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旅游开发

根据1971 年的《湿地公约》,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 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 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 m 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湿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湿地以水的存在为特征, 无论在地表, 还是在植物的根区;

2) 湿地的土壤条件通常不同于临近的高地;

3) 湿地植被以适合于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 但缺乏耐受洪水胁迫的植被。

人工湿地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 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 如土壤、砂、砾石;

2) 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 如芦苇等;

3) 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

4) 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5) 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2 案例———桥北新镇

桥北新镇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境内的黄河滩区, 与郑州市郑东新区隔河相望, 包括黄河大堤以北, 珠高速公路以西, 武陟县以东, 原祝公路以南的范围, 用地约61. 35 km2 ,人口约为28 505 人。规划区内池塘面积约4. 5 ×106m2 ,占总用地的7. 4 %。地下水主要有降雨渗水、黄河浸润、渗透补给。水位埋藏较浅, 一般为1. 5 m~4 m ,黄河洼地雨季常年水位接近地表。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湿地条件, 其规划

以“水网城市”和“联通组团结构”的理念进行用地布局, 提出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生态新镇的目标。

3 先进的人工湿地开发利用模式

3. 1 用人工湿地治理水污染

人工湿地可用于小城镇、村镇的污水处理, 也是许多工业废水(化工、石油化工、纸浆、纺织印染、重金属废水等) 的有效处理方法。深圳市区内洪湖公园的一块人工湿地, 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治理水污染的新途径。该湿地占地2 300 m2 ,栽有芦苇、美人蕉等五六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下面铺有砂子、细石等填料。城市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 明显变得清澈, 其水质已达到国家地面水标准, 优于景观水标准, 每日可处理污水1 000 t 。与同等规模污水厂相比, 人工湿地的建设费、运行费只需1/ 2 和1/ 5 ,成本大为降低。人工湿地选栽的植物和填料, 可对污水产生化学、物理、生物等作用, 使污染物被削减, 水质得到改善。

3. 2 桑基鱼塘模式

桑基鱼塘是比较典型的水陆交换生产系统, 是我国广东省、江苏省农业生产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多目标生产体系, 目前已成为较普遍的生态农业类型。“基塘”生产方式中的“塘”就是池塘, “基”就是指把各个池塘隔开的土埂。在这个系统中通过水陆物质交换, 使桑、蚕、鱼、菜等各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桑基鱼塘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 整个系统没有废弃物, 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因而保证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 3 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目前越来越受到青睐, 其核心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谋富当地居民, 不再认为自然是被征服和利用的对象, 而应尊重自然的异质性,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达成“天人合一”的和谐。著名的顺德生态乐园, 立足于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和均安镇的岭南水乡田园风光, 紧扣目前世界上生态旅游热潮, 是一座寓教于游、寓乐于游的绿色生态乐园, 也是一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休闲性兼备的主题公园, 获得了生态环境及经济的双丰收。 4 人工湿地引入城市景观设计

利用人工湿地可以创造良好的城市水环境和城市景观, 形成独特的水乡城市特色。桥北新镇规划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创造人工湿地的条件, 甚至有些区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 应利用这些资源, 将人工湿地形成系统和网络作为规划范围内的生命线和生态核, 不同的组团由线形湿地分割和联系, 每个组团中由片状湿地形成自己的生态核, 使整个区域形成由人工湿地系统串联起来的整体。

4. 1 城市中心区环境创造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供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 也是城市的形象中心和城市第三产业中心。因此, 城市中心景观环境的创造对于一个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水环境引入城市中心, 不仅利用湿地资源使城市中心与自然相结合, 还有助于创造出水乡城市特色; 同时城市公共绿地中的湿地可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 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4. 2 高校环境创造

规划区内高校区应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和水环境, 建设人文与生态共享的优美校园。规划布局应以组团形式集中布局, 组团之间有大面积绿化和水面。建筑组团可像细胞一样有机生长, 其间绿化也可像细胞间质一样灵活流动。各建筑组团通过步行景观轴线和水系联系, 形成便捷、高效、美化具有情致的内外空间景观体系。

