢看翻动的价格播 报了。首先,这能够给他更广的市场观察广度。对于交易软件来 说,我们通常都是在开盘的时间盯着自己股票的每一次跳动,而 很少去一支支的翻阅股票。而对于看电视的交易者来说,他们必 然会占用更多的时间来看自己并不持有的股票。其次,他可以明 显的看出某股的异动。无论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还是大幅度 的放量,都很容易被我们直观的感觉到。最后,也许长期单纯的 信息刺激,确实能够更容易找到市场的感觉吧。 这种现象也许我们无法完全解释清楚, 但他确实是存在的! ! 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采访”一下年龄大一些的老股民。我相 信,你肯定会发现,他们对原始的看盘方法仍旧有很大的怀念。第二,市场感觉的问题。 既然是市场感觉,那么我们通常无法说出原因。哈哈,这是 很奇妙的东西,我们也就不容易描述了。但市场感觉的确是存在 的,我一点我的确相信! 但是, 我只能在某些时候对市场特别有感觉, 观点总是正确。 而有的时候,却有截然相反。事实上,靠感觉来进行交易是很困 难的。也许在你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来到你面前。我之所以说 不需要,是因为我当时无法为这种感觉下注。而当你需要感觉帮 助的时候,你又不知道他躲到了那里。 也许, 感觉来自于长期观察对于市场规律的总结吧。 只不过, 这种总结出来的东西,并未在我们意识的控制下。虽然说不出来 原因,但他的确是存在的。也许长期交易以后的老股民,确实能 够慢慢形成出色的市场感觉。但是,这种感觉也是很有可能是由 于市场微观规律形成的!我是说,当时厂突然改变以后,我们的 感觉往往不那么容易反应过来。甚至,长期胜利的经验,也会让 自尊心膨胀,交易行为失去弹性……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就从这里开始!这的确是一本经典的书! 不过, 懂得的人看后会产生共鸣, 不懂的人看后照样不懂。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这样的作品只 不过是读者水平的一面镜子,很难帮助我们有实质性的提高。 也许主人公并非不想告诉大家他的系统, 或许是他认为他的 系统并不重要,重要的东西恰恰是那些理念。事实上,帝国对他 的系统也谈论很少。 但这书有个好处,半懂不懂的情况下,能帮助你思考。 毋庸置疑,李费莫是伟大的!他太适合投机这个行当了,简 直就是天造之才!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恰当的行业里, 想要无所成就简直太难了,就好像下雨天不带雨具出门,没法不 被淋湿。 一,.投机行 14 岁的李费莫开始了他神奇的 一生,我崇拜死他了,14 岁 差不多就仅有我年龄的一半, 但这小子用了 6 个月时间就掌握了 游戏规律。 记忆力、观察力、对钱满不在乎的态度,这三点促成了他在 投机行的成功。当时是没有计价图的,记忆力就成了一种优势; 我听说过一种培养盘感的方法——手绘计价图, 而李费莫这个报 价小弟简直就是在利用报价工作培养盘感, 配合上优秀的观察力, 他渐渐把规律给总结出来了; 而对钱满不在乎的态度这点太重要 了,“做对比赚钱更开心”,而大众是赚钱比做对更开心,这就是天才与常人的不同。 二,证券公司里的“老火鸡” 如果当时的行情报价有现在的速度, 他还会成为华尔街的大 熊吗?很难说结果会怎样, 但的确是行情报价的延误逼着他从一 个帽客转变成了一个长线投机者。 “没人能受得了把位置给丢了,即使洛克菲勒也不能。”老 火鸡这句话够幽默,呵呵。这话对李费莫的启发太大了,他转变 为长线交易,老火鸡功不可没呀! 三,基本面条件是望远镜 1906 年, 李费莫发现了这架望远镜, 但在他真正赚钱之前他 破产了一次,看得远+行动太快=亏钱,看得远+等待时机=赚大 钱。 基本面这架望远镜能望多远?我在《金融怪杰》里看过一个 例子,罗杰斯(跟索罗斯一起创建了索罗斯基金)1982 年买入西 德股票的时候连牛市的影子都没有,而且西德已经 20 年没有过 牛市了,但接下来的时间西德牛市如期而至。 有一点必须注意,分析基本面千万不能忽略了人的因素,人 群组成了社会,人群发展了经济,人群没有理性! 四,最小阻力 价格总是往最小阻力的方向运行。 以前我错误理解了这句话 的含义,以为价格往哪里突破,哪里就是最小阻力方向。这次重 看此书才发现原来,他很多地方都提示了什么是最小阻力。他交易证券的时候,通常都会用大单试仓,然后观察股价对大单的反 应,这其实就是在测试最小阻力的方向。