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专项训练比赛的弊端(大全)

少儿早期专项化的弊端

一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 律,早期专项化训练不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对田径专项技术的掌握。 二为了应付各种比赛,对少儿进行早期专 项化训练,虽然暂时取得一定成绩,但阻碍了他们向高水平发展。换言之,运动成绩过早地出现,全面身体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基础不扎实,必然导致提前结束运动生涯。 三少年儿童早期专项化训练,运动成绩过 早出现,容易导致少儿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难以自控,从而沾沾自喜,放松训练,失去奋斗目标。 四不容忽视的疲劳积累。少年儿童从开始 训练到进入最佳成绩阶段,至少要经过8-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训练。而早期进行专项化训练,在长期枯燥、单调、大运动量负荷训练的作用下,少儿的生理、心理压力都很大。由于疲劳的积累,严重影响了训练课的质量和效果,全面身体素质得不到明显提高,导致专项成绩停滞不前。 由于受竞赛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大 部分体校运动成绩与教练员的晋升、奖金挂钩,使教练员“拔苗助长”,安排频繁的比赛。比赛后得不到相应的恢复与调整,致使少儿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过度疲劳。这种危害可以说是长期的。

小学生学奥数有什么弊病?

如果孩子有学习奥数的积极性,不要去打击这种积极性,因为小孩子是经不起打击的。

但本人以为,学习数学应该着重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的学习,学不学奥数、奥数学得好不好,其实与将来是不是能够学好数学关系是不大的,现在的数学工作者都没有学习过奥数,包括那些编写奥数教材和从事辅导奥数教学的人,我们小时候压根儿没有听说过什么“奥数”,不照样靠数学吃饭至今!

至于说学习奥数的弊端,我认为也是有的。因为某些奥数题的思维是不同于常规思维的,在学习好数学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让思维作这种发散性锻炼,应该还是有益的,但如果过分偏离常规思维模式,一味想出怪招,犹如练习武功的人走火入魔,这就有害了。

奥数教育凸显教育体制弊端

反方

事实上,前几年国家就已经明令禁止中小学举办各种数学竞赛,禁止初中和小学举行奥数比赛,按理说中小学奥数教育应该没有市场了,但是东部沿海少数发达城市中小学奥数教育依然发达,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

近年来,我国各种以远远高于课堂数学教学内容为主的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纷纷冠以“奥数”的名号,使得“奥数”培训逐渐脱离奥赛选手选拔的轨道,凸显出泛大众化的特征。

“奥数”成绩与中学升学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奥数”内涵的扩大化趋势难以阻挡。凡是各学校、团体主办的各种杯赛针对性极强的课外数学培训统统披上了“奥数”的外衣,脱离课本、强调技巧成了“奥数”的代名词。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有奥赛成绩不得与招生挂钩的禁令,但奥数热仍持续升温。此前,浙江省等地明确规定:停止举办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学阶段是一个还需要让孩子玩的阶段,应取消小学阶段各种文化课知识竞赛,提倡多开展一些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活动。

奥数本来也是这样的兴趣小组,但由于有了功利性,现在变成了这样,只好下猛药来治:全面叫停。有专家怒斥:奥数成了数学里的杂技,对小学生没有多大意义,得益的只是借机在孩子身上赚钱的人!

针对这种情况,全国各地不少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反对名校以奥数水平为标准招生。而大多数名牌中学虽然明着不要求学生的奥数基础,但私下里却将其作为测试学生智力的重要指标。

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受清华大学邀请访问时表示,“奥数”培养不出大数学家,他不赞成中国以“奥数”的形式培养学生。

在美国任教多年的丘成桐说,“奥数”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确有一定好处,美国也有一些学生参加“奥数”比赛,他邻居的儿子就在“奥数”班上学得很好。但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的,通常是寒暑假的一两个月,平时还是正常上学。

丘成桐认为,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奥数”更是如此,就像培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手一样,只让他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少学习。真正好的数学家对于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也都有很全面的了解。

当前中小学“奥数班”过于火热,并且日趋功利化和低龄化,已对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抨击。目前社会上大量的奥数班及竞赛,多数是为谋取经济利益的商业行为,一搞竞赛就组织收费。

此外,很多学校老师就积极准备奥赛辅导,也赚这个钱。这也导致学校不正确的政绩观,扰乱数学等学科正常教学。很多校长把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获奖作为自己的政绩,一味向学生灌输数学、物理等个别学科的技巧性,对数学及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带来很大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看,“奥数旋风”刮走了孩子们的童真。他们在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被‘掠夺式’开发,身心发展受到摧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悲哀。

奥数之毒甚于黄赌毒?各方热议奥数问题

李蔚晨报记者杨虹实习生缪春晨

近年来,随着“奥数”与升学、择校挂钩,“奥数热”持续升温,社会各界对“奥数”的讨伐也愈演愈烈。近日,教育家杨东平“‘奥数’之毒甚于‘黄赌毒’”的观点又将声讨推向了一个高潮。而近日,某报导又称:中国小学“奥数”题难住国际数学大师,世界著名

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在解决几道小学“奥数”题时颇费了点工夫,这位数学家说他并不理解中国学生和家长对“奥数”如此趋之若鹜的情况,同时表示过于刁钻的难题,很有可能过早扼杀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奥数”问题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那么,“奥数”真的错了吗?

[“奥数”现状]

多个小学数学竞赛应小升初择校而生

至2009年为止,中国人认识“奥数”已经整整24年。这24年里,“奥数”很快就占据了中国数学类竞赛的龙头老大地位,辐射全国各地,授课年龄从高中、初中蔓延到小学甚至幼儿园。以本市为例,全市以中小学“奥数”教学著称的就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数学学校等五、六家机构,它们或广种薄收或与本市一些“奥数”特色初中合作,向它们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引得家长纷纷趋之若鹜。而各类数学竞赛除了众所周知的全国数学联赛、新知杯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外,光针对小学生的就有希望杯、中环杯、小机灵杯、春蕾杯、“走近美妙数学花园”、亚太杯等多个数学竞赛,数量远超初、高中阶段,而它们正是应小升初择校需求而生并红火。据了解,目前不少民办初中一般会对收到的学生材料打分,而拥有各类获奖、考级证书往往能打高分,有的学校甚至根据上述数学竞赛获奖名单直接到小学要人。由此,“奥数”越来越趋向低龄化。

[专家看法]

真正的“奥数”并不是“提前教育”

在一片讨伐声之中,一些大中小学专家、特级教师表示这个问题要理性看待。

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所长杨小微认为,“奥数”的学习能够开发人的智力,这是一定的。“奥数”作为数学学科的扩展延伸,受到全世界的认可。而中国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是由于“奥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妥当引起的,问题的根结点不在于“奥数”学科本身。升学的压力和众多利益驱动之下,“奥数”教育提前到小学阶段,是非常不恰当的。“奥数”学习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力,而低幼年级的小学生这方面的神经发育还未成熟,如果过早让他们接触这样难度的学科,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所学内容超出了他们发展所能承受的范围,会引起厌学心理和在该学科上自信心的匮乏,孩子在学“奥数”的同时学会了痛恨数学,这是奥数教育低幼化带来的最大弊端。

爱国学校校长张依武则表示,“奥数”首先是一门学科,不能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而带来的负面效果就否定掉整个学科。“奥数”本身并没有错。

数学特级教师沈明哲、交大昂立进修学院数学名师杨静桦博士也持相同的观点:小孩子接受适当的“奥数”训练对开发智能是有益处的。社会上对“奥数”存在着偏见,总以为“奥数”就是“深奥”的难题、怪题、偏题,其实真正的“奥数”并不是“提前教育”、强行将高深理论对孩子进行“填鸭教育”,真正的“奥数”不会超出中学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

度,而是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重在培养运用能力和逻辑能力。这是长期以来被“‘奥数’讨伐者”们忽视掉的优点。

张依武进一步表示,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奥数”的,但是学一点“奥数”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确有帮助。关键是掌握一个“度”,如果一心只想着升学,抱着纯功利的态度面对“奥数”,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有很大压力,也不太可能提起兴趣,反而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可能连学校里基础的数学课程都连带提不起兴趣,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剖析起因]

功利化是罪魁祸首

杨小微、张依武认为,如果说“奥数”教育有错,就是错在被人为地功利化。由于“奥数”竞赛的证书在不少学校的升学和择校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所以无论反对者们如何声嘶力竭地呐喊,还是无法将“奥数”热度降下来。现在的情况往往是学生不想学,家长和老师硬要学生学,本来是一件好事,却因为参与者的价值取向产生偏差,才导致了如今狂热又浮躁的现状。

同时,又有些并不能真正理解“奥数”精神的教师,为了金钱,牟取暴利而教书,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求难题、怪题,这无疑是对学生学习之路的误导,不仅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休息时间,更破坏了学生对数学学科整体构架的认识,结果基础课程也没扎实,“奥数”学习也没长进,两边都学不好,这就是“奥数”教育被诟病为“揠苗助长”的原因所在。也是奥数教育中最应当受到批判的地方。

沈明哲则认为,“奥数”的功利性的确是问题根结所在,但需要注意,不能因此就否定掉凭借“奥数”竞赛证书获得好学校入学机会这种升学模式合理的一面。谁都不可否认,数学竞赛确实有着选拔人才、交流学习的功能。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就一定是有这方面才能的。部分在数学和逻辑思维上有潜力的学生,必然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引导才能展现出天赋,“奥数”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桥梁的作用,它提供了一个将才能释放出来的环境和空间。

[正确做法]

矫正态度,理性看待

也有些质疑“奥数”教育的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些曾经在“奥数”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没有一个成为数学家?很少为数学学科的建设作出贡献?

面对这种质疑,沈明哲老师表示,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肯定不明白“奥数”教育的本质,“奥数”的基本精神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学生要学习的不是1+1要等于2,而是1+1=2在各种问题里面的灵活运用,是学会找出看似不相关问题之间联系的能力。逻辑和推理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学生可以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各种学科的学习

中,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势必会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无论做任何事情,第一步都是要理清思路。

因此,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首先要端正对待“奥数”的心态,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期待学“奥数”可以学成数学家,培养人才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杨小微、杨静桦说,不排除有个别心智发育较早的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但大部分小孩是不宜过早学“奥数”的,家长应当谨慎考虑。对小孩子的教育而言,开发智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以前的低幼年龄教育重视背书,这种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孩子的探索意识和探究精神,对于学习新事物的好奇心被囚禁,长期的枯燥学习实际上抑制了智力的发展。

客观地说,所有学科的教育都有开发智力的功效,但不应该过于专门的搞一个学科,孩子的性格特定和特长还没有彰显出来,过早接受单一化学科教育不利于长期发展。如今已经有不少家长意识到,理论的、学科的硬性知识并不适合小孩子的教育,而转向了更软性的培养方向,即发掘小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习惯品质。低幼年龄段孩子的教育,应当重在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发现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很重要。

破解奥数热的 “囚徒困境”

引子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在回答小记者提问时表示,坚决反对为了考试加分而去学奥数,建议取消奥数这门课。省委书记向小学生奥数课程说“不”,在广大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奥数热已经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学奥数与反对学奥数无数次陷入轮回,其中原因何在?我们邀请专家进行讨论。

主持人:王付永 深圳特区报记者

嘉 宾:张兰香 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连 弟 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杨士红 山东大学心理学博士

1 奥数热是系统性压力传导的结果

主持人:奥数热现在已经成了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一道独特的景观,那么奥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考试制度?