4. 3 城市居住区环境创造

居住区是市民居住生活的场所, 居住环境可承载人们的许多活动, 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处, 也是人们休憩与交往的场所。利用规划区内的湿地资源营造居住场所水环境, 结合绿地系统和交往空间, 形成居住区的生态轴和生态核, 提高居住的景观环境和生态质量, 营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4. 4 城市滨水区环境创造

保持滨水区的生态特征, 形成自然型滨河景观带, 以满足旅游以及游憩休闲为主。

4. 5 城市工业区水环境创造

工业区的布局中, 引入湿地的概念进行空间布局和绿地系统规划。以湿地为主体的绿地系统作为环境基质和交流空间。除了景观的功能外, 一些工业区中的湿地具有控制污染的作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就充分发挥了人工湿地的特点和应用, 规划中大胆引入湿地的概念进行空间布局和绿地系统规划。以湿地为主体的绿地系统是全园的环境基质, 也是高科技园区所需要的非正式交流空间所在。

5 湿地景观开发利用的相关措施

5. 1 进行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高速公路、城市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扩建, 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对城市湿地水文和生物学特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湿地物种多样性与流域不可渗透地面面积、湿地水面波动情况密切相关。

5. 2 进行科学的湿地景观设计, 维护湿地生态安全和公众安全 维护湿地生境的生态安全, 是城市湿地治理的重要措施。作为市民重要的娱乐休闲场所, 在恢复及重建湿地生境时, 应通过科学的设计, 提高湿地环境的安全性, 保证公众安全。

5. 3 建立及恢复城市湿地时应以本地乡土物种为主

乡土物种是通过多年的物种选择证明适宜生长于本地生境的物种。在恢复及建立湿地植被时, 利用本地物种不仅加大了实际工作的可行性, 也可节约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如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包括非正常因素的人为引入) ,则易给当地湿地原有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5. 4 建立持续的城市湿地监控机制

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和功能评价体系, 以对城市湿地进行持续的测定和调控。在城市湿地治理过程中, 湿地监控时间的长短是重要的决定因子。

参考文献:

[1 ] 潮洛蒙, 俞孔坚. 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 ] . 规划师,2003 (7) :75277.

[2 ] 刘 英, 胡群霞. 城市湿地的合理规划与保护对策[J ] . 山西建

筑,2007 ,33 (19) :28229.

[3 ] 潮洛蒙, 李小凌, 俞孔坚. 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J ] . 城市问题,2003 (3) :9212.

[4 ] 孙广友, 王海霞, 于少鹏. 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 ] . 地理科学进展,2004 (9) :94298.

四、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发展湿地旅游必须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 以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为取向, 在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大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即走湿地生态旅游道路。事实上, 湿地旅游就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 湿地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 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 基本原则是人类与湿地应该共存共荣, 协调发展②。具体对策有:

1.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湿地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 其开发与规划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湿地旅游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才能保证自身健康、稳定的发展, 才能开发出真正的生态旅游。早在1990 年加拿大“ 90 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1995 年西班牙“ 可持续旅游发展会议”可持续旅游已经得到各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以及旅游者的认可和重视③。洪湖湿地是长江的重要湿地, 必须在保证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进行旅游开发, 将洪湖湿地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作为有机整体来考虑。在开发利用洪湖湿地旅游资源过程中, 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充分考证旅游对湿地资源乃至整个湿地环境的影响, 按照可持续发展代内

和代际公平原则, 对当代人和后代人负起同样的道德义务, 使他们都能有享受洪湖湿地旅游的平等权利。

2. 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洪湖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 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当前,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系统呈现出退化的趋势, 湿地水质污染压力加大,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给洪湖湿地旅游景观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发挥洪湖湿地生态功能, 提高洪湖生态价值, 应针对洪湖湿地生态实际, 实施洪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所谓湿地生态恢复就是必须克服或消除人为的或自然的对湿地生态的干扰压力, 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演替, 最终目标是再现或重建一个自然的、自我维持的湿地生态系统。