这句话对大宗交易者的 意义恐怕要大于普通小散。 还记得他 500 股再次起家的经历吗?500 股太小了,他没法 用这招测试股价,于是只好换了一招——等待股价突破面值。 五,破产 围绕李费莫经常有两个话题:一是大熊,二是破产。他为什 么破产了这么多次?为什么又能那么多次崛起? 他破产和崛起之间有一个相似点,就是迅速,他崛起的速度 和破产的速度一样快。这有他那个年代保证金很低的因素,但同 时也印证了“盈亏同源”这个道理。 他对钱的态度就像一柄双刃 剑,让他肆无忌惮地赚钱,亏钱也毫无节制。如果他往“伟大” 再进一步,也许就可以避免这把双刃剑反噬自身。 失败为什么是成功之母?因为通过失败你能学会避免失败。 李费莫通过失败一步步走向完美,如果以《作手回忆录》来看, 他似乎已然达到了一代宗师的境界。 但为何却落得那么悲惨的人 生结局?没人能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想作一个猜测, 假设他能再多具备一点思想者气质的话会如 何?果他的行动会慢一些,登顶的山峰会矮一些,跌落的深谷会 浅一些,结局呢?也许会是善终吧。 相比之下,喜欢李费莫胜过喜欢克罗,因为他是个无畏的行 动派,一身大起大落,充满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像一个经典的故事。但毫无疑问,不是谁的神经都能经受这种巨大电势差的撞 击的,所以用理智判断,克罗最终成了我们学习的目标。关于利沃摩尔的关键点判断和直觉交易-我的感想看过大作手回忆录,当时也有一种很迷惑的感觉,他到底是 怎么能够靠直觉来做某些关键点的决策的, 特别是看不出它用了 什么技术分析的方法,仅仅凭报价纸带就能把我市场的动向。直 到最近一个多月偶然的一个尝试才找到了一些我自己的体会, 也 许和利沃摩尔真正的方法有些不同, 但是我觉得应该有很多类似 的成分。 简单来说,关键点是什么?我想最关键的莫过于转折的点, 上升之后的定点和下跌之后的低点。 这两个关键点判断是非常困 难的,因为在此之前很多次的回调都会出现干扰。那么怎么判断 这个关键点呢,我觉得需要的是感觉。当然所谓的感觉并不是胡 乱的猜测,那不叫感觉那叫蒙。 如何产生这种对市场的感觉呢,最重要的是经验和专注。当 你专注于一个市场的时候,时间越长你对他的感觉就越灵敏,市 场的行动都了然在你心中,这时候你可以把握市场的脉搏跳动。 或者说感觉到市场中“势”的存在。说的有点玄乎了,下面我找 个自己最近的一个感悟和经验来分享一下: 期指现在只能是模拟的,很多人可能也做过了。我 20 号那 天刚刚拿到模拟帐号,就迫不及待的开了 0806 的几首空仓,当时点位是 9100 点左右,说实话当时我对大盘判断是错误的,或 者说我对大盘怎么走是没什么想法的,开空仓纯粹是瞎蒙的。可 最终证明开对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想说的重点是在 11 月 28 号的平仓,然后做多。我认为这个 时候我准备做多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大众的恐慌气氛,而且 0806 已经跌破 6000 点了,这个点我认为已经到做空的极限了,所以 平仓, 并立刻开了多仓。 如果说这次我赌对了是有很多运气的话, 那么在后来我决定持有多仓到 9000 点平仓的计划确实非常确定 的。12 月 10 日在 9000 点平多仓是我既定的计划,当然最终我没 能够在这个点位平掉,因为我有些贪心了,我以为疯狂的大众会 把气质推到 9300 这种高点,这样我能够多赚一些点,最终没有 按照既定计划平仓,而是以低于 9k 的点位平了多仓。这样短短 20 个交易日我获得的收益是 600%,这还是在我轻仓的情况下。 上面所说的并不是想炫耀任何东西, 只是让大家知道一个背 景。我为什么说我对那段时间的期指非常有感觉,甚至直到现在 期指的走势基本都在我的感觉中。 源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对他的专注, 我对模拟期指的专注 估计超过了做模拟期指 99.9%的人,估计没人像我一样每天比做 真正的股票还要专注的做期指, 每天我都会有期指的分析和评论。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技术分析者是不看 K 线来操作的。我也需 要看 K 线,但是期指我基本没看过,因为我最初的时候只有一 个交易软件,上面显示的就像利沃摩尔那个时候的报价机一样,只有及时的买卖价格和成交价格和成交手数,甚至连买二买三, 卖二卖三 这种数据都看不到。