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

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市经委)

工业设计作为高知识、高技术、高文化性的“智慧产业”,是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构成现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为加快我市工业设计发展,扎实推进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9〕121号)精神,特编制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0~2012年。

一、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08年,全市实现GDP达3964.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0美元;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高档纺织服装等五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等五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5+5”产业体系;累计培育61个“中国名牌产品”、297件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名牌产品销售产值近3000亿元,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荣膺“中国品牌之都”称号的城市。工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为宁波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把工业设计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市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07〕80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工业设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共有工业设计企业约2500余家,已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涵盖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各个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约25000余人,其中设计师约10000人。2008年,宁波工业设计产业直接创造产值约为50亿元,约占宁波地区生产总值的1.25%。

二是产业发展大平台加速构建。计划总投资达30多亿元的工业设计产业核心集聚区——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已于2009年4月正式动工,截至当年底局部建筑已突破两层,签约入驻企业已有34家。此外,新芝路8号、镇海创e慧谷等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已经完成,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相继落户,目前发展情况良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

三是设计创意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宁波市创意产业协会、宁波市工业设计联合会等专业性服务机构,为工业设计创意企业和人士提供交流、培训、合作等服务;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宁波世界创新工业设计展,以及各类工业设计大奖赛、宁波工业设计2007香港推介会、2008“新加坡-宁波周”工业设计与创意论坛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工业设计创意企业和人士来宁波考察、洽谈,加强了产业间、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我市工业设计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必须看到,我市工业设计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设计业态发展不均衡。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取得了较快发展,而工业产品设计、电脑动画设计领域却发展缓慢。据初步统计,全市以广告设计、CI策划设计、包装装潢设计为主的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和平面设计公司已有1800余家,年总产值约为20亿元,从业人员达15000多人。而专业化的工业产品设计、时尚产品设计却只有不到200家,年总产值不到4亿元,从业人员仅有1500余人,设计师仅近1000人。全市不少工业企业仍处于较低层的经营状态,强调品牌形象和广告推广,而不注重产品设计研发,习惯于以营销手段来弥补创新能力不足。

二是企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规模小、数量少、服务能力弱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少企业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以及生存压力,纷纷扎堆于低端市场的竞争,持续发展、高端发展、科学发展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较低,进而影响了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良性环境。

三是专业设计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我市工业设计企业的平均设计师数量一般在12人左右,超过30人的工业设计企业不到10家,基本上集中在广告设计企业,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企业的设计师数量普遍较少,平均不到10人。工业设计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本、专科学历的设计师,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设计师仅占设计师总量的3%左右,致使在设计中缺少项目执行经验,设计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另外,受企业规模限制,对资深设计师的招聘难度较大,“招不到也养不起”成为各工业设计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是工业经济顺利转型的助推器。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工业设计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和设计成果产业化能力为核心,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加强块状经济产业市场化服务对接为重要途径,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市场需求牵引,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国际水准和宁波特色的工业设计产业,打造“宁波设计”产业品牌和城市品牌,推动宁波由“制造大市”向“创造强市”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牵引相结合。充分发挥块状经济提升发展的市场需求的牵引作用,发挥政府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工业设计产业与块状经济提升发展需求之间的服务对接机制,形成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有效驱动、政府高效服务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鼓励民资创业与合作引进相结合。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和科技人员在发展工业设计中的创业创新作用,充分发挥开放合作引进在强企、强园、强县、强基地中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设计企业、设计团队,加强设计人才的培养,大力提升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实行经合同约定专利由出资人所有、使用、收益及参股等制度。

——坚持设计提升与块状经济和新兴产业基地的产业对接相结合。积极培育工业设计产业,大力扶持企业建立品牌、提高设计水平、服务水平。加强工业设计与我市块状经济优势产业的对接合作,开展针对性服务,促进设计成果产业化。

——坚持产业集群与培育龙头相结合。把工业设计集群发展作为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和平台建设的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在块状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提升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培育工业设计龙头企业,形成以工业设计龙头企业为重点、大中小工业设计企业紧密配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和服务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优势产业链。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并发挥块状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大优势,到2012年,争取“创立一个品牌,提升两个能力,打造三个基地”,即: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创立“宁波设计”一个品牌;内联外引,加强对接,提升设计能力和设计成果产业化能力;创业创新,集群发展,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重要的工业设计人才汇聚基地、工业设计创意成果产业化基地、工业设计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基地。