3. 科学制订洪湖湿地旅游规划

湿地生态旅游是利用湿地生态风光发展旅游, 并通过湿地旅游来保护湿地生态, 二者相互推动, 共同促进湿地生态的有效保护和湿地旅游业的正常开展。为了更好地进行洪湖湿地生态旅游, 应结合洪湖湿地生态实际和当地旅游发展的实际, 对洪湖湿地生态旅游进行科学规划, 明确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地位、对策、步骤、目标及各职能部门的权限职责等, 立足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承受力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从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长远利益出发, 探寻湿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 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据此, 将洪湖湿地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功能区, 并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与开发。除依法定程序和条件经批准外, 禁止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 即使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也不允许进入; 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实验区可以进行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对于上述功能分区的划分和规定, 应严格执行, 将湿地旅游限制在实验区内进行开发, 并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4. 进行湿地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洪湖湿地开展生态旅游, 必须对开发项目进行科学环境影响评价, 对湿地环境影响较大而又暂时无法补偿的旅游开发项目必须禁止。在洪湖湿地旅游开发中, 应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湿地生态保护统一起来, 在维护洪湖湿地生态平衡的

基础上, 合理布局旅游线路与景点; 洪湖湿地生态旅游要与洪湖市社会经济中长期规划保持一致, 与洪湖湿地保护计划相协调, 并将生态旅游纳入当地社会经济整体规划中去, 减少由于规划中存在盲目性、局限性和短期性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科学衡量洪湖湿地旅游的合理“ 门槛人口”与最大“ 门槛人口”, 采取旅游预约、票价浮动、增设和拓展旅游景点等有效措施, 合理控制旅游区游客进入人数, 分流游客, 以减轻对洪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压力, 维护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5. 努力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要求善待自然, 保护湿地, 把湿地看作推动湿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决不能以牺牲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 必须合理地利用湿地旅游资源, 并采取必要措施保

护湿地自然资源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为此, 应广泛开展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方面的宣传教育, 以提高公众的生态旅游意识。具体工作有: ①对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主管政府职能部门官员、湿地旅游开发商、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使他们在洪湖湿地旅游开发中自觉保护湿地, 开展生态旅游; ②采取合适措施提高游客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使游客在旅游中自觉爱惜和保护湿地, 进行生态旅游。③通过标本、图片、影视、录相及宣传资料等形式, 对当地居民和社会公众进行宣传, 让湿地生态旅游理念真正进入到当地公众的意识深处, 自觉地维护湿地生态保护与旅游, 抵制不合理的湿地旅游开发, 推动洪湖湿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完善洪湖湿地旅游配套服务

湿地旅游是一项包含“ 吃、住、行, 游、购、娱”等多种消费的综合游乐活动, 旅游的开展除了必要的旅游资源基础外, 还离不开相关的餐饮、商业、交通、邮电等旅游服务配套建设。而且, 这些配套设施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游客对洪湖湿地的感受和印象, 影响到洪湖湿地旅游的整体形象。针对洪湖湿地配套服务存在的问题, 应认真分析, 找准问题存在的原因, 通过加大投资、改善服务质量, 逐步完善洪湖湿地生态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具体说来, 当前应重点加强重要景点之间联络线的水运和陆路交通建设, 合理布局旅游餐饮点, 提高餐饮服务水平, 加快旅游商业的开发等, 以推动洪湖湿地旅游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

7. 提高洪湖湿地旅游商品开发能力

旅游商品开发是提高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洪湖作为长江中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湖泊, 旅游商品开发基础较好, 但由于认识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使洪湖的旅游商品开发还不尽如人意, 亟待加强。随着洪湖湿地旅游的深入开展, 对洪湖旅游商品开发要求也会随之增高。为此, 应积极进行洪湖湿地旅游商品的发掘与开发, 加强对有洪湖特色商品的宣传和推广, 提高商品的知名度。立足洪湖湿地实际, 发__________挥洪湖湿地水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开发“ 洪湖”这一无形资产, 在水产品的深度开发和规模开发上积极进行突破, 提高洪湖莲子、莲藕、野生鱼类等特色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市场占有规模, 以此带动洪湖湿地旅游商品的整体开发水平, 提高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此外, 对于洪湖湿地生态旅游, 还应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掘湿地旅游资源, 把洪湖季节游变成洪湖常年游。增强合作意识, 把洪湖湿地生态旅游与岳阳楼、赤壁旅游连成一线, 形成整体。通过发展洪湖湿地生态旅游, 推动洪湖第三产业