张兰香: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此每年举办一次。1986年,中国正式组队参加比赛。奥数的初衷就是引导和鼓励有数学爱好的人才在这方面有所造诣。奥数只是

一个通往数学王国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然而在我们自从参加奥数起,我们就有这把奥数这一目标性的东西工具化的倾向。

为了让每年参加国家集训队的20多个学生安心备战,教育部门都给予其免试上大学的保证。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出台政策规定包括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在内的5个学科高中联赛成绩好的可以免试上大学。推荐保送和竞赛的关联由此确定下来。既然有这样的附加福利,奥数成功了就等于高考成功了,在目前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还依然是稀缺资源的背景下,高中、初中以及小学都重视奥数也就不再奇怪。小学奥数热是系统性压力传导的结果,可以预见,如果在高考这个阶段上不取消附加在奥数身上的一些福利,小学、初中要想真正杜绝奥数热是不可能的。

2 奥数的功利工具化演变

主持人:最近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 公布了一份对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的公众调查报告被访问者中有78%的小学生参加过奥赛培训84%的孩子表示不喜欢74.9%的人认为家长送孩子上奥数班的目的只是获得进重点中学。如何来看待这种现象?

张兰香:奥数本身无可厚非,如果大家都是出于一种纯粹的爱好而导致奥数热何错之有?但是大家并不是因爱而生热,为了小升初、升高中以及升大学的目的,很多学生包括家长还往往是因无奈而生热的,这样的热而不爱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近年来中国代表在数学奥林匹克上的成绩突飞猛进,从第40届到第43届,中国代表队连续四年总分第一。但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数学地位却是下降的。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认为: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奥数更是如此,就像培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手一样,只让他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少学习……奥数只在一个科目上训练学生,大量培养远离群体的孩子,这是很可怕的。

连弟:看看奥数热带出的“奥数经济”。以北京为例,据了解,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有120万左右的学生,随着近几年奥数培训热的升温,仅以每年有50%的学生参加培训来算,培训费用平均300元,其催生出来的培育市场就接近2亿元的规模。另外,由此衍生出来的奥数培训教材市场也是蔚为壮观。有业内人士戏称,“奥数班是摇钱树。”在这样急功近利的状态下,所谓的培训都是一些技术性的反复的题海战术,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根本不会涉及,这样的奥数不走样才怪。

3 奥数热的“囚徒困境”

主持人: 近年来,各种以远远高于课堂数学教学内容为主的各种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纷纷冠以“奥数”的名号,使得奥数培训逐渐脱离奥赛选手选拔的轨道,凸显出泛大众化的特征。虽然不少知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谨防奥数走偏的呼声,但奥数成绩与中学升学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奥数内涵的扩大化趋势难以阻挡,其中原因何在呢?

杨士红:其实是“囚徒困境”在作怪。“囚徒困境”描述的是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虽然大家都是自由

人,但是在奥数的“阴影”下,家长和学生都是被围困在围城中的囚徒,为了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抉择。比如,1、若2个学生都不参加奥数班,那么他们升学的机会是平等的。2、若是学生A参加奥数班,B不参加,那么A升学的机会将大于B。3、若两人都参加奥数班,机会又平等了。现在虽然很多人对奥数热的弊端都很清楚,但是作为困在奥数热围城中的囚徒,要他们不约而同选择放弃奥数是不可能的,总是有人在自己和别人对奥数口诛笔伐的同时偷偷摸摸参加奥数培训,从而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获得竞争性优势,尽管这种竞争性优势是不可持续的。

主持人:这种“囚徒困境”该如何破解?

杨士红:“囚徒困境”的破解就需要法律和规则的改变,让囚徒不再是囚徒。取消附加在奥数上的一些升学福利,改变游戏规则,囚徒自然就被解放了。但是这样的改变必须是系统性的、颠覆性的改变才行。仅仅小升初不再和奥数挂钩是不行的,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都要取消附加在奥数上的一些福利,并且这种改变要在全国推行才更好,因为局部性的改变依然不能避免一些家长跨阶段、跨地区“套利”。

连弟:从根本上来说,奥数热是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奥数加分或者高考免试才有吸引力。经济学上认为,要解决稀缺性的问题,一是加大投入,缓解稀缺性,二是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教育作为国家公共事业,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的方式,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当然,教育也应体现公平性,对应当如何分配优质资源,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医生称儿童假期参加过多兴趣班易患多动症

一到暑期,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兴趣班,哪知道孩子频频赶各种兴趣班,反而会引发“多动症”。据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所童梅玲所长介绍,随着暑假开始,儿童多动症患者的就诊量和平日相比,平均增加了二三成左右。

“已经换了五六个兴趣班了,没一个学得下去,自己学不好也罢了,不是和老师捣蛋就是骚扰同学。”家住南京玄武区的林先生指着自己五岁的儿子向记者大倒苦水。林先生说,有朋友告诉他,孩子可能是患上了多动症,应该看看儿童心理等相关门诊。

“如果仅仅是好动,而不是学习下降老师管不住,恐怕大多数家长还意识不到孩子患上了多动症。”童所长表示,大部分多动症孩子的初期症状多是“调皮捣蛋”,但是家长往往不把这些表现当做病症。而暑期让学龄前儿童学得太多,压抑天性反而使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容易引发多动症、抽动症。

童所长说,这些孩子多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的。除先天发育因素外,儿童多动症和心理问题多发的原因还与家庭和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比如,家长对子女打骂、过分溺爱、老师对学生的言语刺激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些甚至会伴其一生。针对有“多动症”倾向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不应过多安排上各类兴趣班,最好精选一到两个兴趣班,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又能使其集中注意力。

细数 幼儿园兴趣班之" 五大弊端"

我是一位孩子的家长,幼儿园要开学了,面对着幼儿园无休止尽的所谓“兴趣班”束手无策,与多位家长谈了“兴趣班”的好与坏,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点:“兴趣班”是课余时间上的,而实际当中占用了大量正常上课时间,极度不平衡。

第二点:幼儿园对于全省统一教材没有很好的教导,都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所谓“兴趣班”,小朋友对最基础的知识往往一问三不知。

第三点:“兴趣班”没有很好的开发小朋友的天性及培养兴趣,只是不断要求小朋友去参加更多的“兴趣班”,“兴趣班”也变相的成为利益的谋取工具。

第四点:“兴趣班”收费过高不透明,竟比正常的一门幼儿教育的科目收费还高。 第五点:如果是没参加“兴趣班”的小朋友往往置之不问、无人照看,让他们自由活动,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孩子是父母心头宝,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小孩在牙牙学语到上学读书,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都极为关注,力争尽最大能力让孩子快乐成长。幼儿园是很多家长都感觉头疼的问题:孩子才3、4岁,正是天真烂漫之时,如果不是形式所迫,相信很多家长都宁愿让孩子留在身边,自己手把手地教育孩子。但是,现实却不得不让家长们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原本以为幼儿园能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在幼儿园与众多同龄人健康快乐成长。但是,名目繁多的兴趣班却让父母们极为烦恼,尤其,幼儿园对待兴趣班的态度!令家长们极为气愤的是:原本送小孩到幼儿园就是希望孩子在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基本知识的学习,但是,幼儿园却利用上课时间,穿插大量的兴趣班!从而将那些没有报读兴趣班的孩子赶出课室,让他们在院子里自由玩耍,隐含安全隐患!父母们觉得非常地郁闷:兴趣班应该是学习之外的课程,为何,却主次不分,将原本属于孩子们的课程剥夺了呢?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幼儿园的老师有什么权利剥夺那些没有报读兴趣班的孩子们学习的权利?一味地将孩子置之门外、让孩子在院子里自由活动,那父母还送小孩进幼儿园干嘛?就直接让孩子在小区花园玩耍就行了,家长又何必要给你幼儿园那一千多的学费,而孩子却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这是幼儿园存在的非常不合理的问题,而此问题目前因为“钱”的因素而愈演愈烈!希望有关监管部门能够对这些幼儿园的不合理行为进行查处,还孩子一个真正快乐无忧的童年,让父母放心地将孩子交到幼儿园,有更多的精力为社会做贡献!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班学习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何立娟 袁道罡

2007-04-05 09:50:26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班学习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谈及这个炙手可热的题目,一时间里我茫茫然不知所措,经过冷静的思考,我想向在座已经为人父母的教育专家们提这样的问题——您的孩子参加过课外班学习吗?

