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巴"引出的蝴蝶效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动力。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理解、探究的能力有限,课堂上的交流也是仅限于自己少数的生活经验。往往受挫的承受力也低。教师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打击孩子的兴趣,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则会有意外的收获。下面就《比尾巴》教学片段引发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设问拓展,引发问题

一年级上学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比尾巴》这篇课文。在课堂教学延伸拓展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其他小动物的尾巴?”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有的说见过老虎的尾巴,有的说见过狮子的尾巴,还有的说见过大象的尾巴„„杜××同学举着手,站了起来,有点骄傲地说:“老师,我见过蜥蜴的尾巴!”其他学生也都交头接耳,说他瞎说、吹牛。他急了,忙反驳道:“我没吹牛,我还和蜥蜴握了手呢!”有的学生认为蜥蜴是庞然大物,嘲笑说:“不咬死你,才怪呢!”我也有点诧异地问:“你在哪见过的?蜥蜴的手是什么样的?”杜××回答:“我和爸爸在合肥动物园看见的,它的手小小的,滑滑的。”他没有说尾巴,而是说了手。同学们又是一阵大笑。杜××脸红了,眼睛也红了,看样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想辩驳但是对蜥蜴又不了解。如果这个教学环节我草草了事,孩子们交流止于此就结束,不知道杜××在以后的课堂上还会不会发言,在其他孩子眼里还有没有自信。

二、解决问题,主动参与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这句话的关键词即为“兴趣、能力”。旨在提醒广大教师,兴趣是前提,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涌起说语文、听语文、读语文、学语文的强烈愿望。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能有更多的问题,才会有更强的获取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有了,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就有主动去获取更多的有用的知识兴趣。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杜××和其他同学都带来了有关蜥蜴的图片和资料。孩子们都很激动,通过交流,对蜥蜴有了全面的了解。有的学生还收集了和蜥蜴有相似习性特征的动物,有的学生带来了有关动物王国的书,和同学一起分享其他动物的趣事。课间,同学们还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着。兴趣被调动起来,好奇心得到满足,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三、搭建平台,延伸实践

“尾巴”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的兴趣却没有消失。每天都有学生向我汇报又了解了新的动物。以至于后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谈到动物尾巴的作用时,他们居然侃侃而谈,由课内到课外,由熟悉的到大多数人陌生的。于是,我让(她)他们用手中稚嫩的彩笔出了一期以“动物”为主题的手抄报。在学期结束前开展了一次以“动物”为内容的主题故事会,孩子们兴趣盎然。由“尾巴”到“蜥蜴”到主动了解《动物王国》,再到最后动手、动口参与小报和故事会。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查找再涉及更多延伸内容,这是一个学习过程,也为孩子综合能力的锻炼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课本以外有更丰富的知识可以学。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年级的学生受知识面窄和生活经验缺少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是很片面的,也很自我。“尾巴”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词语,动物身上的一部分。“我和蜥蜴握了手”就是一个孩子最具童趣的表达,也是最真实的表达。但是如何由一个词拓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策略,如何在童言无忌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就是教学艺术。教师作为教学策略的实施者,教学艺术的创造者,在课堂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会聆

听,善于捕捉童言,尊重孩子的语言。灵动率真的语言会让预设的课堂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如果我忽略杜××的与蜥蜴握手,视他的说法为笑话,就不会有后来的动物王国趣事分享以及两项活动的开展。其次,要有应变能力,巧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他们想了解更多未知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并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作为低年段的教师要童心未泯。要有一颗和孩子一样充满好奇的心。以教师的“奇心”去引导并开启学生的“心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问题,让学生容易操作,而后解决,学生会有成就感,从而更乐于学习。

所以,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能以课本为平台,抛砖引玉,用有限的文本资源为低年级的学生拓展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用无忌的童言作为钥匙引领孩子主动探究开启知识的大门,引导学生从小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快乐地探索、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动力。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理解、探究的能力有限,课堂上的交流也是仅限于自己少数的生活经验。往往受挫的承受力也低。教师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打击孩子的兴趣,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则会有意外的收获。下面就《比尾巴》教学片段引发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设问拓展,引发问题

一年级上学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比尾巴》这篇课文。在课堂教学延伸拓展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其他小动物的尾巴?”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有的说见过老虎的尾巴,有的说见过狮子的尾巴,还有的说见过大象的尾巴„„杜××同学举着手,站了起来,有点骄傲地说:“老师,我见过蜥蜴的尾巴!”其他学生也都交头接耳,说他瞎说、吹牛。他急了,忙反驳道:“我没吹牛,我还和蜥蜴握了手呢!”有的学生认为蜥蜴是庞然大物,嘲笑说:“不咬死你,才怪呢!”我也有点诧异地问:“你在哪见过的?蜥蜴的手是什么样的?”杜××回答:“我和爸爸在合肥动物园看见的,它的手小小的,滑滑的。”他没有说尾巴,而是说了手。同学们又是一阵大笑。杜××脸红了,眼睛也红了,看样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想辩驳但是对蜥蜴又不了解。如果这个教学环节我草草了事,孩子们交流止于此就结束,不知道杜××在以后的课堂上还会不会发言,在其他孩子眼里还有没有自信。