的发展, 最终达到既促进洪湖地区经济发展, 又有效保护洪湖湿地的目的。

[注释]

①洪湖湿地管理局编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②鲁铭龚胜生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世界地理研究[J] .2002, 11( 6) .

③张广瑞. 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学刊[J].1999,( 1) : 51- 55.

根据1971 年的《湿地公约》,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 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 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 m 的海域地带等均属于湿地范畴。湿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湿地以水的存在为特征, 无论在地表, 还是在植物的根区;

2) 湿地的土壤条件通常不同于临近的高地;

3) 湿地植被以适合于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 但缺乏耐受洪水胁迫的植被。

人工湿地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 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 如土壤、砂、砾石;

2) 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 如芦苇等;

3) 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

4) 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5) 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2 案例———桥北新镇

桥北新镇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境内的黄河滩区, 与郑州市郑东新区隔河相望, 包括黄河大堤以北, 珠高速公路以西, 武陟县以东, 原祝公路以南的范围, 用地约61. 35 km2 ,人口约为28 505 人。规划区内池塘面积约4. 5 ×106m2 ,占总用地的7. 4 %。地下水主要有降雨渗水、黄河浸润、渗透补给。水位埋藏较浅, 一般为1. 5 m~4 m ,黄河洼地雨季常年水位接近地表。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湿地条件, 其规划

以“水网城市”和“联通组团结构”的理念进行用地布局, 提出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生态新镇的目标。

3 先进的人工湿地开发利用模式

3. 1 用人工湿地治理水污染

人工湿地可用于小城镇、村镇的污水处理, 也是许多工业废水(化工、石油化工、纸浆、纺织印染、重金属废水等) 的有效处理方法。深圳市区内洪湖公园的一块人工湿地, 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治理水污染的新途径。该湿地占地2 300 m2 ,栽有芦苇、美人蕉等五六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下面铺有砂子、细石等填料。城市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 明显变得清澈, 其水质已达到国家地面水标准, 优于景观水标准, 每日可处理污水1 000 t 。与同等规模污水厂相比, 人工湿地的建设费、运行费只需1/ 2 和1/ 5 ,成本大为降低。人工湿地选栽的植物和填料, 可对污水产生化学、物理、生物等作用, 使污染物被削减, 水质得到改善。

3. 2 桑基鱼塘模式

桑基鱼塘是比较典型的水陆交换生产系统, 是我国广东省、江苏省农业生产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多目标生产体系, 目前已成为较普遍的生态农业类型。“基塘”生产方式中的“塘”就是池塘, “基”就是指把各个池塘隔开的土埂。在这个系统中通过水陆物质交换, 使桑、蚕、鱼、菜等各系统得到协调发展, 桑基鱼塘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 整个系统没有废弃物, 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因而保证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 3 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目前越来越受到青睐, 其核心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谋富当地居民, 不再认为自然是被征服和利用的对象, 而应尊重自然的异质性,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达成“天人合一”的和谐。著名的顺德生态乐园, 立足于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和均安镇的岭南水乡田园风光, 紧扣目前世界上生态旅游热潮, 是一座寓教于游、寓乐于游的绿色生态乐园, 也是一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休闲性兼备的主题公园, 获得了生态环境及经济的双丰收。 4 人工湿地引入城市景观设计

利用人工湿地可以创造良好的城市水环境和城市景观, 形成独特的水乡城市特色。桥北新镇规划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创造人工湿地的条件, 甚至有些区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 应利用这些资源, 将人工湿地形成系统和网络作为规划范围内的生命线和生态核, 不同的组团由线形湿地分割和联系, 每个组团中由片状湿地形成自己的生态核, 使整个区域形成由人工湿地系统串联起来的整体。