时下,课外教学班在中国广大城市风起云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大地,由学校到社会至家庭,五花八门,培优、补差、奥数、作文、英语、阅读、体育、艺术可谓是名目繁多。按性质分,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以补充为主的补习班;其二,以延伸为主的兴趣班,也叫特长班。是否把孩子送进课外班学习,在多数学生家长的心中已经无须作答,他们要做的是给孩子选择几个课外班。我曾做过一个调查,在100个学生家庭中,有67个家庭的孩子在完成作业以后要到课外班学习,而且最少地是两个,最多的有五个,从周一到周日,占据暑期,挤满寒假。什么原因使课外班有如此火暴的市场,孩子们参加课外班学习究竟何利何弊?,这些都饶有兴趣地吸引着我一步步走近课外教学。

回顾课外班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成功的课外班教学拥有着多方面的综合优势: 其一,弥补义务教育的缺失。兴趣班的授课内容补充了大多数中小学校不具备的课程。例如:器乐、书法、舞蹈、速滑等等。即使是课内教学所具备的课程,兴趣班教学也具备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学生想在这些方面发展特长,但学校教学不能满足需要,这就形成了课外班吸引生源的亮色。

其二,执教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高于中小学教师。在课外兴趣班中有些教师来自于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其中不乏音乐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优秀体育教练员等等。在名师得法的指导、培养和塑造下,孩子的潜能得到挖掘,个性得以彰显。这样的阵容形成了课外教学的又一个坚强后盾。

其三,课外特长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中小学体育、艺术等普及教育的基础上,课外特长班的教学为特长生提供了发展和就业的机会,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需要。

其四,从教学方法上看,一些课外班老师更注重因材施教。大多数的课外班教学都是小班额授课,教师能够兼顾学生的差异,甚至能做到个别辅导。在经济效益的直接作用下,教师有着较高的服务热情。据学生反映,课外班的教师无体罚、讽刺、挖苦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有耐心,态度和蔼,不失人文关怀,深受学生喜欢。

社会是教育的最大的资源库,在广大学生家长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课外班教学同时也愈演愈烈地产生了种种弊端。

1、缺乏严肃认真的管理。很多课外班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随意,没有评价标准、检测手段,能认真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的教师寥若晨星。同时,课外班以授课为主,疏于对学生的品德、习惯、安全、卫生等多方面的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教师队伍鱼目混珠。学生家长是收入的大市场,有些人利欲熏心,为了一己私利,完全没有教学经验和教师资格,摇身一变成了教师,在有些共同利益的同僚的吹捧下,居然包装成了“名师”,使课外班的教学大打折扣。

3、教学环境设施存在问题。有的课外班的上课环境可以用“脏、乱、差、小”等几个字来概括。环境设施不能达到授课的要求而因陋就简,学生的安全、卫生、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4、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新华网长春11月26日电 (记者马扬) 这是杨天华列出的„教育清单‟:校内费用仅为两项,包括本学期学杂费50元,各种校内杂费(教材费等)198元;而校外的教育费用则是长长的一串,长笛班每月50元、英语班每月80元、奥林匹克数学班每月80元、带孩子学习课外班每月打车费200元,每月校外班费用远远超过了一个学期的校内费用的总和。”这样的开销对于现今的中国家庭来说,是一项多么沉重的负担啊。

5、功利化倾向严重,有些办班者以赢利为目的,为了赢得家长、学生青睐,毫无原则、违背良知地投家长所好,不去真诚客观地评价学生情况。我在校内做过一个调查和测试,我们有些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英语班学习,学了三四年,甚至五六年,结果大脑中只储存了

26个英文字母和为数不多的单词、简单的几句英文对话。有的奥数教师一味向家长鼓吹他的孩子如何聪明,学得多么多么好,可是真正能拥抱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奖牌能有几人呢?

6、超负荷的学习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小学生在学校上八节课,中学生是九到十节课,放学后还要一头扎在补习班里充电,他们对待学习的共同体会是:“苦”、“累”、“烦”。最近对12个城市3 000多名独生子女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以上的独生子女在学习中缺乏认知需要,对学习不感兴趣。表现出浮躁、郁闷、疲顿的迹象,尤其中学生甚为严重。 试想,这种重负之下的学生们疲于奔命在课内与课外之间,忙碌于书山、题海之中,纵然有了智商也无智慧,有了知识缺了本事,有了文化少了修养,有了学识没了思想。因为他们只关注知识的竞争,而忽略了文化的挑战,他们没有活在博大的精神世界里,怎会有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超越与人文素养、文化内涵的提升呢?听一听学生们内心感受吧,他们把迪克牛仔的歌词改成这样:“常常告戒自己这不应该,那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书背下来/为什么总是游题海/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为了分数奔命/为考大学我们不得不存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兴趣值得等待/当我们已经为人父母/是否依然如此去爱……”

听了孩子们的歌声,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的心情能平静吗?能平静得了吗!我们是做教育的,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呀!

长此以来,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但今天终于可以长长地吁一口气了,因为我们有机会在这里进行畅谈。针对学生参加课外班学习的利弊,采取积极可行的策略是教育统筹必须面对的课题。

那么针对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变弊为利,实现双赢。

课外班在管理上,教师任用上,教学环境上都存在着严重缺失,需要规范管理。其一,允许社会办学存在,但要严控,履行社会办学机构审批手续,要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进行宏观调控,好的予以扶持,差的坚决取缔。其二,搞好联合办学。学校的参与能有效解决管理问题。学校参与办学,会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确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机制,形成管理体系,责任到位,并能做好相应的服务。联合办学可有力地促进师能的提高,学校既可聘名师,又可搞竞争上岗,在经济利益杠杆的驱动下,教师会自觉地把不断学习,超越自我当作生存与发展的必需。联合办学实现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2、建立文化超市,合理做好定位。

现今,吉林市存在文化超市,我也走访了他们,总的感觉补习班是以应试为主,多数兴趣班以考级为目的,这种定位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轨道。我所说的文化超市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理念,以“情”为基准,以“趣”为核心,以人文关怀为依托,师生互动,情感交融为一体,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洋溢着人文精神,延续着吉林市特有的文化传统的一个大的文化空间,提供这样一种文化场所,让孩子们畅游其间,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将来迎接知识、科技、文化的挑战积蓄实力。

3、注入鲜活理念,淡化补习意识。

由于家长对未来人才的认识存在盲点和误区,导致家长对补习班情有独钟,无限信赖。在中国家长又是孩子的权威,他们将最无私、最自私的爱一股脑地交付给孩子,因此,补习班首先占据了家长的心灵,才扩大了影响,扩充了市场。制止补习市场的过多过滥的最好办法是给家长洗脑。我们不妨在校园、在社会建立家长培训基地,要不遗余力地提升家长的认识水平及教育水准,使他们弄懂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为孩子打下什么基础才能使他们有能力有希望在社会一搏,使家长们从昏昏然、茫茫然中顿悟、觉醒,从而淡化补习意识。

4、立足课改,和谐施教。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遍及大江南北。课改实验到今天,作为一线的教

育工作者,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被一些问题所羁绊着。在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争抢课堂的同时,校本课程根本无立锥之地。我们倡导的课程整合在三级课程的作用下是越整越多了,仅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校学习的科目就多达10科以上,在减负的进程中,学生的书包是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了。尽管这样,学校内却缺乏学生可以自选的感兴趣的课程。把孩子挤到课外去学习,这不是我们的初衷,立足课改,和谐施教,把我们学校自己的事情办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是下一步课改坚定不移的走向。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我们都是光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我们的教育有弊病、有误区,我们为之付出和努力,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以真诚擎起责任,用我们发自肺腑的心声进行呼吁,进行呐喊: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回归自然,教育要为中国的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让他们用坚实的步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文章引用自:

语文教学专家指出作文培训班弊病 损害学生写作兴趣2009-06-10 04:24来源:新闻晨报作者:王婧进入论坛共 1 条评论

上海市约有二三十万小学生常年参加各种作文培训,参加校外作文培训班的则更多。然而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小学生第七届现场写作活动”启动现场,上海语文教学界的一些专家指出,目前不少校外作文培训班存在着急功近利等问题。

据上海某教师进修学院对某区几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68%小学生对作文没有自觉要求,甚至有惧怕、逃避作文的心理倾向。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参加各级升学考试的总体水平,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在未来社会也更能胜任各种工作。因此,重视小学生作文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得到了共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本市大多数小学目前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和写作课,只是将作文课依附于语文课中,校内作文教学显得不够“解渴”。于是近年来,各种校外小学作文培训班和名目繁多的小学生作文竞赛应运而生。

据了解,本市约有二三十万小学生常年参加各种作文培训和各种作文竞赛。然而不少校外作文培训班和竞赛活动却存在着问题,上海语文教学界专家指出,一些作文培训班急功近利为考试和升学,只教写作技巧,写作与阅读、生活体验脱离,学生写作水平难以真正提高。还有的教学生写套话、假话,搞猜题、押题,甚至枯燥地背诵大量所谓优秀作文,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套用,使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丧失殆尽。还有就是收费高昂,据了解,一般参加一学期作文辅导,要1000元左右,参加作文竞赛还要另外收费。

本次写作活动就是要反对写套话、假话,提倡童心、童言、童真、童趣。希望参与写作的小学生能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充分体现童真和童趣,预计将吸引10万名小学生参与。

如何给孩子选一个适合的兴趣班

1. 选兴趣班众家长存在怎样的困惑?

报兴趣班的“跟风”现象:

“我女儿说,周围的小朋友都上英语兴趣班,她也要上,每天跟我磨,怎么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针对此问题开展了万名中国小学生兴趣爱好主题调查显示,72.9%的孩子表示,自己要挤时间来发展兴趣爱好,75.4%的父母认为孩子“时间不多,但因为他喜欢,仍可以挤出时间来”。 妞妞的妈妈说因为周围的孩子都在学习各种兴趣班,妞妞也要求自己报,报了钢琴、英语、舞蹈和画画,每天晚上都有课,女儿对钢琴课有兴趣,但对每周一次的画画课有时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厌学。”英语感觉一般,回家也从来没有提起过。

家长在选择课程时应该戒除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跟风,虽然孩子太小未必有收获,但几乎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兴趣班了,不让自己孩子上,就等于孤立他了。”比如学习奥数,这种学习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学习,而这种思维方式能否让孩子受益终生.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孩子在家无事,去兴趣班能多学东西:

如果是因为孩子在家也闲着,去报班能学东西这种出发点就欠妥了,因为孩子会认为上课无所谓,反正是消磨时间,兴趣班也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比较容易厌学,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也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给孩子选择几个兴趣班,经过学习,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点的所在,再做取舍,放弃孩子抵触的,培养孩子喜欢的课程,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家长认为学习什么科目对今后升学更有帮助,请让孩子尊重自己的意愿。

选择有名气的兴趣班家长还要考虑哪些问题?

选择比较有名气的兴趣班一定是不错的,但在这里我们依然要考虑一些问题,比如上课老师的师德如何,殊不知师德比专业素质还重要,因为这直接取决孩子是否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如果老师师德不好随意教学,那还不如不学!钱可以浪费,孩子的时间可不能浪费!无论给孩子报什么班,孩子的兴趣最重要,学习的环境一定让孩子轻松愉快!玩中学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关键是怎样去玩。课程的定制将是怎样?

