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气球]实验教学说课

《玩气球》实验教学说课

东津新区王河小学 王伟东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玩气球》。本课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活动”中的内容,从课外活动中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空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都停留在生活经验上。本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空气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

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

技能目标:

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2、能初步依照 “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利用空气性质的应用和研究。

实验内容设计:

1、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2、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去认识空气的性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共有两项活动: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

实验教学方法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以科学的实验探究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的思路是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验对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存在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

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经验导入。

课开始时,我先出示玩气球图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学习兴趣。最后问学生:吹大的气球中有没有东西呢?如果有的话,装的是什?这就点燃了学生们科学探究的欲望,也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空气。

(二)直观感知,初识空气

(1)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分组思考:哪里还有空气?

(2)汇报收集空气的方法, 动手“逮”空气。

(3)利用感官,通过看、闻、听、摸,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到用实验的手段可以间接感知不可见的物质,激发学生用其他感官和其他方法证实空气的存在,并为认识空气的性质打下研究的基础。

(三)动手实验,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分别是: 1、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2. 空气具有流动性

首先提出进行吹气球比赛,比一比谁能把它吹大?(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这里的气球反套在瓶口上)

接着学生猜猜,并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来试一试。实验现象会出乎学生预料,引发学生质疑: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小结: 在这一过程中适时的引出“空间”这一概念,引导学生用“空间”描述实验现象。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证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谈话: 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这就要看它是否能经得起实验的检验了。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用杯子垂直罩着,乒乓球会怎样?

【注意】实验时要注意: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倾斜。

同组的同学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思考:应该准备哪些材料来实验?实验可以分成几步去做?

同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开始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 为什么乒乓球在两次实验中会出现下沉,上浮的不同情况呢?

启发学生发现:第一次把瓶子垂直往水里按罩住乒乓球后,空气要占据空间,把乒乓球望下压,就会沉下去;

第二次把瓶盖打开,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乒乓球就上浮。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用“占据”、“空间”两词来描述实验现象。学生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对比,分析乒乓球下沉、上浮的原因,进一步认识了空气要占据空间的性质。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进行猜测,再实验观察,大多数学生猜测气球能吹起来,结果却意想不到,学生观察讨论后发现如果不想办法排除瓶内的空气,气球吹不起来,乒乓球会下沉,从而认识到空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学生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

2、通过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已能认识到瓶子里的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是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我又抛出问题:现在再来吹气球,你能把气球吹大吗“如何才能把瓶中的空气赶出去?并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流动呢?

从而引入到第二个步骤空气具有流动性的研究。我先演示了不用嘴吹气球的实验,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空气的流动,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其他形象感知空气流动的实验方案。

实验完毕,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成果。说说还有哪些方法能感觉空气跑出来呢?学生会说:气球吹大后把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在剪掉的瓶底下面放一些细沫,如粉笔沫;在开口处抹肥皂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会借助可见物质研究不可见的物质,空气会流动这一抽象的知识也变得直观形象。

(设计理念:研究结果之后分析重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脸、手等来感觉空气的特性。使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方法,把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四)总结拓展,知识应用。

课的结尾我是这么设计的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

1、我们今天研究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你知道了它的哪些性质?

2、你能用今天所探究的空气的性质,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哪些就是利用了空气的性质为我们服务的吗?(气筒.轮胎.篮球等)

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今天所探究的空气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在课外自主探究空气的性质,认识到学科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科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自我评价

学习中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以在宽松的环境下达到教学目标。在“如何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活动过程中,加入了“乒乓球下沉”的验证实验,对空气无处不在的性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如何吹大瓶中的气球”教学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翅膀,自主设计出尽可能多的让气球变大感知空气流动的方法,敢于思考,明白只要赶走空气就能让气球吹大,从而也认识到空气通过流动来占据空间。

教学反思

小学生动手能力差,这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便于操作,能够保证学生不因操作失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让空气这种无形的物质“有形化”,让学生在直观的形象下掌握知识。我们进行实验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关注所选材料能否呈现明显的实验现象。让新颖有趣的实验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今后努力方向:

1.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说说自已的想法等。

2.科学课上如何结合学校实际设计更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玩气球》实验教学说课

东津新区王河小学 王伟东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玩气球》。本课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活动”中的内容,从课外活动中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空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都停留在生活经验上。本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空气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

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

技能目标:

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2、能初步依照 “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利用空气性质的应用和研究。

实验内容设计:

1、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2、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去认识空气的性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共有两项活动: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

实验教学方法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以科学的实验探究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的思路是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验对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存在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

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经验导入。

课开始时,我先出示玩气球图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学习兴趣。最后问学生:吹大的气球中有没有东西呢?如果有的话,装的是什?这就点燃了学生们科学探究的欲望,也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主题—空气。

(二)直观感知,初识空气

(1)讨论并制定研究计划,分组思考:哪里还有空气?

(2)汇报收集空气的方法, 动手“逮”空气。

(3)利用感官,通过看、闻、听、摸,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到用实验的手段可以间接感知不可见的物质,激发学生用其他感官和其他方法证实空气的存在,并为认识空气的性质打下研究的基础。

(三)动手实验,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分别是: 1、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2. 空气具有流动性

首先提出进行吹气球比赛,比一比谁能把它吹大?(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这里的气球反套在瓶口上)

接着学生猜猜,并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来试一试。实验现象会出乎学生预料,引发学生质疑: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小结: 在这一过程中适时的引出“空间”这一概念,引导学生用“空间”描述实验现象。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证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谈话: 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这就要看它是否能经得起实验的检验了。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用杯子垂直罩着,乒乓球会怎样?