4. 1 城市中心区环境创造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供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 也是城市的形象中心和城市第三产业中心。因此, 城市中心景观环境的创造对于一个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水环境引入城市中心, 不仅利用湿地资源使城市中心与自然相结合, 还有助于创造出水乡城市特色; 同时城市公共绿地中的湿地可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 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4. 2 高校环境创造

规划区内高校区应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和水环境, 建设人文与生态共享的优美校园。规划布局应以组团形式集中布局, 组团之间有大面积绿化和水面。建筑组团可像细胞一样有机生长, 其间绿化也可像细胞间质一样灵活流动。各建筑组团通过步行景观轴线和水系联系, 形成便捷、高效、美化具有情致的内外空间景观体系。

4. 3 城市居住区环境创造

居住区是市民居住生活的场所, 居住环境可承载人们的许多活动, 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处, 也是人们休憩与交往的场所。利用规划区内的湿地资源营造居住场所水环境, 结合绿地系统和交往空间, 形成居住区的生态轴和生态核, 提高居住的景观环境和生态质量, 营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4. 4 城市滨水区环境创造

保持滨水区的生态特征, 形成自然型滨河景观带, 以满足旅游以及游憩休闲为主。

4. 5 城市工业区水环境创造

工业区的布局中, 引入湿地的概念进行空间布局和绿地系统规划。以湿地为主体的绿地系统作为环境基质和交流空间。除了景观的功能外, 一些工业区中的湿地具有控制污染的作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就充分发挥了人工湿地的特点和应用, 规划中大胆引入湿地的概念进行空间布局和绿地系统规划。以湿地为主体的绿地系统是全园的环境基质, 也是高科技园区所需要的非正式交流空间所在。

5 湿地景观开发利用的相关措施

5. 1 进行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高速公路、城市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扩建, 改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对城市湿地水文和生物学特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湿地物种多样性与流域不可渗透地面面积、湿地水面波动情况密切相关。

5. 2 进行科学的湿地景观设计, 维护湿地生态安全和公众安全 维护湿地生境的生态安全, 是城市湿地治理的重要措施。作为市民重要的娱乐休闲场所, 在恢复及重建湿地生境时, 应通过科学的设计, 提高湿地环境的安全性, 保证公众安全。

5. 3 建立及恢复城市湿地时应以本地乡土物种为主

乡土物种是通过多年的物种选择证明适宜生长于本地生境的物种。在恢复及建立湿地植被时, 利用本地物种不仅加大了实际工作的可行性, 也可节约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如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包括非正常因素的人为引入) ,则易给当地湿地原有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5. 4 建立持续的城市湿地监控机制

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和功能评价体系, 以对城市湿地进行持续的测定和调控。在城市湿地治理过程中, 湿地监控时间的长短是重要的决定因子。

参考文献:

[1 ] 潮洛蒙, 俞孔坚. 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 ] . 规划师,2003 (7) :75277.

[2 ] 刘 英, 胡群霞. 城市湿地的合理规划与保护对策[J ] . 山西建

筑,2007 ,33 (19) :28229.

[3 ] 潮洛蒙, 李小凌, 俞孔坚. 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J ] . 城市问题,2003 (3) :9212.

[4 ] 孙广友, 王海霞, 于少鹏. 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 ] . 地理科学进展,2004 (9) :94298.

四、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发展湿地旅游必须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 以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为取向, 在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大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即走湿地生态旅游道路。事实上, 湿地旅游就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 湿地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 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 基本原则是人类与湿地应该共存共荣, 协调发展②。具体对策有:

1.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湿地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 其开发与规划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湿地旅游只有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才能保证自身健康、稳定的发展, 才能开发出真正的生态旅游。早在1990 年加拿大“ 90 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1995 年西班牙“ 可持续旅游发展会议”可持续旅游已经得到各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以及旅游者的认可和重视③。洪湖湿地是长江的重要湿地, 必须在保证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进行旅游开发, 将洪湖湿地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作为有机整体来考虑。在开发利用洪湖湿地旅游资源过程中, 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充分考证旅游对湿地资源乃至整个湿地环境的影响, 按照可持续发展代内

