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众所周知,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能反映作者的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能够反映其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的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接触新闻评论的语言之前,我们应该了解新闻评论定义是什么,以及新闻评论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的不同点在哪里。

首先,新闻评论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一概念和判断为主的。概念要有确定的界定,判断要有确定的对象,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的说服效果。在语言的词汇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正确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或者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是依靠概念——判断——推理这样的逻辑方法。

其次,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该是含糊的、可能发生歧义的。这就需要新闻评论要有正确的,确定的语法关系,如果表意不清就容易引起歧义,影响传播效果。

再次,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它的语言一定不是冗长的,但是所谓的凝练却也不是过分简洁,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众的能力来具体而谈的。有时候适当的重复对说服效果的增进有显著的改变。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换句话说”,“简言之”等,这些就是适当的重复,让人印象深刻,帮助理解。

最后,新闻评论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体体现在新闻评论的语言讲求表达的效率。这种表达效率集中表现为易读,能够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这就决定着它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它的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是应该短而有力,朗朗上口等。从平面媒体的角度来说,还应该尽可能的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层次结构,并且节省目力。

例如胡适先生在谈到20世纪初《时报》评论的创新时曾经这样描述:“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一目了然,不消费功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功夫去寻思考索。”

然而和新闻评论最为相似的文体类型就要数杂文了。杂文是议论文体,也是思想和批判的文体,有一些杂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紧密关注,往往也起到了新闻评论的作用。在20世纪初90年代末以前中国公众普遍的新闻评论写作盛行之前,一些报纸上的杂文栏目,实际上也“代行”着新闻评论的功能。但是,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杂文语言与一般的新闻评论语言规范确实有不小的差异。

新闻评论基本采用的是逻辑思维方式,讲概念、判断、推理,讲论点、论据、论证。它是这样思维的,也是这样表现的。而杂文的思维方式一般认为是联想,亮相是一种形象思维。在与杂文相比,新闻评论的语言表达,应取“直笔”而不是“曲笔”。具体来说,新闻评论和杂文的区别在于:①新闻评论注重时效,杂文则不注重。②新闻评论有理性思辨,杂文则靠文本取胜。③新闻评论有建设性,杂文很少提出我们对某件事应该怎么做,笑完骂完就完了。

由于新闻评论自身特点的问题,当前新闻评论语言面临了一些问题。要知道,新闻评论不是新闻报道,只需要单方面的简洁明了的交代完新闻的五要素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传播者和受众沟通与互动的。如果只是单方面灌输式的传播是不能够起到一篇新闻评论的作者真正想要达到的效果。但是由于新闻评论本身的一些特点强烈的新闻性和鲜明的政治性,严重脱离了群众的日常生活,这就注定了受众面是单一的,所以为了达到广泛的群众性,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的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总结开来,新闻评论一贯的问题可以分为一下两方面:

一方面,新闻评论设计的公共事务内容,以及议论事务的理性层面、大众传播的效率性,肯定会使其语言与生活语言有较大的距离,可能在整体上给人一种模式化的语言印象,造成阅读心理上的疏离感,使受众感到无趣,乏味。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新闻评论的传播对象,不是特殊的传播对象,也不见得是有着特殊修养的媒介素养,他们就是生活中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新闻评论中官话,套话,空话盛行。新闻评论语言应该避免这一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文风和语言,是它们更接近广大人民群众。事实证明,只有“民话”才能从根本上改造“官话”。在一个充满人民群众生动活泼语言的言论空间里,居高临下的、刻板单调的“官话”自然会相形见绌。而如果只有媒体从业人员的“官话”空间,就如同过去长期以来报纸只有社论、评论员文章(至多有少数杂文栏目)一样,那么,“官话”就会成为话语的摹本——一写评论,大家就觉得应该这样写,这样写才算是真的“评论”。这就是过去一些年里,即使是人民群众的来稿也有“官话”风格的根本原因。

要解决新闻评论的自身的这些硬伤,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做到情感化和理性化的相结合使新闻评论源于生活,回馈于生活。在新闻评论中能够照顾到普通大众对语言的亲近感,必须在新闻评论自身的语言节奏中安排使生活语言能够进入进入的“窗口”,以便使读者找到“生活化”的语言标志,是他们在少量的生活语言元素的亲近感中,接受新闻评论理性的、效率性的基本语言面貌。