我有时间就会盯着价格的波动来 看, 眼中看到的都是价格在不同时候的波动, 渐渐的 1 星期之后, 我对价格的感觉异常的灵敏, 在我的潜意识中能够串联起这段时 间内的价格波动,就好象脉搏一样在心中跳动,我依然不知道日 K 线是如何走的,但是我却能够清楚的回忆出价格的走势。甚至 说你让我用潜意识形成 60、30 或者日 K 线我都能够还原出来。 就这样坚持着 20 天之后,我能够准确的感受到 0806 在 12 月 10 号那个 9000 多点的不正常,当然我的感觉肯定是综合了很多其 他的因素,比如现货指数、大众的心理以及自己的心里等(从那 段时间开始我开始学会评估自己的第一感觉, 以此来衡量大众的 心理波动,因为我也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我当时确实没有用 任何技术分析的方法, 现在想来纯粹是一种内心的冲动和对价格 波动的特殊感觉来作出判断的。 现在人们很习惯用 K 线来分析技术走势,其实 K 线的好处 是一目了然, 但是它的坏处是他忽略掉了价格走势中的某些细节, 给你一个宏观的图形。 我们再通过自己学到的图形分析知识来判 断 K 现代表的意思,这其实有点隔层莎的意思了。而某些复杂 点的技术指标就更是进行了二次计算, 无法还原出市场真正运行 的轨迹了。其实这些忽略掉的细节其实非常重要,如果你肯仔细 需感受这些连续的波动,你很快会形成非常敏感的感觉,通常这 些感觉对于市场走势来说非常准, 经常你的感觉让你觉得没什么道理,因为你是潜意识思考的结果,而不是经过各钟综合的理性 思考。有些时候,你真的需要相信这些直觉。利沃摩尔在他的书 中多次提到直觉, 我想他说的可能和我感觉到的有些类似的成分。 原来我是非常不理解看报价纸带怎么能够把握行情呢, 通过 这一个月我偶然的一个实验却发现这种方法和 K 线这种技术分 析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既然各种技术分析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结果, 那么我们依靠这种对市场的感觉形成的直觉也不需要追求他的 高正确率,只要配合合理的止损一样可以作为我们交易的方法。 对于这些我还处于摸索阶段,因为目前只在期指上面使用,股票 什么的我还是要看 K 线的,但是我也领悟到我看 K 线的目的是 什么,是要领悟市场的“势”是怎样的,而不是套用那些模式, 毕竟我没有时间盯着那么多股票的即时走势。 具有这样感觉的前 提是你对交易品种的熟悉, 所以我现在做交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做自己熟悉的品种,足够的专注和经验之后,对很熟悉的单个交 易品种可以形成非常明确的多空力道的感觉。 通常你长时间跟踪 一个股票之后,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他的异动,某些特别的事情 也许很微小, 却能让你感觉到你熟悉的股票走势已经同以前相比 出现了某些变化。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思维,因为那 个你熟悉的股票已经走在你的心里了, 你可以部分的把握到它运 行的脉络, 其实那不过是一种多空力量的变化在你心中形成的波 动。而多空力量的变动正式决定价格走势的决定因素。 因此直觉是一定有的,为什么 LIVERMORE 在乡下时对起伏的感觉如鱼得水, 而到纽约的证交所里却不管用呢?这一点我 直到现在还不能理解。 难道真的是交易些许的延迟就够改变成败 的结果吗?因该说资本市场中每个类型(股票,期货,房价....) 都有相类似的运行规律,应该是一通百通的。在这种感觉没有形 成确定之前, 难道就不怕它将你引入歧途?你对你的第六感就那 么放心?我对长期走势有些感觉, 但短期上下起伏却不给我一丁 点灵感, 就像期货市场大部分的利润仅产生在对少数几次大趋势 的坚持上,其他大量的短期交易虽然可以被及时止损,但却带来 了非常巨大的交易成本,钱损失是小事,对心理的打击却足以影 响以后的交易行为。难道真如巴菲特说过的那样,没人可以把握 短期走势。值不值在在对短期走势的把握上花时间呢?....... 又或者,给利造成不便的是单子的执行情况? 在对赌行中由于单子并不进入纽约证交所, 是在对赌行内撮 合的,所以从下单到成交中间没有延迟;而在纽约,利的失败在 于“规则变了”, 早期抓快速小波动的手法在成交延迟的情况下 不适应了。