(二)阶段目标

1.重点启动阶段(2010年):高起点规划,立足比较优势,把握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成功的要素,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建立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各项机制、政策和法规,形成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氛围。

2.整体推进阶段(2011年):在重点启动的基础上,以和丰广场的建成运行为契机,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整体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3.全面提升阶段(2012年及以后):进一步优化运行环境,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增强与城市定位相适应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全面提升宁波工业设计产业能级。

(三)具体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12年,工业设计企业数量达到3500家以上,其中工业产品设计企业数量为12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工业设计企业30家,其中工业产品设计企业达到10家以上。工业设计产业总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实现倍增发展。

2.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核多点”的设计产业布局。“一核”,即和丰创意广场;“多点”,即海曙新芝8号、镇海创e慧谷、江北134创意谷等设计产业园区。

3.人才建设:规划年度内,引进和培育20位工业设计产业领军人物;建立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5个工业设计产业人才培育基地。

四、发展重点

围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结合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重点是“12345”,即“主抓一个园区、办好两大活动、培育三大支柱、做强四个环节、搭建五个平台”。

(一)主抓一个园区

加强规划引导,推进形成“一核多点”的设计产业布局,即重点发展一个核心园区——和丰创意广场,积极完善其它设计创意产业园区,确定各自的特色定位,形成产业互补的发展格局。

加快设计产业核心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建设,完善园区服务管理体系,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努力建成配套服务完善、创业环境优越的国内外知名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地,吸引世界及国内著名的设计企业、设计团队和设计师在园区落户或设立研发中心,促进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推进设计产业特色集聚区建设。在以和丰创意广场为核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海曙新芝8号、镇海创e慧谷、江北134创意谷等设计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设计产业集聚区。

(二)办好两大活动

1.工业设计博览会。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总结历年举办经验,以园区为载体,以工业设计大奖赛、设计成果发布交易、设计企业(团队)推介、学术交流为主要形式,吸引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和工业企业共同参与,加强合作互动,精心办好“宁波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使之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设计活动之一。

2.块状经济和新兴产业基地的产业对接活动。重点围绕我市“5+5”产业体系,以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产业园区为桥梁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业设计产业对接会。通过产业对接,建立示范工程,大力开展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产品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树立标杆。重点开展示范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以项目的形式派发资助经费,并建立监管机制。通过各类示范工程的建设,真正激发制造企业的工业设计投入热情。

(三)培育三大支柱

1.工业产品设计。加强与电子电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服装等我市重点产业的对接,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厨房用品、通讯产品、数码产品、文具、注塑机、机械工具、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船舶、高档服装等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着重做好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等能力的提升,重点建设各类产品的市场、技术与功能研究等项目,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2.视觉传达设计。加强与电子电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服装等我市重点产业的对接,以产品宣传和推广为中心,重点发展广告策划与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领域。着重提升印刷、制作水平。巩固报业、广电、出版发行、户外等媒介的广告经营优势,积极开发网络及新媒体广告市场,促进广告媒体市场资源整合,实现优化配置。

3.流行时尚设计。充分利用我市的服装、服饰等产业资源,重点发展时装、饰品、奢侈品等流行时尚产品的设计。在龙头示范企业的带动下,着重培育一批流行时尚设计工作室,积极开展尖端个性化消费品的“定制”服务,形成宁波流行时尚设计集聚点,成为我市打造“宁波设计”品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做强四个环节

1.设计研究。依托我市的科技力量,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设计部门为主体,合作为方式,联合我市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采购,重点开展设计产业研究、设计市场调研、设计主题研究、设计技术研究、设计理论及趋势研究等,为提升我市的原创设计能力打好扎实基础。

2.制造企业设计需求发布。针对“5+5”产业基地制造企业的特点,掌握各类产品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以产品设计和推广中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为重点内容,通过各种信息平台进行需求发布,充分挖掘制造企业的工业设计需求。

3.设计成果发布交易。以网络信息平台、设计创意园区、博览会等为主要载体,以设计研究、创新工业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电脑动画设计、流行时尚设计及设计竞赛作品等为重点内容,大力开展设计成果的发布与交易活动,形成设计专利,并鼓励这些设计成果的拥有者,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参与交易企业的利润分配。