家长身教更重要

一些家长觉得支付了学费,就等于把教子任务“扔”给了老师。“其实,家长不仅要注重让孩子受教育,自己也该多学习、积极提高,由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我们建议家长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妨用以下几招:

鼓励教育法: “我知道你很棒,下次一定可以配合老师,表现得更好”,用肯定的方式延续老师的“鼓励式教育”,效果只有更好。

多问为什么:比如孩子说“我最喜欢小狗”。家长应当做个有心人,再多问一句“为什么”,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强化了。

自力更生法:“妈妈,我要喝水。”若是听到孩子这样喊,你不妨狠心别睬他(她) ,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她) 既可以说“请帮我倒杯水”,通过向他人寻求帮助锻炼沟通能力,也可以自己动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2. 孩子成长的兴趣敏感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 迦得纳(Howard gardner)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肯定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发挥都将导向成功。因而,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天才,而最为重要的是,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有效开发最佳优势潜能。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学习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但错过这个时期,就象上帝关了机会之门,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

音乐智能 (4-15岁) 视觉空间智能(0-4岁) 人际智能(3-8岁)

语言智能 (0-6岁) 逻辑数学智能(3-6岁) 自然观察智能(1.5-4岁)

内省智能 (3-8岁) 肢体运动智能(0-6岁)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方面占优势,就可以帮他报这类的特长班,这样孩子学起来接受快还兴趣十足,自信心就很强。那么我们家长就会问:我怎么知道我孩子那方面是优势那方面是弱势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天赋类型:

1. 音乐天赋。孩子在唱歌时音阶很准,音色甜美无假声;平常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并能通过音乐辨别出有哪几种乐器;日常生活中能对声响和音乐发表议论。

2. 逻辑天赋。孩子能经常提出诸如" 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之类的问题,平常善于划分人、事、物的种类和顺序,对家长的经济分配参与某些意见,对自己的零花钱安排得颇为妥善。

3. 认识自我的天赋。孩子善于把自己的言行与情感联系起来,对于别人将去做的事情能做出预感性的评议,对自己干的事情有准确的评判。

4. 认识他人的天赋。孩子能注意父母或周围人的情感变化,并对此表示支持或劝慰;喜欢模仿别人在生活中的言行。

每个家长不妨注意一下自己孩子具备上述哪种天赋。如果孩子具有上述某种天赋,你就要顺

势引导,为孩子的日后成才创造条件,当你捕捉到孩子的天赋,接下去就是如何设计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天赋、爱好和主客观条件,不要" 牛不喝水强按头" ,也不要不顾条件是否可行,盲目地进行自我设计。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培养方向和目标问题,是准备向专业发展,还是作为一种兴趣培养。为孩子设计了方案,下一步就是如何坚持下去。许多成功者,正是父母坚持培养的结果。

3. 专家访谈--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学问。

目前,各种培训班非常多,都打着非常响亮的旗号和各种诱人的招牌,在宣传自己的所谓的各种个样的优势,但家长面对如此繁杂的培训局面,在急躁的心态中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兴趣班可是一门大学问,选择得当,你等于为你的孩子缴纳了一笔不菲的教育投资,选择不当,你也可能会浪费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那该如何选择培训班呢?

一、不能盲从。有的家长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习钢琴,我不能让我的孩子落后,于是也跟着报名,殊不知这种结果没有顾及到你的孩子是否真的具有对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许适得其反。

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段要抓住重点。学生家长一定要知道,在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要让学生掌握的是对初步认识,也即兴趣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初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对各种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形成自己的感受;在高中阶段是要结合自己的世界观,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正是各个不同阶段不同的教育特点就要求学生家长因时而异,科学合理的为你的孩子选自兴趣班。比如在小学阶段,就要为学生选择作文训练和阅读理解方面的培新,为学生良好学习思维习惯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而有些家长往往注重英语等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汉语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起到了舍本逐末的作用,结果是适得其反。

三、在英语培训方面,现在通行的是剑桥新概念等的培训,家长要知道,这些培训只是针对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的,以剑桥而言,这个培训是一种由英国人设计的竞赛体系,并不

适合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基础教育,如果你的孩子的基础不是很好,如果盲目参加这种培训往往会贻误了孩子 的人生。针对基础并不是很好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英语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孩子,家长选择这种培训枉花了钱财不说,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成长时间,这就是机会成本的作用。

四、在数学培训方面也是一样。现在家长往往选择“数奥”。殊不知,数奥培训是一种竞赛体制,也不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就有好多家长反应“我们的孩子也在参加数奥培训为什么没有看到明显的进步?”。这个问题的本身也出在家长本身。因为家长不知道,数奥培训已经由于其思路偏怪难而被国家教育命令取消,只是作为少数数学竞赛学生的竞赛训练项目试用,国家在对数学培养的思路上也逐渐回复于原先的培养基础、激发思维、改变学习习惯的教学思路上来。因此,建议如果你的孩子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最好选择同步辅导之类的学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邯郸学步弊端的出现。

五、对音体美培训的建议。对这个方面,家长一定要明白,音体美作为基础教学具有无可厚非的作用。但家长不可每个阶段报多,比如:在一个学期为学生又报音乐又报钢琴又报舞蹈的情况。这是对音体美素质教育的误解。对这方面的教育应坚持每个阶段只报一门的原则,从而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兴趣和爱好。

六、兴趣班的学习,很多时候是家长的坚持决定了孩子的坚持。但当孩子失去兴趣时,家长还有必要坚持吗?

当孩子碰到没有兴趣学习某一兴趣班的时候,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教师出了问题,课堂教学不适合孩子。第二、家长出了问题,可能太急于教学的显性效果,第三、孩子出了问题,他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没有成就感。如何去做?当孩子没有兴趣的时候家长需要分析是以上哪块出了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去解决。对于教师的问题需要与教师沟通,自己孩子学习的目的和你的期望,这样老师就会清楚。是家长的问题,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一下自己的期望值,第三是孩子的问题,与老师共同帮助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放下来”,把课暂时停下来让孩子调节一下再重新开始,但不是放弃。

七、有些家长说孩子学什么都没长性,今天喜欢弹琴明天又喜欢画画,当孩子的兴趣发生转移时,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实际上孩子的兴趣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初高中阶段。幼儿园阶段孩子兴趣广泛,但每一种兴趣的持续时间非常短,用一句话形容比较形象“三分钟热度”,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是因为孩子对所有新的事物的好奇,注意力也不是很长,会造成这种现象。 孩子学习会碰到“瓶颈期”,这种时候是因为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没有成就感。所以就不愿意继续学了。家长应该正确指导孩子,为幼儿选择兴趣班,更多的是对家长的坚持的考验,对家长来说,孩子的兴趣容易培养,兴趣的保持是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来鼓励孩子继续学习的。

4. 培养孩子成功的经验,家长来分享。

被称为" 钢琴诗人" 肖邦的成长

被称为" 钢琴诗人" 的肖邦,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肖邦自幼就受双亲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开始,父母并不想让肖邦去学音乐。但看到小肖邦听不到音乐就哭,刚4岁就要姐姐教他钢琴时,父母意识到这孩子有音乐的天赋。因此,在肖邦4岁时,父母就让他正式从师学习钢琴。小肖邦学得很快,很投入,成了一名音乐神童。19岁的肖邦就因创作了《钢琴协奏曲》而一鸣惊人。 倘若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能像肖邦的父母那样,迅速及时捕捉住孩子的天赋,顺势引导,就能为孩子成才打开通道。因此,做家长的要善于从孩子平时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出的问题中捕捉敏感区,以帮助孩子找到成才之路。

居里夫人对女儿的家教观念是:天赋不可造就,却能发掘。

早在女儿哑哑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她俩进行了探索性的发掘。女儿刚上小学,居里夫人便让她俩每天放学后在家里进行1小时智力活动,以便进一步发掘其天赋。当她们进入赛维尼埃中学后,居里夫人让女儿每天再补一节" 特殊教育课"--在索尔本的实验室里,由让-佩韩为伊雷娜和艾芙教化学,保罗-朗之万教数学,沙瓦纳夫人教文学和历史,雕塑家马格

鲁教雕塑和绘画,穆勒教授教4门外语和自然科学,而每星期四下午在巴黎市理化学校里,由居里夫人教女儿物理学。经过2年" 特殊教育课" 的观察鉴别后,她发现:大女儿伊雷娜性格文静、朴实、专注和自然,着迷于物理和化学,明确自己的使命是要当科学家并研究镭,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小女儿艾芙性格活跃,充满梦幻,情绪多变,居里夫人先培养她学医,再引导她研究镭,又激励她从事自然科学,可她对科学不感兴趣,艾芙的天赋是文艺。正是运用这种发掘孩子天赋的家教,居里夫人最终使大女儿伊雷娜-居里因" 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 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也使小女儿艾芙-居里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看看这位小朋友的美术培养

小麦小时候也爱画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曾为了兴趣让她跟着老师学了一两个月的绘画,每次拿回家的画我都觉得很好看,直到有一天,我在老师家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画出来的画几乎都是一样的时候,我赶紧给小麦退了学,她以前所有的创意都被学没了。现在小麦5年级了,依然喜欢自己乱画,有时照着书上的画,有时自己想象着画,虽然没有外面那些学过绘画的孩子画得那种工整,却非常有灵气。

直到有一天女儿回家告诉我,她们学校搞画展,全年级展出的三张画里就有两张是她画的时候,我发现当时的决定有多么的正确。就是因为她的画充满个性,才在那么多画中脱颖而出,充满味道。所以,我个人不赞成孩子很小就去学画,宁愿自己跟着自己的想象力走。除非你真的能找到一个特别保护孩子创意的老师,这太难了!

我在想,如果真的喜欢学画,至少要到初、高中后再去科班学习,而且从最基础的素描学起。因为那个时候她所有的创造力都已经在她心中了,长大后的她也有自己的主见,不至于跟别人的画一个味道。

少儿早期专项化的弊端

一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 律,早期专项化训练不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对田径专项技术的掌握。 二为了应付各种比赛,对少儿进行早期专 项化训练,虽然暂时取得一定成绩,但阻碍了他们向高水平发展。换言之,运动成绩过早地出现,全面身体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基础不扎实,必然导致提前结束运动生涯。 三少年儿童早期专项化训练,运动成绩过 早出现,容易导致少儿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产生骄傲自满情绪,难以自控,从而沾沾自喜,放松训练,失去奋斗目标。 四不容忽视的疲劳积累。少年儿童从开始 训练到进入最佳成绩阶段,至少要经过8-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训练。而早期进行专项化训练,在长期枯燥、单调、大运动量负荷训练的作用下,少儿的生理、心理压力都很大。由于疲劳的积累,严重影响了训练课的质量和效果,全面身体素质得不到明显提高,导致专项成绩停滞不前。 由于受竞赛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大 部分体校运动成绩与教练员的晋升、奖金挂钩,使教练员“拔苗助长”,安排频繁的比赛。比赛后得不到相应的恢复与调整,致使少儿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过度疲劳。这种危害可以说是长期的。

小学生学奥数有什么弊病?

如果孩子有学习奥数的积极性,不要去打击这种积极性,因为小孩子是经不起打击的。

但本人以为,学习数学应该着重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的学习,学不学奥数、奥数学得好不好,其实与将来是不是能够学好数学关系是不大的,现在的数学工作者都没有学习过奥数,包括那些编写奥数教材和从事辅导奥数教学的人,我们小时候压根儿没有听说过什么“奥数”,不照样靠数学吃饭至今!