【注意】实验时要注意: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倾斜。

同组的同学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思考:应该准备哪些材料来实验?实验可以分成几步去做?

同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开始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 为什么乒乓球在两次实验中会出现下沉,上浮的不同情况呢?

启发学生发现:第一次把瓶子垂直往水里按罩住乒乓球后,空气要占据空间,把乒乓球望下压,就会沉下去;

第二次把瓶盖打开,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乒乓球就上浮。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用“占据”、“空间”两词来描述实验现象。学生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对比,分析乒乓球下沉、上浮的原因,进一步认识了空气要占据空间的性质。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进行猜测,再实验观察,大多数学生猜测气球能吹起来,结果却意想不到,学生观察讨论后发现如果不想办法排除瓶内的空气,气球吹不起来,乒乓球会下沉,从而认识到空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学生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

2、通过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已能认识到瓶子里的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是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我又抛出问题:现在再来吹气球,你能把气球吹大吗“如何才能把瓶中的空气赶出去?并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流动呢?

从而引入到第二个步骤空气具有流动性的研究。我先演示了不用嘴吹气球的实验,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空气的流动,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其他形象感知空气流动的实验方案。

实验完毕,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成果。说说还有哪些方法能感觉空气跑出来呢?学生会说:气球吹大后把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在剪掉的瓶底下面放一些细沫,如粉笔沫;在开口处抹肥皂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会借助可见物质研究不可见的物质,空气会流动这一抽象的知识也变得直观形象。

(设计理念:研究结果之后分析重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脸、手等来感觉空气的特性。使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方法,把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四)总结拓展,知识应用。

课的结尾我是这么设计的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

1、我们今天研究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你知道了它的哪些性质?

2、你能用今天所探究的空气的性质,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哪些就是利用了空气的性质为我们服务的吗?(气筒.轮胎.篮球等)

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对今天所探究的空气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在课外自主探究空气的性质,认识到学科学是为了更好地用科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自我评价

学习中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以在宽松的环境下达到教学目标。在“如何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活动过程中,加入了“乒乓球下沉”的验证实验,对空气无处不在的性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如何吹大瓶中的气球”教学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翅膀,自主设计出尽可能多的让气球变大感知空气流动的方法,敢于思考,明白只要赶走空气就能让气球吹大,从而也认识到空气通过流动来占据空间。

教学反思

小学生动手能力差,这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便于操作,能够保证学生不因操作失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让空气这种无形的物质“有形化”,让学生在直观的形象下掌握知识。我们进行实验教学,应当关注学生,关注所选材料能否呈现明显的实验现象。让新颖有趣的实验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今后努力方向:

1.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科学课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说说自已的想法等。

2.科学课上如何结合学校实际设计更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相关内容

  • 泉州[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执教:泉州市泉港区界山玉湖中心小学 指导:泉州市泉港区界山玉湖中心小学 泉州市泉港区界山小学 泉州市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材分析: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 3 课内容.本单 元第 1 课是<我们的小缆车> ...

  • 气球在化学实验中的妙用_7
  • 气球在化学实验中的妙用 杨 义 北京市第十中学,北京,100072 摘 要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实验的合理化.生活化.绿色化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充分利用日常生活 中的实验代用品,来弥补当前实验室中仪器的不足,而气球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气球 化学实验 正 文 化学实验是 ...

  • 用气球做的几个小实验
  • 气球是我们是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价廉易得.用它做几个形象直观的物理小实验,很有情趣.(百度) 1.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用手拉气球,气球可以变长:松手后,气球又恢复原状:给气球充气后,双手挤压气球,气球会产生形变.这说明力能使物体产生形变.如果施加的力越大,气球的形变程度也就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 ...

  •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 13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记录: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科学知识 指导学生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情感 ...

  • 浅析气球号角的发声原理以及影响因素
  • Balloon Airhorn --2017上海市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气球号角的研究 队名:薛定谔的猫 主笔:薛至言 队友:朱政海 阎行 吴少阳 管颖添 指导教师:田卿 摘 要:本文针对2017年上海市中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第2题从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制作装置和实验探索,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据,较为 ...

  •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3课.本课主要有两个主要活动,分别是"用气球驱动小车"和"对小车运动的思考". 教材编写思路清晰,从玩气球导入,到动 ...

  • 两步应用题
  • 课题: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76页例1.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

  • 会飞的气球玩具
  • 会跑的气球玩具 活动设计背景 近几天有些小朋友带来气球,边吹边玩,开心极了.在玩的过程中不小心松开手,气球就飞了.小朋友们觉得很新奇,问老师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为什么会变大?里面到底装了什么?等等.孩子们也不断议论着.我捕捉住这个契机,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开展了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知. ...

  •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2015)
  •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大店中学 冀军平 实验名称:气球爆破试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改进原因: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老师们常做的试验是有一个覆杯实验(小学科学里也有),其目的是想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此实验有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有同学认为是水把硬纸片弄湿后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