4.设计成果产业化。鼓励“5+5”产业基地积极引入有产业化前景的设计成果,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牵线,与广大相关企业合作,依靠集体力量,对设计成果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加速设计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五)搭建五个平台

1.人才培育平台。建立以工业设计产业人才培训为主体的人才培育平台,结合宁波市各大高校以及国内外资源等联合办学,定向为企业培养专业性工业设计产业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发展领军人物。

2.产业对接的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宁波工业设计产业信息网”,整合网络资源,发布工业设计产业信息,进行设计交易,集聚设计创意人才,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3.投融资平台。探索建设投融资服务体系,以工业设计产业为重点投资方向,建立专业的工业设计产业投融资体系,积极拓宽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企业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利用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贷款支持、民间资本投资、风险基金投入等多种途径,搭建多元化投资平台。

4.国际交流平台。建立国际交流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世界各国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学习,推动宁波工业设计产业走向世界,吸引世界优秀设计机构和人才集聚宁波。

5.宣传教育平台。建立立体化的宣传教育平台,借助各大媒体,通过各种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工业设计,引导市民增进对工业设计知识的了解,营造设计文化氛围,为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政策引导与工作协调。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负责日常工作。相关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强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管理,形成政府导向、主要职能部门担纲、相关部门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创建政策引导机制

组建工业设计顾问团和工业设计专家库,为政府部门制定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方针、规划和政策献计献策。加快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准确反映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动态。注重引导创新要素向工业设计机构集中,鼓励企业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储备。进一步引导工业设计部门从工业企业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设计机构,提升企业的工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将工业设计投入作为企业技术中心评定的重要指标和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标准之一。在新产品申报过程中,将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内部结构设计水平作为新产品评审的条件之一,充分突出设计创新水平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设立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减免税收、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工业设计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支持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以及工业设计公司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工业设计项目合作。建立特色设计园区,集聚各设计领域的企业,设置特色设计大楼。设立工业设计“和丰奖”,每年选择设计主题,择优评定一批年度最佳设计产品(设计师)、年度最佳设计企业、年度最佳工业设计成果应用示范企业等,并予以表彰奖励。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工业设计人才的教育培养,发挥宁波高校工业设计学科的品牌优势,引导院校与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园区共建人才培训基地,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工业设计培训机构,培养有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建立学校培养、基地初训、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引进一批既具有工程设计基础又具有艺术设计能力的复合型高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一批富有创意、敢于创新、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领军人才。各县(市)区至少要引进一个国际设计知名团队。充分利用宁波城市的发展机会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大力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打造人才交流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和激励保障机制。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对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行为。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产品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版权登记,促进工业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开发和注册。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贯穿于工业产品设计创作、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托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建设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站,形成工业设计企业与相关知识产权业务部门之间的绿色通道,为全市工业设计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申请、培训、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

(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广泛借助各类媒体的宣传和各种活动的举办,面向广大市民大力普及工业设计知识,提升市民对设计的审美素质。积极试行在大、中、小学教育中导入设计普及教育与交互式体验活动,引导全市大、中、小学生增强对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意义的认识,为我市未来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市经委)

工业设计作为高知识、高技术、高文化性的“智慧产业”,是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构成现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为加快我市工业设计发展,扎实推进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9〕121号)精神,特编制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0~2012年。

一、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08年,全市实现GDP达3964.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0美元;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高档纺织服装等五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等五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5+5”产业体系;累计培育61个“中国名牌产品”、297件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名牌产品销售产值近3000亿元,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荣膺“中国品牌之都”称号的城市。工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为宁波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把工业设计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市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07〕80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工业设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共有工业设计企业约2500余家,已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涵盖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各个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约25000余人,其中设计师约10000人。2008年,宁波工业设计产业直接创造产值约为50亿元,约占宁波地区生产总值的1.25%。

二是产业发展大平台加速构建。计划总投资达30多亿元的工业设计产业核心集聚区——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已于2009年4月正式动工,截至当年底局部建筑已突破两层,签约入驻企业已有34家。此外,新芝路8号、镇海创e慧谷等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已经完成,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相继落户,目前发展情况良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