至于说学习奥数的弊端,我认为也是有的。因为某些奥数题的思维是不同于常规思维的,在学习好数学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让思维作这种发散性锻炼,应该还是有益的,但如果过分偏离常规思维模式,一味想出怪招,犹如练习武功的人走火入魔,这就有害了。

奥数教育凸显教育体制弊端

反方

事实上,前几年国家就已经明令禁止中小学举办各种数学竞赛,禁止初中和小学举行奥数比赛,按理说中小学奥数教育应该没有市场了,但是东部沿海少数发达城市中小学奥数教育依然发达,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

近年来,我国各种以远远高于课堂数学教学内容为主的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纷纷冠以“奥数”的名号,使得“奥数”培训逐渐脱离奥赛选手选拔的轨道,凸显出泛大众化的特征。

“奥数”成绩与中学升学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奥数”内涵的扩大化趋势难以阻挡。凡是各学校、团体主办的各种杯赛针对性极强的课外数学培训统统披上了“奥数”的外衣,脱离课本、强调技巧成了“奥数”的代名词。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有奥赛成绩不得与招生挂钩的禁令,但奥数热仍持续升温。此前,浙江省等地明确规定:停止举办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学阶段是一个还需要让孩子玩的阶段,应取消小学阶段各种文化课知识竞赛,提倡多开展一些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活动。

奥数本来也是这样的兴趣小组,但由于有了功利性,现在变成了这样,只好下猛药来治:全面叫停。有专家怒斥:奥数成了数学里的杂技,对小学生没有多大意义,得益的只是借机在孩子身上赚钱的人!

针对这种情况,全国各地不少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反对名校以奥数水平为标准招生。而大多数名牌中学虽然明着不要求学生的奥数基础,但私下里却将其作为测试学生智力的重要指标。

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受清华大学邀请访问时表示,“奥数”培养不出大数学家,他不赞成中国以“奥数”的形式培养学生。

在美国任教多年的丘成桐说,“奥数”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确有一定好处,美国也有一些学生参加“奥数”比赛,他邻居的儿子就在“奥数”班上学得很好。但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的,通常是寒暑假的一两个月,平时还是正常上学。

丘成桐认为,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奥数”更是如此,就像培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手一样,只让他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少学习。真正好的数学家对于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也都有很全面的了解。

当前中小学“奥数班”过于火热,并且日趋功利化和低龄化,已对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抨击。目前社会上大量的奥数班及竞赛,多数是为谋取经济利益的商业行为,一搞竞赛就组织收费。

此外,很多学校老师就积极准备奥赛辅导,也赚这个钱。这也导致学校不正确的政绩观,扰乱数学等学科正常教学。很多校长把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获奖作为自己的政绩,一味向学生灌输数学、物理等个别学科的技巧性,对数学及其他学科的正常教学带来很大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看,“奥数旋风”刮走了孩子们的童真。他们在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被‘掠夺式’开发,身心发展受到摧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悲哀。

奥数之毒甚于黄赌毒?各方热议奥数问题

李蔚晨报记者杨虹实习生缪春晨

近年来,随着“奥数”与升学、择校挂钩,“奥数热”持续升温,社会各界对“奥数”的讨伐也愈演愈烈。近日,教育家杨东平“‘奥数’之毒甚于‘黄赌毒’”的观点又将声讨推向了一个高潮。而近日,某报导又称:中国小学“奥数”题难住国际数学大师,世界著名

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在解决几道小学“奥数”题时颇费了点工夫,这位数学家说他并不理解中国学生和家长对“奥数”如此趋之若鹜的情况,同时表示过于刁钻的难题,很有可能过早扼杀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奥数”问题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那么,“奥数”真的错了吗?

[“奥数”现状]

多个小学数学竞赛应小升初择校而生

至2009年为止,中国人认识“奥数”已经整整24年。这24年里,“奥数”很快就占据了中国数学类竞赛的龙头老大地位,辐射全国各地,授课年龄从高中、初中蔓延到小学甚至幼儿园。以本市为例,全市以中小学“奥数”教学著称的就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数学学校等五、六家机构,它们或广种薄收或与本市一些“奥数”特色初中合作,向它们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引得家长纷纷趋之若鹜。而各类数学竞赛除了众所周知的全国数学联赛、新知杯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外,光针对小学生的就有希望杯、中环杯、小机灵杯、春蕾杯、“走近美妙数学花园”、亚太杯等多个数学竞赛,数量远超初、高中阶段,而它们正是应小升初择校需求而生并红火。据了解,目前不少民办初中一般会对收到的学生材料打分,而拥有各类获奖、考级证书往往能打高分,有的学校甚至根据上述数学竞赛获奖名单直接到小学要人。由此,“奥数”越来越趋向低龄化。

[专家看法]

真正的“奥数”并不是“提前教育”

在一片讨伐声之中,一些大中小学专家、特级教师表示这个问题要理性看待。

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所长杨小微认为,“奥数”的学习能够开发人的智力,这是一定的。“奥数”作为数学学科的扩展延伸,受到全世界的认可。而中国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是由于“奥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妥当引起的,问题的根结点不在于“奥数”学科本身。升学的压力和众多利益驱动之下,“奥数”教育提前到小学阶段,是非常不恰当的。“奥数”学习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力,而低幼年级的小学生这方面的神经发育还未成熟,如果过早让他们接触这样难度的学科,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所学内容超出了他们发展所能承受的范围,会引起厌学心理和在该学科上自信心的匮乏,孩子在学“奥数”的同时学会了痛恨数学,这是奥数教育低幼化带来的最大弊端。

爱国学校校长张依武则表示,“奥数”首先是一门学科,不能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而带来的负面效果就否定掉整个学科。“奥数”本身并没有错。

数学特级教师沈明哲、交大昂立进修学院数学名师杨静桦博士也持相同的观点:小孩子接受适当的“奥数”训练对开发智能是有益处的。社会上对“奥数”存在着偏见,总以为“奥数”就是“深奥”的难题、怪题、偏题,其实真正的“奥数”并不是“提前教育”、强行将高深理论对孩子进行“填鸭教育”,真正的“奥数”不会超出中学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

度,而是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重在培养运用能力和逻辑能力。这是长期以来被“‘奥数’讨伐者”们忽视掉的优点。

张依武进一步表示,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奥数”的,但是学一点“奥数”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确有帮助。关键是掌握一个“度”,如果一心只想着升学,抱着纯功利的态度面对“奥数”,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有很大压力,也不太可能提起兴趣,反而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可能连学校里基础的数学课程都连带提不起兴趣,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剖析起因]

功利化是罪魁祸首

杨小微、张依武认为,如果说“奥数”教育有错,就是错在被人为地功利化。由于“奥数”竞赛的证书在不少学校的升学和择校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所以无论反对者们如何声嘶力竭地呐喊,还是无法将“奥数”热度降下来。现在的情况往往是学生不想学,家长和老师硬要学生学,本来是一件好事,却因为参与者的价值取向产生偏差,才导致了如今狂热又浮躁的现状。

同时,又有些并不能真正理解“奥数”精神的教师,为了金钱,牟取暴利而教书,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求难题、怪题,这无疑是对学生学习之路的误导,不仅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休息时间,更破坏了学生对数学学科整体构架的认识,结果基础课程也没扎实,“奥数”学习也没长进,两边都学不好,这就是“奥数”教育被诟病为“揠苗助长”的原因所在。也是奥数教育中最应当受到批判的地方。

沈明哲则认为,“奥数”的功利性的确是问题根结所在,但需要注意,不能因此就否定掉凭借“奥数”竞赛证书获得好学校入学机会这种升学模式合理的一面。谁都不可否认,数学竞赛确实有着选拔人才、交流学习的功能。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就一定是有这方面才能的。部分在数学和逻辑思维上有潜力的学生,必然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引导才能展现出天赋,“奥数”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桥梁的作用,它提供了一个将才能释放出来的环境和空间。

[正确做法]

矫正态度,理性看待

也有些质疑“奥数”教育的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些曾经在“奥数”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没有一个成为数学家?很少为数学学科的建设作出贡献?

面对这种质疑,沈明哲老师表示,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肯定不明白“奥数”教育的本质,“奥数”的基本精神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学生要学习的不是1+1要等于2,而是1+1=2在各种问题里面的灵活运用,是学会找出看似不相关问题之间联系的能力。逻辑和推理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学生可以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各种学科的学习

中,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势必会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无论做任何事情,第一步都是要理清思路。

因此,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首先要端正对待“奥数”的心态,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期待学“奥数”可以学成数学家,培养人才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杨小微、杨静桦说,不排除有个别心智发育较早的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但大部分小孩是不宜过早学“奥数”的,家长应当谨慎考虑。对小孩子的教育而言,开发智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以前的低幼年龄教育重视背书,这种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孩子的探索意识和探究精神,对于学习新事物的好奇心被囚禁,长期的枯燥学习实际上抑制了智力的发展。

客观地说,所有学科的教育都有开发智力的功效,但不应该过于专门的搞一个学科,孩子的性格特定和特长还没有彰显出来,过早接受单一化学科教育不利于长期发展。如今已经有不少家长意识到,理论的、学科的硬性知识并不适合小孩子的教育,而转向了更软性的培养方向,即发掘小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习惯品质。低幼年龄段孩子的教育,应当重在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发现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很重要。

破解奥数热的 “囚徒困境”

引子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在回答小记者提问时表示,坚决反对为了考试加分而去学奥数,建议取消奥数这门课。省委书记向小学生奥数课程说“不”,在广大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奥数热已经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学奥数与反对学奥数无数次陷入轮回,其中原因何在?我们邀请专家进行讨论。

主持人:王付永 深圳特区报记者

嘉 宾:张兰香 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

连 弟 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杨士红 山东大学心理学博士

1 奥数热是系统性压力传导的结果

主持人:奥数热现在已经成了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一道独特的景观,那么奥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考试制度?

张兰香: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此每年举办一次。1986年,中国正式组队参加比赛。奥数的初衷就是引导和鼓励有数学爱好的人才在这方面有所造诣。奥数只是

一个通往数学王国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然而在我们自从参加奥数起,我们就有这把奥数这一目标性的东西工具化的倾向。

为了让每年参加国家集训队的20多个学生安心备战,教育部门都给予其免试上大学的保证。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出台政策规定包括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在内的5个学科高中联赛成绩好的可以免试上大学。推荐保送和竞赛的关联由此确定下来。既然有这样的附加福利,奥数成功了就等于高考成功了,在目前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还依然是稀缺资源的背景下,高中、初中以及小学都重视奥数也就不再奇怪。小学奥数热是系统性压力传导的结果,可以预见,如果在高考这个阶段上不取消附加在奥数身上的一些福利,小学、初中要想真正杜绝奥数热是不可能的。

2 奥数的功利工具化演变

主持人:最近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 公布了一份对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的公众调查报告被访问者中有78%的小学生参加过奥赛培训84%的孩子表示不喜欢74.9%的人认为家长送孩子上奥数班的目的只是获得进重点中学。如何来看待这种现象?

