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5002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编写人:程会娜

审稿人:

一、 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体育专业理论课,主要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以及在体育运动中,人体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介绍人体自身活动规律,以及体育运动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为科学的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二、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体育运动对人体功能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原理及方法,为毕业后工作创造条件。

2、让学生重点掌握运动生理学知识,通过讲授、作业、考试和实践等方式加强理解和记忆,为升学奠定基础。

3、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为以后奠定基础。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2、肌肉收缩

3、血液与循环

4、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5、肌肉力量与有氧运动能力

6、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难点:1、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2、肌肉收缩

3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4、肌肉力量与有氧运动能力

四、 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实践相结合。

五、 学时、学分

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52学时,实践12学时。另考试2学时。

六、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能源物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的一般过程及其运

动时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特点,为学习运动生理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和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2、三个功能系统的特征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关系;

3、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及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三个功能系统的特征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关系;

2、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及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第三节 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

第二章 肌肉收缩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主要对神经肌肉的生物电与兴奋性介绍,掌握肌肉的收缩原理、肌肉收缩形式与力学表现,以及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间

2、掌握肌肉收缩的过程和生理机制

3、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4、掌握两种肌纤维类型的特征及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间

2、掌握肌肉收缩的过程和生理机制

3、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

第二节 肌肉的特性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 肌肉的收缩原理

第五节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第六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构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躯体运动的中枢控制有了

解。

教学重点:

1、掌握神经元、突出传递、运动单位等专业术语;

2、掌握脊髓反射、姿势反射等机制,及体育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脊髓反射、姿势反射等机制,及体育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第四章 激素与运动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基本的专业术语,了解激素的生理机制和激素的作用,并能结合体育实

践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

1、掌握内分泌、激素等专业术语;

2、掌握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及体育实例分析;

3、掌握主要应激激素的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1、掌握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及体育实例分析;

2、掌握主要应激激素的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二节 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

第三节 运动与内分泌

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血液的组成、理化特征和一般生理功能,以及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

响。

教学重点:

1、掌握血液的组成、理化特征和一般生理功能;

2、掌握运动对血成分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掌握运动对血成分的影响

2、掌握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运动时呼吸的变化规律、功能评定及其运动产生的适应变化等内

容进行分析阐述,了解运动过程中应如何合理呼吸。

教学重点:

1、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2、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掌握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换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教学难点:

1、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2、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掌握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换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气体交换

第七章 循环与运动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血液在人体循环流动,了解心脏的生理特性、泵学过程及心功能评价,

动脉血压、微循环及静脉回心血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和心脏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心动周期、心脏泵学过程,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

2、掌握动脉血压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3、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第八章 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调节以及运动时的变化和

调节方式,以指导实践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酸碱平衡、缓冲作用、排泄的概念,以及平衡调节机制;

2、掌握运动时肌体酸碱平衡变化及调节的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三节 运动时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

第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了解有氧适能的组成成分及评价方法,对运动处

方的制定与实施予以指导,从而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健身提供生理学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有氧适能、肌适能的概念,以及评价方法;

2、掌握运动处方的要素,并能科学的制定运动处方。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适能与健康

第二节 运动处方

第十章 肥胖与体重控制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并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

能够指定科学的减肥处方,以指导实践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肥胖、体成分的概念,以及肥胖的防治理论;

2、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指导运动减肥实践。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肥胖

第二节 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

第三节 肥胖与运动减肥

第十一章 肌肉力量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并掌握肌肉力量分类、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肌

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方法及训练原则和手段,以指导实践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肌肉力量的概念,以及肌肉力量的分类;

2、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以及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3、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

第三节 肌肉力量训练

第十二章 有氧运动能力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有氧工作能力有关概念,掌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评价与训练的

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有氧工作能力有关概念,以及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2、掌握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调节。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吸氧量和氧亏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第三节 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

第十三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在运动中技能变化规律,集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训练的

生理学本质等,从而知道科学有效地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生理机制;

2、掌握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方法并能运用于运动实践。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第二节 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第三节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第十四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运动性疲劳的产生部位、原因的可能机制,诊断方法和常用监

控指标,以及回复手段,更好的为健身指导服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运动性疲劳概念,发生部位、可能机制与判断方法;

2、掌握恢复过程的概念、阶段性特点与促进机体恢复的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

第二节 恢复与提高过程

第十五章 运动强力手段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增强人体运动能力、促进技能恢复、加快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生

理学、营养学和药理学等强力手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生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2、掌握营养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3、掌握药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理学手段

第三节 营养学手段

第四节 药理学手段

第五节 兴奋剂与运动

七、 教材及参考书

主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教材:《运功动生理学高级教程》,田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八、 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总成绩

考试方法:口试(学生抽考试题签,当场回答)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5002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编写人:程会娜

审稿人:

一、 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体育专业理论课,主要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以及在体育运动中,人体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介绍人体自身活动规律,以及体育运动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为科学的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二、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体育运动对人体功能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原理及方法,为毕业后工作创造条件。

2、让学生重点掌握运动生理学知识,通过讲授、作业、考试和实践等方式加强理解和记忆,为升学奠定基础。

3、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为以后奠定基础。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2、肌肉收缩

3、血液与循环

4、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5、肌肉力量与有氧运动能力

6、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难点:1、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2、肌肉收缩

3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4、肌肉力量与有氧运动能力

四、 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实践相结合。

五、 学时、学分

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52学时,实践12学时。另考试2学时。

六、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能源物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的一般过程及其运

动时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特点,为学习运动生理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和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2、三个功能系统的特征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关系;

3、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及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三个功能系统的特征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关系;