三是设计创意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宁波市创意产业协会、宁波市工业设计联合会等专业性服务机构,为工业设计创意企业和人士提供交流、培训、合作等服务;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宁波世界创新工业设计展,以及各类工业设计大奖赛、宁波工业设计2007香港推介会、2008“新加坡-宁波周”工业设计与创意论坛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工业设计创意企业和人士来宁波考察、洽谈,加强了产业间、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我市工业设计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必须看到,我市工业设计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设计业态发展不均衡。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取得了较快发展,而工业产品设计、电脑动画设计领域却发展缓慢。据初步统计,全市以广告设计、CI策划设计、包装装潢设计为主的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和平面设计公司已有1800余家,年总产值约为20亿元,从业人员达15000多人。而专业化的工业产品设计、时尚产品设计却只有不到200家,年总产值不到4亿元,从业人员仅有1500余人,设计师仅近1000人。全市不少工业企业仍处于较低层的经营状态,强调品牌形象和广告推广,而不注重产品设计研发,习惯于以营销手段来弥补创新能力不足。

二是企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规模小、数量少、服务能力弱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少企业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以及生存压力,纷纷扎堆于低端市场的竞争,持续发展、高端发展、科学发展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较低,进而影响了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良性环境。

三是专业设计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我市工业设计企业的平均设计师数量一般在12人左右,超过30人的工业设计企业不到10家,基本上集中在广告设计企业,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企业的设计师数量普遍较少,平均不到10人。工业设计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本、专科学历的设计师,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设计师仅占设计师总量的3%左右,致使在设计中缺少项目执行经验,设计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另外,受企业规模限制,对资深设计师的招聘难度较大,“招不到也养不起”成为各工业设计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是工业经济顺利转型的助推器。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工业设计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和设计成果产业化能力为核心,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加强块状经济产业市场化服务对接为重要途径,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市场需求牵引,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国际水准和宁波特色的工业设计产业,打造“宁波设计”产业品牌和城市品牌,推动宁波由“制造大市”向“创造强市”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牵引相结合。充分发挥块状经济提升发展的市场需求的牵引作用,发挥政府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工业设计产业与块状经济提升发展需求之间的服务对接机制,形成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有效驱动、政府高效服务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鼓励民资创业与合作引进相结合。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和科技人员在发展工业设计中的创业创新作用,充分发挥开放合作引进在强企、强园、强县、强基地中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设计企业、设计团队,加强设计人才的培养,大力提升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实行经合同约定专利由出资人所有、使用、收益及参股等制度。

——坚持设计提升与块状经济和新兴产业基地的产业对接相结合。积极培育工业设计产业,大力扶持企业建立品牌、提高设计水平、服务水平。加强工业设计与我市块状经济优势产业的对接合作,开展针对性服务,促进设计成果产业化。

——坚持产业集群与培育龙头相结合。把工业设计集群发展作为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和平台建设的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在块状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提升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培育工业设计龙头企业,形成以工业设计龙头企业为重点、大中小工业设计企业紧密配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和服务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优势产业链。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并发挥块状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大优势,到2012年,争取“创立一个品牌,提升两个能力,打造三个基地”,即: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创立“宁波设计”一个品牌;内联外引,加强对接,提升设计能力和设计成果产业化能力;创业创新,集群发展,努力打造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重要的工业设计人才汇聚基地、工业设计创意成果产业化基地、工业设计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基地。

(二)阶段目标

1.重点启动阶段(2010年):高起点规划,立足比较优势,把握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成功的要素,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建立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各项机制、政策和法规,形成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氛围。

2.整体推进阶段(2011年):在重点启动的基础上,以和丰广场的建成运行为契机,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整体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3.全面提升阶段(2012年及以后):进一步优化运行环境,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增强与城市定位相适应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全面提升宁波工业设计产业能级。

(三)具体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12年,工业设计企业数量达到3500家以上,其中工业产品设计企业数量为12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工业设计企业30家,其中工业产品设计企业达到10家以上。工业设计产业总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实现倍增发展。

2.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核多点”的设计产业布局。“一核”,即和丰创意广场;“多点”,即海曙新芝8号、镇海创e慧谷、江北134创意谷等设计产业园区。

3.人才建设:规划年度内,引进和培育20位工业设计产业领军人物;建立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5个工业设计产业人才培育基地。