和代际公平原则, 对当代人和后代人负起同样的道德义务, 使他们都能有享受洪湖湿地旅游的平等权利。

2. 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洪湖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 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当前,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系统呈现出退化的趋势, 湿地水质污染压力加大,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给洪湖湿地旅游景观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发挥洪湖湿地生态功能, 提高洪湖生态价值, 应针对洪湖湿地生态实际, 实施洪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所谓湿地生态恢复就是必须克服或消除人为的或自然的对湿地生态的干扰压力, 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演替, 最终目标是再现或重建一个自然的、自我维持的湿地生态系统。

3. 科学制订洪湖湿地旅游规划

湿地生态旅游是利用湿地生态风光发展旅游, 并通过湿地旅游来保护湿地生态, 二者相互推动, 共同促进湿地生态的有效保护和湿地旅游业的正常开展。为了更好地进行洪湖湿地生态旅游, 应结合洪湖湿地生态实际和当地旅游发展的实际, 对洪湖湿地生态旅游进行科学规划, 明确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地位、对策、步骤、目标及各职能部门的权限职责等, 立足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承受力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从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长远利益出发, 探寻湿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 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据此, 将洪湖湿地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功能区, 并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与开发。除依法定程序和条件经批准外, 禁止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 即使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也不允许进入; 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实验区可以进行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对于上述功能分区的划分和规定, 应严格执行, 将湿地旅游限制在实验区内进行开发, 并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4. 进行湿地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洪湖湿地开展生态旅游, 必须对开发项目进行科学环境影响评价, 对湿地环境影响较大而又暂时无法补偿的旅游开发项目必须禁止。在洪湖湿地旅游开发中, 应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湿地生态保护统一起来, 在维护洪湖湿地生态平衡的

基础上, 合理布局旅游线路与景点; 洪湖湿地生态旅游要与洪湖市社会经济中长期规划保持一致, 与洪湖湿地保护计划相协调, 并将生态旅游纳入当地社会经济整体规划中去, 减少由于规划中存在盲目性、局限性和短期性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科学衡量洪湖湿地旅游的合理“ 门槛人口”与最大“ 门槛人口”, 采取旅游预约、票价浮动、增设和拓展旅游景点等有效措施, 合理控制旅游区游客进入人数, 分流游客, 以减轻对洪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压力, 维护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5. 努力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要求善待自然, 保护湿地, 把湿地看作推动湿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决不能以牺牲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 必须合理地利用湿地旅游资源, 并采取必要措施保

护湿地自然资源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为此, 应广泛开展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方面的宣传教育, 以提高公众的生态旅游意识。具体工作有: ①对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主管政府职能部门官员、湿地旅游开发商、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使他们在洪湖湿地旅游开发中自觉保护湿地, 开展生态旅游; ②采取合适措施提高游客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使游客在旅游中自觉爱惜和保护湿地, 进行生态旅游。③通过标本、图片、影视、录相及宣传资料等形式, 对当地居民和社会公众进行宣传, 让湿地生态旅游理念真正进入到当地公众的意识深处, 自觉地维护湿地生态保护与旅游, 抵制不合理的湿地旅游开发, 推动洪湖湿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完善洪湖湿地旅游配套服务

湿地旅游是一项包含“ 吃、住、行, 游、购、娱”等多种消费的综合游乐活动, 旅游的开展除了必要的旅游资源基础外, 还离不开相关的餐饮、商业、交通、邮电等旅游服务配套建设。而且, 这些配套设施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游客对洪湖湿地的感受和印象, 影响到洪湖湿地旅游的整体形象。针对洪湖湿地配套服务存在的问题, 应认真分析, 找准问题存在的原因, 通过加大投资、改善服务质量, 逐步完善洪湖湿地生态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具体说来, 当前应重点加强重要景点之间联络线的水运和陆路交通建设, 合理布局旅游餐饮点, 提高餐饮服务水平, 加快旅游商业的开发等, 以推动洪湖湿地旅游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