——这里,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不是成交延迟的问 题, 利也许就一直使用那个手法, 不停地抓着“必然”的小波动, 成为一个炒单者。 因为规则的改变,利改变了方法,放大了时间框架,放弃次 级波动,转而捕捉更确定的大行情。牧羊说克罗弥补 livremore 的缺陷“周期越大,趋势越稳”,实际利从对赌行到证交所也是 在放大周期。假突破越来越多,关键点也不是那么好用了,海龟的兴衰证 明了这点。 (海龟的系统一和系统二也在告诉我们:周期越大, 趋势越稳定) 总结一下: 第一, 单独报价比行情软件更容易使交易者产生市场感觉的 问题: 估计未来我是没有机会和可能再靠看单独的报价来进行交 易了。毕竟,这不符合我的风格,因为我不是非常细腻的人。但 我要说的是,你的感觉绝对不是没有道理的。对于老股民而言, 都应该能够对你的结论能够产生共鸣! 很久以前,我在一家券商处作交易。那家营业部有 7 层楼, 除了 1 楼市散户大厅以外, 楼上都是中户室、 大户室、 贵宾室…… 但是我在中户室做交易,好像投入 10 万元就可以拉,两个人配 备一台电脑。有两位散户大厅的交易者赚到了钱,来到楼上去做 交易。结果很奇怪,看大盘的时候能够赚钱,而看软件的时候反 而亏损。当时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让交易者不能很 快的适应起来, 并且容易受到迷信技术指标的困扰。 道理很简单, 我们掉入陷阱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先看到陷阱上面的诱饵。而对 于看大盘的股民而言,看到诱饵反而很困难,自然就不会受到陷 阱的伤害。加上中户室的“热自助”使得下单很快捷,所以肯定 会无形中市的交易频率加快。也许这就说明了,少则得;多则惑 的道理吧。那时,我并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我身边有一个老股民,他是 95 年开始做股票的。事实上, 买入第二年的股票,就是他对我的忠告。他在股市上却是赚到了 钱,而且我很佩服他的悟性。但他并不是那种对股票玩命热衷的 人,反而用轻松的心态来应对市场。他不喜欢去散户大厅,也不 会用家中电脑的分析软件。很有意思,他看盘完全是通过有线电 视中,股票频道来实现的。 (我不知道地方之间是否有差异,现 在这个节目已经没有了。 那是一个跟大盘一样翻动播报个股价位 的频道,只不过循环一次需要很长的时间,毕竟一版只能现实十 几只股票。 由于他是我的亲戚,所以交谈的次数比较多。他经常跟我 “抱怨”取消股市行情频道给他带来的不便, 及时他家中也有行 情软件。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他为什么这种喜欢看翻动的价格播 报了。首先,这能够给他更广的市场观察广度。对于交易软件来 说,我们通常都是在开盘的时间盯着自己股票的每一次跳动,而 很少去一支支的翻阅股票。而对于看电视的交易者来说,他们必 然会占用更多的时间来看自己并不持有的股票。其次,他可以明 显的看出某股的异动。无论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还是大幅度 的放量,都很容易被我们直观的感觉到。最后,也许长期单纯的 信息刺激,确实能够更容易找到市场的感觉吧。 这种现象也许我们无法完全解释清楚, 但他确实是存在的! ! 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采访”一下年龄大一些的老股民。我相 信,你肯定会发现,他们对原始的看盘方法仍旧有很大的怀念。第二,市场感觉的问题。 既然是市场感觉,那么我们通常无法说出原因。哈哈,这是 很奇妙的东西,我们也就不容易描述了。但市场感觉的确是存在 的,我一点我的确相信! 但是, 我只能在某些时候对市场特别有感觉, 观点总是正确。 而有的时候,却有截然相反。事实上,靠感觉来进行交易是很困 难的。也许在你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来到你面前。我之所以说 不需要,是因为我当时无法为这种感觉下注。而当你需要感觉帮 助的时候,你又不知道他躲到了那里。 也许, 感觉来自于长期观察对于市场规律的总结吧。 只不过, 这种总结出来的东西,并未在我们意识的控制下。虽然说不出来 原因,但他的确是存在的。也许长期交易以后的老股民,确实能 够慢慢形成出色的市场感觉。但是,这种感觉也是很有可能是由 于市场微观规律形成的!我是说,当时厂突然改变以后,我们的 感觉往往不那么容易反应过来。甚至,长期胜利的经验,也会让 自尊心膨胀,交易行为失去弹性……