四、发展重点

围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结合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重点是“12345”,即“主抓一个园区、办好两大活动、培育三大支柱、做强四个环节、搭建五个平台”。

(一)主抓一个园区

加强规划引导,推进形成“一核多点”的设计产业布局,即重点发展一个核心园区——和丰创意广场,积极完善其它设计创意产业园区,确定各自的特色定位,形成产业互补的发展格局。

加快设计产业核心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建设,完善园区服务管理体系,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努力建成配套服务完善、创业环境优越的国内外知名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地,吸引世界及国内著名的设计企业、设计团队和设计师在园区落户或设立研发中心,促进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推进设计产业特色集聚区建设。在以和丰创意广场为核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海曙新芝8号、镇海创e慧谷、江北134创意谷等设计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设计产业集聚区。

(二)办好两大活动

1.工业设计博览会。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总结历年举办经验,以园区为载体,以工业设计大奖赛、设计成果发布交易、设计企业(团队)推介、学术交流为主要形式,吸引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和工业企业共同参与,加强合作互动,精心办好“宁波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使之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设计活动之一。

2.块状经济和新兴产业基地的产业对接活动。重点围绕我市“5+5”产业体系,以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产业园区为桥梁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业设计产业对接会。通过产业对接,建立示范工程,大力开展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产品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树立标杆。重点开展示范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以项目的形式派发资助经费,并建立监管机制。通过各类示范工程的建设,真正激发制造企业的工业设计投入热情。

(三)培育三大支柱

1.工业产品设计。加强与电子电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服装等我市重点产业的对接,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厨房用品、通讯产品、数码产品、文具、注塑机、机械工具、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船舶、高档服装等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着重做好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等能力的提升,重点建设各类产品的市场、技术与功能研究等项目,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2.视觉传达设计。加强与电子电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服装等我市重点产业的对接,以产品宣传和推广为中心,重点发展广告策划与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领域。着重提升印刷、制作水平。巩固报业、广电、出版发行、户外等媒介的广告经营优势,积极开发网络及新媒体广告市场,促进广告媒体市场资源整合,实现优化配置。

3.流行时尚设计。充分利用我市的服装、服饰等产业资源,重点发展时装、饰品、奢侈品等流行时尚产品的设计。在龙头示范企业的带动下,着重培育一批流行时尚设计工作室,积极开展尖端个性化消费品的“定制”服务,形成宁波流行时尚设计集聚点,成为我市打造“宁波设计”品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做强四个环节

1.设计研究。依托我市的科技力量,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设计部门为主体,合作为方式,联合我市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采购,重点开展设计产业研究、设计市场调研、设计主题研究、设计技术研究、设计理论及趋势研究等,为提升我市的原创设计能力打好扎实基础。

2.制造企业设计需求发布。针对“5+5”产业基地制造企业的特点,掌握各类产品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以产品设计和推广中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功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为重点内容,通过各种信息平台进行需求发布,充分挖掘制造企业的工业设计需求。

3.设计成果发布交易。以网络信息平台、设计创意园区、博览会等为主要载体,以设计研究、创新工业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电脑动画设计、流行时尚设计及设计竞赛作品等为重点内容,大力开展设计成果的发布与交易活动,形成设计专利,并鼓励这些设计成果的拥有者,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参与交易企业的利润分配。

4.设计成果产业化。鼓励“5+5”产业基地积极引入有产业化前景的设计成果,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牵线,与广大相关企业合作,依靠集体力量,对设计成果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加速设计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五)搭建五个平台

1.人才培育平台。建立以工业设计产业人才培训为主体的人才培育平台,结合宁波市各大高校以及国内外资源等联合办学,定向为企业培养专业性工业设计产业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发展领军人物。

2.产业对接的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宁波工业设计产业信息网”,整合网络资源,发布工业设计产业信息,进行设计交易,集聚设计创意人才,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3.投融资平台。探索建设投融资服务体系,以工业设计产业为重点投资方向,建立专业的工业设计产业投融资体系,积极拓宽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企业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利用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贷款支持、民间资本投资、风险基金投入等多种途径,搭建多元化投资平台。

4.国际交流平台。建立国际交流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世界各国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学习,推动宁波工业设计产业走向世界,吸引世界优秀设计机构和人才集聚宁波。