2、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及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第三节 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

第二章 肌肉收缩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主要对神经肌肉的生物电与兴奋性介绍,掌握肌肉的收缩原理、肌肉收缩形式与力学表现,以及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间

2、掌握肌肉收缩的过程和生理机制

3、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4、掌握两种肌纤维类型的特征及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间

2、掌握肌肉收缩的过程和生理机制

3、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

第二节 肌肉的特性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 肌肉的收缩原理

第五节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第六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构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躯体运动的中枢控制有了

解。

教学重点:

1、掌握神经元、突出传递、运动单位等专业术语;

2、掌握脊髓反射、姿势反射等机制,及体育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脊髓反射、姿势反射等机制,及体育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第四章 激素与运动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基本的专业术语,了解激素的生理机制和激素的作用,并能结合体育实

践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

1、掌握内分泌、激素等专业术语;

2、掌握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及体育实例分析;

3、掌握主要应激激素的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1、掌握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及体育实例分析;

2、掌握主要应激激素的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二节 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

第三节 运动与内分泌

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血液的组成、理化特征和一般生理功能,以及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

响。

教学重点:

1、掌握血液的组成、理化特征和一般生理功能;

2、掌握运动对血成分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掌握运动对血成分的影响

2、掌握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运动时呼吸的变化规律、功能评定及其运动产生的适应变化等内

容进行分析阐述,了解运动过程中应如何合理呼吸。

教学重点:

1、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2、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掌握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换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教学难点:

1、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2、掌握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掌握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换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气体交换

第七章 循环与运动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血液在人体循环流动,了解心脏的生理特性、泵学过程及心功能评价,

动脉血压、微循环及静脉回心血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和心脏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心动周期、心脏泵学过程,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

2、掌握动脉血压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3、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第八章 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调节以及运动时的变化和

调节方式,以指导实践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酸碱平衡、缓冲作用、排泄的概念,以及平衡调节机制;

2、掌握运动时肌体酸碱平衡变化及调节的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三节 运动时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

第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了解有氧适能的组成成分及评价方法,对运动处

方的制定与实施予以指导,从而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健身提供生理学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有氧适能、肌适能的概念,以及评价方法;

2、掌握运动处方的要素,并能科学的制定运动处方。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适能与健康

第二节 运动处方

第十章 肥胖与体重控制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并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

能够指定科学的减肥处方,以指导实践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肥胖、体成分的概念,以及肥胖的防治理论;

2、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指导运动减肥实践。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肥胖

第二节 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

第三节 肥胖与运动减肥

第十一章 肌肉力量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并掌握肌肉力量分类、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肌

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方法及训练原则和手段,以指导实践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肌肉力量的概念,以及肌肉力量的分类;

2、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以及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3、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

第三节 肌肉力量训练

第十二章 有氧运动能力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有氧工作能力有关概念,掌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评价与训练的

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有氧工作能力有关概念,以及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2、掌握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调节。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吸氧量和氧亏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第三节 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

第十三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在运动中技能变化规律,集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训练的

生理学本质等,从而知道科学有效地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生理机制;

2、掌握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方法并能运用于运动实践。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第二节 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第三节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第十四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运动性疲劳的产生部位、原因的可能机制,诊断方法和常用监

控指标,以及回复手段,更好的为健身指导服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运动性疲劳概念,发生部位、可能机制与判断方法;

2、掌握恢复过程的概念、阶段性特点与促进机体恢复的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

第二节 恢复与提高过程

第十五章 运动强力手段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增强人体运动能力、促进技能恢复、加快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生

理学、营养学和药理学等强力手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生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2、掌握营养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3、掌握药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理学手段

第三节 营养学手段

第四节 药理学手段

第五节 兴奋剂与运动

七、 教材及参考书

主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教材:《运功动生理学高级教程》,田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八、 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总成绩

考试方法:口试(学生抽考试题签,当场回答)


相关内容

  • 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
  • 搏击·体育论坛 第3卷第1期 [体育人文社会学]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 彭可可 (漳州师范学院体育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在体育课上准备活动所依据的生理学因素,根据它的生理学依据来 从而达到掌握技.战术和健身的目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 ...

  • 201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体育综合考试科目
  • 教指委2010考试大纲,如教指委没更新,将按该大纲命题 201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体育综合考试科目命题 指导意见 第一篇运动训练学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释义 (二)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 二 ...

  • 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新探
  • 2000年第3期(总第108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 R NAL OF F U JIA N T EACHERS U NI VERSIT Y (P hilosophyandSo cialSciencesEdition) No 3, 2000G eneral, No 108 体育 ...

  • 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生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y ) (供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专业使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订 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限修课程之 ...

  • 广州体育学院201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广州体育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筹建于 1956 年,是华南地区唯一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独 立建制高等体育学府, 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广东省普通高 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等学校. 学校建立了研究生教育. 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 校 1979 ...

  •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说明: 本大纲针对运动系运动训练专业专科学生,教学时数为62学时. 一.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使学生掌握教练员在日常运动训练所必要的运动心理学知识,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做心理准备. 二.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60-66学时. 章节 内容 学时 第一 ...

  • 首都体育学院历年考研真题
  • 首都体育学院 历届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 真题 运动生理学 2003年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卷 一. 选择题 1. 起源于大脑皮质经内囊和延髓锥体交叉下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 称为(锥体系) 2. 神经类型是根据大 ...

  • [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物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学 课程编码:1010052230 1010052240 1010052250 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学生 学时:102 课程总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物理课程的学习是为 ...

  • 社体[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依据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6年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结合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为依据而编写.该课程属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2.课程代码: 3.教学时数与学分:46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