张兰香:奥数本身无可厚非,如果大家都是出于一种纯粹的爱好而导致奥数热何错之有?但是大家并不是因爱而生热,为了小升初、升高中以及升大学的目的,很多学生包括家长还往往是因无奈而生热的,这样的热而不爱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近年来中国代表在数学奥林匹克上的成绩突飞猛进,从第40届到第43届,中国代表队连续四年总分第一。但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数学地位却是下降的。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认为: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的方法局限性很大,奥数更是如此,就像培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手一样,只让他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少学习……奥数只在一个科目上训练学生,大量培养远离群体的孩子,这是很可怕的。

连弟:看看奥数热带出的“奥数经济”。以北京为例,据了解,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有120万左右的学生,随着近几年奥数培训热的升温,仅以每年有50%的学生参加培训来算,培训费用平均300元,其催生出来的培育市场就接近2亿元的规模。另外,由此衍生出来的奥数培训教材市场也是蔚为壮观。有业内人士戏称,“奥数班是摇钱树。”在这样急功近利的状态下,所谓的培训都是一些技术性的反复的题海战术,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根本不会涉及,这样的奥数不走样才怪。

3 奥数热的“囚徒困境”

主持人: 近年来,各种以远远高于课堂数学教学内容为主的各种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纷纷冠以“奥数”的名号,使得奥数培训逐渐脱离奥赛选手选拔的轨道,凸显出泛大众化的特征。虽然不少知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谨防奥数走偏的呼声,但奥数成绩与中学升学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奥数内涵的扩大化趋势难以阻挡,其中原因何在呢?

杨士红:其实是“囚徒困境”在作怪。“囚徒困境”描述的是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虽然大家都是自由

人,但是在奥数的“阴影”下,家长和学生都是被围困在围城中的囚徒,为了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抉择。比如,1、若2个学生都不参加奥数班,那么他们升学的机会是平等的。2、若是学生A参加奥数班,B不参加,那么A升学的机会将大于B。3、若两人都参加奥数班,机会又平等了。现在虽然很多人对奥数热的弊端都很清楚,但是作为困在奥数热围城中的囚徒,要他们不约而同选择放弃奥数是不可能的,总是有人在自己和别人对奥数口诛笔伐的同时偷偷摸摸参加奥数培训,从而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获得竞争性优势,尽管这种竞争性优势是不可持续的。

主持人:这种“囚徒困境”该如何破解?

杨士红:“囚徒困境”的破解就需要法律和规则的改变,让囚徒不再是囚徒。取消附加在奥数上的一些升学福利,改变游戏规则,囚徒自然就被解放了。但是这样的改变必须是系统性的、颠覆性的改变才行。仅仅小升初不再和奥数挂钩是不行的,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都要取消附加在奥数上的一些福利,并且这种改变要在全国推行才更好,因为局部性的改变依然不能避免一些家长跨阶段、跨地区“套利”。

连弟:从根本上来说,奥数热是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奥数加分或者高考免试才有吸引力。经济学上认为,要解决稀缺性的问题,一是加大投入,缓解稀缺性,二是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教育作为国家公共事业,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的方式,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当然,教育也应体现公平性,对应当如何分配优质资源,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医生称儿童假期参加过多兴趣班易患多动症

一到暑期,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兴趣班,哪知道孩子频频赶各种兴趣班,反而会引发“多动症”。据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所童梅玲所长介绍,随着暑假开始,儿童多动症患者的就诊量和平日相比,平均增加了二三成左右。

“已经换了五六个兴趣班了,没一个学得下去,自己学不好也罢了,不是和老师捣蛋就是骚扰同学。”家住南京玄武区的林先生指着自己五岁的儿子向记者大倒苦水。林先生说,有朋友告诉他,孩子可能是患上了多动症,应该看看儿童心理等相关门诊。

“如果仅仅是好动,而不是学习下降老师管不住,恐怕大多数家长还意识不到孩子患上了多动症。”童所长表示,大部分多动症孩子的初期症状多是“调皮捣蛋”,但是家长往往不把这些表现当做病症。而暑期让学龄前儿童学得太多,压抑天性反而使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容易引发多动症、抽动症。

童所长说,这些孩子多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的。除先天发育因素外,儿童多动症和心理问题多发的原因还与家庭和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比如,家长对子女打骂、过分溺爱、老师对学生的言语刺激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些甚至会伴其一生。针对有“多动症”倾向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不应过多安排上各类兴趣班,最好精选一到两个兴趣班,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又能使其集中注意力。

细数 幼儿园兴趣班之" 五大弊端"

我是一位孩子的家长,幼儿园要开学了,面对着幼儿园无休止尽的所谓“兴趣班”束手无策,与多位家长谈了“兴趣班”的好与坏,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点:“兴趣班”是课余时间上的,而实际当中占用了大量正常上课时间,极度不平衡。

第二点:幼儿园对于全省统一教材没有很好的教导,都把大量的精力投入所谓“兴趣班”,小朋友对最基础的知识往往一问三不知。

第三点:“兴趣班”没有很好的开发小朋友的天性及培养兴趣,只是不断要求小朋友去参加更多的“兴趣班”,“兴趣班”也变相的成为利益的谋取工具。

第四点:“兴趣班”收费过高不透明,竟比正常的一门幼儿教育的科目收费还高。 第五点:如果是没参加“兴趣班”的小朋友往往置之不问、无人照看,让他们自由活动,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孩子是父母心头宝,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小孩在牙牙学语到上学读书,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都极为关注,力争尽最大能力让孩子快乐成长。幼儿园是很多家长都感觉头疼的问题:孩子才3、4岁,正是天真烂漫之时,如果不是形式所迫,相信很多家长都宁愿让孩子留在身边,自己手把手地教育孩子。但是,现实却不得不让家长们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原本以为幼儿园能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在幼儿园与众多同龄人健康快乐成长。但是,名目繁多的兴趣班却让父母们极为烦恼,尤其,幼儿园对待兴趣班的态度!令家长们极为气愤的是:原本送小孩到幼儿园就是希望孩子在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基本知识的学习,但是,幼儿园却利用上课时间,穿插大量的兴趣班!从而将那些没有报读兴趣班的孩子赶出课室,让他们在院子里自由玩耍,隐含安全隐患!父母们觉得非常地郁闷:兴趣班应该是学习之外的课程,为何,却主次不分,将原本属于孩子们的课程剥夺了呢?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幼儿园的老师有什么权利剥夺那些没有报读兴趣班的孩子们学习的权利?一味地将孩子置之门外、让孩子在院子里自由活动,那父母还送小孩进幼儿园干嘛?就直接让孩子在小区花园玩耍就行了,家长又何必要给你幼儿园那一千多的学费,而孩子却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这是幼儿园存在的非常不合理的问题,而此问题目前因为“钱”的因素而愈演愈烈!希望有关监管部门能够对这些幼儿园的不合理行为进行查处,还孩子一个真正快乐无忧的童年,让父母放心地将孩子交到幼儿园,有更多的精力为社会做贡献!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班学习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何立娟 袁道罡

2007-04-05 09:50:26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班学习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谈及这个炙手可热的题目,一时间里我茫茫然不知所措,经过冷静的思考,我想向在座已经为人父母的教育专家们提这样的问题——您的孩子参加过课外班学习吗?

时下,课外教学班在中国广大城市风起云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大地,由学校到社会至家庭,五花八门,培优、补差、奥数、作文、英语、阅读、体育、艺术可谓是名目繁多。按性质分,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以补充为主的补习班;其二,以延伸为主的兴趣班,也叫特长班。是否把孩子送进课外班学习,在多数学生家长的心中已经无须作答,他们要做的是给孩子选择几个课外班。我曾做过一个调查,在100个学生家庭中,有67个家庭的孩子在完成作业以后要到课外班学习,而且最少地是两个,最多的有五个,从周一到周日,占据暑期,挤满寒假。什么原因使课外班有如此火暴的市场,孩子们参加课外班学习究竟何利何弊?,这些都饶有兴趣地吸引着我一步步走近课外教学。

回顾课外班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成功的课外班教学拥有着多方面的综合优势: 其一,弥补义务教育的缺失。兴趣班的授课内容补充了大多数中小学校不具备的课程。例如:器乐、书法、舞蹈、速滑等等。即使是课内教学所具备的课程,兴趣班教学也具备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学生想在这些方面发展特长,但学校教学不能满足需要,这就形成了课外班吸引生源的亮色。

其二,执教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高于中小学教师。在课外兴趣班中有些教师来自于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其中不乏音乐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优秀体育教练员等等。在名师得法的指导、培养和塑造下,孩子的潜能得到挖掘,个性得以彰显。这样的阵容形成了课外教学的又一个坚强后盾。

其三,课外特长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中小学体育、艺术等普及教育的基础上,课外特长班的教学为特长生提供了发展和就业的机会,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需要。

其四,从教学方法上看,一些课外班老师更注重因材施教。大多数的课外班教学都是小班额授课,教师能够兼顾学生的差异,甚至能做到个别辅导。在经济效益的直接作用下,教师有着较高的服务热情。据学生反映,课外班的教师无体罚、讽刺、挖苦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有耐心,态度和蔼,不失人文关怀,深受学生喜欢。

社会是教育的最大的资源库,在广大学生家长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课外班教学同时也愈演愈烈地产生了种种弊端。

1、缺乏严肃认真的管理。很多课外班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随意,没有评价标准、检测手段,能认真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的教师寥若晨星。同时,课外班以授课为主,疏于对学生的品德、习惯、安全、卫生等多方面的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教师队伍鱼目混珠。学生家长是收入的大市场,有些人利欲熏心,为了一己私利,完全没有教学经验和教师资格,摇身一变成了教师,在有些共同利益的同僚的吹捧下,居然包装成了“名师”,使课外班的教学大打折扣。

3、教学环境设施存在问题。有的课外班的上课环境可以用“脏、乱、差、小”等几个字来概括。环境设施不能达到授课的要求而因陋就简,学生的安全、卫生、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4、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新华网长春11月26日电 (记者马扬) 这是杨天华列出的„教育清单‟:校内费用仅为两项,包括本学期学杂费50元,各种校内杂费(教材费等)198元;而校外的教育费用则是长长的一串,长笛班每月50元、英语班每月80元、奥林匹克数学班每月80元、带孩子学习课外班每月打车费200元,每月校外班费用远远超过了一个学期的校内费用的总和。”这样的开销对于现今的中国家庭来说,是一项多么沉重的负担啊。

5、功利化倾向严重,有些办班者以赢利为目的,为了赢得家长、学生青睐,毫无原则、违背良知地投家长所好,不去真诚客观地评价学生情况。我在校内做过一个调查和测试,我们有些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英语班学习,学了三四年,甚至五六年,结果大脑中只储存了

26个英文字母和为数不多的单词、简单的几句英文对话。有的奥数教师一味向家长鼓吹他的孩子如何聪明,学得多么多么好,可是真正能拥抱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奖牌能有几人呢?