5.宣传教育平台。建立立体化的宣传教育平台,借助各大媒体,通过各种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工业设计,引导市民增进对工业设计知识的了解,营造设计文化氛围,为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政策引导与工作协调。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负责日常工作。相关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强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管理,形成政府导向、主要职能部门担纲、相关部门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创建政策引导机制

组建工业设计顾问团和工业设计专家库,为政府部门制定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方针、规划和政策献计献策。加快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准确反映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动态。注重引导创新要素向工业设计机构集中,鼓励企业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储备。进一步引导工业设计部门从工业企业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设计机构,提升企业的工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将工业设计投入作为企业技术中心评定的重要指标和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标准之一。在新产品申报过程中,将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内部结构设计水平作为新产品评审的条件之一,充分突出设计创新水平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设立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减免税收、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工业设计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支持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以及工业设计公司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工业设计项目合作。建立特色设计园区,集聚各设计领域的企业,设置特色设计大楼。设立工业设计“和丰奖”,每年选择设计主题,择优评定一批年度最佳设计产品(设计师)、年度最佳设计企业、年度最佳工业设计成果应用示范企业等,并予以表彰奖励。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工业设计人才的教育培养,发挥宁波高校工业设计学科的品牌优势,引导院校与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园区共建人才培训基地,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工业设计培训机构,培养有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建立学校培养、基地初训、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引进一批既具有工程设计基础又具有艺术设计能力的复合型高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一批富有创意、敢于创新、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领军人才。各县(市)区至少要引进一个国际设计知名团队。充分利用宁波城市的发展机会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大力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打造人才交流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和激励保障机制。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对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行为。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产品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版权登记,促进工业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开发和注册。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贯穿于工业产品设计创作、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托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建设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站,形成工业设计企业与相关知识产权业务部门之间的绿色通道,为全市工业设计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申请、培训、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

(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广泛借助各类媒体的宣传和各种活动的举办,面向广大市民大力普及工业设计知识,提升市民对设计的审美素质。积极试行在大、中、小学教育中导入设计普及教育与交互式体验活动,引导全市大、中、小学生增强对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意义的认识,为我市未来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内容

  • 宁波市区工业用地存量开发空间整合与管控
  •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张磊,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工程师苗华楠在<规划师>2017年第7期撰文指出,在存量更新的背景下,工业用地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既关系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又关系到城市空 间品质效益的提升,而适当的规划及政策干预能有效推动这一进程的健康.有 ...

  • 宁波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 宁波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批后公布) (市政府批复详见附件)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将近期建设规划纳入到城乡规划的实施之中,进一步明确了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定地位和规划内容."十二五"时期是宁波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实现现代 ...

  • 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
  • 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 发布日期: 2007-11-21 发布机构: 宁波市规划局 宁波中心城海曙片区分区规划公布材料 宁波市规划局 2007年11月 一.规划编制目的意义 规划范围分两个层次:总规划范围和重点规划范围.总规划范围:东.北至奉化江.余姚江,西至海曙区界及机场路,南至海曙区界及杭甬 ...

  • 宁波市石化产业基地(宁波化学工业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
  •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外向型.高起点"和"持续.快速.安全.健康"发展的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营造生产与生态均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石化专业园区. 2.基本原则 坚持 ...

  •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
  •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 宁波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宁波市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根据国务院关于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的港口组合的要求和宁波市加速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对<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 ...

  • 关于[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说明
  •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11年10月28日审议通过了<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现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就条例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城乡规划是完善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 ...

  • 开启蓝色新引擎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解读
  •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1年05月16日 07:17 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谁抢占了海洋经济的先机,谁就得到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宁波因海而得名,因海而发展,因海而繁荣,作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 ...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计算机专业)
  •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规划年限: 撰写时间:年月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目录 一. 自我分析 1 (一) 职业兴趣 1 (二) 价值观 1 (三) 职业性格 1 (四) 职业能力 1 (五) 自我分析小结 2 二. ...

  • 案例内容:"智慧城市"建设佛山\无锡\宁波模式
  • 1. 佛山模式:超前引领,"四化融合"示范全国 在国内外建设智慧城市的浪潮中,佛山市委.市政府以超前引领的理念,率先在国内首创"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与其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和路径不同的是,智慧佛山上升到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不仅仅是信息化的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