相关内容

  • 操盘手揭秘股市钱规则: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珍藏版)
  • 基本资料 操盘手揭秘股市钱规则: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珍藏版) 作者: (美)拉斐尔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45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珍藏版)>最早于1923年出版,由新闻记者兼小说家埃德文拉斐尔经过数周的专访,以拉瑞利文斯顿的第一 ...

  • 读一读:这些金融大佬推荐的经典股票书籍
  • 读一读:这些价值千万的股票经典书籍 一.炒股的智慧 小编读这本书时,是入市没多久朋友推荐的,看过一遍没多大的感触,直到经历了2008年的熊市又熬了N 久时,才重新读此书,重新理解里面的意义. 这本书很适合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交易者来学习.如果没有经历过大的亏损,里面的很多你是不会理解的. 比如 ...

  • 推荐3本和杰西.李佛摩尔有关的书籍
  •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学习新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先去学习.模仿该行业中最优秀的高手,然后结合自己的个性,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投机也是这个世界上成功率最低的行业,为了在这个如此之难的行业中创出一片天地,花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杰西.李佛摩尔的生活经历和投机技术显得非常有必要.因为在投机行业,杰西.李佛摩尔的影响 ...

  • 股票炒股入门书籍以及提高技术的书籍推荐
  • 金薪文赚 楼主 发表于 2011-05-12 07:43:18 引用 1 楼 第一本日本蜡烛图技术 作者:斯提夫,尼森 丁圣元翻译 投机第一课,技术分析基础的基础,几乎是最好的k线理论书籍要求精读,即使不能理解,最好把哪些k线形态和含义背下来.这就如同我们小的时候学习需要背乘法 ... 第一本 日本 ...

  • 炒股入门基础教程以及股市名人推荐
  • 资料全部收集整理于网络: 中国股市的投资和投机问题 - 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p1-686487630.html 安卓手机怎么炒股 - 豆丁网 http://www.docin.com/p1-686487632.html 中国股市出了那些牛人呢? - 豆丁网 http:/ ...

  • 股票如何寻找卖出点
  • 股票如何寻找卖出点? 股市中经常能听到一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顾名思义就是说,选股票是不太难的事情,选好了股票何时出手却是很多人把握不好的事情,那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卖股票的技巧,以下十八种情况可作为卖股的一些技巧,就像乔帮主的降龙十八掌: 1.一只股票以小阴小阳交叉方式向上大幅攀升,然 ...

  • 关于股票的经典书籍有哪些?
  •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炒股书单,这个书单是从零基础开始的.文中推荐的书我都看过,精选出来给大家,看完这些书,不敢说你炒股一定赚钱,但是起码你知道了股市是什么,如何分析股市,还有如何宏观把控炒股这件事情,不会被别人忽悠.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件事,炒股大概分为技术分析派和基本面分析派,技术派主要就是看各种指 ...

  •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00字范文
  •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00字范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00字一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转眼假期即将结束返校了,而我居然还有一篇作文没写.心里头不由地一阵慌乱,毫无头绪.好不容易按捺住心中的不安, ...

  • 金融书籍推荐
  • 吐血奉献, 吐血奉献,好书一网打尽关注 aoejdgluv 的发言 [ 大 中 ]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收藏 复制本帖地址坛子里有人提到的长阳书店很不错,我化了一些时间,整理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优秀证 券书目,现在将它奉献给大家一同分享. 1.对这个书店的评论,只有一个字:棒!套用一句:因为专业,所有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