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读后感

何谓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因此,在读好原作的基础上,把可以引发感想的“点”排出来。例如,写《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的读后感,就可以排出如下感点: ① 全文的中心思想:在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新形势下,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巩固这个胜利,建设一个新世界。 ② 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事情。 ③ 因为胜利,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前的情绪可能生长。 ④ 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 ⑤ 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⑥ 两个“务必”。 ⑦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⑧ 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这八个方面,都是可以启发我们感想的“点”。再如细读《执竿入城》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从鲁人的角度分析可得出:①应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②多想才能出智慧;③轻信盲从是可悲的等。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又可得出:①好为人师要不得;②自作聪明者戒;②经验主义者行不通;④谈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等。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例如《滥竿充数》这个故事,明显地有三个感点:一是南郭先生的行为引发的感点:人要有真才实学,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这当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是由齐宣王的行为引发的感点: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这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是把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手下的不同遭遇作对比,探究原因引发的感点:应当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把这三个感点作一下比较,对照当前改革的形势,我们即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现实联系最深,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为例,如果要紧扣这则寓言的中心写“感”,以下四种引述,哪种算是简明的呢? ①赫尔墨斯到人间碰了大钉子。 ②赫尔墨斯是穷人的庇护神;之至高无上的天神宙斯、赫拉的儿子,他盲目自大,来到人间问自己雕像的价格,才知道不过是作为宙斯、赫拉雕像的添头而已。 ③赫尔墨斯盲目自大,他到人间问自己的价格,才知道仅是作为添头而已。 ④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结果才知道自己的雕像的价格不如宙斯和赫拉的。上述四种引述,第一种简而空;第二种虽多用些字,却是明了的,也还是简明的;第三种虽缺少第二种的某些内容,但主要的部分已经有了,因此也是简明的;第四种虽然字数比第三种还多,但不够明了。开头照抄原文,还不足以表现赫尔墨斯的自高自大,而且说“不如宙斯、赫拉”也极不准确;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有时用相同联想是可以的,如臧克家写的《纳谏与止谤——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就以历史上的“厉王止谤”联想到当代“四人帮”当道之时大搞“以棒止谤”的罪行,以齐威王的“悬赏纳谏”联想到如今我们各部门和机关的领导同志也应该这样做。但有时用相同联想不行,必须用相似联想。如1981年高考作文要求就短文《毁树容易种树难》写读后感,有的考生以原文中的种树联想到自己的种树,文章的立意就太肤浅了;而有的考生用相似联想,在文革中以“种树”喻政权建设或人才建设,立意就深刻而新颖。 最后,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读后感在写感想的时候,要防止离开原文;“读”与“感”互相脱离。初学写作者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引出观点后,就把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这是不恰当的。应当在行文中注意抓住原作品,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应开头。

何谓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因此,在读好原作的基础上,把可以引发感想的“点”排出来。例如,写《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的读后感,就可以排出如下感点: ① 全文的中心思想:在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新形势下,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巩固这个胜利,建设一个新世界。 ② 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事情。 ③ 因为胜利,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前的情绪可能生长。 ④ 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 ⑤ 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⑥ 两个“务必”。 ⑦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⑧ 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这八个方面,都是可以启发我们感想的“点”。再如细读《执竿入城》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从鲁人的角度分析可得出:①应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②多想才能出智慧;③轻信盲从是可悲的等。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又可得出:①好为人师要不得;②自作聪明者戒;②经验主义者行不通;④谈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等。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例如《滥竿充数》这个故事,明显地有三个感点:一是南郭先生的行为引发的感点:人要有真才实学,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这当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是由齐宣王的行为引发的感点: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这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是把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手下的不同遭遇作对比,探究原因引发的感点:应当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把这三个感点作一下比较,对照当前改革的形势,我们即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现实联系最深,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为例,如果要紧扣这则寓言的中心写“感”,以下四种引述,哪种算是简明的呢? ①赫尔墨斯到人间碰了大钉子。 ②赫尔墨斯是穷人的庇护神;之至高无上的天神宙斯、赫拉的儿子,他盲目自大,来到人间问自己雕像的价格,才知道不过是作为宙斯、赫拉雕像的添头而已。 ③赫尔墨斯盲目自大,他到人间问自己的价格,才知道仅是作为添头而已。 ④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结果才知道自己的雕像的价格不如宙斯和赫拉的。上述四种引述,第一种简而空;第二种虽多用些字,却是明了的,也还是简明的;第三种虽缺少第二种的某些内容,但主要的部分已经有了,因此也是简明的;第四种虽然字数比第三种还多,但不够明了。开头照抄原文,还不足以表现赫尔墨斯的自高自大,而且说“不如宙斯、赫拉”也极不准确;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有时用相同联想是可以的,如臧克家写的《纳谏与止谤——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就以历史上的“厉王止谤”联想到当代“四人帮”当道之时大搞“以棒止谤”的罪行,以齐威王的“悬赏纳谏”联想到如今我们各部门和机关的领导同志也应该这样做。但有时用相同联想不行,必须用相似联想。如1981年高考作文要求就短文《毁树容易种树难》写读后感,有的考生以原文中的种树联想到自己的种树,文章的立意就太肤浅了;而有的考生用相似联想,在文革中以“种树”喻政权建设或人才建设,立意就深刻而新颖。 最后,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读后感在写感想的时候,要防止离开原文;“读”与“感”互相脱离。初学写作者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引出观点后,就把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这是不恰当的。应当在行文中注意抓住原作品,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应开头。