第二,打破媒体格局的单一化结构。在原有机关报体制下的媒体集团,通过跨地区联合办报的形式,产生一些“边缘体制”的媒体。

第三,加强广播、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等的参与性、交流性,给评论语言带来冲击,从而激活传统的评论模式,增加竞争。在网络,电视,等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传统的报纸评论已经不是唯一的评论方式了,而评论的方式也更加新颖更加层出不穷了,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打破常规,出其不意,用发展和创造性的观点来看待新闻评论。

所以,作为新闻体裁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新闻评论有它独特的风格和语言魅力,是不可替代的存在,然而面对新闻评论的一些硬伤,我们应该尽力改进,使其尽善尽美,真正做到有理有据,有思辨,有启发,有群众性。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众所周知,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能反映作者的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能够反映其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的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接触新闻评论的语言之前,我们应该了解新闻评论定义是什么,以及新闻评论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的不同点在哪里。

首先,新闻评论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一概念和判断为主的。概念要有确定的界定,判断要有确定的对象,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的说服效果。在语言的词汇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正确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或者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是依靠概念——判断——推理这样的逻辑方法。

其次,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该是含糊的、可能发生歧义的。这就需要新闻评论要有正确的,确定的语法关系,如果表意不清就容易引起歧义,影响传播效果。

再次,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它的语言一定不是冗长的,但是所谓的凝练却也不是过分简洁,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众的能力来具体而谈的。有时候适当的重复对说服效果的增进有显著的改变。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换句话说”,“简言之”等,这些就是适当的重复,让人印象深刻,帮助理解。

最后,新闻评论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体体现在新闻评论的语言讲求表达的效率。这种表达效率集中表现为易读,能够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这就决定着它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它的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是应该短而有力,朗朗上口等。从平面媒体的角度来说,还应该尽可能的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层次结构,并且节省目力。

例如胡适先生在谈到20世纪初《时报》评论的创新时曾经这样描述:“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一目了然,不消费功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功夫去寻思考索。”

然而和新闻评论最为相似的文体类型就要数杂文了。杂文是议论文体,也是思想和批判的文体,有一些杂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紧密关注,往往也起到了新闻评论的作用。在20世纪初90年代末以前中国公众普遍的新闻评论写作盛行之前,一些报纸上的杂文栏目,实际上也“代行”着新闻评论的功能。但是,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杂文语言与一般的新闻评论语言规范确实有不小的差异。

新闻评论基本采用的是逻辑思维方式,讲概念、判断、推理,讲论点、论据、论证。它是这样思维的,也是这样表现的。而杂文的思维方式一般认为是联想,亮相是一种形象思维。在与杂文相比,新闻评论的语言表达,应取“直笔”而不是“曲笔”。具体来说,新闻评论和杂文的区别在于:①新闻评论注重时效,杂文则不注重。②新闻评论有理性思辨,杂文则靠文本取胜。③新闻评论有建设性,杂文很少提出我们对某件事应该怎么做,笑完骂完就完了。

由于新闻评论自身特点的问题,当前新闻评论语言面临了一些问题。要知道,新闻评论不是新闻报道,只需要单方面的简洁明了的交代完新闻的五要素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传播者和受众沟通与互动的。如果只是单方面灌输式的传播是不能够起到一篇新闻评论的作者真正想要达到的效果。但是由于新闻评论本身的一些特点强烈的新闻性和鲜明的政治性,严重脱离了群众的日常生活,这就注定了受众面是单一的,所以为了达到广泛的群众性,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的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总结开来,新闻评论一贯的问题可以分为一下两方面:

一方面,新闻评论设计的公共事务内容,以及议论事务的理性层面、大众传播的效率性,肯定会使其语言与生活语言有较大的距离,可能在整体上给人一种模式化的语言印象,造成阅读心理上的疏离感,使受众感到无趣,乏味。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新闻评论的传播对象,不是特殊的传播对象,也不见得是有着特殊修养的媒介素养,他们就是生活中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新闻评论中官话,套话,空话盛行。新闻评论语言应该避免这一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文风和语言,是它们更接近广大人民群众。事实证明,只有“民话”才能从根本上改造“官话”。在一个充满人民群众生动活泼语言的言论空间里,居高临下的、刻板单调的“官话”自然会相形见绌。而如果只有媒体从业人员的“官话”空间,就如同过去长期以来报纸只有社论、评论员文章(至多有少数杂文栏目)一样,那么,“官话”就会成为话语的摹本——一写评论,大家就觉得应该这样写,这样写才算是真的“评论”。这就是过去一些年里,即使是人民群众的来稿也有“官话”风格的根本原因。