6、超负荷的学习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小学生在学校上八节课,中学生是九到十节课,放学后还要一头扎在补习班里充电,他们对待学习的共同体会是:“苦”、“累”、“烦”。最近对12个城市3 000多名独生子女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以上的独生子女在学习中缺乏认知需要,对学习不感兴趣。表现出浮躁、郁闷、疲顿的迹象,尤其中学生甚为严重。 试想,这种重负之下的学生们疲于奔命在课内与课外之间,忙碌于书山、题海之中,纵然有了智商也无智慧,有了知识缺了本事,有了文化少了修养,有了学识没了思想。因为他们只关注知识的竞争,而忽略了文化的挑战,他们没有活在博大的精神世界里,怎会有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超越与人文素养、文化内涵的提升呢?听一听学生们内心感受吧,他们把迪克牛仔的歌词改成这样:“常常告戒自己这不应该,那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书背下来/为什么总是游题海/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为了分数奔命/为考大学我们不得不存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兴趣值得等待/当我们已经为人父母/是否依然如此去爱……”

听了孩子们的歌声,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的心情能平静吗?能平静得了吗!我们是做教育的,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呀!

长此以来,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但今天终于可以长长地吁一口气了,因为我们有机会在这里进行畅谈。针对学生参加课外班学习的利弊,采取积极可行的策略是教育统筹必须面对的课题。

那么针对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变弊为利,实现双赢。

课外班在管理上,教师任用上,教学环境上都存在着严重缺失,需要规范管理。其一,允许社会办学存在,但要严控,履行社会办学机构审批手续,要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进行宏观调控,好的予以扶持,差的坚决取缔。其二,搞好联合办学。学校的参与能有效解决管理问题。学校参与办学,会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确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机制,形成管理体系,责任到位,并能做好相应的服务。联合办学可有力地促进师能的提高,学校既可聘名师,又可搞竞争上岗,在经济利益杠杆的驱动下,教师会自觉地把不断学习,超越自我当作生存与发展的必需。联合办学实现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2、建立文化超市,合理做好定位。

现今,吉林市存在文化超市,我也走访了他们,总的感觉补习班是以应试为主,多数兴趣班以考级为目的,这种定位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轨道。我所说的文化超市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理念,以“情”为基准,以“趣”为核心,以人文关怀为依托,师生互动,情感交融为一体,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洋溢着人文精神,延续着吉林市特有的文化传统的一个大的文化空间,提供这样一种文化场所,让孩子们畅游其间,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将来迎接知识、科技、文化的挑战积蓄实力。

3、注入鲜活理念,淡化补习意识。

由于家长对未来人才的认识存在盲点和误区,导致家长对补习班情有独钟,无限信赖。在中国家长又是孩子的权威,他们将最无私、最自私的爱一股脑地交付给孩子,因此,补习班首先占据了家长的心灵,才扩大了影响,扩充了市场。制止补习市场的过多过滥的最好办法是给家长洗脑。我们不妨在校园、在社会建立家长培训基地,要不遗余力地提升家长的认识水平及教育水准,使他们弄懂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为孩子打下什么基础才能使他们有能力有希望在社会一搏,使家长们从昏昏然、茫茫然中顿悟、觉醒,从而淡化补习意识。

4、立足课改,和谐施教。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遍及大江南北。课改实验到今天,作为一线的教

育工作者,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被一些问题所羁绊着。在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争抢课堂的同时,校本课程根本无立锥之地。我们倡导的课程整合在三级课程的作用下是越整越多了,仅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校学习的科目就多达10科以上,在减负的进程中,学生的书包是越来越大,越来越重了。尽管这样,学校内却缺乏学生可以自选的感兴趣的课程。把孩子挤到课外去学习,这不是我们的初衷,立足课改,和谐施教,把我们学校自己的事情办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是下一步课改坚定不移的走向。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我们都是光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我们的教育有弊病、有误区,我们为之付出和努力,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以真诚擎起责任,用我们发自肺腑的心声进行呼吁,进行呐喊: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回归自然,教育要为中国的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让他们用坚实的步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文章引用自:

语文教学专家指出作文培训班弊病 损害学生写作兴趣2009-06-10 04:24来源:新闻晨报作者:王婧进入论坛共 1 条评论

上海市约有二三十万小学生常年参加各种作文培训,参加校外作文培训班的则更多。然而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小学生第七届现场写作活动”启动现场,上海语文教学界的一些专家指出,目前不少校外作文培训班存在着急功近利等问题。

据上海某教师进修学院对某区几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68%小学生对作文没有自觉要求,甚至有惧怕、逃避作文的心理倾向。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参加各级升学考试的总体水平,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在未来社会也更能胜任各种工作。因此,重视小学生作文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得到了共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本市大多数小学目前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和写作课,只是将作文课依附于语文课中,校内作文教学显得不够“解渴”。于是近年来,各种校外小学作文培训班和名目繁多的小学生作文竞赛应运而生。

据了解,本市约有二三十万小学生常年参加各种作文培训和各种作文竞赛。然而不少校外作文培训班和竞赛活动却存在着问题,上海语文教学界专家指出,一些作文培训班急功近利为考试和升学,只教写作技巧,写作与阅读、生活体验脱离,学生写作水平难以真正提高。还有的教学生写套话、假话,搞猜题、押题,甚至枯燥地背诵大量所谓优秀作文,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套用,使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丧失殆尽。还有就是收费高昂,据了解,一般参加一学期作文辅导,要1000元左右,参加作文竞赛还要另外收费。

本次写作活动就是要反对写套话、假话,提倡童心、童言、童真、童趣。希望参与写作的小学生能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充分体现童真和童趣,预计将吸引10万名小学生参与。

如何给孩子选一个适合的兴趣班

1. 选兴趣班众家长存在怎样的困惑?

报兴趣班的“跟风”现象:

“我女儿说,周围的小朋友都上英语兴趣班,她也要上,每天跟我磨,怎么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针对此问题开展了万名中国小学生兴趣爱好主题调查显示,72.9%的孩子表示,自己要挤时间来发展兴趣爱好,75.4%的父母认为孩子“时间不多,但因为他喜欢,仍可以挤出时间来”。 妞妞的妈妈说因为周围的孩子都在学习各种兴趣班,妞妞也要求自己报,报了钢琴、英语、舞蹈和画画,每天晚上都有课,女儿对钢琴课有兴趣,但对每周一次的画画课有时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厌学。”英语感觉一般,回家也从来没有提起过。

家长在选择课程时应该戒除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跟风,虽然孩子太小未必有收获,但几乎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兴趣班了,不让自己孩子上,就等于孤立他了。”比如学习奥数,这种学习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学习,而这种思维方式能否让孩子受益终生.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孩子在家无事,去兴趣班能多学东西:

如果是因为孩子在家也闲着,去报班能学东西这种出发点就欠妥了,因为孩子会认为上课无所谓,反正是消磨时间,兴趣班也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比较容易厌学,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也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给孩子选择几个兴趣班,经过学习,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点的所在,再做取舍,放弃孩子抵触的,培养孩子喜欢的课程,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家长认为学习什么科目对今后升学更有帮助,请让孩子尊重自己的意愿。

选择有名气的兴趣班家长还要考虑哪些问题?

选择比较有名气的兴趣班一定是不错的,但在这里我们依然要考虑一些问题,比如上课老师的师德如何,殊不知师德比专业素质还重要,因为这直接取决孩子是否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如果老师师德不好随意教学,那还不如不学!钱可以浪费,孩子的时间可不能浪费!无论给孩子报什么班,孩子的兴趣最重要,学习的环境一定让孩子轻松愉快!玩中学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关键是怎样去玩。课程的定制将是怎样?

家长身教更重要

一些家长觉得支付了学费,就等于把教子任务“扔”给了老师。“其实,家长不仅要注重让孩子受教育,自己也该多学习、积极提高,由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我们建议家长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妨用以下几招:

鼓励教育法: “我知道你很棒,下次一定可以配合老师,表现得更好”,用肯定的方式延续老师的“鼓励式教育”,效果只有更好。

多问为什么:比如孩子说“我最喜欢小狗”。家长应当做个有心人,再多问一句“为什么”,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强化了。

自力更生法:“妈妈,我要喝水。”若是听到孩子这样喊,你不妨狠心别睬他(她) ,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她) 既可以说“请帮我倒杯水”,通过向他人寻求帮助锻炼沟通能力,也可以自己动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2. 孩子成长的兴趣敏感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 迦得纳(Howard gardner)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肯定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发挥都将导向成功。因而,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天才,而最为重要的是,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有效开发最佳优势潜能。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学习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但错过这个时期,就象上帝关了机会之门,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

音乐智能 (4-15岁) 视觉空间智能(0-4岁) 人际智能(3-8岁)

语言智能 (0-6岁) 逻辑数学智能(3-6岁) 自然观察智能(1.5-4岁)

内省智能 (3-8岁) 肢体运动智能(0-6岁)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方面占优势,就可以帮他报这类的特长班,这样孩子学起来接受快还兴趣十足,自信心就很强。那么我们家长就会问:我怎么知道我孩子那方面是优势那方面是弱势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天赋类型:

1. 音乐天赋。孩子在唱歌时音阶很准,音色甜美无假声;平常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并能通过音乐辨别出有哪几种乐器;日常生活中能对声响和音乐发表议论。

2. 逻辑天赋。孩子能经常提出诸如" 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之类的问题,平常善于划分人、事、物的种类和顺序,对家长的经济分配参与某些意见,对自己的零花钱安排得颇为妥善。

3. 认识自我的天赋。孩子善于把自己的言行与情感联系起来,对于别人将去做的事情能做出预感性的评议,对自己干的事情有准确的评判。

4. 认识他人的天赋。孩子能注意父母或周围人的情感变化,并对此表示支持或劝慰;喜欢模仿别人在生活中的言行。

每个家长不妨注意一下自己孩子具备上述哪种天赋。如果孩子具有上述某种天赋,你就要顺

势引导,为孩子的日后成才创造条件,当你捕捉到孩子的天赋,接下去就是如何设计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天赋、爱好和主客观条件,不要" 牛不喝水强按头" ,也不要不顾条件是否可行,盲目地进行自我设计。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培养方向和目标问题,是准备向专业发展,还是作为一种兴趣培养。为孩子设计了方案,下一步就是如何坚持下去。许多成功者,正是父母坚持培养的结果。

3. 专家访谈--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学问。

目前,各种培训班非常多,都打着非常响亮的旗号和各种诱人的招牌,在宣传自己的所谓的各种个样的优势,但家长面对如此繁杂的培训局面,在急躁的心态中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兴趣班可是一门大学问,选择得当,你等于为你的孩子缴纳了一笔不菲的教育投资,选择不当,你也可能会浪费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那该如何选择培训班呢?