相关内容

  •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
  • 名人的生命轨迹,总是让我们吃惊,伤感,赞叹.我们所知道的音乐家,文学家,美术家很多很多.名人传告诉我们的,是3个伟大的奇迹-文学家托尔斯泰,雕塑家米开朗基罗,音乐家贝多芬.看过很多很多属于他们的故事.坐在图书馆看另外一本关于他们的传记.心里觉得很不容易.平时都是看那些散文,小说,哪里有空翻看这些伟人 ...

  • 人人都是经营者读后感
  • 公司人人都是经营者 -----读"人人成为经营者:中国式阿米巴实施指南"有感 何谓经营者,经营者就是从事企业经营活动取得利润.何谓利润,利润概念也很简单-即收入减成本.本书的经营理念是"在公司内-人人都是经营者"-对此大多数人都会困惑不解-"经营企业 ...

  •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 <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读后感 为了响应县委号召,我认真阅读了<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一书.通过阅读,深刻学习了廉洁的理论意义,明白了如何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并从书中古代廉洁之士上获得了正能量. 廉洁来自于信念.心甘情愿地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关键在于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共 ...

  • [概论先验性.分析性与必然性]读后感
  • <概论先验性.分析性与必然性>读后感 从昨天看完程亮先生转贴的文章,我的头就肿得象粽子,单说文章里提到的哲学和科学方面的名人名字,要想理清他们的思想和看"一部分"他们的著作,我这辈子就没可能再做别的什么事了.要说读后感,我只敢说我自以为看懂了哪些,看不懂哪些,其实说句 ...

  • [春秋]读后感
  • 抢沙发 若要追溯<春秋>一书的起因.内容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我认为有必要了解此书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而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执行汉高祖刘邦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以及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 ...

  •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 一.写在前面的话 邓小平,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的另一位历史巨人,于1997年2月19日离开了他所至爱的中国人民. 建党八十周年之前,怀着对他的爱戴和崇敬,我们又次学习了他的著作. 每读小平同志的著作,先不论其它,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文风非常地朴实,然而,内在于朴实之中的,却是目不暇接的深刻思想. ...

  • 钱钟书先生围城读后感
  • [钱钟书先生围城读后感]<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钱钟书先生围城读后感.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何谓"围城"?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给黄罗芳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 "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 ...

  • 高中读后感800字
  • 篇一:窗读后感800字 曾注意到窗,只是觉得窗太普通了,不值一题.但读了 钱钟书的<窗>后,我才渐渐发现窗里面有另一个世界.真可谓一窗一世界,一叶一人生. <窗>中写道: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是的,美不胜收并非欣赏的至高境界.从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太多的 ...

  • 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一书读后感
  • 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一书读后感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一书读后感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一书读后感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一书读后感 看到<阿米巴经营>,才真的觉得是有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可能正如其序言所说,<活法>乃是哲学,<阿米巴经营>则是实学,也即经营企业时实际的管理技术,具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