要解决新闻评论的自身的这些硬伤,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做到情感化和理性化的相结合使新闻评论源于生活,回馈于生活。在新闻评论中能够照顾到普通大众对语言的亲近感,必须在新闻评论自身的语言节奏中安排使生活语言能够进入进入的“窗口”,以便使读者找到“生活化”的语言标志,是他们在少量的生活语言元素的亲近感中,接受新闻评论理性的、效率性的基本语言面貌。

第二,打破媒体格局的单一化结构。在原有机关报体制下的媒体集团,通过跨地区联合办报的形式,产生一些“边缘体制”的媒体。

第三,加强广播、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等的参与性、交流性,给评论语言带来冲击,从而激活传统的评论模式,增加竞争。在网络,电视,等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传统的报纸评论已经不是唯一的评论方式了,而评论的方式也更加新颖更加层出不穷了,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打破常规,出其不意,用发展和创造性的观点来看待新闻评论。

所以,作为新闻体裁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新闻评论有它独特的风格和语言魅力,是不可替代的存在,然而面对新闻评论的一些硬伤,我们应该尽力改进,使其尽善尽美,真正做到有理有据,有思辨,有启发,有群众性。


相关内容

  • 新!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注:1.这些题目只是选题参考,最终的论文题目有待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2.希望同学们在选题时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同学选题雷同,如果出现雷同情况,选题结果公布后,涉及雷同选题的同学要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及时变更选题;3.各班由学习委员负责,在选题公布的一周 ...

  • 独特的华丽_浅析徐志摩小说中的唯美主义色彩
  • 中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独特的华丽 --浅析徐志摩小说中的唯美主义色彩 ○杨丽君 摘 要:徐志摩曾经留学欧美,从他的小说中也可见外国文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具体分析徐志摩的小说文本,阐述他在创作中受到了欧洲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小说具有唯美主义色彩的文风和特色. 关键词:徐志摩 ...

  • 浅析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策略.
  • 浅析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策略 [摘要]: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是节目的"发声者",同时也是电视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主持人不仅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播报,还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解析和预判,从而让受众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相关内容.本文以浅析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策略为题,对 ...

  • 让时政报道更亲和
  • "中国知名房地产商潘石屹写的一条微博正在网民间热转:'今天吃自助餐,一位拿了许多西瓜.我:怎么拿这么多?她:帮首长拿的.我:习总书记都下厨做饭了,你伺候多大的首长?'" 这不是微博转发,也不是手机报上的段子,而是新华社对外稿<"车轮与舌尖上的改革":中共 ...

  • 浅析方言在新闻节目中的使用瓶颈
  • [摘 要]方言的使用,是新闻节目语言表达的一种全新尝试.尤其在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中,使用方言会使观众产生很强的亲切感.但在抄袭风盛行的媒体行业,方言新闻节目又出现了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和缺乏深度的问题.这成为了方言新闻节目的发展瓶颈. [关键词]方言:亲切感:发展瓶颈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 ...

  •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技巧
  •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 ...

  • 浅谈评论员文章在正面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
  • [关键词]评论员文章:引导舆论:作用 新闻评论历来被誉为媒体的灵魂与旗帜,无论足社论.评论员文章,还是短评.杂文,这些文章在引导舆论,营造舆论氛围方面发挥着其他新闻体裁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足评论员文章以其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权威性,越来越被各家新闻媒体所重视.近年来,经过精心打造,"本 ...

  • 浅析[中国青年报]教育新闻报道的特色
  • 浅析<中国青年报>教育新闻报道的特色 <中国青年报>是国内教育新闻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作为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国家级主流报纸,<中国青年报>始终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鼓与呼,为推动教育的持续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力,<中国青年报>以&quo ...

  • 浅析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学校代码 学号 分 类 号 密级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学 院 XXXXX 专业名称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年 级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201 年 月 日 浅析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摘 要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兴起成为了传媒界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电视媒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