一、不能盲从。有的家长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习钢琴,我不能让我的孩子落后,于是也跟着报名,殊不知这种结果没有顾及到你的孩子是否真的具有对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许适得其反。

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段要抓住重点。学生家长一定要知道,在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要让学生掌握的是对初步认识,也即兴趣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初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对各种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形成自己的感受;在高中阶段是要结合自己的世界观,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正是各个不同阶段不同的教育特点就要求学生家长因时而异,科学合理的为你的孩子选自兴趣班。比如在小学阶段,就要为学生选择作文训练和阅读理解方面的培新,为学生良好学习思维习惯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而有些家长往往注重英语等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深层次的汉语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起到了舍本逐末的作用,结果是适得其反。

三、在英语培训方面,现在通行的是剑桥新概念等的培训,家长要知道,这些培训只是针对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的,以剑桥而言,这个培训是一种由英国人设计的竞赛体系,并不

适合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基础教育,如果你的孩子的基础不是很好,如果盲目参加这种培训往往会贻误了孩子 的人生。针对基础并不是很好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英语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孩子,家长选择这种培训枉花了钱财不说,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成长时间,这就是机会成本的作用。

四、在数学培训方面也是一样。现在家长往往选择“数奥”。殊不知,数奥培训是一种竞赛体制,也不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就有好多家长反应“我们的孩子也在参加数奥培训为什么没有看到明显的进步?”。这个问题的本身也出在家长本身。因为家长不知道,数奥培训已经由于其思路偏怪难而被国家教育命令取消,只是作为少数数学竞赛学生的竞赛训练项目试用,国家在对数学培养的思路上也逐渐回复于原先的培养基础、激发思维、改变学习习惯的教学思路上来。因此,建议如果你的孩子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最好选择同步辅导之类的学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邯郸学步弊端的出现。

五、对音体美培训的建议。对这个方面,家长一定要明白,音体美作为基础教学具有无可厚非的作用。但家长不可每个阶段报多,比如:在一个学期为学生又报音乐又报钢琴又报舞蹈的情况。这是对音体美素质教育的误解。对这方面的教育应坚持每个阶段只报一门的原则,从而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兴趣和爱好。

六、兴趣班的学习,很多时候是家长的坚持决定了孩子的坚持。但当孩子失去兴趣时,家长还有必要坚持吗?

当孩子碰到没有兴趣学习某一兴趣班的时候,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教师出了问题,课堂教学不适合孩子。第二、家长出了问题,可能太急于教学的显性效果,第三、孩子出了问题,他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没有成就感。如何去做?当孩子没有兴趣的时候家长需要分析是以上哪块出了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去解决。对于教师的问题需要与教师沟通,自己孩子学习的目的和你的期望,这样老师就会清楚。是家长的问题,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一下自己的期望值,第三是孩子的问题,与老师共同帮助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放下来”,把课暂时停下来让孩子调节一下再重新开始,但不是放弃。

七、有些家长说孩子学什么都没长性,今天喜欢弹琴明天又喜欢画画,当孩子的兴趣发生转移时,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实际上孩子的兴趣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初高中阶段。幼儿园阶段孩子兴趣广泛,但每一种兴趣的持续时间非常短,用一句话形容比较形象“三分钟热度”,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是因为孩子对所有新的事物的好奇,注意力也不是很长,会造成这种现象。 孩子学习会碰到“瓶颈期”,这种时候是因为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没有成就感。所以就不愿意继续学了。家长应该正确指导孩子,为幼儿选择兴趣班,更多的是对家长的坚持的考验,对家长来说,孩子的兴趣容易培养,兴趣的保持是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来鼓励孩子继续学习的。

4. 培养孩子成功的经验,家长来分享。

被称为" 钢琴诗人" 肖邦的成长

被称为" 钢琴诗人" 的肖邦,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肖邦自幼就受双亲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开始,父母并不想让肖邦去学音乐。但看到小肖邦听不到音乐就哭,刚4岁就要姐姐教他钢琴时,父母意识到这孩子有音乐的天赋。因此,在肖邦4岁时,父母就让他正式从师学习钢琴。小肖邦学得很快,很投入,成了一名音乐神童。19岁的肖邦就因创作了《钢琴协奏曲》而一鸣惊人。 倘若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能像肖邦的父母那样,迅速及时捕捉住孩子的天赋,顺势引导,就能为孩子成才打开通道。因此,做家长的要善于从孩子平时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出的问题中捕捉敏感区,以帮助孩子找到成才之路。

居里夫人对女儿的家教观念是:天赋不可造就,却能发掘。

早在女儿哑哑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她俩进行了探索性的发掘。女儿刚上小学,居里夫人便让她俩每天放学后在家里进行1小时智力活动,以便进一步发掘其天赋。当她们进入赛维尼埃中学后,居里夫人让女儿每天再补一节" 特殊教育课"--在索尔本的实验室里,由让-佩韩为伊雷娜和艾芙教化学,保罗-朗之万教数学,沙瓦纳夫人教文学和历史,雕塑家马格

鲁教雕塑和绘画,穆勒教授教4门外语和自然科学,而每星期四下午在巴黎市理化学校里,由居里夫人教女儿物理学。经过2年" 特殊教育课" 的观察鉴别后,她发现:大女儿伊雷娜性格文静、朴实、专注和自然,着迷于物理和化学,明确自己的使命是要当科学家并研究镭,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小女儿艾芙性格活跃,充满梦幻,情绪多变,居里夫人先培养她学医,再引导她研究镭,又激励她从事自然科学,可她对科学不感兴趣,艾芙的天赋是文艺。正是运用这种发掘孩子天赋的家教,居里夫人最终使大女儿伊雷娜-居里因" 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 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也使小女儿艾芙-居里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看看这位小朋友的美术培养

小麦小时候也爱画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曾为了兴趣让她跟着老师学了一两个月的绘画,每次拿回家的画我都觉得很好看,直到有一天,我在老师家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画出来的画几乎都是一样的时候,我赶紧给小麦退了学,她以前所有的创意都被学没了。现在小麦5年级了,依然喜欢自己乱画,有时照着书上的画,有时自己想象着画,虽然没有外面那些学过绘画的孩子画得那种工整,却非常有灵气。

直到有一天女儿回家告诉我,她们学校搞画展,全年级展出的三张画里就有两张是她画的时候,我发现当时的决定有多么的正确。就是因为她的画充满个性,才在那么多画中脱颖而出,充满味道。所以,我个人不赞成孩子很小就去学画,宁愿自己跟着自己的想象力走。除非你真的能找到一个特别保护孩子创意的老师,这太难了!

我在想,如果真的喜欢学画,至少要到初、高中后再去科班学习,而且从最基础的素描学起。因为那个时候她所有的创造力都已经在她心中了,长大后的她也有自己的主见,不至于跟别人的画一个味道。


相关内容

  • 育儿知识文章大全
  • ·学做家务活,培养"小·孕妇出现贫血症状如何·捉迷藏助孩子克服焦虑 帮手" 进行食补 ·怎么做才能使孩子长 高?孩子长个的建议 ·孩子不喜欢这几类妈妈 ·和谐的家庭气氛很重要 ·如何给宝宝正确使用抗·推荐:幼儿健康菜谱新攻·家长如何看待孩子贪玩 生素? 略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 ...

  • 关于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的几点建议足球论文体育论文
  • 关于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的几点建议(张 路) 全文如下: 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之下,各级体育部门,各级足球领导机构和地方政府都日益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采取了许 张路在世界杯用球上签名 多有力措施予以推动,中国足球面临着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对此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扭转中国足球落 ...

  • [幼儿贴纸大全]
  • <幼儿贴纸大全> 一.套书名称 <幼儿贴纸大全> 二.单册名称 <幼儿贴纸大全·男孩系列> <幼儿贴纸大全·女孩系列> <幼儿贴纸大全·节日系列> <幼儿贴纸大全·动物系列> <幼儿贴纸大全·食物系列> <幼儿 ...

  • 怎样护理宝宝知识大全 育儿小常识小知识集锦
  • ·羊年生宝宝好吗?羊年几月出生的宝宝好?·导致:小孩不够聪明的10大因素·慎对孩子说"不" ·泥糊状食物是宝宝的过渡阶段·挖掘宝宝的游泳能力·体育锻炼对幼儿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适龄化早教:别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宝宝有这些呕吐症状须注意·不当的早教等于早跌跤 ·给儿童 ...

  • 小学英语兴趣活动小组计划.方案.总结.记录大全
  • 卞桥中小英语兴趣小组活动小结 小学生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少儿善于模仿.态度自然.乐于参加活动,这 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为了帮助孩子更轻松地学习英语,同时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取了各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唱歌.着色.剪贴.全身反应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 孩子们的名言警句大全
  • 孩子们接受欢乐和幸福最为迅速,也最亲切,因为他们生来便是幸福和欢乐的.   --雨 果一株树在最初的几年中就从自己的树干中发出了它以后要有的  一切主要的枝芽,而以后他们仅仅是繁茂起来而已.同样,我们想赋予一个人一生所有的那  些东西,也应当在这个最初的学校(母育学校)中赋予他们.--夸美纽斯    ...

  • 竞技网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
  • 第30卷 第1期2010年1月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Vol 130 No 11Jan 12010 竞技网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 甄新喜, 李竹青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网球教研室, 广东广州 510500) 摘 要:通过查 ...

  • 体能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体能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姓名:郭已铭 院系:化学学院 学号:[1**********]2 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度.耐力和柔韧性等基本身体素质.体能是所有竞技项目的根基,起着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在现在的竞技体育项目中激烈的身体对抗.长 ...

  • 中考成语易错题训练专项大全
  • 中考成语易错题训练专项大全(附答案解析) 中考胡老师 2017-10-17 09:37 中考成语易错题训练专项大全(附答案解析)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