二、解决问题,主动参与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这句话的关键词即为“兴趣、能力”。旨在提醒广大教师,兴趣是前提,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涌起说语文、听语文、读语文、学语文的强烈愿望。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能有更多的问题,才会有更强的获取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有了,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就有主动去获取更多的有用的知识兴趣。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杜××和其他同学都带来了有关蜥蜴的图片和资料。孩子们都很激动,通过交流,对蜥蜴有了全面的了解。有的学生还收集了和蜥蜴有相似习性特征的动物,有的学生带来了有关动物王国的书,和同学一起分享其他动物的趣事。课间,同学们还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着。兴趣被调动起来,好奇心得到满足,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三、搭建平台,延伸实践

“尾巴”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的兴趣却没有消失。每天都有学生向我汇报又了解了新的动物。以至于后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谈到动物尾巴的作用时,他们居然侃侃而谈,由课内到课外,由熟悉的到大多数人陌生的。于是,我让(她)他们用手中稚嫩的彩笔出了一期以“动物”为主题的手抄报。在学期结束前开展了一次以“动物”为内容的主题故事会,孩子们兴趣盎然。由“尾巴”到“蜥蜴”到主动了解《动物王国》,再到最后动手、动口参与小报和故事会。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查找再涉及更多延伸内容,这是一个学习过程,也为孩子综合能力的锻炼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课本以外有更丰富的知识可以学。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年级的学生受知识面窄和生活经验缺少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是很片面的,也很自我。“尾巴”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词语,动物身上的一部分。“我和蜥蜴握了手”就是一个孩子最具童趣的表达,也是最真实的表达。但是如何由一个词拓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策略,如何在童言无忌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就是教学艺术。教师作为教学策略的实施者,教学艺术的创造者,在课堂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会聆

听,善于捕捉童言,尊重孩子的语言。灵动率真的语言会让预设的课堂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如果我忽略杜××的与蜥蜴握手,视他的说法为笑话,就不会有后来的动物王国趣事分享以及两项活动的开展。其次,要有应变能力,巧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他们想了解更多未知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并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作为低年段的教师要童心未泯。要有一颗和孩子一样充满好奇的心。以教师的“奇心”去引导并开启学生的“心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问题,让学生容易操作,而后解决,学生会有成就感,从而更乐于学习。

所以,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能以课本为平台,抛砖引玉,用有限的文本资源为低年级的学生拓展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用无忌的童言作为钥匙引领孩子主动探究开启知识的大门,引导学生从小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快乐地探索、学习。


相关内容

  • 毛毛虫去散步z
  • 教 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幼儿园 肖 慧 活动区域:语 言 班 级:中 班 教学活动: <毛毛虫去散步>第一.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喜欢看色彩鲜艳,画面简单的图书,<毛毛虫去散步>中每幅图片都是应用了手指点画完成的,而幼儿画中主要是一些象征性图象,色彩的运用也主要表现个 ...

  • 一年级语文下教案4
  • <识字4>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正确.规范书写"蚂.蚁"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 3.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读准字音,识 ...

  • 大班爱鸟周活动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幼儿园大班爱鸟周活动计划 活动背景: 鸟类是大自然的功臣,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鸟类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天气越来越冷,草木凋零,候鸟飞向南方.而喜鹊.乌鸦.麻雀这些可怜的小鸟们会留下来驻守家园. 充满爱心的小朋友们,一定不希望他 ...

  • [谁的尾巴]说课
  •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谁的耳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 说设计意图: <谁的耳朵>这首儿歌内容简单,活泼有趣,朗朗上口.动物形象鲜明突出,内容涉及各种动物耳朵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欢.这些都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能引起孩 ...

  • 比喻中的明喻
  • [概念阐释]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或浅显通俗的道理打比方来描绘与它不同的事物或表达比较深奥的道理.明喻是比喻的一种常见形式,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qu ...

  • "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取舍
  • 上海市小学二年级<语文>中的<松鼠的尾巴>一课,是一篇富有童话色彩和科学味道的文章,课文生动有趣,文本条理清晰,很适合采用动画技术进行形象展现.在教学设计之初,我考虑过将全文以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推进,可以预想的是学生应该会对此种方式比较感兴趣,但学生究竟是对动画这种技术感兴趣, ...

  • [我的连衣裙]教案
  • 中班阅读活动:我的连衣裙 活动目标: 1.感受绘本故事中奇妙有趣的想象,体会绘本中欢快活泼.宁静安详的情感氛围. 2.在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积累阅读的经验.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小兔操作材料.星空背景.连衣裙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引出活动 范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耳朵长.尾巴短.光吃菜.不吃 ...

  • 作文课堂 常见的昆虫 蝴蝶 蜻蜓 蜜蜂
  • 蝴蝶 凤蝶科属中型至大型的美丽蝶种.常以黑.黄.白色为基调,饰有红.蓝.绿.黄等色彩的斑纹,部分种类更具有灿烂耀目的蓝.绿.黄等色的金属光泽.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因为蝴蝶翅膀的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护起来,所以即使下小雨时,蝴蝶也能飞行. 蝴蝶的传 ...

  • 幼儿园优秀教案:颠倒歌
  • 大班语言课教案<颠倒歌> 活动目标: 1. 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并且学会这首<颠倒歌>. 2. 让幼儿了解<颠倒歌>"故错"的手法,也就是说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说:并借此首<颠倒歌>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3. 感受<颠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