7. 提高洪湖湿地旅游商品开发能力

旅游商品开发是提高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洪湖作为长江中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湖泊, 旅游商品开发基础较好, 但由于认识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使洪湖的旅游商品开发还不尽如人意, 亟待加强。随着洪湖湿地旅游的深入开展, 对洪湖旅游商品开发要求也会随之增高。为此, 应积极进行洪湖湿地旅游商品的发掘与开发, 加强对有洪湖特色商品的宣传和推广, 提高商品的知名度。立足洪湖湿地实际, 发__________挥洪湖湿地水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开发“ 洪湖”这一无形资产, 在水产品的深度开发和规模开发上积极进行突破, 提高洪湖莲子、莲藕、野生鱼类等特色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市场占有规模, 以此带动洪湖湿地旅游商品的整体开发水平, 提高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此外, 对于洪湖湿地生态旅游, 还应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掘湿地旅游资源, 把洪湖季节游变成洪湖常年游。增强合作意识, 把洪湖湿地生态旅游与岳阳楼、赤壁旅游连成一线, 形成整体。通过发展洪湖湿地生态旅游, 推动洪湖第三产业

的发展, 最终达到既促进洪湖地区经济发展, 又有效保护洪湖湿地的目的。

[注释]

①洪湖湿地管理局编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②鲁铭龚胜生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世界地理研究[J] .2002, 11( 6) .

③张广瑞. 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学刊[J].1999,( 1) : 51- 55.


相关内容

  • 滇池流域城市湿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鲥.Sci.2009.37(11):5300-5302 责任编辑金琼琼责任校对卢瑶 滇池流域城市湿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李江荣,杨昆+,崔庆雄,谭俊翔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 ...

  •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Virescence ·城市绿化·园林·景观·环境·生态·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 Ecological Planning Design of Hongkong We ...

  • 香港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理念剖析
  • 一.关于湿地 湿地是指一些水域和陆地交接的环境,包括一些低洼地区.洪泛平原.淡水或咸水覆盖的地方,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特别是与人类最为密切相关的城市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 自1971年<拉姆萨尔湿地公约> ...

  • 我国湿地生态研究进展
  • 中国湿地生态研究进展 摘要湿地是近年来环境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聚焦点,本文在这相关研究的背景下从湿地空间分布.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湿地生态旅游.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湿地的现状,并对今后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湿地生态 空间分布 安全评价 退化修复 Advance ...

  • 湿地保护与水污染防治
  • 2004年12月 第26卷 第4期 地下水Dec. 2004 湿地保护与水污染防治 吴翠萍 (山西省长治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山西长治046011) [摘 要] 分析了目前水资源的严峻形势, 提出了利用和保护湿地及综合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缓解水资源矛盾,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

  • qxx-15(12.9)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一.区域环境分析 1.地理位置 位于苏州高新区镇湖.东渚两镇之间,自古便是太湖的一处湖湾,史称游湖.其名称出自于春秋时吴王来此游湖消夏.与菱湖.莫湖.胥湖.贡湖共称"五湖".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其名称出自于春秋时吴王来此游湖.太湖的水从西南面流经这里,向东进入苏 ...

  • 哈尔滨群力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规划
  • 浅析哈尔滨群力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规划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 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 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城市湿地公园以生态 保护为主,是城市的生态景观格局重要节点,本文对群力湿地公园 的生态本底进行 ...

  • 绿地系统规划
  • 华南农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论文 <城市绿地规划>课程论文 东莞生态园规划分析 班 级: 14本科 学 号: 30号 姓 名: 胡德鹏 教 学 点: 农科 完成时间:2016年6月30日 摘要 简介 总则 城市定位.目标与策略 区位图与中心区结构图 协调区用地规划与系统图 土地利用现状 ...

  •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陈化丽
  •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贵阳市花溪湿地公园生态规划分析 姓 学 号:[1**********]3 班 级:10资环 日 期:2013年6月20号 目录 目录.............................................................1 一. 贵阳市花溪湿地 ...